政府经济学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府经济学

行政管理本科政府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题目:什么是政府什经济?如何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行为?形式:小组讨论(个人事先准备与集体讨论相结合)要求:每一位学员都要联系实际准备提钢,作业包括以下内容:1.联系实际例子;2.个人准备的提纲;3.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答:1.什么是政府经济?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政府经济:(1)政府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各级政府(2)政府经济的客体是参与部分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分配,并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3)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政府收入、政府支出以及宏观经济管理。(4)政府经济的依据是社会公共权力。例:构建和谐社会与收入分配合理化2.个人提纲:构建和谐社会与收入分配合理收入分配是当前社会经济生活中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已进入分配不公平区间。又因为收入分配差距扩大是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所以还要通过改革和发展加以具体解决。现阶段的基础性收入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社会整体的分配体系构筑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逐步走向共同富裕。为此就需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制定和调整现行收入分配政策,将收入分配差距调节到社会可容忍的区间。各国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的标准是根据国际惯例所计算的基尼系数。它的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综合各方面的资料测算,我国在1978年以前城镇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是0.16,属于绝对公平;20世纪80年代末基尼系数达到0.28;1995年达到0.39;1996年是0.42;1997年是0.43;1998年是0.46。自1999年到2000年底,基尼系数平均为0.45,已超过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2001年至2003年基尼系数稍有回落,至IJ2004年又超过0.4。这标志近年来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已进入了分配不公平区间。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城乡居民之间的投入就一直存在较大的差距。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收入在增加,但远低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加。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由1981年的2.92扩大到1995年的3.02,目前这种差距还在继续扩大,例如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只相当于城市居民的40%。这种城乡差距大大高于国际标准。国际上的城市与农村的收入比率一般低于1.5,极少超过2。统计资料显示,在我国最贫困的20%的家庭占有全部收入的4.27%,而最富有的20%的家庭占有全部收入的50.24%。可见,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业已出现一定程度的相对贫困现象。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很多。如前所述,历史上城乡收入的差距就很大。近年来还由于以下原因加剧了此情况的发生:1.大部分国有企业通过深化改革刚刚脱困,效益不高,下岗和失业的职工还比较多。2.由于市场化发展不平衡,某些行业仍存在垄断强势,因而一些人收入过高。3.国家税收杠杆调控不力,对高收入者征收个人调节税力度不够;而国家转移支付能力不足,致使在提高城镇居民住房等各项补贴的同时,对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方面出现明显滞后。4.行政干预不当使劳动力和资本长期分别扭曲地集中于农村和城市。由于劳动力和资本缺乏统一的市场配置,在城乡经济二元结构存在的情况下,城乡经济效率差距很大,必然引起收入上的巨大反差。在全国年均GDP增长7.2%以上的同时,还应看到不同地区和行业的增长不平衡。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效率不高,职工收入增速减缓,又由于收入差距的扩大,使近年来社会总需求相对不足。3.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讨论成员:张芳、刘群弟、邹丽芬、姚如龙、黄春燕、席梅、邓席山、宁嘉威、彭鹊飞、余延、梁健梅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到底应该是效率优先呢,还是应该首先考虑公平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议。公平的概念侧重于社会人文价值判断,而效率的概念则更为强调物质成果的有效获得。追求效率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没有效率只能产生平均主义的“大锅饭”式的公平。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形成合理解决这一问题的原则、制度和实\n现机制。社会主义社会整体分配体系构筑的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在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上,体现以下几点:1.以生产力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必须要求效率优先。因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是加速发展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把效率放在优先位置,也就是把生产力的发展放在优先的位置。这样才能为有效提高综合国力和人民的收入水平提供可靠的物质保证。2.解决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需要有多层次的社会过程,要将其放在相应的领域中作为侧重点分别加以解决。例如,在生产领域,因为它与生产力发展直接相关,就需要侧重效率优先。而在国民收入和再分配领域则要侧重考虑解决兼顾公平的问题。还应看到,从普遍贫穷走向共同富裕的目标需要有一个较长时期的发展过程,不能超越必要的历史阶段。3.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体现了构筑社会整体分配体系,全面合理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大思路。为了有效地促进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实现,还需要建立四个层次的收入分配机制:其一,在企业层次上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这就要求积极推进企业内部分配制度的改革,完善劳动者的主体地位,确立以资产为核心的生产要素分配制度,并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其二,在市场层次上培育收入分配机制,关键是开放生产要素市场,为要素的流动、重组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必要的体制保证。其三,在政府层次上建立和完善国民收入再调节体系。要从社会整体利益和社会经济稳定协调发展的目标出发,维护社会必要的公平。最主要的是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同时通过税收、转移支付等手段,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的差距。其四,在社会层次上建设社会支持和社会救助体系。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发扬扶危济困、敬老爱幼的民族优良传统。发展社会支持、社会救助的中介服务组织和机构,使之在解决公平与效率关系问题上发挥积极的作用。政府经济学形成性考核作业2题目与形式:以“政府支出”为主题,理论联系实际撰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小论文。浅谈政府支出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向一、政府支出存在的问题(一)公共支出需求突出,收支矛盾不断加剧我国政府财政支出的比较广,包括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国防、公共安全、教育科学等,在财政资金普遍不足的情况下,各级政府只能对部分重点支出项目予以保障,形成了难以化解的供需矛盾。(二)支出结构不够合理,制约财政经济发发展在深化各项财政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各级政府财政依据财政政策,结合区域财政经济发展实际,对财政支出项目进行调整,以满足日益提高的各项公共事业的资金需求。然而,就许多地方财政而言,支出结构还不够合理,严重影响了财政经济的发展。(三)支出管理方法滞后,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目前,我国地方政府财政的预算管理还处于粗放型、简约型管理阶段,距离精细化、效益化管理还有很大的差距,预算管理与使用效益之间还没有实现有机结合,缺乏完整的政府预算效益管控机制。二、政府支出改革的方向(一)界定政府支出范围,有效控制支出规模政府财政支出的范围与政府所承担的职责有着内在联系,只有不断的满足政府履行各项职能的资金需要,才能更好的发挥政府公共职能作用,进一步推进政府功能的有效提升。所以,要根据各级政府职能的范围和事权的变化,合理界定政府支出范围,严格控制政府支出规模。一是明确财政支出定位。政府应该学会用经济和行政手段调节收入分配关系,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n整和微观调控,将财政支出方向放在履行公共职能上,保证公共建设项目资金需求,追求公共财政服务均等化。二是突出财政支出重点。我国政府财政支撑的范围比较宽泛,财政支出的内容也比较繁杂。其中,有主要和次要之分,即使财政收支形势良好,也要分清主次,把资金投入到重点的项目上。同时,筹措资金加大对财源建设项目、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建设等项目的重点投入;积极探索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发挥混合所有制经济作用的投资办法。三是控制财政支出规模。按照现行的财政政策,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职能作用各有侧重,政府财政支出范围要进行适当的划分,支出规模也有程度上的大小之别。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规模一定要符合区域财政经济发展的实际,依据政府事权划分和支出职责划分、可用财力的供给支撑能力、财政经济发展的重点等条件来确定,投资规模一定要以政府财政承受能力为限,绝对不可以盲目扩大政府投资规模。(二)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政府财政支出会随着国家政策和区域财政经济情况变化而变化,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采取积极的、有效的措施及时予以调整。只有及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才能合理分配财政收入。一是合理加大经济建设投资比重。各级政府要在制定预算时,根据可用财力水平,积极筹措资金,加强经济建设项目投入,对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财政经济贡献率的项目进行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二是适度提升惠民政策支出比重。各级政府要坚定的树直公共财政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规范公共投资行为,努力做到政府财政为人民,关切公众利益,走群众路线,保障和改善民生,使改革成果与全民众享。集中财力落实惠民政策,优先预算安排,优先资金支付。在国家惠民政策允许的范匡内,逐步提升机关事业人员的工资、企业离退休人员生活补贴、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廉租补贴、农村粮食及综合补贴、社会救灾救助等项目的支付水平。对公众提出的合理需求,及时进行认真研究落实。简化支出手续,便捷服务方式,将公共财政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三是严格控制行政支出增长比例。各级政府要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积极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的转变,合理精简人员,科学核减经费。对于财政供养支出,在动态管理的过程中,抓好财政供养队伍的清理和编制规范,削减财政供养支出对预算的压力;对于公务汽车燃修费、公款出国(境)旅游、公务招待费等项目支出,切实加强管控力度,杜绝各项不合理开支;对于事业性质的单位,合理界定业务性质,即使公共益活动必须由财政供给的,也要密切结合经费管理和自主创收情况,科学编制部门预算,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操作,将所有财政收支纳入到国库管理,减少财政收入的流失。(三)强化财政支出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政府财政监督是预算管理重要组成部分,与财政收支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三者具有同等重要的位置,忽视任何一个环节都必然会导致问题的发生,所以,从追求政府财政资金社会经济益最大化目标出发,必须强化财政资金监督管理,努力提升财政资金效益水平。一是实施同步监督管理。严格按照《预算法》、《采购法》、《会计法》等法律规定,从财政收入、支出、管理各个环节,加大财政监督管理力度,规范同步监督运行方法,细化同步监督操作流程,全面实现同步监督管理程序,跟踪检查和纠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正确理顺预算管理与财政监督、职能管理与同步监督的关系,逐步建成一个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财政监管体系,提高财政监督工作质量。二是推行零基预算方法。基数法存在一定的弊端,会造成预算资金不必要流失,零基预算模式较为科学合理,在掌握大量扩展和缩减信息量的基础上,以零基预算重新编制年度分配计划,摆脱了基数法分配不公和不合情理的束缚,对控制财政支出水平,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果,都会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要通过考察考核,深入经验总结,全面推广零基预算法,建立零基预算管理体系,提高预算管理的可操作性和可预见性。三是建立效益评估机制。财政收支绩效评价,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财政精细化、效益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质量,推进高效、责任、透明政府财政建设进程。所以,要加强政府财政绩效管理,遵循客观、公正、公平的准则,将绩效管理结与岗位责任考核挂钩,规范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操作流程,完善财政支出效益评估体系,提升财政资金绩效水平。政府经济学形成性考核作业3\n1、简述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公共投资的作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公共投资的具体作用表现在:(1)政府进行公共投资是弥补市场失灵、有效配置资源的重要途径。(2)通过政府进行公共投资,有利于强化国有经济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领域的地位。(3)政府公共投资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2、简述组织政府收入应遵循的主要原则。组织政府收入的原则主要应当包括:(1)从发展经济入手,增加政府收入的原则。(2)利益兼顾的原则。(3)合理负担的原则。(4)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原则。3.简述社会保险的项目。社会保险的项目一般包括:(1)养老保险;(2)失业保险;(3)医疗保险;(4)工伤保险;(5)生育保险。论述题:1、试分析在直接民主制度下全体一致原则的利弊。答:在直接民主制度下,1、全体一致原则,是指由于所有的人都能从公共物品的提供中受益,社会成员可就公共物品供给与其所需要征收的税收达成一致。即所有成员一致同意征收一定数量的税收,以提供相应数量和质量的公共物品。全体一致原则,就要求社会成员就每个人纳税份额和公共物品的提供数量达成一致意见,其选择过程表现为在一系列的纳税份额组合中寻找均衡点,直到最后达成协议。全体一致原则的优点是,可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效应,也可达到林达尔均衡。即每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所获得公共物品边际效益的大小,来承担自己应分摊的税收或费用,公共物品供给量可以达到最具效率的水平。但其缺点是该原则存在两个问题:(1)假定人们在投票时是诚实的,每个人都能真实地表露自己对公共物品的需要;(2)找到每一个人都能接受的税负分担比率可能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这两点解决起来都有一定困难。公共物品生产和供给中之所以存在所谓“免费搭车”的问题,就是因为有人不能真实地表露自己对公共物品的需要,只愿意从政府得到公共物品服务,但不愿意为之纳税。再是为了达成全体一致,就税收分摊比例进行反复协商,随着社5会成员的增加而难度增加,甚至不可能达成一致。2、多数裁定原则,为解决全体一致原则存在的问题,多数裁定原则便成为一种选择。所谓多数裁定原则,是指要通过一个方案,必须有一半以上的人赞同。多数裁定原则还可具体分为简单多数原则、有条件多数原则。简单多数原则是指在投票表决时有超过1/2的票数即可。有条件多数原则是指投赞同票的票数超过了简单多数,如常见的要求达到2/3的多数。其中,简单多数原则运用最为普遍。应当承认,与全体一致原则相比,多数裁定原则下存在对少数人利益的损害,构成一种决策成本,特别是在简单多数原则中更为明显。在上例中,就仅仅因为赞成的人比反对的人多了1个人,就使得方案被通过,49人服从51人的决定。因而在决策中还需要适当关注这一问题2、理论联系实际,试论政府外债风险的防范。政府外债风险的防范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外债币种结构风险防范。必须要密切关注世界经济形势和国际金融市场动态,把握好各个主要货币之间的汇率变动,预测主要货币汇价的发展趋势,正确选择好币种;①原则上借外债应选择汇率下降的货币;②软硬币适当搭配;③外债币种一般应与其使用方向保持一致;④外债币种应与我国出口贸易结算货币的构成相适应;(2)外债利率风险防范。为了避免外债利率风险,债务国在筹资时必须根据广泛的市场预测和调查确定合理的利率体系。政府化解外债风险的措施有以下几种:①提前支付债务利息;②进行期权交易;③开展调期业务政府经济学形成性考核作业4我国财政宏观经济管理的创新分析财政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基础,是国家的立足之本,安定之根,是国家进行经济活动的重要支柱;是保证国家在社会、政治、经济等方方面面的重要条件。而宏观经济管理是经济学中的一种专业术语,其主要从整体上对全球经济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提供微观经济活动说必要的条件。一些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一直都非常关注财政政策冲击的红宫经济效应,我国政府也一直十分重视利用宏观调控来实行财政政策。目前在宏观经济领域最常用的分析工具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它把宏观经济理论模型用清晰的微\n观理论表现出现,使得理论更加细致和突出。但是在面临财政风险这样一个关系着一个国家财政稳定,人民生活安定问题的情况下,各国政府应该敏锐捕捉风险,有效解决并加以防范,保证国家财政持续稳定的发展。1国家面临的财政危机(1)金融危机所带来的财政安全问题最近几年,很多西方国家有关金融危机的状况频繁发生,并且为世界经济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和损失。金融危机不仅仅是发生在发达国家,同样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大范围内频繁金融危机,给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动荡,很大的威胁到了国家经济安全,人民陷入了无尽的恐慌当中。1991年墨西哥爆发的金融危机使得墨西哥国家财政濒临崩溃,而且,危机还延伸到了欧洲I美洲、亚洲等很多国家,造成阿根廷、智利等多国的金融市场也遭受了严重的冲击;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直接导致东南亚各国股市和货币体系瓦解,重创了东南亚地区的经济,许多东南亚国家货币也随着大幅度贬值;2007年,美国的次级放贷危机给全球的主要金融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给世界经济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2009年,欧洲出现了债务危机问题,导致了不仅欧洲经济,而且世界经济都遭受了巨大影响,同时很多国家的经济增长缓慢。世界经济受金融危机的不断爆发影响广泛,让世界各国政府不得不高度重视金融安全和国家财政安全问题。从历史角度来看,金融危机和政府债务危机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两者之间往往能够相互转化和传导,导致扩大金融风险和财政风险的不利趋势。因此,深入有效的研究金融风险和财政风险的转换方式,能够更好的解决和预防这两项风险,对国家经济安全的维护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这是各国政府有关部门迫切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2)我国财政面临风险逐步扩大趋势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经济体制改革到了重要时期,许多新旧体制在改革中产生了矛盾,妥善解决好这些矛盾,对保证社会政治经济稳定发展有积极的作用。从目前看来,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所面临的主要困难是确立新的社会秩序和创新社会管理制度。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问题并没有全部得到解决,有些问题还遗留至今,与市场经济体制搭配的制度又不完整,所以仍存在我国财政风险具有部分制度性。而根据不同的经济体制,国家财政风险程度也存在差异。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实行的是大集体,所有经济权都由国家掌握,国家统收统支,高度集中分配的财政政策大大降低了我国财政风险。但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深入,贸易经济逐步进入中国,各种进出口产品的不断深化,大大提高了经济风险的发生,且传播迅速,损失巨大,从而导致财政风险的发生率也有很大的提升,使得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国家财政面临较大的风险。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确实让我国在降级体制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要想具有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我国的财政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承担了很大的风险,并且有逐步扩大的趋势,不能低估了我国现阶段所遇到的财政风险。2分析新视角下我国财政宏观经济管理的创新(1)必须加强我国财政宏观经济管理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加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对宏观经济进行管理,有利于维护宏观经济的总量平衡,经济结构合理,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市场调节是以价格和经济利益实行的一种自发调节,这种调节有助于资源向收益可观、高利润的企业流动,做到资源的合理分配。但是这样很容易造成利大大干,利小小干,无利不干的倾向。有些利润大的生产行业和产品社会未必需要,有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市社会不要但利润小甚至是无利润的,对于这些矛盾冲突,市场无法做到有效的调节,只有由政府出面解决,而且,市场调节没有及时性,都是事后调节,必须由国家政府加强宏观调控来解决,弥补市场缺陷。市场调节必须保证是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下,而要遵循公平竞争,就要有公平竞争的原则,并富有严格的市场监督管理机制。仅凭市场调节,很能做到这点,甚至容易产生垄断市场而破坏了市场秩序。为了保证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和良好的市场秩序,国家必须严密法制、加强监督宏观经济管理,营造出对企业发展有利的市场竞争环境,同时也保护了消费者合法权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经济体制是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国企必须是市场的主体部分。虽然政府和企业分开,但并不是完全独立没有任何关系。国家政府虽然不能直接参与到企业的管理当中,但是还是会对国企的重大经营决策进行相应的指导和干涉,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还可以促进国企在市场竞争中占据\n有利地位。经济的稳定发展促进了社会的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助于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有助于社会的稳定。然而,市场经济的一些问题会带来不好的结果,如收入差距明显、自私的自顾个人利益而不管国家集体利益等,容易产生两极分化。为了社会安定,人民共同富裕,保护国家集体利益等,必须加强宏观经济管理。(2)对我国财政宏观经济管理职能进行强化强化我国财政宏观经济管理职能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第一、调整支出和财源政策,大力发展经济。经济是财政的根基,只有根基稳固才能继续发展其他事业。首先,以现有的结构机制为基础来调整财源结构,有效拓展财源基础。然后是要大力支持乡镇企业发展,是民营企业能够快速健康发展。最后是要是国有土地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推动经济发展。第二、改善税收制度,加大征税力度。先要有明确的目标才能更好的对税收制度进行改善。其次对于不同行业、产业、企业实行不一样的税收机制,基本的税种有增值税、产品税、营业税,国家需要对这三种税种建立三税并立机制。在加大税收征管力度方面,首先是要区分立法和执法,两者应该分开执行,并且制定、解释政策也要和执行政策分开。中央是具有主要的税种立法权,中央和省两级具有主要的税种减免权。此外,要严加惩办偷税、漏税等行为,把征税队伍扩大,提高整体人员素质,建立严格负责且具有时代性的税收体系。3结语综上所述,财政问题一直是受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因为它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命运。金融危机和财政本身存在的风险都会对国家财政产生一定的影响,我国应该在必须加强我国财政宏观经济管理和对我国财政宏观经济管理职能进行强化等方面做出努力,保证我国的财政长期稳定的发展。作者:王平单位:驻马店市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中心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