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 高同彪_ 经济学基础 教学
\n\n\n第一章绪论本章从整体上概括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及分析工具,以及西方经济学的发展简史。目的是使学生对西方经济学的性质和特点有所了解,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西方经济学。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稀缺性与选择、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以及经济学的含义;理解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了解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n第一节经济学的产生及研究对象第二节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第三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第四节经济学发展简史第一章绪论教学内容\n生产可能性曲线经济学中的资源包括两类:一类是“自由物品”(FreeGoods),如自然界里的空气、阳光、大洋里的水等,它们是无限的,人们几乎不需花费任何代价即可自由取用,其价格等于零。另一类是“经济物品”(EconomicGoods),它是人们必须付出代价方可得到的物品,即必须耗费一定的资源、借助生产工具、通过人类加工劳动生产出来的物品。“经济物品”在人类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人类欲望或需要在现代社会中,主要是依靠“经济物品”来满足,而它是稀缺的、有限的。为了更好地说明稀缺资源的配置和利用问题,西方经济学家引入了“生产可能性曲线”这一分析工具。\n生产可能性曲线AF线---生产可能线(生产可能性边界或生产转换线)生产可能性曲线:在资源和技术既定的条件下所能达到的两种产品最大的组合。\n生产可能性曲线\n第一节经济学的产生及其研究对象稀缺性的含义相对于人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以及生产这些物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n资源的稀缺性\n资源的稀缺性\n经济学是关于选择的学问重要提示\n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代际公平与可持续发展:资源节约2.生产大炮还是黄油:选择与资源配置3.如何生产更多的大炮与黄油:资源利用\n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代际公平与可持续发展: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既是经济学的出发点,又是经济学的最终目标。在英语中,“经济”(Economy)一词的本意就是节约。可持续发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有: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简称PRED问题。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世界首脑大会,明确提出了人类可持续发展问题,发表了《21世纪议程》。2002年8月至9月,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的世界环境与发展首脑大会上,通过了《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执行计划》,这表明人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关注过自己的家园,关注过自己的未来。\n经济学的研究对象2.生产大炮还是黄油:选择与资源配置1)生产什么,生产多少(What)W2)如何生产(How)H3)为谁生产(forwhom)W4)何时生产(When)W资源配置:研究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生产出最多的产品,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的需要。稀缺性带来选择(Choose)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何时生产?\n机会成本为了作出正确选择,实现稀缺资源的最佳配置,经济学中引入了机会成本的概念。所谓机会成本(OpportunityCost),是指把某种资源投入到某一特定用途以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n经济学的研究对象3.如何生产更多的大炮与黄油:资源利用1)稀缺性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的问题。(充分就业)2)资源既定的情况下为什么产量会有变动的问题。(经济增长、波动)3)货币稳定性的问题。(通货膨胀、通货紧缩)资源利用:就是人类社会如何更好地利用现有的稀缺性资源,使之生产出更多的物品。\n经济制度三、经济制度自给经济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混合经济\n经济学重要提示经济学定义为“研究在一定制度下(市场经济制度下)稀缺资源配置、利用和节约的科学”。\n第一节经济学的产生及研究对象第二节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第三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第四节经济学发展简史第一章绪论教学内容\n第二节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以单个经济单位作为考察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经济行为以及经济变量的个量是怎样决定与变动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它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谓“虫瞰”(worm’seye)。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以整个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经济变量的总量是怎样决定与变动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它只见森林,不见树木,是谓“鸟瞰”(bird’seye)。\n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项目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别名小经济学个体经济学价格理论大经济学总体经济学收入理论研究方法个量分析法总量分析法研究对象从个体入手研究一国经济运行从总体入手研究一国经济运行研究中心市场价格国民收入主要目标个体利益最大社会福利最大\n第一节经济学的产生及研究对象第二节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第三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第四节经济学发展简史第一章绪论教学内容\n第三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一、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实证经济学(positiveeconomics)只考察经济现象是什么现状如何,为何会如此发展趋势如何对经济现象好与不好,该不该如此不作评价规范经济学(normativeeconomics)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对经济现状及变化作出好与不好的评价作出该不该如此的判断\n实证分析方法二、实证分析方法\n理性人假设传统假设条件中最基本的有三条:完全理性:经济主体具有完全理性,所有行为都是合理的。最具代表性的是斯密的“经济人”假说。“经济人”以利已为原则“经济人”服从“看不见的手”指挥“经济人”是经济活动的实证结论“每个人都在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产品能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地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为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invisiblehand)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决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为大。”完全竞争:经济主体在没有任何政府干预的完全竞争条件下,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不完全竞争完全信息:经济主体完全掌握市场上的各种信息,完全了解市场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信息不完全、不对称、不确定\n实证分析工具三、实证分析工具均衡(equilibrium)局部均衡(partialequilibrium)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分析某一时间、某一市场的某种商品/生产要素的供需均衡时的价格决定。一般均衡(generalequilibrium)在分析某种商品的价格决定时,是在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需及价格相互影响的条件下来分析所有商品和要素的供需同时达到均衡时所有商品的价格如何被决定。\n实证分析工具三、实证分析工具静态分析(staticanalysis)完全抽掉时间因素和具体变动过程,是一种净止地、孤立地考察某些经济现象的方法。比较静态分析(comparativestaticanalysis)分析已知条件变化后经济现象均衡状态的相应变化,以及有关的经济总量在达到新均衡状态时的相应变化。不涉及具体转变期间和具体变动过程本身。动态分析(dynamicanalysis)对经济变动的实际过程进行分析,涉及变量在一定期间的变动及在此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n实证分析工具三、实证分析工具内生变量(endogenousvariables)指由经济模型内部结构决定的变量。外生变量(exogenousvariables)指不是由经济模型中的变量决定的,而是有外部因素(如政治、自然)决定的变量。存量(stock)是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的数值。流量(flow)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变动的数值。\n第一节经济学的产生及研究对象第二节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第三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第四节经济学发展简史第一章绪论教学内容\n第四节经济学发展简史一、重商主义:经济学的早期阶段二、古典经济学:经济学的形成时期三、新古典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建立时期四、现代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建立与发展\n本章从整体上概括西方经济学,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稀缺性与选择、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以及经济学的含义;理解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了解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本章重点:掌握稀缺性、选择与经济学的关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机会成本和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含义,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等这样的内容。本章难点:如何理解机会成本和生产可能性曲线。\n一、分析讨论题1.怎样理解西方经济学的性质?2.怎样理解西方经济学是研究在资源稀缺状况下,如何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科学?3.现代西方经济学试图解决的基本经济问题有哪些?4.什么是边际分析法和均衡分析法?5.试比较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6.简述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7.什么是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概念需具备哪些条件?8.假设有一亩地,用来种玉米可获收入500元,用来种油菜可获收入1000元,用来种棉花可获收入2000元,试问:(1)用来生产棉花的机会成本是多少?(2)用来生产油菜的机会成本是多少?(3)用来生产玉米的机会成本又是多少?9.如果一国实际产量位于生产可能性曲线之内,那么,该国的经济状况是存在失业和资源利用不充分,还是处于通货膨胀和需求过度状况,为什么?\n我国资源拥有与消耗现状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在资源总量方面,我国石油储量仅占世界的1.8%,天然气占0.7%,铁矿石不足9%,铜矿不足5%,铅矿不足2%。在人均资源方面,我国人均矿产资源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2,人均耕地、草地资源是世界人均水平的1/3,人均水资源是1/4,人均森林资源是1/5,人均能源占有量是1/7,其中人均石油占有量是1/10。而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从1990年到2001年,我国石油消耗量增长100%,天然气增长92%,铜增长189%,铅增长380%,锌增长311%,十种有色金属增长276%。如今,我国钢材消量已经达到大约2.5亿吨,接近美国、日本和欧盟钢铁消耗量的总和,约占世界的50%;电力消耗已经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仅低于美国。中国油气资源的现有储量将不足10年消耗,最终可采储量勉强可维持30年消费。在铁、铜、铅、铝等重要矿产的储量上,无论是相对还是绝对,中国已无大国地位。案例分析\n而我国原储量、产量和出口量上均居世界首位的钨、稀土、锑和锡等优势矿种,因为滥采乱挖和过度出口,绝对储量已下降了1/3-1/2,按现有产量水平保障程度亦已不超过10年。我国在资源利用上仍处于粗放型增长阶段。例如,以单位GDP产出能耗量表征的能源利用效率,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非常之大。日本为1,意大利为1.33,法国为1.5,德国为1.5,英国为2.17,美国为2.67,加拿大为3.5,而我国高达11.5。每吨标准煤的产出率,我国相当于美国的29.6%,欧盟的16.8%。日本的10.3%。我国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例如:我国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但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比发达国家低50%以上,资源再生利用率也普遍较低。我国即将进入汽车时代,大量废轮胎再生利用率仅有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问题:(1)本案例分析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中的哪些问题?(2)结合案例,谈谈如何解决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的问题?案例分析\n\n第二章供求理论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需求与供给的一般原理,包括需求、供给的概念、影响因素、需求与供给的函数和图像以及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能够运用供求原理分析市场均衡,掌握弹性的一般原理及主要类型,包括需求弹性、供给弹性的含义、影响因素及相关计算,并能够运用弹性原理与供求原理对经济问题进行简单分析。\n教学内容第一节需求理论第二节供给理论第三节均衡价格的决定第四节弹性理论第五节弹性的应用第二章供求理论\n第一节需求理论需求的含义需求是指居民(消费者)在某一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需求的种类个别需求市场需求\n需求的表达方式需求的表达方式叙述法列表法图形法模型法价格(元)需求量(万件)68510412315220\n需求的表达方式需求的表达方式叙述法列表法图形法模型法DQOP\n需求的表达方式需求的表达方式叙述法列表法图形法模型法D=Qd=f(a,b,c,d,……)D=Qd=f(P)\n影响需求的因素影响需求的因素商品自身的价格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收入水平消费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消费者的偏好人口的数量与结构政府政策其他因素\n需求规律需求规律在影响需求的其他给定因素不变的条件下,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化的关系,即价格高或提高,需求量少或减少;价格低或下降,需求量多或增加,这就是西方经济学所说的需求规律。需求规律的例外吉芬商品炫耀性消费品投机性商品\n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POQD2D1D0P0Q0Q2Q1BA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n教学内容第一节需求理论第二节供给理论第三节均衡价格的决定第四节弹性理论第五节弹性的应用第二章供求理论\n第二节供给理论供给的含义供给是指厂商(生产者)在某一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出卖的商品数量。供给的种类个别供给市场供给\n供给的表达方式供给的表达方式叙述法列表法图形法模型法价格(元)供给量(吨)105201530454070\n供给的表达方式叙述法列表法图形法模型法SQOP供给的表达方式\n供给的表达方式叙述法列表法图形法模型法S=QS=f(a,b,c,d,……)S=f(P)或QS=f(P)供给的表达方式\n影响供给的因素商品自身的价格相关商品的价格要素价格生产者从事生产的目标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厂商对价格的预期自然条件厂商数量政府政策影响供给的因素\n供给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成同方向变动,即供给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减少,这就是西方经济学中所说的供给规律。供给规律\n供给规律的例外劳动的供给不可复制品的供给SQOPSQOP供给规律的例外\n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供给量变动是指其他因素不变,由某种商品价格的变动引起的厂商对这种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供给变动是指某种商品的价格不变,由其它因素变动引起的供给数量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n教学内容第一节需求理论第二节供给理论第三节均衡价格的决定第四节弹性理论第五节弹性的应用第二章供求理论\n第三节均衡价格的决定均衡价格的含义所谓均衡价格就是指一种商品供给与需求相等时的价格,在均衡价格下的交易量称为均衡数量。均衡价格的形成\n均衡价格的形成(a)(b)图2-7均衡价格的形成DQOPSABEQ1Q0Q2P1P0DQOPSECGQ1Q0Q2P2P0均衡价格的形成\n供求规律供求规律(一)供给不变,需求变化对均衡的影响D0QOPSQ1Q0Q2P1P0D2D1P2E1E2E0供给不变,需求增加,则均衡价格提高,均衡产量增加;供给不变,需求减少,则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量减少。\n知识链接洛阳纸贵——供求影响均衡价格中国西晋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叫左思,他羡慕汉朝大词赋家班固、张衡的成就,可是对他们的名作《两都赋》、《两京赋》又不服气,于是花了十年的功夫写了一篇《三都赋》的大赋。写成之后,人们都惊叹它不亚于班、张之作,一时间竞相传抄。而当时的纸张供给量比较小而且比较固定,所以,当人们都需要用纸来抄写《三都赋》时,纸张就供不应求了。一时间,纸张的价格飞涨。这就是著名的“洛阳纸贵”的故事。供求规律\n供求规律供求规律(二)需求不变,供给变化对均衡的影响需求不变,供给增加,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量增加;需求不变,供给减少,均衡价格上升,均衡产量减少。S0QOPDQ1Q0Q2P1P0S2S1P2E1E2E0\n供求规律供求规律(三)需求和供给同时变化对均衡的影响\n第三节均衡价格的决定供求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这就是西方经济学中的供求规律。\n价格政策价格政策1.支持价格所谓支持价格是指政府为了扶植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高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最低价格,即最低限价。\n价格政策价格政策2.限制价格限制价格是指政府为了限制某些物品价格上涨或抑制某些产品的生产而规定的低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最高价格。\n教学内容第一节需求理论第二节供给理论第三节均衡价格的决定第四节弹性理论第五节弹性的应用第二章供求理论\n第四节弹性理论知识链接引入弹性的经济学家——马歇尔经济学上的弹性概念是由阿尔弗莱德•马歇尔提出的。阿尔弗莱德•马歇尔(AlfredMarshall,1842-1924),英国经济学家。新古典经济学派(或称剑桥学派)的创始人。生于英格兰一个银行职员的家庭。自幼喜爱数学,1865年剑桥大学数学系毕业后对经济学发生兴趣。马歇尔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他于1890年发表了《经济学原理》,用折衷主义方法,综合19世纪以来经济学发展的各方面成果,建立起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他在研究方法上强调“连续原理”,运用心理因素解释经济现象,使用边际增量分析法和其他数学方法,还引入力学中的均衡概念。他阐述了均衡价格论,把传统的生产费用论、供求论同边际效用论结合在一起,提出需求价格、需求规律、需求曲线、供给价格、供给规律、供给曲线、消费者剩余等概念,分析了均衡价格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在均衡价格论基础上,他建立起分配理论,说明了地租、利息、工资、利润等的决定。他还研究了货币和贸易理论。他主张自由放任的原则,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可以通过市场力量的调节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马歇尔的理论为现代西方微观经济学奠定了基础,并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一直居于经济学领域中的支配和主导地位。主要著有《经济学原理》、《工业与贸易》、《货币、信用和商业》等。\n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含义需求价格弹性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量对于商品自身价格变动作出的反应程度,常称为需求弹性,通常用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d表示其大小。\n需求价格弹性的分类分类缺乏弹性0<︱Ed︱<1,表示价格变动1%时,需求量的变动幅度小于1%。富有弹性︱Ed︱>1,表示价格变动1%时,需求量的变动幅度大于1%。单位弹性︱Ed︱=1,表示价格变动幅度等于需求量的变动幅度。完全有弹性︱Ed︱→∞,这表示当价格不变的时候,需求量可以无穷大。完全无弹性︱Ed︱=0,表示不管价格如何变动,需求量始终不变。\n需求价格弹性的分类分类\n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可替代程度商品用途的多寡商品的必需程度商品在消费者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商品的耐用程度时间的长短\n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知识链接需求价格弹性与时间的关系从时间角度来说,产品的弹性可分为短期和长期弹性。对于许多产品来说,长期性的需求价格弹性远比短期性的弹性要大,如汽油。对于有些产品,长期性需求价格弹性则比短期要小,如彩电、汽车等。\n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定义式定义式假设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方程为:。当价格从5元下降到3元时,需求量就从20单位增加到40单位。此时根据定义式计算的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值为:当价格从3元上升到5元,需求量就从40单位减少到20单位。此时根据定义式计算的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值为:\n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弧弹性弧弹性如果利用弧弹性公式计算,上例出现的这种缺陷就可以弥补,无论价格上升或下降,其弹性均为\n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点弹性点弹性当价格与需求量的变动量很微小时,可以采用点弹性计算公式来计算需求价格弹性。\n几何法求弹性几何法求弹性根据点弹性的定义,线性需求曲线上的任意一点C处的弹性可表示为:Ed=dQ/dP•P/Q=GB/CG•OF/OG=GB/OG=BC/AC=OF/AF\n需求收入弹性需求收入弹性含义需求的收入弹性是指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率与消费者收入的变动率之比,它用来衡量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n需求收入弹性分类正常品(normalgoods)1)奢侈品EY>1,说明收入发生相对变动时,需求量变动更大。如金银首饰、名牌服装等。2)必需品0
1,表示价格变动1%时,供给量的变动幅度大于1%。单位弹性Es=1,表示价格变动幅度等于供给量的变动幅度。完全有弹性Es→∞,这表示在某一既定的价格下,供给者可以无限地提供该产品。完全无弹性Es=0,它表示无论价格怎样变化,供给量都固定不变。\n供给弹性的分类分类\n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价格变动后经历的时间长短自然因素生产周期生产成本固定资产在生产中所占比重的大小时间的长短\n供给弹性的计算计算弧弹性点弹性几何法求弹性\n教学内容第一节需求理论第二节供给理论第三节均衡价格的决定第四节弹性理论第五节弹性的应用第二章供求理论\n第五节弹性的应用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弹性对赋税分担的影响谷贱伤农——农业的好消息不一定是农民的好消息蛛网理论\n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总收益含义总收益是指厂商销售一定量产品所得到的收入总和,等于某种商品的销售量与其价格的乘积。以TR代表总收益,Q为销售量,P为价格,\n需求弹性对总收益的影响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需求弹性对总收益的影响对于厂商而言,如果想增加收益,富有弹性的商品应该适当降价,缺乏弹性的商品则应该适当提价。\n弹性对赋税分担的影响弹性对赋税分担的影响需求完全无弹性时的赋税分担\n弹性对赋税分担的影响弹性对赋税分担的影响需求完全有弹性时的赋税分担\n弹性对赋税分担的影响弹性对赋税分担的影响供给完全无弹性时的赋税分担\n弹性对赋税分担的影响弹性对赋税分担的影响供给完全有弹性时的赋税分担\n弹性对赋税分担的影响重要结论供求双方各自所承担的赋税份额与相应的供求弹性成反方向变动关系。在供求双方都有一定弹性的条件下,弹性小的一方承担的赋税相对较多。\n谷贱伤农谷贱伤农——农业的好消息不一定是农民的好消息自古就有“谷贱伤农”的说法,它描述的是这样一种经济现象:在农业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反而减少了,即“增产不增收”。\n蛛网理论蛛网理论假设条件1.处于完全竞争市场2.生产者非理性决策3.生产周期较长4.产品为非耐用品\n蛛网理论蛛网理论蛛网模型1.收敛式蛛网模型\n蛛网理论蛛网理论蛛网模型2.发散式蛛网模型\n蛛网理论蛛网理论蛛网模型3.封闭式蛛网模型\n蛛网理论蛛网理论期货市场与农产品市场蛛网波动的消除1.由政府运用有关政策(如支持价格政策)对农产品市场进行干预;2.利用市场本身的调节机制。\n本章主要介绍有关需求与供给的基本理论、需求与供给如何决定均衡价格、价格机制如何调节经济运行及弹性理论。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需求与供给的一般原理,包括需求、供给的概念、影响因素、需求与供给的函数和图像以及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能够运用供求原理分析市场均衡,掌握弹性的一般原理及主要类型,包括需求弹性、供给弹性的含义、影响因素及相关计算,并能够运用弹性原理与供求原理对经济问题进行简单分析。本章重点:掌握需求、供给及弹性,均衡价格的决定以及变化。本章难点:对均衡价格及弹性的理解,弹性的应用。\n一、名词需求供给均衡价格需求弹性供给弹性支持价格限制价格二、问答题1.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有什么区别?2.影响商品需求和供给的因素主要有哪些?3.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有什么区别?4.均衡价格是如何实现的?5.什么是供求定理?结合现实经济生活的实例予以说明。6.说明需求弹性与销售收入之间的关系。7.决定价格波动收敛或发散的原因是什么?8.粮食价格提高对猪肉的供给曲线有何影响?猪肉价格提高对猪肉销售量和猪肉供给曲线是否会发生影响?\n9.指出发生下列几种情况时某种蘑菇的需求曲线的移动方向,左移,右移还是不变?为什么?(1)卫生组织发出一份报告,称这种蘑菇会致癌;(2)另一种蘑菇的价格上升了;(3)消费者的收入增加了;(4)培育蘑菇的工人工资增加了。10.下列事件对产品X的供给有何影响?(1)生产X的技术有重大革新;(2)在X产品的行业内,企业数目减少了;(3)生产X的人工和原料价格上涨了;(4)预计产品X的价格会下降。11.画图说明为什么石油输出国组织不能保持石油的高价格。12.薄利多销的经营方式是否适合所有商品,请结合经济学原理进行说明。\n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讲过一个故事:有一年寒冷的冬季冻死了害虫,适于播种的春季早早到来,春雨滋润了成长中的秧苗,阳光灿烂的秋季使得农作物收割顺利,并运往市场。这一年,农业获得了大丰收。可是到了年终,当农民琼斯一家高高兴兴地计算一年的收入时,结果让他们大吃一惊:好年景和大丰收反而降低了他们家的收入。“近年来,国家通过最低保护价格收购、免缴农业税、粮补、直补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粮食丰产,价格必然下降,国家又推行支持价格政策,成立于2000年的大型国有企业中国储备粮管理公司(简称中储粮),一举收购了全国小麦总产量的40%,使小麦成功地实现了顺价拍卖。”问题:(1)请用经济学原理解释谷贱伤农现象。(2)用模型分析这种现象的原因。(3)什么是支持价格?结合案例谈谈你对支持价格政策的理解?案例分析\n\n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本章讲述需求曲线背后的消费者行为,先后运用边际效用分析和无差异曲线分析两种分析方法,探讨消费者选择行为背后的基本原理,解释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需求模式。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边际效用分析法和无差异曲线分析法,了解消费者剩余的含义,注重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应用,掌握消费者均衡的内容。\n教学内容第一节消费者行为理论概述第二节边际效用分析第三节无差异曲线分析第四节消费者行为理论的运用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n第一节消费者行为理论概述一、欲望与效用欲望(Wants)也称需要(Needs),是指一种缺乏的感觉和求得满足的愿望。效用(Utility)是指物品能满足人们欲望的能力,它是人们所需要的一切商品和劳务所共有的一种特性。P·萨缪尔森“幸福方程式”\n第一节消费者行为理论概述\n第一节消费者行为理论概述\n教学内容第一节消费者行为理论概述第二节边际效用分析第三节无差异曲线分析第四节消费者行为理论的运用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n第二节边际效用分析一、总效用和边际效用总效用(TotalUtility)是指某个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间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所获得的满足程度的总和。总效用函数可以表示为:TU=U(X)+U(Y)(3.1)TU=U(X,Y)(3.2)边际效用(MarginalUtility)就是从商品或劳务每增加一个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的增加量。也就是每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个单位而增加的效用。用MU表示边际效用,则:(3.3)如果消费量可以无限分割,总效用函数为连续函数时:(3.4)\n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n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当MU>0,TU↑;当MU<0,TU↓;当MU=0,TU最高点,总效应达到最大处于↑、↓的拐点\n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货币的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LawofDiminishingMarginalUtility)是指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人们消费时的一个普遍规律,也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假设。\n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存在的原因(1)由于生理或心理的原因。戈森提出了欲望的两条规律:一是欲望强度递减规律,即在一定时期内,一个人对某种物品的欲望强度随着物品数量的增加而减少;二是享受递减规律,即随着欲望的满足,人们得到的满足是递减的。(2)物品本身的用途多种多样。\n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重要提示\n货币的边际效用货币的边际效用基数效用理论认为,货币和其他商品一样也具有效用。货币的效用大小取决于货币持有者的满足程度。货币的边际效用也是递减的,即收入越高,持有货币数量越多,每增加一单位货币给货币持有者带来的满足程度越小。注意:我们分析时,假定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n消费者均衡的涵义三、消费者均衡分析消费者均衡(ConsumerEquilibrium)是指消费者在货币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前提下,通过理性地购买和消费各种商品实现总效用最大化的过程。消费者均衡的假设:l)消费者的偏好是既定的,对各种商品的效用和边际效用已知,不会发生变动。2)消费者的收入是既定的且全部用于购买商品和劳务。3)消费者购买的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是已知的。4)每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对消费者都相同。消费者均衡的条件\n消费者均衡的边际效用分析1\n消费者均衡的边际效用分析2\n消费者均衡的边际效用分析3\n需求规律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根据消费者均衡条件:根据消费者均衡条件:对任一消费者来说货币的边际效用λ在一定时期内都是稳定不变的,因此,MU1必然和P1同方向变化。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当消费者购买商品1的数量增加时,商品1的边际效用MU1必然递减,此时,为维持λ不变,MU1必然和P1同方向变化,因而该商品价格P1也要相应递减。也就是说,商品购买量越多,价格必须越低,才能保证λ不变。由此得出结论,商品的需求量与商品自身价格呈反方向变动,并进一步推导出每一消费者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四、需求规律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n教学内容第一节消费者行为理论概述第二节边际效用分析第三节无差异曲线分析第四节消费者行为理论的运用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n第三节无差异曲线分析一、消费者偏好的性质\n无差异曲线图3-2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的含义无差异曲线也称等效用线,它表示对消费者来说具有相等效用的两种或两组不同商品组合的曲线。二、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Curve)\n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的特征第一,无差异曲线是一条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第二,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决不能相交。假设两条无差异曲线相交,如图3-3所示。第三,在同一平面上存在一组无差异曲线群(Indifferencemap),如图3-4。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满足程度越高。第四,一般情况下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可以用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来说明。图3-3图3-4\n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MarginalRateofSubstitution)所谓边际替代率是指消费者为了保持相同的效用水平,要增加1单位X物品就必须放弃一定数量的Y物品,这二者之间的比率即X对Y的边际替代率。如果用MRSXY代表X对Y的边际替代率,则边际替代率的公式为:(3.8)假定商品数量的变化趋于无穷小时,即当时,则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公式为:(3.9)\n边际替代率重要提示证明:如果用X商品代替Y商品,那么增加X所增加的效用必须等于减少Y所减少的效用,否则总效用就会改变。数学表达式为:\n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DiminishingMarginalrateofSubstitution)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图3-5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的根源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n无差异曲线★完全替代品边际替代MRSXY为一常数★完全互补品与横轴平行的无差异曲线部分的商品的边际替代率MRSXY=0,与纵轴平行的无差异曲线部分的商品的边际替代率MRSXY=∞。\n预算线预算线的含义预算线(BudgetLine)又称消费可能线、消费约束线或等支出线,它表示消费者在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所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与劳务数量的最大组合。三、预算线及其移动图3-6预算线或\n预算线预算线的移动价格既定,收入变动收入既定,PY不变PX变动收入既定,PX不变PY变动\n消费者均衡四、消费者均衡分析两者相切切点处斜率相等\n价格消费曲线PCC五、价格—消费曲线PCC和需求曲线价格—消费曲线PCC就是在收入和其他商品价格不变时,某种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消费者均衡点移动的轨迹。\n收入—消费曲线ICC六、收入—消费曲线ICC和恩格尔曲线收入—消费曲线ICC就是在商品价格不变时,消费者的货币收入变化所引起的消费者均衡点移动的轨迹。\n教学内容第一节消费者行为理论概述第二节边际效用分析第三节无差异曲线分析第四节消费者行为理论的运用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n第四节消费者行为的运用一、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Consumer′sSurplus)是指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时,所愿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当市场价格为OP0,所以他购买OM商品实际支付的货币总额为OMYP0。他愿支付的货币减去他实际支付的货币的差额,在图上表示为OMYX-OMYP0=P0YX,即为消费者剩余。当商品价格上涨为OP1时,购买的商品量为OM1,这时消费者愿付出的货币总额为OM1CX,实际付出的货币总额为OM1CP1,消费者剩余为P1CX。\n第四节消费者行为的运用二、价值悖论价值悖论又称价值之谜,指有些东西效用很大,但价格很低(如水);有些东西效用很小,但价格却很高(如钻石)。这种现象与传统的价格理论不一致。根据边际效用理论“等边际原则”,人们收入分配公式为:\n第四节消费者行为的运用三、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n本章消费者行为理论的核心是消费者均衡及其实现的问题。基数效用学派和序数效用学派分别采用了边际效用分析方法和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最后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即等边际原理,同时用不同的分析工具解释了需求规律。本章重点:本章重点应掌握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均衡的分析。本章难点:能够用图形说明和分析消费者均衡的原理和条件;计算消费者均衡。\n一、分析讨论题1.钻石用处极小而价格昂贵,生命必不可少的水却非常之便宜。请用边际效用的概念解释价值悖论。2.免费发给消费者一定量实物与发给消费者按市场价格计算的这些实物折算的现金,哪种方法给消费者带来更高的效用?为什么?试用无差异曲线来说明。3.画图说明无差异曲线的含义和特征。4.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各自是怎样说明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5.什么是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是如何实现的?二、计算题1.假设打一次电话的费用为0.4元,寄一封信的费用为0.8元,消费者既打电话又写信,而且它们都能做到效用最大化。试问:(1)我们能否根据以上的基本假设求出某一个人打电话对寄信的边际替代率;(2)如果现在电话价格作了调整,每打一次电话需付0.6元,而寄信的费用则不变,情况又如何?2.甲的效用函数为U=(X+2)×(Y+6),其中X是蛋糕的块数,Y是牛奶的杯数。问:(1)甲原有4块蛋糕、6杯牛奶。现甲得给乙3块蛋糕,乙将给甲9杯牛奶,进行这项交易,甲的商品组合是什么?若甲拒绝交换,这一决策明智吗?(2)若MRSXY=-2,甲愿意为3杯牛奶而放弃一块蛋糕吗?为什么?\n二、计算题3.已知某君每月收入为120元,全部花费于X和Y两种商品他的效用函数为U=XY,PX=2元,PY=3元。求:(1)为使效用最大,他购买的X和Y各为多少?(2)货币的边际效用和该消费的总效用各为多少?(3)假如PX提高44%,PY不变,为使他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收入必须增加多少?4.假定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U=X0.4·Y0.6,且PX=2美元,PY=3美元。求:(1)X与Y的均衡消费量;(2)效用等于9时的最小支出。\n消费者行为理论不仅可用于两种商品的配置上,而且还可用于分析一个人如何把他有限的时间配置到工作和闲暇两方面。约翰是一名电脑软件工程师,现在面临工作和闲暇的选择。工资能为其带来收入,这些钱可用于消费;闲暇能为其带来休息和享受。以下是约翰的决策:当每小时工资为40美元时,他每天要工作9小时;当每小时工资为50美元时,他每天要工作10小时;当他每小时工资上升为60美元时,他决定每天减少工作2个小时,将更多的时间用于休息和陪伴家人上。如何解释小杨对工资上升的反应呢?问题:(1)约翰的反应符合劳动供给规律吗?试根据上例画出他的劳动供给曲线。(2)试用消费者行为理论(序数效用论)对上述情形进行分析。案例分析\n\n第四章生产理论本章从技术角度考察生产者行为,旨在使学生掌握供给曲线背后的生产者行为,即厂商为实现利润最大化,如何选择生产的合理投入区和最优的生产要素投入组合,并确定厂商最佳生产规模的问题。通过本章学习,应重点掌握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中各种产量变化的规律与相互关系,分析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同时,掌握实现两种可变要素生产的最佳组合的均衡条件,并能结合所学理论分析如何确定适度生产规模等现实问题。\n教学内容第一节生产与生产函数第二节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与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第三节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第四节规模报酬原理第四章生产理论\n生产者行为理论\n第一节生产与生产函数一、厂商及其经营目标生产者(Producer)也称厂商(Firm),是指能做出统一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厂商的组织形式就是企业。企业的组织形式:业主制合伙制公司制\n第一节生产与生产函数二、生产与生产要素生产就是把投入(input)转化为产出(output)的过程,从经济学角度看就是一切能够创造或增加效用的人类活动。生产四要素:劳动(labour)土地(land):农业社会的核心要素资本(capital):工业社会的核心要素企业家才能(entrepreneur)\n第一节生产与生产函数三、生产函数生产函数(ProductionFunction)是描述在一定技术条件下,生产要素的使用量(或投入量)与产品的最大产出量之间的依存关系。生产函数可以用列表、几何图形或数学方程式表示,通常记为:Q=f(x1,x2,x3,…xn)(4.1)线性生产函数:Q=aK+bL里昂惕夫生产函数:Q=A·min(aK,bL)又称固定比例生产函数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Q=A·KαLβ简称C—D生产函数\n第一节生产与生产函数五、短期与长期生产中的短期(shortrun):就单个企业而言,指短到至少一种投入要素是固定不变的时期。生产中的长期(longrun):就单个企业而言,指长到足以使所有投入要素成为变量的时期。\n第一节生产与生产函数六、技术效率与经济效率技术效率(TechnologicalEfficiency),是以物质数量比较企业的投入—产出。经济效率(EconomicalEfficiency),是以货币价值进行衡量的投入—产出。\n教学内容第一节生产与生产函数第二节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与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第三节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第四节规模报酬原理第四章生产理论\n第二节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与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一、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总产量(TotalProduct,简称TP),是指每投入一定量的生产要素(如劳动)与特定的其他要素相结合,在给定时期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总和。公式为:平均产量(AverageProduct,简称为AP),是指每一单位可变要素所提供的产品量。如果用L表示生产要素劳动投入量,那么:边际产量(MarginalProduct,简称为MP),是指在其他要素的投入量不变的条件下,每增加或减少1单位某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增加或减少量。用公式表示为:(4.3)(4.4)(4.5)(4.6)\n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TP切线斜率=MPTP连线斜率=APTPLAPLMPLMPLCL3极大值点,递增与递减的转折点TPLOBL2L1拐点,凸弧与凹弧的转折点AAPLL图4-1\n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含义: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当其它投入保持不变时,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增加到一定数量以后,该要素边际产量将出现递减趋势。平均产量(AverageProduct,简称为AP),是指每一单位可变要素所提供的产品量。如果用L表示生产要素劳动投入量,那么:前提:1)生产技术给定;2)技术系数可变;3)投入要素同等效率;4)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经验总结;解释:产品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各种要素之间存在着组合比例问题,即固定投入有一个容量问题。\n边际收益递减规律\n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三、厂商对生产阶段的理性选择——第Ⅱ区\n教学内容第一节生产与生产函数第二节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与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第三节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第四节规模报酬原理第四章生产理论\n第三节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n等产量曲线2.等产量曲线的特征第一,等产量曲线是一条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这就表明,在生产资源与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为了达到相同的产量,在增加一种生产要素时,必须减少另一种生产要素。第二,在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等产量曲线。同一条等产量曲线代表相同的产量,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曲线所代表的产量水平越高。第三,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决不能相交。第四,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这是由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所决定的。\n边际技术替代率3.边际技术替代率(MarginalRateofTechnicalSubstitution)含义:指在维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如果用MRSLK代表L对K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则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公式为:(4.7)如果要素L投入量变化为无穷小,则上式变为:(4.8)\n边际技术替代率重要提示证明:我们用劳动投入去代替资本投入时,因为产量不变,那么增加劳动投入带来的总产量的增加量和由减少资本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减少量必定相等,即:边际技术替代率为两种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n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在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该要素所能代替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这种现象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的根源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n脊线和生产的经济区域4.脊线和生产的经济区域分别把所有等产量曲线上切线斜率为无穷大和斜率为零的点一起连接起来,这样形成的两条连线称为“脊线”(RidgeLine)。“脊线”表明了生产要素替代的有效范围,厂商只能在脊线的范围之内从事生产,实现不同要素的组合,所以,通常把两条“脊线”围成的区域称生产的“经济区域”(Economicregion)。\n等成本线等成本线的含义等成本线(IsocostCurve)又称企业预算线,指在既定的成本和既定的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二、等成本线\n等成本线等成本线的移动价格既定,成本变动成本既定,PK不变PL变动成本既定,PL不变PK变动\n最佳要素组合——生产者均衡三、最佳要素组合——生产者均衡最佳要素组合(OptimumFactorCombination)是指产量既定时成本最小的要素组合,或者是成本既定时产量最大的要素组合。\n生产者均衡重要提示\n生产扩展线生产扩展线的经济学含义是:在企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的过程中,只要将生产要素沿着生产扩展线进行组合,总能保证在产量既定的条件下实现成本最小,或在成本既定的条件下实现产量最大。\n教学内容第一节生产与生产函数第二节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与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第三节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第四节规模报酬原理第四章生产理论\n第四节规模报酬原理一、规模报酬的含义定义:规模报酬(returnstoscale)是指,在技术水平和要素价格保持不变条件下,所有投入要素按同一比例变动所引起的产量的相对变动。用以衡量企业规模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企业长期生产二、规模报酬的变动规模报酬递增(increasingreturnstoscale):产出变化比例超过投入的一致变化比例,如投入品都增加一倍,而产出增加超过一倍。规模报酬不变(constantreturnstoscale):产出变化比例等于投入的一致变化比例,如投入品都增加一倍,产出也增加一倍。规模报酬递减(decreasingreturnstoscale):产出变化比例小于投入的一致变化比例,如投入品都增加一倍,而产出增加小于一倍。\n第四节规模报酬原理\n第四节规模报酬原理三、规模报酬的判断假定Q=f(X,Y,Z),令所有的投入要素的使用量都按λ的比例增加,即所有投入要素的使用量都乘以常数λ(即都增加λ倍),然后把λ作为公因子分解出来,得:hQ=f(λX,λY,λZ)=λnf(X,Y,Z)其中,n这个指数可以用来判定规模收益的类型。n>1,说明规模收益递增。n=1,说明规模收益不变。n<1,说明规模收益递减。\n规模报酬的判别\n通过本章学习,应重点掌握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中各种产量变化的规律与相互关系,分析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同时,掌握实现两种可变要素生产的最佳组合的均衡条件,并能结合所学理论分析如何确定适度生产规模等现实问题。本章重点:掌握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以及短期各产量曲线的关系,生产者均衡的实现条件与计算。本章难点:规模报酬的理解与判别。\n一、分析讨论题1.画图说明生产的三个阶段是如何划分的?为什么厂商的理性决策应在第二区域?2.说明短期生产的曲线、曲线、曲线的特征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3.等产量线的含义及特征?4.画图说明厂商在既定成本条件下是如何实现最大产量的最优要素组合的?二、计算题1.已知生产函数Q=f(K,L)=K·L-0.5L2-0.32K2,令K=10(1)写出劳动的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函数。(2)分别计算: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达到最大时雇佣的劳动量。(3)证明:当平均产量最大时,平均产量=边际产量=2。2.已知生产函数Q=20L+50K-6L2-2K2,劳动价格15元,资本价格30元,厂商总投入资本为660元,求成本既定时最优要素组合?3.证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函数。(Q=1.01K0.25L0.75)\n马尔萨斯人口论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经济学家马尔萨斯(ThomasRobertMalthus,1766-1834)1798年创立了关于人口增加与食物增加速度相对比的一种人口理论,其主要论点和结论为:物质生活资料按算术级数增加,而人口是按几何级数增长的,因此生活资料的增加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是自然的、永恒的规律。只有通过饥饿、繁重的劳动、限制结婚以及战争等手段来消灭社会下层,才能削弱这个规律的作用。马尔萨斯人口论的一个主要依据是边际报酬递减定律。他认为,随着人口的膨胀,越来越多的劳动耕种土地,地球上有限的土地将无法提供足够的食物,最终劳动的边际产出与平均产出下降,但又有更多的人需要食物,因而会产生大的饥荒。这就是著名的“马尔萨斯陷阱”。幸运的是,人类的历史并没有按照马尔萨斯的预言发展(尽管他正确地指出了“劳动边际报酬”递减)。在20世纪,技术发展突飞猛进,改变了许多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如印度)的食物的生产方式,劳动的平均产出因而上升。这些进步包括高产抗病的良种,更高效的化肥,更先进的收割机械。在“二战”结束后,世界上总的食物生产的增幅总是或多或少地高于同期人口的增长。案例分析\n粮食产量增长的源泉之一是农用土地的增加。例如,1961-1975年,非洲农业用地所占的百分比从32%上升至33.3%,拉丁美洲则从19.6%上升至22.4%,在远东地区,该比值则从21.9%上升至22.6%。但同时,北美的农业用地则从26.1%降至25.5%,西欧由46.3%降至43.7%。显然,粮食产量的增加更大程度上是由于技术的改进,而不是农业用地的增加。在一些地区,如非洲的撒哈拉,饥荒仍是个严重的问题。劳动生产率低下是原因之一。虽然其他一些国家存在着农业剩余,但由于食物从生产率高的地区向生产率低的地区再分配困难和生产率低的地区收入也低的缘故,饥荒仍然威胁着部分人群。问题:1.什么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其发生作用的条件如何?2.人类历史为什么没有按照马尔萨斯的预言发展?3.既然马尔萨斯的预言失败,你认为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还起作用吗?4.请你谈谈“中国人口太多,将来需要世界来养活中国”的观点。案例分析\n\n第五章成本与收益理论本章围绕着如何以最小的成本支出,以取得最大利润这一中心理论,要求学生掌握成本概念、成本函数以及各种短期成本曲线和长期成本曲线,能够解释短期、长期成本曲线与短期、长期生产规律之间的对应关系。本章通过分析生产者的行为,分析了成本与收益的关系,并且从产量变动到成本变动的相互关系中,使学生了解厂商收益变动的特点,分析利润最大化问题,并掌握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的基本原理和运用。\n教学内容第一节成本及其种类第二节短期成本分析第三节长期成本分析第四节收益与利润最大化原则第五章成本与收益理论\n第一节成本及其种类成本的几种概念会计成本(accountingcost)与机会成本(opportunitycost)显性成本(explicitcost)与隐性成本(implicitcost)私人成本(privatecost)与社会成本(socialcost)短期成本(Shortrun)与长期成本(Longrun)沉没成本\n会计成本与机会成本会计成本:是指生产活动中厂商按市场价格支付的所有生产要素的费用。这是在企业经营活动的财务分析中使用的一种成本概念。这些支付要记入厂商会计帐面上,即显性成本。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n显成本和隐成本显成本:会计学成本,厂商在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隐成本:对自己拥有的、且被用于生产的要素应支付的费用。不在帐目上反映。如自有房屋作厂房,在会计账目上并无租金支出。会计成本=显性成本经济成本(总成本)=显性成本+隐性成本\n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私人成本:是个人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的花费或代价,即个人活动中由个人承担的成本。社会成本:是从社会整体来看待的成本。社会成本也是机会成本,是把社会资源用于某种用途而放弃的该资源有利可图的其它机会。社会成本=私人成本+社会外在成本-社会外在利益\n沉没成本沉没成本:也叫旁置成本,是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n沉没成本【知识链接】如果一笔已经付出的开支无论做出何种选择都不能收回,正如沉入水中的东西一样,无法收回了。既然无法收回,具有理性的人会去忽略它,这就是沉没成本。假如你花7美元买了一张电影票,你怀疑这个电影是否值7美元。看了半个小时后,你最担心的事被证实了:影片遭透了。你应该离开影院吗?在做这个决定时,你应当忽视那7美元,他是沉没成本,无论你离开影院与否,钱都不会再收回。\n成本函数成本函数(costfunction)表示在技术水平给定条件下,成本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即对应不同产出水平相应的最低成本支出。如果生产函数既定,要素价格决定成本。一般地:C=f(Q,PL,PK)如果要素价格给定,则可直接表述为:C=f(Q)\n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会计利润=总收益-显性成本经济利润=总收益-经济成本=总收益-(显性成本+隐性成本)=总收益-显性成本-隐性成本=会计利润-隐性成本\n教学内容第一节成本及其种类第二节短期成本分析第三节长期成本分析第四节收益与利润最大化原则第五章成本与收益理论\n第二节短期成本分析短期成本的类型短期成本有以下七种:总成本,总不变成本、总可变成本、平均不变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平均总成本和边际成本。它们的英文缩写分别为:TC、TFC、TVC、AFC、AVC、AC和MC.短期:是指时间短到厂商不能通过扩大或缩小生产规模而只能在原有设备条件下,调整原材料和劳动的投入量来调整产量。\n固定成本与沉没成本【知识链接】从成本的形态看,沉没成本可以是固定成本,也可能是变动成本。企业在撤销某个部门或是停止某种产品生产时,沉没成本中通常既包括机器设备等固定成本,也包括原材料、零部件等变动成本。通常情况下,固定成本比变动成本更容易沉没。\n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与总成本固定成本:FC=b可变成本:VC=f(Q)总成本:TC=VC+FC=f(Q)+b产量Q(1)VC(2)FC(3)TC(4)(5)(6)(7)(8)01234567890498099112125144175224297404040404040404040404089120139152165184215264337/4931191313193149730392415121524396087/4020131087654/494033282524252833/896046383331313337一个假设的短期成本\nAFC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平均量成本函数与边际成本函数QCOFC=40TCVCQCOCDAVCACMCN’R’T’BA平均固定成本:AFC=FC/Q平均可变成本:AVC=VC/Q=f(Q)/Q平均成本:AC=TC/Q=AVC+AFC边际成本:MC=△TC/△Q=△VC/△Q或MC=dTC/dQ=dVC/dQ1234567894010020030012345678920406080成本曲线\n短期的成本函数的内在联系边际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曲线自下往上相交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证明:于是,当MC>AVC,则dAVC/dQ>0,AVC递增;当MC<AVC,则dAVC/dQ<0,AVC递减;当MC=AVC,则dAVC/dQ=0,AVC极小。\n短期的成本函数的内在联系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同理可证,边际成本曲线也自下往上相交于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与平均总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单调递减,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均成U形,但AVC先达到最低点,AC后达到最低点,并且平均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越来越接近AC=AFC+AVC\n短期的成本函数的内在联系短期成本曲线的特性成本项目函数表达式曲线特性固定成本FC=b平行于横轴的一条水平线可变成本VC=f(Q)先递减增加、后递增增加的一条曲线(先凹后凸)总成本TC=VC+FC=F(Q)+b形状与VC相同但比VC高出FC的一条曲线(先凹后凸)平均固定成本AFC=FC/Q=b/Q自左向右下方倾斜,为横轴的渐近线平均可变成本AVC=VC/Q=f(Q)/Q先下降后上升的U形曲线平均成本AC=TC/Q=(f(Q)+b)/Q比AVC高出AFC的一条U形曲线边际成本MC=dTC/dQ=dVC/dQ先下降后上升并先后通过AVC、AC最低点的U形曲线\n成本函数与生产函数的对偶性\n教学内容第一节成本及其种类第二节短期成本分析第三节长期成本分析第四节收益与利润最大化原则第五章成本与收益理论\n第三节长期成本分析长期总成本(LTC)是指厂商在长期中在各种产量水平上的最低总成本,说明厂商通过长期的调整,总是可以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选择最优的生产规模进行生产。\n长期总成本长期总成本与短期总成本STC3FC3OQCLTCSTC1FC1STC2FC2PAQ1EQ2BQ3RQ1’SQ2’LTC为STC的包络线(envelopecurve)\n生产规模与长期总成本【知识链接】在长期中,要生产同样的产量,厂商的规模可大可小,所决定的成本就可能不同。例如如果要生产100双鞋,可以由一个年产量达到百万双鞋的鞋厂去生产,也可以由一个年产量只有几万双鞋的小型鞋厂生产,还可以由一个生产规模很小的家庭作坊生产,这不同的生产规模,总成本就是不一样的。在可以调整生产要素的长期,厂商会根据生产成本最低的原则来调整生产要素的数量,进一步选择适度的生产规模。\n扩展线与长期总成本曲线L1K3L2LKOQ3Q1PECQ2K1E1K2E2L3E3QCOLTCQ1Q2Q3C1C2C3\n长期平均成本LTCSTC1FC1STC2FC2STC3FC3AQ1EQ2BQ3OQCOQCLACSAC1SAC2SAC3NQ0N’Q0Q1A’Q2E’Q3B’LAC为SAC的包络线LMC不是SMC的包络线LTC与STC切点所对应的Q=LAC与SAC切点所对应的Q=LMC与SMC交点所对应的Q短期平均成本与长期平均成本\n其他形状的LAC曲线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递增-不变-递减0QC0QLACCLAC0QQ1Q2Q1L形LAC曲线U形LAC曲线\n长期边际成本长期边际成本与短期边际成本LTCSTC1FC1STC2FC2STC3FC3AQ1EQ2BQ3OQCOQCLMCLACSMC1SAC1SMC2SAC2SMC3SAC3NQ0N’Q0A”B”Q1A’Q2E’Q3B’LAC为SAC的包络线LMC不是SMC的包络线LTC与STC切点所对应的Q=LAC与SAC切点所对应的Q=LMC与SMC交点所对应的Q长期总成本、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n长期边际成本与长期平均成本的关系重要提示长期边际成本与长期平均成本的关系是:在长期平均成本下降时,长期边际成本小于长期平均成本;在长期平均成本上升时,长期边际成本大于长期平均成本;在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相交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长期边际成本等于长期平均成本。\n教学内容第一节成本及其种类第二节短期成本分析第三节长期成本分析第四节收益与利润最大化原则第五章成本与收益理论\n第四节收益与利润最大化原则总收益(TotalRevenue,简记为TR)是厂商销售一定数量商品和劳务所获得的货币收入总和,即全部的销售收入。如果用P表示价格,用Q表示销售量,则公式为:平均收益(AverageRevenue,简记为AR)是厂商出售每单位商品和劳务所得到的平均货币收入,即总收益与总销售量之比,公式为:边际收益(MarginalRevenue,简记为MR)是指厂商增加销售一单位商品和劳务而获得的货币收入。公式为:从公式可以看出,AR也就是每单位商品的售价。\n关于收益的概念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收益并不等于利润,收益是出售商品所得到的钱,利润是出售产品所赚到的钱。即,经济利润=总收益-经济成本(总成本)。厂商的总收益、平均收益、边际收益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平均收益曲线位于边际收益曲线上方。当边际收益大于零时,总收益一直在增加;当边际收益等于零时,总收益达到最大;当边际收益小于零时,总收益递减。在不同市场结构中,收益变动的规律并不是完全相同的,MR曲线与AR曲线的形状也并不相同。这将在下一章得到说明。\n收益曲线(一)价格不变条件下的收益曲线OD,AR,MRTRPQPo价格不变时的收益曲线\n(二)价格变化条件下的收益曲线TRMRD(AR)|Ed|=1|Ed|﹤1|Ed|﹥1OP,AR,MRQOTRQ\n利润最大化原则如前所述,令利润最大化原则为:满足上式利润最大化的必要条件为:即为利润最大化原则。\n本章分析各类成本的变动规律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对经济效率的实现是重要的。企业的实际成本与利润计算所使用的是会计师的方法,但经济学家的方法可以用于分析企业的济活动,使企业的资源使用更为有效,所以,经济学家的方法不仅仅是一种理论分析,而且也有其实用意义。本章重点:短期成本分析;总成本、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平均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和平均固定成本;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长期成本;生产规模的选择本章难点:应用成本理论对生产者决策行为的影响进行分析\n一、分析讨论题1.边际成本曲线为什么在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与之相交?2.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都呈U形,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利用SAC曲线说明LAC曲线的形成?3.试说明LMC曲线与SMC曲线的关系?4.为什么MR=MC是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原则?二、计算题已知边际成本函数为,若产量Q=5时,总成本TC=595,求总成本函数、平均成本函数、可变成本函数及平均可变成本函数。\n一个生产小麦的农场主向他的工人发布了这样一则坏消息:“今年的小麦价格很低,而且我从今年的粮食中最多只能获得3.5万元毛收入。如果我付给你们与去年相同的工资(3万元),我就会亏本,因为我不得不考虑3个月以前已经为种子和化肥花了2万元。如果为了那些仅值3.5万元的粮食而让我花上5万元,那么我一定是疯了。如果你们愿意只拿去年一半的工资(1.5万元),我的总成本将为3.5万元(2万元+1.5万元),至少可以收支相抵。如果你们不同意降低工资,那么我也就不打算收割这些小麦了。”问题:工人是否应该同意农场主降低工人工资的要求?案例分析:狡猾的农场主\n\n第六章厂商均衡理论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与需求曲线形状;掌握完全竞争厂商、完全垄断厂商和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的条件以及供给曲线的获得;能够通过分析对不同市场运行的效率做出评价;了解寡头垄断市场的含义,以及古诺模型、斯威齐模型、卡特尔及价格领先机制。\n教学内容第一节市场理论概述第二节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均衡第三节完全垄断市场的厂商均衡第四节垄断竞争市场的厂商均衡第五节寡头垄断市场的厂商均衡第六章市场理论\n第一节市场理论概述市场的含义所谓“市场”,是指买者和卖者进行交易、决定价格的的一种组织形式或制度安排。也可以说,市场是指从事某一种商品买卖的交易场所或接洽点。\n第一节市场理论概述分类的种类(1)按交易的对象划分,可以分为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要素市场又可以分为劳动力市场、土地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等要素市场。(2)按国家界限划分,可以分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3)按地理位置划分,可以分为农村市场和城市市场。(4)按商品用途划分,可以分为生活资料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5)按商品供货来源划分,可以分为工业产品市场和农业产品市场。(6)按消费主体的身份特点划分,可以分为消费者市场和组织机构市场。组织机构市场又可以分为生产者市场、中间商市场和政府市场等。(7)按商品形态划分,可以分为物质产品市场和劳务产品市场。(8)按照竞争程度的强弱,可将市场划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四种类型。\n市场类型的划分和特征市场类型厂商数目产品差别对价格的控制程度进出一个行业的难易程度接近那种商品市场完全竞争很多完全无差别没有很容易一些农产品如玉米,小麦垄断竞争很多有差别有一些比较容易一些轻工业品服装、食品寡头垄断几个有差别或无差别相当程度比较困难汽车、石油完全垄断惟一惟一产品,且无相近替代品很大程度,但常受管制很困难,几乎不可能公用事业,如水、电第一节市场理论概述\n教学内容第一节市场理论概述第二节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均衡第三节完全垄断市场的厂商均衡第四节垄断竞争市场的厂商均衡第五节寡头垄断市场的厂商均衡第六章市场理论\n第二节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均衡完全竞争市场的含义完全竞争市场,也称为纯粹竞争市场,是指一种不受任何阻碍、干扰和控制的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市场的含义及特征1.市场上有众多的小规模厂商和小规模消费者,任何一个厂商或消费者都不能影响市场价格。2.厂商所提供的产品都是同质的。3.资源流动充分自由,厂商进出行业自由。4.市场信息是完全和对称的。\n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的收益曲线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的需求曲线\n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的收益曲线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的收益曲线总收益是指厂商出售商品后所获得的总的货币收入,等于商品的销售量与价格之积。其公式为TR=P·Q平均收益是指厂商在出售一定量商品后,从每单位商品中得到的货币收入。AR=TR/Q=PQ/Q=P边际收益是指厂商每多销售一单位商品而带来的总收益的增加值,等于总收益的增量与销售量的增量之比,公式为:MR=△TR/△Q=dTR/dQ=P\n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的短期均衡分析方法总量分析法QOTCTRQ1ATR,TC\n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的短期均衡分析方法边际分析法MC,MRMCMRBQQ1O\n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的短期均衡超额利润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的短期均衡\n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的短期均衡正常利润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的短期均衡\n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的短期均衡亏损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的短期均衡\n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的短期均衡停产临界点\n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n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的长期均衡正常利润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的长期均衡\n完全竞争市场的评价完全竞争市场的评价完全竞争市场是最有效率的市场类型。1.完全竞争市场可以促使微观经济运行保持高效率。2.完全竞争市场可以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3.完全竞争市场可以增进社会利益。4.完全竞争市场可以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5.完全竞争市场有利于消费者及消费需求满足的最大化。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条件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成立。完全竞争市场也会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n教学内容第一节市场理论概述第二节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均衡第三节完全垄断市场的厂商均衡第四节垄断竞争市场的厂商均衡第五节寡头垄断市场的厂商均衡第六章市场理论\n第三节完全垄断市场的厂商均衡完全垄断市场的含义完全垄断,又称垄断或独占,是指一个厂商独家控制一种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不存在丝毫竞争因素的市场结构。完全垄断市场的特征(1)企业就是行业。(2)产品无替代。(3)存在进入障碍。(4)厂商独立定价\n完全垄断的成因完全垄断的成因1.拥有对生产要素的完全控制2.拥有专利权3.自然垄断4.政府特许经营或许可证制度\n完全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完全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n完全垄断条件下厂商的短期均衡分析完全垄断条件下厂商的短期均衡分析超额利润\n完全垄断条件下厂商的短期均衡分析完全垄断条件下厂商的短期均衡分析正常利润\n完全垄断条件下厂商的短期均衡分析完全垄断条件下厂商的短期均衡分析亏损\n完全垄断条件下厂商的长期均衡分析完全垄断条件下厂商的长期均衡分析超额利润\n差别价格1.拥有对生产要素的完全控制2.拥有专利权3.自然垄断4.政府特许经营或许可证制度\n实行差别价格的条件实行差别价格的条件(1)定价厂商必须具有相当的垄断能力,能够控制市场价格;(2)分割开的市场或消费者(群)对同一产品必须具有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也就是说,在既定的价格下,购买一定量同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不同。厂商应了解这一情况,以便对愿意支付较高价格的消费者索取较高的价格,对只愿意支付较低价格的消费者索取较低的价格,以获取最大利润。(3)厂商能有效地将不同的消费者分类或分割市场,以避免顾客可能集中于低价市场采购,或者低价市场的部分顾客可能会将购得的产品倒向高价市场出售套利的情况。差别价格\n差别价格的类型差别价格的类型1.一级差别价格\n差别价格的类型差别价格的类型2.二级差别价格3.三级差别价格MR1=MR2=…=MRn=…=MR=MC\n完全垄断市场的评价1.经济效率2.社会福利3.技术进步完全垄断市场的评价\n教学内容第一节市场理论概述第二节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均衡第三节完全垄断市场的厂商均衡第四节垄断竞争市场的厂商均衡第五节寡头垄断市场的厂商均衡第六章市场理论\n第四节垄断竞争市场的厂商均衡垄断竞争市场是指许多企业出售相近但有差别的商品的市场结构。垄断竞争的含义垄断竞争特征1.厂商众多,互不影响。2.产品有差别,可以影响价格。3.厂商能够自由地进出行业。\n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n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分析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分析超额利润\n正常利润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分析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分析\n亏损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分析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分析\n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分析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分析正常利润\n垄断竞争厂商(一)价格竞争(二)非价格竞争垄断竞争厂商的竞争策略对垄断竞争市场的评价1.经济效率2.对消费者与生产者的影响\n教学内容第一节市场理论概述第二节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均衡第三节完全垄断市场的厂商均衡第四节垄断竞争市场的厂商均衡第五节寡头垄断市场的厂商均衡第六章市场理论\n第五节寡头垄断市场的厂商均衡寡头垄断市场是指少数几个企业控制整个市场的生产和销售的市场结构,是介于垄断竞争与完全垄断之间的一种比较现实的混合市场。寡头垄断市场的含义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1、企业数量少。2、产品有差别或者同质。3、进出行业不易。4、企业行为相互影响,相互依存。\n古诺模型古诺模型\n知识链接古诺安东尼•奥古斯丁•库尔诺(AntoineAugustinCournot,1981-1877)又译作古诺,是法国数学家、经济学家和哲学家,数理统计学的奠基人。古诺最先力图用数学方法解决经济问题,是数理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主要著作有《关于财富理论之数学原则的研究》(1838)、《财富理论原理》(1863)、《经济学说概要评论》(1877)他在供给和需求的功能和在独家垄断、两家垄断和完全竞争情况下确立的平衡;赋税的转变;国际贸易问题等方面的论述对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古诺最早提出需求量是价格的函数这个需求定理,并建立了垄断模型和分析寡头的双头模型,直到今天双头模型(称为古诺模型)仍然是标准教科书中的重要内容。库尔诺至今被重视的原因还在于他用数学方法分析这些问题。他的分析方法强有力地促使经济学从文字的叙述转向形式逻辑的和数字的表达。20世纪初的著名英国经济学家埃奇沃思指出,库尔诺的论著“是以数学形式把经济科学里的某些高度概括的命题,陈述得最好的。”现代经济学家还指出,库尔诺是最早用博弈论思想分析经济问题的先驱者,他的双头模型就成功地运用了博弈论。古诺模型\n斯威齐模型斯威齐模型\n知识链接保罗•斯威齐保罗•斯威齐(PaulMarlorSweezy,1910-2004),是20世纪美国最为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方面颇有成就。他1931年从哈佛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937年又从哈佛大学获博士学位。1932年至1933年他曾在英国伦敦经济政治学院进修,这期间他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因为他认识到:西方的主流派经济学无助于理解20世纪的重大事变和社会发展趋势。然而,能够解释这些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在英、美又受到忽视和浅薄对待,这方面的英文出版物也极少。这种现状激起了斯威齐要建立“严肃的和真正的北美牌马克思主义”的愿望。1942年出版的《资本主义发展论》(TheoryofCapitalistDevelopment)奠定了他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地位。他于1949年创办左翼杂志《每月评论》(MonthlyReview),并任该刊主编直至辞世。斯威齐模型\n勾结性的寡头垄断模型公开勾结——卡特尔非公开勾结——价格领先制勾结性的寡头垄断模型\n市场结构分为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四种类型。完全竞争市场是市场经济的一个理想模型,它必须具备四个条件,即产品的同质性、信息的完备性、资源的自由流动性,以及为数众多的买者和卖者。在现实经济中,很少有市场接近完全竞争模型。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是价格的接受者。完全竞争的厂商无论在短期还是在长期,均以MR=MC来确定自己的最优产量。短期内厂商利润状况可以是超额利润、正常利润或亏损,长期条件下,厂商只能获得正常利润。由于边际成本建立了价格与产量之间的联系,边际成本曲线可以看成是厂商的供给曲线。短期供给曲线是短期边际成本曲线在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以上的向上倾斜的那部分。完全竞争市场是资源利用最充分、社会经济福利最高的市场组织形式,而垄断竞争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不如完全竞争市场,而完全垄断市场的资源利用效率最低。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因垄断因素的存在,在厂商均衡的实现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影响。由于不同市场条件下,厂商控制价格的能力有所不同,其获取的利润也不同。对于垄断在经济发展中的利弊问题,有着不同的看法。但本章所强调的在资源配置方面的竞争的某些积极作用和垄断的某些消极作用的观点是有借鉴意义的。本章重点:掌握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四种类型市场厂商长期、短期均衡状况及实现条件。本章难点:四种类型市场厂商短期均衡状况分析。\n一、名词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卡特尔价格领导二、问答题1.为什么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SMC曲线上等于和高于AVC曲线最低点部分?2.为什么厂商在短期亏损时仍然生产?在什么情况下不再生产?3.垄断竞争厂商在长期均衡状态下能不能获得超额利润?4.可能引起完全垄断的条件有哪些?5.向下倾斜的线性需求曲线与相应的边际收益曲线之间的关系是什么?6.为什么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时,正好收支相抵?7.比较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市场的不同。8.试述完全垄断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的特征以及总收益曲线、平均收益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的关系。\n8分钱的机票一个聪明的中国留学生小王在欧洲旅行时,准备从巴黎乘飞机飞回伦敦。如果按正常航班来买票,票价是181英镑,这对不太富裕的小王来说显然有点贵了。于是他仔细搜寻报纸信息,希望能买到最便宜的机票。结果他做到了。你猜最后机票价是多少?他仅用了6郾3英镑!但这还不算最便宜的机票,有一次他从比利时飞回伦敦,竟然只花了0郾01欧元,合人民币8分钱。为什么欧洲的机票能这么便宜?这就要提到一个不容忽视的经济学现象:价格歧视。超级市场里,顾客出示会员卡或积分券,便能买到便宜货;提前半年通过旅行社预订的机票价格,与即买即走的机票价格相比,可以相差好几倍;日本汽车远销到美国,竟然比在日本本土的售价还要低廉;餐厅里同样的一桌饭菜,如果客人是最近一个星期曾经光顾过,就可以打个八折……同样的产品、同样的服务,针对不同的顾客,价格却大不一样,这种现象无处不在。问题:(1)解释价格歧视现象。(2)分析价格歧视现象背后的成因。求函数。案例分析:价格歧视\n\n第七章分配理论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生产要素价格与收入分配基本知识和基本体系,掌握生产要素价格与收入分配理论的基本内容和分析方法,了解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特点及应用,掌握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n教学内容第一节收入分配与生产要素市场第二节工资理论第三节利息理论第四节地租理论第五节利润理论第六节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第七章分配理论\n第一节收入分配与生产要素市场一、生产要素及其价格(一)生产要素的含义:生产要素是指生产中必需的经济资源,亦称投入,它能够在生产过程发挥作用,从而生产出产品和劳务。生产要素分为劳动、资本、土地与企业家才能四种。劳动指工作的劳动能力;资本指厂房、机器、设备等用于生产的物质资料,其货币形态是资金;土地包括土地在内的一切自然资源;企业家才能指企业家的经营管理能力和冒险、创新精神。\n生产要素的价格(二)生产要素的价格厂商使用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就必须支付一定的代价,这种代价就是生产要素的价格。工资是劳动的价格,形成工人的收入;利息是资本的价格,形成资本所有者的收入;地租是土地的价格,形成土地所有者的收入;利润是企业家才能的的价格,形成企业家的收入。\n生产要素价格与一般产品价格的区别(三)生产要素价格与一般产品价格的区别第一,一般产品(指消费品)的需求者是个人,供给者是厂商,而生产要素则相反,其需求者是厂商,供给者是个人。第二,一般产品的价格,是指人们对它一次性购买的价格,消费者支付了该产品的价格,便获得了该产品的所有权,而生产要素价格,则是指厂商按约定期限对它们的使用价格,而不是指一次性的购买价格,厂商支付了其价格,只有一定时间内的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n生产要素的需求二、生产要素的需求(一)生产要素需求的性质1.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引至需求或者说派生需求。比如,市场上消费者对电子产品的需求量大了,电器厂才有必要扩大生产,而要扩大生产就须增加工人、资金、制造机械之类的生产要素。2.生产要素的需求还是一种联合需求,即各种生产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关系,它们之间既能相互替代,又能相互补充。\n决定生产要素需求的因素(二)决定生产要素需求的因素1.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及产品的价格。2.生产技术水平。3.生产要素本身的价格。4.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n边际生产力(三)边际生产力所谓边际生产力(Marginalproductivity)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以实物来表示的生产要素边际生产力,称为边际物质产品(Marginalphysicalproduct,简称MPP);以收益来表示的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称为边际收益产品(Marginalrevenueproduct,简称MRP)。若要表示单位生产要素所带来的价值,则称为边际产品价值(Valueofmarginalproduct,简称VMP)。它们之间的关系用公式表示为:MRP=MPP×MR(7.1)VMP=MPP×P(7.2)如果价格与边际收益相等,即P=MR,则VMP=MRP。\n重要提示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在其他生产要素投入不变的条件下,某一生产要素随着投入量的增加,其边际生产力递减,也就是边际收益递减,这就是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这是克拉克把马尔萨斯的“土地肥力递减规律”推广到一切生产部门和生产要素所得出的“普遍规律”。\n生产要素的供给三、生产要素的供给生产要素的供给是指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在市场上按一定价格将生产要素出售给厂商。生产要素的供给价格是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对提供一定数量的要素所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n生产要素价格均衡四、生产要素价格均衡的基本条件(一)生产要素价格均衡的基本条件:生产要素的均衡是指在一定的市场条件下,厂商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确定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从而也确定了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要素实现均衡的基本条件是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边际要素成本;即MRP=MFC。这一基本条件是利润最大化原则MR=MC在生产要素均衡中的具体形式。\n不同类型市场条件下生产要素的均衡(二)不同市场类型条件下生产要素的均衡1.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产品的价格、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都相等,即P=AR=MR。由于MRP=MPP·MR,VMP=MPP·P,所以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dd、MRP与VMP是同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在生产要素市场上,厂商也不能影响要素价格。对厂商来说,生产要素的供给曲线SS与MFC是同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n不同类型市场条件下生产要素的均衡2.产品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生产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产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而且P>MR,由于VMP=MPP·P,MRP=MPP·MR,所以在这种市场条件下,VMP>MRP,VMP曲线与MRP曲线分离为两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而且要素需求曲线MRP的位置低于VMP曲线。由于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所以SS=MFC,二者是同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n不同类型市场条件下生产要素的均衡3.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要素市场是不完全竞争P=MR,VMP=MRP,二者是同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生产要素市场是不完全竞争,厂商在要素市场上有市场力量,可以通过调整对生产要素的购买量来影响要素价格,实行买方垄断。因此,对厂商来说,要素的供给曲线具有正斜率,即向右上方倾斜,供给价格与供给数量成同方向变化,这样也造成了SSMR,VMP与MRP分离为两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厂商在要素市场实行买方垄断,SSMPC,则APS和MPS必将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且APSI时,C的值就小于V的值,也就是资本资产成本小于现值,此时,厂商愿意购买该项资产,愿意扩大投资;2.当RV,此时,厂商不会购买该项资产,不愿进行扩大投资。\n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规律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规律根据凯恩斯的观点,资本边际效率是递减的,即随着资本形成的不断增加,资本的边际效率MEC将递减,这就是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如图10-5所示。资本边际效率递减的原因:一是因为投资越多,对资本设备的需求越多,资本设备的价格也越高,为添置资本设备而付出的成本也就越大,所以投资的预期利润率将下降。二是投资越多,产品未来的供给越多,产品未来的销路越受到影响,所以投资的预期利润率将下降。\n投资的线性函数投资的线性函数I=e-d×R(10.11)I表示投资,R表示实际利率,e表示利率即使为零时也会有的投资量,它是一个固定值,d表示利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投资会下降多少,即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n教学内容第一节消费、储蓄与投资第二节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第三节三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第四节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第十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一):简单的凯恩斯模型\n第二节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一、假设条件1.假设所分析的经济中不存在政府,也不存在对外贸易,只存在家庭部门和企业部门。消费行为和储蓄行为都发生在家庭部门,生产和投资都发生在企业部门。还假定企业投资是自发的,即不随利率和产量的变动而变动。2.假设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社会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3.假定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在两部门经济中,GNP、NNP、NI、PI和PDI的值都相等。\n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的含义和总支出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均衡是指一种不再变动的情况。当一个社会所有企业的生产即总供给等于该社会全体购买者对这些产品的总需求时,就可说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两部门均衡的条件是:Y=C+I(10.12)这里C和I代表的是意愿消费和投资,而不是国民收入公式中实际发生的消费和投资。\n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的决定三、均衡产出的决定1.总支出—总收入法均衡国民收入是和总支出相一致的国民收入,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总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用公式表示为:Y=C+I0(收入恒等式)C=α+βY(消费函数)则,(10.13)\n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的决定两部门经济中收入的决定——使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n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的决定三、均衡产出的决定2.注入—漏出法所谓注入就是那些自发(不依赖收入水平的)支出,如投资支出、政府购买支出和出口等。注入对于国民收入是一种扩张性力量,其效应是增加总支出,提高国民收入水平和就业水平。所谓漏出就是从总收入中漏损出的,如储蓄、税捐和进口等。漏出对国民收入是一种收缩性力量,其效应是降低总支出,降低一国经济的收入水平和就业水平。对两部门经济而言,注入因素只有I,漏出因素只有储蓄S,当注入等于漏出,即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时,国民收入达到均衡状态。用公式表示为:S=Y--α+(1-β)Y(储蓄函数)I=S(投资-储蓄恒等式)则,(10.14)\n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的决定两部门经济中收入的决定——使用储蓄函数决定收入若实际收入大于均衡收入,表明投资小于储蓄,社会生产供过于求,企业存货意外增加,企业就会减少生产,使国民收入水平向左移动,直到均衡收入为止。若实际收入小于均衡收入,表明投资大于储蓄,社会生产供不应求,企业存货意外地减少,企业就会扩大生产,使收入水平向右移动,直到均衡收入为止。\n均衡的国民收入重要提示均衡的国民收入由自发的总需求,与边际消费倾向共同决定的。当边际消费倾向不变时,自发的总需求越大,则均衡的国民收入越高;当自发的总需求不变时,边际消费倾向越高,则均衡的国民收入越大;这就是说,均衡的国民收入与总需求同方向变动,即与自发的总需求和边际消费倾向同方向变动。\n均衡收入的变动1.总支出-总收入法分析在两部门经济中,总支出(或总需求)AD由个人消费和个人投资组成,因此,总支出的增加离不开自发消费的增加、消费倾向的上升和个人投资的增加,总支出的减少也无非是自发消费的减少、消费倾向的下降和个人投资的减少。四、均衡收入的变动\n均衡收入的变动2.注入-漏出法分析从注入——漏出的角度看,国民收入的变动与注入的变动同方向变动,而与漏出的变动呈反方向变化关系。四、均衡收入的变动\n乘数原理五、乘数原理OC+IYE100160YY’CC+IDY∆I450\n乘数原理投资乘数(multiplier),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变化的比率。乘数大小和边际消费倾向相关。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或边际储蓄倾向越小,乘数就越大。乘数效应的发挥是两方面的,投资的增加和减小都会引起收入若干倍的增加和减小.\n节俭的矛盾六、节俭的矛盾图10-14(a)图10-14(b)\n紧缩缺口与膨胀缺口七、紧缩缺口与膨胀缺口图10-15低于充分就业的总需求与充分就业水平的总需求的差额,叫做紧缩缺口。如图中EfF。此时,必须采取扩张政策,以提高总需求,消除紧缩缺口,达到充分就业。高于充分就业水平的总需求与充分就业水平的总需求的差额,叫做膨胀缺口。如图中EfH。这时,必须采取紧缩政策,以降低总需求,消除通货膨胀。\n教学内容第一节消费、储蓄与投资第二节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第三节三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第四节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第十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一):简单的凯恩斯模型\n第三节三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一、政府收入和支出政府的收入主要来自税收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直接税(对财产和收入征税,纳税人无法转移纳税负担):二是间接税(如营业税等);政府税收作为国民收入流量循环中的漏出对总需求起收缩作用,这是因为税收可以使可支配收入YD减少。可支配收入等于国民收入Y减去净税收NT,当净税率为t时,NT=tY,则可支配收入的计算公式为:YD=Y-NT=Y-tY=Y(1-t)(10.16)\n政府收入和支出一、政府收入和支出政府的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政府支出引起总需求增加,但是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对总需求影响方式不同;政府购买直接引起对商品和劳务的增多,转移支付要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使个人可支配收入增加,进而引起对所消费的商品和劳务的需求增加;增加多少受边际消费倾向影响。\n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二、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1.假设条件不考虑折旧,投资仍然是净投资;分析的经济仍然是封闭型经济,没有进出口;政府收入都是个人所得税;公司利润全部分配。根据以上假定,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NI)和个人收入(PI)都相等,但个人可支配收入(PDI)却小于个人收入(或国民生产净值),因为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扣除个人所得税后的收入,即PDI=NNP-T(10.17)\n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二、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2.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宏观均衡条件为:计划储蓄和税收之和要等于计划净投资和政府购买之和\n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2.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图10-16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n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2.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如果用t表示边际税率,YD表示可支配收入,T表示税收,β表示边际消费倾向。消费是可支配收入的函数C=α+βYD。税收函数:T=t0+tY,t0为常数,t为边际税率;可支配收入函数:YD=Y-T=Y-(t0+tY)=(1-t)Y-t0;消费函数为C=α+βYD=α+β(1-t)Y-βt0;由均衡收入Y=C+I+G推导出,均衡国民收入为:\n重要提示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3.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动国民收入的变动与总支出的变动方向呈同向变化;国民收入的变动与注入因素的变动同方向,与漏出因素的变动反方向。\n三部门经济中的乘数三、三部门经济中的乘数从上节知道,乘数就是支出的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与支出最初变动量的比值。接下来,我们讨论三部门经济中的乘数。(1)投资与政府购买乘数(2)税收乘数(3)政府转移支付乘数(4)平衡预算乘数\n教学内容第一节消费、储蓄与投资第二节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第三节三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第四节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第十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一):简单的凯恩斯模型\n第四节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开放经济中,一国均衡国民收入不仅取决于国内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还取决于净出口。考虑净出口后,商品市场均衡条件变为:Y=C+I+G+(X-M)(10.28)我们假设进口是收入的增函数,设M0为自主性进口,m为边际进口倾向,在小国模型中我们把出口看成一个外生变量,则:M=m0+mY;\n第四节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n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凯恩斯的消费理论,理解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以及各乘数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基本原理分析有关经济现象。本章重点:本章应重点掌握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本章难点:对乘数原理的理解与乘数的计算。\n一、分析讨论题1.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2.按照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增加储蓄对均衡收入会有什么影响?3.试做出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决定同一均衡收入的两种画法。4.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这三者对总支出的影响方式有何区别?二、计算题1.假如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投资为50(单位:10亿美元),试求:(1)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2)如果当时实际产出(即收入)为800,企业非自愿存货为多少?(3)若投资增加100,求增加的收入。(4)若消费函数变为C=100+0.9Y,投资仍为50,收入和储蓄各为多少?投资增至100时收入增加多少?(5)消费函数变动后,乘数有何变化?2.假如某社会储蓄函数为S=-1000+0.25Y,投资从300增加到500时,均衡收入增加多少?\n二、计算题3.假如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D,意愿投资I=50,政府购买性支出G=200,政府转移支付TR=62.5(单位:10亿美元),税率t=0.25,试求:(1)均衡收入。(2)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及平衡预算乘数。(3)假定社会达到充分就业所需要的国民收入为1200,试问:(a)用增加政府购买;(b)用减少税收;(C)用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同一数额(即实现平衡预算)实现充分就业,各需要多少数额?\n国防支出与经济通过分析美国国防预算对经济的影响,可以看出政府购买乘数的作用。80年代前期里根执政时,美国国防开支急剧扩张,国防预算从1979年的2710亿美元飞速增长到1987年的4090亿美元,相当于GDP的7.5%,国防建设对经济增长起了很强的刺激作用,帮助经济走出了1981—982年的衰退,并且推动了80年代中期经济景气的形成。从1990年开始,美国加快了对国防开支的削减。到90年代中期,国防开支已经被削减到低于GDP的5%的水平。这时乘数的作用就相反了,削减国防开支导致90年代初产出增长缓慢,从飞机制造业来说,从1990年到1993年,至少损失掉170000个工作机会。问题:(1)解释什么是政府购买乘数,并写出政府购买乘数的表达式。(2)说明乘数发生作用的机制。案例分析\n\n第十一章货币市场的均衡本章介绍了货币的需求与供给,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及货币政策的工具。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货币及货币市场的概念、层次划分,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以及货币市场的均衡机制与传导机制。学生应从实用角度,对中央银行的调控机制有一个较深的了解,掌握货币政策的工具及其应用。\n教学内容第一节货币的基本知识第二节货币的需求第三节货币的供给第四节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第十一章货币市场的均衡\n第一节货币市场的基本知识货币及其职能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延期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n第一节货币市场的基本知识货币的种类商品货币(CommodityMoney)是为了克服物物交换的困难,从一般商品中分离出来,成为一般等价物。起初,用作货币的商品有牛、羊、骨头等,后来多为贵金属,如金、银、铜、铁等。代用货币(RepresentativeMoney)是货币面值与币材价值不等但可以兑换的货币。代用货币的优点是发行成本低,避免损耗,保管和运输也比较方便。信用货币(CreditMoney)指凡货币面值高于其币材价值且不能兑换的货币。\n信用货币的分类信用货币铸币纸币通货或现金存款货币近似货币存款货币:又叫支票存款,可以使用支票周转的银行活期存款。近似货币:若干以贮藏为目的金融资产,也比较容易货币化,转为支付手段,因而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称为近似货币或准货币。\n教学内容第一节货币的基本知识第二节货币的需求第三节货币的供给第四节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第十一章货币市场的均衡\n第二节货币的需求货币的需求动机交易动机(Transactionmotive)预防动机(Precautionarymotive)投机动机(Speculativemotive)所谓货币需求(DemandforMoney)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货币数量。对货币的需求又称“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愿意以货币形式保存一部分财富的心理倾向,这一概念是由凯恩斯提出的。\n货币的需求动机交易动机货币交易动机是指人们为了应付日常的商品交易而需要持有货币的动机。凯恩斯把交易动机又分为所得动机和业务动机。交易需求的产生,是由于人们收入和支出间的非同步性。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主要决定于收入,并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我们用Lt表示货币的交易需求量,Y表示国民收入,则Lt=L(Y),且dLt/dY>0,表示货币的交易需求量是收入的增函数。\n货币的需求动机预防动机货币的预防动机又称“谨慎动机”,是指人们为了防止意外情况发生而愿意持有货币的动机货币的预防需求与人们的收入变化成正比。我们用Lp表示货币预防需求,Y表示国民收入,则Lp=L(Y),且dLp/dY>0。表示收入高的人为预防而持有的货币数额多些,收入低的人一般无多大财力可以应付意外事件。\n货币的需求动机重要提示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都与利率R有一定的关系,是利率的减函数。但人们为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而持有的货币量中,能够调剂出来的闲置货币是十分有限的。为使分析简化,一般假定这两种需求对利率变化的反应是不敏感的,即对利率完全无弹性。\n货币的需求动机投机动机货币投机动机是指人们根据对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测,需要持有货币以便满足从中投机获利的动机。货币的投机性需求(用表示)完全取决于利息率的高低,二者呈反方向变化。我们用LS表示货币投机需求,R表示利息率,则LS=L(R),且dLS/dR<0。投机需求和利率呈反方向变化。当现行利率过高(债券价格过低)时,人们预计利息率会下降,即未来债券价格会上升,于是人们就会放弃货币,买进债券,即低买高卖原则,以待日后债券价格上升后卖出获利。由此导致人们对货币的投机需求下降。反之,利息率越低,人们对货币的投机需求就越大。\n流动偏好陷阱流动偏好陷阱(LiquidityTrap)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会将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这种情况称为“凯恩斯陷阱”或“流动偏好陷阱”。流动偏好是凯恩斯提出的概念,是指人们持有货币的偏好。\n流动性偏好陷阱——知识链接知识链接流动性偏好陷阱在实体经济中的表现是国内需求开始下滑。在中国GDP的支出构成中,投资和消费占比一直在95%以上,其中,投资需求占比即资本形成率具有典型的顺周期特征,而消费占比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处于下降态势。在1990年至2000年的经济周期中,资本形成率自1990年的35.2%一路上升到1993年的43.5%,并在1994和1995年维持在40%以上的水平,此后即一路下降到2000年的36.4%。如果进一步考虑石油价格和其他原材料、生产资料价格的大幅度攀升,实际投资增长率更是要低得多。\n货币需求函数货币需求函数对货币的总需求是人们对货币的交易需求、预防需求和投机需求的总和。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主要决定于国民收入,二者合称为“广义的货币交易需求”,因此,我们可以把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合在一起,用L1表示,则:L1=Lt+Lp=L(Y)=K·Y这里K表示货币需求量在收入中占有的份额。货币的投机需求决定于利率,与利率呈反方向变化。利率对货币投机需求的影响公式可表示如下:L2=L(R)=-hR这里,h表示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的敏感程度。\n如果用L表示对货币的总需求,这里L表示对货币的名义需求量,则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公式表示为:L=L1(Y)+L2(R)=KY-hR货币的需求函数上式表明,L1决定于Y,与R无关,L2与R成反比例关系。由于在一定时期内,Y是稳定的,因此L的大小与R有关,即L与R成反比例关系。图12-1(a)图12-1(b)凯恩斯流动性偏好陷阱\n货币需求函数货币需求量和收入水平的正向关系图12-2不同收入的货币需求曲线L1=kY1-hR1L2=kY2-hR1L3=kY3-hR1凯恩斯流动性偏好陷阱\n教学内容第一节货币的基本知识第二节货币的需求第三节货币的供给第四节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第十一章货币市场的均衡\n第三节货币的供给货币供给量货币供给量是指一个经济社会中货币的总存量。按照货币的流动性即变现能力可以划分为以下五个层次:M0。传统的货币数量说,注重货币的支付功能,因此货币供给量就是指通货(铸币+纸币)。M1。注重那些对名义收入有主要影响且能加以控制的流动资产。按这种定义,货币供给量除通货外,应当加上各种交易性存款:用支票提取的银行活期存款、旅行支票,以及可转让提款单等其他支票存款,通称M1,即狭义的货币供给。M2。有些经济学家认为,货币供给量还应包括那些流动性虽然较差但与名义收入关系更为密切的信用工具,如小额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货币市场存款账户、公众持有的货币市场互助基金、隔夜回购协议等。这些信用工具不能立即用来作为支付工具,但也不难变为支付工具,而且在更大的程度上反映了名义收入。M2通称广义货币。M3。M3比M2的范围扩大一些,包括大额定期存款、超过隔夜的回购协议、金融机构和团体持有的货币市场互助基金等。与M2相比,它们的流动性更差一些,不能随时取出,但可以在二级市场上流通、转让或出售。L。L是范围最广的货币供给量,从具有完全流动性的通货到具有一定流动性的票据。其中,很多都是近似货币,如政府短期公债、商业票据、银行承兑汇票等。\n货币的创造货币的创造所谓货币创造(供给)过程是指银行主体通过其货币经营活动而创造出货币的过程,它包括商业银行通过派生存款机制供给货币的过程和中央银行通过调节基础货币量而影响货币供给的过程。银行存款的准备金率商业银行经常保留的以供支付存款提取用的一定货币数额,称为存款准备金。在现代银行制度中,这种准备金在存款中应占的比率是由中央银行规定的,称为法定准备金率(LegalReserveRatio)。银行贷款转化为客户活期存款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西方经济学认为,整个银行体系能够使银行存款多倍扩大,这就是所谓银行存款的创造。整个银行体系扩大或缩小活期存款有两种方式:一是向个人或企业发放和收回贷款;二是向个人或企业买进或卖出证券。\n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举例分析假定中央银行为增加货币供给量而买进政府债券,某企业或个人卖出政府债券100万元,这些债券是中央银行用新发行的现钞买进的,这样,货币供给量便增加了100万元。如果政府和个人将出卖政府债券得到的这100万元存入A银行,法定准备金率R=20%,则A银行必须把20万元作为准备金,可以放款80万元。而得到这80万元的贷款的企业或个人把它作为活期存款存入B银行,以便随时开支票动用。B银行吸收80万元存款后,又留下20%作为准备金,可放款64万元。得到这64万元的企业或个人又把它存入C银行,C银行又留下20%×64=12.8万元作为准备金,放款51.2万元……这样,每一笔新存款创造出该存款的80%的新贷款,这笔新贷款又形成一笔同量的新存款,如此继续下去,可以得到所有银行的新存款总和为500万元。这就是说,整个银行系统创造了5倍于新增加的100万元的活期存款。\n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修正的存款乘数存款乘数---假定法定准备金是原始存款的唯一漏出第一是超额准备第二是现金外流第三是转为定期存款其他漏出设E为超额准备所占活期存款的比例,C为现金外流占活期存款的比例,t表示将转为短期定期存款的比例,得出修正的存款乘数。\n货币的创造货币乘数所谓货币乘数,是指一定量的基础货币发挥作用的倍数,或者说是货币扩张或收缩的倍数。基础货币(BaseMoney)通常我们将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和公众持有的通货之和,叫基础货币。设C为公众持有的通货,A为银行法定准备金,B为基础货币,则B=A+C。货币供给量M1与基础货币B的比值叫作货币乘数,用KM表示:KM=M1/B。\n均衡利息率的决定均衡利息率的决定凯恩斯认为,利率不是由储蓄和投资决定的,而是由货币的供给量和货币的需求量所决定的。凯恩斯流动性偏好陷阱\n教学内容第一节货币的基本知识第二节货币的需求第三节货币的供给第四节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第十一章货币市场的均衡\n第四节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银行体系商业银行及其职能存款、放款、委托业务中央银行及其职能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发行的银行其他金融机构\n第四节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n第四节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1.公开市场业务央行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其目的不是牟利,而是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如买进债券,增加货币量,利率下降;如卖出债券,减少货币量,利率上升。当经济衰退时买进政府债券当经济通胀时卖出政府债券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点:操作灵活/结果容易预测/最常用\n第四节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2.再贴现率政策央行三大货币政策工具贴现是银行放贷的办法之一,一般是持有票据人把商业票据卖给银行,得到现金。现在通常把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贷款叫贴现,其贷款利率叫贴现率。商业银行经过贴现得到的票据,可向中央银行再贴现,这样中央银行就能够通过调整再贴现率来调节金融市场当经济衰退时降低再贴现率当经济通胀时提高再贴现率\n第四节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3.调整法定准备率央行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准备金率是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中用作准备金的比率,准备金包括库存现金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变动准备金率则可以通过对准备金的影响来调节货币供给量。当经济衰退时降低准备金率当经济通胀时提高准备金率效果猛烈,较少使用/存在时滞\n央行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重要提示\n央行的货币政策知识链接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货币控制还包括其他措施,如道义上的劝告、借款垫头规定、指令性贷款指标控制等。所谓道义上的劝告,就是中央银行运用其威信,指导商业银行的行动。借款垫头规定,就是人们在购买证券时,必须自行垫付一部分比例的货币现金,不能百分之百地用借款购买,以此来遏制借款人的借款数量。垫头比例越大,借款数量就越小。指令性贷款指标是中央银行下达给各商业银行的贷款额度,以把握全国的信贷规模,及时地扩大、维护或收缩货币供应量。\n本章的基本内容是阐述凯恩斯主义的货币理论,货币理论也是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思路是: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共同决定货币的利率,而利率影响着投资,投资又影响着国民收入的变化。本章重点:掌握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以及货币需求函数,均衡利率的决定以及货币政策及其传导机制。本章难点:对存款创造与货币供给的理解,货币乘数的内容及意义。\n一、分析讨论题1.货币有哪些职能?2.人们为什么需要货币?3.商业银行如何创造活期存款?二、计算题假定法定准备金率是0.12,没有超额准备,对现金的需求是10000亿美元,试求:①假定总准备金为400亿美元,货币供给是多少?②假定中央银行把准备金率提高到0.2,货币供给为多少?与①相比货币供给变化多少?③中央银行买进10亿美元政府债券(存款准备金率是0.12),货币供给变动如何?\n骆明和小欣是一对感情不错的情侣,今年同时从一所名牌大学毕业。骆明进了某国家机关,待遇很是不错,每个月可以拿1500元左右工资,可惜遇到住房政策的改革,不能分到房子了,这是美中不足。而小欣进了一家国际贸易公司,做对外贸易工作,它的工资和奖金加在一起,每个月大概有4000元。看来这对情侣的前途一片光明。不过前几天,他们为了将来存钱的问题着实大吵了一架。骆明以为现在他们刚刚大学毕业,虽然单位都不错,工资也不低,但将来用钱的地方还很多,所以要从毕业开始,除了留下平常必需的花费以及预防发生意外事件的钱外,剩下的钱要定期存入银行,不能动用,这样可以获得稳定的利息收入,又没有损失的风险。而小欣大概是受在外企的工作环境的影响,她以为,上学苦了这么多年,一直过着很节俭的日子,现在终于自己挣钱了,考虑那么多将来干什么,更何况银行利率那么低。她说发下工资以后,先要买几件名贵服装,再美美地吃上几顿,然后她还想留下一部分钱用来炒股票,等着股市形势一好,立即进入。大学时看着别人炒股票她一直很羡慕,这次自己也要试试。但骆明却认为中国股市行情太不稳定,运行不规范,所以最好不进入股市,如果一定要做,那也只能投入很少的钱。问题:1.根据上面两个人的争论,说明有哪些货币需求动机。2.分析上述三种动机导致的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并给出货币的总需求函数。案例分析:货币的需求动机\n\n第十二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二):扩展的凯恩斯模型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IS-LM模型的含义、形成过程及变化,运用该模型解释宏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效果,分析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n教学内容第一节产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第二节货币市场的均衡——LM曲线第三节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IS-LM模型第四节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及政策协调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二):扩展的凯恩斯模型\n第一节 产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一、产品市场的均衡投资函数I=e-dR(12.1)储蓄函数S=-α+(1-β)Y(12.2)均衡条件I=S(12.3)将(12.1)式、(12.2)式、(12.3)式联立,可得:\nIS曲线的含义及推导IS曲线也称为投资储蓄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即I=S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IS曲线如图12-1.IS曲线的推导\n产品市场的失衡及调整OrYISrAYArEAA’BB’I>SIMLS,超额产品需求IV:I>S,超额产品需求I:LM,超额货币需求III:L>M,超额货币需求IV:L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