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笔记整理(微观经济学)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经济学原理笔记整理(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人们面临权衡取舍。效率:社会能从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任何一个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理性人最终的选择必然使得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第十章:外部性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法。如果没有市场失灵,竞争市场的结果是有效率的,即最大化了总剩余(包括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外部性(是一种市场失灵):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无补偿的影响。由于自利的买卖者忽略其行为的外部成本或收益,有外部性时,市场结果是没有效率的。政府行为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即存在外部性的情况下,公共政策能够提高效率。负外部性的例子:空气污染,狗叫,邻居吵闹,噪声污染,二手烟,驾车时打电话对路人不安全市场均衡,最大化了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供给曲线,表示私人成本,卖着直接承担的成本。需求曲线,表示私人价值,对于买者的价值(也就是支付意愿)。社会成本:私人成本+外部成本。外部成本:对旁观者负外部性影响的价值。外部性内在化:改变激励,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征税=社会成本当市场参与者必须支付社会成本时,市场均衡=社会均衡。正外部性的例子:接种预防传染病的疫苗,研究创造知识,教育(减少了犯罪和改善了政府)。存在正外部性时,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私人价值(对买者的直接价值)+外部利益(对于旁观者的价值)。社会最优数量是使得社会福利最大化。补贴=外部利益如果存在负外部性,市场生产数量大于社会合意的数量。征税。如果存在正外部性,小于。补贴。技术政策:政府干预经济旨在扶持增进技术的企业。专利法,技术政策的一种,对个人或公司创造发明的产权予以专利保护。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命令与控制政策:直接管制。限制排污,强制使用某项技术。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向私人决策者提供由他们自己来解决问题的激励。矫正性的税收和补贴,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矫正税:旨在引导私人决策者考虑负外部性引起的社会成本的税收。庇古税。理想的矫正税=外部成本。对于正外部性的活动,理想的矫正补贴=外部利益。矫正性的税收和补贴,使私人激励和社会利益结合,使私人决策者做决策时考虑行为的外部利益和外部成本,使经济向资源配置更有效率的方向移动。不同企业削减污染成本不同,有效率的结果:减排成本最低的企业减少最多的污染。污染税是有效率的:减排成本低的企业减少污染,进而减少税收负担;减排成本高的企业更愿意支付税收。管制是无效率的:需要所有企业都减少一定数量的污染。\n矫正性税收对环境更有利:给企业激励,只要减污成本低于税收。而管制没有给企业继续减排的激励。汽油税,消除三种负外部性:拥挤,车祸,污染。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制度能比管制以更低的成本降低污染。低成本企业出售污染许可证,高成本企业购买之。污染的减少主要集中在那些减少污染成本低的企业。企业对污染权的需求也是污染价格的减函数。矫正税增加污染价格,减少了企业污染需求的数量。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制度限制了供给污染的权利,与税收有同样的效果。当政策制定者不知道需求曲线位置,许可证制度能更好的达到减少污染的目标。庇古税与污染许可证的等同性。外部性的私人解决方法的类型: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慈善组织,把不同经营类型的商业组织合并,利益各方签订合约。科斯定理:如果私人各方可以无成本地就资源配置进行协商,他们就能自己解决外部性问题。科斯定理:私人市场可以自己达到有效率的结果。私人结果=有效率的结果。无论最初的权利如何分配,私人市场最后都能达到有效率的结果。为什么私人解决办法并不总是有效?1,交易成本。各方在达成协议与遵守协议过程中发生的成本,最终使双方达不成对双方都有利的结果。2,固执。等待一个对自己更好的交易。3,协调问题。利益各方人数众多时,协调各方成本高昂、困难、甚至不可能。外部性:当买卖双方间的交易直接影响到第三方。负外部性:社会最优数量小于市场均衡数量。正外部性:社会最优数量大于市场均衡数量。受外部性影响的人可以私下解决问题。科斯定理:若利益各方可以无成本地协商,那么他们总会达成协议使资源配置有效率。当利益各方不能充分解决外部性,政府应该介入。政府可以管制,也可以通过庇古税使外部性内在化。第十一章: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生活中最好的东西都是免费的”当物品可以免费获得时,通常用以配置资源的市场力量就难以发挥作用了。当一个物品没有价格,私人市场就不能保证该物品能在合适的数量下进行生产和消费。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政策就有可能矫正由此导致大市场失灵,提高经济福利。物品的不同类型:排他性。可以组织其他人享用该物品。竞争性。某人对该物品的使用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的享受。四类物品:私人物品,公共物品,公共资源,自然垄断。私人物品,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冰激凌,衣服,拥挤的收费公路。公共物品,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国防,只是,不拥挤的不收费公路。公共资源,有竞争性,无排他性。海洋中的鱼,环境,拥挤的不收费公路。自然垄断,有排他性,无竞争性。消防,有线电视,不拥挤的收费公路。对于公共资源和公共物品,外部性的产生是由于有价值的东西没价值。因此关于生产消费的私人决策会引起无效率的资源配置,公共政策可以潜在地增进经济福利。搭便车问题:一个人从一种物品中获益,但是却避免了为此支付。\n既然人们不能被排除在对公共物品的享用之外,那么个人就会拒绝为该物品支付,寄希望于别人为此支付。搭便车问题阻碍了私人市场提供公共物品。政府可以决定提供公共物品,只要总收益大于总成本。通过提供公共物品,并用税收收入为此支付,政府能让每个人都变得更好。一些重要公共物品:国防,基础研究,反贫困计划。成本收益分析:估计物品对于社会整体而言的总成本和总收益。困难,赖以估计社会收益和资源成本的价格并不存在,生命的价值、消费者的价值和审美的价值都难以估计。公共资源,不具有排他性,对于想使用的人,总是可以免费得到它们。具有竞争性,因为某人的使用会减少其他人的使用。公共资源,无排他性,不能组织搭便车者的使用,企业无激励提供该物品,政府确认它们的供给。公共资源,有竞争性,一人使用减少另一人对它的享用,政府确保它们不被过度使用。公地悲剧:说明为什么公共资源的使用大于合意的水平。私人激励(免费使用土地)超过社会激励(有保护的使用)。防止公共资源过度使用的政策:管制资源的使用。征收矫正性税收,打渔捕猎的许可证,对拥挤的公园收门票。拍卖使用资源的许可证。公共资源的例子:清洁的空气和水,石油矿藏,拥挤的道路,海洋的鱼类。奶牛没有绝种:私人所有权的利润动机。产权的重要性:当产权没有很好地被确立(某些有价值的物品没有拥有合法权利的所有者来支配),市场就不能有效率地配置资源。公共物品往往供给不足,而公共资源却消费过度。问题源于产权没有很好的建立:没有人拥有空气的产权,每人能够对污染者收费。每人能对从国防中收益的人收费。政府能够使用合适的政策潜在地解决这些问题。物品:是否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排他性:有可能组织别人使用该物品。竞争性:如果一个人对它的享用妨碍了其他人对同一物品的享用。由于人们使用公共物品不付费,当该物品由私人提供,就有激励去搭便车。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提供多少取决于成本收益分析。由于人们使用公共资源无需付费,就容易过度地使用之。政府想办法限制对公共资源的使用。第十二章:税制的设计。政府有时候可以改善市场结果:提供公共物品,监管公共资源的使用,解决外部性的影响。政府需要通过税收来筹集收入,来行使这些职能。对一种物品征税减少了那种物品的销售量,税收由买者和卖着分摊,具体的分摊比例取决于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引起了无谓损失。美国联邦政府的税收收入,从经济中征收的税收占整个税收的三分之二。最大的来源:个人所得税。工薪税:对企业向工人支付的工资所征的税,又称“社会保障税”。社会保障税:由此获得的税收收入必须用来支付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公司所得税:根据公司利润(公司出售物品劳务的收入减去生产这些物品和劳务的成本)对其征收的税。货物税(销售税):向汽油、香烟、酒精饮料等特殊物品征收的税。\n中国:从经济中的税收约占百分之六十,主要来源是增值税和营业税。联邦政府的支付:转移支付和购买公共物品和服务。转移支付,是政府的一种支付,不是为了交换其他物品和劳务,是政府支出的最大部分。支出类别:社保(最大一类),国防,收入保障,医疗保障,健康,净利息。联邦政府的支出。最大支出,社会保障(对老年人的转移支付)。医疗支出,医疗保障(对老年人)和其他保健支出(对穷人、医学研究支付)。收入保障,对贫困家庭的转移支付。当政府支出超过了政府收入,预算赤字就出现了,政府通过向公众借款来弥补赤字。未来财政挑战:社保支出增加,人口老龄化。医疗费用增加。增税,增加年轻人的负担。当政府收入大于政府支出,预算盈余,可用来减少政府的未偿债务。州和地方政府,征税约占总税收的百分之四十。销售税,财产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支出:教育,公共福利,高速公路。税收与效率。如果一种税制能以对纳税人来说较低的成本筹集到等量的收入,这种税制就比另一种更有效率。纳税人的成本:税收支付本身,无谓损失,管理负担。无谓损失:(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税收扭曲了激励,人们根据税收激励,而不是他们买卖物品和劳务的真实成本和利益来配置资源。导致无谓损失,纳税人经济福利的减少超过了政府筹集到的收入的部分。所得税和消费税。所得说减少了储蓄的激励。消费税,维持对储蓄的激励,对个人退休保障和长期经济增长都有利。管理负担,包括人们为遵照税法纳税时花费的时间和金钱。鼓励人们将资源用在合法避税上,比如雇佣会计师寻找税制的漏洞来减少税收负担。通过简化税法可以减少税制的管理负担,但是在政治上困难。平均税率:支付的总税收除以总收入,衡量纳税人做出的牺牲。边际税率:增加一美元收入所支付的额外税收。衡量税收对工作努力程度、储蓄的影响。边际税率决定所得税的无谓损失。定额税:对每个人等量征收的税收。定额税最有效率,没有引起无谓损失,没有扭曲激励,最小化管理负担。然而,定额税不公平,富人和穷人付同样多的税收。税收政策的另一个目标:平等公平地分配税收负担。对于平等达成共识很困难。收益原则:认为人们应该根据他们从政府服务中得到的利益来纳税的思想。努力使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相似,使用的多,支付的也应该多。汽油税,被用来支持公路网的运营。支付能力原则:认为应该根据一个人可以承受的负担来对这个人征税的思想,主张所有的纳税人应该做出“平等的牺牲”。纵向平等,主张支付能力更强的纳税人应该缴纳更多税收的思想。比例税,不管收入多少,缴纳收入中相同比例的税收。类退税,高收入纳税人缴纳的税收在收入中的比例低于低收入纳税人的税收。累进税,高于。美国,实行累进税。横向平等,主张有相似支付能力的纳税人应该缴纳等量税收的思想。但是很难对除了收入以外何种因素决定支付能力达成共识。婚姻税,结婚影响了一对夫妇的纳税义务,因为税法将一对配偶作为单一的纳税人看待。夫妻双方结婚后,他们不再作为个人纳税,而是作为一个家庭纳税。如果两人收入相当,他们总的纳税义务在结婚之后增加了。增加的税收称为“婚姻税”或者“结婚罚款”。若结婚后减少,减少的纳税称为“婚姻补贴”。\n在目前美国税法下,有相近收入夫妻要缴纳婚姻税,有不同收入夫妻能得到婚姻补贴。许多人主张改革税收体制,以使其对婚姻状况保持中性。理想的税收体制应具备以下特征:1,有相同总收入的两对已婚夫妇缴纳相同税收。2,婚姻状况不影响夫妇的税收账单。3,没有收入的个人、家庭无需纳税。4,高收入纳税人的纳税占收入的比例要高于低收入纳税人。税收归宿和税收平等。制定税收政策的困难在于平衡常常是冲突的效率和平等的目标。税收归宿:研究谁承担税收的负担,对评价税收平等至关重要。粘蝇纸理论:税收负担,就像苍蝇落在粘蝇纸上,附着在它起初到达的地方。承受税收负担的人不总是从政府得到税单的人。例子:对毛皮大衣收税,貌似纵向平等,但毛皮大衣是奢侈品,需求弹性很大,税收使需求曲线移动,损害生产者的利益,生产者可能不是富人。因此,评价税收平等时,必须把税收归宿考虑在内。谁支付公司所得税?当政府向公司征税时,公司更像征税人而不是纳税人,税收负担最终落在个人身上。例子:政府对汽车生产商征税,公司所有者得到利润减少,随时间推移可能将财富转移出汽车行业,汽车供给减少,价格上升,买者境况变坏,对汽车工人需求减少,工资下降,工人境况变坏。单一税率制,一个单一的低税率将适用于经济中的所有收入。单一税率制宣称的好处——消除现有税制下允许的许多税收扣除,从而扩大税基,降低大多数人的边际税率。单一税率制简单,征税的行政负担将大大降低。所有纳税人面对同样的边际税率,税收可以再收入源头上进行征收。单一税率制可同时替代个人和企业所得税,消除现存的企业利润双重征税。提高了储蓄激励。平等和效率之间经常矛盾:定额税最不平等,但最有效率。联邦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所得税,工薪税。州和地方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销售税,财产税。税制的两个最重要目标:平等,效率。税制的效率:它对纳税人带来的成本。税制的平等:税收负担是否公平地在人群中分摊。按照受益原则,公平的办法是让大家按照他们从政府得到的收益纳税。按照支付能力原则,公平地办法是让大家按照挣钱能力的大小来纳税。税收负担的分配和税收账单的分配不是一回事。人们对效率和平等两个目标给予的权重不同,产生了税收政策的许多争论。第十三章:生产成本供给定律:当某一物品价格更高时,企业愿意生产和销售更多该种产品。供给曲线向上倾斜。考虑企业行为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市场供给曲线背后的决策。企业目标:maximumprofits总收益,企业出售其产品和劳务而得到的金额。总成本,企业购买其投入所支付的金额。利润=总收益—总成本作为机会成本的成本,一个企业的生产成本包括其生产物品和服务的所有机会成本。显性成本,对生产要素直接的资金支出。隐性成本,不涉及直接的资金支出。\n总成本=显性成本+隐性成本经济利润(经济学家):总收益减去所有的机会成本(显性和隐性的)。会计利润(会计师衡量的):总收益减去显性成本,即他们忽略了隐性成本。当总收益超过显性和隐性成本之和,企业获得经济利润。经济利润小于会计利润。EVA(经济增加值),考虑股东投入股本的机会成本,即股东投资于其他风险程度类似的企业所获得的利益。EVA(经济增加值)=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使用成本。传统公司业绩衡量以会计利润为核心,只考虑以利息形式表现的债务融资成本,而忽略了股权资本的机会成本。这一衡量方法容易导致企业过多地进行股权投资,以换取会计利润的增长。EVA为正数,即真正为股东带来了(超额)利润。生产函数:用于生产一种物品的投入量与该物品产量之间的关系。投入的边际产量:在其他投入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单位投入所引起的产量增加。ΔQ=产出的变动量,ΔL=劳动的变动量劳动的边际产量(MPL)=ΔQ/ΔL劳动的边际产量=生产函数的斜率边际产量递减,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随着投入量增加而减少的特征。(其他条件不变)马尔萨斯的《人口论》,边际产量递减的应用。食物生产有两种主要的投入,土地和劳动。由于土地面积固定,因此劳动的边际产量递减。随着人口(劳动力)的不断增长,劳动的边际产量递减最终导致劳动的平均产量递减。劳动平均产量递减导致每个人平均的食物供给量递减,人类由此可能出现生存危机。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没有实现:土地面积实际上增加,农业技术大为提高,促使生产函数曲线上移。一个企业能够生产的数量和其成本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它的生产和价格决策。总成本曲线反应这一关系。总成本曲线的形状反映了生产函数的形状。边际产量递减,意味着随着工人数量增加,每个增加的工人增加的产量减少了,生产函数变得平坦。那么,随着产量增加,每增加一单位产量要求雇佣的工人增加了,总成本曲线越来越陡峭。生产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固定成本,不随生产的产品数量改变而改变的成本。可变成本,随企业改变生产产品数量而变化的成本。总固定成本TFC总可变成本TVC总成本TC平均成本,企业的成本除以生产产品的数量得出。是典型一单位产品的成本。平均固定成本AFC平均可变成本AVC平均总成本ATC边际成本MC,当企业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总成本的增加量。边际成本MC=ΔTC/ΔQ边际成本随着产量上升而上升,反应了边际产量递减的性质。平均总成本曲线为U形。产量低时,固定成本分摊到仅有的几单位产量上,产量增加时,平均总成本下降,因为平均可变成本大幅度上升,平均总成本开始上升。U形曲线的底部出现在使平均总成本最小的产量处,这一产量被称为“有效率规模”。边际成本和平均总成本的关系:小于,下降;大于,上升。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总成本曲线在“有效率规模”处相交。有效率规模是使平均总成本最小的产量。\n成本曲线的性质:1,边际成本随着产量增加最终会上升。2,平均总成本为U形。3,边际成本曲线和平均总成本曲线相交在平均总成本的最小值处。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对于许多企业来说,总成本如何在固定和可变成本之间进行分解,取决于所考虑问题的时间范围。短期,一些投入的数量是固定的(工厂,土地),为固定成本。长期,所有投入的数量都是可变的。(企业可以建造更多工厂或出售已建好的工厂)!!在长期里,在任何产量的平均总成本都是在使用生产那个产量的最有效率的投入的成本(在平均总成本最低的工厂规模时生产)。生产规模变动时,平均总成本如何变动?规模经济: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减少。规模收益不变:长期平均总成本在产量变动时保持不变。规模不经济: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增加。规模经济(产量低时)产生的原因:较高的产量水平允许在工人实现专业化。规模不经济(产量高时)产生的原因:任何一个大型组织中固有的协调问题,管理团队庞大。成本很重要,影响生产、定价、雇佣。企业的成本反映了它的生产过程。一个典型企业的生产函数随投入量增加变得愈发平坦,表现出边际产量递减的性质。边际成本总是随着产量上升。第十四章:竞争市场上的企业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1,市场中有许多买者和卖者。2,每个卖着提供的物品大体上是相同的。3,企业可以自由地进入或退出市场。完全竞争市场的结果:1,任何一个买者或卖者的行动对市场价格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2,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接受市场决定的价格。(价格接受者)企业的总收益=销售价格乘以销售量TR=P*Q对竞争企业来说,总收益与产量成比例。平均收益:一个企业从每一典型单位的销售中得到多少收益。对所有竞争企业,平均收益等于物品的价格。边际收益是销售量增加一单位带来的总收益的变化。对竞争企业来说,边际收益等于物品价格。竞争企业的目标,利润最大化,企业将生产使总收益和总成本之差最大的产量。对于竞争企业,价格=平均收益=边际收益通过生产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产量,企业使利润最大化。在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水平上,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正好相等。当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增加产量。当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减少产量。!!由于企业的边际成本曲线决定了企业在任何一种价格时愿意供给多少,因此就是竞争企业的供给曲线。停止营业,在某个特定时期,由于当前的市场条件而不生产任何东西的短期决策。退出,离开市场的长期决策。暂时停业的企业仍然需要支付固定成本。当做出是否停业的短期决策时,固定成本称为沉没成本。沉没成本,已经发生而且无法回收的成本。是机会成本的反面,无论你做什么选择,沉没成本是不可避免的。\n短期停业决策,如果生产得到的收益小于生产的可变成本时,停业。【短期中】如果价格小于平均可变成本,停止营业。如果价格大于平均可变成本,短期内继续生产。如果价格大于平均总成本,继续生产,有利润。竞争企业短期供给曲线是边际成本曲线在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以上的那一部分。在长期中,退出的企业既可以节省固定成本,也可以节省可变成本。(长期中)如果从生产中得到的收益将小于它的总成本,企业就退出。如果有利可图,即价格大于平均总成本,企业将进入这一市场。【长期中】如果价格小于平均总成本,企业退出。如果价格大于平均总成本,企业进入。竞争企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边际成本曲线位于平均总成本曲线之上的部分。竞争企业,价格=平均收益=边际收益,边际成本递增,当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相当时,生产该产量。可以达到利润最大化或者亏损最小化。市场中企业的数量,短期内固定(由于固定成本),长期内可变(由于进入与退出市场都无限制)。只要价格大于平均可变成本,每个企业都将生产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即MR=MC的产量。在每个价格上的市场供给量是这个价格时所有企业的供给量的总和。长期中,由于企业进入退出市场,企业数量变化。如果市场上企业获得正的经济利润,新企业进入,短期市场供给向右移动,价格下降,利润降低,企业进入速度减慢。如果市场上企业有亏损,一些企业会退出,短期市场供给向左移动,价格上升,仍在市场上企业损失减小。长期均衡:在进入和退出过程结束时,仍然留在市场中的企业的经济利润必定为零。当P=ATC时,经济利润为零。企业在P=MR=MC处生产,零利润条件是P=MC=ATC。MC曲线在ATC曲线的最低点和ATC曲线相交。长期中,P=最小的ATC。经济利润是收益减去所有成本(包括隐性成本),比如用于经营的时间的机会成本和金钱的成本。零利润均衡时,企业的收益必须能够补偿所有者的上述机会成本,会计利润为正。长期市场供给曲线是水平直线,即P=minATC企业在长期可以进入和退出,而在短期却不能,因此市场对于需求变动的反应依赖于时间范围。需求的增加在短期内提高价格并增加数量,企业赚到正利润,因为P大于ATC。随着时间推移,市场利润鼓励新企业进入,供给增加,市场价格下降,价格又回到最低平均总成本,利润是零,最后企业停止进入。每个企业仍然在其有效率规模处生产,但是企业数目、市场产量和销售量都提高了。!!长期市场供给曲线是水平的,如果所有企业都有完全相同的成本,一些企业进入或退出市场并不改变其他企业的成本。任何一个假设不成立,那长期供给曲线会向右上方倾斜。1,有不同成本的企业。价格上升,低成本企业比高成本企业先进入市场,价格进一步上升促使高成本企业也进入市场,增加市场供给量,因此长期市场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对于任意P,对边际企业(即如果价格稍有下降就退出市场的企业)而言,P=minATC,利润为零。对于低成本企业,利润大于零。2,企业进入市场,成本增加。在某些行业,一些关键投入的供给是有限的(比如耕种的土地数量是有限的)。新企业进入使这种投入的需求增加,从而价格上升。这会增加所有企业的成本。因此,价格上升会引起市场供给量增加,长期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n竞争市场的效率,利润最大化,MC=MR完全竞争,P=MR因此完全竞争均衡,P=MCMC是生产边际单位的成本,P是边际买者的评价。因此竞争均衡是有效率的,最大化总剩余。竞争企业是价格接受者,收益和产量时同比例的。物品价格等于企业的边际收益和平均收益。为了利润最大化,企业选择使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产量,也使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因此企业的边际成本曲线是它的供给曲线。短期中,企业不能回收固定成本,若物品价格小于平均可变成本,企业将选择停止营业。长期中,企业能够回收固定和可变成本,若价格小于平均总成本,企业将退出。在有自由进入和退出的市场上,长期中企业利润为零,所有企业在有效规模点生产。需求变动在不同时间范围内有不同影响。第十五章竞争企业是价格接受者,而垄断企业是价格制定者。一个企业被认为是垄断者,如果它是其产品唯一的卖者,而且其产品没有相近的替代品。产生垄断的根本原因是进入壁垒。进入壁垒的三个来源:1,关键资源由一家企业所有。2,政府给予一家企业生产某种产品的独享的权利。3,生产成本使一个生产者比大量生产者更有效率。垄断资源,是潜在原因,但实际上垄断很少产生于这种原因。政府创造的垄断,当政府给予一个企业在一些市场上出售某种物品的排他性权利时,就限制了进入。(专利和版权法)自然垄断,当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更多企业的成本为整个市场提供一种物品时。当相关产量范围存在规模经济(产量上升,平均总成本下降)时,自然垄断就产生了。(在任何一种既定的产量时,企业数量越多,每个企业的产量越少,平均总成本越高)正常情况下,垄断利润吸引进入者进入市场。进入另一个企业拥有自然垄断的市场却没有吸引力。在位企业有可能利用低价格来阻止其他企业进入。区分竞争企业和垄断者之间差别的一个方法是考虑每个企业面对的需求曲线。(所有竞争企业组成的市场有些类似于一个垄断企业)垄断,是唯一的生产者,面临向右下方倾斜的市场需求曲线,降低价格可以增加销售,是价格制定者。竞争企业,是许多生产者之一,在同一价格上想卖多少就卖多少,面临一条水平的需求曲线,是价格接受者。垄断者的边际收益总是小于其物品的价格。当垄断者增加出售一单位物品,价格下降,从以往所销售的各单位获得的收益也下降。垄断者增加销售数量时,产量效应(总收益上升)和价格效应(总收益下降)。垄断者的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的产量。然后用需求曲线找出消费者购买此数量的价格。随销售量上升,边际收益一直下降,知道为负值。对竞争企业,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对垄断企业,价格大于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n垄断者将获得经济利润,只要价格高于平均总成本。竞争性企业价格作为给定,有一条供给曲线,表示出它的产量如何取决于价格。垄断企业是价格接受者,产量并不取决于价格,而是产量和价格由MC、MR与需求曲线共同决定。因此,垄断者没有供给曲线。垄断企业收取价格高于边际成本,消费者觉得不合意,垄断者觉得合意。垄断的无谓损失,由于垄断者收取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它就在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和生产者的成本之间打入了一个楔子。导致销售量小于社会最优量。垄断者生产的产量小于社会有效率的产量。价格歧视,企业试图将同样的产品以不同的价格卖给不同的顾客。物品在竞争市场出售时,价格歧视不可能。能够实现价格歧视,企业一定具有某种市场势力。某些市场力量会阻止企业实行价格歧视,比如套利,指从一个市场低价购买,另一个市场高价出售,从价格差获利。价格歧视的两个效应——可以增加垄断者利润,减少无谓损失。完全价格歧视,垄断者完全了解每个顾客的支付意愿,并对每位顾客收取不同价格。价格歧视要求根据支付意愿划分顾客。利用地理位置、年龄、收入方面的差别。例子:电影票,机票,折扣券,助学金,数量折扣对垄断的公共政策:1,努力使垄断行业更有竞争性2,管制垄断者的行为3,把私人垄断企业变成公有企业4,什么都不做反托拉斯法,旨在遏制垄断权力的法律的集合。允许政府组织企业合并,允许政府分解公司,禁止公司从事使市场竞争削弱的活动。管制:政府管制垄断者收取的价格。如果价格定在边际成本上,资源配置就是有效率的。在自然垄断下,边际成本低于企业的平均总成本,边际成本定价导致企业亏损而离开该行业。平均成本定价使得垄断者刚好赚到零利润,但是引起无谓损失。边际成本定价(以及平均成本定价)不能激励垄断者降低成本。公有制:政府不管制由私人经营的自然垄断,而是自己经营自然垄断本身。什么也不做,相对于公共政策的不完整性,市场失灵程度较小。总结:垄断是市场唯一卖者,面临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边际收益总是低于其物品的价格,通过生产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产量来实现利润最大化,价格高于其边际收益,也高于其边际成本,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水平低于使总剩余最大化的产量,引起无谓损失,通过根据买者支付意愿来对同一物品收取不同价格来增加利润,价格歧视可以提高经济福利和减少无谓损失,政策制定者可以对垄断行为的无效率作出反应,比如反托拉斯法、价格管制、公有制或者什么都不做。第十六章:垄断竞争不完全竞争,介于完全竞争和垄断之间的市场结构。不完全竞争,企业面临竞争,但竞争没有激烈到使企业成为价格接受者。垄断竞争,许多企业,出售类似但不同的产品。寡头,只有少数卖主,每个提供类似的或相同的产品。垄断竞争,市场既有垄断也有竞争的特性。垄断竞争:许多卖者,产品差别,自由进入和退出。许多卖者,争夺同样的顾客群体。产品差别,每个企业的产品略有差别,面临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自由进入和退出市场,没有限制,企业数量一直调整到经济利润为零时为止。\n垄断竞争的例子:房地产,书籍报刊杂志,矿泉水,衣服,快餐,夜总会。短期中,对垄断竞争企业,MC=MR时,利润最大化和亏损最小化。长期均衡,企业进入和退出市场直到企业正好有零经济利润为止。长期均衡的特征:(垄断性)1,利润最大化要求MC=MR。2,向右下的需求曲线使MR小于P。(竞争性)价格等于平均总成本,自由进入和退出使经济利润为零。垄断竞争和完全竞争市场之间差别——生产能力过剩,价格加成。在垄断竞争市场中,长期中有生产能力过剩,产量小于有效规模。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在长期中没有生产能力过剩。自由进入使得竞争企业生产平均总成本最小的产量,即企业的有效规模。垄断竞争可能引起社会无效率的另一个方面是市场上的企业数目可能并不是“理想”的数目,可能有太多或太少的进入。与进入相关的外部性:产品多样化的多样性和抢走生意的多样性。产品多样化的外部性:消费者从新产品中得到了一些消费者剩余,新企业的进入对消费者造成了正外部性。(产生原因:新企业提供了不同于原有企业的产品)抢走生意的外部性:由于其他企业从新竞争者进入中失去顾客和利润,新企业的进入对原有企业施加了负外部性。(产生原因:企业使价格高于边际成本而总想多卖出一些产品)垄断竞争的无效率是模糊的,并且难以衡量,政策制定者没有简单易行的方法来改善市场结果。做广告,每个企业都有激励来做广告吸引更多购买自己特殊产品的买者,只要它:销售有差别产品,并收取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广告批评者:做广告是操纵人们的嗜好,抑制了竞争,广告努力使人们相信产品差别大于实际情况。广告辩护者:广告给消费者提供了信息,加剧竞争,提供了产品和价格的更多的多样性。总结:垄断竞争市场三特征,许多企业,差别产品和自由进入和退出。垄断竞争市场的均衡中每个企业有超额生产能力和收取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由于边际成本之上的价格加成,它有一个标准的垄断无谓损失。企业数目可能太多或太少。固有产品的差别导致了广告和品牌的使用。批评者认为使用它们是为了利用消费者的非理性以减少竞争,辩护者认为使用它们是为了向消费者提供信息,并在价格和产品质量上进行更激烈的竞争。第十七章:寡头市场类型。垄断,一家,自来水,有线电视。寡头,几家,网球,原油。垄断竞争,许多家,有差别产品,小说,电影。完全竞争,许多家,相同产品,小麦,牛奶。寡头,只有少数几个卖者,提供和其他企业相似或相同的产品。寡头,只有少数几个卖者,市场上任何一个卖者的行动都对其他卖者的利润有重大影响。寡头市场以一种竞争企业不具备的方式相互依赖。集中率:市场中最大的四家企业占总市场供给量的百分比。集中率越高,竞争程度越低。寡头市场的关键特征是合作和利己之间的冲突。需要博弈论的工具。双头,只有两个卖者的寡头。双头可以同意垄断的结果,勾结,两个企业就生产数量和收取价格达成一致。卡特尔,两个企业联合起来,协调行动。卡特尔难以形成:1,反托拉斯法把禁止寡头之间的公开协作作为公共政策的重点。2\n,有时卡特尔成员之间对如何瓜分利润的斗争也使之成为不可能。寡头的均衡,假设合作不可能,双方独立选择自己的产量,以使自己单独的利润最大化。当每个寡头选择自己的产量时,他必须把对方的产量考虑在内。纳什均衡,相互作用中的每个经济人,在其他方所选择的策略作为既定时,选择了自己的最优策略。纳什均衡是一组策略(每个参与者对应其中一个),它使得在其他所有参与者保持该组策略组合规定的策略时,没有参与者可以通过改变到其他某个可行的策略而受益更多。寡头的均衡,如果寡头企业各自追求自己的利益,可能的结果是:1,总产量大于垄断产量,小于竞争产量。2,市场价格低于垄断价格,高于竞争价格。3,总利润小于垄断利润。与垄断类似,在做出增加减少产量决策时,考虑两种效应:产量效应和价格效应。随着寡头数量增加,价格效应减少,当寡头数量增大到极大时,价格效应几乎消失,只剩下寡头效应。寡头市场越来越像竞争市场。价格趋近于边际成本,生产量趋近于社会有效率的水平。博弈论,研究人们在各种策略情况下如何行事。策略决策,每个人在采取什么行动时,必须考虑其他人对这种行动作出什么反应。人们(企业)经常不能互相合作,尽管合作可以使他们都收益。优势策略,无论另外的参与者采用什么策略,它都是某一参与者所遵循的最好策略。优势策略均衡(每个参与者的优势策略构成的均衡)肯定是纳什均衡,但不是所有纳什均衡都由优势策略构成。合作难以维持,因为合作不是每个人的最好利益。自利使得寡头很难维持合作的结果,即低产量,高价格和垄断利益。非合作均衡对寡头公司不利(无法获得垄断利益),对社会有利(数量接近于有效数量,价格等于MC)。但是非合作均衡有可能降低社会福利,军备竞赛,过度使用公共资源。当企业都非常在乎未来利润,会在博弈中合作。从整个社会角度看,寡头合作不合意,产量太低价格太高。反托拉斯法把限制贸易和企图垄断市场定为非法。反托拉斯法有时可能不允许有潜在正面效果的商业行为,比如:转售价格控制,掠夺性定价,搭售。转售价格控制(公平贸易),供应商要求零售商向顾客收取指定的价格。掠夺性定价,大企业减价的动机是把它的竞争对手赶出市场。搭售,一个企业以单一价格提供两个或多个产品,而不是分开提供。总结:寡头通过组成卡特尔,像垄断者那样行事,以最大化他们的利润。如果寡头单独进行产量决策,结果是比垄断更高的数量和更低的价格。囚徒困境表明自利的行为阻止人们进行合作,即使合作符合双方各自的利益。政策制定者运用反托拉斯法来组织寡头做出妨碍竞争的举动。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