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09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大南方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猜题
名词解释5道1.交易费用:指交易成本在完成一笔交易费用时,交易双方在买卖前后所产生的各种与此交易相关的成本。2.非正式制度:又称非正式约束、非正式规则,是指人们在长期社会交往过程中逐步形成,并得到社会认可的约定成俗、共同恪守的行为准则,包括价值信念、风俗习惯、文化传统、道德伦理、意识形态等。3.强制性制度变迁:是国家在追求租金最大化和产出最大化目标下,通过政策法令实施的制度变迁,是以政府为制度变迁的主体,自上而下进行的激进性质的存量革命。4.诱致性制度变迁:来自于地方政府和微观主体对潜在利润的追求,改革主体来自于基层,程序为自下而上,具有边际革命和增量调整性质。5.科斯定理:由科斯提出的一种观点,认为在某些条件下,经济的外部性或曰非效率可以通过当事人的谈判而得到纠正,从而达到社会效益最大化。6.私有产权:是指财产权利完全界定给个人行使,即个人完全拥有对经济物品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排他性权利,即完全受个人意志的支配。7.有限理性:是指介于完全理性和非完全理性之间的在一定限制下的理性。8.路径依赖:参与人一旦获得优势地位,便可以通过信念的维持来确定旧有制度。9.完全契约:是指缔约双方都能完全预见契约期内可能发生的重要事件,愿意遵守双方所签订的契约条款,当缔约方对契约条款产生争议时,第三方劝说法院能够强制其执行。完全契约是以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条件为前提。10.制度效率:指制度安排所形成的投入产出比率,组织运作绩效和系统发展速率。简答题3道1.制度的功能有哪些?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满足人类社会生活需要的行为模式或社会规范体系。(1)制度能降低交易成本并为实现合作创造条件。制度可以降低交易成本,这是制度的基本功能之一。制度为节约交易费用提供了有效途径,而交易费用的节约则是市场秩序稳定有序的主要标志。(2)制度能提供人们关于行动的信息并为个人选择提供激励系统。一个人只有在所有其他人的行为是可预测的,并且他能够正确地预测的时候,才能在任何规模的集团中理性地选择或计划。(3)制度能约束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制度的限制或约束是必要的,正是因为它的存在,社会才可能稳定,秩序才可能形成。制度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约束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4)制度能减少外部性。市场秩序混乱,实际上是一种负的外部性,只有明确产权,才能消除或降低这种外部性所带来的危害。\n2、产权功能:激励和约束功能、外部性内在化、资源配置功能。3、科斯定理:第一个层次,如果交易费用为0,不管初始权利如何配置,自由交易都会达到资源的最优利用状态。这也称为“科斯中性定理”。第二个层次,在正交易费用的情况下,法律及制度在决定资源如何利用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也被称为“科斯定理”。第三个层次,在不同的经济,法律环境下,外在性问题存在不同的最佳解决办法。因此,需要我们在几种制度安排中进行选择,即科斯的“制度选择思想”。4、不完全契约:不完全契约是指缔约双方不能完全预见契约履行期内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从而无法达成内容完备、设计周详的契约条款。导致契约不完全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有限理性;二是交易成本。为了应对不完全契约而导致的“敲竹杠”风险和保证契约的绩效,在现实交易中各方通常可以动用以下三种不同的契约执行机制:自我实施机制、第三方实施机制(法律)、一体化机制。5、公司治理(理念):公司治理是保护公司所有者利益实现的一系列制度安排,是包括公司产权制度,激励约束机制,财务制度,企业文化等在内的公司利益协调机制。从狭义角度理解,公司治理主要解决公司的委托——代理问题。委托——代理理论:在委托——代理理论中,我们一般将“委托人”定义为不拥有私人信息,在信息占有上处于劣势的参与者;“代理人”定义为拥有私人信息,在信息占有上处于优势的参与者。与公司治理密切相关的两个委托——代理模型有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模型和逆向选择模型。6、制度供给过剩:(原因)①从制度供给角度来看,一般两讲,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容易产生制度供给过剩问题。②与政府行为中的“创租”和“抽租”有关。③政府干预政策的延续性。④从需求角度来看,制度供给过剩与管制需求密切相关。7、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①交易费用理论作为分析制度的基本理论框架。交易费用理论解释了为什么存在制度及制度如何影响经济绩效,但是无法回答在历史上人们为什么会选择无效的制度。②无效率体系的制度分析之一:寻租理论。寻租与制度的互动,将会导致制度租金,即把寻租的规则制度化,并形成路径依赖。③无效率体系的制度分析之二:利益集团理论。利益集团理论是建立在“组织费用”这个假设之上的,组织费用随着组织规模的增加而不断地发生着变化。8、交易费用的决定因素:①限制的理性思考,机会主义和资产专业性;②与人的本性密切相关;③与人的行为是不确定的有关。\n6、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区别: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之间只有量的差异,而无本质的不同。就表现形式而言,非正式制度规则是无形的,它一般没有正式形成文字,制成条文,也不需要正式的组织机构来实施,它存在于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之中,以舆论,口谕的方式相互传递,世代传承,正是这种无形的表现形式,使得非正式制度可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发挥作用,同时,也增大了认识和研究非正式制度的难度,特别是很难把它纳入到一定的固定模式中进行分析。而正式制度都有其相应明确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它通过正式,规范,具体的文本来确定,并借助于正式的组织机构来实施或保障,这种具体有形的存在方式是正式制度的正规性,严格性的必要保障。10、制度需求与制度供给的影响因素:影响制度需求的因素:①相对产品和要素价格(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化不仅影响制度变迁,而且影响技术变化);②宪法秩序(政权的基本规则的变化影响对新的制度安排的需求);③技术(技术变化决定制度结构及其变化);④市场规模(市场规模越大,社工分工越细)。影响制度供给的因素:①宪法秩序;②制度设计成本;③现有知识积累及社会科学知识的进步;④实施新制度安排的预期成本;⑤现存制度安排;⑥规范性行为准则;⑦上层决策者的净利益。论述1道1.委托代理问题答:(1)在不对称信息条件下,拥有更多私人信息的一方称为代理人,而另一方则可称为委托人。当代理人为委托人工作时,因为代理人的行为具有隐藏性,委托人无法监督代理人的行为,所以,代理人为了追求自己利益而忽视或牺牲委托人利益。这就是委托人代理问题。委托——代理人问题也称代理人的“道德风险”。(2)代理成本问题。在信息不对称和契约的不完成性,想不费分文就确保代理人将做出按委托人观点来看的最优决策,一般是不可能。代理成本是现代公司制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的一种交易费用。(3)激励约束机制的设计问题,使委托人和代理人双方的期望效用都最大化。2.论述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原因答:委托—代理关系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一种契约关系,委托—代理问题是由于代理人与委托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代理人的目标就会偏离委托人的目标,存在的根本原因:①保险与信用关系的存在②如果某一个人租借一耐用品给另一人,后者采取的行动肯定会影响阻截频的质量在行动可以监督的范围内,租借契约可能详细地表明要采取行动③当委托人对某工作任务或产出结果知情而代理人不知情时,委托人从代理人那里获得更多的租值,就会尽量压低代理人应该获得的报酬而使自己租值最大化。案例1道1.制度变迁的内容答:(1)制度变迁是指制度的替代、转换与交易过程,它的实质是一种效率更高的制度对另一种制度的替代过程。(2)发生制度变迁的原因是在于制度稳定性、环境变动性和不确定性及人对利益极大化的追求三者之间持久的冲突。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