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初稿)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工学结合(初稿)

工学结合、共创双赢我校是一所国有大型企业办的职业院校,在2000年以前都是通过考试招生,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政策指导下,学校加大了招生力度,扩大了办学规模,现有在校生11000余人。教职工350余人,其中“双师型”教师所占学校教师的40%。学校在1985年得到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的支持,开始按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进行教学。经过二十多年摸索和实践,学校毕业的学生在社会和公司的各个专业厂得到广泛好评,有的学生在全国技能大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的精神和《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教职成〔2006〕4号)的精神以及《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学校在这几年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在2009年四月初成立了校企合作部。教研室的工学结合由过去的分散管理变成由一个部门统一安排和管理,教研室给予配合。我校在东风汽车公司内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新时期下我校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突破。目前,职业教育的改革主题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根据学校的工作安排和指导意见,我们在总结学校前几年开展工学结合经验的基础上,并借鉴兄弟学校好的做法与思路,编制了我校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施方案,方案共分10个部分,分别是工作计划、方案总则、工作流程、信息沟通办法、学生守则、教师工作职责、实习协议、奖惩办法以及学生实习手册和教师工作手册,方案基本覆盖了校企合作工作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和内容。方案从制度、职责和工作要求等方面对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作进行了规划设计。开展工学结合的又一难点是学生管理,我们在广泛听取企业意见和学生意见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又具有人性化的岗位实习管理体系,即尊重学生,尊重学生选择企业岗位的权利,在学生下企业前开展企业岗位讲评,描述企业岗位工作状况,讲清企业要求,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实习岗位,并组织学生学习实习守则,讲清校纪校规与学生\n成绩和学生就业推荐的关系,使学生提高对企业实习的认识,提高对企业的重视程度。另外,我们还根据具体工作情况,从企业聘请有丰富经验的已退休的中层干部担任实习指导老师,这些老师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懂一些管理知识,有一定组织能力,对学生有耐心、有爱心,无论是从经验上、心理上,学生都比较容易接受这些老师们的关心和指导。再者,这些老师在处理事情上有一套方法,在处理与企业的关系上有一些工厂知识和经验,企业又容易接受,从而也保证了学生的利益,这对搞好工学结合与学生管理提供了许多启发,也为今后外聘实习指导教师提供了借鉴。一、工学结合基本模式1、学校计划式。根据教学计划执行工学结合,比较严格地实现“双元制”式的理解与企业实践的转换,实现企业实习岗位、专业及内容的相对一致。。学生经过在学校一年或更长时间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培训后,根据所学的专业,我部门与公司内各专业厂进行联系沟通,合理的安排学生到尽可能专业对口的岗位上参加工学结合下厂实习。为学生提供了包括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两方面能力培养的实践环境,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进行岗位实践,培养学生解决生产实际和工程项目中实际问题的技术及管理能力,取得实际工作经验,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群体沟通技巧,组织管理能力和领导艺术才能等个人综合素质,为学生今后从事各项工作打下基础。在我校技师层次及中德合作班均采用此方法2、企业需求式。定向培养(订单式)是目前各职业院校教常见的一种培养模式,即院校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同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一起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做为以生产制造汽车的大型国有企业,各专业生产企业对学生的要求也各不相同,特别是在设备维修、模具制造、机械加工、材料成型等技术含量高、学习难度大的专业上,希望开设定向培养班。我校结合了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和其他院校好的培训方法,根据企业生产内容、技术要求等方面,制订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特别是在学生到企业进行下厂实习时,与企业协商尽可能安排1名学生配1名师傅进行指导,进行专业对接培训,学生经过这样的联合培养,毕业时已成为有一定“实际生产能力”或“维修技能”的“熟手”,在进入工作岗位后可以很快从事技术工作,从而跨越了企业需求与学校培养之间的鸿沟。\n3、市场需求式。就是根据市场需求,学校及时调整计划满足企业岗位用工。这种方式大都在熟练工种以及简单重复劳动的岗位及相关专业中采用。市场需求式主要解决企业用工困难,但就教育教学而言,要把学生定位在认识企业、了解岗位锻炼上,就技术、技能而言不是主要内容。在我校B层次的中级工以及电子电工专业等均采用此方法。4、培训前移式。经过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东风公司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其中,东风神龙及乘用车公司在生产中,不断提升生产能力,对员工的需求也不断的增加。学校对这两家企业进行调研后,针对企业发展的需要及用工计划,合理地调整了这两家企业所需专业学生的课程设置,将企业所需专业的培训内容提前开设,有针对性进行培训,并组织模拟企业技能强化、企业文化学习等。使之达到企业用工的要求在企业需要时,可直接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缩短了企业对员工培训时间,保障了企业生产所需,同时也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及评价校外实训基地是对学生进行实训能力训练、培养职业素质的重要场所,是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之一,建立稳定的、高质量的教学实践基地,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必要途径,是职业做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基础。学校校企合作部成立初,我们就深入东风公司各生产企业,了解企业发展趋势和企业的用人需求,同时制定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办法,从企业的经营状况、现场管理、安全生产、技能情况、劳动保护等方面对拟合作企业进行评价,从中筛选出适合学生下厂实习的企业10家,与企业签订工学结合协议,就信息沟通办法及学生管理等方面进行协商沟通,确实保证了学生在校外实习实训的学习效果。三、校企合作的成果及收获:\n首先,学校通过成立校企合作部,解决过去由各个系部自己到企业联系学习下厂实习而产生许多困难与矛盾,东风公司各专业生产企业,尤其是在十堰地区的各零部件生产区,生产是由多个工种多个专业组成,企业的人事部门经常会接到学校几个系部同时联系学生下厂的请求,给企业的安排带来混乱及困难,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管理的难度,浪费了学校的人力资源。成立了校企合作部,可以将学校系部的学生根据多家企业用人的需求,统一调配、集中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的教育。并且在各个实习基地我们都安排有1名驻厂老师进行学生的管理,即能保证企业生产顺利完成又能保证学生的实习质量。其次,解决了部分学生及家庭的困难,满足了企业临时用工的需求,十堰地处鄂西北地区,学校的大部分学生是来自十堰地区的五县一市,其中有部分学生的家庭条件非常困难,虽然有国家的助学金,可是学费和生活费还是难以承担,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教学时的工学结合下厂实习,企业根据学生的工作表现,发放一定的生活补贴,可以满足学生下厂期间的生活费。我校根据企业的生产情况,适时地安排困难学生在寒暑假期间到企业进行勤工俭学,即解决了学生的生活困难,又满足了企业在此期间用工困难的问题。最后,通过校企合作,我们及时了解了企业的需求,也是通过工学结合,使企业了解学校的技术能力和师资情况,加强了校企之间的合作内容,企业把员工培训、班组长的培训安排到学校进行,提高生产一线工人的技能水平和班组长管理能力,学校也安排教师到企业下厂学习,使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得以提升,特别是在我校首届技师班毕业设计时企业结合生产情况设置相关的课题,安排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学生参加设备安装、调试,更好使学生的设计贴近企业生产,确保学生毕业到企业能更快的融入企业中。四、建议:1、目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依然是一头热(学校),希望政府出台相关文件,对一定规模企业提出明确要求,提供学生实习岗位,保证实习待遇(薪酬、劳保、培训等)。2、希望开发设置专门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习险种,以减少企业、学校及学生家庭因安全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n3、制定奖励与处罚机制,对企业用工明确提出要求,即制定相关税收奖励与处罚政策,职业资格证准入机制,保证企业用工质量,保证职业资格证的有效性,保证职业学校长久发展。4、需进一步规范出台相关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管理制度,保证教学质量,保证学校利益,保证学生利益和权利,规范与执行、检查并举,确保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作长久持续。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