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讲义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等教育心理学讲义1

(单)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对象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单)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其心理发展正处在迅速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多)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一)个体心理发展的(先天和后天)规律(二)个体心理发展的(内因与外因)规律(三)个体心理发展的(量变与质变)规律(四)个体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规律(间)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矛盾(一)大学生心理的闭锁性与交往需要的矛盾(二)大学生求知欲与识别力之间的矛盾(三)大学生渴望独立和依然依赖的矛盾(四)大学生情绪与理智的矛盾(五)大学生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的矛盾(六)大学生性生理与性心理的矛盾大学生记忆力发展的特点(一)(意义记忆占主导地位)(二)记忆的敏捷性和准备性迅速增强(三)记忆的持久性和准确性显著提高大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一)(大学生情绪情感的两极性)(二)大学生情绪的稳定性和波动性(三)大学生情绪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四)大学生情绪的阶段性和层次性(五)爱情逐渐成为情感体验的重要方面(六)大学生高级情感日趋成熟稳定(选)大学生意志发展的特点(一)(自觉性)普遍有所提高,但还存在惰性(二)(理智)成分大大增强,但自制力仍显得薄弱(三)有(勇敢精神),但毅力相对不足(四)(独立性)明显提高,但时常伴有信赖性(五)(果断性)显著增强,但带有冲动性(选择)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1)认知领域目标(2)情感领域目标(3)动作技能领域目标(区分)强化则是增加反应概率,惩罚是抑制反应发生的概率。 反应后呈现反应后消除奖励性刺激正强化惩罚(2)厌恶性刺激惩罚(1)负强化(间)有效地使用惩罚要注意以下几点:①7\n要就事论事,使被罚者认识到行为的错误所在,即要将罚与教育结合在一起,使受罚者的消极情绪与自己的所作所为联系在一起。②防止惩罚的程度太轻。惩罚太轻往往出现在受罚的行为存在着其他强化之时。③防止惩罚后奖赏。④不同时间场合、不同教育者之间惩罚要有一致性。⑤对某些行为进行惩罚时要准备好替换行为,并对替换行为进行奖赏。⑥使用惩罚时要注意对某个人的惩罚会成为对其他人的奖赏,被称为暗默强化效应(Sechrest,1963)。强化的程式连续强化(选择)强化安排固定比例强化(区分) 比例强化变化比例强化断续强化固定时间间隔强化间隔强化变化时间间隔强化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法)——结构学习理论发现学习就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的方法结构教学观(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指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基本态度和方法。学生理解了学科的基本结构,就容易掌握整个学科的具体内容,就容易记忆学科知识,就能促进学习迁移,促进儿童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并可提高学习兴趣。(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他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间)有意义学习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备逻辑意义。(2)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积极主动地把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联系起来的倾向性。(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具有逻辑意义的新知识与其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旧知识得以改造,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奥苏伯尔认为在有意义学习中,影响新知识的学习的最重要的条件是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的适当性。(了解)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新的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先行组织者分为陈述性组织者和比较性组织者两类。(单)提供先行组织者的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1)加工系统或操作系统瞬时记忆(感觉贮存):暂存信息,不加工。7\n短时记忆(工作记忆):容量有限:7±2个信息单位。长时记忆:容量无限;信息相对静止,可被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激活。反应生成器:长时记忆→工作记忆→反应生成器→反应(受意识控制的知识)两条途径长时记忆→反应生成器→反应(自动化的技能)(单)马斯洛强调学习中人的因素。认为必须尊重学习者,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必须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相信正常的学习者都能自己指导自己,(“自我实现”潜能)。(了解)人本主义的教育观教育目的:强调发展人性,注重创造潜能的启发,引导认知与经验的结合,注重人的理性与情感的均衡发展,使学习者肯定自己,(并进而促进自我实现)。教育方法:重视自由创造、经验的学习、主动探索与角色扮演。课程设计:重视以人与社会的幸福为学习内容,注重师生共同设计、问题解决并从行动中加以学习。教学思想和实践:主张以自我发展为导向,一切教育措施应适合学生的需要,帮助学生的发展。(了解)学习观——构建主义和学习观(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1.学习的主动建构性学习不是从外界吸取知识的过程,而是学习者建构知识的过程。每个人都在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建构自己的理解。学习和教学要求学生通过高水平的思维活动来学习,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学习过程中的核心认知活动是高水平思维。高水平思维:是需要学习者付出较高的认知努力的思维活动,它需要学习者对知识进行分析、综合、评价和灵活应用,解决具有一定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问题。2.学习的社会互动性学习是通过对某种社会文化的参与而内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有关的工具的过程,这一过程常常需要通过一个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完成。学习共同体: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形成了一定的规范和文化。3.学习的情境性提出情境性认知的观点,强调学习、知识和智慧的情境性,认为知识是不可能脱离活动情境而抽象地存在的,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二)学习动机的种类1.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由活动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它取决于个体内在的需要,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中。)外部动机:由外部诱因引起的动机。蒂西的认知评价理论。2.(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奥苏伯尔对学校情境下的成就动机的分类)。认知内驱力:是出于了解和理解事物,掌握和运用知识以及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7\n自我提高内驱力:个体想要通过学业成就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附属内驱力:指个体为了赢得长者(如家长、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辨析)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的激活水平和行为效率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呈现倒U型的函数关系:中等激活水平的动机,行为效率高。同时发现,动机激活水平与任务难度之间的关系。任务易——激活水平高;任务难——激活水平低;任务难度适中——中等激活水平。(辨析题)任务选择对困难的态度坚持性成就高:追求成功的倾向>避免失败的倾向挑战性50%积极乐观坚持到底动机水平低:避免失败的倾向>追求成功的倾向易、过难消极悲观半途而废马斯洛把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七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前四级为(缺失性需要),后三级为(成长性需要)。(选)韦纳认为,人们对行为成败原因的分析主要可归纳为(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等四种因素。而这四种因素又进一步归纳为三个维度:控制性(可控与不可控)、稳定性(稳定与不稳定)和因素来源(内部与外部)。(间)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1)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2)替代经验(3)言语说服(4)情绪、生理状态(间)自我效能感的作用(1)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2)影响人们对活动中所遇困难的态度(3)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4)影响活动时的情绪第二节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大题)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间)概念教学应注意:1.用准确的语言明确揭示概念的本质2.突出关键特征,控制无关特征3.适当运用正例和反例4.提供变式和比较变式:指概念的正例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变化。5.在实践中运用概念。(选)影响原理学习的因素1.对原理所涉及的概念的掌握2.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水平3.学习者的语言表达能力4.教师的言语组织(能区分)正迁移和负迁移7\n(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负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阻碍作用。(间)学习迁移的影响条件(一)学习材料的共同因素(二)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三)认知技能和策略(四)定势的作用(五)学生的智力水平和知识的组织结构(间)学习迁移的促进(一)科学确定教学目标(二)精心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三)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四)恰当运用教学方法(五)引导大学生学会学习(间)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情绪与动机2.对问题情境的知觉3.定势: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4.功能固着:指一个人看到某个物体的一种惯常用途后,就很难看到它的其他新用途;如果初次看到的物体越重要,就越难看出它的其他用途。5.原型启发对解决问题能产生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单)创造与创造力的含义创造:是指一种最终产生创造成品的活动或现象,有真创造和类创造之分。(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目的和任务产生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具有新颖独特成分产品的一种能力品质,(创造性思维是其核心和基础)。(辨析)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低智力者难以有创造性;创造力高的人,智商多在100—130之间;智力高的人未必都有高创造力。(间)大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一)创造适当气氛,鼓励主动质疑(二)提供难度适当的问题(三)帮助学生正确表征问题(四)帮助学生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五)训练学生陈述自己的假设及其步骤(六)提供结构不良问题,培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辨析题)学习策略的含义学习策略: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间)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1)告知学生本课的目标。(2)使用标示重点的线索。(3)增加材料的情绪性。(4)使用独特或奇特的刺激。7\n(5)让学生相信学习内容对他们非常重要。品德:是指个体依据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多)品德的心理结构(1道德认识)道德认识:又称道德观念,是指对于道德原则、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并能据此进行正确的评价与判断。道德认识是整个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与前提。(2道德情感)道德情感: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引起的一种内心体验,它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道德情感是道德行为产生的内在动力。道德情感的内容:爱国主义情感、国际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义务感、责任感、事业感、自尊感和羞耻感等。道德情感的形式:直觉的道德情感、形象的道德情感、伦理的道德情感。(3道德意志)道德意志:人在自觉执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克服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时所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道德意志是道德意识向道德实践转化的过程,是主体见之于客观,观念付诸行动、实践的过程。(4道德行为)道德行为:个体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单)(道德行为)是品德的外在表现,是评判人的道德品质高低的标志。(大题)(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是什么,对品德教育的启示是是么(掌握)观察学习过程1.注意过程2.保持过程3.动作再现过程4.动机过程三种强化:外部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间)对品德教育的启迪1.必须充分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2.重新认识教师言行一致的教育作用3.警惕体罚带来的负面效应4.注意大众传媒对儿童道德行为的影响5.重视自我调节在品德教育中的作用(间)大学生不良品德的矫正不良品德:指大学生存在违反某种道德准则、甚至犯有严惩的道德过错,但尚未达到违法犯罪程度的行为表现。1.品德不良产生的原因(1)客观原因:社会环境、家庭教育方式、学校教育不当(2)主观原因: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道德意志薄弱、盲目模仿消极的现象与事物、对偶发的不良行为未能及时深刻认识和纠正而不断重复。2.大学生不良品德的矫正措施(1)了解不良道德行为的动机,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措施。7\n(2)消除疑惧心理和对抗情绪。(3)保护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4)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抗拒诱惑的意志力。(5)抓住转变的关键时机,促使矛盾转化。(6)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区分)从众和服众(一)从众从众:是指人们在群体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心理状态。(三)服从服从:是指个体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者别人的意志而作出的行为。(间)人际交往的影响因素(一)仪表(二)空间距离(三)交往频率(四)相似性(五)互补性(六)能力(七)个性品质(了解)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1.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六条途径:真诚地对别人感兴趣;微笑;多提别人的名字;做一个耐心的听者,鼓励别人谈他自己;谈符合别人兴趣的话题;以真诚的方式让别人感到他很重要。2.主动交往3.共情共情:指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7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