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教故事4篇与精选我的扶贫故事征文3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家风家教故事4篇与精选我的扶贫故事征文3篇

家风家教故事4篇与精选我的扶贫故事征文3篇 家风家教故事4篇 ‎【篇一】‎ 我小的时候,因为奶奶家在外地,姥姥家又住得远,我是在太爷家里长大的,我和太爷是极其亲热的。太爷是一位离休老干部,抗日战争时期参加的八路军。日本投降后,又经历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可以说是身经百战、出生入死,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战争在他身上留下的处处伤疤足以说明他曾经的光辉历程。那一块块闪亮的战功章、一张张泛黄的嘉奖令都诉说着他为党的事业、为人民的和平所做出的贡献。但他却从不以功臣自居,身为干部,也从没摆过干部的架子,他一直觉得自己只是位普通的共产党员,过好自己平凡的生活就可以。他虽然只是千千万万共产党员中的一员,但在我心里他真的是很伟大、很无私。‎ 记忆里,太爷的房子很小、很暗,不足12平方米,屋子很窄小,而且屋内还有个一米见方的烟囱。屋子的位置特别靠边,只在阴面有个小小的窗户,终日不见阳光。一直觉得一进这屋就暗得压抑。曾经听太爷说过,这房间本就不是用来居住的,而是外国人专门设计来存放杂物的储藏室。‎ 上世纪五十年代,太爷响应党的号召,脱下他为之奋战半生的军装,转业到工厂当了一名政工干部。当时厂里住房困难,储藏间也不得不安排职工去住。这间屋子条件如此艰苦,又有谁愿意去住呢,毕竟不是住一天两天、一年两年,而可能是一辈子。太爷当时是厂里的干部,知道厂里有困难,而且这间房间不好分配,便果断地把自己的住房腾出来让给职工去住,自己带着一家四口住进了这间屋。这样小而暗的屋子最多也就放一个床、一个小桌子,一个人去住可能都难以将就,何况是夫妻和两个女儿共同居住,其中的不方便可想而知。面对家里人的不理解,太爷毅然决然地搬了进去。他的想法其实简单,就是:当干部的就应该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既然党有需要,那就应该做出牺牲,既然厂里有困难,职工有需要,当干部的就应该带这个头。以前战争时期连死都不怕,现在和平年代换个艰苦点的房子根本不算什么。‎ 之后,很多很多年间,职工代表多次提议,上级领导多次协商为他调房、增加住房等都被他拒绝了。有些人说他顽固、有人笑他傻、也有人为他打抱不平,面对一切他只是淡然一笑,因为他有他的执着和信仰。他总说加入共产党,不是一句空话,也不只是一个仪式,那是一辈子的誓言,是要用生命去守护,用行动去实践的。要说得失,比起那些牺牲的战友们,他真的很知足。他在为他们活着。‎ 太爷一住就住了50年,一家几代人都在这间条件艰苦的小屋子中长大成人,太爷舍小家顾大家的家风也深深扎根在了我们的心中。太爷用一言一行教导着我们。在我心中,太爷一直是我崇拜的人。他虽然普通,却很伟大。‎ ‎【篇二】‎ 母亲性格刚柔相济,恬静贤雅,博爱孝顺。退休前担任过乡里的党委副书记。在我的记忆中,母亲不仅是一个敬业的人,无私的人,还是一个胸怀大爱的人。她希望我们清白做人、踏实做事、孝亲敬友的家训,像一粒种子在我的心田里深深地扎下了根......‎ ‎2009年夏天,家里盖房子,父亲出去买自来水管时遇到了村支部书记,书记说村上有剩下的,家里也用不了多少,拉来用就行。随后就让几个村民把管子拉来帮忙埋好。母亲傍晚下乡回来,问明原因后,跟我们说:我们不能占用村集体的财产,哪怕是一针一线,东西多少老百姓都看在眼里,剩余的水管村上留着以后可以用,我们家可不能开这个头!一点点自来水管我都占用,以后在工作上还怎么让村上的老百姓信服?共产党给我的权力是为老百姓服务的,不是用来贪占集体的财产的。在场的村民都觉得母亲有点小题大作,何必让父亲没面子下不来台。母亲最后说服了大家,把水管挖了出来,父亲也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事,连夜把水管送回了村部。事情传出去,母亲的行为得到了村民一致好评。当时虽觉得母亲过于严苛,但是母亲坚定执着、清白做人的行为深深地憾动了我,也懂得了母亲廉洁为官的意义所在。‎ 还有一件事,让我刻骨铭心,现在想起来仍觉得脸红心跳,追悔不已。高考后离家去外地读书的前一天,在母亲的办公室里,我喜欢上了她的白瓷脸盆,那盆底印着的牡丹花仿佛抓住了我的心。趁母亲开会的功夫,我偷偷地把脸盆拿回家藏了起来。第二天早晨,母亲帮我整理行李,“赃物”被发现了,本以为我都要离开家了,母亲舍不得责怪我,但母亲不愠不火,给我讲道理:公家的东西就是公家的,再喜欢也不能据为己有,公私要分明,你求学在外,人生路才刚刚开始,不能在起跑的时候就让私心杂念绊住了自己的脚,人的一生,不要有太多的欲望,清心淡定才能从容不迫,花自己的血汗钱才能心里舒坦,做事不能让别人戳脊梁骨。理所当然地,白瓷脸盆静静地回到了母亲的办公室。离家出外的第一天,心中念念不忘的,不再是白瓷脸盆上的牡丹花,而是牡丹花上盛开的刻有字字家训的心灵之花......‎ 母亲的无私、善良、孝顺在周边的十里八村是出了名的。在上世纪60--90年代,家里虽然不富裕,但靠着母亲的勤劳节俭和心灵手巧,家里日子还算过得去。那个贫穷的年代,周围亲戚和村民认为父母是双职工,有事没事都来找母亲帮忙。无论是谁,母亲都是平等对待,但是在原则问题上任何时候都没有任何松动。母亲经常对我说:“是党和国家给了我为群众服务的机会,一定要怀着感恩的心去工作,对待亲属和困难的群众,在能力范围内能帮就帮,但不能做违反原则的事”。‎ 三十多年的时间,母亲先后奉养了包括我太爷爷在内的6个老人,亲戚家有八个孩子相继在我家读完初中,还经常接济村里有困难的群众,工作之余经常义务给村民缝制衣服,特别是过年期间,为了让一些困难家庭的孩子穿上新衣服,我家缝纫机的“哒哒声”常常在夜里响个通宵。‎ 如今,76岁高龄的母亲还发挥余热活跃在社区建设当中,热情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少。用她的话说:“只要我能干得动,就要对社会有所贡献,我不是我自己,我是一名共产党员”。‎ 现在,我已成为纪检监察战线上的一员,每每回想起母亲对我的教诲和传承的家风,不禁对母亲心生敬意。在人生路上行走,母亲的言行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和巨大的精神财富,时刻提醒我要做一个正直清廉、宽容博爱的人,时刻守住心中净土,拒绝诱惑,胸怀坦荡。‎ ‎【篇三】‎ 我的父母,六十年代生人,是土生土长的农民,生活在内蒙古察右前旗的一个小村庄。他们有着农民身上普遍有的宝贵品质——朴实善良,勤劳吃苦,憨厚热情。除此之外,他们还有着那个年代的人难能可贵的认识和品质,比如,他们没有男尊女卑思想,在生活物质上和教育条件上平等对待四个孩子,在家徒四壁的困难面前,依然用瘦窄的肩膀扛起四个孩子上学的重担,以坚韧不拔、执着笃定的精神力量,供养四个孩子顺利完成大学学业。‎ 农村有句俗语“一娘养九子,九子各不同。”我们姐弟四人常常给父母出各种各样的难题,让人啼笑皆非。我记得,我大概六七岁时,因为悄悄把妹妹丢在父母正在收麦场的地方去和同伴们爬山,被父亲拿着扫帚追打;二妹和弟弟趴在一个四四方方的炕桌上写字,常常因为弟弟偷拿橡皮、涂改了二妹的作业而撕扯在院内;三妹往往不偏不倚,常常看着厮打的场面捧腹大笑......这是我们难忘的童年,却是让父母的鬓角悄悄添了银丝的时光。‎ 说起我的父母,其实都是爱学习的人,他们都念过初中,可是都因为家庭因素,中途不得不放弃学业,一头钻进了陌陌田野。父亲常常遗憾地说,因为当时家庭条件不好,没能坚持上完初中,要不然他也应该会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上小学的时候,我和妹妹还有其他贫困家庭的孩子常常因为拖欠学杂费,在上课期间被老师撵回家去找。我俩知道家里没钱,便一路上用杨树枝做成小喇叭吹着,蹲在小河渠的泥巴旁玩着,一直玩到天黑。‎ 父亲为了改善家庭条件,也尝试干过很多活儿,养过奶牛,买了一辆二手四轮车帮别人耕种,开过豆腐坊。但终因收入不多,家庭开销大,没能真正改善家庭的生活条件。在每年的开学季,四个孩子的学费仍然是父母最头疼的事。父母四处奔走筹借,我很佩服他们,总能想出办法。就这样,父母背负着越垒越高的经济债、人情债,供养我们姐弟四人上完大学。‎ 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供养四个孩子上完大学,是十里八村的稀罕事,也是群众赞不绝口的好事。每每有人用赞赏甚至是羡慕的目光和口气和父亲谈起这事,父亲总是淡淡地说:“是娃娃们争气,都不说不念的话。”说完便是爽朗一笑,很释然。‎ 如今,我们姐妹三人均有了稳定的工作,夫妻和美,儿女绕膝,弟弟在一家私企工作,虽是起步学习,但也很努力进取。总之,我们姐弟四人都正在努力用知识描摹着幸福生活的画卷。而这些,都是父母含辛茹苦地照顾和日夜耕作的辛劳换来的,他们脸上流下的深深浅浅的皱纹和身上大大小小的病痛,都是大爱的见证。‎ 观自身。今天的我们,也正如父母当年一样,学着他们奋斗的模样,拼尽辛劳,努力实现着更加幸福的梦想。我突然悟到,我们的这种努力奋进,不正是父母辛辛苦苦播种下的优良家风种子在我们身上开花结果的体现吗?不正是父母无形中给予我们更加高贵的品质涵养和精神力量吗?‎ 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一家人走过的历程,有艰辛、也有困苦,有执着、更有希望。‎ ‎【篇四】‎ 难忘的成长经历、良好的家风家教,就像一壶佳茗醇厚芬芳,不仅传承着上一代的希望,更承载着我们这一代的作风。‎ 在我的成长中,对我影响最大的家人是我的姑姑。儿时虽已离我远去,但记忆里姑姑的叮咛与言传身教——“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却早已深深地浸润在我的生命里。姑姑是一名公交人,也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工作几十载,虽然每天做着同样的工作,但她始终坚持每一天都严格遵守工作标准,一丝不苟,踏实做事,从不走样。在工作中她还给自己制定了“四个一样”原则,即:情绪好坏一个样;人多人少一个样;天气好坏一个样;有没有检査一个样。就是源于这样的精神和对待工作的原则,姑姑把简单的工作重复做、重复的工作用心做,每天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她的工作得到了认可,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和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儿时虽然年龄小,但看到姑姑家中的一张张证书、一块块奖牌时,希望长大后的自己也能像姑姑一样,有颗阳光自信、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心。‎ 姑姑一直用她的言行教育和影响着我们晚辈,她经常讲的“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也成为我的座右铭。2013年,我成为一名我梦寐以求的幼儿教师。自那一刻起,我便将教书育人作为我的战场,努力把青春热血播撒在我心爱的幼教事业中。在教学中,我用高尚的情操、良好的师德教书育人,用工作的激情感染幼儿,用科学有趣的方法教育引导幼儿。经过一步一个脚印、坚定不移的努力,今年终于成为一名预备党员,我也必将继续践行姑姑给予我们后代的作风,努力成为一名新时代的优秀共产党员。‎ 姑姑用自己的言行,将世间最为简单的道理,传承着岁月沉淀下来的精神之光和长辈对后代的希望,策鞭着我不断前进。‎ 精选我的扶贫故事征文3篇 精选我的扶贫故事征文3篇 ‎【篇一】‎ ‎2019年是精准扶贫的关键一年,我作为xx镇xx小学驻xx村工作队的一员,今年驻村工作又有了一项新的工作任务——协助村“两委”宣传和推行殡葬改革。二者有没有关系?有多大的关系?我通过这个阶段的学习、思考、理解,结合走村访户之所得,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生态是脆弱的!环境是需要保护的!‎ 殡葬改革是指积极推行火葬,改革土葬,破除旧的丧葬习俗,节俭办丧事。火葬是殡葬改革的方向,但是并不是完全强制群众实行火葬。提倡火葬,逐步限制土葬,最终完全用火葬代替土葬。在暂时还不具备火葬条件的地方,本着有利于发展生产建设的原则,由当地政府统一规划土葬用地,以乡或自然村为单位,利用荒山瘠地建立公墓。提倡平地深埋,不留坟头的葬法。改革旧的殡葬礼俗,改革的目的是破除看风水、选坟地、搭灵棚、摆路祭、出大殡、打幡摔盆、烧香化纸、收送挽幛等迷信和铺张浪费现象,大力提倡文明、俭朴、节约办丧事的殡葬礼俗。减少铺张浪费的靡靡之风,树立良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风。‎ 从其改革的意义来讲,第一,实行遗体火葬,改革土葬,减少殡葬用地,节约自然资源,有利于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第二,清理限定区域内的散葬坟,实行集中到公墓、骨灰楼(堂)安置,有利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改善投资环境。通过加强管理,还可减少因拜祭引起的山火,保护山林。第三,破除丧葬旧俗和封建迷信,实行葬法与葬礼的改革,采取不占地或少占地的骨灰处理方式,有利于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简化丧事,减轻群众办丧负担,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在我们xx县,殡葬历来为后人所重视,从葬礼的规格,墓地的选择,以及入土后的一系列活动,到墓地的美化和维修,每年几次的祭奠,早已变成根深蒂固的形式并成为农村的一种重要的文化的元素。如果再加上炫富的因素、攀比的心理,这种文化的元素更加浓烈。‎ 现在农村的素质有了极大的提高,很多人对这些早已习以为常的东西在思想上有了不同程度的思索与理解。但从目前xx村实际情况来看,推行还是具有比较大的难度。对于村干部来讲,都是本乡本土,首先涉及的就是自己老辈的坟墓改造,这需要一个思想的转变过程。通过我与这些干部的交流了解到,他们都有很高的思想觉悟。有想法,很正常,如果没有想法,倒是不正常。但是他们都能够接受和理解,很快投入到摸底排查登记工作中去。xx村处于高速公路沿线很长,坟墓比比皆是,不少就临近高速公路。经过几天的辛苦工作,已经对高速公路附近的几百座坟墓进行了全部登记。他们中,有带病工作者。我为他们的崇高的思想境界感动,为他们而感动!‎ 对于这项改革,贫困户们是怎么想的呢?他们有哪些实际想法?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又会存在哪些困难呢?带着这些问题,我走访了一部分贫困户。首先说,他们还是有一定的思想境界,能够理解这项改革而不是主观去抵触。当然,思想不通的也有,这就需要我们去做思想工作。其次,有的谈到家里主要劳力在外地,落实的时候缺乏劳力的问题,我也是尽量解释说,镇村会有安排的,可以放心。‎ 我的体会是,推行殡葬改革工作难度肯定有,执行起来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对这些贫困户朋友,更需要我们去交流、帮助,这也是巩固精准扶贫成果的需要,也是帮扶工作的需要,必须加大工作的力度。‎ 以xx禁止赌博来讲,当初工作难度也是很大的,但经过一个时期的工作,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我们应相信群众的觉悟。以xx禁鞭来讲,开始人们也是难以接受,不习惯,从效果来看,去年的春节是最安静最祥和的,事实胜于雄辩。以殡葬改革来讲,意义更大。只要工作得力,同样可以成功,这是历史的必然,时代的需要,也有利于巩固精准脱贫成果,二者存在很大的关系。‎ ‎【篇二】‎ 人们常说“知识改变命运”,我要说“实践出真知”同等重要。每个人的出生环境,我们选择不了,但每个人的未来通过自己来打拼,是可以改变的。中学时代的奋斗,让我们飞得更高,走的更远。‎ 我帮扶的学生是七5班一名来自镇安贫困户的学生代清怡,家住在镇安米粮界河村十二组,翻过一道小山梁就是柞水xx,外婆在xx,小学在xx小学读完。‎ 现在的住房在柞水下梁育才小区,她妈妈带她和弟弟在下梁读书,弟上小学二年级,爸爸在外地打工,爷爷奶奶在老家种地。孩子平时就是一个勤劳质朴,干事认真,充满自信的人,学习好,字也写得横平竖正,字迹隽秀,生活中乐观开朗,积极帮助同学。‎ 期中考试结束,她的成绩不错。作为班主任,我想了解一下,这么多农村孩子,都是上网课,她的成绩为什么影响不大?还有进步。‎ 她撰写了一篇“五一”长假回老家,帮爷爷奶奶干简单的农活的美篇,也许就是答案。第一件事到土豆地拔草,拔了一会腰又酸又疼,腿都要站不直了,手也刺破了;第二件事帮妈妈做饭,妈妈做的面条,她觉得很美味。‎ 第三件事和弟弟去放羊,两只小羊很可爱,一大早就起床带他们去吃草。虽然辛苦,她觉得很有意义;第四件事才是学习,自己完成学习任务,还教弟弟写作业。她说这是最充实的“五一”,也体会到了父母劳动的不易。‎ 这也是她最宝贵的生活,社会实践。只有多让孩子参与社会实践,他们才会感受学习不是难事,生活中干好每一件事,不比学习轻松。学习的同时,不能丢掉劳动的本色。‎ ‎【篇三】‎ 我是xx县妇联干部xx,2016年3月至2019年10月担任xx街道办xx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2019年11月至今担任驻村工作队队员,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驻村工作的点滴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曾讲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作为一名60后的共产党员,我很荣幸能加入到脱贫攻坚这场战斗的行列。四年来,自己用辛勤的汗水、实干的精神,诠释了初心使命、责任担当。‎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刚一进村,我就开始走巷入户,走访干部、党员,掌握村级班子、基层组织建设情况;走访贫困户,了解致贫原因,为精准施策打好基础;走访其余农户,了解需求。群众农活忙,我经常是趁雨天、晚上、吃饭时间入户,聊家常,谈产业。遇到不在家的,我就到地里去,一边聊天,一边帮他们干活。之后,指导村上召开了“两委”会议,梳理出班子战斗力不强、产业发展弱、环境卫生差、吃水难、行路难等亟需解决的问题,指导制定了《xx村脱贫攻坚规划》,将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写进规划并公示,向群众做出了庄严承诺。四年来,自己坚持每年至少走访一遍全村农户,一月至少走访一遍贫困户,脚步踏遍了村里的各个角落、田间地头。村里的基本情况,贫困户家里有几口人、每个人的现状、地里种的啥、享受哪些政策、还需要什么帮助我都熟记于心。‎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班子。农村党建,最重要的是把大家的心聚在一起,共谋村事。为此,在村干部中组织开展了“为什么当村干部、村干部怎么当”讨论活动,让大家明白“相互补台共同赢台、相互拆台一起下台”的道理。正确分析研判,指导做好了村“两委”和监委会换届工作。换届后,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手把手地给新当选干部传授工作方法,提升干部工作能力。帮助干部明确工作职责,提高工作效率。坚持“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通过实施“党建+3C”项目,不断提升村党支部在农村发展中的引导作用,使村党支部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组织党员开展“带头创业、带领致富、带动发展”和结对帮扶活动,帮助带动更多村民脱贫致富。指导村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走出去学习经验,接受红色教育。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自己每年至少为党员讲2堂党课,引导党员、干部悟初心、守初心、践初心。指导村上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作……‎ 路线确定之后,干部是决定因素。为此,坚持带领村干部推行“马上办”作风。2016年6月24日中午,忙碌了半天的我,刚刚泡好一碗方便面,连一口水都没顾上喝,就听得村部广场上人声嘈杂,走出房子,我傻眼了,十几辆三轮车40多名群众占了大半个广场,见我走出来,群众你一言他一语,声音更大了,围住我质问为什么不铺他们四组那条路。这种阵势我还是第一次遇见,我告诉他们村上正在协调,但我的声音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我赶紧让自己镇静下来,理了理思路,让他们选出3名代表和我一起谈,我的话音刚落,广场上像炸开了锅:“不行,我们今天就在这儿要结果”、“我们不相信你一个女的能办了这件事”、“不给确切的答复我们不走”……我深深地向他们鞠了3个躬,恳求地对他们说:“请大家相信我,我一定能把这件事办好”。我先让代表们看规划图上有这条路,然后讲出目前存在的困难是路面中央的两根电杆需要挪动,村上正与有关部门联系,协商挪电杆一事。取得他们的信任后,我顾不上饥渴,与群众代表、工作队员、村组干部来到现场,共同商讨解决方案。第二天,电杆挪动到位,第三天开始挖路基、铺路面。路面凝固后,心怀感激的群众自发地为路肩培土。那段时间自己没睡一个安稳觉,没吃一顿热火饭,群众们说:“谭书记是一个说话算数的人”。我也深感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你一心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他们就会支持你。此后,每当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我们就发动群众,许多困难迎刃而解。‎ 感情上贴近群众是做好扶贫工作的基础。作为驻村干部,我主动与贫困群众攀亲交友,耐心听他们说话,听他们的儿女情长,听他们的家长里短,听他们的幸福梦想。走进他们的家门,像对待家人一样问候身体健康,了解生产生活,带领他们找“穷因”、拔“穷根”、谋“富路”。魏田录家庭是我走访的第一个贫困户。那天一进门,我就被眼前的情景看懵了,魏叔叔的老伴正在给床上的魏叔叔艰难地搽洗着身子,我连忙给老人帮忙,并了解家里情况。当时75岁的魏叔叔因为双膝半月板损伤,已经卧病在床一年,儿子因车祸去世早,儿媳改嫁,生活起居全靠70多岁的老伴照顾。老伴因患子宫癌,于2007年做了摘除手术。雷阿姨一边说一边抹眼泪,说到儿子时泣不成声。我安慰两位老人,告诉他们要相信党和政府,相信我这个第一书记一定会帮他们渡过难关。我当即要来了魏叔叔看病的资料,用手机拍照发给在医院工作的弟弟,让弟弟帮忙制定治疗方案。第二天,弟弟告诉我:“如果要置换双膝关节,手术费、康复费至少要10万元。根据病情,还有另外一个办法,每天坚持做膝关节保健操,加上药物治疗、减肥,也会有一定的效果。”于是,我马上从微信上向教授学习动作,然后就跪在床上一遍一遍地给老两口教,一个姿势一个姿势地纠正。要求他们学会后,坚持每天做两遍。我还不放心,隔三差五回访他们。半年后,魏叔叔能下床了。为了方便魏叔叔的生活,我从县残联为老人争取了一辆轮椅。‎ ‎2017年11月17日,我入户时,魏叔叔乐呵呵地说:“我能走路了,我能走路了”。老伴雷阿姨拉着我的手激动地说:“咱是遇上谭书记这样的好人咧,不然你还在床上瘫着呢”。那天我也很高兴,魏叔叔经过近两年的治疗、康复锻炼,从瘫在床上,到能下床、坐轮椅、拄双拐、拄单拐,直至今天甩开拐杖走路,自己的心血没有白费。那天晚上,想想老俩口在自己的帮扶下,不仅身体越来越好,对生活也充满信心,内心感到无比欣慰。‎ 四年来,不管是入户遇到群众救助,还是接到群众打来求助电话,我都高度重视,不管刮风下雨,不论白天晚上,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捐资2000元为帮扶户乔亚民家庭改良核桃树5亩,为失去劳动能力、无儿无女户争取五保、低保政策,为智障者送衣物,为患病的群众寻医问药,为身体残疾者办理残疾证,看望住院的贫困群众,为重病大病患者争取临时救助……疫情期间,用电话和微信向群众宣传防控知识,指导有学生的家庭做好孩子的网上授课。我奔走在部门、xx街道办和村上,用脚丈量着扶贫路,力求用辛劳点亮每一个贫困家庭的生活希望。‎ ‎“第一书记一定要认真努力地工作,要改变村上面貌,让群众得到实惠”。这是县委书记李县平来xx村检查工作临走时对我的嘱咐。我及时汇报给单位领导。在贺亚丽主席的大力支持下,我与村干部拿上申请报告,到相关部门争取资金和项目。四年来,新建蓄水塔一座、标准化卫生室1个、文化广场2个,铺设自来水管道2000米、灌溉管道3600米,铺筑进村路和巷道6400米,加宽进村路面1000米,新改电路5000米,新建文化墙2000米、文化碑1通,安装路灯120盏,启动了环境卫生长效机制,彻底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产业扶贫是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xx村无集体经济收入,产业单一低效,遭受自然灾害,群众收入就受到影响。为此,自己指导召开村组干部、党员、群众代表会议,商讨提出了“优果扩葱稳粮,壮大务工队伍”的强村富民思路。为了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我与中农乐集团xx站的负责人联系,希望他们的老师能给我们村的群众传授实用技术。我的诚恳感动了几位老师,他们每年至少为村上举办3期培训班。除了理论授课,还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地现场指导。在传授技术的同时,还帮助群众接受了“改观念、重质量,改品种、调结构,改树形、增品质”的新理念,为提质增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苹果、大葱种植户白建宏高兴地说:“这样的培训班太好了,老师们讲的课对我们非常有用”。群众学技术、用技术,新发展了大葱、花椒、桃等产业,多业并举,长短结合,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劳务收入是贫困群众稳定收入的重要来源。每年春节前后,我都要走访务工返乡村民,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今年疫情期间,我更是不敢懈怠,用电话和微信联系他们,鼓励克服疫情影响,按时返岗就业。对于不能外出务工的劳动力,鼓励抓好春耕,就近务工。与村干部为今年脱贫困难的乔合生争取到临时性防疫公岗。贫困户家庭今年外出务工人员较去年有所增加。‎ 针对xx村农户院子空闲地多,动员群众发展庭院经济,利用空闲地种菜、养花,吃在当地,吃在当季。既减少了生活支出,又绿化美化了庭院。‎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指导发起了“十星级文明户”、“五好脱贫户”、“脱贫路上最美的她”等先进的评选活动,经过推选、评选、公示、走访等,张化南等5个贫困家庭,魏云侠等2名贫困群众受到县委、县政府的表彰奖励。四年来,村上累计表彰奖励各类先进52个。指导开展评选好人好事活动,20位村民榜上有名。指导村上举办“闹元宵”、“庆三八”等活动,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通过宣传党的惠民政策、脱贫先进现身说法等,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在先进的带动下,41户贫困户发展新产业,10户危房贫困户住进了新房。‎ 领导的支持是开展工作的动力源泉。日常工作中,我坚持每月向单位领导汇报帮扶工作情况,听取意见建议,争取最大支持。妇联是一个xx衙门,每年能够扶持到村里的资金很少,但是贺亚丽主席带领妇联一班人尽最大努力帮扶。四年来,为特困户、贫困妇女、孤寡残疾、老年人、贫困留守儿童等争取救助资金和物资10.3万元,慰问七旬以上老人238人次,协调书法老师连年为村民们义务书写春联1100余幅,为3位肢体残疾人每人争取到一辆轮椅。争取苏陕合作、合力团产业扶贫项目,为48户贫困户发放分红资金78912元。克服单位经济困难,按时解决驻村帮扶工作队的交通、生活补助等。‎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治理环境卫生,我操起扫帚、铁锨清理垃圾、杂草、漂浮物,带动干部群众广泛参与。疫情期间,自己带头为xx和村上捐款捐物1000元。平日里,带头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领会精神实质,贯穿于工作之中。结合工作实际,撰写稿件47篇,把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和好故事在各类网站、媒体进行宣传。记写驻村工作日志、民情日记20本,学习笔记5本,字里行间流淌着自己忙碌的身影和浓浓的乡亲情。在县档案局的指导下,自己将村上2016年至2019年的党建、脱贫攻坚、扫黑除恶等工作档案整理到位。‎ 四年来,在县委组织部、扶贫办、交通局、移民局、民政局、档案局、县残联、县妇联等部门和xx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大力支持下,在xx村党员、干部、群众和赵永平同志的共同努力下,xx村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执行力逐渐增强,行路难、吃水难、看病难、用电难、产业弱等问题得到了解决,我也和xx村群众建立了一种无法割舍的亲情关系,他们把我当亲人,我的心也融化在这片土地上。‎ 第一书记、工作队员是新时代撒在基层的种子。我们有信仰,我们有使命,我们有力量!我们聚是一团火,撒是满天星。每个人都为自己派驻的村子付出了心血,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我们无怨无悔,我们无上光荣!‎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交卷之年,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扛起脱贫攻坚驻村帮扶工作责任,不松劲、不懈怠、不大意、不停顿,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再做贡献、再立新功!‎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