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15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教育论文:教育是个性化行为
教育论文:教育是个性化行为 谈到教育的个性化,自然会让教育者想起“率性而为”“我的课我做主”等语词。因为一般而言,“教育是个性化行为”是众所周知的一个命题,也几乎是一种教育常识。 也就是说,任何一个老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之时,他会根据已有的经验或暂时借用的经验,找到一套适合自己,且不一定与别人完全雷同的教育方略,并会使这种方略从属于自己,更会持续修补它,让它成为自己的特色。这即是对教育个性化行为的一种形态表述。 这种教育个性化的出现,其逻辑起点便是每个教育人的知识背景、教育境遇以及人格底色不尽相同,也是缘自所居于的教育高度有别,所见教育风景有差异。也就是说,每个教育者的生命境界和教育境界各有差异,因此所衍生的教育行为,便自然是仁智互见之事。 因此,在古往今来的教育教学的行为上,也就呈现出了千姿百态的景致。虽然教育事业代代传承,虽然每个时代教育者千千万,但所有教育者的教育行为,就如同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从来就未曾有过复制。这即是生命体无一相同的本质所决定的。 因为生命自它诞生的那天起,创造生命的造物主便赋予了生命的不同形质(不但基因有别,外形也无重复)。虽然其中可能有经历的相似,但个人的体悟和所获,以及语言的表述形式并不尽同。因此,个性化的实质,便是生命的存在状态。这个存在的教育行为的表征,便是行为的互异性,以及行为的从属性和唯一性。 所谓互异性,即是每个人所付诸的教育行为,自有其独特之处,也有其区别于他人之处。所谓“从属性”即是教育者的每一种方略只属于他自己,而不一定吻合他意。至于“唯一性”则是指只属于教育者他自己,再无第二个与己完全雷同。 有了这样的一些认识,我们便可这样来看教育的个性化:即当一个教育者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之时,他所执行的教育方略,包括日常与学生的各种交往方式,也包括备课,还包括行课路径上的方式(语言、情态、动作,以及各种辅助手段等),均彰显着教育者个人的做派和风格。此所谓“人不同课不同”嘛。 然而,遗憾的是,当我们的诸多教育者具体从事学校教育工作之时,对于“教育是个性化行为”的这样的常识,却往往忽略,甚至会被其急功的心理所遮蔽,或者是在理解上出现了偏颇。比如,一所学校,偏要拟定一个统一的行课方略,并从备课的样式,行课的步骤上进行具体框架,规定学校各学科的每个老师均要依此样式来备课。 不能否认的是,这样做对于统一备课样式,让其像修理的花树一样具有感官美是完全可以的。抑或是对于尚不知怎样备课的新手,也有着一定的引领作用。可问题是,面对不同的学科,面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面对不同的课型,均采用一个样式和一成不变的步骤,似乎并不适宜。 虽然在每个步骤里,也给予了教师书写内容的自由空间,但既定的范式,可能会伤害学科或教学内容的特殊性,也会扭曲不同的课型,还会遮蔽老师自我的教育智慧。毕竟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课型,各有其认知的规律,也各有其行课的方略,是很难统一到某一个或几个固定程式下的。因为在从来的教育里,或以后的教育里,绝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课堂行课模式。任何出自一人之手的东西,对于其他教师来说,始终都只具有参考价值,而不具有机械的使用功效。 当然,我们倡导教育是个性化的行为,绝不是抵触学校行政化的管理图式,也绝不是要撇开教育教学中的常规管理。只是在关于怎样行课的层面,主张给予老师一个自由的空间,允许老师开掘属于自己的课堂。 因为只有这样,教育才会焕发出绚烂的色彩,而不至于滑向纯模式化的逼窄甬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