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15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小学语文论文3篇与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论文3篇
2020年小学语文论文3篇与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论文3篇 2020年小学语文论文3篇 【篇一】 一、引言 新时期的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教学已经成为教育教学发展中的主流。特别是语文,它是思想性、知识性很强的学科,“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就是说明语文和德育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渗透,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语文修养和道德水平。在此,本文将结合“小学语文德育教学研究”这一课题进行积极有效地探究,以期更好地促进语文德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德育渗透 结合课本内容进行德育渗透的方法是指语文教师在讲授课文内容的时候,根据课文中的中心思想或者某些精彩的句段、章节借题发挥,进行合理的扩展,通过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光荣任务。 1.通过文章的写作背景来进行德育渗透。例如我们在学习《飞夺泸定桥》一课的内容时,语文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查询有关的资料,去了解那段的历史背景以及本文的写作意图,进而再引导学生去读题目,通过题目来思考课文讲的是什么内容。要“飞夺泸定桥”,那么红军们怎样去攻取呢;他们在“飞”和“夺”的过程中又遇到了哪些困难呢;他们又是怎样面对这些困难的呢;最后又是怎样克服困难的呢?最后取得了胜利又证明了些什么呢?教学前提出这一系列问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究、交流学习。接着教师还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播放“飞夺泸定桥”的相关视频,让学生感受当时战斗的激烈场面,壮士们的英勇气概以及大无畏精神给学生强烈的冲击感,紧接着再让学生结合播放的视频去阅读课文内容,将士们为什么能够有这种勇猛的精神?是什么精神在让他们坚持下去并且夺取了最后的胜利的?通过学习这篇文章,让学生懂得幸福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珍惜眼前的幸福和对先烈们的敬重之情。 2.语文学科的本质特点,决定了发挥教材的德育因素是语文德育的基本途径。我们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讲解有关思想教育的内容。例如在教学《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一节课的内容时,很多学生不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具体的情况,他们很难理解文章中的无私贡献的精神。语文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从文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可以组织学生向自己的父母询问来了解他们小时候所生活的具体状况,之后再去讨论如果自己当时生活在那个时代的话会怎么办,在没有水喝的地方又会怎么做呢?授课前可以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学中,再将文中的深层含义挖掘出来让学生进行品读,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学生接受了某些道理,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让学生对军人以及革命领导人产生敬佩之情、贡献之情。 三、结合心理教育,实现语文教育的本质目的 梁启超曾说过:“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工作当然不能上成思想品德课,我们要根据课文中的内容,有机地对学生进行辅助指导,不失时机地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此外,教师也要进行言传身教,通过自身的行为举止来影响学生,促使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1.重视诵读,以读来进行德育渗透,进而感染学生。朗读、诵读都能让学生切实地体会到作者的感情,可以让学生先进入文章内容中,之后让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去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要表现出来的喜怒爱憎的感情。随着语言文字的急缓转合来切实地体会作者的情感,从中得到感染。例如我们在学习《在艰苦的岁月里》一文的时候,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诵读课文中对红军外貌的描写,去切实地体会到红军那种不怕艰苦,对革命充满必胜信念的精神,从而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因此,通过朗读,让学生的思想在读中得到感染和传播,在读中进行德育教学,进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只要做有心人,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研究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抓好德育教育教学的渗透点,明确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充分地展示出语文教学中的道德情感。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一定能够感染学生,这样的教育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四、通过课外活动渗透德育 在语文教学中,课外活动是我们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学是最佳时期,小学语文课外活动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 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一定要树立全面的教育理念,充分地认识到课外活动在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方面的重要作用,在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让这种课外活动最终反过来服务课堂教学。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同样也是教育的主体,在课外活动中,让德育工作渗透在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最后服务于课堂教学。例如在学习《可贵的沉默》一文的时候,通过父母给自己过生日来体现出父母对孩子的爱,而当问及父母的生日时却极少有学生能够回答得上来。为了让孩子明白父母的这种细节处的爱,我对他们进行爱父母的道德教育,如采取“实践体验法”的渗透模式来进行渗透,让学生们回家亲自为自己的父母过生日或者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儿,比如可以给父母洗洗脚或者捶捶背等,并且把自己的这种体会写出来。这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教学的内容,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爱,让他们更懂得珍惜这种独有的爱。这样的德育渗透工作也是卓有成效的。 2.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除了育人,还要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意识。语文教师在课外实践活动中,要抓住教学中的一点一滴,抓住学生的一言一行,加强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比如要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校园、热爱自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让他们懂得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初步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环境。使小学生在实践中提高道德水平,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学德育功能的实现过程。 语文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小学语文教学是德育渗透的重要场所和主要基地,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选好切入点,随时都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充分发挥好语文在德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此外,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不仅只局限于语文课堂的教学中,还可以把德育教育的思想渗透到课外活动中,同时也可以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真正地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篇二】 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还指出: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由此可见,教师首先要明确小学写作教学的目标,做好习作入门的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才行呀,故而,我觉得应该遵循这三步走: 第一步:培养兴趣,让学生有的写(第一学段) 作文要早起步,晚约束,“兴趣是第一位老师”,确实,学生尝到了写作的趣味,甜味,像刚学步一样走好了写话(甚至一二年级就开始拼音写话)这一关,话不在乎多,长则七八句,短则两三句,只要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引导学生学着去写观察到的事物,用心写出自己想到的感觉,学生会觉得想写,有的写了,这写作的大门就已经向学生打开了。以后,写作教学就能一路好走。 第二步:热爱生活,让学生大胆写(第二学段) 名人就说过:生活即作文,作文来源于生活。因而,我很注重平时在学生面前快乐生活,全身心地同学生一起寻找生活的滋味,不论是“酸辣菜”,还是”甜美汤“,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最好的,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生活,品尝生活,热爱生活,让学生大胆写。能大胆地写清楚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把生活中的场景写细写活就了不起了。教师要当好伯乐,尽力发现每位学生,每篇作品的”亮点“、”闪光处“,大力表扬,相信在教师欣赏的目光里,每位学生都是千里马。 写作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动笔的欲望;写作有了生活,就等于文笔有了源泉。扎实走好前两步,学生有的写,就能写”大胆文“。我觉得学生会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平时怎么说就怎么写了,这就是作文,不要把小学生的作文当作品,而是要牢牢记住:小学生的作文叫习作,是处在练笔的过程呀,因而,走好前两步是打好了写作的扎实的基本功。有人说:小学生应该快快乐乐做事,认认真真做人,简简单单做文。看来还真是这个理呀! 第三步:方法入手,让学生小心写(第三学段) 我们知道,有了方法,能使一件事做得更轻松,做得更完美。学会一些方法对小学生的启蒙学习非常重要。所以,我要说,在写作教学中遵循方法入手,让学生从大胆写到小心写,由”大胆文“过渡到写”小心文“,掌握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是五六年级的学生写好作文的关键! 学生不会随意写,会慢慢地斟琢选材,推敲言语,什么可以写,什么更好写,什么写更好,怎样写最好,会不自觉到自觉地知道小小心心用好词,写好句,开好头,结好尾---这样,写作教学就有了层次,有了进步,有了发展. 【篇三】 古诗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它们有的描绘祖国的壮丽山河;有的勾画优美迷人的自然风光;有的叙述朋友之间难舍难分的深厚友情;有的借景(物)抒情咏志、含蓄隽咏……因而,无论从新课标的要求,还是从语文教材的教学内容来看,对小学阶段的古诗教学都给予了重视。但是,由于古诗的形式体制、遣词造句等方面与现在的语言习惯差别很大,因此,古诗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个难点。下面就自己在古诗方面的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了解背景,理解诗意 学习古诗,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知道诗人当时的处境和心态,然后再去理解诗意、体会感情就容易多了。如《春夜喜雨》一诗,诗人杜甫在创作此诗时,因陕西旱灾严重来到四川成都定居已有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因而对春雨之情很浓,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这样,学生了解了诗的写作背景,再去理解古诗,就会水到渠成。 二、嚼字品词,加深理解 字、词是古诗的组成单元,学懂字、词是进一步理解诗句含义、分析诗的意境的重要步骤。诗中的一字一词都经过诗人的千锤百炼,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诗意是古诗教学中的重点。如《梅花》一诗,学生通过对“凌寒”“独自”“唯”“遥知”“暗香”这几个词的理解,很快就会知道这首诗是在赞美梅花,因为它不畏严寒,散发着芳香。如果我们咬文嚼字,认真推敲,就能体会诗人炼字遣词的技巧。历来受人赞叹的《泊船瓜洲》里“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在教学时要求学生将“绿”换成另一个字,是否更好?在学生得出自己的答案后,再告诉学生作者曾试用“来”“到”“入”“过”“满”等字,使学生领悟到这些字都不如“绿”字有形有色,“绿”字写出了春风的能动性,立刻可以染绿江南,给人一种鲜明的形象感。 三、学会想象,体会感情 每首古诗都着力表现一种意境。因此,在理解了诗的大意后,还必须深入挖掘,细细品味,发挥想象力,把学生引入诗的情境中,使诗中描写的景象在头脑中浮现出来。这样,就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就会对诗意理解得更深刻,对感情体会得更深入。比如在学习《锄禾》这首诗时,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幅画,然后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学生争着说: “我看到了一个中午,有很大很大的太阳”。 “我看到一个农民伯伯在地里锄草,他的衣服全汗湿了,他很辛苦”。 “我们吃的饭都是农民伯伯的汗水换来的……” 这就是诗中的真实画面,根据学生所说的加以引导,学生就会懂得珍惜劳动,珍惜粮食。 小学教材所选的古诗大都是语言优美,充满诗情画意的,学习每一首诗如果能让学生在头脑中出现画面,那学生对诗的内容无形中就了解了,在引导中也能体会诗的思想感情。 四、指导朗读,熟读成诵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读书的重要性。感情朗读,能再现诗的意境,加深体会诗的含义与感情,因此在学生理解诗的内容的基础上重视朗读,强调背诵。指导朗读就是要让学生掌握感情朗读的方法和技巧。首先指导确定感情基调,然后指导处理重音与节奏。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首抒情诗。全诗充满了喜悦、激动之情。起句与七、八句节奏要急促,第五、六句要舒缓;“忽传”“喜欲狂”“即从”“便下”读重音。这样朗读抑扬顿挫,学生的感情自然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也便于学生熟记背诵。 总之,古诗教学的方法很多,在教学中要靠教师加强自身文学修养,带领学生迈入古诗的殿堂,使学生领悟到中华五千年灿烂的文化,增强民族的自豪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论文3篇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论文3篇 【篇一】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开阔学生的眼界、提升学生的知识积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而背诵教学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通过阅读教学不仅能够起到这些作用,还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升学生的想象力。但是,当前小学语文背诵教学对学生的能力开发和思维引导还存在一些问题,小学生也因为现代快捷的查阅咨询的手段和背诵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而对背诵敬而远之。因此,笔者为了扭转这一观点,提升背诵教学的质量,我们应该做好以下一些工作。 一、让学生了解背诵的积极作用 当前,小学生对背诵抱有比较大的抵触情绪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学生没有认识到背诵的积极作用。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内在动力不强。其实,背诵有很多作用。首先,通过背诵学生可以对文章内容和思想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可以让学生不断加深自己的理解,从而触及文章的真正本质。而每一次阅读时候的环境不一样,学生的状态也不一样,因此,学生可能会产生更多的想法,这些想法对学生思维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而不断地熟读之后进行背诵,则是在无形之中引导学生对文章投入了更多的情感,让学生通过文章和作文进行精神层面的交流。虽然现代工具能够让学生在极短时间之内就能够查到相关的内容,但是实际上,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却仍然处于比较浅的层次,因此,学生也就很难真正地理解和领会文章的精神。 其次,大量的背诵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到学生的谈吐和思想。小学语文教材之中的文章都是精挑细选的、有着深刻思想和寓意的,而且其语言表达更加的精彩和丰富,是书面化表达的典范,长时间的学习和背诵能够在无形之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会自觉地模仿自己喜欢的名家的语言表达方式,长此以往,原本其语言表达方面存在的很多问题就能够得到很好的改善。 最后,背诵是对学生记忆能力的锻炼,小学生的年龄都还比较小,其智商还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这个时候通过背诵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智力开发。在背诵的过程之中,学生的思维高度活跃,大脑相关方面的活动也更加的频繁,这些都对学生的大脑开发有积极的作用。 二、让兴趣成为最好的老师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学生的年龄本就比较小,其自律性还有待提高,同时,大量的背诵有时候也显得稍有枯燥,所以,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我们要从教师自身做起。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发展,小学生也比较崇拜老师,因此,教师可以将自己树立成为学生的榜样,自己主动背诵相关的内容,并且在课堂上接受学生的检查,这样一来学生对背诵的积极性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其次,除了教师本身之外,我们还可以从学生群体之中选择一个榜样,在学生群体之中选择一个合适的学生作为榜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通过表扬这个学生可以让其他同学内心产生一较高下的念头。最后,教师还应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奖励和惩罚制度。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他们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的集中,而背诵是需要学生投入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学生就必须要严格要求自己。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要积极地做好督促工作。比如,每节课拿出一点时间让学生背诵或者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对背诵流利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奖励、对不好的学生则要严肃的批评,时间一长,学生就会认真对待背诵并积极地投入背诵中去。大量的背诵之后学生自己就会发现背诵的积极作用,其兴趣自然而然就会提高。 三、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 只有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背诵教学不仅教师要求学生进行背诵,同时也需要教师交给学生科学的技巧。文章的背诵并不是死记硬背,而是有技巧可以运用的。小学语文背诵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技巧教学。这是因为文章的写作是可以找到规律的,一旦找到这个规律,那么背诵起来就容易了很多。在此基础之上,学生要做的是进一步对文章进行分类和汇总,对其中意思相近的和条理清晰的进行整理。句段之间的联系和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都能够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又比如说,有些文章是以时间作为线索的,在背诵的时候学生可以以时间作为主线,以其中一些重点的词句作为节点,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背诵效率。所以,在教学过程之中,教师要针对不同文章的背诵技巧进行剖析,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完成背诵任务。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当前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背诵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意义重大,广大的人民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意识到这一点,并且以一种认真的态度去对待背诵教学。笔者相信通过教师们的不断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做好背诵教学工作,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二】 作文,指的是用经过自己构思,自己组织的语言来叙事状物、表情达意的书面形式。它是极富个性的创作活动,是极具个性特征的精神产品,是一种展示生命,反映生活与人交流的活动,因而要让学生真诚地敞开心扉,并且是无拘无束地抒写自己的真实而独特的感受,运用个性化的语言文字来表达这种感受。作文教学就是要唤醒和呵护学生的生命意识。因此,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写作自主性,使作文成为展示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长的新天地。那么如何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张扬写作个性呢?我认为在写作教学中以下几点至关重要: 一、引导学生善于开发、利用生活中的写作资源来展现个性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能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除了不间断地向着充实的路走去,再没有更可靠的预备方法……”充实的生活积累是学生作文的起点和源泉。作文是学生的生活再现,我们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理可讲。学生若能写出自己的思想,作文就有了个性。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积累丰富而厚实的生活基奠。 首先,让学生写自己喜欢的作文。由于学生的生活环境、生活经历、个性爱好等因素各不相同,所以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与众不同的写作资源。比如:有的同学喜欢写家乡和家庭题材的文章,因为是他最了解,最有感触的;有的喜欢写祖父、母亲或者老师等长辈题材的文章,因为这些对他成长影响最大,感受最深;有的擅长写体育题材,因为他是个体育爱好者。这类文章和学生生活紧密相关,能够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使他们有不吐不快的感觉。 其次,教师要有计划地组织开展活动,让学生找到身边的写作资源。教师可组织学生郊游、植树等活动;可组织学生参观工厂、医院、商店、养殖场等;可组织学生开展拔河、跳绳、讲故事等文体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学生的情感得到体验,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这样才能让学生写出自己独特的思想来。 二、鼓励学生勇于袒露真实的心灵世界 作文是心灵世界的展现,这个世界是个性化的、自然的、未经人道的,是充满了特别的感情和情趣的,是心灵的笑语和眼泪。冰心说过:“心里有什么,笔下写什么,此时此地只有‘我’ ……只听凭此时此地的思潮自由奔放,从脑中流到指上,从指上落到笔尖。微笑也好,深愁也好,洒洒落落,自自然然地画到纸上。”莫名的感伤、惆怅,突如其来的感觉和情感,甚至个人心灵深处的隐秘之情,诸如对长辈的不满,对老师的意见,对朋友的遗憾,对事物的看法等等,只要是你自己的,我们就应该壮一壮胆子,放手去写,让一颗自由的心灵真实地跳动,这样才能显示你的才情个性,展示“真我”的风采。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智能基础,减少命题作文,适度调整要求,努力创设一个学生可以袒露心灵世界的空间。三年级下册第七篇作文是要求学生写好日记。写日记,这是学生袒露心灵世界一个很好的方式,我们要让学生想自己所想,说自己所说,写自己所写,把自己的内心真实的想法全部表达出来,写出带有自己思想感情的日记。我们知道:“落在猫脚爪下的夜莺是唱不出歌来的”。限制过多,要求过于苛刻,带着镣铐跳舞总是跳不好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大力提倡自由表达,说出心声,这样才能展现出学生不同的个性来。 三、深切抒写自己与众不同的内心感悟,充分表现学生的个性差异 作文,说到底是一个人内心表达的需要,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酸甜苦辣与喜怒哀乐,这是一个丰富多彩、引人入胜而又取之不忘初心灵天地。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写作时,要充分挖掘这一与众不同的内心世界,发展学生个性。如:曾经在练习上做过一篇看图写话,是有关于“笼中鸟与笼外鸟”的故事。我在教学的时候并没有给定一个思路,而是让他们自由发挥想象。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对于这图画的理解也是全然不同的,他们通过仔细观察、联想,得出结论:有的写了“笼中鸟被抓,笼外鸟去救”的故事;有的则以“笼中鸟与笼外鸟对生活不同的看法”为中心编成的故事,还有的围绕“笼中鸟寂寞,笼外鸟相陪”为中心编成的故事……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只有让学生独特的想象入文,学生个性的灵性才能飞扬起来。 四、大胆运用个性化语言文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有新鲜感的词句。”由于性格不同,知识背景不同、经历不同,因此,写出来的文章在语言表达上也必然会呈现出不同的个性。朱自清的文章严谨不苟,平易自然;魏巍的文章激情澎湃;冰心的文章亲昵流丽,婉约雅洁……我们的学生也是如此。他们有的表现出喜欢叙述的倾向,有的则更多地带有情绪化的色彩,有的不太喜欢用修饰语,有的则喜欢用词华丽……“万紫千红总是春”,各具个性的语言才是自由表达之果,因此,我们不要以自己好恶来影响学生,更不能限制学生个性语言的表达。如有位学生在《草丛中的发现》一文中写到:“一只七星瓢虫,悄悄地落在我身上,让我一点也觉察不到。它还像一个顽皮的小孩,亲了我一下,我才知道她在和我逗乐呢。”文中的“觉察”“顽皮”、“亲了我一下”、“逗乐”就是用自己独特的语言写出了这小小的七星瓢虫的可爱。对这样的“语言”我们就要给予鼓励、肯定。长期坚持下去,我相信学生这种“特别的”语言就会越来越多。到那时我们不仅会看到一篇篇富有个性、富有活力的习作,更会看到一个个富有个性,富有活力的学生。江苏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被媒体刊载出来时,人们交口称赞。他运用个性化的语言风格——整篇采用纯熟的古白话,散整错综,明白畅晓,文采飞扬,这种老到的语言功夫,折服了阅卷老师,作文得了满分。他的成功作文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一定要鼓励学生大胆运用个性化语言。对于学生的作文,我们要多点欣赏,少一点苛责;多一点感动,少一些失落,努力让学生把自己的认识和体验,用自己喜欢的语言原汁原味地表达出来。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性格特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经历感受,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语言特色。作文需要走入生活,需要体现个性,在作文教学中,要想使作文腾飞,就得鼓励学生张扬个性,表现自我。对学生来说,多一些自由,少一些束缚;多一些思想,少一些禁锢。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学生的个体语言实践,才能使学生写出个性鲜明的有创新意识的作文来。 【篇三】 语文文本包含着生动丰富的文字美,变化有致的结构美,尤其蕴涵着动人心魂的人物形象美。教师通过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创设生动有趣事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教材中蕴含的美的因素,能够激发孩子片面上的求知与求学欲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自由思考,陶冶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一个有效手段。 一、品词析句,口味鉴赏美 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要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就要引导他们品味好词语,分析句式、句意,从中去发现美、口味美,鉴赏美。如《赵州桥》一课,在学习第3自然段时,让学生紧抓住中心句“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以及中心词语“精美的图案”,结合书上插图、教学挂图和投影片上各种龙的图案,来口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形象生动。其中“回首遥望”、“双龙戏珠”、“相互缠绕”等神形兼备的描写以及“吐”、“抵”、“游”等动词的准确运用更是赋予这些石雕龙鲜活的生命力,千姿百态。通过阅读欣赏,品词析句,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所表现出的令人赞叹的创造智慧,继而使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得到升华。 二、创设情景,再现情境美。 教学《早发白帝城》时,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学生说诗意,教师用粉笔勾勒彩云、山、水、小船再现情境,画面从无到有,处于变化之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带入情境内外。让学生通过画面,感受诗中两岸悬崖峭壁,猿声啼叫,一叶轻舟在在湍急的江水中飞流直下的景象。画面静中有动,从有限的画面想到无限的画外,感受画中的情,听到画外的音。活跃学生的思维,更好地理解诗句。这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起来,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自学能力得到培养,真正实现学有所思,学有所得。 三、剖析形象,追求精神美 美育有形象性和感情性两大特点,它以美的形象为手段,达到培养人的崇高情感的目的。所以剖析是实施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基本途径。一个感人的形象,可以激发起千百万人向善向上的崇高信念;一个丑恶的形象,能让千百万人痛斥丑恶,憎恨虚假。形象越鲜明,对学生思想影响就越强烈、越深刻。形象越鲜明,对学生思想影响就越强烈、越深刻。学生受到了美好的形象的感染,必然能诱发情感的产生,从而萌生一种学习人物美好内心的情感。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抓住对人物性格的品读,用美的形象去感染学生,使他们体味到人物的心灵美和社会美。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把握科学的审美标准引导学生理解美的实质,树立正确审美观,进而追求美,创造出语文教学的美好成果。例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中,在危急关头,董存瑞昂首挺胸,舍身炸暗堡时的刚毅的神态、果断的动作、坚毅的目光、激昂的话语无不体现了一位杰出的战斗英雄的光辉形象。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剖析,使学生感到真正的英雄形象的力量。 四、感情朗读,激审美情感。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应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挥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通过朗读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具体地说,就是通过朗读不仅使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韵律美,同时把语言文字化作鲜明的视觉形象再现在学生面前,唤起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情感中真、善、美的因素,让学生与作者、与文章生产共鸣,情感得到美的感召和升华,从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例如:《别了,我爱的中国》一课,指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离别时依恋、痛恨和内疚之情,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发自内心地表达出深切的热爱祖国之情。同时教师要重视范读,范读饱含着浓缩的词语概念,生动的修辞手段,感人的描写抒情、优美的韵律节奏充分表现出来,给学生以具体的启迪。不但辅助了讲解,而且起到美育的作用。 五、角色体验,体会美的情感。 教学《早发白帝城》时,我对同学们说:“早晨,红红的太阳从东方升起,射出万道金光,照在山顶的云朵上,云变成了金色、红色、桔黄色、紫色……环绕山顶,环绕着山顶上的白帝城。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老师的语言描绘,以及与作者产生共鸣的真切的情意,激起了学生的情绪,巧妙地把学生的认识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跃跃欲试,这时老师播放诗人站立船头顺流而下的动画课件,再配上古筝曲的轻松明快的曲调,让学生感觉犹如身临其境,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凭着这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吟诵时就会去体会诗人欢快的心情。课堂上,学生低唱慢吟地诵读,在读中口味。每当听一个学生读完,老师针对情况称赞:“真是入情入境了!”“真有些诗人的气质!”鼓励学生通过角色体验,体会美的情感,从而实现学生自主、自悟地学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