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二轮复习专题5第2讲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课件(73张)(全国通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专题5第2讲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课件(73张)(全国通用)

第一部分 专题强化突破 题 立体几何 第二讲 点、直线、间的关系 1 高 考 考 点 聚 焦 2 核 心 知 识 整 合 3 高 考 真 题 体 验 4 命 题 热 点 突 破 5 课 后 强 化 训 练 高考考点聚焦 高考考点 考点解读 与空间位置关系 有关的命题真假 的判断 1.多以命题的形式出现,判断命题的真 假 2.考查空间几何体中点、线、面的位置 关系 证明平行关系 1.以多面体为命题背景,证明线线平行、 线面平行、面面平行 2.以三视图的形式给出几何体,判断或 证明平行关系,考查平行的判定及性质 证明垂直关系 1.以多面体为命题背景,证明线线垂直、 线面垂直、面面垂直 2.考查垂直关系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 • 备考策略 • 本部分内容在备考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1)加强对空间几何体概念及位置关系的理解、掌握三个 公理以及它们的推论. • (2)掌握各种判定定理、性质定理的条件与结论,并且会 应用. • (3)掌握利用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之间的转化 关系;掌握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之间的转化关 系. • 预测2018年命题热点为: • (1)空间几何体中各种垂直、平行关系的证明. • (2)已知空间几何体中的命题,判断其真假. 核心知识整合 • 1.线面平行与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a∥α,a⊂β, α∩β=b, ⇒a∥b  a⊥α,b⊥α ⇒a∥b  • 2.面面平行与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a⊂α,b⊂α,a∩b= P,a∥β, b ∥ β⇒α ∥ β a⊥α,a⊂β, ⇒α⊥β  α⊥β,b⊂β,α∩β=a ,b⊥a⇒b⊥α  • 3.三种平行关系的转化 • 4.三种垂直关系的转化 • 1.忽略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中的条件 • 应用线面平行判定定理时,忽略“直线在平面外”“直线在 平面内”的条件;应用线面垂直及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时, 忽略“两直线相交”“两直线在平面内”的条件,应用面面垂 直的性质定理时忽略“直线在平面内”“直线垂直于两平面 的交线”的条件等. • 2.把平面几何中的相关结论推广到空间直接利用 • 如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这个结 论在空间中不成立. • 3.不能准确掌握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 如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中是过与平面平行的直线的平面与 该平面的交线与已知直线平行,而非作出的直线;面面平 行的性质定理中平行的两条直线一定是第三个平面与两平 行平面的交线等. 高考真题体验 A  • [解析] A项,作如图①所示的辅助线,其中D为BC的中 点,则QD∥AB. • ∵QD∩平面MNQ=Q, • ∴QD与平面MNQ相交, • ∴直线AB与平面MNQ相交. • B项,作如图②所示的辅助线,则AB∥CD,CD∥MQ, • ∴AB∥MQ. • 又AB⊄平面MNQ,MQ⊂平面MNQ,∴AB∥平面MNQ. • C项,作如图③所示的辅助线,则AB∥CD,CD∥MQ, • ∴AB∥MQ. • 又AB⊄平面MNQ,MQ⊂平面MNQ,∴AB∥平面MNQ. • D项,作如图④所示的辅助线,则AB∥CD,CD∥NQ, • ∴AB∥NQ. • 又AB⊄平面MNQ,NQ⊂平面MNQ,∴AB∥平面MNQ. • 故选A. C  • [解析] 解法一:如图,∵A1E在平面ABCD上的投影为AE ,而AE不与AC,BD垂直, • ∴B,D错; • ∵A1E在平面BCC1B1上的投影为B1C,且B1C⊥BC1, • ∴A1E⊥BC1,故C正确; • (证明:由条件易知,BC1⊥B1C,BC1⊥CE,又CE∩B1C= C,∴BC1⊥平面CEA1B1. • 又A1E⊂平面CEA1B1, • ∴A1E⊥BC1) • ∵A1E在平面DCC1D1上的投影为D1E,而D1E不与DC1垂直, 故A错. • 故选C. C  • [解析] 由题意知,α∩β=l,所以l⊂β,因为n⊥β, • 所以n⊥l.故选C. D  • [解析] 对于选项D,当直线m位于平面β内且与平面α,β 的交线平行时,直线m∥α,显然m与平面β不垂直,因此 选项D不正确. • [解析] (1)证明:取B1D1的中点O1,连接CO1,A1O1, • 由于ABCD-A1B1C1D1是四棱柱, • 所以A1O1∥OC,A1O1=OC, • 因此四边形A1OCO1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1O∥O1C, • 又O1C⊂平面B1CD1,A1O⊄平面B1CD1, • 所以A1O∥平面B1CD1. • (2)证明:因为AC⊥BD,E,M分别为AD和OD的中点, • 所以EM⊥BD. • 又A1E⊥平面ABCD,BD⊂平面ABCD, • 所以A1E⊥BD, • 因为B1D1∥BD, • 所以EM⊥B1D1,A1E⊥B1D1. • 又A1E,EM⊂平面A1EM,A1E∩EM=E, • 所以B1D1⊥平面A1EM. • 又B1D1⊂平面B1CD1, • 所以平面A1EM⊥平面B1CD1. 命题热点突破 •命题方向1 线面位置关系的命题真假判断 B  • [解析] 对于选项A,若m∥α,n∥α,则m,n相交或平行 或异面,故A错;对于选项B,若m⊥α,n⊂α,则m⊥n, 故B正确;对于选项C,若m⊥α,m⊥n,则n∥α或n⊂α, 故C错;对于选项D,若m∥α,m⊥n,则n∥α或n⊂α或 n⊥α,故D错. C  • 『规律总结』 • 判断与空间位置关系有关的命题真假的两大方法 • (1)借助空间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线面垂直、面面垂直 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进行判断. • (2)借助空间几何模型,如从长方体模型、四面体模型等 模型中观察线面位置关系,结合有关定,进行肯定或否定 . D  • [解析] 由α∥β,l⊥α得l⊥β,又m⊂β,∴l⊥m,①正确; 由α⊥β,l⊥α得l⊂β或l∥β,故不能得到l∥m,②错误; 由l⊥α,l∥m得m⊥α,又m⊂β,∴α⊥β,③正确;由 l⊥m,l⊥α得m⊂α或m∥α,故m,α不相交,④正确.故 选D. ②③④  •命题方向2 空间平行关系的证明 • [解析] (1)因为AS=AB,AF⊥SB,垂足为F,所以F是 SB的中点.又因为E是SA的中点,所以EF∥AB. • 因为EF⊄平面ABC,AB⊂平面ABC, • 所以EF∥平面ABC. • 同理EG∥平面ABC. • 又EF∩EG=E, • 所以平面EFG∥平面ABC. • (2)因为平面SAB⊥平面SBC,且交线为SB,又AF⊂平面 SAB,AF⊥SB,所以AF⊥平面SBC. • 因为BC⊂平面SBC,所以AF⊥BC. • 又因为AB⊥BC,AF∩AB=A,AF,AB⊂平面SAB, • 所以BC⊥平面SAB. • 因为SA⊂平面SAB, • 所以BC⊥SA. • 『规律总结』 • 立体几何中证明平行关系的常用方法 • (1)证明线线平行的常用方法 • ①利用平行公,即证明两直线同时和第三条直线平行. • ②利用平行四边形进行转换. • ③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证明. • ④利用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证明. • (2)证明线面平行的常用方法 • ①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把证明线面平行转化为证明线 线平行. • ②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定,把证明线面平行转化为证明面 面平行. • (3)证明面面平行的方法 • 证明面面平行,依据判定定,只要找到一个面内两条相交 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即可,从而将证明面面平行转化为 证明线面平行,再转化为证明线线平行. •命题方向3 空间垂直关系的证明 • [解析] (1)证法一:连接DG,CD,设CD∩GF=M,连 接MH.在三棱台DEF-ABC中,AB=2DE,G为AC的中点, 可得DF∥GC,DF=GC, • 所以四边形DFCG为平行四边形, • 则M为CD的中点,又H为BC的中点, • 所以HM∥BD. • 又HM⊂平面FGH,BD⊄平面FGH, • 所以BD∥平面FGH. • 证法二:在三棱台DEF-ABC中, • 由BC=2EF,H为BC的中点, • 可得BH∥EF,BH=EF, • 所以四边形HBEF为平行四边形, • 可得BE∥HF. • 在△ABC中,G为AC的中点,H为BC的中点, • 所以GH∥AB. • 又GH∩HF=H,所以平面FGH∥平面ABED. • 因为BD⊂平面ABED, • 所以BD∥平面FGH. • (2)连接HE,GE. • 因为G,H分别为AC,BC的中点,所以GH∥AB, • 由AB⊥BC,得GH⊥BC. • 又H为BC的中点, • 所以EF∥HC,EF=HC, • 因此四边形EFCH是平行四边形, • 所以CF∥HE. • 又CF⊥BC,所以HE⊥BC. • 又HE,GH⊂平面EGH,HE∩GH=H, • 所以BC⊥平面EGH. • 又BC⊂平面BCD,所以平面BCD⊥平面EGH. • 『规律总结』 • 立体几何中证明垂直关系的常用方法 • (1)证明线线垂直的常用方法 • ①利用特殊平面图形的性质,如利用直角三角形、矩形、 菱形、等腰三角形等得到线线垂直. • ②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 • ③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 即要证明线线垂直,只需证明一 线垂直于另一线所在平面即可. • (2)证明线面垂直的常用方法 • ①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把线面垂直的判定转化为证明 线线垂直. • ②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把证明线面垂直转化为证明面 面垂直. • ③利用常见结论,如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 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等. • (3)证明面面垂直的方法 • 证明面面垂直常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即证明一个面过另 一个面的一条垂线,将证明面面垂直转化为证明线面垂直, 一般先从现有直线中寻找,若图中不存在这样的直线,则 借助中点、高线或添加辅助线解决. • [解析] (1)因为D,E是中点, • 所以DE∥AC,又AC∥A1C1,所以DE∥A1C1, • 又因为A1C1⊂平面A1C1F,且DE⊄平面A1C1F, • 所以DE∥平面A1C1F. • (2)因为ABC-A1B1C1是直三棱柱, • 所以AA1⊥平面A1B1C1, • 所以AA1⊥A1C1. • 又因为A1C1⊥A1B1,且AA1∩A1B1=A1, • AA1,A1B1⊂平面AA1B1B, • 所以A1C1⊥平面AA1B1B, • 所以A1C1⊥B1D, • 又A1F⊥B1D,A1F∩A1C1=A1, • 所以B1D⊥平面A1C1F, • 又因为B1D⊂平面B1DE, • 所以平面B1DE⊥平面A1C1F. •命题方向4 立体几何中的折叠问题、探索性问题 ④  • [解析] (1)因为在矩形ABCD中,AB=8,BC=4,E为 DC的中点, • 所以在折起的过程中,D点在平面BCE上的投影如图. • 因为DE与AC所成角不能为直角, • 所以DE不会垂直于平面ACD,故①错误; • 只有D点投影位于O2位置时,即平面AED与平面AEB重合 时,才有BE⊥CD,此时CD不垂直于平面AEBC,故CD与 平面BED不垂直,故②错误; • BD与AC所成角不能成直角, • 所以BD不能垂直于平面ACD,故③错误; • 因为AD⊥ED,并且在折起过程中, • 存在一个位置使AD⊥BE,且DE∩BE=E, • 所以在折起过程中存在AD⊥平面BED的位置,故④正确. • 『规律总结』 • 1.求解平面图形折叠问题的关键和方法 • (1)关键:分清翻折前后哪些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改变, 哪些不变,抓住翻折前后不变的量,充分利用原平面图形 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 (2)方法:把平面图形翻折后,经过恰当连线就能得到三 棱锥,四棱锥等几何体,从而把问题转化到我们熟悉的几 何中解决. • (2)探索性问题求解的途径和方法 • (1)对命题条件探索的三种途径: • ①先猜后证,即先观察,尝试给出条件再证明; • ②先通过命题成立的必要条件探索出命题成立的条件,再 证明充分性; • ③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探索出命题成立的条件. • (2)对命题结论的探索方法: • 从条件出发,探索出要求的结论是什么,对于探索结论是 否存在,求解时常假设结论存在,现寻找与条件相容或者 矛盾的结论. • [解析] (1)由已知,M为BC中点,且AB=AC,所以 AM⊥BC. • 又因为BB1∥AA1,且AA1⊥底面ABC, • 所以BB1⊥底面ABC. • 因为AM⊂底面ABC,所以BB1⊥AM, • 又BB1∩BC=B, • 所以AM⊥平面BB1C1C. • 又因为AM⊂平面APM, • 所以平面APM⊥平面BB1C1C. • (2)取C1B1中点D,连接A1D,DN,DM,B1C. • 由于D,M分别为C1B1,CB的中点, • 所以DM∥A1A,且DM=A1A, • 则四边形A1AMD为平行四边形, • 所以A1D∥AM. • 又A1D⊄平面APM,AM⊂平面APM, • 所以A1D∥平面APM, • 由于D,N分别为C1B1,C1C的中点, • 所以DN∥B1C. • 又P,M分别为B1B,CB的中点, • 所以MP∥B1C,则DN∥MP. • 又DN⊄平面APM,MP⊂平面APM, • 所以DN∥平面APM. • 由于A1D∩DN=D,所以平面A1DN∥平面APM, • 由于A1N⊂平面A1DN,所以A1N∥平面APM, 课后强化训练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