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三数学总复习课时作业59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高三数学总复习课时作业59

课时作业 59 抛物线 一、选择题 1.抛物线 y2=4x 的焦点到双曲线 x2-y2 3 =1 的渐近线的距离是 ( ) A.1 2 B. 3 2 C.1 D. 3 解析:抛物线 y2=4x 的焦点 F(1,0),双曲线 x2-y2 3 =1 的渐近线 方程是 y=± 3x,即 3x±y=0,故所求距离为 | 3±0|  32+±12 = 3 2 .选 B. 答案:B 2.(2014·辽宁卷)已知点 A(-2,3)在抛物线 C:y2=2px 的准线上, 记 C 的焦点为 F,则直线 AF 的斜率为( ) A.-4 3 B.-1 C.-3 4 D.-1 2 解析:准线方程为 x=-p 2 =-2,则 p=4,焦点为(2,0),则直线 AF 的斜率 kAF= 3-0 -2-2 =-3 4. 答案:C 3.(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已知抛物线 C:y2=x 的焦点为 F,A(x0, y0)是 C 上一点,|AF|=5 4x0,则 x0=( ) A.1 B.2 C.4 D.8 解析:由题可知准线方程为 x=-1 4 ,由抛物线定义知|AF|=5 4x0= x0+1 4 ,解得 x0=1,选 A. 答案:A 4.(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设 F 为抛物线 C:y2=3x 的焦点,过 F 且倾斜角为 30°的直线交 C 于 A,B 两点,则|AB|=( ) A. 30 3 B.6 C.12 D.7 3 解析:由题知 F(3 4 ,0),则直线的方程为 y= 3 3 (x-3 4),代入抛物 线方程得1 3(x-3 4)2=3x,即 x2-21 2 x+ 9 16 =0,则 xA+xB=21 2 ,∴|AB|=21 2 +3 2 =12. 答案:C 5.设 F 为抛物线 y2=2x 的焦点,A、B、C 为抛物线上三点,若 F 为△ABC 的重心,则|FA→|+|FB→|+|FC→|的值为( ) A.1 B.2 C.3 D.4 解析:设 A、B、C 三点的横坐标分别为 x1,x2,x3,由抛物线的 定义|FA→|=x1+p 2 =x1+1 2 ,|FB→|=x2+1 2 ,|FC→|=x3+1 2 ,因 F 为△ABC 的 重心,所以 x1+x2+x3=3×p 2 =3 2 ,从而|FA→|+|FB→|+|FC→|=x1+x2+x3+ 3 2 =3. 答案:C 6.过抛物线 y2=4x 焦点 F 的直线交其于 A,B 两点,O 为坐标 原点.若|AF|=3,则△AOB 的面积为( ) A. 2 2 B. 2 C.3 2 2 D.2 2 解析:设 A(x1,y1),由抛物线定义得 AF=x1+p 2 =x1+1=3,∴ x1=2 代入抛物线方程得 y1=2 2,∴A(2,2 2).又直线 AB 过 F(1,0) 得 kAB=2 2,∴直线 AB 的方程为 y=2 2(x-1)与抛物线联立得 2x2 -5x+2=0,解得 x2=1 2 ,∴B(1 2 ,- 2),|AB|=x2+x1+p=5 2 +2=9 2 , 又 O 到直线 AB 的距离 d=2 2 3 ,∴S△AOB=9 2 ×2 2 3 ×1 2 =3 2 2 . 答案:C 二、填空题 7.抛物线 y=-4x2 上的一点 M 到焦点的距离为 1,则点 M 的纵 坐标是________. 解析:设 M(x0,y0),y=-4x2 得 x2=-1 4y,抛物线的焦点 F(0, - 1 16),由抛物线定义得-y0+ 1 16 =1,解得 y0=-15 16. 答案:-15 16 8.如右图,过抛物线 y2=2px(p>0)的焦点 F 的直线 l 依次交抛物 线及其准线于点 A、B、C,若|BC|=2|BF|,且|AF|=3,则抛物线的方 程是________. 解析:作 BB′⊥l,AA′⊥l,由抛物线定义得 AF=AA′=3, BF=BB′,由 BC=2BF=2BB′得∠BCB′=30°,作 FM⊥AA′于 M,则∠AFM=∠BCB′=30°,AF=3,则 AM=3 2 ,则 A′M=3 2 =p, ∴抛物线方程为 y2=3x. 答案:y2=3x 9.抛物线 x2=2py(p>0)的焦点为 F,其准线与双曲线x2 3 -y2 3 =1 相 交于 A,B 两点,若△ABF 为等边三角形,则 p=________. 解析: 如图,在等边三角形 ABF 中,DF=p,BD= 3 3 p,∴B 点坐标为 3 3 p,-p 2 . 又点 B 在双曲线上,故 1 3p2 3 - p2 4 3 =1.解得 p=6. 答案:6 三、解答题 10.设抛物线 C:y2=4x,F 为 C 的焦点,过 F 的直线 l 与 C 相 交于 A,B 两点. (1)设 l 的斜率为 1,求|AB|的大小; (2)求证:OA→ ·OB→ 是一个定值. 解:(1)∵由题意可知抛物线的焦点 F 为(1,0),准线方程为 x=-1, ∴直线 l 的方程为 y=x-1, 设 A(x1,y1),B(x2,y2),由 y=x-1, y2=4x 得 x2-6x+1=0,∴x1+x2=6, 由直线 l 过焦点,则|AB|=|AF|+|BF|=x1+x2+2=8. (2)证明:设直线 l 的方程为 x=ky+1, 由 x=ky+1, y2=4x 得 y2-4ky-4=0. ∴y1+y2=4k,y1y2=-4,OA→ =(x1,y1),OB→ =(x2,y2). ∵OA→ ·OB→ =x1x2+y1y2=(ky1+1)(ky2+1)+y1y2 =k2y1y2+k(y1+y2)+1+y1y2 =-4k2+4k2+1-4=-3. ∴OA→ ·OB→ 是一个定值. 11.如图,已知抛物线 C:y2=2px(p>0),焦点为 F,过点 G(p,0) 作直线 l 交抛物线 C 于 A,M 两点,设 A(x1,y1),M(x2,y2). (1)若 y1y2=-8,求抛物线 C 的方程; (2)若直线 AF 与 x 轴不垂直,直线 AF 交抛物线 C 于另一点 B, 直线 BG 交抛物线 C 于另一点 N.求证:直线 AB 与直线 MN 斜率之比 为定值. 解:(1)设直线 AM 的方程为 x=my+p,代入 y2=2px 得 y2-2mpy -2p2=0, 则 y1y2=-2p2=-8,得 p=2. ∴抛物线 C 的方程为 y2=4x. (2)设 B(x3,y3),N(x4,y4). 由(1)可知 y3y4=-2p2,y1y3=-p2. 又直线 AB 的斜率 kAB=y3-y1 x3-x1 = 2p y1+y3 , 直线 MN 的斜率 kMN=y4-y2 x4-x2 = 2p y2+y4 , ∴kAB kMN =y2+y4 y1+y3 = -2p2 y1 +-2p2 y3 y1+y3 = -2p2 y1y3 y1+y3 y1+y3 =2. 1.已知直线 l1:4x-3y+11=0 和直线 l2:x=-1,抛物线 y2= 4x 上一动点 P 到直线 l1 和直线 l2 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是( ) A.1 B.2 C.3 D.4 解析:因为 x=-1 恰为抛物线 y2=4x 的准线,所以可画图观察.如 图,连接 PF.d2=|PF|, ∴d1+d2=d1+|PF|≥|FQ|=|4×1-3×0+11| 42+-32 =15 5 =3. 答案:C 2.(2014·辽宁卷)已知点 A(-2,3)在抛物线 C:y2=2px 的准线上, 过点 A 的直线与 C 在第一象限相切于点 B,记 C 的焦点为 F,则直线 BF 的斜率为( ) A.1 2 B.2 3 C.3 4 D.4 3 解析:依题意得准线为 x=-2,从而 y2=8x,F(2,0),设直线 AB 为 y-3=k(x+2),由题意, y-3=kx+2 y2=8x 联立Δ=0,又因交点在 第一象限所以 k>0,解得 k=1 2 ,所以 B(8,8)则直线 BF 的斜率为8-0 8-2 = 4 3 ,故选 D. 答案:D 3.已知直线 y=a 交抛物线 y=x2 于 A,B 两点.若该抛物线上存 在点 C,使得∠ACB 为直角,则 a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解析: 方法 1:如图,以(0,a)为圆心, a为半径作圆,当圆与抛物线 有三个或四个交点时,C 存在. 联立 y=x2,x2+(y-a)2=a 有(y-a)(y-a+1)=0. 即 y=a 或 y=a-1. 故 a-1≥0,即 a≥1. 方法 2:当 C 与原点重合时,∠ACB 最小. 故若存在 C 使得∠ACB 为直角,则∠AOB≤π 2 , 即OA→ ·OB→ ≥0,故 a2-a≥0, 又 a>0,所以 a≥1. 答案:[1,+∞) 4.(2014·安徽卷)如右图,已知两条抛物线 E1:y2=2p1x(p1>0)和 E2:y2=2p2x(p2>0),过原点 O 的两条直线 l1 和 l2,l1 与 E1,E2 分别交 于 A1,A2 两点,l2 与 E1,E2 分别交于 B1,B2 两点. (1)证明:A1B1∥A2B2; (2)过原点 O 作直线 l(异于 l1,l2)与 E1,E2 分别交于 C1,C2 两点.记 △A1B1C1 与△A2B2C2 的面积分别为 S1 与 S2,求S1 S2 的值. 解:(1)证明:设直线 l1,l2 的方程分别为 y=k1x,y=k2x(k1,k2≠0), 则 由 y=k1x, y2=2p1x, 得 A1 2p1 k21 ,2p1 k1 , 由 y=k1x, y2=2p2x, 得 A2 2p2 k21 ,2p2 k1 . 同理可得 B1 2p1 k22 ,2p1 k2 ,B2 2p2 k22 ,2p2 k2 . 所以A1B1 → = 2p1 k22 -2p1 k21 ,2p1 k2 -2p1 k1 =2p1 1 k22 -1 k21 ,1 k2 -1 k1 , A2B2 → = 2p2 k22 -2p2 k21 ,2p2 k2 -2p2 k1 =2p2 1 k22 -1 k21 ,1 k2 -1 k1 , 故A1B1 → =p1 p2 A2B2 → ,所以 A1B1∥A2B2. (2)由(1)知 A1B1∥A2B2,同理可得 B1C1∥B2C2,C1A1∥C2A2.所以 △A1B1C1∽△A2B2C2. 因此S1 S2 = |A1B1 → | |A2B2 → | 2. 又由(1)中的A1B1 → =p1 p2 A2B2 → 知|A1B1 → | |A2B2 → | =p1 p2 . 故S1 S2 =p21 p22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