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11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数学讲义微专题79 利用点的坐标解决圆锥曲线问题
微专题 79 利用点的坐标处理解析几何问题 有些解析几何的题目,问题的求解不依赖于传统的“设点,联立,消元,韦达定理整体 代入”步骤,而是能够计算出交点的坐标,且点的坐标并不复杂,然后以点的坐标作为核心 去处理问题。 一、基础知识: 1、韦达定理的实质:在处理解析几何的问题时,韦达定理的运用最频繁的,甚至有的学生将 其视为“必备结构”,无论此题是否有思路,都先联立方程,韦达定理。然而使用“韦达定理” 的实质是什么?实质是“整体代入”的一种方式,只是因为在解析几何中,一些问题的求解 经常与 相关,利用“韦达定理”可进行整体代入,可避免因为这几 个根的形式过于复杂导致运算繁琐。所以要理解“韦达定理”并不是解析几何的必备工具, 只是在需要进行整体代入时,才运用的一种手段。 2、利用点坐标解决问题的优劣: (1)优点:如果能得到点的坐标,那么便可应对更多的问题,且计算更为灵活,不受 形式的约束 (2)缺点:有些方程的根过于复杂(例如用求根公式解出的根),从而使得点的坐标也变得 复杂导致运算繁琐。那么此类问题则要考虑看能否有机会进行整体的代入 3、求点坐标的几种类型: (1)在联立方程消元后,如果发现交点的坐标并不复杂(不是求根公式的形式),则可考虑 把点的坐标解出来(用核心变量进行表示) (2)直线与曲线相交,若其中一个交点的坐标已知,则另一交点必然可求(可用韦达定理或 因式分解求解) 4、在利用点的坐标处理问题时也要注意运算的技巧,要将运算的式子与条件紧密联系,若能 够整体代入,也要考虑整体代入以简化运算。(整体代入是解析几何运算简化的精髓) 二、典型例题: 例 1:已知椭圆 上的点到它的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和为 4,以椭圆 的短轴为直径的圆 经过这两个焦点,点 分别是椭圆 的左右顶点 1 2 1 2 1 2 1 2, , ,x x x x y y y y 1 2 1 2 1 2 1 2, , ,x x x x y y y y 2 2 2 2: 1 0x yC a ba b C O ,A B C (1)求圆 和椭圆 的方程 (2)已知 分别是椭圆和圆上的动点( 位于 轴的 两侧),且直线 与 轴平行,直线 分别与 轴交于 点 ,求证: 为定值 解:(1)依题意可得 , 过焦点,且 ,再由 可得 椭圆方程为 ,圆方程为 (2)思路:条件主要围绕着 点展开,所以以 为核心,设 ,由 与 轴平行, 可得 。若要证明 为定值,可从 的三角函数值下手,在解析中角的 余 弦 值 可 以 与 向 量 的 数 量 积 找 到 联 系 , 从 而 能 够 转 化 为 坐 标 运 算 。 所 以 考 虑 ,模长并不利于计算,所以先算 ,考虑利用条件设出 方程,进而 坐标可用核心变量 表示,再进行数量积的坐标运算可得 ,从而 ,即为定值 解:设 与 轴平行, 设 ,由 所在椭圆和圆方程可得: 由椭圆可知: 令 ,可得: 同理: 可得 O C ,P Q ,P Q y PQ x ,AP BP y ,M N MQN 2 4 2a a O r b b c 2 2 2 4b c a 2b c 2 2 14 2 x y 2 2 2x y P P 0 0,P x y PQ x 1 0,Q x y MQN MQN cos QM QNMQN QM QN QM QN ,AP BP ,M N 0 0,x y 0QM QN 2MQN 0 0,P x y PQ x 1 0,Q x y ,P Q 2 2 2 20 0 0 0 2 2 2 2 1 0 1 0 4 214 2 22 x y x y x yx y 2,0 , 2,0A B 0 0 2AP yk x 0 0 : 22 yAP y xx 0x 0 0 20, 2 yM x 0 0 : 22 yBP y xx 0 0 20, 2 yN x ,代入 可得: ,即 为定值 思路二:本题还可以以 其中一条直线为入手点(例如 ),以斜率 作为核心变量, 直线 与椭圆交于 两点,已知 点坐标利用韦达定理可解出 点坐标(用 表示),从 而可进一步将涉及的点的坐标都用 来进行表示,再计算 也可以,计算步骤如 下: 解:设 ,由椭圆方程可得: 所以设直线 ,联立方程: ,代入到直线方程可得: ,由 ,令 可得: 设 ,则 0 0 0 0 0 0 1 0 1 1 0 1 0 0 0 0 2 2, , , , ,2 2 2 2 y x y y x yQM x y x QN x y xx x x x 2 2 2 20 0 0 0 0 0 1 1 2 0 0 02 2 4 x y x y x yQM QN x xx x x 2 2 0 0 2 2 1 0 4 2 2 x y x y 2 2 0 02 2 2 0 0 02 0 4 2 2 2 2 04 2 4 y y QM QN y y yy QM QN 2MQN ,AP BP AP k AP ,A P A P k k 0QM QN 0 0,P x y 2,0 , 2,0A B : 2AP y k x 2 2 2 2 2 21 2 1 8 8 4 04 2 2 x y k x k x k y k x 2 2 0 02 2 8 4 4 2 2 1 2 1A k kx x xk k 0 2 4 2 1 ky k 2 2 2 4 2 4,2 1 2 1 k kP k k 2 2 2 4 12 1 4 2 222 1 BP k kk k k k 1: 22BP y xk : 2AP y k x 0x 10,2 , 0,M k N k 1 0,Q x y 1 0 1 0 1,2 , ,QM x k y QN x yk 由 在圆上可得: ,再由 代入可得: ,即 为定值 例 2:设椭圆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右顶点为 ,上顶点为 , 已知 (1)求椭圆的离心率 (2)设 为椭圆上异于其顶点的一点,以线段 为直径的圆经过点 ,经过原点 的直线 与该圆相切,求直线 的斜率 解:(1)由椭圆方程可知: , 即 (2)由(1)可得 椭圆方程为 设 以线段 为直径的圆经过点 联立方程: ,整理可得: 2 2 2 2 1 0 0 1 0 0 1 2 12 2 kQM QN x k y y x y yk k Q 2 2 1 0 2x y 0 2 4 2 1 ky k 2 2 2 1 42 2 02 1 k kQM QN k k QM QN 2MQN 2 2 2 2 1 0x y a ba b 1 2,F F A B 1 2 3 2AB F F P PB 1F O l l ,0 , 0,A a B b 1 2,0 , ,0F c F c 2 2 1 2, 2AB a b F F c 2 2 2 2 23 2 32a b c a b c 2 2 2 2 23 2 ca a c c e a : : 2 :1:1a b c 2 2 2 2 12 x y c c 0 0, , 0,P x y B c 1 0 0 1, , ,F P x c y F B c c PB 1F 1 1 0 0 0 00F P F B c x c cy y x c 22 2 2 2 2 2 2 2 2 y x c x x c c x y c ,解得: ,代入直线方程: 可知 的中点为 , 圆方程为 设直线 : ,整理可得: ,解得: 直线 的斜率为 或 例 3:(2014,重庆)如图所示,设椭圆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 点 在椭圆上, , 的面积为 (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2)设圆心在 轴上的圆与椭圆在 轴的上方有两个交点,且圆在 这两个交点处的两条切线相互垂直并分别过不同的焦点,求圆的半径 解:(1)设 ,由 可得: ,解得 23 4 0x cx 0 4 3 cx 0 3 cy 4 1,3 3P c c 0,B c PB 2 2,3 3T c c 2 21 1 4 1 502 2 3 3 3r PB c c c c 2 2 22 2 5 3 3 9 cx c y c l y kx 2 2 2 53 3 31T l kc c d c k 2 2 22 2 5 1 8 1 03 3 9k k k k 4 15k l 4 15 4 15 2 2 2 2 1 0x y a ba b 1 2,F F D 1 2 1 1 2 1 , 2 2F FDF F F DF 1 2DF F 2 2 y x 1 2,0 , ,0F c F c 1 2 1 2 2F F DF 1 2 1 2 22 2 F FDF c 1 2 1 2 1 1 1 2 222 2 2 2DF FS F F DF c c 2 1 1c c 1 2 1 22, 2F F DF 在 中, 椭圆方程为: ( 2 ) 如 图 : 设 圆 与 椭 圆 相 交 , 是两个交点 , 是圆的切线,且 ,则 由 对 称性可得: 由(1)可得 , 联立方程 ,解得 (舍)或 过 且分别与 垂直的直线的交点即为圆心 由 是圆的切线,且 ,可得: 因为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例 4:已知椭圆 的焦距为 ,设右焦点为 ,离心率为 (1)若 ,求椭圆的方程 (2)设 为椭圆上关于原点对称的两点, 的中点为 , 的中点为 ,若原点 1 2DF F 2 2 2 2 1 1 2 2 9 3 2 2 2DF DF F F DF 1 22 2 2 2a DF DF a 1b 2 2 12 x y 2 2 12 x y 1 1 1 2 2 2, , ,P x y P x y 1 20, 0y y 1 1 2 2,F P F P 1 1 2 2F P F P 2 1 1 2,x x y y 1 2 12PP x 1 21,0 , 1,0F F 1 1 1 1 2 2 2 2 1 11, , 1, 1,F P x y F P x y x y 2 2 1 1 2 2 1 1 2 2 1 10 1 0F P F P F P F P x y 2 2 1 1 22 1 121 1 1 0 3 4 0 12 x y x xx y 1 0x 1 4 3x 1 2,P P 1 1 2 2,F P F P C 1 1 2 2,F P F P 1 1 2 2F P F P 1 2CP CP 1 2CP CP r 1 2CPP 1 1 2 1 2 4 222 3r CP PP x 2 2 2 2 1 0x y a ba b 4 1F e 2 2e ,A B 1AF M 1BF N O 在以线段 为直径的圆上 ① 证明:点 在定圆上 ② 设直线 的斜率为 ,若 ,求 的取值范围 解:(1)依题意可得: 所以椭圆方程为: (2)①思路:设 ,则 ,由此可得 坐标(用 进行表示), 而 在以 为直径的圆上可得: ,所以得到关于 的方程,由方程便可 判定出 点的轨迹 解:设 ,则 。因为 ,且 为 的中点 所以有 在以 为直径的圆上 点在定圆 上 ② 消去 可得: (*) 而 , 代入(*)可得: 所以解得: MN A AB k 3k e 2c 2 2ca e 2 2 2 4b a c 2 2 18 4 x y 0 0,A x y 0 0,B x y ,M N 0 0,x y O MN 0OM ON 0 0,x y A 0 0,A x y 0 0,B x y 1 2,0F ,M N 1 1,AF BF 0 0 0 02 2, , ,2 2 2 2 x y x yM N O MN OM ON 0 0 0 02 20 02 2 2 2 x x y yOM ON 2 2 2 20 0 0 0 4 0 44 4 x y x y A 2 2 4x y 22 2 2 2 2 2 2 22 2 2 11 44 y kx kxxx y a ba b x kxx y x 2 2 2 2 1 1= 14 k ka b 2 2 2 2 2 4, 4ce b a ca a e 2 2 4a e 4 2 2 2 2 1 32 1 e ek e 4 2 2 8 4 02 1 e e e 0 1e 21 4 2 32 e 例 5:已知椭圆 的上顶点为 ,左焦点为 ,离心率为 (1)求直线 的斜率 (2)设直线 与椭圆交于点 ( 异于点 ),过点 且垂直于 的直线与椭圆交于点 ( 异于点 ),直线 与 轴交于点 , ① 求 的值 ② 若 ,求椭圆方程 解:(1)由 可知 设 , (2)① 设 椭圆方程为: 联立方程: ,整理后可得: 可解得: 因为 设 联立方程: ,整理后可得: 2 3 12 e 2 2 2 2 1 0x y a ba b B F 5 5 BF BF P P B B BP Q Q B PQ y M PM MQ 7 5sin 9PM BQP 5 5 ce a : : 5 : 2 :1a b c ,0F c 0, 0,2B b c 2 0 20BF ck c 1 1 2 2, , ,P x y Q x y : 2 2BP y x c : : 5 : 2 :1a b c 2 2 2 2 15 4 x y c c 2 2 2 22 24 5 20 4 5 2 2 20 2 2 x y c x x c c y x c 224 40 0x cx 1 5 3 cx 5 4,3 3 c cP BQ BP 1 2BQk 1: 22BQ y x c 2 2 2 2 2 2 4 5 20 14 5 2 201 222 x y c x x c c y x c ,解得 ,即 设 , 斜率为 ,由弦长公式可知: ② 由①可得: 由 可得: 椭圆方程为 例 6:已知椭圆 的左焦点为 ,离心率为 ,点 在椭圆 上且位于第一象限,直线 被圆 截得的线段的长为 , (1)求直线 的斜率 (2)求椭圆的方程 (3)设动点 在椭圆上,若直线 的斜率大于 ,求直线 ( 为原点)斜率的取值 范围 解:(1)由已知可得 221 40 0x cx 2 40 21 cx 40 22,21 21 c cQ 00,M y PQ k 2 25 51 0 13 3 c cPM k k 2 240 401 0 121 21 c cQM k k 2 2 5 1 73 40 8121 c kPM cQM k 7 8 PM MQ 7 7 15 15 PM PM PQPQ 7 5sin 9PM BQP 15 5sin sin 57 3BP PQ BQP PM BQP 5 40,2 , ,3 3 c cB c P 2 25 4 5 50 23 3 3BP c c c c 5 5 5 5 13 3c c 2 2 15 4 x y 2 2 2 2 1 0x y a ba b ,0F c 3 3 M FM 2 2 2 4 bx y c 4 3 3FM FM P FP 2 OP O 3 3 ce a : : 3 : 2 :1a b c 椭圆方程为 设直线 ,其中 由 可得: 解得: (2)由(1)可得: 解得: 或 在第一象限 ,即 可得: 椭圆方程为: (3)由(2)可知 ,设 ,设 的斜率为 联立方程: 3 , 2a c b c 2 2 2 2 2 2 2 1 2 3 63 2 x y x y cc c : 0FM y k x c kx y kc 0k 2 1O FM kcd k 2 2 21 2O FMd c r 2 2 2 2 2 2 2 22 1 2 4 4 1 4 41 kc b k c c cc kk 3 3k 3: 3FM y x c 22 2 2 2 2 3 12 3 63 32 3 6 y x c x x c c x y c 2 23 2 5 0x cx c 5 3x c x c M 2 3 3 x c y c 2 3, 3M c c 2 3 4 4 31 3 33 cFM c c 1c 2 2 13 2 x y 1,0F ,P x y FP k : 1PF y k x 22 2 2 2 1 2 3 1 6 3 2 6 y k x x k x x y 可解得: 设直线 的斜率为 ,即 当 时, 可知 ,由 可得: 当 时,可知 ,由 可得: 综上所述: 例 7:已知椭圆 的离心率为 ,其短轴的两端点分别为 . (1)求椭圆 的方程; (2)若 是椭圆 上关于 轴对称的两个不同点,直线 与 轴分别交于点 . 试判断以 为直径的圆是否过定点,如经过,求出定点坐标;如不过定点,请说明理由. 解:(1) 由短轴顶点 可得: 椭圆方程为 (2)设 ,则对称点 从而直线 的方程为: 2 2 6 2 2 3 1 xk x 3 , 1 1,02x OP m ym y mxx 2 2 2 2 2 2 2 2 2 1 3 1 33 2 1 3 2 1 2 2 2 xx y x m x m x x 3 , 12x 1 0y k x 0ym x 2 2 2 3m x 3 , 12x 2 2 3,3 3m 1,0x 1 0y k x 0ym x 2 2 2 3m x 1,0x 2 3, 3m 2 3 2 2 3, ,3 3 3m G 2 2 0,1 , 0, 1A B G ,C D G y ,AC BD x ,M N MN 2 2 ce a : : 2 :1:1a b c 0,1 , 0, 1A B 1b 2a 2 2 12 x y 0 0,C x y 0 0,D x y 0 0 0 0 1 1,AC BD y yk kx x ,AC BD ,令 解得: ,设 中点为 则 半径 以 为直径的圆方程为: 代入 可得: ,代入 可得: 即 ① 时,无论 为何值 等式①均成立 圆 恒过 例 8:如图,设抛物线 的准线与 轴交于 ,焦点为 ,以 为 焦点,离心率 的椭圆 与抛物线 在 轴上方的交点为 ,延长 交抛物线于点 , 是抛物线 上一动点,且 在 之间运动 (1)当 时,求椭圆 的方程 (2)当 的边长恰好是三个连续的自然数时,求 面积的最大值 0 0 0 0 1 1: 1, : 1y yAC y x BD y xx x 0y 0 0 0 0 ,0 , ,01 1 x xM Ny y MN E 0 0 0 0 2 0 0 0 1 2 1 1 1E x x x yx y y y 00 0 2 0 0 0 1 2 2 1 1 1 MN xx xr y y y MN 2 2 20 0 0 22 20 0 1 1 x y xx yy y 2 2 2 20 0 0 01 12 2 x xy y 2 2 2 2 20 0 0 2 2 0 0 0 0 2 4 4 4 4 0y y yx y x y xx x x x 2 20 012 x y 2 2 0 0 4 2 0yx y xx 0, 2x y 0 0,x y E 0, 2 2 1 : 4 0C y mx m x 1F 2F 1 2,F F 1 2e 2C 1C x P 2PF Q M 1C M ,P Q 1m 2C 1 2PF F MPQ 解:(1) 时, ,焦点坐标 椭圆 的方程为: (2)由 可得: ,即 椭圆方程为: 代入 解得: 边长为 3 个连续的自然数 抛物线方程为 , 即 ,代入抛物线方程可得: 解得 1m 2 1 : 4C y x 2 1,0F 1c 1 2 ce a 2a 2 2 2 3b a c 2C 2 2 14 3 x y 2 1 : 4 0C y mx m 2 ,0F m c m 1 2 ce a 2 2 2 22 , 3a m b a c m 2 2 2 2 14 3 x y m m 2 2 2 2 2 2 3 4 12 3 16 12 0 4 x y m x mx m y mx 26 3 2 0 3 mx m x m x 2 4y mx 2 6 3 my 2 2 6,3 3P m m 2 2 5 2 3 3 p m mPF x m 1 2 5 72 4 3 3 m mPF a PF m 1 2 62 2 3 mF F c m 1 2PF F 3m 2 12y x 22,2 6 , 3,0P F 2 2 6 0 2 62 3PFk : 2 6 3PQ y x 2 224 3 12 2 13 18 0x x x x 9 2Qx 92 6 3 3 62Qy 9 , 3 62Q 设 , 由 可得: 例 9 : 在 平 面 直 角 坐 标 系 中 , 点 为 动 点 , 分 别 为 椭 圆 的左,右焦点,已知 为等腰三角形 (1)求椭圆的离心率 (2)设直线 与椭圆相交于 两点, 是直线 上的点,满足 ,求 点 的轨迹方程 解:(1)设 ,由图可知, 为等腰三角形即 ,代入可得: ,解得: (舍)或 (2)思路:由(1)可将椭圆方程化简为: ,与直线 的方程联立,即 消元后发现方程形式为 ,形式极其简单,所以直接求出点 2 ,12 tM t 3 6,2 6t 2 2 2 6 6 66 6 6 6 756 3630 30 2 224 1M PQ t t d t t t 3 6,2 6t 2 6 75 75,02 2 2t 2 max max 6 6 75 6 75 5 630 2 2 30 2 4M PQd t 92,2 6 , , 3 62P Q 251 24 2P QPQ x x max max 1 1 25 5 125 662 2 2 4 16MPQ M PQS PQ d xOy , 0P a b a b 1 2,F F 2 2 2 2 1x y a b 1 2F PF e 2PF ,A B M 2PF 2AM BM M 1 2,0 , ,0F c F c 1 2F PF 2 1 2PF F F 2 2 2 1 2, 2PF a c b F F c 2 22 2 22 =4a c b c a c b c 2 2 22 2 4 0 2 1 0a ac c e e 1e 1 2e 2 2 23 4 12x y c 2PF 2 2 23 4 12 3 x y c y x c 25 8 0x cx 的坐标可得: ,进而设所求点 。将 坐标化后, 再 利 用 即 可 得 到 关 于 的 方 程 : , 方 程 中 含 有 , 所 以 考 虑 利 用 直 线 方 程 将 消掉: ,代入即可得到轨迹方程 解: 椭圆方程转化为: 即 即 的方程为: ,设 ,联立方程可得: ,消去 ,方程转化为: 解得: 设 ,则 由 可得: ,化简可得: ① 因为 ,所以 ,代入①式化简可得: 8 3 3, , 0, 35 5A c c B c ,M x y ,AM BM 2AM BM ,x y 8 3 3 3 25 5x x c y c y c c 3y x c c 3 3c x y 1 2 ce a 2 22 , 3a c b a c c 2 2 2 2 14 3 x y c c 2 2 23 4 12x y c ,P a b 2 , 3P c c 2 0 3 32PF ck c c 2PF 3y x c 1 1 2 2, , ,A x y B x y 2 2 23 4 12 3 x y c y x c y 22 2 23 4 3 12 5 8 0x x c c x cx 1 2 8 , 05x c x 8 3 3, , 0, 35 5A c c B c ,M x y 8 3 3, , , 35 5AM x c y c BM x y c 2AM BM 8 3 3 3 25 5x x c y c y c 2 2 28 2 3 9 2 05 5 5x cx y cy c 3y x c 3 yc x 218 16 3 15 0x xy 将 代入 ,可得: 的轨迹方程为: 例 10:如图, 分别为椭圆 的左右焦点,椭圆 上的点到 距离的最大值为 5,离心率为 , 是椭圆 上位于 轴上方的两点,且直线 与 平行。 (1)求椭圆 的方程 (2)设 与 的交点为 ,求证: 为 定值 解:(1) ,依椭圆性质可得:椭圆上的点到焦点的距离最大值为 所以椭圆方程为 (2) 解:由(1)可得: ,设 设直线 ,与椭圆联立方程: ,整理可得: 由 可得: ① 218 15 16 3 xy x 3 yc x 210 5 0 016 xc xx M 218 16 3 15 0 0x xy x 1 2,F F 2 2 2 2: 1 0x yC a ba b C 1F 2 3 ,A B C x 1AF 2BF C 2AF 1BF P 1 2PF PF 2 3 ce a 5a c 3, 2a c 2 2 2 5b a c 2 2 19 5 x y 1 22,0 , 2,0F F 1 1 2 2, , ,A x y B x y 1 : 2AF x my 2 2 2 2 2 5 2 9 45 5 9 45 x my my y x y 2 29 5 20 25 0m y my 2 2 2 1 22 20 20 100 9 5 10 15 1 9 52 9 5 m m m m my mm 1 0y 2 1 2 10 15 1 5 9 m my m 2 2 2 1 1 2 10 15 11 0 1 5 9 m mAF m y m m 同理,设直线 ,与椭圆联立方程: 整理可得: 由 可得: ② 同理 ③ 由①②可得: 2 : 2BF x my 2 2 2 2 2 5 2 9 45 5 9 45 x my my y x y 2 29 5 20 25 0m y my 2 2 2 2 22 20 20 100 9 5 10 15 1 9 52 9 5 m m m m my mm 2 0y 2 2 2 10 15 1 5 9 m my m 2 2 2 2 2 2 10 15 11 0 1 5 9 m mBF m y m m 1 2AF BF ∥ 1 1 1 1 1 1 2 1 2 1 1 2 1 PF AF PF AF PF AF PB BF PB PF BF AF BF BF AF 1 21 1 1 2 1 2 1 2AF a BFAF BFPF BF AF BF AF 2 2 2 2 2 2 1 2 1 2 2 2 1 PF BF PF BF PF BF PA AF PA PF AF BF AF BF AF 2 12 2 2 2 1 2 1 2BF a AFAF BFPF BF AF BF AF 1 2 2 1 1 2 2 1 2 1 2 2AF a BF BF a AFPF PF BF AF BF AF 1 2 1 2 1 2 2 1 2 1 2 2 22a AF BF AF BF AF BFaBF AF BF AF 1 2 2 1 26 AF BF BF AF 代入到③可得: 为定值 2 2 2 2 1 2 2 2 10 15 1 10 15 11 15 9 5 9 m m m mAF BF m mm m 2 2 30 1 5 9 m m 2 2 2 2 1 2 2 2 10 15 1 10 15 11 15 9 5 9 m m m mAF BF m mm m 2 2 2 22 15 1 10 15 1 10 1 5 9 m m m m m m 2 2 2 2 2 2 22 2 225 1 100 25 5 9 1 1 5 9 5 9 m m m m m m m 2 2 25 1 5 9 m m 2 2 1 2 2 2 25 1 2 5 9 5 136 6 3 330 1 5 9 m m PF PF m m 1 2PF PF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