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四川省泸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理)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四川省泸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理)

四川省泸县第一中学 2019-2020学年 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 I卷 选择题(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小题,每小题 5分,共 60分。在每小题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 i是虚数单位,则复数 31(1 )z i  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位于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2.已知命题 P: 0x R , 2 0 0 1 0x x   ;命题Q:若 a<b,则 1 a > 1 b ,则下列为真 命题的是 A. P Q B. P Q C. P Q  D. P Q  4.设    0ln , 2f x x x f x  ,则 0x  A. 2e B. e C. ln 2 2 D. ln 2 5.已知双曲线 2 2 2 2: 1 ( 0 0 )x yC a b a b    , 的右焦点到渐近线的距离等于实轴长,则此双 曲线的离心率为 A. 2 B. 3 C. 5 D. 5 2 6.已知随机变量 X服从正态分布 N(3.1),且 (2 4)P X  =0.6826,则 p(X>4)= A.0.1588 B.0.1587 C.0.1586 D.0.1585 7.在 61( 1)x x   的展开式中,含 5x 项的系数为 A.6 B. 6 C.24 D. 24 8.五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比赛,先后到达终点,则甲比乙先到达的情况有 A.240种 B.120种 C.60种 D.30种 10.一张储蓄卡的密码共有6位数字,每位数字都可以从0 9 中任选一个,某人在银行自 动提款机上取钱时,忘记了密码最后一位数字,如果任意按最后一位数字,不超过 2次就按 对的概率为 A. 2 5 B. 3 10 C. 1 5 D. 1 10 11.已知焦点在 x轴上的双曲线 2 2 2 2 1( 0, 0) 1 x y a b m m     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1F, 2F , 其右支上存在一点 P满足 1 2PF PF ,且 1 2PF F△ 的面积为 2.若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与抛 物线 2 2 ( 0)y px p  的准线分别交于 A、B两点,O为坐标原点,且 AOB 的面积为 2 , 则 p  A.2 B. 2 3 C. 75 4 D.24 12.定义在 π[0, ) 2 上可导函数  f x 的导数为  f x ,且    cos sin 0, (0) 0f x x f x x f   ,则下列判断中,一定正确的是 A. ( ) 2 ( ) 6 3 f f   B. ( ) 2 ( ) 4 3 f f   C. (ln 2) 0f  D. ( ) 2 ( ) 6 4 f f   第 II卷 非选择题(90分) 二、填空题:本题共 4小题,每小题 5分,共 20分。 13.将某选手的 9个得分去掉 1个最高分,去掉 1个最低分,7个剩余分数的平均分为 91. 现场作的 9个分数的茎叶图后来有 1个数据模糊,无法辨认,在图中以 x表示,则 7个剩余 分数的方差为______. 14.设曲线 1 xy x   在点 (2, 2)处的切线与直线 3 7 0ax y   垂直,则 a _________. 15.非负实数 x, y,满足 3 6 0x y   ,则 5 2 1z x y  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 16.设函数 ( ) (2 1)xf x e x ax a    ,其中 1a  ,若存在唯一的整数 0x ,使得  0 0f x  , 则实数 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 7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第 17~21 题为必考题, 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22、23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 60分 17.(12分)已知函数 f(x)=lnx x a x   ,其中 a>0.曲线 y=f(x)在点(1,f(1))处 的切线与直线 y=x+1垂直. (1)求函数 f(x)的单调区间; (2)求函数 f(x)在区间[1,e]上的极值和最值. 18.(12分)一次数学考试后,对高三文理科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调查其对本次考试的结 果满意或不满意,现随机抽取100名学生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满意 不满意 总计 文科 22 18 40 理科 48 12 60 总计 70 30 100 (1)根据数据,有多大的把握认为对考试的结果满意与科别有关; (2)用分层抽样方法在感觉不满意的学生中随机抽取5名,理科生应抽取几人; (3)在(2)抽取的5名学生中任取 2名,求文科生人数的期望. (        2 2 n ad bc K a b c d a c b d       其中 n a b c d    )  2P K k 0.100 0.050 0.025 0.010 0.001 k 2.706 3.841 5.024 6.635 10.828 19.(12分)如图,多面体 ABCDEF 中, ABCD是正方形, //EF CD, 1 2 EF CD , DE DC ,且 2AD DE  , 2 2AE  ,M 、N 分别为棱 AE、BF的中点. (1)求证: AE⊥平面DMN ; (2)求平面DMN 和平面 BCF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 20.(12分)已知抛物线 C:y2=4x与椭圆 E: 2 2 2 2 x y a b   1(a>b>0)有一个公共焦点 F. 设抛物线 C与椭圆 E在第一象限的交点为 M.满足|MF| 5 3  . (1)求椭圆 E的标准方程; (2)过点 P(1, 3 2 )的直线交抛物线 C于 A、B两点,直线 PO交椭圆 E于另一点 Q.若 P为 AB的中点,求△QAB的面积. 21.(12分)已知函数    2ln 1f x x a x   ,其中 0a  . (1)当 2a  时,求函数  f x 的单调性; (2)若函数  f x 有两个极值点 1x , 2x ,且 1 2x x ,求证:  2 1 ln 2 0 2 f x   . (二)选考题:共 10分。请考生在第 22、23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 一题计分。 22.[选修 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10分)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中,曲线 1C 的参数方程为 3 cos 3sin x t y t     (t为参数).以坐标原点 为极点,x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直线 l的极坐标方程是cos sin  ,曲线 2C 的 极坐标方程是 6cos 4sin    . (1)求直线 l和曲线 2C 的直角坐标方程,曲线 1C 的普通方程; (2)若直线 l与曲线 1C 和曲线 2C 在第一象限的交点分别为 P,Q,求 OP OQ 的值. 23.[选修 4-5:不等式选讲](10分) 设函数   2 1 1f x x x    的最小值为m . (1)求m的值; (2)若 , ,a b cR , 2 2 21 2 a b c m   ,求 ab bc 的取值范围. 参考答案 1.C 2.B 3.B 4.B 5.C 6.B 7.B 8.C 9.C 10.C 11.A 12.A 13. 36 7 14. 3 15.3 16. 3 ,1 2e     17.(1)由题,   2 x af x x   (x>0),因为曲线  y f x 在点   1, 1f 处的切线与直线 1y x  垂直, 所以  1 1 1f a     ,解得 a=2,所以   2 2xf x x   ,令   0f x  得 0<x<2,令   0f x  得 x>2, 所以 f(x)的单调减区间为(0,2),增区间为[2,+∞) (2)由(1)可得 f(x)在(1,2)上递减,在(2,e)上递增, 故 f(x)的极小值为 f(2)=ln2,无极大值; 又因为 f(1)=1,f(e) 2 e  ,f(2)=ln2,所以 f(x)的最小值为 ln2,最大值为 1. 18.解:(1)由题意有:  22 100 22 12 18 48 7.143 6.635 40 60 70 30 K          ,所以有99%的 把握认为对考试的结果满意与科别无关. (2)感觉不满意的学生共有30人,抽取的比例为 5 1 30 6  ,所以理科生应抽取 112 2 6   人. (3)记抽取的5名学生中,有3名文科生 2名理科生,设抽出的文科生的人数为 X , 则 0,1, 2X  .所以 1 12 2 32 2 2 5 5 1 6 3( 0) , ( 1) , 10 10 5 C CCP X P X C C        2 3 2 5 3( 2) 10 CP X C    . 所以 X 的期望为 3 31 +2 =1.2 5 10   .所以抽出的文科生人数的期望为 1.2. 19.(1)因为 2AD DE  , 2 2AE  ,所以 2 2 2DE DA AE  ,即 ED DA . ED DA ED CD ED CD AD D         平面 ABCD .又因为 ABÌ平面 ABCD,所以 ED AB . 因为四边形 ABCD是正方形,所以 AB AD . AB ED AB AD AB ED AD D         平面 EAD . 因为 //EF CD,四边形 ABCD是正方形,所以 //EF AB . 又因为M 、 N 分别为棱 AE、BF的中点,所以 //MN AB . 所以MN 平面 EAD . 又因为 AE 平面 EAD,所以MN AE . 因为DE DA ,M 是 AE中点,所以DM AE . AE MN AE MD AE MN MD M         平面DMN . (2)以D为原点,DA,DC,DE分别为 x, y, 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如图所示: 则 (2,0,0)A , (0,0, 2)E , (2, 2,0)B , (0, 2,0)C , (0,1, 2)F 所以 (2,0,0)CB   , (0, 1,2)CF    平面 BCF的一个法向量为 ( , , )n x y z  , 由 0 0 n CB n CF         ,得 2 0 2 0 x y z     ,令 2y  ,则 (0,2,1)n   . 由(1)可知 AE⊥平面DMN 所以平面DMN 的一个法向量为 ( 2,0,2)AE    , 设平面DMN和平面 BCF所成锐二面角为 , 则 10cos cos , 10 n AE n AE n AE               所以平面DMN 和平面 BCF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10 10 . 20.(1)由抛物线方程可得F(1,0),则椭圆的另一个焦点  1,0F   ,因为 51 3MMF x   , ∴M( 2 3 , 2 6 3 ),则 2a 2 22 2 6 5( 1 ) ( ) 3 3 3       4,则 a=2,所以 2 4 1 3b    , 椭圆 E的标准方程为 2 2 1 4 3 x y   . (2)设 A(x1,y1),B(x2,y2),点 P(1, 3 2 )在椭圆上,则 Q(﹣1, 3 2  ), 因为 P为 AB的中点,且 2 1 1 2 2 2 4 4 y x y x     ,则 kAB 2 1 2 1 1 2 4 2 4 3P y y x x y y y        , 故直线 AB的方程为 y 3 4 2 3   (x﹣1),即 8x﹣6y+1=0,∴Q到直线 AB的距离  22 38 6 1 2 1 58 6 d             , 联立 2 8 6 1 0 4 x y y x      ,整理得 64x2﹣128x+1=0,故 x1+x2=2,x1x2 1 64  , 则 2 2 1 2 1 2 4 5 63 51 ( ) ( ) 4 63 3 3 16 12 AB x x x x        , 所以 1 2QABS d AB  1 1 5 763 2 5 12 8     . 21.解:(1)   2ln 2f x x ax ax a    ,     21 2 2 12 2 0ax axf x ax a x x x        当 2a  时,  24 8 4 2 0a a a a      ,即时,令   0f x  ,得: 2 1 2 2 a a ax a    , 2 2 2 2 a a ax a    ,  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  2 ,x  和  10, x ,单调递减区间  1 2,x x . (2)由(1)可知     21 2 2 12 2 0ax axf x ax a x x x        , ①当  24 8 4 2 0a a a a     „ 即0 2a „ 时, ( ) 0f x  ,  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 0,  ,此时  f x 不存在极值, ②当  24 8 4 2 0a a a a      时,即 2a  时,令 ( ) 0f x  得 2 1 2 2 a a ax a    , 2 2 2 2 a a ax a    ; ( )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 2 ,x  和  10, x ,单调递减区间  1 2,x x . 则  f x 在 2 1 2 2 a a ax x a     处取得极大值,在 2 2 2 2 a a ax x a     处取得极小值, 因为 2a  ,所以 2 20 2a a a   , 20 2a a a   ,所以 2 2 2 1 2 a a ax a     证明:  f x 在  2 ,x  单调递增,且 2 1x  ,    2 1 0f x f   ,  f x 有两个极值点 1x , 2x , 2a  , 2 1 1 2 x   .      2 2 2 2 2 2 2ln 1 ln 2 1f x x a x x x      ,令    2ln 2 1g x x x   , 1 1 2 x      ,      22 11 4 1 0 x g x x x x         g x 在 1 ,1 2       单调递增,   1 1 ln 2 2 2 g x g         ,  2 1 ln 2 2 f x   ,综上可知:  2 1 ln 2 0 2 f x   . 22.解:(1)由 cos sin  ,得 cos sin    ,代入 cos sin x y        ,得 x y , 故直线 l的直角坐标方程是 0x y  .由 6cos 4sin    ,得 2 6 cos 4 sin      , 代入 cos sin x y        ,得 2 2 6 4x y x y   ,即 2 2 6 4 0x y x y    , 故曲线 2C 的直角坐标方程是 2 2 6 4 0x y x y    . 由 3 cos 3sin x t y t     ,得 2 2 1 33 x y          即 2 2 1 3 9 x y   .故曲线 1C 的普通方程是 2 2 1 3 9 x y   . (2)把 cos sin x y        代入 2 2 1 3 9 x y   中,化简整理, 曲线 1C 的极坐标方程为 2 2 9 1 2cos     ,曲线 2C 的极坐标方程为 6cos 4sin    , 因为 cos sin  ,所以 tan 1, 4    所以 2 9 3 2 21 2cos 4 OP     , 6cos 4sin 5 2 4 4 OQ      . 所以 13 2 2 OP OQ  23.(1)   3 , 1 12 , 1 2 13 , 2 x x f x x x x x              ,显然当 1 2 x  时,  f x 取得最小值 3 2 m  . (2)∵ 2 2 2 2 2 2 2 23 1 1 1 12 2 2 4 4 4 4 a b b c a b b c       ab bc ab bc    , ∴ 3 3, 2 2 ab bc   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