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11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 复数 学案
高考总复习:复数 【考纲要求】 1.理解复数的基本概念,理解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 2.了解复数的代数表示形式及其几何意义;能将代数形式的复数在复平面上用点或向量表示,并能将 复平面上的点或向量所对的复数用代数形式表示。 3.会进行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了解两个具体相加、相减的几何意义. 【知识网络】 【考点梳理】 考点一、复数的有关概念 1.虚数单位 : (1)它的平方等于 ,即 ; (2) 与-1 的关系: 就是-1 的一个平方根,即方程 的一个根,方程 的另一个根是 ; (3)实数可以与它进行四则运算,进行四则运算时,原有加、乘运算律仍然成立; (4) 的周期性: , , , ( ). i 1− 2 1i = − i i 2 1x = − 2 1x = − i− i 4 1ni = 4 1ni i+ = 4 2 1ni + = − 4 3ni i+ = − *n N∈ 2. 概念 形如 ( )的数叫复数, 叫复数的实部, 叫复数的虚部。 说明:这里 容易忽视但却是列方程求复数的重要依据。 3.复数集 全体复数所成的集合叫做复数集,用字母 表示;复数集与其它数集之间的关系: 4.复数与实数、虚数、纯虚、0 的关系: 对于复数 ( ), 当且仅当 时,复数 是实数; 当且仅当 时,复数 叫做虚数; 当且仅当 且 时,复数 叫做纯虚数; 当且仅当 时,复数 就是实数 0. 所以复数的分类如下: ( ) 5.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 两个复数相等的定义:如果两个复数的实部和虚部分别相等,那么我们就说这两个复数相等。即: 如果 ,那么 . 特别地: . 应当理解: (1)一个复数一旦实部、虚部确定,那么这个复数就唯一确定;反之一样. (2)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是将复数转化为实数解决问题的基础. 一般地,两个复数只能说相等或不相等,而不能比较大小。如果两个复数都是实数,就可以比较大小; 也只有当两个复数全是实数时才能比较大小。 6.共轭复数: 两个复数的实部相等,而且虚部相反,那么这两个复数叫做共轭复数。即: 复数 和 ( )互为共轭复数。 考点二:复数的代数表示法及其四则运算 1.复数的代数形式: 复数通常用字母 表示,即 ( ),把复数表示成 的形式,叫做复数的代数形式。 a bi+ ,a b R∈ a b ,a b R∈ C N Z Q R C z a bi= + ,a b R∈ 0b = z a bi a= + = 0b ≠ z a bi= + 0a = 0b ≠ z a bi bi= + = 0a b= = 0z a bi= + = z a bi= + ,a b R∈ ⇒ ( 0) ( 0) 0 0 b b a b = ≠ ⇒ = ≠ 实数 ; 虚数 当 且 时为纯虚数 , , ,a b c d R∈ a bi c di a c b d+ = + ⇔ = =且 0 0a bi a b+ = ⇔ = = z a bi= + z a bi a bi= + = − ,a b R∈ z a bi+ ,a b R∈ a bi+ 2.四则运算 ; ; 复数除法通常上下同乘分母的共轭复数: 。 考点三:复数的几何意义 1. 复平面、实轴、虚轴: 点 的横坐标是 ,纵坐标是 ,复数 ( )可用点 表示,这个建立了直角坐 标系来表示复数的平面叫做复平面,也叫高斯平面, 轴叫做实轴, 轴叫做虚轴。 实轴上的点都表示实数。 对于虚轴上的点原点对应的有序实数对为 ,它所确定的复数是 表示是实数。故除了 原点外,虚轴上的点都表示纯虚数。 复数集 C 和复平面内所有的点所成的集合是一一对应关系,即 复数 复平面内的点 这是因为,每一个复数有复平面内唯一的一个点和它对应;反过来,复平面内的每一个点,有唯一的一 个复数和它对应,这就是复数的一种几何意义,也就是复数的另一种表示方法,即几何表示方法。 2.复数的几何表示 (1)坐标表示:在复平面内以点 表示复数 ( ); (2)向量表示:以原点 为起点,点 为终点的向量 表示复数 . 向量 的长度叫做复数 的模,记作 .即 . 要点诠释: (1)向量 与点 以及复数 有一一对应; (2)两个复数不全是实数时不能比较大小,但它们的模可以比较大小。 3.复数加法的几何意义: 如果复数 、 分别对应于向量 、 ,那么以 、 为两边作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 表示的向量 就是 的和所对应的向量。 4.复数减法的几何意义: ( ) ( ) ( ) ( )a bi c di a c b d i+ ± + = ± + ± ( )( ) ( ) ( )a bi c di ac bd bc ad i+ + = − + + 2 2 2 2 ( )( ) ( )( ) a bi a bi c di ac bd bc ad ic di c di c di c d c d + + − + −= == ++ + − + + Z a b z a bi= + ,a b R∈ ( , )Z a b x y (0,0) 0 0 0z i= + = z a bi= + ←→一一对应 ( , )Z a b ( , )Z a b z a bi= + ,a b R∈ O ( , )Z a b OZ z a bi= + OZ z a bi= + | |a bi+ 2 2| | | | 0z OZ a b= = + ≥ OZ ( , )Z a b z a bi= + 1z 2z 1OP 2OP 1OP 2OP 1 2OPSP OS OS 1 2z z+ 两个复数的差 与连接这两个向量终点并指向被减数的向量对应。 要点诠释: 1.复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一般用代数形式进行; 2.求解计算时,要充分利用 i 的性质计算问题; 3.在复数的求解过程中,要注意复数整体思想的把握和应用; 4.复数问题实数化是解决复数问题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思想方法,其依据是复数的有关概念和两个复 数相等的充要条件。 【典型例题】 类型一:复数的有关概念 例 1(2015 春 蠡县校级期末)实数 m 取什么数值时,复数 分别是: (1)实数? (2)虚数? (3)纯虚数? (4)表示复数 的点在复平面的第四象限? 【思路点拨】利用复数的有关概念易求得。 【解析】 (1)当 即 或 时,复数为实数. (2)当 时即 或 时,复数为虚数. (3)当 即 时,复数为纯虚数. (4)当 时即 时,表示复数 的点在复平面的第四象限. 【总结升华】 复习中,概念一定要结合意义落实到位,对复数的分类条件要注意其充要性,对复数相等、共轭复数的 概念的运用也是这样;对一些概念的等价表达式要熟知。比如: ( ); 是纯虚数 ( ) ; 举一反三: 【变式 1】(2018 河南一模)如果复数 (其中 为虚数单位,b 为实数)的实部和虚部互为相反数,那么 b 等于( ) A. B. C. D. 【答案】C 1 2z z− ( )immmz 21 22 −−+−= z ( )2 21 2z m m m i= - + - -因为复数 ∴ 022 =−− mm 1−=m 2=m 022 ≠−− mm 1−≠m 2≠m =− ≠−− 01 02 2 2 m mm 1=m <−− >− 02 01 2 2 mm m 21 << m z z a bi R= + ∈ ⇔ 0b = ⇔ z z= ⇔ 2 0z ≥ ,a b R∈ z a bi= + ⇔ 0 0a b= ≠且 ⇔ 0z z+ = 0z ≠ ⇔ 2 0z < i bi 21 -2 + i 2 3 2 3 2- 2 【解析】 依题意 解得 故选 C. 【例 2】设复数 满足 (i 是虚数单位),则 的实部是_________ 【思路点拨】利用待定系数法,结合复数运算可求。 【答案】1. 【解析】设 ,则 ,所以 ,复数 的实部 是 1.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的是复数的运算,解题的关键是设出复数 的代数形式 ,然后运算求得 复数,找出实部. 举一反三: 【变式】已知复数 满足 且 ,则复数 ( ) A.必为纯虚数 B.是虚数但不一定是纯虚数 C.必为实数 D.可能是实数也可能是虚数 【答案】 [法 1] 设 ( ),有 , . 则 ,故应选 C。 [法 2] ∵ ,∴ . [法 3] ∵ ,∴ . 类型二:复数相等 【例 3】复数 z1= +(10-a2)i,z2= 若 是实数,求实数 a 的值. 【思路点拨】 是实数,将 化简成 a+bi 形式可得。 【解析】 ( )( )2 1 22 2 2 4 1 2 5 5 5 bi ibi b bi i - -- - - -= = ++ 5 4 5 22 bb −−−=− 3 2−=b z izi 23)1( +−=+ z z a bi= + ( 1) ( 1 ) ( 1) 3 2i z i a bi b a i i+ = + + = − + + = − + 1, 3a b= = z z z a bi= + z | | 1z = 2 1z ≠ − 12 +z z z a bi= + ,a b R∈ 2 2 1a b+ = 0a ≠ 2 2 2 2 1 1 2 1 2 2 2 z a bi a bi Rz a abi b a abi a + += = = ∈+ + − + + 2| | 1z z z⋅ = = 2 2 1 1 ( ) z z z Rz z z z z z z z z = = = ∈+ + ⋅ + + 2| | 1z z z⋅ = = 2 2 1 1 ( 1) z z z Rz z z z z ⋅= = ∈+ + ⋅ + 3 a 5+ 2 (2a 5)i1 a −− + , 1 2z z+ 1 2z z+ 1 2z z+ ( )2 1 2 3 2z z a 10 i (2a 5)ia 5 1 a − −+ −+ = + + + ∵ 是实数, ∴a2+2a-15=0,解得 a=-5 或 a=3. 又(a+5)(a-1)≠0,∴a≠-5 且 a≠1,故 a=3. 【总结升华】两个复数相等,a+bi=c+di . 举一反三: 【变式】若(x-i)i=y+2i,x、y∈R,则复数 x+yi=( ) A.-2+i B.2+i C.1-2i D.1+2i 【答案】B 【解析】由题意得,xi+1=y+2i,故 x=2,y=1, 即 x+yi=2+i. 【例 4】已知集合 M={(a+3)+(b2-1)i, 8},集合 N={3,(a2-1)+(b+2)}同时满足 M∩N M,M∩N≠Φ, 求整数 a,b 【思路点拨】先判断两集合元素的关系,再列方程组,进而解方程组,最后检验结果是否符合条件。 【解答】 …………………………① 或 …………………………………………② 或 …………………………③ 由①得 a=-3,b=±2,经检验,a=-3,b=-2 不合题意,舍去。∴a=-3,b=2 由②得 a=±3, b=-2.又 a=-3,b=-2 不合题意,∴a=3,b=-2; 由③得 ,此方程组无整数解。 综合①②③得 a=-3,b=2 或 a=3,b=-2。 【总结升华】利用复数相等可实现复数问题实数问题的转化。解题时要把等号两边的复数化为标准的 ( ) ( )( ) 2 2 3 2( ) a 10 (2a 5) ia 5 1 a a 13 (a 2a 15)i.a 5 a 1 − −+ − − −+ − = + +[ + ] = + + 1 2z z+ ⇔ ( , , , )a c a b c d Rb d = ∈ = ≠ ⊂ 2( 3) ( 1) 3a b i i+ + − =依题意得 28 ( 1)( 2)a b i= − + 2 23 ( 1) 1 ( 2)a b i a b i+ + − = − + + 2 2 2 2 3 1 4 0 1 2 3 0 a a a a b b b b + = − − − = − = + − − = 即 代数形式。 举一反三: 【变式】已知复数 z1 满足(z1-2)(1+i)=1-i(i 为虚数单位),复数 z2 的虚部为 2,且 z1·z2 是实数,求 z2. 【 解 析 】 设 z2=a+2i(a∈R) , 由 已 知 复 数 z1 满 足 (z1-2)(1+i)=1-i, 得 z1=2-i , 又 已 知 z1·z2=(2-i)·(a+2i)=(2a+2)+(4-a)i 是实数,则虚部 4-a=0,即 a=4,则复数 z2=4+2i. 【例 5】实数 m 分别取什么数值时?复数 z=(m2+5m+6)+(m2-2m-15)i (1)与复数 2-12i 相等; (2)与复数 12+16i 互为共轭复数; (3)对应的点在 x 轴上方. 【思路点拨】利用复数相等定义。 【解析】(1)根据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得 解之得 m=-1. (2)根据共轭复数的定义得 解之得 m=1. (3)根据复数 z 对应点在 x 轴上方可得 m2-2m-15>0, 解之得 m<-3 或 m>5. 【总结升华】利用复数相等可实现复数问题实数问题的转化。解题时要把等号两边的复数化为标准的 代数形式。对于复数 z,如果没有给出代数形式,可设 z= a+bi(a,b∈R)。 举一反三: 【变式】若 a、b∈R,i 为纯虚数单位,且(a+i)i=b+i,则( ) A.a=1,b=1 B.a=-1,b=1 C.a=1,b=-1 D.a=-1,b=-1 【答案】C 【解析】由(a+i)i=b+i,得-1+ai=b+i,根据两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得 a=1,b=-1. 类型三:复数的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 【例 6】计算:计算 【思路点拨】复数除法通常上下同乘分母的共轭复数。 【解析】 2 2 5 6 2, 2 15 12 m m m m + + = − − = − 2 2 5 6 12, 2 15 16 m m m m + + = − − = − i iii 43 42)1)(41( + +++− i iii 43 42)1)(41( + +++− 1 4 3 2 4 3 4 i i i + − + += + 【总结升华】复数除法关键是把分母实数化,通常上下同乘分母的共轭复数,利用 进行运算。 举一反三: 【变式】 【答案】:原式= 【例 7】 【解析】原式= 【总结升华】复数的综合运算中会涉及模、共轭及分类等,求 z 时要注意是把 z 看作一个整体还是设为代 数形式应用方程思想;当 z 是实数或纯虚数时注意常见结论的应用. 举一反三: 【变式高清视频复数例题 3】已知复数 z1,满足(z1-2)(1+i)=1-i,复数 z2 的虚部为 2, 且 z1·z2 是实数,求 z2. 【思路点拨】利用复数的乘除运算求 z1,再设 z2=a+2i(a∈R), 利用 z1·z2 是实数,求 a. 【解析】由(z1-2)(1+i)=1-i,得 z1-2= =-i,即 z1=2-i. 设 z2=a+2i(a∈R), ∴z1·z2=(2-i)(a+2i)=(2a+2)+(4-a)i. ∵z1·z2∈R. ∴a=4. ( )2 101 1 2i i i= + − = + 2 2 7 (7 )(3 4 ) 3 4 3 4 i i i i + + −= =+ + 21 4 3 28 25 25 1 .25 25 i i i i + + − −= = = − 2 1i = − 8) 31 22( i i − + 8) 2 3 2 1 1( i i +− + i i ii i i i ii i 388 4 3 4 1 388 )2 3 2 1)(2 3 2 1( )2 3 2 1(16 2 3 2 1 )2( )2 3 2 1(])2 3 2 1[( ])1[( 4 223 42 +−= + +−= +−−− +−⋅ = −− = +−⋅+− += 100 5 2 201 1[(1 2 ) ( ) ] ( )1 2 i ii i i − ++ ⋅ + −+ 5 2 10[(1 2 ) 1 ( ) ] ( )i i i+ ⋅ + − − 1 1 i i − + ∴z2=4+2i. 【例 8】已知 z1,z2 为复数,(3+i)z1 为实数, 且|z2|= 求 z2. 【思路点拨】可不设代数形式利用整体代换的思想求解. z1=z2(2+i),(3+i)z1=z2(2+i)(3+i)=z2(5+5i)∈R, ∵|z2|= ∴|z2(5+5i)|=50, ∴z2(5+5i)=±50, 【总结升华】1、(1)复数的加法、减法、乘法运算可以类比多项式运算,除法关键是分子分母同乘以 分母的共轭复数,注意要把 i 的幂写成最简形式. (2)记住以下结论,可提高运算速度: ①(1±i)2=±2i; ⑤i4n=1,i4n+1=i,i4n+2=-1,i4n+3=-i(n∈N). 2、复数的四则运算类似于多项式的四则运算,此时含有虚数单位 i 的看作一类同类项,不含 i 的看作 另一类同类项,分别合并即可,但要注意把 i 的幂写成最简单的形式,在运算过程中,要熟透 i 的特点及 熟练应用运算技巧。 举一反三: 【变式 1】复数 z= -3 + i 2 + i 的共轭复数是( ) (A)2+i (B)2-i (C)-1+i (D)-1-i 【解析】选 D ,故 的共轭复数为 . 【变式 2】若复数 满足 ( 为虚数单位),则 为 (A) (B) (C) (D) 【解析】选.A 因为 ,所以 . 类型三:复数的几何意义 1 2 zz 2 i+= , 5 2 5 2 ( )2 50 10z 5 5i .5 5i 1 i ∴ ± ± ± −+ += = = 1 i 1 i a bii i b ai1 i 1 i i + − += = − = −− +② ;③ ;④ ; ( )( ) ( )( ) 3 23 5 5 12 2 2 5 i ii iz ii i i − + −− + − += = = = − ++ + − z 1 i− − x (2 ) 11 7z i i− = + i z 3 5i+ 3 5i− 3 5i− + 3 5i− − (2 ) 11 7z i i− = + ii i ii ii ii i iz 535 2515 4 7111422 )2)(2( )2)(711( 2 711 2 +=+=− −++=+− ++=− += 【例 9】已知复数 ( ),若 所对应的点在第四象限,求 的取值范 围. 【思路点拨】 在复平面内以点 表示复数 ( ), 所对应的点在第四象限等 价于 的实部大于零而虚部小于零。 【解析】∵ ∴ ,解得 . ∴ 的取值范围为 . 【总结升华】每一个复数有复平面内唯一的一个点和它对应;反过来,复平面内的每一个点,有唯一的 一个复数和它对应。 举一反三: 【变式 1】已知 是复数, 和 均为实数,且复数 对应的点在第一象限,求实数 的 取值范围。 【答案】:设 ( ) ∴ ,由题意得 , ,由题意得 , ∴ ∵ , 根据已知条件有 ,解得 , ∴实数 的取值范围是 . 【变式 2】集合 , , 为虚数单位, R ,则 为 ( ) (A)(0,1) (B) , (C) , (D) , 【解析】选 C. ,所以 ; 2(3 5 2) ( 1)z m m m i= − + + − m R∈ z m ( , )Z a b z a bi= + ,a b R∈ z z 2(3 5 2) ( 1)z m m m i= − + − − <−− >+− 0)1( 0253 2 m mm 1m > m (1, )m∈ +∞ z 2z i+ 2 i z − 2( )z ai+ a z x yi= + ,x y R∈ 2 (2 )z i x y i+ = + + 2y = − 2 1 1 1( 2 )(2 ) (2 2) ( 4)2 2 5 5 5 z x i x i i x x ii i −= = − − = + + −− − 4x = 4 2z i= − 2 2( ) (12 4 ) 8( 2)z ai a a a i+ = + − + − 212 4 0 8( 2) 0 a a a + − > − > 2 6a< < a (2,6)a∈ 2 2{ | | cos sin |, }M y y x x x R= = − ∈ 1{ || | 2N x x i = − < i x∈ } M N (0 1] [0 1) [0 1] 2 2| cos sin | | cos2 | [0,1]y x x x= − = ∈ [0,1]M = 因 为 , 所 以 , 即 , 又 因 为 , R , 所 以 ,即 ;所以 ,故选 C. 类型四:化复数问题为实数问题 【例 10】设 ,求满足 且 的复数 . 【思路点拨】设 ( )代入条件,把复数问题转化为实数问题,易得 、 的两个方 程。 【解析】设 ( ),则 ∴ 即 ,∴ 或 (1)当 时, ,∴ ,∴ 或 当 不合题意舍去,∴ 时 (2)当 时, 又∵ ,∴ 由 ,解得 , ,∴ 综上, 或 【总结升华】 复数定义:“形如 ( )的数叫复数”就意味凡是复数都能写成这样,求一个复数,使 用一个复数都可通过这一形式将问题化虚为实;设出复数的代数形式,把复数问题转化为实数问题来研究 是解决复数问题的常用方法。 举一反三: 【变式 1】设复数 满足 则 =( )。 A、0 B、1 C、 D、2 【答案】:设 ( ),则 即 1 | 2| x i − < | | 2x i+ < | ( ) | 2x i− − < 2| ( ) | 1x i x− − = + x∈ 1 1x− < < ( 1,1)N = − [0,1)M N = z C∈ 1z Rz + ∈ | 2 | 2z − = z z a bi= + ,a b R∈ a b z a bi= + ,a b R∈ 2 2 2 2 1 1( ) ( ) ( )b bz a bi a b i Rz a bi a b a b + = + + = + + − ∈+ + + 2 2 0bb a b − =+ 2 2 bb a b = + 0b = 2 2 1a b+ = 0b = z a= | 2 | | 2 | 2z a− = − = 0a = 4a = 0a = 4a = 4z = 0b ≠ 2 2 1a b+ = | 2 | | ( 2) | 2z a bi− = − + = 2 2( 2) 4a b− + = 2 2 2 2 1 ( 2) 4 a b a b + = − + = 1 4a = 15 4b = ± 1 15 4 4z i= ± 4z = 1 15 4 4z i= ± z a bi= + ,a b R∈ z 1 1 z iz − =+ |1 |z+ 2 z a bi= + ,a b R∈ 1 1 ( ) 1 1 ( ) z a bi iz a bi − − += =+ + + 1 ( ) [1 ( )]a bi a bi i− + = + + ∴ ,解得 ,∴ ,∴ ,故选 C。 【变式 2】已知复数 ,求实数 使 【答案】:∵ , ∴ ∵ , ∴ ,解得 或 【变式 3】令 ,求使方程 成立的复数 . 【答案】:令 ( ),则原方程化为: 即 , ∴ ,解之有 或 (舍去) ∴当 时,复数 . 【例 11】求使关于 的方程 至少有一个实根的实数 . 【思路点拨】 根的判别式只适用实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虚系数有实根用两复数相等,化虚为实。 【解析】设 为方程的一个实根,则有 即 ∴ ,解得 . 【总结升华】设出实根,化虚为实,再利用两复数相等。 举一反三: 【变式】已知方程 有实根,求实数 . 【答案】:设实根为 , 则 ,即 ∴ ,解得 1 1 a b a b − = − + = − 0 1 a b = = − z i= − |1 | |1 | 2z i+ = − = 1z i= + ,a b 22 ( 2 )az bz a z+ = + 1z i= + 2 ( 2 ) ( 2 )az bz a b a b i+ = + + − 2 2 2( 2 ) ( 2) 4 4( 2) ( 4 ) 4( 2)a z a a i a a a i+ = + − + + = + + + ,a b R∈ 22 4 2 4( 2) a b a a a b a + = + − = + 2 1 a b = − = − 4 2 a b = − = z C∈ | | 2 3 6z z i+ = − z z x yi= + ,x y R∈ iyixyx 63)(222 −=−++ iyixyx 632)2( 22 −=−++ = =++ 62 3222 y xyx 0 3 x y = = 4 3 x y = = 0, 3x y= = 3z i= x 2 ( 2 ) (2 ) 0x m i x mi+ + + + = m 0x 2 0 0( 2 ) (2 ) 0x m i x mi+ + + + = 2 0 0 0( 2) (2 ) 0x mx x m i+ + + + = =+ =++ 02 02 0 0 2 0 mx mxx 2 2m = ± 22 (2 1) ( ) 0x i x m i− − + − = m 0x 2 0 02 (2 1) ( ) 0x i x m i− − + − = 2 0 0 0(2 ) (2 1) 0x x m x i+ + − + = =+ =++ 012 02 0 0 2 0 x mxx = −= 0 2 1 0 m x ∴ 为所求. 【变式 2】已知 ,方程 的两根为 、 ,求 . 【答案】:∵ ,∴ 方程的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可以用 来判定方程有无实根。 (1)当 ,即 时,方程的根 、 为实数根, 由韦达定理 又∵ ∴ ①当 时, , ②当 时, . (2)当 ,即 时,方程的根 、 为虚根 。 【例 12】已知 , 对于任意 均有 成立,试求实数 的 取值范围。 【思路点拨】求出 及 ,利用 问题转化为 时不等式恒成立问题。 【解析】∵ ,∴ ∴ 对 恒成立。 当 ,即 时,不等式成立; 当 时, ,解得 综上,实数 的取值范围: . 【总结升华】本题利用复数的性质求模之后,转化为求含参数的二次不等式的参数取值范围。 举一反三: 【变式 1】已知 , ( ), 且 ,求 的取值范围. 0m = a R∈ 2 2 0x x a+ + = α β | | | |α β+ a R∈ ∆ 4 4 0a∆ = − ≥ 1a ≤ α β =αβ −=β+α . 2 a , | | | | 0α β+ ≥ ||||2|)||(||||| 222 β⋅α+β+α=β+α=β+α 2( ) 2 2 | | 4 2 2 | |a aα β αβ αβ= + − + = − + 0 1a≤ ≤ | | | | 2α β+ = 0a < | | | | 2 1 aα β+ = − 4 4 0a∆ = − < 1a > α β ia 11 −±− | | | | | 1 1 | | 1 1 | 1 ( 1) 1 ( 1) 2 .a i a i a a aα β+ = − + − + − − − = + − + + − = 2 2 1 1z x x i= + + ⋅ 2 2 ( )z x a i= + x R∈ 1 2| | | |z z> a 1| |z 2| |z 1 2| | | |z z> x R∈ 1 2| | | |z z> 22 2 2 2 2 2( ) 1 ( )x x x a+ + > + 2 2(1 2 ) (1 ) 0a x a− + − > x R∈ 1 2 0a− = 1 2a = 1 2 0a− ≠ <−−− >− 0)1)(21(4 021 2aa a 11 2a− < < a 1( 1, ]2a∈ − 1 3 4z i= − 2 2 1 4xz i−= − + x R∈ 1 2| | | |z z≥ x 【答案】:∵ , . ∴ , 解之得 . 【变式 2】已知: 。求实数 . 【答案】: 即 或 . 【变式 3】设 是虚数, 是实数,且 . (1)求 的值及 的实部的取值范围; (2)设 ,求证: 为纯虚数; (3)求 的最小值。 【答案】: (1)解:设 ( , ),则 ∵ 是实数, ∴ ∵ ,∴ ,即 , ∵ 即 ∴ 的实部的取值范围是: . (2)证明: ∵ , , ∴ 为纯虚数. (3)解: 2 2 1| | 3 ( 4) 5z = + − = 2 2 2| | (2 1) 4xz −= − + 2 2(2 1) 4 5x− − + ≤ 2x ≥ − 5|4log| 5.0 ≥+ ix x 54)x(log|i4xlog| 22 5.05.0 ≥+=+ 2516xlog2 5.0 ≥+⇔ 33 5.05.0 2 5.0 5.05.00 3log3log 9log −≥≤<⇔ −≤≥⇔ ≥⇔ xx xx x 或 或 8 10 ≤< x 8x ≥ z 1z z ω = + 1 2ω− < < | |z z 1 1 zu z −= + u 2uω − z a bi= + ,a b R∈ 0b ≠ 2 2 2 2 1i+ ( ) ( )i a ba b a b ia b a b a b ω = + = + + −+ + + ω 2 2 0bb a b − =+ 0b ≠ 2 2 1a b+ = | | 1z = 2aω = 1 2ω− < < 1 2 2a− < < z 1( ,1)2a∈ − 2 2 2 2 1 1 i (1 i)(1 i) 1 2 i 1 1 i (1 i)(1 - i) (1 ) 1 z a b a b a b a b b bu iz a b a b a b a b 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2a∈ − 0b ≠ u 2 2 2 2 2 1 1 12 2 2 2[( 1) ] 3( 1) ( 1) 1 1 b a au a a a aa a a a ω − −− = + = + = − = + + −+ + + + ∵ , ∴ ∴ (当且仅当 即 时,上式取等号) ∴ 的最小值 1. 1( ,1)2a∈ − 12 1 02a> + > > 2 1 12[( 1) ] 3 2 ( 1) 3 11 1u a aa a ω − = + + − ≥ + ⋅ − =+ + 1 11 aa = ++ 0a = 2u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