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二轮复习第2课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课件(31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复习第2课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课件(31张)

第 2 课 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普查讲 2 一张图学透 两组 题讲透 第( 2 )题 第( 3 )题 第( 4 )题 目录 第( 1 )题 第( 6 )题 第( 5 )题 命题 四种命题及其关系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 一 张 图 学 透 命题 一张图学 透 一 张 图 学 透 一张图学 透 四种命题 及其关系 一张图学 透 四种命题 及其关系 一 张 图 学 透 一张图学 透 充分条件、 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 一 张 图 学 透 两 组 题 讲 透 ( 1 ) ① 能够说明“设 是任意实数 . 若 , 则 ”是假 第 2 课 第 ( 1 ) ①题 P 7 命题的一组整数 的值依次为 . 当 时,满足 ,得到 . 解析 : ( 1 ) c : 直线 与圆 相切 . b : 若两组数据的平均数相等,则它们的方差也相等;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 ( ) 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举出一个反例即可,而要判断一个命题是真命题,一般要经过严格地推理论证 . 小 提示 ②已知下列三个命题 : a : 若一个球的半径缩小到原来的 , 则其体积缩小到原来的 ; A. abc B. ab C. ac D. bc 第 2 课 第 ( 1 ) ②题 P 7 ( 1 ) c : 直线 与圆 相切 . b : 若两组数据的平均数相等,则它们的方差也相等;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 ( ) ②已知下列三个命题 : a : 若一个球的半径缩小到原来的 , 则其体积缩小到原来的 ; A. abc B. ab C. ac D. bc 第 2 课 第 ( 1 ) ②题 P 7 ∴ “若一个球的半径缩小到原来的 ,则其体积缩小到原来的 ” 是真命题 ;如两组数据分别为 “ ” 与 “ ”, 解析 : 球的体积公式是 (其中 r 是球的半径), ( 1 ) c : 直线 与圆 相切 . b : 若两组数据的平均数相等,则它们的方差也相等;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 ( ) ②已知下列三个命题 : a : 若一个球的半径缩小到原来的 , 则其体积缩小到原来的 ; A. abc B. ab C. ac D. bc 第 2 课 第 ( 1 ) ②题 P 7 解析 : 它们的平均数相等,都为 2 ,但前面一组数据的方差为 后一组数据的方差为 , ( 1 ) c : 直线 与圆 相切 . b : 若两组数据的平均数相等,则它们的方差也相等;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 ( ) ②已知下列三个命题 : a : 若一个球的半径缩小到原来的 , 则其体积缩小到原来的 ; A. abc B. ab C. ac D. bc 第 2 课 第 ( 1 ) ②题 P 7 解析 : ∴ 命题 b 是假命题 ; 命题 c 是真命题,故选 . 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 , ( 2 )写出命题“若 ,则 且 ”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 否命题和命题的否定的区别:命题的否命题是既否定命题的条件,又否定命题的结论;而命题的否定只是否定命题的结论 . 小 提示 第 2 课 第 ( 2 ) 题 P 7 ( 2 )写出命题“若 ,则 且 ”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 第 2 课 第 ( 2 ) 题 P 7 解析 : ∵ 原命题是“若 , 则 且 ”, ∴ 它的 逆命题 是“若 且 , 则 ”,是 真命题 ; 否命题 是“若 , 则 或 ”,是 真命题 ; 逆否命题 是“若 或 , 则 ”,是 真命题 . 第 2 课 方法便笺 P 7 第 2 课 小提示 P 7 第 2 课 小提示 P 7 第 2 课 第 ( 3 ) 题 P 7 关于其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真假性的判断依次如下,正确的是 ( ) A. 真、真、真 B. 假、假、真 C. 真、真、假 D. 假、假、假 判断命题的真假时,若直接进行正面的判断较复杂时,可以采用“逆否证法”转换思路,即利用原命题和逆否命题,逆命题和否命题的等价关系 . 小 提示 ( 3 )原命题为“若 , ,则 为递减数列”, 第 2 课 第 ( 3 ) 题 P 7 ( 3 )原命题为“若 , ,则 为递减数列”, 关于其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真假性的判断依次如下,正确的是 ( ) A. 真、真、真 B. 假、假、真 C. 真、真、假 D. 假、假、假 ∴ 为递减数列,故原命题为真命题, ∴ 原命题的逆否命题也 解析 : 若 ,则 , ∴ , 为真;若 是递减数列,则 , ∴ , ∴ ,故原命题的逆命题是真命题, ∴ 原命题的否命题也是真命题 . 故选 A . A ( 4 )①设 m , n 为非零向量 ,则“存在负数 , 使得 ” 是“ ”的 ( )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分 必要条件 D. 既不 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第 2 课 第 ( 4 )① 题 P 7 A 即若 , 解析 : 若存在负数 ,使得 ,即两向量方向相反, 夹角是 180 ° ,那么 , 那么两向量的夹角的范围为 ,并不一定反向, 则不一定存在负数 ,使得 , 是“ ”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 反过来,若 , ∴ “存在负数 ,使得 ” 故选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 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 4 )②若 p : , q : ,则 是 的 ( ) 第 2 课 第 ( 4 )② 题 P 7 B 解析 : p : 由 ,得 , 且 , ∴ ¬ q 是 ¬ p 的必要不 充分条件 . 故选 B . B , ∵ , ∴ p 是 q 的必要不 充分条件 , ⫋ q :由 , 得 . 令 A 解得 ; ( 4 )③设 是公比为 的 等比数列,则“ ”是“ 充分且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且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 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第 2 课 第 ( 4 ) ③ 题 P 8 为递减数列”的 ( ) ∴ “ ” 是“ 为递减数列”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 故选 D. 对于 等比数列 满足公比 , 解析 : 但数列 是递增数列,充分性不成立;对于 递减 数列 , 通项 ,公比 ,必要性不成立, D 第 2 课 方法便笺 P 8 第 2 课 方法便笺 P 8 第 2 课 方法便笺 P 8 ( 5 )设 ,则使 成立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 ) B. C. D. 第 2 课 第 ( 5 ) 题 P 8 p 是 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即 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p ,等价于 是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q 是 p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即 p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是 q ,等价于 是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 小 提示 ( 5 )设 ,则使 成立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 ) B. C. D. 第 2 课 第 ( 5 ) 题 P 8 解析 : 均为 的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故 选 B . 求 成立 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即 求 一个条件 是 成立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即求一个条件能够 推出 成立,但反之不成立.对于 选项 A , 是 的 充要条件; 对于 选项 B , 由 的 等价条件 是 , 是 的 充分不必要条件;对于选项 C , D ,易 得 和 B 第 2 课 方法便笺 P 8 第 2 课 第 ( 6 ) 题 P 8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应用,一般体现在参数问题的求解上,解题时可以把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或充要条件转化为集合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集合之间的关系列出关于参数的不等式(或不等式组)求解,最后要注意区间端点值的检验 . 小 提示 ( 6 )已知 , ,且 是 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则实数 m 的取值范围为 . 由 ,得 , (法一) ∵ 第 2 课 第 ( 6 ) 题 P 8 设 ∵ 是 的充分而 不必要条件 , ∴ , 解析 : 设 ∴ 对应的集合为 , ⫋ ( 6 )已知 , ,且 是 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则实数 m 的取值范围为 . ∴ 对应的集合为 第 2 课 第 ( 6 ) 题 P 8 解析 : ∴ 或 ∴实数 m 的取值范围为 . ( 6 )已知 , ,且 是 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则实数 m 的取值范围为 . 解得 , 第 2 课 第 ( 6 ) 题 P 8 解析 : (法二)由法一可得 q 对应的集合为 设 ; 设 . 即 p 是 q 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 . ⫋ ( 6 )已知 , ,且 是 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则实数 m 的取值范围为 . p 对应的集合为 ∵ 是 的充分而 不必要 条件, ∴ q 是 p 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 6 )已知 , ,且 是 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则实数 m 的取值范围为 . 第 2 课 第 ( 6 ) 题 P 8 ∴ 或 解得 ,∴实数 m 的取值范围为 . 解析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