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数学复习大二轮精准提分课件第三篇 (一)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年高考数学复习大二轮精准提分课件第三篇 (一)

第三篇 渗透数学思想 , 提升学科素养    数学 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让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 数学素养就是指学生学习数学应当达成的有特定意义的综合性能力,数学核心素养高于具体的数学知识技能,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持久性,反映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思想方法在具体学习领域的表现 . 二轮复习中如果能自觉渗透数学思想,加强个人数学素养的培养,就会在复习中高屋建瓴,对整体复习起到引领和导向作用 . ( 一 ) 函数 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 函数与方程思想 栏目索引 数形结合思想 数学 素养专练 一、函数与方程思想在不等式中的应用 函数与不等式的相互转化,把不等式转化为函数,借助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可解决相关的问题,常涉及不等式恒成立问题、比较大小问题 . 一般利用函数思想构造新函数,建立函数关系求解 . 函数与方程思想 1. 若 0< x 1 < x 2 <1 ,则 A. > ln x 2 - ln x 1 B . g ( x 2 ) , ∴ , 故选 C. 答案 解析 ( - ∞ , 0) 解析  ∵ 函数 g ( x ) 的图象关于直线 x = 2 对称, ∴ g (0) = g (4) = 1. 又 g ′ ( x ) - g ( x )<0 , ∴ f ′ ( x )<0 , ∴ f ( x ) 在 R 上单调递减 . ∴ f ( x )> f (0) , ∴ x <0. 答案 解析 ( - ∞ ,- 1) ∪ (2 ,+ ∞ ) 问题转化为 m ( x - 2) + ( x - 2) 2 >0 恒成立, 当 x = 2 时,不等式不成立, ∴ x ≠ 2. 解得 x >2 或 x < - 1. 4. 若 x ∈ [ - 2 , 1] 时,不等式 ax 3 - x 2 + 4 x + 3 ≥ 0 恒成立,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 _____ _ _____. [ - 6 ,- 2] 答案 解析 故 f ( x ) 在 [ - 2 ,- 1] 上单调递减,在 ( - 1 , 0) 上单调递增, 当 x = 0 时,不等式恒成立 . 则 f ( x ) 在 (0 , 1] 上单调递增, 综上,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 [ - 6 ,- 2]. 二、函数与方程思想在数列中的应用 数列的通项与前 n 项和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函数,可用函数的观点去处理数列问题,常涉及最值问题或参数范围问题,一般利用二次函数;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基本量的计算一般化归为方程 ( 组 ) 来解决 . 5. 已知 { a n } 是等差数列, a 10 = 10 ,其前 10 项和 S 10 = 70 ,则其公差 d 等于 解析  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 a 1 ,公差为 d , √ 答案 解析 A. - 3      B . - 1      C.3      D.1 √ 答案 解析 7. 在等差数列 { a n } 中,若 a 1 <0 , S n 为其前 n 项和,且 S 7 = S 17 ,则 S n 取最小值时 n 的值为 ____. 解析  由已知得, 等差数列 { a n } 的公差 d >0 , 设 S n = f ( n ) ,则 f ( n ) 为二次函数, 又由 f (7) = f (17) 知, f ( n ) 的图象开口向上,关于直线 n = 12 对称, 故 S n 取最小值时 n 的值为 12. 12 答案 解析 8. 设等差数列 { a n } 的前 n 项和为 S n , 若 S 4 =- 2 , S 6 = 3 , 则 nS n 的最小值为 ____. 又 ∵ n 是正整数,故当 n = 3 时, nS n 取得最小值- 9. - 9 答案 解析 三、函数与方程思想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解析几何中求斜率、截距、半径、点的坐标、离心率等几何量经常要用到方程 ( 组 ) 的思想;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问题,可以通过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利用判别式进行解决;求变量的取值范围和最值问题常转化为求函数的值域、最值,用函数的思想分析解答 . A.2      B.4      C.6      D.8 √ 答案 解析 解析  不妨设抛物线 C : y 2 = 2 px ( p >0) , 圆的方程设为 x 2 + y 2 = r 2 ( r >0) , 如图 , 联立 ①②③ ,解得 p = 4( 负值舍去 ) , 即 C 的焦点到准线的距离为 p = 4 ,故选 B. √ 答案 解析 解析  因为 ∠ PAQ = 60° , | AP | = | AQ | , 所以 | AP | = | AQ | = | PQ | ,设 | AQ | = 2 R , 即 a 2 b 2 = 3 R 2 ( a 2 + b 2 ) , 在 △ OQA 中,由余弦定理得, | OA | 2 = | OQ | 2 + | QA | 2 - 2| OQ || QA |cos 60° 所以双曲线 C 的离心率为 答案 解析 直线 AB , EF 的方程分别为 x + 2 y = 2 , y = kx ( k >0). 如图,设 D ( x 0 , kx 0 ) , E ( x 1 , kx 1 ) , F ( x 2 , kx 2 ) , 其中 x 1 < x 2 ,且 x 1 , x 2 满足方程 (1 + 4 k 2 ) x 2 = 4 , 由点 D 在 AB 上知 x 0 + 2 kx 0 = 2 , 化简得 24 k 2 - 25 k + 6 = 0 , 12. 已知直线 l : y = k ( x + 1) 与抛物线 C : y 2 = 4 x 交于不同的两点 A , B ,且以 AB 为直径的圆过抛物线 C 的焦点 F ,则 k = ______ __ __. 答案 解析 解析  点 F 的坐标为 (1 , 0) ,设 A ( x 1 , y 1 ) , B ( x 2 , y 2 ) , 则 y 1 = k ( x 1 + 1) , y 2 = k ( x 2 + 1) , 当 k = 0 时, l 与 C 只有一个交点,不合题意,因此 k ≠ 0. 将 y = k ( x + 1) 代入 y 2 = 4 x , 消去 y ,得 k 2 x 2 + 2( k 2 - 2) x + k 2 = 0 , ① 依题意知, x 1 , x 2 是 ① 的不相等的两个实根, 由以 AB 为直径的圆过 F ,得 AF ⊥ BF , 即 k AF · k BF =- 1 , 所以 x 1 x 2 + k 2 ( x 1 + 1)( x 2 + 1) - ( x 1 + x 2 ) + 1 = 0 , 所以 (1 + k 2 ) x 1 x 2 + ( k 2 - 1)( x 1 + x 2 ) + 1 + k 2 = 0 , ③ 数形结合思想 一、数形结合思想在解方程或函数零点问题中的应用 讨论方程的解 ( 或函数零点 ) 的问题一般可以构造两个函数,将方程解的个数转化为两条曲线的交点个数 . 构造函数时,要先对方程进行变形,尽量构造两个比较熟悉的函数 . A.0      B.1      C.2      D.3 √ 由图可知只有一个交点,所以有一个零点 . 故选 B.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解析  x = 0 是方程的一个实数解; 则两函数图象有三个非零交点 . 答案 解析 - 7 解析  因为函数 f ( x ) 为偶函数 , 所以 f ( - x - 1) = f ( x + 1) = f ( x - 1 ) , 所以 函数 f ( x ) 的周期为 2. 又当 x ∈ [ - 1 , 0] 时, f ( x ) =- x 3 , 由此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作出函数 y 1 = f ( x ) 与 y 2 = |cos π x | 的图象如图所示 . 不妨设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x 7 , 则由图得 x 1 + x 2 =- 4 , x 3 + x 5 =- 2 , x 4 =- 1 , x 6 + x 7 = 0 , 解析  画出函数 f ( x ) 的图象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要使直线 y = ax 与函数 f ( x ) 有两个交点, 答案 解析 二、数形结合思想在求解不等式或参数范围中的应用 构建函数模型,分析函数的单调性并结合其图象特征研究量与量之间的大小关系、求参数的取值范围或解不等式 . 答案 解析 A.( - ∞ ,- 1] B.(0 ,+ ∞ ) C.( - 1 , 0) D .( - ∞ , 0) √ f ( x + 1) < f (2 x ) 即为 2 - ( x + 1) < 2 - 2 x ,即- ( x + 1) <- 2 x ,解得 x < 1. 因此不等式的解集为 ( - ∞ ,- 1]. 因此不等式的解集为 ( - 1 , 0). 综上,不等式 f ( x + 1) < f (2 x ) 的解集为 ( - ∞ , 0). 故选 D. ∴ 函数 f ( x ) 的图象如图所示 . 由图可知,当 x + 1 ≤ 0 且 2 x ≤ 0 时,函数 f ( x ) 为减函数, 故 f ( x + 1) < f (2 x ) 转化为 x + 1 > 2 x . 此时 x ≤ - 1 . 当 2 x < 0 且 x + 1 > 0 时, f (2 x ) > 1 , f ( x + 1) = 1 , 满足 f ( x + 1) < f (2 x ). 此时- 1 < x < 0. 综上,不等式 f ( x + 1) < f (2 x ) 的解集为 ( - ∞ ,- 1] ∪ ( - 1 , 0) = ( - ∞ , 0 ). 故 选 D. 6. 设 A = {( x , y )| x 2 + ( y - 1) 2 = 1} , B = {( x , y )| x + y + m ≥ 0} ,则使 A ⊆ B 成立的实数 m 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______. 解析  集合 A 是圆 x 2 + ( y - 1) 2 = 1 上的点的集合, 集合 B 是不等式 x + y + m ≥ 0 表示的平面区域内的点的集合, 要使 A ⊆ B ,则应使圆被平面区域所包含 ( 如图 ) , 即 直线 x + y + m = 0 应与圆相切或相离 ( 在圆的左下方 ) ,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解析  根据题意知 f ( x ) 是一个分段函数 , 当 x ≥ 1 时 , 是一个开口向下的二次函数 , 对称轴 方程为 x = a ; 当 x <1 时,是一个一次函数 . 当 a >1 时,如图 (1) 所示,符合题意; 当 0 ≤ a ≤ 1 时 ,如图 (2) 所示,符合题意; 当 a <0 时,如图 (3) 所示,此时函数在 R 上单调递减,不满足题意 . 综上所述,可得 a ≥ 0. [0 ,+ ∞ ) 答案 解析 三、数形结合思想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在解析几何的解题过程中,通常要数形结合,挖掘题中所给的代数关系式和几何关系式,构建解析几何模型并应用模型的几何意义求最值或范围; 常见的几何结构的代数形式主要有: ① 比值 —— 可考虑直线的斜率; ② 二元一次式 —— 可考虑直线的截距; ③ 根式分式 —— 可考虑点到直线的距离; ④ 根式 —— 可考虑两点间的距离 . 9. 已知圆 C : ( x - 3) 2 + ( y - 4) 2 = 1 和两点 A ( - m , 0) , B ( m , 0)( m >0). 若圆 C 上存在点 P , 使得 ∠ APB = 90° , 则 m 的最大值为 A.7      B.6      C.5      D.4 √ 解析  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如图所示, 则圆心 C 的坐标为 (3 , 4) , 半径 r = 1 , 且 | AB | = 2 m , 因为 ∠ APB = 90° ,连接 OP ,可知 | OP | = | AB | = m . 要求 m 的最大值,即求圆 C 上的点 P 到原点 O 的最大距离 . 因为 | OC | = 5 ,所以 | OP | max = | OC | + r = 6 ,即 m 的最大值为 6.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 解析  如图所示 ,设以 A 1 A 2 为直径的圆与直线 PF 2 的切点为 Q ,连接 OQ , 则 OQ ⊥ PF 2 . 又 PF 1 ⊥ PF 2 , O 为 F 1 F 2 的中点, 所以 | PF 1 | = 2| OQ | = 2 a . 又 | PF 2 | - | PF 1 | = 2 a , 所以 | PF 2 | = 4 a . 在 Rt △ F 1 PF 2 中,由 | PF 1 | 2 + | PF 2 | 2 = | F 1 F 2 | 2 , 11. 已知抛物线的方程为 x 2 = 8 y , F 是其焦点,点 A ( - 2 , 4) ,在此抛物线上求一点 P ,使 △ APF 的周长最小,此时点 P 的坐标为 _____ _ ___. 答案 解析 解析  因为 ( - 2) 2 <8 × 4 ,所以点 A ( - 2 , 4) 在抛物线 x 2 = 8 y 的内部, 如图,设抛物线的准线为 l , 过点 P 作 PQ ⊥ l 于点 Q ,过点 A 作 AB ⊥ l 于点 B ,连接 AQ , 由抛物线的定义可知, △ APF 的周长为 | PF | + | PA | + | AF | = | PQ | + | PA | + | AF | ≥ | AQ | + | AF | ≥ | AB | + | AF | , 当且仅当 P , B , A 三点共线时, △ APF 的周长取得最小值,即 | AB | + | AF |. 因为 A ( - 2 , 4) , 所以 不妨设 △ APF 的周长最小时,点 P 的坐标为 ( - 2 , y 0 ) , 12. 已知 P 是直线 l : 3 x + 4 y + 8 = 0 上的动点, PA , PB 是圆 x 2 + y 2 - 2 x - 2 y + 1 = 0 的两条切线, A , B 是切点, C 是圆心,则四边形 PACB 面积的最小值为 ______. 答案 解析 解析  连接 PC , 由题意知圆的圆心 C (1 , 1) , 半径为 1 , 从运动的观点看问题 , 当 动点 P 沿 直线 3 x + 4 y + 8 = 0 向左上方或右下方无穷远处运动时, 从而 S 四边形 PACB 也越来越大; 当点 P 从左上、右下两个方向向中间运动时, S 四边形 PACB 变小, 显然,当点 P 到达一个最特殊的位置, 即 CP 垂直于直线 l 时, S 四边形 PACB 有唯一的最小值, 数学素养专练 1.(2018· 咸阳模拟 ) 已知定义在 R 上的函数 f ( x ) 的导函数为 f ′ ( x ) ,且 f ( x ) + f ′ ( x )>1 ,设 a = f (2) - 1 , b = e[ f (3) - 1] ,则 a , b 的大小关系为 A. a < b     B. a > b     C. a = b     D . 无法确定 √ 解析  令 g ( x ) = e x f ( x ) - e x , 则 g ′ ( x ) = e x [ f ( x ) + f ′ ( x ) - 1]>0 , 即 g ( x ) 在 R 上为增函数 . 所以 g (3)> g (2) , 即 e 3 f (3) - e 3 >e 2 f (2) - e 2 , 整理得 e[ f (3) - 1]> f (2) - 1 ,即 a < b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解析 2.(2018· 宣城调研 ) 定义在 R 上的奇函数 f ( x ) 满足 f ( x + 2) =- f ( x ) ,且在 [0 , 1] 上是减函数,则有 √ 解析  因为 f ( x + 2) =- f ( x ) = f ( - x ) , 所以函数 f ( x ) 的图象关于直线 x = 1 对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解析 3. 在三棱锥 A - BCD 中, △ ABC 为等边三角形, AB =   , ∠ BDC = 90 ° , 二面角 A - BC - D 的大小为 150° ,则三棱锥 A - BCD 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A.7π     B.12π     C.16π     D.28π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满足题意的三棱锥 A - BCD 如图所示, 设三棱锥 A - BCD 的外接球的球心为 O ,半径为 R , △ BCD , △ ABC 的外接圆的圆心分别为 O 1 , O 2 , 可知 O , O 1 , O 2 在同一平面内 , 由 二面角 A - BC - D 的大小为 150° , 得 ∠ OO 1 O 2 = 150° - 90° = 60°. 依题意,可得 △ BCD , △ ABC 的外接圆的半径分别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所以三棱锥 A - BCD 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4π R 2 = 28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解析 ∴ c 2 = 5 a 2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解析 5. 记实数 x 1 , x 2 , … , x n 中最小数为 min{ x 1 , x 2 , … , x n } ,则定义在区间 [0 ,+ ∞ ) 上的函数 f ( x ) = min{ x 2 + 1 , x + 3 , 13 - x } 的最大值为 A.5      B.6      C.8      D.10 √ 解析  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三个函数 y 1 = x 2 + 1 , y 2 = x + 3 , y 3 = 13 - x 的图象如图 . 由图可知,在实数集 R 上, min{ x 2 + 1 , x + 3 , 13 - x } 为 y 2 = x + 3 上 A 点下方的射线,抛物线 AB 之间的部分,线段 BC 与直线 y 3 = 13 - x 在点 C 下方的部分的组合体 . 显然 ,在区间 [0 ,+ ∞ ) 上,在 C 点时, y = min{ x 2 + 1 , x + 3 , 13 - x } 取得最大值 . 所以 f ( x ) max = 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6. 已知函数 f ( x ) = |lg( x - 1)| ,若 1 < a < b 且 f ( a ) = f ( b ) ,则 a + 2 b 的取值范围为 A.(3 +   ,+ ∞ ) B.[3 + ,+ ∞ ) C.(6 ,+ ∞ ) D .[6 ,+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解析 解析  由图象可知 b > 2 , 1 < a < 2 , ∴ - lg( a - 1) = lg( b - 1) , 由对勾函数的性质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解析 解析  函数 f ( x ) 及 y = mx 的图象如图所示, 由图象可知,当 m >0 时,不等式 f ( x ) ≥ mx 不恒成立, 因为 f ′ ( x 0 ) = 2 x 0 - 3 , 因为该切线过原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 - 1 ,+ ∞ ) B.(3 ,+ ∞ ) C.(0 ,+ ∞ ) D .( - ∞ ,- 1)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解析 即函数 f ( x ) 在 R 上单调递增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令 g ( x ) = x 2 + 2 x , x ∈ [ - 2 , 1]. 则 k > g ( x ) min = g ( - 1) =- 1 故实数 k 的取值范围是 ( - 1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解析 解析  如图所示,设正四棱锥的底面边长为 a ,高为 h . 令 f ′ ( h ) = 0 ,解得 h = 2. 当 h ∈ (0 , 2) 时, f ′ ( h )<0 , f ( h ) 单调递减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当 h ∈ (2 ,+ ∞ ) 时, f ′ ( h )>0 , f ( h ) 单调递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0. 若函数 f ( x ) = |2 x - 2| - b 有两个零点,则实数 b 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 (0 , 2) 解析  由 f ( x ) = |2 x - 2| - b 有两个零点, 可得 |2 x - 2| = b 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从而可得函数 y 1 = |2 x - 2| 的图象与函数 y 2 = b 的图象有两个交点,如图所示 . 结合函数的图象,可得 0< b <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解析 解析  方法一 联立 C 1 和 C 2 的方程,消去 x , 由椭圆 C 1 可知,- 2 ≤ y ≤ 2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它的补集就是圆 C 2 与椭圆 C 1 没有公共点的 r 的集合, 方法二 联立 C 1 和 C 2 的方程消去 x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又 r >0 ,解得 0< r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解析 则 φ ′ ( x ) = x (e x -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所以 φ ′ ( x )>0 , 因此 g ′ ( x )>0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