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专题3-1审题要领-备战高三数学考试万能工具包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专题3-1审题要领-备战高三数学考试万能工具包学案

第三篇 考前必看解题策略 专题 01 审题要领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总结了解决数学问题的四个步骤:弄清问题、拟订计划、实现计划、 代入回顾.其中“弄清问题”即审题.审题是解题的基础和关键,是解题者对题目提供信息 的发现、辨认和转译,并对信息作有序提炼,明确题目的条件、问题和相互间的关系.能否 迅速准确地理解题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了数学成绩的好坏.从这个意义上讲,数学 成绩的高低“功在审题”的说法一点都不过分. 审题要弄清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条件 是什么:题中的关键字、词、句以及相应的数字、单位等 归哪类:条件要归类,这是准确建模的基础 问题 求什么:明确所求解的问题以及类别 啥关系:找出已知和所求的关系,这是准确建模的依据 模型 建啥模:根据已知和所求,归类建模 用啥法:熟练掌握模型的求解方法 类型一 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类考题 ( 2016 全 国 乙 17 ) 的 内 角 , , 的 对 边 分 别 为 , , , 已 知 (1)求 ; (2)若 , 的面积为 ,求 的周长. 审题指导:(1) 知啥? 边与角的余弦值的混合等式 求啥? 求角!化简等式求三角函数值 咋求? 所求为条件的整理指明方向,处理此类条件有两种思路:一是利用正弦定理将边化 为角,结合三角恒等变换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A+B+C=π 整理该式,最后得到 角 C 的三角函数值;二是利用余弦定理将角的余弦值化为边的关系,将已知等式进 行整理,可得角 C 的余弦值 学 -/ 审题指导:(2) ABC△ A B C a b c 2cos ( cos cos ) .C a B+b A c= C 7c = ABC△ 3 3 2 ABC△ 知啥? 边 c,角 C,△ABC 的面积 求啥? 求周长!已知边 c,所以实质就是求 a+b 的值 咋求? 以(1)问求解的结果为前提,三角形的面积可转化为两边 a,b 之积,边 c 可从两个方面处 理:一是利用余弦定理将其转化为 a,b 两边的关系式,然后将 a,b 之积代入,整理变形 即可得 a+b;二是利用正弦定理将其转化为三角形的外接圆直径,然后利用角 A,B 的三 角函数值表示边 a,b,再利用 a,b 之积,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通过三角恒等变换求 出角的三角函数值,进而求出 a+b 类型二 数列类考题 (2016 全国丙 17)已知数列 的前 项和 , .其中 . (1)证明 是等比数列,并求其通项公式; (2)若 ,求 . 审题指导:(1) 知啥? 前 n 项和与第 n 项的等式 求啥? 证明是等比数列,并求 an 咋求? Sn=1+λan ― ― →n=1 求出a1 ― ― ― ― ― ― ―→ Sn+1-Sn=an+1 an+1与an的递推关系 ― ― ―→ 定义 断定 等比数列 (2) 知啥? 由(1)知{an}的通项公式及 S5 的值 求啥? 实数 λ 的值 { }na n 1nS a= + 1n nS aλ= + 0λ ≠ { }na 5 31 32S = λ 咋求? 由 S5 的值及通项公式求 λ 值 类型三 概率与统计类考题 某险种的基本保费为 (单元:元),继续购买该险种的投保人称为续保人,续保人本年度的保费与 其上年度出险次数的关联如下: 上年度出险次数 0 1 2 3 4 保 费 0.85a a 1.25a 1.5a 1.75a 2a 设该险种一续保人一年内出险次数与相应概率如下: 一年内出险次数 0 1 2 3 4 概 率 0.30 0.15 0.20 0.20 0.10 0.05 (1)求一续保人本年度的保费高于基本保费的概率; (2)若一续保人本年度的保费高于基本保费,求其保费比基本保费高出 的概率; (3)求续保人本年度的平均保费与基本保费的比值. 审题指导:(1)(2) 知啥? 表一 保费与上年度出险次数 表二 出险次数与相应的概率 求啥? 保费高于基本保费的概率和其保费比基本保费高出 的概率 咋求? 表一和表二数据理清出现次数及概率的关系 利用条件概率 求 (3) 知啥? 表一与表二 a 5≥ 5≥ 60% 60% 求啥? 平均保费与基本保费的比值 咋求? 求保费的期望与 a 的比值 解析 (1)设续保人本年度的保费高于基本保费为事件 ,则 . (2)设续保人保费比基本保费高出 为事件 , . (3)设本年度所交保费为随机变量 . 平均保费为: ,所以平均 保费与基本保费比值为 . 类型四 立体几何类考题 【2017 课标 II19】如图,四棱锥 P-ABCD 中,侧面 PAD 为等比三角形且垂直于底面 ABCD, E 是 PD 的中点。 (1)证明:直线 平面 PAB; (2)点 M 在棱 PC 上,且直线 BM 与底面 ABCD 所成角为 ,求二面角 的 余弦值。 审题指导:(1) 知啥? 面面垂直 直角梯形 数量关系和中点 求啥? 直线 平面 PAB A ( ) 1 ( ) 1 (0.30 0.15) 0.55P A P A= − = − + = 60% B 0.10 0.05 3( ) 0.55 11P B += = X X 0.85a a 1.25a 1.5a 1.75a 2a P 0.30 0.15 0.20 0.20 0.10 0.05 0.85 0.30 0.15 1.25 0.20 1.5 0.20 1.75 0.10 2 0.05=1.23EX a a a a a a a a= × + + × + × + × + × 1.23 o1 , 90 ,2AB BC AD BAD ABC= = ∠ = ∠ = / /CE o45 M AB D− − / /CE 咋求?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平面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2) 知啥? 面面垂直 直角梯形 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求啥? 二面角 咋求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根据已知条件确定相关点的坐标,通过求半平面的法 向量求二面角大小 则 , , , , , , 设 则 , M AB D− − ( )0,0,0A ( )1,0,0B ( )1,1,0C ( )0,1, 3P (1 0 3)PC = − ,, (1 0 0)AB = ,, ( )( ), , 0 1M x y z x< < ( ) ( )1, , , , 1, 3BM x y z PM x y z= − = − −  因为 BM 与底面 ABCD 所成的角为 45°,而 是底面 ABCD 的法向量, 所以 , , 即 。 ① 又 M 在棱 PC 上,设 ,则 。 ② 由①,②解得 (舍去), 。 类型五 解析几何类考题 【2017 课标 II】设 O 为坐标原点,动点 M 在椭圆 C: 上,过 M 作 x 轴的垂线, 垂足为 N,点 P 满足 。 (1) 求点 P 的轨迹方程;学/ */ (2)设点 Q 在直线 上,且 。证明:过点 P 且垂直于 OQ 的直线 l 过 C 的左 焦点 F。 审题指导:(1) ( )0,0,1=n cos , sin 45BM =  n ( )2 2 2 2 21 z x y z = − + + ( )2 2 21 0x y z− + − = PM PCλ=  , 1, 3 3x y zλ λ= = = − 21 2 1 6 2 x y z  = +  =   = − 21 2 1 6 2 x y z  = −  =   = 2 2 12 x y+ = 2NP NM=  3x = − 1OP PQ⋅ =  知啥? 椭圆 C 的方程和向量等式 求啥? 点 P 的轨迹方程 咋求? 利用向量关系得坐标关系,利用代入法求解 (2) 知啥? 点 Q 在直线 上,且 直角梯形 求啥? 证明:过点 P 且垂直于 OQ 的直线 l 过 C 的左焦点 F 咋求 寻求已知条件和位置元素之间的关系,利用方程思想求解。 【解析】(1)设 ,设 , 。 由 得 。 因为 在 C 上,所以 。 。 所以 ,即 。又过点 P 存在唯一直线垂直于 OQ,所以过点 P 且垂直于 OQ 的直线 过 C 的左焦点 F。 类型六 函数与导数类考题 【2017 课标 II】已知函数 ,且 。 (1)求 ; 3x = − 1OP PQ⋅ =  ( ) ( )0 0, , ,P x y M x y ( )0 ,0N x ( ) ( )0 0, , 0,NP x x y NM y= − =  2=NP NM  0 0 2, 2x x y y= = ( )0 0,M x y 2 2 12 2 x y+ = 3 3 0m tn+ − = 0=OQ PF   ⊥OQ PF  l ( ) 2 lnf x ax ax x x= − − ( ) 0f x ≥ a (2)证明: 存在唯一的极大值点 ,且 。 审题指导: 知啥? 求啥? a 的值和证明不等式 咋求? 1.将不等式等价变形,转化为求含参函数的最小值问题; 2.函数零点若不能通过计算得到,可观察再判断单调性得到,或者可以通过模糊设法,利用 整体带换求得. (1) 的定义域为 。 设 ,则 , 等价于 。 因为 ,因 ,而 ,得 。 若 ,则 。当 时, , 单调递减; 当 时 , , 单 调 递 增 。 所 以 是 的 极 小 值 点 , 故 综上, 。 所以 在 有唯一零点 ,在 有唯一零点 1, 且当 时, ;当 时, , ( )f x 0x ( )2 2 0 2e f x− −< < ( ) 0f x ≥ ( )f x ( )0,+∞ ( ) lng x ax a x= − − ( ) ( )f x xg x= ( ) 0f x ≥ ( ) 0g x ≥ ( ) ( )1 0, 0g g x= ≥ ( )' 1 0g = ( ) ( )1' , ' 1 1g x a g ax = − = − 1a = 1a = ( ) 1' 1g x x = − 0 1x< < ( )' 0g x < ( )g x 1x > ( )' 0g x > ( )g x 1x = ( )g x ( ) ( )1 0g x g≥ = 1a = ( )h x 10, 2      0x 1 ,2  +∞  ( )00,x x∈ ( ) 0h x > ( )0 ,1x x∈ ( ) 0h x < 当 时, 。 因为 ,所以 是 的唯一极大值点。 由 得 ,故 。 ( )1,x∈ +∞ ( ) 0h x > ( ) ( )'f x h x= 0x x= ( )f x ( )0' 0f x = ( )0 0ln 2 1x x= − ( ) ( )0 0 01f x x x=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