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数学(文)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数学(文)试题(解析版)

2019-2020 学年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 三次月考数学(文)试题 一、单选题 1.已知集合 A={x|x2﹣2x﹣3<0},集合 B={x|2x+1>1},则∁ BA=() A.[3,+∞) B.(3,+∞) C.(﹣∞,﹣1]∪[3,+∞) D.(﹣∞,﹣ 1)∪(3,+∞) 【答案】A 【解析】因为 2{ | 2 3 0} { | ( 1)( 3) 0} ( 1,3)A x x x x x x          ,  12 1 ( 1, )xB x     ,所以 [3, )BC A   ;故选 A. 2.“ 2   ”是“sin 1  ”的 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D.充分必要条件 【答案】A 【解析】将“ 2   ”与“sin 1  ”相互推导,根据能否推导的情况判断充分、必要条件. 【详解】 当 2   时, πsin sin 12    ;当sin 1  时, 可能为 5π 2 .故“ 2   ”可以推出 “sin 1  ”、 “sin 1  ”不能推出“ 2   ”,所以“ 2   ”是“sin 1  ”的充分不必 要条件. 故选:A 【点睛】 本小题主要考查充分、必要条件的判断,考查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属于基础题. 3.已知命题 : ,sin 1p x R x   ,则命题 p 的否定是( ) A. ,sin 1x R x   B. ,sin 1x R x   C. ,sin 1x R x   D. ,sin 1x R x   【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含有量词的命题的否定的方法求解即可. 详解:由含量词的命题的否定可得,命题 p 的否定是“ ,sin 1x R x   ”. 故选 D. 点睛:(1)否定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时,一是要改写量词,全称量词改写为存在量词, 存在量词改写为全称量词;二是要否定结论. (2)含量词的命题的否定与命题的否定是不同的,解题时要注意二者的区别. 4.某高校甲、乙、丙、丁四个专业分别有 150、150、400、300 名学生,为了解学生的 就业倾向,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该校这四个专业共抽取 40 名学生进行调查,应在丙专 业抽取的学生人数为      A.6 B.12 C.18 D.16 【答案】D 【解析】根据四个专业各有的人数,得到本校的总人数,根据要抽取的人数,得到每个 个体被抽到的概率,利用丙专业的人数乘以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得到丙专业要抽取 的人数. 【详解】 解: 高校甲、乙、丙、丁四个专业分别有 150、150、400、300 名学生 本校共有学生150 150 400 300 1000    ,  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该校这四个专业共抽取 40 名学生进行调查 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是 40 1 1000 25  ,  丙专业有 400 人, 要抽取 1400 1625   故选: D . 【点睛】 本题考查分层抽样方法,是一个基础题,解题的依据是在抽样过程中每个个体被抽到的 概率是相等的,这种题目经常出现在高考卷中,属于基础题. 5.如图是由容量为 100 的样本得到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其中前 4 组的频率成等比数列, 后 6 组的频数成等差数列,设最大频率为 a,在 4.6 到5.0之间的数据个数为 b,则 a, b 的值分别为( ) A. 0.27 ,78 B. 0.27 ,83 C. 2.7 ,78 D. 2.7 ,83 【答案】A 【解析】先根据直方图求出前 2 组的频数,根据前 4 组成等比数列求出第 3 和第 4 组的 人数,从而求出后 6 组的人数,根据直方图可知 4.6 ~ 4.7 间的频数最大,即可求出频率 a ,根据等差数列的性质可求出公差 d ,从而求出在 4.6 到 5.0 之间的学生数. 【详解】 解:由频率分布直方图知组矩为 0.1, 4.3 ~ 4.4 间的频数为100 0.1 0.1 1   . 4.4 ~ 4.5 间的频数为100 0.1 0.3 3   . 又前 4 组的频数成等比数列,公比为 3. 根据后 6 组频数成等差数列,且共有100 13 87  人. 从而 4.6 ~ 4.7 间的频数最大,且为 31 3 27  , 0.27a  , 设公差为 d ,则 6 56 27 872 d   . 5d   ,从而 4 34 27 ( 5) 782b       . 故选: A . 【点睛】 本题考查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相关知识,以及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应用等有关知识,直 方图中的各个矩形的面积代表了频率,所以各个矩形面积之和为 1,同时考查分析问题 的能力,属于基础题. 6.在一个口袋中装有 5 个黑球和 3 个白球,这些球除颜色外完全相同,从中摸出 3 个 球,则摸出白球的个数多于黑球个数的概率为 ( ) A. 3 8 B. 3 7 C. 2 7 D. 9 28 【答案】C 【解析】由在一个口袋中装有 5 个黑球和 3 个白球,这些球除颜色外完全相同知本题是 一个古典概型,试验的总事件是从 8 个球中取 3 个球有 3 8C 种取法,从中摸出 3 个球, 摸出白球的个数多于黑球个数,包括摸到 2 个白球,或摸到 3 个白球有 2 1 3 3 5 3C C C 种不 同的取法,根据古典概型公式得到结果. 【详解】 解:由题意知本题是一个古典概型,  在一个口袋中装有 5 个黑球和 3 个白球,这些球除颜色外完全相同. 试验的总事件是从 8 个球中取 3 个球有 3 8C 种取法, 摸出白球的个数多于黑球个数,包括摸到 2 个白球,或摸到 3 个白球有 2 1 3 3 5 3C C C 种不 同的取法, 摸出白球的个数多于黑球个数的概率等于 2 1 3 3 5 3 3 8 2 7 C C CP C   , 故选:C . 【点睛】 本题考查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问题,属于基础题. 7.正方形的四个顶点    1, 1 , 1, 1 ,A B    1,1 ,C  1,1D  分别在抛物线 2y x  和 2y x 上,如图所示,若将一个质点随机投入正方形 ABCD 中,则质 点落在图中阴影区域的概率是 ( ) [Failed to download image : http://192.168.0.10:8086/QBM/2018/11/15/2076084448534528/2076258896666624/S TEM/96676665f3fe4229810577b12807c680.png] A. 2 3 B. 1 3 C. 1 6 D. 1 2 【答案】A 【解析】利用几何槪型的概率公式求解. 【详解】 A(-1,-1),B(1,-1),C(1,1),D(-1,1), ∴正方体的 ABCD 的面积 S=2×2=4, 根据积分的几何意义以及抛物线的对称性可知阴影部分的面积:  1 2 3 1 1 1 1 4 8=2 1 x dx=2 x- x = 2 =3 3 3S        则根据几何槪型的概率公式可得质点落在图中阴影区域的概率是 8 23 =4 3 故选 A 【点睛】 本题考查了几何槪型的概率的计算,考查了定积分的几何性质,利用定积分求阴影部分 的面积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8.已知 F 是椭圆 的左焦点,P 为椭圆 C 上任意一点,点 ,则 的最大值为 A. B. C. D. 【答案】A 【解析】由题意,设椭圆 C 的右焦点为 ,由已知条件推导出 ,利用 Q, ,P 共线,可得 取最大值. 【详解】 由题意,点 F 为椭圆 的左焦点, , 点 P 为椭圆 C 上任意一点,点 Q 的坐标为 , 设椭圆 C 的右焦点为 , , , ,即最大值为 5 ,此时 Q, ,P 共线,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椭圆的标准方程、定义及其简单的几何性质的应用,其中解答中熟记椭 圆的标准方程、定义和简单的几何性质,合理应用是解答的关键,着重考查了转化思想 以及推理与运算能力。 9.椭圆 2 2 1100 64 x y  的焦点为 1 2,F F ,椭圆上的点 P 满足 1 2 60F PF   ,则 1 2F PF 的面积是( ) A. 64 3 3 B. 91 3 3 C. 16 3 3 D. 64 3 【答案】A 【 解 析 】 设 1 2,PF x PF y  , 则 20x y  , 又 2 2 2 2 1 22 cos60 | | 4 4 36x y xy F F c       , 所 以    2 2 2 256 3 3 x y x y xy xy       , 1 2 1 1 256 3 64 3sin602 2 3 2 3F PFS xy       ,故选 A. 10.点 是双曲线 : 与圆 : 的一个交点,且 ,其中 、 分别为 的左右焦点,则 的离心率为 A. B. C. D. 【答案】B 【解析】由 a2+b2=c2,知圆 C2 必过双曲线 C1 的两个焦点, ,2∠PF1F2= ∠PF2F1 ,则|PF2|=c, c,由此能求出双曲线的离心率. 【详解】 ∵a2+b2=c2, ∴圆 C2 必过双曲线 C1 的两个焦点, , 2∠PF1F2=∠PF2F1 ,则|PF2|=c, c, 故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双曲线的性质和应用,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注意挖掘题设中的隐含条件. 11.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则程序输出 a 的结果为( ) A. 4 5 B. 3 5 C. 2 5 D. 1 5 【答案】C 【解析】依次运行如图给出的程序,可得 1 2 4 31, ; 2, ; 3, ; 4,5 5 5 5k a k a k a k a        ; 1 25, ; 6, ;5 5k a k a    ,所以输出的 a 的值构成周期为 4 的数列.因此当 2018k  时, 2 5a  .故程序输出 a 的结果为 2 5 .选 C. 12.已知双曲线 E 的中心为原点,  1,0F 是 E 的焦点,过 F 的直线 l 与 E 相交于 A, B 两点且 AB 的中点为  4, 5N   ,则双曲线 E 的渐近线的方程为       A. 5 2 0x y  B. 2 5 0x y  C. 4 5 0x y  D.5 4 0x y  【答案】A 【解析】由题意设出双曲线方程, A , B 的坐标,利用作差法结合弦中点的坐标可得 2 24 5b a ,即可得到所求渐近线方程. 【详解】 解:设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2 2 2 2 1( 0, 0)x y a ba b     , 设 1(A x , 1)y , 2(B x , 2 )y , 则有 2 2 1 1 2 2 1x y a b   , 2 2 2 2 2 2 1x y a b   , 两式作差得 1 2 1 2 1 2 1 2 2 2 ( )( ) ( )( )x x x x y y y y a b     , (1,0)F , AB 的中点为 ( 4, 5)N   , 1 2 8x x    , 1 2 10y y   , 2 2 2 1a b c   , 可得 2 1 2 2 1 2 ( 8) 1( 10) 5 4 AB y y bk x x a         , 2 24 5b a  ,可得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 5 2 0x y  , 故选: A . 【点睛】 本题考查双曲线的简单性质,考查与弦中点有关的问题的求解方法,注意运用点差法, 是中档题. 二、填空题 13.设一组数据5154 57 53m, , , , 的平均数是 54,则这组数据的标准差等于______. 【答案】2 【解析】∵数据5154 57 53m, , , , 的平均数是 54, ∴  1 51 54 57 53 545 m      , 解得 55m  , 所以这组数据的方差为 2 2 2 2 2 21 [(51 54) (54 54) (55 54) (57 54) 53 54) 45s             , ∴标准差为 2s  . 答案:2. 14.若六进制数 3m502(6),化为十进制数为 4934,则 m=___________; 【答案】4 【解析】 4 3 23 6 6 5 6 2 4934, 4m m         . 15.已知直线 : 2 4l x y o   与 2y x 相交于 A,B 两点,O 是坐标原点,在弧 AOB 上求一点 P,使 ABP△ 的面积最大,则 P 的坐标为____ . 【答案】 1,1 【解析】要使得内接 ABP 面积最大,则只须使得过 P 点的切线与直线 2 4 0x y   平行,由导数的性质能求出 P 位于 1,1 点处时, ABP 面积最大. 【详解】 解:要使得内接 ABP 面积最大,则只须使得过 P 点的切线与直线 2 4 0x y   平行, 2y x , 2y x   ,  直线 2 4 0x y   斜率为 2, 过 P 点的切线斜率 2pk y   , 解得 1Px  ,则可得 1Py  即  1,1P P 位于 1,1 点处时, ABP 面积最大. 故答案为: 1,1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抛物线标准方程,简单几何性质,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等基础知识.考 查运算求解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考查化归与转化思想.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注意导数 性质的灵活运用. 16.已知抛物线 2 8y x 的准线为 l,  3, 4C   为一定点,设该抛物线上任一点 P 到 l 的距离为 d, d PC 的最小值为______. 【答案】 41 【解析】求出抛物线的准线方程,过 P 作 PM l ,交于点 M ,由C , P , F 三点共 线时, | |d PC 取得最小值,即可得到所求最小值. 【详解】 解:抛物线 2 8y x 的准线为 : 2l x   , (2,0)F , 过 P 作 PM l ,交于点 M , 当C , P , F 三点共线时, | |d PC 取得最小值, 且为 2 2| | (2 3) (0 4) 41CF      . 故答案为: 41 【点睛】 本题考查抛物线的方程和性质,考查两点间的距离最短的运用,考查运算能力,属于基 础题. 三、解答题 17.已知 2: 7 10 0p x x   , 2 2: 4 3 0q x mx m   ,其中 0m  .  1 若 3m  ,且 p q 为真,求 x 的取值范围;  2 若 q 是 p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实数 m 的取值范围. 【答案】(1)3 5x  (2) 5 23 m  【解析】(1)分别解出关于 p ,q的不等式,根据 p q 为真, p ,q都为真,求出 x 的 范围即可; (2)由 q 是 p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即 q p   ,其逆否命题为 p q ,求出 m 的 范围即可. 【详解】 解:由 2 7 10 0x x   ,解得 2 5x  ,所以 : 2 5p x  ; 又 2 24 3 0x mx m   ,因为 0m  ,解得 3m x m  ,所以 : 3q m x m  . (1)当 3m  时, :3 9q x  , 又 p q 为真, p , q都为真, 2 5 3 9 x x     解得3 5x  . 所以 x 的取值范围为 (3,5) . (2)由 q 是 p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即 q p   , p q   , ( 表示“推不出” ) 其逆否命题为 p q , q p , 由于 : 2 5p x  , : 3q m x m  , 所以 2 3 5 0 m m m     „ … , 5 23 m„ „ . 实数 m 的取值范围为 5 ,23     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充分、必要条件,考查复合命题的判断,属于中档题. 18.节能减排以来,兰州市 100 户居民的月平均用电量 ( 单位:度 ) ,以分组的频率分 布直方图如图.  1 求直方图中 x 的值;  2 求月平均用电量的众数和中位数;  3 估计用电量落在 220,300 中的概率是多少? 【答案】(1) 0.0075 (2)224 (3)0.55 【解析】(1)由直方图的性质可得 20 (0.002 0.009  5 0.011 0.012  5 0.005 0.002x   5) 1 ,解方程可得; (2)由直方图中众数为最高矩形上端的中点可得,可得中位数在[220 ,240) 内,设中 位数为 a ,解方程 0.45 ( 220) 0.0125 0.5y    可得; (3)月平均用电量在 220,300 中的概率是 1 (0.002 0.0095 0.011) 20p      . 【详解】 解:(1)依题意, 20(0.002 0.0095 0.011 0.012   5 0.005 0.002x   5) 1 , 解得 0.0075x  . (2)由图可知,最高矩形的数据组为 220,240 , 所以众数为 220 240 2302   . [160,220) 的频率之和为 0.002 0.0095 0.011 20 0.45   , 依题意,设中位数为 y ,则  0.45 220 0.0125 0.5y   , 解得 224y  ,故中位数为 224 . (3)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可知,月平均用电量在 220,300 中的概率是 1 20 (0.002 0.0095 0.011) 0.55p       . 【点睛】 本题考查频率分布直方图,涉及众数和中位数,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属基础题. 19.已知双曲线 2 2 : 14 3 x yC   ,直线 : 1l y kx   1 若直线 l 与双曲线 C 有两个不同的交点,求 k 的取值范围;  2 P 为双曲线 C 右支上一动点,点 A 的坐标是 7 ,02      ,求 PA 的最小值. 【答案】(1) 3 3 3 3( 1, ) ( , ) ( ,1)2 2 2 2k       (2) 3 2 【解析】(1)联立直线与双曲线方程,利用方程组与两个交点,求出 k 的范围. (2)设出 P 的坐标,利用 PA 的表达式,求出最小值即可. 【详解】 解:(1)由 2 2 1 3 4 12 y kx x y      ,整理得 2 24 3 8 16 0k x kx    所以     2 2 2 4 3 0 8 4 4 3 16 0 k k k          ,解得 3 2k   且 1 1k   3 3 3 31, , ,12 2 2 2k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设  ,P x y , 所以 2 2 2 2 27 7 7 373 1 72 2 4 4 4 xPA x y x x x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因为 2x  , 所以 2x  时, 3 2minPA  . 【点睛】 本题考查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的综合应用,考查转化思想以及计算能力. 20. 已知函数  2g(x) 2 1 0ax ax b a     在区间 2,3 上有最大值 4 和最小值 1,设 ( )f (x) g x x  . (1)求 a,b 的值; (2)若不等式  f 2 2 0x xk   在区间 -1,1 上有解,求实数 k 的取值范围; (3)若   2f 2 1 3 0 2 1 x xk k      有三个不同的实数解,求实数 k 的取值范围. 【答案】(1) 1 0 a b   ;(2) 1k  ;(3) 0k  【解析】【详解】试题分析: (1)由题意可得二次函数  g x 在[2,3]上为增函数,据此可得: (2) 1 (3) 4 g g    ,求解方程组 可得: 1 0 a b    . (2)由题意知   1 2f x x x    ,分离参数有 21 1( ) 2 12 2x xk     ,结合二次函数的性 质换元可得 1k  . (3)原方程可化为: 22 1| (2 3 ) 2 1| (1 2 ) 0x xk k       ( 2 1 0)x   令 2 1xt   ,换元后讨论可得 0k  . 试题解析: (1) 2( ) ( 1) 1g x a b a     ∴ 0a  ∴  g x 在[2,3]上为增函数 ∴ (2) 1 (3) 4 g g    ∴ 1 0 a b    . (2)由题意知   1 2f x x x    ∴不等式  2 2 0x xf k  可化为 2 12 22 x x x k  可化为 21 1( ) 2 12 2x xk     令 1 2xt  , 2 2 1k t t    ∴ [ 1,1]x  ,故 1[ ,2]2t  ,令 2( ) 2 1h t t t   , 由题意可得 2 2 1k t t   在 1[ ,2]2t  上有解等价于  max (2) 1k g t h   , 1k  . (3)原方程可化为: 22 1| (2 3 ) 2 1| (1 2 ) 0x xk k       ( 2 1 0)x   令 2 1xt   ,则方程可化为: 2 (2 3 ) (1 2 ) 0t k t k     ( 0)t  ∵原方程有三个不同的实数解。由 2 1xt   的图象知 2 (2 3 ) (1 2 ) 0t k t k     ( 0)t  有两个根 1 2,t t 且 1 20 1t t   或 1 20 1, 1t t   令 2( ) (2 3 ) (1 2 )h t t k t k     ,则 (0) 1 2 0 (1) 0 h k h k        或 (0) 1 2 0 (1) 0 2 30 12 h k h k k              ∴ 0k  . 21.如图所示,已知点  ,3M a 是抛物线 2 4y x 上一定点,直线 AM 、BM 的斜率互 为相反数,且与抛物线另交于 ,A B 两个不同的点. (1)求点 M 到其准线的距离; (2)求证:直线 AB 的斜率为定值. 【答案】(1)13 4 ;(2)证明见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1)由点  ,3M a 在抛物线 2 4y x 上得 2 93 4 , 4a a  ,可得准 线方程为 1x   ,由此能求出点 M 到其准线的距离;(2)设直线 MA 的方程为 93 4y k x      ,联立 2 93 4 4 y k x y x           ,得 2 4 12 9 0y yk k     ,由已知条件推 导出 4 43, 3A By yk k     ,根据斜率公式,化简可消去参数 k ,从而证明直线 AB 的 斜率为定值. 试题解析:(1)解:∵  ,3M a 是抛物线 2 4y x 上一定点 ∴ 23 4a , 9 4a  ∵抛物线 2 4y x 的准线方程为 1x   ∴点 M 到其准线的距离为:13 4 . (2)证明:由题知直线 MA MB、 的斜率存在且不为 0, 设直线 MA 的方程为: 93 4y x      联立 2 93 4 4 y k x y x           2 4 12 9 0y yk k      43Ay k   ,∴ 4 3Ay k   ∵直线 AM BM、 的斜率互为相反数 ∴直线 MA 的方程为: 93 4y k x       ,同理@可得: 4 3By k   ∴ 2 2 4 4 A B A B AB B AB A y y y yk y yx x     4 2 3A By y    22.已知椭圆C : 2 2 2 2 1( 0)x y a ba b     的离心率 2 2e  ,且过点 2 3,2 2       . (1)求椭圆C 的方程; (2)如图,过椭圆C 的右焦点 F 作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 ,AB DE 交椭圆分别于 , , ,A B D E ,且满足 1 2AM AB  , 1 2DN DE  ,求 MNF 面积的最大值. 【答案】(1) 2 2 12 x y  ;(2) 1m  时, MNF 的面积取得最大值 1 9 . 【解析】试题分析: (1)利用题意列出 ,a b 的方程组,求得 ,a b 的值即可求得椭圆的方程; (2)设出直线 AB 的方程,联立直线与椭圆的方程,结合韦达定理求得 ,MF NF 的值, 则 1 2MNFS MF NF  ,最后利用均值不等式求解三角形面积的最大值即可. 试题解析: (1)根据条件有 2 2 2 2 2 { 1 3 12 4 a b a b    ,解得 2 22, 1a b  ,所以椭圆 2 2: 12 xC y  . (2)根据 1 2AM AB  , 1 2CN CD  可知, ,M N 分别为 ,AB DE 的中点,且 直线 ,AB DE 斜率均存在且不为 0,现设点    1 1 2 2, , ,A x y B x y ,直线 AB 的方程 为 1x my  ,不妨设 0m  ,联立椭圆C 有 2 22 2 1 0m y my    ,根据韦达 定理得: 1 2 2 2 2 my y m     ,  1 2 1 2 2 42 2x x m y y m       , 2 2 2 ,2 2 mM m m       , 2 2 1 2 m mMF m   ,同理可得 2 2 1 1 1 1 2 m mNF m            , 所以 MNF 面积 2 1 1 2 14 2 MNF m mS MF NF m m          ,现令 1 2t m m    , 那么 2 1 1 24 2 94 MNF tS t t t      ,所以当 2t  , 1m  时, MNF 的面积取得 最大值 1 9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