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格致中学2020届高三9月开学考试数学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上海市格致中学2020届高三9月开学考试数学

格致中学高三开学考数学试卷 一.填空题 1.不等式 的解集为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将常数移到左边,通分得到答案. 【详解】 故答案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不等式 解法,属于基础题型. 2.已知向量 , ,则 ________ 【答案】13 【解析】 【分析】 先求出向量 (4,3,12),由此能求出| |. 【详解】∵向量 , , ∴ (4,3,12), ∴| | 13. 故答案为:13. 【点睛】本题考查向量的模的求法,考查向量的坐标运算法则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 力,是基础题. 3.如果双曲线 的焦点在 轴上,焦距为 8,则实数 ________ 【答案】 为 的 1 3x > 1(0, )3 1 1 1 3 3 1 13 3 0 0 0 0 3 x x xx x x x − −> ⇒ − > ⇒ > ⇒ < ⇒ < < 1(0, )3 (7, 1,5)a = − ( 3,4,7)b = − | |a b+ =  a b+ = a b+  ( )7 15a = − , , ( )3 4 7b = − ,, a b+ = a b+  16 9 144= + + = 2 2 13 x y m m − = y m = 4− 【解析】 【分析】 先化为标准式,再由焦距为 8,列出 m 方程,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由题意,双曲线 的焦点在 y 轴上,则 =1,半焦距为 4,则 ﹣m﹣3m=16, ∴m=﹣4. 故答案为:﹣4. 【点睛】本题考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考查双曲线的性质,属于基础题. 4.函数 , 的反函数为 ,则 ________ 【答案】2 【解析】 【分析】 求出原函数的反函数,取 x=4 即可求得 f﹣1(4). 【详解】由 y=f(x)=x2(x>0), 得 x , 则函数 f(x)=x2(x>0)的反函数为 y=f﹣1(x) , ∴f﹣1(4) . 故答案为:2. 【点睛】本题考查反函数的求法及函数值的求法,是基础题. 5.若 ,则 ________ 【答案】0 或 2 【解析】 【分析】 方程变形为 ,分为两种情况得到答案. 2 2 13 x y m m − = 2 2 3 y x m m −− − 2( )f x x= (0, )x∈ +∞ 1( )y f x−= 1(4)f − = y= x= 4 2= = 22sin cos cos 0α α α⋅ − = cotα = (2sin cos ) cos 0α α α− ⋅ = 【 详 解 】 或 当 时: 当 时: 故答案为 0 或 2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函数运算,意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 6.若复数 的实部和虚部相等,且 ( 是虚数单位),则实数 的值为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直接利用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化简得答案. 详解】由 , 得 z=i(a+2i)=﹣2+ai, 又∵复数 的实部和虚部相等, ∴a=﹣2. 故答案为:﹣2. 【点睛】本题考查了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考查了复数的基本概念,是基础题. 7.已知一组数据 ,1,0, , 的方差为 10,则 ________ 【答案】7 或 【解析】 【分析】 依据方差公式列出方程,解出即可。 【详解】 ,1,0, , 的平均数为 , 所以 解得 或 。 【 【 22sin cos cos 0 (2sin cos ) cos 0 cos 0α α α α α α α⋅ − = ⇒ − ⋅ = ⇒ = 2sin cos 0α α− = cos 0α = cot 0α = 2sin cos 0α α− = cot 2α = z i2i z a =+ i a 2− 2 z ia i =+ 2 z ia i =+ 1− 2− x x = 8− 1− 2− x 2 5 x − 2 2 2 2 21 2 2 2 2 21 1 0 2 105 5 5 5 5 5 x x x x x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x = 8x =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方差公式的应用。 8.“垛积术”(隙积术)是由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首创,南宋科学家杨辉、元代 数学家朱世杰丰富和发展的一类数列求和方法,有菱草垛、方垛、三角垛等等,某仓库中部 分货物堆放成“菱草垛”,自上而下,第一层 1 件,以后每一层比上一层多 1 件,最后一层是 件,已知第一层货物单价 1 万元,从第二层起,货物的单价是上一层单价的 ,若这堆货 物总价是 万元,则 的值为________ 【答案】10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得第 n 层的货物的价格为 an=n•( )n﹣1,根据错位相减法求和即可求出. 【详解】由题意可得第 n 层的货物的价格为 an=n•( )n﹣1, 设这堆货物总价是 Sn=1•( )0+2•( )1+3•( )2+…+n•( )n﹣1,①, 由① 可得 Sn=1•( )1+2•( )2+3•( )3+…+n•( )n,②, 由①﹣②可得 Sn=1+( )1+( )2+( )3+…+( )n﹣1﹣n•( )n n•( )n=10﹣(10+n)•( )n, ∴Sn=100﹣10(10+n)•( )n, ∵这堆货物总价是 万元, ∴n=10, 故答案为 10 【点睛】本题考查了错位相减法求和,考查了运算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属 于中档题. n 9 10 9100 200( )10 n− n 9 10 9 10 9 10 9 10 9 10 9 10 9 10 × 9 10 9 10 9 10 9 10 9 10 1 10 9 10 9 10 9 10 9 10 9 10 91 ( )10 91 10 n− = − − 9 10 9 10 9 10 9100 200( )10 n− 9.若函数 在区间 上单调递增,则实数 的取值范围为 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由 函 数 在 区 间 上 单 调 递 增 , 得 到 在 每 一 部 分 都 单 调 递 增 , 且 ,即可求出结果. 【详解】因为函数 在区间 上单调递增, 所以 在每一部分都单调递增,且 , 即 ,解得 .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分段函数单调的问题,只需满足每一部分单调,并且特别主要结点位 置的取值即可,属于常考题型. 10.甲、乙两人玩猜数字游戏,先由甲心中任想一个数字,记为 ,再由乙猜甲刚才想的数字 把乙猜的数字记为 ,且 ,若 ,则称甲乙“心有灵犀”, 现任意找两个人玩这个游戏,得出他们“心有灵犀”的概率为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试验发生的所有事件是从 0,1,2,3,4,5,6,7,8,9 十个数中任取两个数由分步计数原 理知共有 10×10 种不同的结果,而满足条件的|a﹣b|≤2 的情况通过列举得到共 28 种情况, 代入公式得到结果. 【详解】试验发生的所有事件是从 0,1,2,3,4,5,6,7,8,9 十个数中任取两个共有 10×10 2 2 1( ) lg 1 x xf x x m x  − ≤=  − > [0, )+∞ m 9 10m ≤ ( )f x [ )0,+∞ ( )f x 21 2 lg 1 m− ≤ − ( ) 2 2 1 lg 1 x xf x x m x  − ≤=  − > [ )0,+∞ ( )f x 21 2 lg 1 m− ≤ − 1 1 2 1 m lg m ≤  − ≤ − 9 10m ≤ 9 10m ≤ a b *, { | 0 9, }a b n n n∈ ≤ ≤ ∈N | | 1a b− ≤ 7 25 种不同的结果, 则|a﹣b|≤1 的情况有 0,0;1,1;2,2;3,3;4,4;5,5;6,6;7,7;8,8;9,9; 0,1;1,0;1,2;2,1;2,3;3,2;3,4;4,3;4,5;5,4;5,6;6,5;6,7;7, 6;7,8;8,7;8,9;9,8 共 28 种情况, 甲乙出现的结果共有 10×10=100, ∴他们”心有灵犀”的概率为 P .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概率的简单计算能力,是一道列举法求概率的问题,属于基础题. 11.若关于 的不等式 在 时恒成立,则实数 的取值范围是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利用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将不等式去掉对数符号,再依据分离参数法,转化成求构造函数最 值问题,进而求得 的取值范围。 【 详 解 】 由 得 , 两 边 同 除 以 , 得 到 , , ,设 , ,由函数 在 上递减, 所以 ,故实数 的取值范围是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以及恒成立问题的常规解法——分离参数法。 12.已知 是 满足下列性质 的一个排列( , ),性质 :排列 有且只有一个 ( ),则满足性质 的所有数列的个数 ________ 【答案】 【解析】 100 28 25 7= = 7 25 x 1 1 2 log (4 2 ) 0x xλ+ + ⋅ < 0x > λ 3λ ≥ − λ 1 1 2 log (4 2 ) 0x xλ+ + ⋅ < 14 2 1x xλ+ + ⋅ > 2x 1 4 22 x x λ > − ⋅ 0x > 2 1xt = > 1 4tt λ∴ > − 1 4y tt = − ( )1 + ∞, 1 4 1 4 3tt − < − = − λ 3λ ≥ − 1 2, , , na a a⋅⋅⋅ 1,2, ,n⋅⋅⋅ T 2n ≥ n ∗∈N T 1 2, , , na a a⋅⋅⋅ 1i ia a +> {1,2, , 1}i n∈ ⋅⋅⋅ − T ( )f n = 2 1n n− − 【分析】 先根据题意得到 和 之间的关系: ,再计算 【详解】考虑 和 之间的关系,为此考虑两种情况下的 : 第一种为 1 到 符合性质 排列,不妨设 ,此时 要么放在末尾要么放在 和 之间,这一共有 种情况; 第二种为 1 到 不符合性质 T 排列,此时若想插入数 使得序列满足性质 ,则前 个 数只能递增排列,然后插入 ,有 种情况; 故 设 易知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数列的递推公式得到数列的通项公式,找到递推公式是解题的关键,本 题还可以计算前面几项,归纳出通项公式,再利用数学归纳法得到答案. 二.选择题 13.如图,水平放置的正三棱柱的俯视图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 )f n ( 1)f n − ( ) 2 ( 1) 1f n f n n= − + − ( )f n ( )f n ( 1)f n − ( )f n 1n − T 1i ia a +> n ia 1ia + 2 ( 1)f n − 1n − n T 1n − n 1n − ( ) 2 ( 1) 1f n f n n= − + − ( ) 2 ( 1) 1 ( ) 1 2[ ( 1) ]f n f n n f n n f n n= − + − ⇒ + + = − + 1( ) 1 2n n na f n n a a −= + + ⇒ = 2 2(2) 1 4 4 2 2n n nf a a −= ⇒ = ⇒ = × = 1( )) 2 ( 2n nf n n− − ≥= 2 1n n− − 【分析】 由三视图及正三棱柱的几何特征可得解. 【详解】由正三棱柱的几何特征知,俯视图中间有条实线,故选 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正三棱柱的几何特征和三视图的相关知识,属于基础题. 14.点 到直线 ( 为参数, )的距离为(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先把直线的参数方程化成普通方程,再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可得. 【详解】由 消去参数 t 可得 3x﹣4y+5=0, 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可得 d .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直线的参数方程化成普通方程,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属基础题. 15.若 表示两条直线, 表示平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为( ) A. 若 , ,则 B. 若 , ,则 C. 若 , ,则 D. 若 , ,则 【答案】C 【解析】 对于选项 A, 与 可能平行,也可能在平面内,故 A 不正确。 对于选项 B, 与 可能平行、相交、垂直,故 B 不正确。 对于选项 C,由线面垂直的定义可得必有 ,故 C 正确。 对于选项 D, 与 可能相交、平行或异面,故 D 不正确。 ( )2,0P 1 4 , 2 3 , x t y t = +  = + t t R∈ 3 5 4 5 6 5 11 5 1 4 2 3 x t y t = +  = + 2 2 3 2 0 4 5 11 53 4 × − × += = + a b、 α a α⊥ a b⊥  b α∥ a α∥ a b⊥  b α⊥ a α⊥ b α⊂ a b⊥  a α∥ b α∥ a b b α b α a b⊥  a b 选 C。 16.设向量 , ,向量 中有 4 个 ,其余为 , 向量 中有 3 个 ,其余为 ,则 的所有可能取值中最 小的值是( ) A. 2 B. 3 C. 4 D. 5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 分析求解即可 【详解】由题 ,要想数量积之和最小,数量积为 0 的个数越多越好; 中的 4 个 ,与 中 4 个 分别求数量积, 中的 3 个 , 与 中 3 个 分别求数量积,之和为 0,剩余的 中的 3 个 ,分别与 中 3 个 求数量积之和为 3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数量积运算,考查分析能力,是基础题 三.解答题. 17.在直三棱柱 中, , , . (1)求异面直线 与 所成角的大小; (2)求直线 与平面 的距离. (cos ,sin )a α α= ( sin ,cos )b α α= − 1 2 10, , ,x x x⋅⋅⋅   a b 1 2 10, , ,y y y⋅⋅⋅   a b 1 1 2 2 10 10x y x y x y⋅ + ⋅ +⋅⋅⋅+ ⋅      2 2 0, 1a b a b⋅ = = =   2 2 0, 1a b a b⋅ = = =   1 2 10, , ,x x x⋅⋅⋅   a 1 2 10, , ,y y y⋅⋅⋅   b 1 2 10, , ,x x x⋅⋅⋅   b 1 2 10, , ,y y y⋅⋅⋅   a 1 2 10, , ,x x x⋅⋅⋅   b 1 2 10, , ,y y y⋅⋅⋅   b 1 1 1ABC A B C− 90ABC∠ = ° 1AB BC= = 1 2BB = 1 1B C 1AC 1 1B C 1A BC 【答案】(1) . (2) . 【解析】 【分析】 (1) 或其补角就是异直线 与 所成角,我们可证 为直角三角形且 ,故可得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大小. (2)先计算 ,再利用等积法求 到平面 的距离,它就是直线 到平面 的距离. 【详解】(1)因为 ,所以 (或其补角)是异直线 与 所成角. 因为 , , , 所以 平面 ,所以 . 中, ,所以 , 所以异面直线 与 所成角的大小为 . (2)因为 平面 ,所以 到平面 的距离等于 到平面 的距离, 设 到平面 的距离为 ,因为 , ,可得 , 直线 与平面 的距离为 . 【点睛】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计算,可通过平移把空间角转化为平面角,在可解的三角形中求 其大小.直线到平面的距离可转化为点到平面的距离,求点面距时,注意利用题设中已有的线 面垂直,如果没有,则利用面面垂直构建线面垂直,也可利用等积法求点面距. 18.在△ABC 中,a=3,b−c=2,cosB= . (Ⅰ)求 b,c 的值; arctan 5 2 5 5 1ACB∠ 1 1B C 1AC 1A AB∆ 1 5A B = 1 1A B BCV − 1B 1A BC 1 1B C 1A BC 1 1B C BC∥ 1ACB∠ 1 1B C 1AC BC AB⊥ 1BC BB⊥ 1AB BB B∩ = BC ⊥ 1ABB 1BC A B⊥ 1Rt A BC 1 1 5tan 51 A BACB BC ∠ = = = 1 arctan 5ACB∠ = 1 1B C 1AC arctan 5 1 1B C ∥ 1A BC 1 1B C 1A BC 1B 1A BC 1B 1A BC d 1 1 1B A BC A BB CV V− −= 1 1 1 3 3A BCS d∆∴ × = 1 1 1B BCS A B∆ × 2 5 5d = 1 1B C 1A BC 2 5 5 1 2 − (Ⅱ)求 sin(B–C)的值. 【答案】(Ⅰ) ; (Ⅱ) . 【解析】 【分析】 (Ⅰ)由题意列出关于 a,b,c 的方程组,求解方程组即可确定 b,c 的值; (Ⅱ)由题意结合正弦定理和两角和差正余弦公式可得 的值. 【详解】(Ⅰ)由题意可得: ,解得: . (Ⅱ)由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可得: , 结合正弦定理 可得: , 很明显角 C 为锐角,故 , 故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余弦定理、正弦定理的应用,两角和差正余弦公式的应用等知识,意 在考查学生的转化能力和计算求解能力. 19.已知抛物线 关于 轴对称,且经过点 . (1)求抛物线 的标准方程及其准线方程; (2)设 为原点,过抛物线 的焦点 作斜率不为 0 的直线 交抛物线 于两点 、 , 抛物线的准线分别交直线 、 于点 和点 ,求证:以 为直径的圆经过 轴上的 两个定点. 【答案】(1)标准方程为 ,准线方程为 ;(2)证明见解析 【解析】 7 5 b c =  = 4 37 ( )sin B C− 2 2 2 1cos 2 2 2 3 a c bB ac b c a  + −= = −  − =  =  3 7 5 a b c =  =  = 2 3sin 1 cos 2B B= − = sin sin b c B C = sin 5 3sin 14 c BC b = = 2 11cos 1 sin 14C C= − = ( ) 4sin sin cos cos sin 37B C B C B C− = − = C y (2, 1)− C O C F l C M N OM ON A B AB y 2 4x y= − 1y = 【分析】 (1)设抛物线 C:x2=﹣2py,代入点(2,﹣1),解方程可得 p,求得抛物线的方程和准线方 程;(2)抛物线 x2=﹣4y 的焦点为 F(0,﹣1),设直线方程为 y=kx﹣1,联立抛物线方程, 运用韦达定理,以及直线的斜率和方程,求得 A,B 的坐标,可得 AB 为直径的圆方程,可令 x =0,解方程,即可得到所求定点. 【详解】(1)设抛物线 C:x2=﹣2py,经过点(2,﹣1).可得 4=2p,即 p=2, 可得抛物线 C 的方程为 x2=﹣4y,准线方程为 y=1; (2)抛物线 x2=﹣4y 的焦点为 F(0,﹣1), 设直线方程为 y=kx﹣1,联立抛物线方程,可得 x2+4kx﹣4=0, 设 M(x1,y1),N(x2,y2), 可得 x1+x2=﹣4k,x1x2=﹣4, 直线 OM 的方程为 y x,即 y x, 直线 ON 的方程为 y x,即 y x, 可得 A(﹣ ,1),B(﹣ ,1), 可得 AB 的中点的横坐标为﹣2( )=﹣2• ﹣2k, 即有 AB 为直径的圆心为(﹣2k, 1), 半径为 | |=2• 2 , 可得圆的方程为(x+2k)2+(y﹣1)2=4(1+k2), 化为 x2+4kx+(y﹣1)2=4, 由 x=0,可得 y=﹣1 或 3. 则以 AB 为直径的圆经过 y 轴上的两个定点(0,﹣1),(0,3). 点睛】本题考查抛物线的定义和方程、性质,以及圆方程的求法,考查直线和抛物线方程联 立,运用韦达定理,考查化简整理的运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 1 1 y x = 1 4 x= − 2 2 y x = 2 4 x= − 1 4 x 2 4 x 1 2 1 1 x x + 4 4 k− =− 1 2 2 AB = 1 2 4 4 x x − 216 16 4 k + = 21 k+ 20.若数列 、 满足 ( N*),则称 为数列 的“偏差数列”. (1)若 为常数列,且为 的“偏差数列”,试判断 是否一定为等差数列,并说明 理由; (2)若无穷数列 是各项均为正整数的等比数列,且 , 为数列 的“偏 差数列”,求 的值; (3)设 , 为数列 的“偏差数列”, , 且 , 若 对任意 恒成立,求实数 M 的最小值. 【答案】(1)见解析;(2) 或 ;(3) 【解析】 【分析】 (1){an}不一定为等差数列,如 ; (2)设数列{an}的公比为 q,解方程可得首项和公比,由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 计算可得所求值; (3)由累加法可得数列{an}的通项公式,讨论 n 为奇数或偶数,求得极限,由不等式恒成立 思想可得 M 的最小值. 【详解】解:(1) 如 ,则 为常数列,但 不是等差数列, (2) 设数列 的公比为 ,则由题意, 、 均为正整数, 因为 ,所以 , 解得 或 , 故 或 ( N*), ①当 时, , , , { }na { }nb 1| |n n na a b+ − = n∈ { }nb { }na { }nb { }na { }na { }na 3 2 6a a− = { }nb { }na 1 2 3 1 1 1 1lim( ) n nb b b b→∞ + + + + 116 ( )2 n nb += − { }nb { }na 1 1a = 2 2 1n na a −≤ 2 2 1n na a +≤ | |na M≤ n∈ *N 3 4 2 3 29 6 ( 1)n na = − ( )1 n na = − 2nb = { }na { }na q 1a q 3 2 6a a− = ( )1 1 6 1 2 3a q q − = = × × 1 1 3 a q =  = 1 3 2 a q =  = 13n na −= 13 2n na −= × n∈ 13n na −= 12 3n nb −= × 11 1 1 2 3 n nb − =    1 2 1 1 1 3lim 4n nb b b→∞  + +…+ =    ② 当 时, , , 综上, 的值为 或 ; (3) 由 ≤ 且 ≤ 得, = 故有: , , , 累加得: = = , 又 ,所以 当 n 为奇数时, 单调递增, , , 当 n 为偶数时, 单调递减, , , 从而 ≤ ,所以 M≥ ,即 M 的最小值为 . 【点睛】本题考查新定义的理解和运用,考查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 考查分类讨论思想方法,化简运算能力,属于难题. 13 2n na −= × 13 2n nb −= × 11 1 1 3 2 n nb − =    1 2 1 1 1 2lim 3n nb b b→∞  + +…+ =    1 2 3 1 1 1 1lim n nb b b b→∞  + + + +    3 4 2 3 2na 2 1na − 2na 2 1na + ( ) 1 1 11 6 2 n n n na a + +   − = − −      ( ) 116 1 2 n n + ⋅ − + −   ( ) 1 1 16 1 2 n n n na a − −  − = ⋅ − + −   ( ) 1 2 1 2 16 1 2 n n n na a − − − −  − = ⋅ − + −   ( ) 2 1 2 1 16 1 2a a  − = ⋅ − + −   ( ) ( ) ( ) ] [ 2 3 1 2 1 1 1 1 16 1 1 1 2 2 2 n n na 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 1 111 1 1 4 2 6 12 1 2 n n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 11 23 1 1 6 n n − −  − −   − − − +  1 1a = 1 * 1 * 7 1 1 2 1,6 6 2 29 1 1 2 ,6 6 2 n n n n m m N a n m m 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a 0na > 7lim 6nn a→∞ = { }na 0na < 29lim 6nn a→∞ = − na 29 6 29 6 29 6 21.已知函数 , ,如果对于定义域 内的任意实数 ,对于给定的非零常数 , 总存在非零常数 ,恒有 成立,则称函数 是 上的 级类增周期函数, 周期为 ,若恒有 成立,则称函数 是 上的 级类周期函数,周期为 . (1)已知函数 是 上的周期为 1 的 2 级类增周期函数,求实数 的取 值范围; (2)已知 , 是 上 级类周期函数,且 是 上的单调 递增函数,当 时, ,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 (3)是否存在实数 ,使函数 是 上的周期为 的 级类周期函数,若存在, 求出实数 和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答案】(1) ;(2) ;(3)当 时, , ;当 时, , . 【解析】 【分析】 (1)由题意 f(x+1)>2f(x)整理可求得 a<x﹣1 ,令 x﹣1=t(t≥2),由 g(t)= t 在[2,+∞)上单调递增,即可求得实数 a 的取值范围;(2)由 x∈[0,1)时,f(x)= 2x,可求得当 x∈[1,2)时,f(x)=mf(x﹣1)=m•2x﹣1,…当 x∈[n,n+1)时,f(x)= mn•2x﹣n,利用 f(x)在[0,+∞)上单调递增,可得 m>0 且 mn•2n﹣n≥mn﹣1•2n﹣(n﹣1),从而 可求实数 m 的取值范围;(3)f(x+T)=Tf(x)对一切实数 x 恒成立,即 cosk(x+T)= Tcoskx 对一切实数恒成立,分当 k=0 时,T=1;当 k≠0 时,要使 cosk(x+T)=Tcoskx 恒 成立,只有 T=±1,于是可得答案. 【详解】(1)由题意可知:f(x+1)>2f(x),即﹣(x+1)2+a(x+1)>2(﹣x2+ax)对一 切[3,+∞)恒成立, 整理得:(x﹣1)a<x2﹣2x﹣1, ∵x≥3, ( )y f x= x D∈ D x m T ( ) ( )f x T mf x+ > ( )f x D m T ( ) ( )f x T mf x+ = ( )f x D m T 2( )f x x ax= − + [3, )+∞ a 1T = ( )y f x= [0, )+∞ m ( )y f x= [0, )+∞ [0,1)x∈ ( ) 2xf x = m k ( ) cosf x kx= R T T k T 1a < 2m ≥ 1T = 2k nπ= n∈Z 1T = − (2 1)k n π= + n∈Z 2 1x − − 2 t − ∴a x﹣1 , 令 x﹣1=t,则 t∈[2,+∞),g(t)=t 在[2,+∞)上单调递增, ∴g(t)min=g(2)=1, ∴a<1. (2)∵x∈[0,1)时,f(x)=2x, ∴当 x∈[1,2)时,f(x)=mf(x﹣1)=m•2x﹣1,… 当 x∈[n,n+1)时,f(x)=mf(x﹣1)=m2f(x﹣2)=…=mnf(x﹣n)=mn•2x﹣n, 即 x∈[n,n+1)时,f(x)=mn•2x﹣n,n∈N*, ∵f(x)在[0,+∞)上单调递增, ∴m>0 且 mn•2n﹣n≥mn﹣1•2n﹣(n﹣1), 即 m≥2. (3)由已知,有 f(x+T)=Tf(x)对一切实数 x 恒成立, 即 cosk(x+T)=Tcoskx 对一切实数恒成立, 当 k=0 时,T=1; 当 k≠0 时, ∵x∈R, ∴kx∈R,kx+kT∈R,于是 coskx∈[﹣1,1], 又∵cos(kx+kT)∈[﹣1,1], 故要使 cosk(x+T)=Tcoskx 恒成立,只有 T=±1, 当 T=1 时,cos(kx+k)=coskx 得到 k=2nπ,n∈Z 且 n≠0; 当 T=﹣1 时,cos(kx﹣k)=﹣coskx 得到﹣k=2nπ+π, 即 k=(2n+1)π,n∈Z; 综上可知:当 T=1 时,k=2nπ,n∈Z; 当 T=﹣1 时,k=(2n+1)π,n∈Z. 【点睛】本题考查周期函数,着重考查函数在一定条件下的恒成立问题,综合考查构造函数、 分析转化、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与方法,难度大,思维深刻,属于难题. ( )22 1 22 1 1 1 xx x x x − −− − = =− −< 2 1x − − 2 t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