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10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阜阳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12月模拟数学(文)试题
安徽省阜阳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12月模拟考试 数学(文)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已知集合,,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B. C. D. 2.已知的图像在上连续,则“”是“在内有零点”的( )条件。 A.充分不必要 B.必要不充分 C.充要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3. 下列函数中周期为且在上为减函数的是( ) A. B. C. D. 4.设为定义R上在的奇函数,当时,(为常数),则( ) A. B. C. 1 D. 3 5.若非零向量,满足,且,则向量,的夹角为( ) A. B. C. D. 6. 等差数列中,已知,则( ) A. B. 24 C. 22 D. 20 7.已知,是两条不同的直线,,,为三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若∥,,则∥; B.若∥,,,则∥; C.若⊥,⊥,则∥; D. 若∥,⊥,⊥,则∥. 8.直线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9.已知定义在上的函数满足,且的导函数在上恒有,则不等式 的解集为( ) A. B. C. D. 10.若直角坐标平面内的两个点P和Q满足条件:①P和Q都在函数的图像上;②P和Q关于原点对称,则称点对是函数的一对“友好点对”( 与看作同一对“友好点对”)。已知函数,则此函数的“友好点对”有( ) A. 0对 B. 1对 C.2对 D. 3对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1. 已知i是虚数单位,为实数,且复数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在虚轴上,则=_______. 12. 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P点关于平面的对称点为,则=_________ 13.设满足,则的最小值为_________ 14. 已知数列满足,,则的最小值是_________. 15.下列命题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___ ①两条直线,和两条异面直线,相交,则直线,一定异面; ②,使; ③都有; ④,使是幂函数,且在上递减; ⑤函数都不是偶函数。 三.解答题(共7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6.已知函数, (1)若的解集是,求,的值; (2)若=,解关于的不等式. 17.如图,四棱锥中,⊥平面,底面四边形为矩形, 为中点, (1)求证:⊥; (2)在线段上是否存在一点,使得∥平面,若存在,指出的位置;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D B C A E P 18.如图,一艘轮船在A处正沿直线返回港口B,接到气象台的台风预报,台风中心O位于轮船正西40km处,受影响的范围是半径为20km的圆形区域。已知港口B位于台风中心正北30km处。 (1)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写出直线AB的方程; (2)如果这艘轮船不改变航线,那么它是否会受到台风的影响?(不考虑台风中心的移动) . . . A B O 东 西 北 南 19. A,B,C是△ABC的内角,,,分别是其对边,已知, ,且∥,B为锐角, (1)求B的大小;(2)如果,求△ABC的面积的最大值。 20.已知函数,数列的前n项和为,点,()都在函数的图像上, (1)求的通项公式; (2)令,求的前n项和; (3)令,证明:,。 21.已知,函数, ,,(其中e是自然对数的底数,为常数), (1)当时,求的单调区间与极值; (2)在(1)的条件下,求证:; (3)是否存在实数,使得的最小值为3. 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阜阳一中高三第二次月考数学答案(文科)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B A B A C B C C B B 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 11 3 12. 32 13. 14. 15. 三、解答题: 16、(12分)(1)的增区间是 (2) 由于为第二象限角所以 17、(12分)函数为奇函数,且在上为增函数, 在上的最大值为.若 . 令看成一条直线 上恒成立, 且 或t=0或 故t的范围 18、(12分)(1)连 在中,M、N分别为线段的中点 平面 故MN//平面 (2) 为直三棱柱, 方法一: 取面上一点P作 . 又平面面且交线为AB 同理 BC平面 方法二:过C作 同理 与CT重合为CBBC平面 方法三:在面ABC内,作,在面 同理 BC平面 19、(12分)证法一 证法二:令 满足 的区域, 目标函数Z=,由线性规划可求 的最小值为 20、(13分)(1)令 两根为 (2)原命题等价于证明 方法一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方法二由(1)知 令得 只需证即可,即 21、(14分)(1)证明: 。 (2)由(1)的 由错位相减法得 (3)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