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课时优案3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上册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课时优案3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上册

课时优案3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被审美的汁液浸泡、又为理想的光环所笼罩的山水,它是作者幻化出的    。在当代中国,无论东西南北,都能    找到“桃花源”。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折射出不同的“桃花源”。但每一个“桃花源”里似乎都有陶渊明的影子,真可谓“一处桃源一陶翁”。陶渊明在归隐前也不是没有参与过政治,读书人谁不想建功立业?他一上任就在自己从政的小舞台上    地搞改革,却引来了上级监察和考核官员政绩的官吏来找麻烦。陶渊明大怒:“我安能为五斗米折腰?”连夜罢官而去。从此,他就这样一直在乡下读书、思考、种地。终于在他弃彭泽令回家16年后写成了    的《桃花源记》。陶渊明不是政治家,却勾勒出一个理想社会,让人们不断去追求;他不是专门的游记作家,却描绘了一幅最美的山水图,让人们不断去寻找;他不是专门的哲学家,却给出了人生智慧,设计了一种最好的心态,让人们得到解脱。如果真要说专业的话,陶渊明只是一个诗人,他开创了田园诗派,用美来净化人们的心灵。(    )‎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空中楼阁 顺藤摸瓜 大张旗鼓 脍炙人口 B.海市蜃楼 按图索骥 大刀阔斧 脍炙人口 C.海市蜃楼 顺藤摸瓜 大张旗鼓 喜闻乐见 D.空中楼阁 按图索骥 大刀阔斧 喜闻乐见 答案 B 解析 ①空中楼阁:多用来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海市蜃楼:比喻虚幻的事物。“空中楼阁”偏重于不切实际;“海市蜃楼”侧重虚幻。第一处根据语境,“为理想的光环所笼罩”“幻化出的”等,可知此处突出虚幻、幻想,所以选择“海市蜃楼”。②按图索骥:指按照图像寻找好马;比喻按照线索寻找目标,也比喻办事机械、死板。顺藤摸瓜:比喻沿着发现的线索追究根底。第二处强调的是在当代按照线索能找到桃花源,这里取“按图索骥”的第二个义项,所以用“按图索骥”恰当。③大张旗鼓:比喻声势和规模很大。大刀阔斧:比喻办事果断而有魄力。第三处强调“他”办事果断而有魄力,所以选“大刀阔斧”合适。④脍炙人口:指美味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们都称赞。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形容很受欢迎。第四处对象为诗文,强调《桃花源记》受人称赞,选“脍炙人口”合适。故选B项。‎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人们把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折射出不同的“桃花源”。‎ B.人们从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中折射出不同的“桃花源”。‎ 7‎ C.不同的“桃花源”,折射出不同的人对理想家园的理解认知。‎ D.不同的“桃花源”,折射出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 答案 D 解析 画线句的主语应该为“不同的‘桃花源’”,这样与上句形成顶真格式,又与下句的主语“每一个‘桃花源’”保持话题一致,故排除A、B两项;第二个“不同”在句中应修饰限制“理解认知”,排除C项。故选D项。‎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外文学史上从来没有哪一位诗人能像他这样创造了一种山水布景、一个社会模式、一种人生哲学,深深地植根在后人心中。‎ B.中外文学史上没有哪一位诗人能像他这样创造出一个从来没有的社会模式、山水布景、人生哲学,深深地植根在后人心中。‎ C.中外文学史上没有哪一位诗人能像他这样创造出一种从来没有的山水布景、社会模式、人生哲学,在后人心中深深地植根。‎ D.中外文学史上从来没有哪一位诗人能像他这样创造了一个社会模式、一种山水布景、一种人生哲学,深深地植根在后人心中。‎ 答案 D 解析 根据前后文,与前文“政治家”“游记作家”“哲学家”对应,应选“一个社会模式、一种山水布景、一种人生哲学”,排除A、C两项;“从来没有”应修饰“哪一位诗人”,而不能用“从来没有”否定“社会模式、山水布景、人生哲学”,排除B项。故选D项。‎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        ,        ”两句,使用比喻手法叹人生短暂,苏轼《赤壁赋》中则云“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2)《归园田居(其一)》中的“        ,        ”两句,与王籍《入若耶溪》中“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两句在写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3)《论语》中“        ,        ”两句认为,作为“士”必须要胸怀宽广、意志坚定;曹操《短歌行》中“        ,        ”两句,也表现了作为宏图大略之志士,必须有兼收并蓄,海纳百川之心胸。‎ ‎(4)曹操《短歌行》借用典故,表明自己决心礼贤下士,建立统一大业的两句诗是“        ,        ”;诗人想象与贤才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诉说往日情谊的两句诗是“        ,        ”。‎ ‎(5)“        ,        ”两句,表现了脱离官场、如释重负的愉快心情,是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的点睛之笔。‎ 答案 (1)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 ‎(2)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7‎ ‎(3)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 ‎(4)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契阔谈 心念旧恩 ‎(5)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1.[鉴赏诗歌的形象、意境]钟嵘在《诗品》中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黄文焕在《陶诗析义》中说:“恰见去忙就闲,一一欣快;极平常之景,各生趣味。”结合两首诗歌,谈谈自己的体会。‎ 答:                        ‎ 答案 《短歌行》以感人的真诚和慷慨悲凉的感情吟咏了生命的忧患,以貌似颓废的意态来表达及时进取的精神,以放纵歌酒的行为来表现对人生哲理的严肃思考,以觥筹交错之景来抒发心忧天下和渴慕人才之情。全诗以感慨开篇,继之以慷慨沉吟,再以忧愁接之,后以开朗收尾,忧乐夹杂,忽徐或疾,想象丰富,古朴悲凉,气魄宏大。‎ ‎《归园田居(其一)》写的是隐退丘山之志,作者用“误落”“去”“旧林”“故渊”等语,说明其原为世外之人,尘俗生活有违本意,不是来处。所以他无比向往回归田园。其笔下的田园之景,方宅草屋,榆树桃李,人村墟烟,狗吠鸡鸣等,全在作者不动声色的白描中一一写出,都带有自己的色彩,以景之闲雅宁静,见我之旷达冲淡。‎ ‎2.[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曹操想“掇明月”,陶渊明重“返自然”,各自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答:                        ‎ 答案 (1)“掇明月”,表现曹操思慕人才而不得的惆怅心理,“明明如月”流露出对人才的仰慕之情。在诗人心中,人才如悬空之月,明鉴宇内。明月可望不可即,即人才难得,也反映出诗人欲得人才的迫切之情。(2)“复得返自然”,“自然”既是自然环境,又是顺适本性无所扭曲的生活,与开篇的“丘山”照应,是点题之语,表明了诗人对田园的向往,也表明了作者“质性自然”的生活态度。‎ ‎3.[鉴赏诗歌的语言,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归园田居(其一)》中把“守拙”解释为“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你认为合乎诗歌的意旨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答:                        ‎ 答案 这一解释合乎诗歌的意旨。这首诗主要表达作者对官场的厌恶和对农村生活的喜爱之情,反对机巧圆滑,随波逐流,反对官场生活中的八面玲珑、尔虞我诈,因此诗句中的“拙”即朴拙,含有原始本真的意思,“守”则是固守节操,怕自己受到官场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失其本心。官场是个是非之地,正直清高的人自然会感到精神压抑,没有自由,诗人“归园田”是为了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表示自己安守本分,向往归真返璞,也即守拙。(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7‎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归园田居(其二)‎ 野外罕人事①,穷巷寡轮鞅②。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③中,披草④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⑤至,零落同草莽。‎ ‎[注] ①人事:人际交往,这里主要指与官场的来往。②轮鞅(yāng):鞅是拉车的皮带,这里指车马。③墟曲:即指村落。④披草:拨开野草。⑤霰(xiàn):小雪珠。‎ ‎1.下面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四句从正面写“静”,用“野外”“穷巷”“荆扉”“虚室”来反复强调乡居的清贫,暗示出自己抱贫守志的高洁之心。‎ B.中间四句是以外在的“动”来写乡居生活内在的“静”,写出作者往来于田间,打理桑麻,虽孤独但也快乐的隐居生活。‎ C.“野外罕人事”与“户庭无尘杂”一外一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诗人摆脱官场和世俗束缚后轻松愉悦的心情。‎ D.这首诗语言质朴,语调悠然,叙述乡居生活的日常片断,在一片“静”的境界中,流荡着一种古朴淳厚的情味。‎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综合能力。“孤独”错,这四句写的是诗人时常沿着野草丛生的田间小路,和乡邻们共话桑麻,并不孤独。‎ ‎2.陶渊明的乡居生活总体说是平静安宁的,但是他的心情也会有喜有忧,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答:                        ‎ 答案 ①喜乡间生活宁静,没有俗事俗人打扰。“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表现了乡居的宁静;“虚室绝尘想”暗含摆脱时俗束缚的喜悦。②喜与乡邻关系友好淳厚。“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与乡邻一起谈论桑麻生长的情况,与充满了权诈虚伪的官场相比,这里人与人的关系是澄澈明净的,令人喜悦。③忧自己的庄稼毁于一旦。“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诗人生怕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毁于一旦,心怀恐惧。这里的一喜一忧,并非“尘想”杂念,这单纯的喜忧,正表现诗人的心灵变得明澈了,感情变得淳朴了。‎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分析情感抓住关键词句“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虚室绝尘想”“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等,然后结合诗句分析其中蕴含的“有喜有忧”的情感即可。‎ 白话诗歌 7‎ 乡居少与世俗交游,僻巷少有车马来往。‎ 白天依旧柴门紧闭,心地纯净断绝俗想。‎ 经常涉足偏僻村落,拨开草丛相互来往。‎ 相见不谈世俗之事,只说田园桑麻生长。‎ 我田桑麻日渐长高,我垦土地日渐增广。‎ 经常担心霜雪突降,庄稼凋零如同草莽。‎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3~4题。‎ 却东西门行 曹操 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举翅万馀里,行止自成行。‎ 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田中有转蓬,随风远飘扬。‎ 长与故根绝,万岁不相当①。奈何此征夫,安得驱②四方!‎ 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冉冉老将至,何时反故乡!‎ 神龙藏深泉,猛兽步高冈。狐死归首丘③,故乡安可忘!‎ ‎[注] ①不相当:不相逢,指飞蓬与本根而言。②驱:去,离开。③狐死归首丘:屈原《哀郢》中有“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首丘,头向着自己的窟穴。‎ ‎3.以下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没有华丽的词句,也少有表现愁苦的词语,但朴实之语,也收到了动人心魄的效果。‎ B.“鸿雁”万里远征,形单影只,不管是“食南稻”还是“复北翔”,都只能依从节令的变化。‎ C.“转蓬”即飞蓬,诗中的“转蓬”经历“万岁”却不能归于故土,其时间的漫长感非常强烈。‎ D.“戎马”两句写出了征人马不解鞍,甲不离身的生活,写出了征人辛苦劳累的军旅生活。‎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综合能力。B项,“形单影只”错误。从诗中来看,“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举翅万馀里,行止自成行”,大意是:鸿雁万里远征,与同类结伴而行,相濡以沫,处于寂寞凄凉的环境中。鸿雁只是在“无人乡”,但它们“自成行”,是一个群体,并非“形单影只”。‎ ‎4.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任选两种分析。‎ 答:                        ‎ 答案 ‎ 7‎ 借景抒情、比喻、用典、比兴(起兴)。①借景抒情:借“鸿雁”处于寂寞凄凉的环境中,严冬南飞食稻,阳春则北翔重回的辛劳困苦之景,抒发将士们对东征西战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借“转蓬”随风飘荡,无所归止的景象抒发对有家不能回的无奈与愁苦之情。②比喻:以“鸿雁”万里远征、南来北往和“转蓬”的随风飘荡、无所归止喻指征夫背井离乡,辗转远征;以“神龙”藏于深泉,“猛兽”步于高冈,“狐狸”死后头朝故土的各有定所,各遂其愿的状态喻指(反比)征夫对回归家乡的执念,表达了将士们对家的思念之情及有家归不得的无奈愁苦。③用典:用屈原《哀郢》中“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的典故(或用“狐死首丘”的典故),写狐狸死后头朝自己的窟穴,表达狐狸临死不忘故乡,此处用来反比征夫们的流离辗转,有家不能归,表达思乡之情和不得归的无奈愁苦。④比兴(起兴):以“鸿雁”万里远征、南来北往和“转蓬”的随风飘荡、无所归止起兴,引出征夫出征之遥、之苦和返还无期;以“神龙”藏于深泉,“猛兽”步于高冈,“狐”死后头朝故土,引出征夫的乡关之思。表达了将士们强烈的思乡之情和有家不得归的无奈愁苦。‎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回顾艺术手法包含的范畴,然后从诗歌整体到局部,分析主要手法。诗歌的前六句采用比兴手法。诗人略一勾勒,便写出了鸿雁的境遇及其春来冬去的候鸟特征。大雁尚能回乡,诗人借这一景物表达了自己有家不能回的无奈和愁苦。“田中有转蓬”四句,诗人没有像通常诗歌那样在比兴后立刻引入正题,而是再用一比兴手法,写蓬草随风飘荡,无所归止,也永远无法回归故土。转蓬“万岁”不能归于故土,其时间漫长感异常强烈。引出后面征夫的辛苦劳累的军旅生活。“神龙藏深泉”四句连用神龙、猛兽、狐狸三个比喻。神龙藏于深泉,猛兽步于高冈,各有定所,各遂其愿,令有家归不得的征夫羡慕不已。“狐死归首丘”典出《礼记·檀弓》:“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首丘,仁也’。”屈原《哀郢》:“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动物至死尚且不忘故土,远离家乡的征夫们更不能忘。诗人借用典故表达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和不得归的无奈。‎ 白话诗歌 大雁生活在遥远的塞北,那是荒凉无人的地方。‎ 举翅飞行万余里,飞行栖息自成行。‎ 冬天在南方饱食稻谷,春日一到又飞回北方。‎ 田中有草叫转蓬,随风远飞四处飘扬。‎ 从此永远离开自己的根,万年难相会各在天一方。‎ 可怜远征的将士,怎么才能离开四方归家。‎ 战马永不卸征鞍,铠甲不离人身旁。‎ 岁月流逝人渐老,何时才能返故乡。‎ 神龙藏身在深渊,猛兽漫步在山冈。‎ 狐死头还向山丘,人的故乡怎能忘!‎ 7‎ 7‎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