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滕州市实验高中2016-2017学年度高三语文期末复习自测题(三)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滕州市实验高中2016-2017学年度高三语文期末复习自测题(三)

山东省滕州市实验高中2016-2017学年度高三语文期末复习自测题(三)‎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神话是人类早期生活的全面记录,表现着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关于宇宙和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包含着浓厚的宗教心理和情感。神话以一种浪漫想象来表达神性观念及其灵性世界,远古人类在这种浪漫想象中开始探索世界和人生的起源及归宿。全世界各种古老文化系统中均有丰富的神话故事。‎ 埃及有太阳神“拉”开天辟地的传说。据说在混沌初开之际,“拉”在水神“努”的体内孕育成形,又从莲花苞中开出水面,显现为一团红日,并成为万物的创造者。“拉”创造了天地、人类和动物。后来,由于人类堕落犯罪,“拉”派遣他的女儿爱情之神赫托尔去毁灭他们。接着“拉”又回心转意,便以美酒灌醉女儿,使她常卧不醒,人类因此免于毁灭。‎ 巴比伦也有一则创世神话。故事说,起初太空中只有混沌和化身为恶魔的提阿马特的太初深渊。后来.提阿马特生了诸神,诸神反过来剥夺了她的权力。提阿马特为此震怒,准备惩治诸神,诸神得知后十分恐慌,唯有大神安夏尔之子马尔都克对提阿马特无所畏惧,并与之搏斗且战胜了她。马尔都克将提阿马特的躯体撕成两半,一半为天,一半为地,并进而创造了星辰、万物和人类。‎ 中国则有盘古开天地的神话传说。上古时期,天与地混沌未开,像个鸡蛋,盘古就生长在这当中。经过一万八千年,天地分剖,属于“阳”的清而轻的物质上升为天,属于“阴”的浊而重的物质下降为地。盘古也在天地变化之中成长,逐渐其智超过天,其力超过地。这样又经历一万八千年,天极高了,地极深了,盘古的身子极长了,然后才有三皇出现在世间。‎ ‎《旧约》中记载了古代希伯来人的神话创世说。上帝耶和华在创造了天地万物之后,又用泥土捏了一个男人,取名亚当;并取亚当的肋骨造了一个女人。取名夏娃。耶和华使他们结为夫妻并将他们安置在伊甸园中生活。之后,亚当和夏娃在蛇的劝诱下,违背耶和华的旨意吃了分辨善恶之树的果子。于是智慧明了,眼睛亮了,他们看到了自己那赤裸着的美丽肉体。而耶和华知道后,大发雷霆,他将亚当和夏娃赶出伊甸园,让他们去历经人类的各种磨难。‎ 神话在远古时代是人们对人性与神性、世间与灵界的描迷和解释。古人用神话来说明宇宙的起源和天地万物的存在,体悟并解说人本身的意义。因此,神话中的各种人物神灵、天体神灵、自然神灵和动植物神灵形象构成了远古人类精神认知上的世界全景。当宗教进入人类文明时代的发展以后,神话的运用及其影响虽然逐渐削弱,但却未曾从根本上退出宗教舞台。世界各大宗教在其发展演变中仍不同程度地保留了其神话形式。现存于世的各大宗教都有各自的神话构建,都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在信仰生活中的活跃之态。因此,进一步研究当今世界宗教神话体系仍旧很有必要。‎ ‎ (摘编自王晓朝《宗教的起源与原始宗教》)‎ ‎1.下列关于神话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表现着人类生活各个方面的神话,全面记录着人类的早期生活,神话故事还包含着浓厚的宗教心理和情感。‎ B.神话是远古人类在浪漫想象中用来表达神性观念和灵性世界的,随着这种表达,远古人类也就开始探索世界和人生的起源及归宿。‎ C.古人用神话来说明宇宙是如何起源和天地万物为什么存在,同时,古人也靠神话来解读人自身的意义。‎ D.在远古时代,神话是人们对人性和神性、世间和灵界的描述和解释,古人精神层面的世界全景是由神化了的人、天体、大自然、动植物构成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在世界范围内,各种古老文化体系中都有丰富的神话故事,中国神话中的盘古开天辟地神话和古代希伯来人的创世神话,不约而同地把智慧提到很高的地位。‎ B.在埃及、巴比伦、中国的古老的神话中,关于创世的理解,都有基本相同的一个认识,那就是天地之初,一片混沌。‎ C.埃及神话中的太阳神“拉”、巴比伦神话中的提阿马特、中国的盘古都是自然物的人格化,尤其是较大星辰的人格化。‎ D.天地混沌未开的远古时期,盘古在像鸡蛋一样的混沌之中生长,后来,天地分剖,盘古也随着变化成长,因而盘古的智慧力量超过了天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拉”孕育于水神体内,创造了天地、人类和动物,后来由于人类堕落犯罪,“拉”派遣他的女儿爱情之神赫托尔去毁灭他们。‎ B.提阿马特生了诸神,对反过来剥夺她权力的诸神非常愤怒;诸神得知提阿马特要惩治他们,十分恐慌,只有马尔都克与之搏斗,并战胜了她。‎ C.随着宗教进入人类文明时代的发展以后,神话的存在越来越弱化,但世界各大宗教在其发展中仍保留了一定量的神话。‎ D.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系统都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在信仰生活中的活跃状态,因而,已没有必要深入研究当今世界宗教神话体系。‎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郅都者,杨人也。以郎事孝文帝。孝景时,都为中郎将,敢直谏,面折大臣于朝。尝从帝入上林,贾姬如厕,野彘卒入厕。上目都,都不行。上欲自持兵救贾姬,都伏上前曰:“亡一姬复一姬进,天下所少宁贾姬等乎?陛下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上还,彘亦去。太后闻之,赐都金百斤,由此重郅都。‎ 济南瞷氏宗人三百余家,豪滑,二千石莫能制,于是景帝乃拜都为济南太守。至则族灭瞷氏首恶,余皆股栗。居岁余,郡中不拾遗。旁十余郡守畏都如大府。‎ 都为人勇,有气力,公廉,不发私书,问遗无所受,请寄无所听。常自称曰:“已倍亲而仕,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 郅都迁为中尉。丞相条侯至贵倨也,而都揖丞相。是时民朴,畏罪自重,而都独先严酷,致行法不避贵戚,列侯宗室见都侧目而视,号曰“苍鹰”。‎ 临江王征诣中尉府对簿,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都禁吏不予。魏其侯使人以间与临江王。临江王既为书谢上,因自杀。窦太后闻之,怒,以危法中都,都免归家。孝景帝乃使使持节拜都为雁门太守,而便道之官,得以便宜从事。匈奴素闻郅都节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匈奴尝为偶人像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见惮如此。匈奴患之。窦太后乃竟中都以汉法。景帝曰:“都忠臣。”欲释之。窦太后曰:“临江王独非忠臣邪?”于是遂斩郅都。‎ ‎ (选自《史记•酷吏列传》)‎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野彘卒入厕 卒:最终 B.上目都,都不行 目:以目示意 C.已倍亲而仕 倍:通“背”,离开 D.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 谢:谢罪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匈奴素闻郅都/节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匈奴/尝为偶人/像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 ‎ B.匈奴素闻郅都节/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匈奴尝为偶人像/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 ‎ C.匈奴素闻郅都节/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匈奴尝为偶人像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 ‎ D.匈奴素闻郅都/节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匈奴尝为偶人/像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 ‎6.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汉时期郡的最高行政长官称为“太守”。郅都被汉景帝提拔为济南郡太守后,雷厉风行地打击济南豪强,影响极大,周围十几郡太守对他衷心敬服,视他如上司。‎ B.郅都是西汉时期著名的酷吏,文景之治时期曾被誉为铁面无私的“苍鹰”。“酷吏”一词具有褒扬之意,代表着对皇帝的高度忠诚、对社稷的绝对维护和对犯罪人的严惩不贷。‎ C.《史记》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占全书的大部分篇幅,都是以写人物为中心来记载历史的,由此,司马迁创立了史书新体例“纪传体”。 ‎ D.郅都执法不阿。临江王被传到中尉府受审,临江王请求郅都给他刀笔,欲写信直接向汉景帝谢罪,郅都不许。临江王自杀,郅都也因此遭窦太后记恨,最终被处决。‎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亡一姬复一姬进,天下所少宁贾姬等乎?陛下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5分)‎ ‎ (2)孝景帝乃使使持节拜都为雁门太守,而便道之官,得以便宜从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 杜甫 ‎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 ‎8.请简要分析颈联在写景上的主要特色。(6分)‎ ‎9.请结合诗句,概括诗人抒发了哪些感情。(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⑴屈原《离骚》中表明自己内心崇尚美德不因加罪而后悔的两句是 , 。‎ ‎⑵送别,自古以来让人情难以堪,但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却表现得气势豪迈,意境开阔,其中的“ , ”更成为千古名句。‎ ‎⑶荀子《劝学》中表明广泛地学习并能自省,不断提高、完善自己的名句是: , 。‎ 乙选考题 请考生从第三、四两大题中任选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号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窗棂上挂串红辣椒 王长元 村长带着那拨儿人进屋的时候,老太太正在扫地。灰尘沸沸扬扬,仿佛是鲜活的跳蚤在空气中上下跳动,弄得人眼睛迷迷茫茫。‎ ‎“那啥,顶子哪?”‎ ‎“下甸子打草去啦。”‎ ‎“啥时走的?”‎ ‎“小半个月啦。”‎ ‎“回来过没?” ‎ ‎“没。”‎ 村长吸溜一下鼻子,“二婶,还不知道吧,顶子出事了。”‎ 二婶就一惊:“出了啥事?”‎ ‎“杀人啦,顶子。这不,官家正寻他哪!”‎ ‎“啥?”老太太便呆在那里,眼睛就直直地看着炕沿边上的那几个人。她这才发现其中一个戴大沿帽的已经带了绑绳和黑亮亮的枪。立马她心一颤动,眼仁儿就朝上翻过去,人便跟着向门框斜过去。几个人惊恐地奔了过去,将老太太放到炕上。‎ 一忽儿,老太太的鼻翅儿便扇动一下,翻转的眸子虽归了原位,但依旧是愣愣向上看着。‎ ‎“二婶,你看你啥个身板还不知道,上甚火?既是杀了人,顶子就不是原先的顸子了,那便是犯了王法。犯了王法的顶子你还伤心个甚!麻溜缓缓,人家公安局还有事情跟你说。”‎ 老太太眸子这才转了一轮儿,一汪亮亮的湿润便映在里面。‎ 看着老太太有了活气,警察就轻轻一笑,说:“老人家,您的心情我们是理解的,但是儿子杀了人,犯了罪,如今又跑掉了。这,国法是不能容的。我们希望您控制住感情,配合我们来抓凶犯。否则,比如说包庇儿子、袒护儿子,那样您老人家也有罪了。按我们的经验,您的儿子还会回家来的,那时您必须报告我们。”‎ ‎“顶子真若是回家,你可得说呀!”村长眼睛觑觑着,冲着她说,“要不,那叫什么?对,叫窝藏。二婶,咱可不能糊涂啊!”‎ 她痴痴地点着头,两行老泪缓缓漫过面颊的褶皱,整个面庞已经全是泪水了,闪着亮晶晶的光芒。‎ 村长最费思索的是:她儿子若回来,她怎么告诉他们哪?他猝然发现了粮囤上那串红辣椒,眼睛立时闪出光亮,便指着红辣椒说:“对,就用它。二婶,他若是回来,您就将这串红辣椒挂到窗户上。”‎ 她又痴痴点点头,看了一眼红辣椒。‎ 顶子伏在高粱地垅沟里已经三天了。事情来得太突兀了,突兀得他只有逃到高粱地之后才想起后悔,悔自己不该为那屁大的事而冲动,悔自己冲动时不该抡那镰刀。战战兢兢挨了三天,吃喝现在全成了问题,最讨厌的是那垅上的风,哗啦哗啦吹得叶子直响,仿佛有无数个脚步向他走来,把他弄得一惊一乍的……‎ 可是一想到出逃,他又茫然了,天下这么大,地面这么广,去哪里呢?可是,不管去哪里,在要走之前,他一定要回家看一眼老娘。‎ 老太太送走了那些公家的人之后,就把家里仅有的二十几斤白面都烙成饼,然后就一张一张地折叠,用纸包好,一沓一沓塞进帆布口袋里。又包了二斤盐巴,塞在缝隙处。她早已谋算好,顸子若回来,就让他躲进小南山的石洞里,过个十天半月的,看看风声,她再想办法。她相信,办法总是有的。记得,她刚十岁那会儿,还扎着羊角辫呢,就给八路军伤病员往那山洞里送过饭,想想那会儿她都从没断过伤病员的一顿饭。如今,为了儿子,她还会没有办法?‎ 小风轻轻拍打着窗棂,蟋蟀在墙角嘟嘟地叫,老太太迷迷怔怔刚要闩门的当儿,突然间,门“吱呀”一声开了,顶子站在了她的面前。‎ 老太太眼泪马上就下来了。‎ 顶子狼吞虎咽地吃着饼,眼睛贼溜溜地寻觑着,待最后一口食物从喉咙处咕噜一声咽下之后,他才急急地说:“娘,我看你一眼就得走了,有没有钱啥的,给我准备点。”‎ 老太太赶忙把裤腰子拽开,从里面掏出厚厚的一沓钱,递给顶子,说:“就这些了,都拿着吧!顶子,你要去哪里?”‎ ‎“娘,这您就不要管了。”‎ ‎“顶子,你把饼带上,到小南山的石洞里躲躲。”‎ ‎“娘,您就别管我了,我这一走,是死是活,真的不好说,啥年月能见到您,也都不敢想。娘,只求您自己保重啦!”‎ ‎“顶子,”老太太整个抖动起来,亮亮的泪珠向脸颊处滚动。‎ ‎“娘,还有一事,把咱家那把菜刀给我。”‎ 老太太抹了眼泪,愣了,说:“干啥?”‎ 顶子咬了下嘴唇说:“娘,我手头怎么也得有个应手的家伙呀。”‎ ‎“啥?”老太太倒吸了一口冷气.、‎ ‎“娘,我现在已经想好,谁真若是抓我逮我,我已没有别的路了,就得拼了,反正我已是有人命的人啦,杀一个够本,杀俩就赚一个。”‎ ‎“轰”地一声,老太太就觉得脑袋像被谁猛然击打了一样,眼前金光四射,她颤颤地向前走了一步。‎ ‎“娘,快快给我取刀来。” ‎ 老太太表面应允着他,脚步便悄然向窗前靠近,趁儿子回身的工夫,就把那串红辣椒牢牢地挂在了窗户上。‎ ‎(选自2006年第7期《小说月报》,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村长在老太太苏醒后,劝慰她说“犯了王法的顶子你还伤心个甚”,不能包庇杀人犯,这句话为老太太在最后把红辣椒挂在了窗户上作了伏笔。‎ B.作品叙述了经历儿子杀人这一生活变故后老太太复杂的情感世界,展现了老太太平凡而伟大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农民式的质朴而不愚昧的母爱的赞美。‎ C.“小风轻轻拍打着窗棂,蟋蟀在墙角嘟嘟地叫”的环境描写,不仅渲染了一种静谧的氛围,更暗示了老太太苦痛难受的心情,也为顶子回家提供背景。‎ D.老太太希望顶子躲进小南山的石洞,可是顶子不要老太太管他,因为顶子觉得那个地方村里人都知道不安全,还不如逃到外面更容易活下来。‎ E.作品的段落大都很短小,甚至大量使用一句一段的结构形式,语言朴实简练,富于生活化、口语化,这样写切合表现农民生活的题材内容。‎ ‎(2)小说中的老太太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6分)‎ ‎(3)作者是怎样叙述老太太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4)作品以老太太“把那串红辣椒牢牢地挂在了窗户上”为结尾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25分)‎ 一代史学大家朱希祖的痛与梦 朱希祖1919年任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代理主任,教授中国文学史。”五四”前后的北大,”卯字号”的诸位名教授,可谓北大的台柱子。所谓”卯字号”,就是几个属兔的大师级人物,两只”大兔子”是陈独秀和朱希祖。四只”小兔子”分别是胡适、刘半农、刘文典以及林公铎。其实,陈独秀和朱希祖是两只”中兔”,还有一只”老兔”蔡元培。‎ ‎“中兔”朱希祖似乎有点瞧不上”小兔”胡适。胡适初进北大,还是末学新进,对朱希祖很尊重,朱希祖的藏书中有很多是海内孤本、秘本,胡适就经常到朱家来看看藏书,谈谈版本,请教学问。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册一出版,引来叫好声一片,胡适在序言中特别感谢了朱希祖,而朱希祖似乎并不领情,说此书写得肤浅,还肯定地说,胡适既不懂佛学,也不懂宋明理学,他这本《中国哲学史大纲》是写不下去的。当然,朱希祖这番话是说给很亲密的朋友听的。但另一位章门弟子黄侃就不同了,在中央大学的课堂上,黄侃公开讽刺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只有上半部,没有下半部:”昔日谢灵运为秘书监,今日胡适可谓著作监矣。”学生不解,问何意。黄侃回答:”监者,太监也。太监,下部没有了。”引得学生大笑不止。后来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勉强出了中册,下册果然无疾而终。但这个小插曲,并不影响两人的交情。‎ 对于学者来说,爱书、读书、购书、藏书、著书,是其生命中非常重要的生活内容。”不与人物接,不为山海游。终生伏几案,天地一书囚。”这首带有自嘲意味的自题,可谓朱希祖为书而奔走一生的写照。‎ 在内忧外患的年代,战争的阴影,始终笼罩在朱希祖那一代学人的头上。藏书的命运和人的命运一样,几经颠沛流离,在飘摇的旅途不知何处可安身。自从1935年开始,朱希祖为他的藏书免遭兵燹而忧心奔走,寻觅安稳的、理想的藏书之所。从朱元曙《郦亭藏书的艰辛与悲凉》一文可知朱希祖为藏书东奔西走的情形:”‎9月16日开始运书至徽州,暂存徽州师范学校。19日,先生返回南京处理事务,途中遭遇轰炸。20日,连夜抵宣城,督运书籍。‎10月2日,运书完毕,先生返回徽州。时上海战事,日趋危急,先生恐徽州亦被波及,乃决计迁屯溪,并由水路运书前往,存三门呈洪宅。后,先生又觉不妥,乃于18日至隆阜,与学生戴伯瑚商议,最后决定将书藏于戴震藏书楼,托戴伯瑚保管。”从朱元曙的记录来看,我们仿佛看到朱希祖先生冒着敌寇的飞机轰炸,风尘仆仆地穿行于皖南山区,忧心如焚地看护在路上的书籍,多次转移,直到认为绝对安全为止。‎ ‎1934年8月13日‎,朱希祖看报纸得知,日本陆军省军务局长永田铁山在陆军省被刺死,他在日记中写道:”永田为稳健派中心人物,激进派恨之入骨,故有是难。日本军人不服从命令,不守法纪,亦为中日将来之大祸,而吾国华北风云恐又将为彼激进派所掀动矣。”后来局势的发展,正如朱希祖日记中的预料。‎ 正是在中日战争的阴云下,朱希祖朱偰父子,开始对南京六朝陵墓进行调查。为何要调查六朝古墓?”杜外人之觊觎,扬先哲之耿光”。维系着中国文化的六朝遗迹、石刻等,却湮没在荒草之中,无人问津。”爱国之情”加上”亡国之痛”,促使朱希祖、朱偰父子挑起调查六朝古墓的大梁。‎ 抗战爆发,避地巴山,客居重庆,这是朱希祖生命中的最后时光。日寇对重庆实施了野蛮的轰炸,严重危及学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1940年5月28日,朱希祖日记六:”上午8时至国史馆筹备会办公,9时半回考选委员会,半途有空袭警报,10时半放紧急警报。敌机九十八架,分三次来袭,北碚、池溪口轰炸最烈,复旦大学在北碚,其教务长孙寒冰死焉,平民死伤二百余人……”这样的日子,是抗战时期客居重庆的知识分子的生活缩影。‎ ‎1944年7月5日‎,朱希祖病逝于上海医学院附属医院,享年六十有六。一代史学家朱希祖遽归道山,”及身未见中原定”,他没有支撑到山河重光、抗战胜利的那一天。‎ 朱希祖的丧事”极一时之哀荣”。蒋介石特颁”渊衷硕学”的挽词。各界赠送挽联三百余幅,学界名流及官员出席者三百余人,这在抗战时期的重庆,实属罕见。国民政府颁发《褒扬朱逖先先生令》,赞其”生平专研历史,旁搜远绍,考证精勤。著述流传,成就甚伟”。(节选自《名人传记》,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 朱希祖(1879-1944):字逖先,生于晚清,留学日本。作为历史学家,朱希祖在担任北京大学史学系主任期间,制定了中国最早的现代大学史学课程体系,使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②”九一八”事变后,尝恨民族败类在东北、华北、南京组织伪政权,又愤于日寇沿袭金人封张邦昌、刘豫故技,因而勾稽两宋史料,撰《伪楚录辑补》六卷、《伪齐录校补》四卷、《伪齐国志长编》十六卷,揭发敌人奸谋,揭汉奸秽迹,以昭国人,以明学以致用之旨。‎ ‎⑴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面对在新文化运动中声名鹊起的胡适,朱希祖却并不看好他,并对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给予严厉批评。‎ B.”终生伏几案,天地一书囚”既表明朱希祖一生酷爱读书、藏书,又隐隐透露读书、藏书带给他的痛苦。‎ C.在内忧外患的战争年代里,朱希祖为他的藏书四处奔波和操劳,最终为国家保存了一脉书香。‎ D.六朝遗迹、石刻等湮没在荒草之中,无人问津,这促使朱希祖父子开始对南京六朝陵墓进行调查。‎ E.朱希祖因病逝世,抱憾而终,他的学术成就和人格魅力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肯定,他对我国史学研究有较大影响。‎ ‎⑵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朱希祖这一人物形象。(6分)‎ ‎⑶文章标题是”一代史学大家朱希祖的痛与梦”,结合文本分析朱希祖的”痛”与”梦”分别是什么。(6分)‎ ‎⑷朱希祖把历史研究放在深刻的社会背景下,”以明学以致用之旨”,让历史研究为社会现实服务,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该安置点的每个房间都有发放给转移群众的宣传彩页,绘声绘色地展示了有关暴雨过后的相关防疫知识。‎ ‎②廿八都,这个高深莫测的古镇,像谜一样遗落在苍茫的大山深处。‎ ‎③德国慕尼黑22日晚发生恶性枪击事件见报后,立即满城风雨。警方呼吁民众不要在网上散播相关视频及照片。‎ ‎④在整理、编辑加工《抗战家书——我们先辈的抗战记忆》时,阅读家书原文,参看历史照片,会有一种最强烈最自然的口传心授之感扑面而来。‎ ‎⑤这一恶性案件发生后,上级领导马上下达了限期破案的指令,公安机关立即倾巢而出,设卡排查,不久,就抓获了几个主要的犯罪分子。‎ ‎⑥如果人们在某一社会中普遍地陷入名缰利锁,人的生命价值的平等和人格尊严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维护,那么这个社会就”异化”了。‎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据《菲律宾商报》指出,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22日称,希望中国帮助菲律宾经济发展。‎ B.《咬文嚼字》主编黄安靖认为,流行语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传递社会”正能量”,合乎汉语语法规范,既要有流行性,也要有创新性。‎ C.当地政府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紧急安置、转移受灾群众1000余人,并提供衣物、食品、饮用水等生活必需品。‎ D.科学家们认为,由方忠研究员带领的团队首次在实验中发现的外尔费米子,这一发现对拓扑电子学和量子计算机等颠覆性技术的突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崇文抑武”是宋王朝所采用的具有纲领性的治国思想与方略。这一思想源于专制集权主义, ① 又会对专制集权推波助澜, ② 强化了专制皇权。 ③ 这一制度同时也表示,朝廷 ④ 凭借军队, ⑤ 还依靠意识形态化的儒家道德规范和纲常伦理来控制社会,维系人心, ⑥ 求长治久安。‎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并且 ‎/‎ 而且 不仅 而且 以 B 况且 而且 但是 尽管 ‎/‎ 但 C ‎/‎ 从而 而且 如果 就 以 D 而且 因此 ‎/‎ 只要 而且 仍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7个字。(5分)‎ 全球气候在整个20世纪确实一直在变暖, ① ?对此,众说纷纭。有些科学家认为20‎ 世纪气候变暖是”小冰期”气温回升的延续,是自然演变的结果,跟”温室效应”无关。但有些人反对这个观点,他们认为, ② ,而人类是造成”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气象系统是十分复杂的,无论地球变暖是否因为”温室效应”,我们都应该加以关注。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会弄明白地球变暖的来龙去脉, ③ 。‎ ‎17.下面是我校某班级“爱心义卖”活动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75个字。(6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14年,中国人在境外的消费总额达到了1万亿人民币,其中全球奢侈品消费达到了1060亿美元(6000多亿人民币),也就是说中国人2014年买走了全球46%的奢侈品,中国游客的购买力已跃居全球第一。‎ 在2015年3月份召开的两会上,有代表提案:国家文化名城离不开图书馆的建设。匈牙利,平均每500人就有一座图书馆,而我国平均45.9万人才拥有一所图书馆,我国人均图书馆数量世界倒数第一,我国尚有19.3%的地市没有图书馆,12.2%的县没有图书馆。我国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不足0.5册,世界倒数第一。据媒体报道,中国人年均读书0.7本,与韩国的人均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俄罗斯的55本,犹太人的64本相比,中国人的阅读量世界倒数第一。‎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A(A项中“神话故事还包含着浓厚的宗教心理和情感”不当,扩大了范围,原文是说“其中关于宇宙和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包含着浓厚的宗教心理和情感”。)‎ ‎2.D(D项中“天地分剖,盘古也随着变化成长,因而盘古的智慧力量超过了天地”强加因果,原文是说“盘古也在天地变化之中成长,逐渐其智超过天,其力超过地”。)‎ ‎3.D(D项“因而盘古的智慧力量超过了天地”错,改变了原文的意思,原文是说“现存于世的各大宗教都有各自的神话构建,都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在信仰生活中的活跃之态。因此,进一步研究当今世界宗教神话体系仍旧很有必要”。)‎ ‎4.答案:A 解析:“卒”同“猝”,突然的意思。‎ ‎5.答案:C 解析:找出句中名词“郅都节”“边”“雁门”“匈奴”“郅都”“射”,它们在句中要么作主语,要么作宾语,要么在它们前段开,要么在它们后边断开。‎ ‎6.答案:A 解析:秦时称“郡守”。 “拜”为任命,而非提拔。‎ ‎7.答案:(1)失去一个妃子,可以再找一个,难道天下缺少贾姬这种人吗?即使您不珍惜自己,那怎么向整个国家,向您太后交待呢?‎ ‎(2)景帝于是派了一个使者持着旌节去郅都家任命他担任雁门太守,让他从家中直接走便道赴任,并授予他遇亊可以随机处里的特权。‎ 解析:(1)采分点:“亡” 失去,“宁” 难道,“自轻” 不珍惜自己;“奈何”怎么样;各1分,句意1分。‎ ‎(2)采分点:“使使”派使者,“拜”任命,“之”动词,到;“便宜” 随机处里各1分,句意1分。‎ ‎8.①以静衬动(1分),“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以峡岸的静衬托江水的汹涌,表现了对友人行程艰难的忧虑(2分)。‎ ‎②寓情于景(1分),“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描写江边寒风吹骨、树影稀疏的凄凉之景,表达诗人因友人离去的孤寂伤感之情(2分)。‎ ‎③虚实结合(1分),“黄牛峡静滩声转”句属虚写,写诗人想象韩十四坐船过黄牛峡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属实写,写诗人在江边送别韩十四的情景(2分)。‎ ‎④听觉与视觉相结合(1分),“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作者从听觉角度形象描绘韩十四一路辗转旅途艰险的情形;“白马江寒树影稀”则从视觉角度描绘了当时的离别之景(2分)。‎ ‎(任答两点即可)‎ ‎9.①“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表现了对战乱导致生灵涂炭的忧愤之情;‎ ‎②“我已无家寻弟妹”表现了对家破人散的孤寂哀痛之情;‎ ‎③“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表现了对因友人离去的惜别之情;‎ ‎④“此别应须各努力”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勉励之情;‎ ‎⑤“故乡犹恐未同归”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之情。‎ ‎ (一点1分,共5分)‎ ‎10.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⑵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⑶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1.(1)(1)BE (A项“犯了王法的顶子你还伤心个甚”这句话是村长在开导老太太,让她正确面对这件事,而不是“为老太太在最后把红辣椒挂在了窗户上作了伏笔”。C项,环境描写的作用,不能暗示老太太的苦痛难受的心情。D项,“那个地方村里人都知道”于文无据。所以选BE。)‎ ‎(2)①淳朴善良。得知儿子杀人的消息后,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默默承受;②爱子情深。老太太在警察局和村长走后为顶子躲藏了诸多准备。③深明大义。在儿子因杀人后变得心理扭曲、口出狂言,有可能走上极端时,毅然挂上了红辣椒,举报了自己的儿子。(每点2分,每点概括1分,分析1分)‎ ‎(3)①以第三人称全知全能的视角叙述故事,这样写更难全面细致地描述老太太的形象,展开故事情节。②以“儿子杀人”事件为线索,展现了老太太思想、心理变化的过程,在前后对比中突出了人物性格。③多用对话形式,以人物之间的对话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样写能够使叙述的故事更加集中。(每点2分)‎ ‎(4)①在人物形象上,这样结尾标志着老太太由“包庇儿子”到“举报儿子”思想、心理发生的重大转变,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②在情节结构上,这样结尾使情节突转,阐述了戏剧性的效果,故事到此戛然而止,令人深思,回味无穷。③在主题表现上,这样结尾不仅表现了母爱的淳朴与伟大,更表现了人性的淳朴和理智,深化了作品的主题。④在思想感情上,这样结尾寄托了作者对平凡人物身上折射出的精神光辉的赞美,流露出了作者对底层人物的关爱情怀。(每点2分,要结合文本加以分析;无文本分析可酌情扣分)‎ ‎12.⑴选E项3分,选C项2分,选D项1分,选A、B不给分。(D项应是“维系着中....国文化的....六朝遗迹、石刻等湮没在荒草之中,无人问津”,表述不够严密;A项“并不看好他”言过其实,朱希祖只是对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给予批评,并没有说不看好他本人,而且也谈不上“严厉批评”;B项“又隐隐透露读书、藏书带给他的痛苦”‎ 属无中生有。)‎ ‎⑵①热爱祖国。无论是他为保存藏书四处奔波还是挑起调查六朝古墓的大梁,“扬先哲之耿光”以及他编撰书籍,以揭露敌人奸谋、汉奸秽迹都体现了他深沉的爱国情怀;②待人恳切温厚。对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批评中肯,而且只说给很亲密的朋友听,不似黄侃那般尖刻;③敏锐有洞察力。对中日局势的发展有预见性。(每点2分,共6分。如有其它答案如有责任感,有担当,醉心学术等,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⑶①朱希祖的“痛”主要表现在:a呕心收藏的书籍到处飘摇;b饱受战乱之苦,客居他乡,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受到日寇的严重威胁;c为国担忧,深痛国难严重;②而朱希祖的“梦”主要是:a研究历史,以发扬民族精神,鼓励民族之复兴;b山河重光,抗战胜利,国家统一。(每点3分,共6分。)‎ ‎⑷我认为朱希祖的做法是对的。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所以历史研究要为社会和时代树一面镜子,助一股推力。(观点2分)①历史的范畴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有利于我们鉴往知来。九·一八事变后,朱希祖便勾稽两宋史料对日寇阴谋予以揭露。②历史的价值在于客观全面地呈现社会民生状况,有利于我们了解社会情状、民生苦乐,制定正确的大政方针;③史学的目的在追溯本源,裨益将来,而现在是连接过去与将来的枢纽,所以不能脱离社会现实;④史学的使命还有传承国本,砥砺民气,持危扶颠。朱希祖在日寇侵略期间研究南明史乘,调查六朝古墓就是出于这个目的。(观点2分,后面四点答三点就可以得6分)‎ ‎13.C(高深莫测:高深的程度无法揣测。形容使人难以理解。符合语境。满城风雨:比喻某一事件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一般是指坏事,符合语境。名缰利锁:名和利就像缰绳和锁链那样把人束缚住,使人不得自主。符合语境。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强调描述者,一般指表演或表现出色,此处可用“图文并茂”。口传心授:指师徒间口头传授,内心领会。此处不符合对象。倾巢而出:比喻全部出动,多含贬义。用在此处感情色彩不当。)‎ ‎14.B(A项“据……指出”句式杂糅,可去掉“据”;C项语序不当,应为“转移、安置”;D项结构混乱,“发现的外尔费米子”应改为“发现了外尔费米子”。)‎ ‎15.A(注意重点理解语句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对语句关系的确定来判断使用哪个词语。)‎ ‎16.示例:①但气候变暖是不是因为“温室效应”呢②全球气候变暖是因为“温室效应”‎ ‎③从而改善环境,造福人类(写出一句给1分,写出两句给3分,写出三句给5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7.答案:本次“爱心义卖”活动全班分为6个小组,以组为单位准备所需物品,要求全员参与,班长负责组织;各组摆摊开展班级义卖,才艺展示,并参加游园活动。‎ ‎(内容完整,1分;归属得当,1分;表述准确,2分;语言连贯,2分。如有其它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可酌情给分;字数超出要求,酌情扣分。)‎ ‎18.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