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专题)-2017年高考语文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专题03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专题)-2017年高考语文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

‎【2017年高考考纲解读】‎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是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规定的一个必考点。能力层级为E(表达应用)。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主要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正确使用实词、虚词和熟语(主要是成语)的能力。所谓“词语”,一是指常用词语,包括实词中的近义词、虚词和熟语;二是规范的词语,即现代汉语中的规范用词。所谓“正确使用”,一是考查“使用”是否正确,二是在“使用”中考查。本专题只涉及辨析近义实词,弄清易混虚词。‎ ‎1.考查重点是近义实词的辨析和使用,多是在动态的语境中考查词语的使用。常见的命题形式包括判断词语使用正误、选出使用恰当的一组词语的选择题,直接根据语境填空的主观题。‎ ‎2.既有对实词或虚词的单独考查,也有将二者合并(或与成语三者合并)考查的形式,后者更趋成为主流。‎ ‎3.特别注重考查考生在社会生活情境中运用词语的能力,设题时,常故意把词语的意义曲解得似是而非,试题的迷惑性很大。‎ ‎4.考查形式稳定,主要是单项选择题,要求选出使用恰当或不恰当的一项。‎ ‎5.考查重点明确:一是熟语中的成语是考查重点,二是考查的误用类型一般集中在望文生义、褒贬误用、用错对象、不合语境等方面。‎ ‎6.语料均选自报刊中的时事热点材料,贴近现实生活,时代感强。‎ ‎7.要注意熟语和实词、虚词的综合考查。‎ ‎【重点、难点剖析】‎ 一、正确使用实词 实词的考查以近义词辨析为主。要掌握和运用好近义词,关键在于能辨析近义词的意义和用法。辨析近义词是为了使思想感情表达得更精确、更细腻,语言表达效果更加鲜明生动。辨析近义词,辨异是重点,但要辨异首先要求同。所谓求同就是要找到一组近义词共同的基本义。然后在这个共同的基本义之内,辨析其差异。辨析的角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词语的意义方面辨析 ‎1.弄清词义的侧重点 近义词有一个特点:基本上有相同的语素,同时也有不同的语素。分析不同语素的意义,找出它们的细微差别,把握各自的词义侧重点,才不会用错。如“景点”与“景色”,“景点”侧重指景物的地点,“景色”侧重指景象、情景。 ‎ ‎①名词近义词的侧重点区别往往在所指的事物现象的特点方面。如“场面”与“局面”都指“在一定环境中呈现出来的情况”;但“场面”重在指“一定场合下的情况”,而“局面”重在指 ‎ “一个时期内事情发展变化所呈现出的形势”。‎ ‎②动词近义词的侧重点区别往往在所指动作的方式、方法或动作的结果方面。如“沉思”“深思”“寻思”这一组词,都有“注意力集中,仔细思考”的意思,但“沉思”重在思考的“全神贯注”,“深思”重在思考的“深入”,“寻思”重在思考的“反复”。再如“扩大”与“扩充”都有“向外发展”的意思,但“扩大”重在“由小到大”,“扩充”重在“增长充实”。 ‎ ‎③形容词近义词的侧重点区别往往在所指状态和性质方面。如“陡峭”与“峻峭”,前者重在“陡直”,后者重在“高峻”;“冷僻”和“冷落”,前者重在“偏僻,不熟悉”,后者重在“不热闹,不热情”。‎ ‎2.把握词义轻重 词义的轻重不同,它的用法也就不一样。一组词的意义基本相同,但是有的适用于重要的、较大的事物,有的适用于一般的事物;有的表示程度深、性质重,有的表示程度浅、性质轻。如“敬佩”与“敬仰”都表示敬重之意,但“敬仰”有仰慕意,程度更重。 ‎ ‎“诬蔑”和“诬陷”这两个词都有“硬说别人做了坏事”之意,但“诬蔑”指捏造事实,破坏别人的名誉,词义较轻;“诬陷”指妄加罪名,进行人身陷害,词义较重。再如:“妨碍”指对人或事造成一定的障碍,词义较轻,如“这么晚了还放录音机,会妨碍别人休息的。”“妨害”指使人或事物受到损害,词义较重,如“瓜果蔬菜上喷洒农药,会直接妨害人们的健康。” ‎ ‎3.辨明词义范围 有很多近义词词义范围的大小是不相同的,我们可以通过留同析异,确定词语的适用范围,来推断正确的选项。如“时代”与“时期”、“边疆”与“边境”、“局面”与“场面”、“年龄”与“年纪”等。例如:“年龄”指人或动物、植物已生存的年数,词义范围大,如“寺院里的两棵银杏树,看上去它们的年龄足有上千岁。”“年纪”专指人的年龄,词义范围小,如“您这把年纪了还带头干活,我们这帮小青年哪敢怠慢?”再如“天气”和“气候”,前者指“大气在不太长的一段时间内的变化现象”,后者则指“在较长时期内概括出来的气象特点”。词义范围的大小不同,还表现在有的词是指事物的集合体,有的则是指事物的个体,前者如“河流”“书籍”“树木”,后者如“河”“书”“树”。‎ ‎(二)从色彩方面辨析 词的色彩意义主要是指词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有些词在指称客观事物或现象时表明了人们对该事物或该现象的爱憎、褒贬等感情,这就是词的感情色彩。例如:“果断”、“决断”、“武断”都有毫不犹豫地作出决定的意思,但“果断”是褒义词,“武断”是贬义词,“决断”是中性词。有些词语由于经常在特定的语体中使用,便带上了某种语体所特有的色彩,这就是词的语体色彩。例如:“诞辰”与“生日”,“商榷”与“商量”,前者用于书面语,后者用于口语。不过,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有时为了追求某种特定的表达效果也是可以活用的,比如褒词贬用、大词小用、庄词谐用、谐词庄用等等。这些都属修辞方面的问题,兹不详论。‎ ‎1.把握感情色彩 词语的感情色彩分为褒义、贬义、中性三种。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有利于正确使用词语。例如:“成果、结果、后果”都有结局之意,但“成果”指取得的成绩、成就,为褒义词(带有肯定、赞许、喜悦的感情);“后果”往往指不好的结果、坏的结局,为贬义词(带有否定、贬斥、憎恶的感情);“结果”无什么褒贬的意义,为中性词。再如:鼓动(褒义词)、发动(中性词)、煽动(贬义词);称赞(褒义)、奉承(贬义)。‎ ‎2.区分语体风格 语体指为适应不同交际需要而形成的语言体式,一般分为口语(通俗)和书面语(较庄重文雅)两大类,书面语又可分为公文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政论语体等。‎ 例如:“见面”用于口语,“会见”用于书面语;普通话叫“玉米”的,不同地方分别叫“棒子、包米、包谷”等;生活中说“土豆”,在植物学中称为“马铃薯”;在公文中常用的词语,如“教正、奉托、笑纳、承蒙、兹、拟”等在其他文件中就不常用。这样的近义词,或庄或谐,或文或白,或雅或俗,在不同场合有着不同的作用。‎ ‎(三)从用法方面辨析 ‎1.词语的搭配习惯不同 在语言运用中,词和词组的搭配有一定的限度,不能任意组合。例如: ‎ ‎①发扬——优点、作风、传统;发挥——创造性、积极性、作用、干劲。 ‎ ‎②改进——工作、方法、技术;改善——生活、关系、条件。 ‎ ‎③交流——思想、经验、物资;交换——意见、礼物、资料。‎ ‎2.词性和语法功能不同 例如:①阻碍——障碍:“阻碍”是动词,如“阻碍生产”;而“障碍”是名词,如“排除障碍”。‎ ‎②壮大——强大:前者为动词,如“壮大声势”;后者为形容词,如“强大的动力”。 ‎ ‎③精华——精彩:“精华”是名词,如“全书的精华”;“精彩”是形容词,如“精彩的故事”。 ‎ ‎④公然——公开:两个词语都含有不加掩饰地采取行动之意,但“公然”是副词,在句中只能作状语,如“公然侵入”。“公开”是动词兼形容词,在句中可当谓语,如“真相早已公开了”;可当状语,如“公开表明态度”;可当定语,如“公开的秘密”。 ‎ ‎⑤不齿——不耻:“齿”本为名词,指牙齿,在这里“齿”是动词,有“说到、提及、并列”之意。“不齿”指不与同列,表示鄙视。‎ ‎“不齿”前边可以加“所”,构成“××所不齿”。如“人所不齿”。后边一般不接其他词语,如果要接就必须在所接词语前加“于”,构成“不齿于……”。如“不齿于人”等。而“耻”是个形容词,有耻辱、羞愧的意思。在词中“耻”具有意动用法,有“以……为耻”的意思。“不耻”前边不能加“所”,后边可直接接其他词语,构成“不耻××”,表示“不以××为耻”的意思。‎ ‎3.适用的对象不同 ‎ 例如:①爱护——爱戴:前者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或同级同辈之间;而后者用于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 ‎ ‎②抚养——奉养:前者用于长辈对晚辈,而后者用于晚辈对长辈。‎ ‎【方法技巧】‎ ‎1.辨别语境含义法 ‎ 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是能够根据语境辨析词语的意义。语境就是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也就是上下文。要确定词语的意思,必须把它放在语境中考虑。汉语词语有许多是多义的,但是到了一个语境中,每个词都只能有一个固定的意义(特定的双关修辞例外),比如“深”在“夜深人静”中是“时间晚”的意思,在“情意深长”中是“厚”的意思,在“内容深奥”中是“不易懂,难度大”的意思。可见语境对词义的确定是至关重要的。‎ 词语使用的正确与否,主要是看其适合语境与否。选择恰当词语,先把握语境的特点是十分必要的。 ‎ 例如:某市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经济建设要注重环境保护;(坦承、坦陈)该市的环境保护仍然严重滞后。 ‎ 坦承,坦白地承认;坦陈,坦率地陈述。从语境看,作为该市负责人是在说明和交代本市存在的问题,有承认事实的意思,因而用“坦承”较为恰当。‎ ‎2.留同析异比较法 近义实词辨析主要是弄清近义实词之间的细微差别。近义实词的特点是“同中有异”或“大同小异”。留同析异,仔细辨别,注意辨别同义词或近义词在意义、色彩、运用等方面的细微差别。‎ 例如: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她(化装、化妆)成一个阔太太,打扮得珠光宝气。‎ 语境意义是明显的,是指她把自己打扮成一个阔太太。“化装”与“化妆”,相异语素是“装”与“妆”。都有装饰、打扮的意思,但“装”有服装义,“化装”就是改变自己的服饰而装扮成某种身份的人;“化妆”就是打扮,使自己容颜美丽,因而应选“化装”。‎ ‎3.习惯用语联系法 有些近义词没有相同或相异的语素,不能通过语素比较鉴别,从词语本身的意义、功用又辨析不清,那就把所辨析的词语放入日常习惯用语中,由此而区分出其异同,再选合适的一个。‎ 例如:他(迟疑、犹豫)不决地伫立着,缓缓环顾四周的房屋和院中的景物。 ‎ ‎“迟疑”“犹豫”都有“一下不能判定”的意思。迟疑不决、犹豫不决,这些词语都正确。只有放到日常习惯语境中去体味其差异,才能判定应选哪一个。“我请他帮忙,他迟疑了一下,还是跟我走了。”“我请他帮忙,他犹豫了一下,同意了。”“迟疑”常指行动而言,“犹豫”常指态度而言,因而根据语境应选“犹豫”。‎ 二、正确使用虚词 ‎ 常考的虚词有连词、介词和副词,在使用时的错误类型具体如下:‎ ‎(一)连词 连词连接词、短语或句子。高考主要考查关联词的用法。关联词语是复句的有机组成部分,由连词、副词充当。一个复句,用不用关联词语、用哪个关联词语,是单用还是成对地配合着用,用在什么位置,都有一定的规则。关联词语的正确使用是靠语境推断出来的。关联词语在使用上常存在如下错误:‎ ‎1.错用关联词语 例:①宋朝皇帝只知道吃喝玩乐。为了喜欢斗鸡,就把一个流氓抬举为殿师太尉。(应把“为了”改为“因为”) ‎ ‎②尽管学习怎么紧张,他还坚持天天锻炼身体。(“尽管”和“不管”是不完全相同的。“尽管”是用于让步转折句,“不管”是用于无条件式的条件复句。应把“尽管……还”改为“不管……都”。)‎ ‎2.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例:你只有意识到这一点,就能深刻地了解我们的幸福生活来得不易。(“只有”与“才”搭配,所以应把“就”改为“才”)‎ ‎3.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 规律:各分句的主语相同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的后面;各分句的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的前面。‎ 例:由于国棉一厂长期以来不抓革新,总落在国棉二厂后面。产量不是比国棉二厂低,就是质量比国棉二厂差。(分句主语不同,“产量”应放在“不是”之后)‎ ‎(二)介词 介词用于名词、代词或短语前,组成“介词结构”,作动词、形容词的附加成分,表示时间、处所、方式等。介词使用中的常见错误有:‎ ‎1.滥用介词 介词在语言组合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要做到当用则用,不当用的时候不可滥用。滥用介词不但会使表达啰嗦,而且有时还会使表达混乱,造成语病。‎ 例:①他们试制了十九个心脏瓣,从而填补了我国在生物瓣替换领域的空白。(“在”是多余的,应删去) ‎ ‎②从这个故事里告诉我们一个真理: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从……里”使句子缺少主语,应删去)‎ ‎2.误用介词 ‎(1)该用这个介词而误用了那个介词 例:①一月三十日夜,本市普降大雪,对城市交通带来不便。(“对”应改为“给”) ‎ ‎②对于金沙江,我曾听人讲过不少优美的故事。(“对于”应改为“关于”)‎ ‎(2)介词同后面的介词宾语不搭配 例:①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多次指示我们将占用的校舍里搬出来。(错用“将”,使前后文不搭配。“将”应改为“从”) ‎ ‎②动物园根据大熊猫安排了大熊猫所需要的生活环境。(“根据”不能同“大熊猫”搭配,应改为“根据大熊猫的习性”)‎ ‎(三)副词 副词用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表示时间、范围、程度、语气等。它可作状语,有些能起关联作用。副词使用的常见错误:‎ ‎1.不明词义,该用甲(副)词而用了乙(副)词。‎ 例:①新来的经理同老经理一样,更会体贴员工。(“更”表示程度进一步增加,两个经理既然“一样”,就不能用“更”,可改为“很”) ‎ ‎②刚刚厂里开会,你参加了吗?(混用了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应改为“刚才”)‎ ‎2.错把副词当形容词用。‎ 例:①行军途中,碰到了一件很猛然的事情,首长及时调整了作战方略。(“猛然”是副词,应改为形容词“突然”)‎ ‎②元朝政府曾一度把一些秘密结社改变为公然的组织,使他们的活动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公然”改为“公开”)‎ ‎3.多重否定运用错误 运用多重否定时,如果不小心,就会把话说反。‎ 例:①谁也不会否认,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转的。(就是“大家都承认”,应去掉后一个“不”) ‎ ‎②难道能否认雷锋精神在现代社会过时吗?(三重否定:“否认”是一次否定,“过时”也是一次否定,反问语气又是一次否定,想强调“雷锋精神在现代不过时”,但说反了,应在“过时”前加一个“不”,或把“否认”改为“承认”)‎ ‎4.注意时态,正确选用表示已然、未然的副词。‎ 例:他拿起望远镜看了一阵,想了一会儿,接着在地图上飞快地画了一些符号,然后用望远镜仔细地再看了一阵。(“再”改为“又”,因为“了”表示已然语气)‎ ‎【特别提醒】‎ ‎1.把握词性,区分用法 不同的词性意味着具有不同的语法特点和功能,在选择使用时可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结合近义词语的词性进行辨析。如“固然/诚然”,前者只能作转折连词,后者除作连词外,还可作副词。例如: ‎ ‎①这样办固然稳当,但是太费事。②他很爱那只小狗,小狗也诚然可爱。 ‎ ‎2.照应对象,分清场合 正确使用虚词,还应从适用对象、场合、范围等角度辨析。例如表谦敬的副词、易混介词“对”“对于”即可由此区分。‎ 介词“对”和“对于”的区别,前者适用范围广。一般而言,用“对于”的地方都可用“对”,但用“对”的句子,有些不能用“对于”。“对于”不能用在助动词、副词之后,而“对”可用在助动词前、副词前或后。如“我们会对这件事作出安排的”。‎ ‎3.摆正位置,对应搭配 ‎ 虚词的摆放位置必须根据句子的语法需要和虚词自身的表意特点来确定,而不能错位。有些虚词需要与实词或者其他虚词搭配使用,在搭配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搭配的对应。(1)关联词语的位置由分句主语确定。(2)关联词语多成对出现,如句中只出现一个,应仔细判断是否有遗漏。‎ ‎4.看清句式,辨明关系 ‎ 虚词的使用与句式有密切的关系,有的虚词只能用于肯定句,而不能用于否定句;有的虚词只能用于陈述句,而不能用于疑问句;有的虚词只能用于常式句,而不能用于变式句。所以在使用时,一定要先看清句式的特点。为了表明或强化词语之间、短语之间和句子之间的关系,常常需要使用虚词,在使用之前,我们首先必须辨明关系,否则,就会发生关系混淆、关系颠倒或强加关系等错误。例如:“尽管”表示让步关系,所引分句内容真实,“不管”表示条件关系,所引分句内容虚构;“从而”表示因果关系,“进而”表示递进关系。 ‎ 三、望文生义 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如果不仔细辨析,一瞥而过,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成语的意义具有整体性,往往不是它的组成部分意义的简单相加,因此不能从字面上理解其意义。如“文不加点”用来形容文思敏捷,下笔成章,是一个褒义词,而不能理解为“写文章不加标点”;“挖墙脚”是指从竞争对手那里弄走人才或抢走生意,并不是真的去挖人家的墙。又例如:冬天老年人要增加营养,也要适当运动,在户外锻炼时一定要量入为出,以步行为宜,时间最好选在傍晚,还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量入为出”指依据收入的多少来决定支出的限度,而不指“在家”和“出门”。‎ ‎【特别提醒】‎ 抓关键词,抓比喻义。避免望文生义的方法首先是抓关键词。例如:屡试不爽,爽,差错。多次试验都不错。再例如:间不容发:间jiān,中间。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其次要在理解原意的基础上,把握比喻义。例如:方枘圆凿záo,方榫头,圆卯眼,两下里合不起来。比喻两者格格不入。再例如:和盘托出,原意是端东西时连盘子都托出来。原来比喻毫不保留地全都拿出来。后来比喻毫不保留地说出实情。‎ 四、褒贬误用 成语的感情色彩可谓褒贬分明,如“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仅一字之差,感情色彩却截然不同。因此,我们在运用时,要因目的、场合、对象的不同而异,用于赞扬、夸奖的使用褒义成语;用于贬斥、批评的使用贬义成语。否则,成语运用就不恰当了。命题者却故意贬词褒用,或褒词贬用,要注意辨析。‎ ‎【特别提醒】结合语境,体会褒贬。有些成语的感情色彩并不是唯一的、固定的,可能因语境的变化而存在差异。‎ 有些成语或贬义或中性,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辨析。‎ 如“标新立异”——(中)独创新意,立论与人不同;(贬)为了显示自己,故意另搞一套。“闭门造车”——(中)原指只要按照统一规格,即使关起门来造的车,也符合标准;现多作贬义,比喻凭主观想象处理问题。“登峰造极”——(中)比喻成就达到最高境地;(贬)比喻达到极点,多用于坏人。‎ 有些成语根据对象、场合不同,或褒或贬,两义共存。‎ 如“咄咄逼人”——(褒)形势发展很快,促使人努力向上;(贬)盛气凌人,气势汹汹。“呼风唤雨”——(褒)比喻群众具有支配自然的伟大力量;(贬)反动势力的煽动。‎ 五、用错对象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扩大使用范围或误作他用,出现张冠李戴的错误。如“巧夺天工”是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只能用于人工制作的东西,不能用于本来就是自然的东西;“豆蔻年华”只能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而不能用于男子。又例如: ‎ 微笑像和煦的春风,微笑像温暖的阳光,它蕴含着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使人世间所有的烦恼都涣然冰释。 ‎ ‎“涣然冰释”比喻疑虑、误会等完全消除。句中用于比喻“烦恼”,属于用错对象。‎ ‎【特别提醒】弄清对象,注意搭配。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比如“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比翼双飞”“相敬如宾”只能用于男女或是夫妻之间,“一挥而就”“倚马可待”“洛阳纸贵”“江郎才尽”等只能用于写文章或是文学艺术之中。‎ 六、不合语境 有些成语使用时有着特定的语言环境,如果使用不当,就会与其所在的语境不协调,甚至出现逻辑错误。例如: ‎ 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驶,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 ‎“安步当车”意思是慢慢地步行,就当是坐车。使用时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行走速度缓慢;二是行走者不慌不忙地步行,表现出的是一种闲适平和的心情。而句中描述的是抗洪抢险时的情景,情况紧急又遇上暴雨如注,该成语与所在的语境很不协调,是不恰当的。又例如:‎ 领导者应该在问题出现之时就未雨绸缪,而不应在问题出现之后惊慌失措。‎ 例句中“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事先”显然与“出现之时”矛盾。‎ 类似的还有“受贿之初就心有余悸”“曾几何时将大展宏图”“问题未发现前就应防微杜渐”“长此以往就出现了成绩下滑”等。‎ ‎【特别提醒】紧扣语境,寻找矛盾。辨别成语运用的正误要注意从具体的语境出发,这里强调的语境主要是从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语境不合的现象。例如: ‎ 入夜,月色溶溶,水天寥廓,我们或坐在树下谈笑自若,或坐在船上叩舷高歌,或立于小石桥上对月凝思。 ‎ ‎“谈笑自若”指有说有笑,同平常一样(多指在紧张或危急的情况下)。很明显,坐在月夜的树下,属于比较平常的情况、平常的环境。这就犯了不合语境的错误。‎ 七、自相矛盾 有些成语从意义上看似乎符合句意,没有错误,但从逻辑事理的角度推敲则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前后矛盾。例如:“拖拉机司机急于赶路,不走公路,另辟蹊径,沿着江边小道行驶,不料驾驶失控,出了车祸。”“另辟蹊径”原意是另外开辟一条路,即比喻另创一种风格或方法。这里如用原意,则与“沿着江边小道”相矛盾。如果不注意成语的意义和整个句子语意的比照,也极有可能使成语的意义和句子的语意矛盾。‎ ‎【特别提醒】‎ ‎1.在运用中,有些成语的意义与句子其他部分表达的语意不是一回事,前后矛盾。‎ ‎2.每个成语在句中都有自己不同的语法功能,如果对此把握不准,就容易造成功能混乱的错误。‎ 八、重复赘余 在辨析句中熟语使用正误时,要注意分析整句的意思,查看词义是否与句子重复,或者赘余。如“某些大学生的语文水平实在低劣,被人贻笑大方,影响了学校的声誉”一句中的“贻笑大方”本身就含有被动义,即让内行人见笑,因此,“被人”属多余。‎ ‎【特别提醒】‎ 在句子上下文已有与成语相同意思的表述,导致成语语意和上下文语意重复。容易重复赘余的成语(括号内的词赘余,应删除)有:‎ ‎(正)方兴未艾      难言之隐(的苦衷)‎ ‎(对自己)妄自菲薄 (人民)生灵涂炭 ‎(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 (显得)相形见绌 ‎(感到)习以为常 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故意说得)闪烁其词 (目前的)当务之急 ‎(难得的)空谷足音 九、谦敬错位 成语是从古代沿用下来的,有些已经深刻打上古代礼仪文化的烙印。它们有的只用于向对方表敬,有的只用于自我示谦。如果辨别不准,就会导致谦敬失当。例如: ‎ 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 ‎“不耻下问”指的是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 ‎【归纳总结】有些成语是谦辞,只能对己;有些成语是敬辞,只能对人。如果辨别不准,就会导致谦敬错位。这点涉及语言得体问题,往日常生活中尤显重要。 ‎ 常见的谦辞有:抛砖引玉、狗尾续貂、班门弄斧、姑妄言之、信笔涂鸦、一孔之见、不情之请等。 ‎ 常见的敬辞有:高抬贵手、卓尔不群、高朋满座、大材小用等。‎ 十、搭配不当 有些成语由于词性的限制,要注意它与前后词语的搭配得当与否问题。例如:‎ ‎(1)同心同德、深思熟虑只能作谓语,不能带宾语;津津乐道、耳濡目染、司空见惯、漠不关心等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不约而同只能作状语。‎ ‎(2)望其项背、同日而语、等闲视之、相提并论、一概而论、等量齐观、善罢甘休等成语不能用在肯定句中,只能用在否定句或疑问句中。‎ ‎【特别提醒】一个词语依据某种语法关系,往往有较固定的搭配方式,如果脱离这种搭配方式,则容易出错。有些成语的使用也有其特定规则,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词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有的本身就不能带宾语等等。 ‎ ‎【题型示例】‎ 题型一 实词 例1. 【2016年高考江苏卷】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人人都希望自己____________,却很少有人能沉静下来用心对待生活。其实生活很____________,你是不是诚心待它,它一眼就能分辨出来。你越____________,越想得到,距离目标就越远;你努力振作,默默耕耘,惊喜往往就会悄然而至。‎ A.与众不同 机敏 焦躁 B.与众不同 敏锐 浮躁 C.标新立异 机敏 浮躁 D.标新立异 敏锐 焦躁 ‎【答案】B 躁”的区别在于:前者重在焦急,后者重在浮浅。此处宜用后者。‎ ‎【变式探究】(2015·山东卷,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浙江云和梯田,虽然不及云南元阳梯田、广西龙胜梯田那般规模(洪大/宏大),气势雄伟。但却玲珑纤巧,别有特色。群山逶迤,阳光扑面而来,俯瞰山中梯田,好似面对着一座宽大的露天体育馆。无论冬夏,太阳每天都(沿/攀)着湿淋淋、(银闪闪/亮堂堂)、绿油油或金灿灿的梯子,从山间的水田里爬上来。正是清明时节,梯田已开始灌水,咕嘟咕嘟的流水声犹如________。每块田地的边缘都留有缺口,一畦注满,使自动流入下一层田里。________,一畦畦平展展,好似神灵于夜半在山上放置的无数面镜子。天亮之后,整个山谷成了镜子创意博览会——弧形椭园形拱形牛角形簸箕形……无数面镜子顺着山坡层层叠叠地铺展开去。‎ 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宏大 沿 亮堂堂 B.宏大 攀 银闪闪 C.洪大 沿 银闪闪 D.洪大 攀 亮堂堂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洪大:只能形容声音。宏大:指形制、规模场面大;指人的某些主观表现或主观产物非同凡响、令人震撼。此处形容规模,故用“宏大”。“攀”使阳光拟人化、具体化,生动形象。“银闪闪”与下文介绍田池注满水在阳光的映照下相对应,有色彩感。‎ ‎【变式探究】(2014·重庆卷,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再全面的维生素补充剂对健康的弥补作用也不能________膳食结构不合理保持健康,更重要的是维持饮食的平衡以及适度运动。‎ ‎②在自然环境中怎样才能________病虫害的侵袭呢?与松树共生,就是杨树通过长期自然演化选择的一种自我保护方式。‎ ‎③有些人严重缺乏安全感,他们把说谎作为一种自我________手段,总是下意识地保护自己,不愿自己的任何行为和心思被人知道。‎ ‎④现实生活中没有法外之地,互联网同样没有。查处淫秽网站,________网络暴力,是净化网络环境的需要,更是建立法治社会的需要。‎ A.抵制 抵消 防御 抵御 B.抵消 抵御 防御 抵制 C.抵制 防御 抵御 抵消 D.抵消 抵制 抵御 防御 ‎【答案】B ‎【变式探究】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文学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作家塑造的人物形象,往往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真 实人物为________创作而成的。‎ ‎②一辆运载盐酸的货车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了侧翻事故,交通、消防等部门的人员迅速赶赴出事现场,并做出了紧急________。‎ ‎③保险丝是电路安全的报警器。当电路里的电流超过允许值时,保险丝就会________,从而切断电源,保障线路和电器的安全。‎ A.原形 处置 融化     B.原型 处治 融化 C.原型 处置 熔化 D.原形 处治 熔化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辨析词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词语的感情色彩;②词语的语境;③词语的修饰对象;④词语的范围和大小。“原型”是文艺创作中所依据的原始模型,“原形”是被拆穿伪装后的本来面目;“融化”专用于冰雪化为水,其他固态到液态的过程是“熔化”。‎ ‎【变式探究】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春天的脚步近了,大草原上的冰雪渐渐________成了朵朵白色的“大蘑菇”,‎ 煞是壮观。‎ ‎②人与人之间要想减少误会,化解矛盾,和谐相处,那么加强彼此________是非常重要的。‎ ‎③每天天还没亮,位于城郊的农贸批发市场就________起来,人们又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A.溶化 沟通 喧哗 B.溶化 勾通 喧闹 C.融化 勾通 喧哗 D.融化 沟通 喧闹 ‎【答案】D ‎【解析】融化:指冰、雪等变成水。溶化:指固体溶解,如“砂糖放在热水中就会溶化”。沟通:本指开沟以使两水相通,后泛指使两方能通连。勾通:暗中串通,勾结;贬义词。喧闹:喧哗热闹,喧哗吵闹。喧哗:声音大而杂乱,也指喧嚷。‎ 题型二 虚词 例2. 【2016年高考新课标Ⅰ卷】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我们曾说,中学生初学文言文时 ①不要依赖译文。②并不是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绝对不去参看译文。其实,③肯动脑筋,④不盲目机械地看待译文,⑤,只要译文不是太差,看着译文也无妨。有时候把译文跟注释对照起来揣摩学习,⑥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 这 如果 而且 那么 也 B 最好 当然 一旦 ‎/‎ 而且 就 C 一定 也 如果 并且 因此 ‎/‎ D 尽量 ‎/‎ 因为 进而 所以 仍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考查虚词的使用属于近几年来新课标卷都没有涉及 ‎ 【变式探究】(2015·福建卷,16)在画线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3分)‎ 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____①____写出浓浓春意,____②____‎ 把视觉与听觉结合在一起写出了场面感。李清照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般人可能都经历过,____③____,____④____像李清照这样的高手____⑤____能传神地将这精微的心理描写出来。‎ 答:①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⑤________‎ ‎【答案】①不仅 ②而且 ③但是 ④只有 ⑤才(其他关联词,合乎文意亦可。)‎ ‎【解析】关联词的选用主要根据前后文的意思,解答时要认真分析前后句的内容、语气以及句间关系,准确把握住语意层次。‎ ‎【变式探究】在下面这段文字的画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要求:语意连贯,合乎逻辑。(4分)‎ 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时期,__①__我们只注重经济数量的增长, ‎ 而忽视质量的改善,对自然资源盲目开发,__②__竭泽而渔,势必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破坏,从而断送可持续发展的前景。__③__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是确保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__④__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将难以实现。‎ 答: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答案】①如果 ②甚至 ③因此 ④否则 ‎【变式探究】依次填入下边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当你还是一棵幼苗的时候,别人不容易在远处看到你。________他们从你身 边走过________站在你身边,也可能视而不见,________你还不引人注目。而________你长成一株大树,哪怕在很远的地方,别人也会看到你,并且欣赏你。‎ A.虽然 甚至 因为 如果 B.虽然 或者 除非 只有 C.即使 或者 除非 只有 D.即使 甚至 因为 如果 ‎【答案】①如果 ②甚至 ③因此 ④否则 ‎【解析】可用排除法作答。第三空后说“你还不引人注目”。这正是前面说的“别人不容易在远处看到你”“也可能视而不见”的原因,所以第三空填“因为”,由此排除B、C。根据句子开头的“当你还是一棵幼苗的时候,别人不容易在远处看到你”,推断出后面“他们从你身边走过”“站在你身边”是假设出来的情况,所以第一空填“即使”,排除A。‎ ‎【变式探究】请在下列关联词语中,选取最恰当的3个,分别填入句子的空格中。(3分)‎ 既然 不管 尽管 无论 既而 因而 然而 ‎__①__古代的一些现实主义作家,并不完全是唯物主义者,但是他们__②__‎ 是现实主义者,思想中就不能不具有唯物主义的成分,__③__他们能够从艺术 描写中反映出一定的客观现实。‎ 答: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答案】①尽管 ②既然 ③因而 ‎【解析】①处根据下文的“但是”可知,分句前后是转折关系,因此填“尽管”。②处根据下文“就”可知应填“既然”。③处根据句意可知与前文是因果关系,故填“因而”。‎ 题型三 填空型词语综合 例3. 【2016年高考新课标Ⅱ卷】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D)‎ 比尔﹒布莱森在他的《万物简史》里介绍了超级火山的巨大破坏性。以美国为例,①境内有一座超级火山喷发,②其产生的巨大能量将摧毁数千公里范围内的所有东西,无数人会因此丧命,③会导致整个国家被深达6~20米的火山灰覆盖,随后④会出现其他许多可怕后果,⑤目前人类还无法预测美国超级火山会在何时喷发,⑥了解了它的杀伤力有利于我们制订各种减损预案。‎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一旦 则 ‎/‎ 也 即使 然而 B 倘若 那么 进而 ‎/‎ 由于 所以 C 假如 则 甚至 更 ‎/‎ 那么 D 只要 ‎/‎ 而且 还 虽然 但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正确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要分析句间的关系和前后关联词的搭配。第一处是表示后面情况发生的条件,应填写“只要”;第二处是结果,无需关联词语;第三处,是表示更进一步,应填写表示递进的关联词语;第四处,紧承上文说还会出现许多后果;第五处和第六处构成转折关系。‎ ‎ 【变式探究】(2015·湖北卷,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研究伊始,该团队选取了华北、西北地区生产的几十种马铃薯进行分析 ‎________,从营养成分、________、硬度等方面多次试验,________确定了适 合加工马铃薯面条的两个品种。随后,又从诸多面粉种类中试验选取了______的小麦粉加以调试。‎ A.鉴别 色泽 终于 适量 B.鉴别 色彩 终于 适当 C.甄别 色泽 最终 适当 D.甄别 色彩 最终 适量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近义实词、虚词的辨析。A、B、C、D四个选项由四组词语交叉组合,要比较分析 ‎【变式探究】(2015·天津卷,3)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散文能够真正地见出一位作家的个性和________。阅读散文,我们能体味到 鲁迅的________,冰心的________,梁实秋的幽默机智,丰子恺的清雅淡泊。‎ ‎“情”是散文的命脉和灵魂,对于散文的“情”来说,真挚________。‎ A.情趣 冷峻深沉 温和娴雅 至关重要 B.情趣 冷峭阴沉 冲淡平和 至关重要 C.情调 冷峭阴沉 温和娴雅 举足轻重 D.情调 冷峻深沉 冲淡平和 举足轻重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情趣:①性情志趣。例如:“两人情趣相投。”就是说,两个人的性情和志趣都比较一致而相互合得来。②情调趣味。例如:“某某的诗写得很有情趣。”就是说,该诗的感情格调高雅,趣味性很浓。情调:①指人的思想感情所表现出来的格调。例如:“某演员情调雅致。”②指事物所具有的能引起人的各种不同感情的性质。例如:“某篇文章充满小资情调。”冷峭阴沉:形容冷气逼人、态度严峻、话语尖刻。冷峻深沉:冷酷严峻、沉着持重。至关重要:相当的重要,在要紧关头是不可缺少的,比喻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时的关键点。举足重要,只要脚稍微移动一下,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全局。‎ ‎【变式探究】(2015·江苏卷,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________。‎ 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 ________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读书,不仅需要________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A.徘徊 积聚 宵衣旰食 B.徘徊 积淀 废寝忘食 C.踟蹰 积淀 宵衣旰食 D.踟蹰 积聚 废寝忘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近义词语的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根据语境进行选择,可以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前者是为国事操劳,所以第三个空应选“废寝忘食”。‎ ‎【变式探究】(2014·天津卷,3)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中国文人对审美具有________的感知力,他们可以在安然怡悦中________鸟翼几乎无声的扑动,还有花瓣簌簌飘落的声音,他们喜爱“________”那种让静寂更显清幽的氛围。‎ A.精细 用心倾听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B.精细 凝神谛听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C.精确 凝神谛听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D.精确 用心倾听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答案】B ‎【解析】精细:精密细致;精明细心。精确:非常准确,非常正确。题中侧重“细腻”而非“准确”。谛听,动词,意思是仔细地听。凝神谛听就是聚精会神仔细地听。倾听:就是凭借听觉器官接受言语信息,进而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理解的全过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清幽的氛围,“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是壮阔的场景。‎ 题型四 判断型词语综合 例4. 【2016年高考新课标Ⅲ卷卷】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这块神奇的土地上, 既有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典籍, 也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各种流派的现代艺术,这些都深深吸引着前来参现的外国友人。‎ ‎②今年的元宵晚会上,著名豫剧演员小香玉将《谁说女子不如男》唱得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令观众刮目相看、赞叹不已。 ‎ ① 近出版的长篇小说《雪莲花开》通过对藏族姑娘卓玛的人生历程的叔述, 表现了她鲜明的民族性格和一言九鼎的诚信精神。‎ ‎④经过周密的调查,公安人员终于掌握了在逃人员的行踪, 然后兵分三路按图索骥, 一举将他们全都缉拿归案。‎ ‎⑤这几幅书法作品笔走龙蛇、 流畅飘逸, 在本次春季拍卖会甫一亮相, 就引起了国内外藏家的极大兴趣。‎ ‎⑥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终于过去,春天在大家的盼望中姗姗而来,到处都涣然冰释,生机勃勃。‎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⑤⑥‎ ‎【答案】B ‎【解析】①浩如烟海:浩,广大;众多;烟海,茫茫大海,指广大繁多如茫茫烟海。形容书籍、 “涣兮若冰之将释。”意思是像冰遇热消融一般,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此处望文生义。‎ ‎【变式探究】 (2015·浙江卷,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连那些科班出身的经济学博士都被赶出华尔街,到地铁卖热狗去了,何况他这个半路出家的?‎ B.在外打拼数十年后,他回到了家乡,用省吃俭用的结余捐建了一所希望小学,为发展当地的教育事业奉献了拳拳爱心。‎ C.长期以来,杀虫剂、除草剂、增效剂等各种农药所导致的污染,严重侵害着与农业、农村、农民息息相关的城市环境与市民生活。‎ D.在热心公益蔚然成风的今天,百名青年在某市首届成人礼活动中,以无偿献血作为自己成长的见证,体现了当代青年的责任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A项,“何况”一词往往用在反问句中,用反问的语 ‎【变式探究】(2015·重庆卷,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国家质检总局制定的《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即日起开始施行,值得注意的是,该规定首次提出保修期不低于三年。‎ B.东方白鹳是一种体态优美的大型涉禽,其羽毛亮如白雪,腿脚鲜红艳丽,覆羽和飞羽黑中闪亮。白、红、黑结合得如此高妙,令人惊叹。‎ C.这些年来,随着人们接触的新事物越来越多,观念越来越开放,再加上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人的自驾游活动搞得风生水起。‎ D.重庆商品展示交易会今日在国博中心开幕,农产品展区众多商户在现场批发促销,副食品展区买一送一等优惠活动也比比皆是。‎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常用近义词的辨析。A项,施行:法令、规章等公布后从某时起发生效力;执行:按照某种方式或方法去做。B项,高妙:高明巧妙。C项,风生水起:风从水面吹过,水面掀起波澜。形容事情做得有生气,蓬勃兴旺。D项,比比皆是:表示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 ‎【变式探究】(2015·四川卷,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2015年度中国文化跨界论坛”日前在北京举行,届时来自世界各国的艺术家、企业家和媒体人围绕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热点进行了交流。‎ B.对于那些熟稔互联网的人来说,进行“互联网+”创业,最难的可能并不是“互联网”这一部分,而是“+”什么以及怎么“+”的问题。‎ C.这家民用小型无人机公司一年前还寂寂无闻,一年后却声名鹊起,其系列产品先后被评为“十大科技产品”“2014年杰出高科技产品”。‎ D.近年来,广袤蜀地的新村建设全面推进,大巴山区漂亮民居星罗棋布,大凉山上彝家新寨鳞次栉比,西部高原羌寨碉楼拔地而起。‎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常用近义词的辨析使用。A.届时:到时,与“日前”相矛盾。B.熟稔:十分熟悉。C.声名鹊起:形容名声突然大振,知名度迅速提高。D.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变式探究】(2014·浙江卷,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小到大,母亲一直是你的守护天使,当母亲需要你的时候,不要推托工作繁忙,久不回家,哪怕是一句问候,也是给母亲最好的安慰。‎ B.社会需要个体的行动,每个人都应该从身边做起,从实事做起,不需要太多的空话,赞同这种观点的,远不只一个人。‎ C.相比于持续火爆的住宅市场,多年来,写字楼市场一直处于不瘟不火的状态,与同地段的住宅楼相比,写字楼的销量要小得多。‎ D.解决问题一般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将问题变小,小意味着成本低,好办事;另一种是把问题变大,大而化之,放大了才能解决。‎ ‎【答案】A ‎【解析】A.“推托”指借故拒绝。使用正确。B.“不只”是连词,表示不但,不仅。此处应用“不止”(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C.“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此处应用“不温不火”。D.“大而化之”形容做事情疏忽大意,马马虎虎。此处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题型五 成语 例5. 【2016年高考山东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旅游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这里巧夺天工的自然美景闻名天下,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B.持续多日的强降雨导致部分地区山洪暴发,农田被淹,房屋倒塌,灾情扣人心弦,相关部门正全力以赴组织救灾。‎ C.两位多年未见的战友在火车上意外相逢,他们一见如故,回忆起一同出生入死的战斗经历,不禁感慨万千。‎ D.没有强大的创新设计、生产制造能力,国家实力的提升就无从谈起,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答案】D ‎【变式探究】(2015·新课标全国Ⅰ,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这正是经验丰富的主教练在战术安排上的________之处:下半场比赛中想方 设法消耗对方主力队员的体力,终于扭转劣势,赢得比赛。‎ ‎②经过几天的________,又和病人家属作了充分沟通,吴医生最终否定了治疗小组提出的保守治疗方案,决定尽快为病人进行肺部手术。‎ ‎③早在上个世纪末,当地决策者就________,提出了从单一的小农业向大农业转移的战略措施,于是一个个生态经济园区应运而生。‎ A.老谋深算 深谋远虑 深思熟虑 B.深思熟虑 老谋深算 深谋远虑 C.老谋深算 深思熟虑 深谋远虑 D.深谋远虑 深思熟虑 老谋深算 ‎【答案】C ‎【变式探究】(2015·新课标全国Ⅱ,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他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但性格懦弱、谨小慎微,做起事来总是________,‎ 从来不敢越雷池一步。‎ ‎②‎ 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我们更要勇于开拓,不断进取,如果________,就会落后甚至被时代潮流所淘汰。‎ ‎③要想让中国传统戏曲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决不能满足于现状,________,唯有创新才是弘扬戏曲文化的康庄大道。‎ A.故步自封 墨守成规 抱残守缺 B.墨守成规 故步自封 抱残守缺 C.抱残守缺 故步自封 墨守成规 D.墨守成规 抱残守缺 故步自封 ‎【答案】B ‎【解析】本题从近义混淆的角度考查成语的使用。要正确理解各个成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结合语境分析。“墨守成规”形容因循守旧,不肯改进。“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故步自封”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 ‎【变式探究】(2015·湖南卷,1)梦想是一个民族保持生机、激发活力的源泉。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对美好梦想没有________和矢志不渝精神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________、坚韧不拔是中华民族固有的精神基因。回望历史,面对列强的坚船利炮,中华民族奋起抗争;面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________,中国人民________;面对现代化征程中的困难与挑战,中华儿女怀揣中国梦,一路高歌前行。梦想的太阳,已经在东方地平线上喷薄而出,灿烂的朝霞正光耀在我们的眼前……‎ 下列成语依次填入语段中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A.坚贞不屈 自强不息 百废俱兴 奋起直追 B.坚定不移 自强不息 百废待兴 奋发图强 C.坚贞不屈 生生不息 百废待兴 奋发图强 ‎ D.坚定不移 生生不息 百废俱兴 奋起直追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使用成语的能力。“坚贞不屈”指在外力威胁下保持节操的坚定。‎ ‎【变式探究】(2015·安徽卷,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于敏院士在我国首颗氢弹的成功研制上功勋卓著,然而他淡泊名利,婉拒“氢弹之父”的称号,其人品胸襟,令人高山仰止。‎ B.在东海舰队组织的此次实战演练中,我军的反水雷舰艇倾巢而出,成功扫除了“敌军”在航道上隐蔽布设的多枚新型水雷。‎ C.某些管理机构缺乏“大数据思维”,以邻为壑,不与相关机构共享信息资源,公共数据中心的建设将有助于改变这各种状况。‎ D.现代舞剧《十面埋伏》,以其色彩浓重的舞台背景、风格鲜明的京剧音乐以及刚柔相济的舞者形体,一举征服了现场观众。‎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解答本题时应将筛选法与排除法相结合。A项,高山仰止:品德崇高的人,就会有人敬仰他。后比喻对有气质、有修养或有崇高品德之人的崇敬、仰慕之情。B项,倾巢而出:全部的鸟都从窝里飞了出来。全体出动,多用于贬义。比喻敌人出动全部兵力进行侵扰。C项,以邻为壑:拿邻国当作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D项,刚柔相济:刚强的和柔和的互相调剂。‎ ‎【变式探究】(2015·山东卷,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新闻发布会上,他讲话仅用了八分钟,简洁明了,新闻性、针对性强, 没有一句穿靴戴帽的空话套话。‎ B.联合国大会曾经两次召开会议,讨论是否应该废除死刑的问题,但因各方立场南辕北辙,讨论无果而终。‎ C.本届展销会邀请到了安徽、浙江、上海等地知名企业,湖笔、宣笔、徽墨、宣纸、歙砚等文房四宝济济一堂。 ‎ D.写一篇小说并不太难,但要想让自己的作品在擢发难数的小说中引起读者广泛关注, 就不那么容易了。‎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A项,穿靴戴帽:比喻在写文章或讲话中套用一些空洞的、例行的政治说教。B项,南辕北辙:想到达南方,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不合语境。C项,济济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对象用错。D项,擢发难数:拔下全部头发,难以数清。形容罪行多得数不清。对象用错。‎ 题型六 词语 例6. 【2016年高考天津卷】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何必执意认出每一个字?墨迹浓淡枯腴,运笔 ,或者 如山,或者细若游丝,抚摸得到搏动于撇捺点画之间的内心 ,跌宕错落,奔走踊跃,蓬勃之势潮水般地 过纸面,就是懂得草书了。‎ A.抑扬顿挫 凝重 波动 淌 B.顿挫缓急 凝重 波澜 涌 C.抑扬顿挫 厚重 波澜 淌 C.顿挫缓急 厚重 波动 涌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情况。词语本身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看其与语境合不合、对象修饰当 势潮水般地”,选用“涌”。 ‎ ‎ 【变式探究】(2015·广东卷,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石钟山上那些错落有致的奇石以及记载着天下兴衰的石刻令人叹为观止。‎ 石钟山的名字也叫得奇,围绕这一名字的由来,人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卷入这场争论的,有名扬四海的文人墨客,也有戎马倥偬的赳赳武夫,还有名不见经传的山野村人。无论结果如何,不容置喙的是,石钟山因此更加有名了。‎ A.叹为观止 B.戎马倥偬 C.名不见经传 D.不容置喙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A项,叹为观止: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符合语境。B项,赳赳武夫:赳赳,勇武矫健的样子;武夫,武人、从军之人。指勇武矫健的军人。符合语境。C项,名不见经传:指人没有名声或论述没有根据。符合语境。D项,不容置喙:不容许插嘴。不合语境,应改为“毋庸置疑”。‎ ‎【变式探究】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去凤凰,是在一个细雨绵绵的日子,凤凰的美便弥漫在这烟雨中,湘西的千年文化也在这烟雨迷蒙中荡漾开来。‎ B.网络热词不仅以独特的方式即时反映了社会现实生活, 而且还表现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C.当今社会,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数字阅读、网络阅读方兴未艾,图书馆的传统职能正逐渐发生变化。‎ D.他上学那会儿就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的那种人。按照规定,他可以申请贫困生助学贷款,但他却硬撑着不肯申请。‎ ‎【答案】D ‎ B.“即时”指立即。C.“方兴未艾”指事物正在兴起、发展,一时不会终止。‎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