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2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省抚顺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6月第一次周考语文试卷
语 文 一、 文言文阅读(3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 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谢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履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酇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 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诸君皆贺,召平独吊。召平谓相国曰:“祸自此始关。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则上心说。”相国从其计,高帝乃大喜。 (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 A.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B.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C.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D.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亭长是管理亭的官吏。亭即驿亭,是由驿站所设置的供行旅途中歇宿的处所。 B.关中是古代地区名,所指范围大小不一,一般泛指函谷关以西战国末秦故地。 C.所食邑即收食禄的封地,由皇帝封赐给臣下,受封者以其中民户赋税为食禄。 D.相国是辅佐君主治理国政的最高长官。韩信死后,丞相萧何被刘邦拜为相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何勤勤恳恳,长期辅佐刘邦。萧何在刘邦做亭长时就经常帮助他。楚汉战争中,萧何以丞相身份留守巴蜀、关中,使刘邦有稳固的后方。 B.萧何深谋远虑,志在经世济民。汉军攻入咸阳,将士们忙着哄抢财宝,萧何却收藏秦律令图籍档案,使刘邦能了解天下地形、户口等情况。 C.萧何不善征战,论功却排第一。天下平定论功行赏时,刘邦以狗猎为喻,坚持认为萧何之功最高。经过刘邦的开导,武将们对萧何心悦诚服。 D.萧何忠于刘邦,献计斩杀韩信。楚汉战争中,萧何为帮助刘邦战胜项羽,举荐了韩信;刘邦称帝后,因韩信谋反,萧何又帮吕后杀死了韩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2)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欧阳德,字崇一,泰和人。甫冠举乡试。之赣州,从王守仁学。不应会试者再。嘉靖二年策问论守仁,德与魏良弼等直发师训无所阿,竟登第。除知六安州,建龙津书院,聚生徒论学。入为刑部员外郎。六年诏简朝士有学行者为翰林,乃改德编修。迁南京国子司业,作讲亭,进诸生与四方学者论道其中。寻改南京尚宝卿。召为太仆少卿。以便养,复改南京鸿胪卿。父忧,服阕,留养其母,与邹守益、聂豹、罗洪先日讲学。以荐起故官。累迁吏部左侍郎兼学士,掌詹事府。母忧归服未阕即用为礼部尚书丧毕之官命直无逸殿时储位久虚帝惑陶仲文“二龙不相见”之说讳言建储徳恳请会有诏,二王出邸同日婚。德以裕王储贰不当出外,疏言:“ 曩太祖以父婚子,诸王皆处禁中;宣宗、孝宗以兄婚弟,始出外府。今事与太祖同,请从初制。”帝不许。德又言:“《会典》礁词,主器则曰‘承宗’,分藩则曰‘承家’。今裕王当何从?”帝不悦曰:“既云王礼,自有典制。如若言,何不竟行册立耶?”德即具册立仪上。帝滋不悦,然终谅其诚。裕王母康妃杜氏薨,德请用成化朝纪淑妃故事,不从。德遇事侃侃,裁制诸宗藩尤有执。或当利害,众相顾色战,德意气自如。当是时,德与徐阶、聂豹、程文德并以宿学都显位。于是集四方名士于灵济宫,与论“良知”之学。赴者五千人。都城讲学之会,于斯为盛。德器宇温粹,学务实践,不尚空虚。晚见知于帝,将柄用,而德遽卒。赠太子少保,谥文庄。 (节选自《明史》) 5.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母忧归服/未阕/即用为礼部尚书/丧毕之官/命直无逸殿/时储位久虚/帝惑陶仲文"二龙不相见"之说/讳言建储德/恳请/ B.母忧归/服未阕/即用为礼部尚书/丧毕之官/命直无逸殿/时储位久虚/帝惑陶仲文"二龙不相见"之说/讳言建储/德恳请/ C.母忧归/服未阕/即用为礼部尚书/丧毕之官/命直无逸殿/时储位久虚/帝惑陶仲文"二龙不相见"之说/讳言建储德/恳请/ D.母忧归服/未阕/即用为礼部尚书/丧毕之官/命直无逸殿/时储位久虚/帝惑陶仲文"二龙不相见"之说/讳言建储/德恳请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由礼部主持,在京师举行考试。因考试在春天,又叫"春闱"。 B.刑部是古代"六部"之一,由隋朝开始设置,掌管刑法、狱讼、军令等事务,最高长官是刑部尚书。 C.翰林院是古代封建皇帝的秘书机构,入选翰林院的被称为"点翰林"。由科举至翰林,是非常荣耀的。 D.赠,朝廷为表彰大臣的功绩,在其死后,追授给他一个较高的官职或称号。追封功臣的先人也叫"赠"。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欧阳德为人正直,曾跟从王守仁学习,策问中曾议论王守仁的思想,他与魏良弼在考卷中坦率地阐发老师的学术却并无阿谀奉承之意。 B.欧阳德学问渊博,皇帝诏令选择有学问和德行的读书人为翰林,欧阳德改任为编修, 他设置讲亭,召集国子生与四方学者在那里讲学论道。 C.欧阳德讲求孝道,他曾被召入京做太仆少卿,但是为了便于奉养父母,他调任南京鸿胪卿。父亲去世,他守孝期满后仍留在家中奉养母亲。 D.欧阳德敢于直谏,欧阳德曾认为裕王不应出京,并给皇帝上疏,皇帝没有同意他的建议,欧阳德就继续上奏,皇帝虽不高兴,也原谅了他。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甫冠举乡试。之赣州,从王守仁学。 (2)晚见知于帝,将柄用,而德遽卒。 二、文学常识(60分) 9、寿联多是祝愿寿者长寿,称颂寿者的品德与功绩。寿联多为五字或七字,也有达数十字或数百字的。寿联切事、脱俗、工整而有韵味,选用恰切的词句,注以流畅的气势,使人看了即了解其意义,引起共鸣。例如:“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这幅寿联写的老人岁数是:( ) A、60岁 B、70岁 C、100岁 D、141岁 10、下列描写古代历史名人名家的对联,说法错误的是:( ) A、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颂李白 B、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颂杜甫 C、枫叶四弦秋,棖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颂白居易 D、云过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颂王昭君 11、对联集句对大多非原创,是从已有诗文句子中选句配对,推陈出新。与“劝君更尽一杯酒”( 唐·王维)对仗工整的是:( ) A、天涯涕泪一身遥。(唐·杜甫) B、与尔同消万古愁。(唐·李白) C、八骏日行三万里。(唐·李商隐) D、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杜牧) 12、中国古代神话“开天辟地、炼石补天、钻木取火、衔石填海”中涉及的人物形象分别是:( ) A、女娲、燧人氏、精卫、盘古 B、燧人氏、精卫、盘古、女娲 C、盘古、女娲、燧人氏、精卫 D、精卫、盘古、女娲、燧人氏 13、古代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人才任用官吏的一种制度,它是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隋唐到清代的历经了一千三百多年。科举制度中参加县府考试、省级考试、京城考试和皇宫大殿考试及其合格者,分别称为:( ) A、乡试——举人 会试——贡士 殿试——进士 院试——秀才 B、院试——秀才 乡试——举人 会试——贡士 殿试——进士 C、会试——贡士 殿试——进士 院试——秀才 乡试——举人 D、殿试——进士 院试——秀才 乡试——举人 会试——贡士 14、我国古代文人学士的作品集名称内涵丰富,各具特点。下列作品集《柳河东集》、《聊斋志异》、《范文正公集》、《李太白全集》、《稼轩长短句》、《王右丞集》、《白氏长庆集》命名方法分别是:( ) A、地名、 年号、 谥号、字、号、官职、书房名 B、地名、 书房名、谥号、号、字、官职、年号 C、书房名、地名、 官职、号、字、谥号、年号 D、地名、 书房名、谥号、字、号、官职、年号 15、“阴阳”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具有基础性性质的学说。可以理解为:太阳光能照到的地方为阳,照不到的地方为阴。山北当然照不到,为阴;水的北岸正对着太阳,为阳。反之亦然。所以,水南为阴,水北为阳。例如:“江阴”、“汉阳”、“衡阳”、“华阴”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长江南岸、汉水的南边、衡山的南边、华山的北边 B、长江北岸、汉水的北边、衡山的北边、华山的南边 C、长江南岸、汉水的北边、衡山的南边、华山的北边 D、长江北岸、汉水的北边、衡山的南边、华山的南边 16、我国古代人们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从晚上七时开始起更,又把每更分为五点。每更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即120分钟,所以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由此可见“四更造饭,五更开船”相当于现在的“后半夜1时至3时做饭,3时至5时开船”。那古时候“五更三点”、“三更四点”相当于现在的时间是:( ) A、早晨6时12分、凌晨2时36分 B、早晨5时又12分钟、1时又36分钟 C、早晨6时12分、1时又36分钟 D、早晨5时又12分钟、凌晨2时36分 17、中国古代文化中定义的“圣人”,指知行完备、至善之人,是有限世界中的无限存在。总的来说,“才德全尽谓之圣人”。古代的“史圣”、“医圣”、“书圣”、“画圣”、“茶圣”、“诗圣”分别是:( ) A、张仲景、王羲之、吴道子、陆羽、杜甫、司马迁 B、司马迁、张仲景、王羲之、吴道子、陆羽、杜甫 C、王羲之、吴道子、陆羽、杜甫、司马迁、张仲景 D、吴道子、陆羽、杜甫、司马迁、张仲景、王羲之 18、唐代被视为中国各朝代旧诗最丰富的朝代,唐诗是汉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诗人众多,许多诗篇还是被我们所广为流传。唐代称为“诗魔”、“诗鬼”、“诗佛”、“诗仙”、“诗圣”、“诗豪”的诗人分别是:( ) A、王维、 李白、杜甫、 刘禹锡、白居易、李贺 B、李贺、 王维、李白、 杜甫、 刘禹锡、白居易 C、白居易、李贺、王维、 李白、 杜甫、 刘禹锡 D、李白、 杜甫、刘禹锡、白居易、李贺、 王维 19、清代【张鹏翮hé】撰写的三苏祠的门联:“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其中“千古文章四大家”中“四大家”是:( ) A、韩愈、 欧阳修、苏轼、王安石 B、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王安石 C、柳宗元、欧阳修、苏洵、王安石 D、韩愈、 柳宗元、欧阳修、苏轼 20、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浩如烟海,二十四史乃是中华文化遗产的精华,而“前四史”, 是二十四史中的精华。“前四史”是指:( ) A、《史记》 、 《汉书》 、 《后汉书》 、《三国志》 B、《国语》 、 《左传》 、 《战国策》 、《史记》 C、《左传》 、 《战国策》 、《史记》 、 《资治通鉴》 D、《战国策》 、《史记》 、 《汉书》 、 《后汉书》 21、中国古代“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应了季节、物候现象、气候变化三种,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其中表示四季开始的四个节气是:( ) A、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B、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C、小暑、大暑、小寒、大寒 D、白露、寒露、小雪、大雪 22、干支纪法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纪年方法。所谓“干支”就是天干、地支的总称,它是一种周期性的循环顺序,如何将公元纪年换算成干支纪年,计算方法:(公元年份-3) ÷60 ,得余数 R;再求 R÷10的余数是X,R÷12的余数是Y。并根据下表,就可以很简单的換算公历年份成为干支纪年。 1 2 3 4 5 6 7 8 9 0 X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0 Y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例如:公元2000年的干支如何? (2000-3)÷60= 33 ....... 余数(R)17 ,(R)17÷10= 1 ....... 7(X), (R)17÷12= 1 ....... 5(Y), 因此,公元2000年是干支纪年的庚辰年(农历)。现在,计算公元2015年的干支纪年,应该是哪一年:( ) A、甲午年 B、丙申年 C、乙未年 D、丁酉年 23、中国隋唐以后的官职实行“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效率高,三省长官之间互相牵制,把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间接加强了皇权。三省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其中“三省”中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的机构和“六部”中负责军事、军政事务的机构分别是:( ) A、尚书省、兵部 B、门下省、吏部 C、中书省、刑部 D、尚书省、工部 24、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所提出,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其中“四书”是指:( ) A、《诗经》 、《尚书》 、《周易》和《春秋》 B、《大学》 、《中庸》 、《论语》和《孟子》 C、《国语》 、《左传》 、《礼记》和《春秋》 D、《诗经》 、《尚书》 、《礼记》和《周易》 25、《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为后代学者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提供了较完善的文献资料。“四库”是指:( ) A、仁、义、礼、智 B、礼、乐、书、数 C、诗、书、礼、易 D、经、史、子、集 26、我国古人对婴、幼、少、青、壮、中、老各个年龄的称谓,真可说是名目繁多,雅致有趣。古代的“及笄jī之年”、“弱冠之年”、“而立之年”、“不惑之年”、“花甲之年”指称的年龄分别是:( ) A、15岁、20岁、30岁、40岁、60岁 B、女子15岁、男子20岁、50岁、60岁、70岁 C、女子15岁、男子20岁、30岁、40岁、60岁 D、13岁、20岁、30岁、50岁、60岁 27、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五岳起源于古代中国人的山川崇拜,是和国君对山神的祭祀联系在一起的。其中“东岳”、“西岳”、“南岳”、“北岳”、“中岳”分别指的是:( ) A、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 B、华山、衡山、恒山、嵩山、泰山 C、衡山、恒山、嵩山、泰山、华山 D、恒山、嵩山、泰山、华山、衡山 28、“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多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由五种元素充盈在天地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发展,维系着自然的平衡。“五行”中分别代表“生长的物质”、“散发热能的物质”、“大自然本身”、“循环流动的物质”、“坚固的物质”的物质元素是:( ) A、金、木、水、火、土 B、火、土、水、金、木 C、木、火、土、水、金 D、土、水、金、木、火 三、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汪国真《热爱生命》 生活中,“地平线”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联系你的人生体验写一篇文章,与你的朋友分享。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 答案以及解析 一、 文言文阅读(3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 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谢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履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酇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 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诸君皆贺,召平独吊。召平谓相国曰:“祸自此始关。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则上心说。”相国从其计,高帝乃大喜。 (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B.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C.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弱之处/ 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D.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亭长是管理亭的官吏。亭即驿亭,是由驿站所设置的供行旅途中歇宿的处所。 B.关中是古代地区名,所指范围大小不一,一般泛指函谷关以西战国末秦故地。 C.所食邑即收食禄的封地,由皇帝封赐给臣下,受封者以其中民户赋税为食禄。 D.相国是辅佐君主治理国政的最高长官。韩信死后,丞相萧何被刘邦拜为相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何勤勤恳恳,长期辅佐刘邦。萧何在刘邦做亭长时就经常帮助他。楚汉战争中,萧何以丞相身份留守巴蜀、关中,使刘邦有稳固的后方。 B.萧何深谋远虑,志在经世济民。汉军攻入咸阳,将士们忙着哄抢财宝,萧何却收藏秦律令图籍档案,使刘邦能了解天下地形、户口等情况。 C.萧何不善征战,论功却排第一。天下平定论功行赏时,刘邦以狗猎为喻,坚持认为萧何之功最高。经过刘邦的开导,武将们对萧何心悦诚服。 D.萧何忠于刘邦,献计斩杀韩信。楚汉战争中,萧何为帮助刘邦战胜项羽,举荐了韩信;刘邦称帝后,因韩信谋反,萧何又帮吕后杀死了韩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2)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 (一)答案及解析: 答案:1.D; 2.A; 3.C; 4.(1)萧何总是先向汉王上奏报告,汉王也总是予以批准,许他施行。有时来不及上奏,就因利乘便,用最合适的方式先行办理,等汉王回来再报告。 (2)现在萧何没有立过汗马功劳,只不过靠舞文弄墨,发发议论,从不上战场,却反而居我们之上,这是什么道理?; 5.因为他认为刘邦让萧何守在关中,没有什么需要冒危险的事情却给萧何卫队,从最近韩信造反的事情看刘邦是在怀疑萧何,给他卫队并不是宠信他的表现。 解析:1.“去”是离开的意思,主语为“项王与诸侯”,不能断开,排除A项、C项。“以何”是因为萧何的意思,是“具得秦图书”的原因,结合句意内容分析,不应该断开。排除B项。故选 D。句意:沛公做了汉王,任命萧何为丞相管理政务。项王带着手下烧了咸阳后离开。汉王之所以能全面了解天下的山川要塞、户口的多少、地方的好坏、民间疾苦这些事,是因为萧何得到了秦朝的所有文书档案的缘故。 2.A项,“亭长是管理亭的官吏”错误。秦官名,又称公。属于低于县二级的行政建制长官,级别相当于现在的派出所所长。故选A。 3.C项,“经过刘邦的开导,武将们对萧何心悦诚服”于文无据。结合“群臣皆莫敢言”分析,群臣都不敢再言语了,原文没有说“武将们对萧何心悦诚服”。故选C。 4.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可”,认可、赞同;“从事”,做、施行;“辄”,连词,就;“以”,介词,用;“便宜”,最合适的方式;“闻”,使动,使……知道。(2)“徒”,只是;“议论”,发表见解;“顾”,表转折,却;“何也”(反问)。 5.结合“祸自此始矣。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则上心说”分析,灾祸从此开始了。希望你能辞让封邑,不接受护卫之卒,拿出全部的私家财物资助军用。他认为皇上在野外蒙受日晒雨淋的辛苦,而你却待在朝内,没有蒙受箭和垒石的祸殃,增加你的封邑,为你增添卫兵的原因,是因为当前韩信在关中谋反,对你也产生了疑心。设置卫兵来护卫,不是用这来宠幸你的,而是在怀疑你。 参考译文: 萧相国何是沛县丰邑人。高祖担任亭长,萧何又经常给他帮助。等到高祖起兵当了沛公,萧何常常作为他的辅佐官,督察处理日常事务。 沛公进入咸阳,将领们都争先奔向储藏金帛财物的仓库去分东西,唯独萧何先去把秦朝丞相和御史大夫保管的法律诏令以及各种图书文献收藏起来。 沛公立为汉王,让萧何当丞相。项羽与诸侯的军队屠杀焚烧咸阳,然后离去。而汉王后来之所以能详细地知道全国各处的险关要塞,户口多少,兵力强弱,百姓们的疾苦,都是因为萧何完整地得到了秦朝的文献档案。萧何又向汉王进言,推荐韩信,汉王就任命韩信为大将军。汉王带兵东出,平定三秦,萧何以丞相的身份留在后方,负责收服巴蜀,镇守安抚,发布政令,告谕百姓,为在前方作战的军队供给粮食。汉王二年,汉王联合诸侯一起攻打项羽,萧何留守关中,侍奉太子,在栎阳处理政务。他制定各种法令制度,建立宗庙、社稷、宫殿、县邑,总是先向汉王上奏报告,汉王也总是予以批准,许他施行。有时来不及上奏,就因利乘便,用最合适的方式先行办理,等汉王回来再报告。 汉五年,已经消灭了项羽,平定了天下,汉王要评定功劳,进行封赏。由于群臣争功,过了一年多仍然没把功劳的大小决定下来。高祖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把他封为酂侯,给他的食邑很多。功臣们都说:“我们亲自身披铠甲,手执兵器作战,多的打过一百多仗,少的也经历了几十次战斗,攻破敌人的城池,夺取敌人的土地,或大或小,都有战功。现在萧何没有立过汗马功劳,只不过靠舞文弄墨,发发议论,从不上战场,却反而位居我们之上,这是什么道理?”高祖说:“诸位懂得打猎吗?”功臣们回答:“懂得。”又问:“你们知道猎狗的作用吗?”答道:“知道的。”高祖说:“打猎的时候,追赶扑杀野兽兔子的是猎狗,能够发现踪迹向猎狗指示野兽所在之处的是猎人。现在你们诸位只能奔走追获野兽,不过是有功的猎狗。至于萧何,他能发现踪迹,指示方向,是有功的猎人。何况你们都只是自己本人追随我,至多不过加上两三个亲属,而萧何全部宗族几十个人都跟随我,他的功劳是不能忘记的.”群臣听了,都不敢再说什么。 汉十一年,陈豨谋反,皇上亲自统率军队去平乱,来到邯郸。韩信在关中谋反,吕后采用萧何的计谋诛灭了韩信。皇上听到已经诛灭韩信的信息,派使者授予萧何相国之职,增加封邑五千户,命令五百士兵和一个都尉作为相国的卫士。很多人都来向萧何祝贺,惟独陈平替萧何忧虑。召平对萧何说:“灾祸从此开始了。希望你能辞让封邑,不接受护卫之卒,拿出全部的私家财物资助军用。”萧何听从了召平的计谋,皇上高兴。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欧阳德,字崇一,泰和人。甫冠举乡试。之赣州,从王守仁学。不应会试者再。嘉靖二年策问论守仁,德与魏良弼等直发师训无所阿,竟登第。除知六安州,建龙津书院,聚生徒论学。入为刑部员外郎。六年诏简朝士有学行者为翰林,乃改德编修。迁南京国子司业,作讲亭,进诸生与四方学者论道其中。寻改南京尚宝卿。召为太仆少卿。以便养,复改南京鸿胪卿。父忧,服阕,留养其母,与邹守益、聂豹、罗洪先日讲学。以荐起故官。累迁吏部左侍郎兼学士,掌詹事府。母忧归服未阕即用为礼部尚书丧毕之官命直无逸殿时储位久虚帝惑陶仲文“二龙不相见”之说讳言建储徳恳请会有诏,二王出邸同日婚。德以裕王储贰不当出外,疏言:“曩太祖以父婚子,诸王皆处禁中;宣宗、孝宗以兄婚弟,始出外府。今事与太祖同,请从初制。”帝不许。德又言:“《会典》礁词,主器则曰‘承宗’,分藩则曰‘承家’。今裕王当何从?”帝不悦曰:“既云王礼,自有典制。如若言,何不竟行册立耶?”德即具册立仪上。帝滋不悦,然终谅其诚。裕王母康妃杜氏薨,德请用成化朝纪淑妃故事,不从。德遇事侃侃,裁制诸宗藩尤有执。或当利害,众相顾色战,德意气自如。当是时,德与徐阶、聂豹、程文德并以宿学都显位。于是集四方名士于灵济宫,与论“良知” 之学。赴者五千人。都城讲学之会,于斯为盛。德器宇温粹,学务实践,不尚空虚。晚见知于帝,将柄用,而德遽卒。赠太子少保,谥文庄。 (节选自《明史》) 5.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母忧归服/未阕/即用为礼部尚书/丧毕之官/命直无逸殿/时储位久虚/帝惑陶仲文"二龙不相见"之说/讳言建储德/恳请/ B.母忧归/服未阕/即用为礼部尚书/丧毕之官/命直无逸殿/时储位久虚/帝惑陶仲文"二龙不相见"之说/讳言建储/德恳请/ C.母忧归/服未阕/即用为礼部尚书/丧毕之官/命直无逸殿/时储位久虚/帝惑陶仲文"二龙不相见"之说/讳言建储德/恳请/ D.母忧归服/未阕/即用为礼部尚书/丧毕之官/命直无逸殿/时储位久虚/帝惑陶仲文"二龙不相见"之说/讳言建储/德恳请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由礼部主持,在京师举行考试。因考试在春天,又叫"春闱"。 B.刑部是古代"六部"之一,由隋朝开始设置,掌管刑法、狱讼、军令等事务,最高长官是刑部尚书。 C.翰林院是古代封建皇帝的秘书机构,入选翰林院的被称为"点翰林"。由科举至翰林,是非常荣耀的。 D.赠,朝廷为表彰大臣的功绩,在其死后,追授给他一个较高的官职或称号。追封功臣的先人也叫"赠"。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欧阳德为人正直,曾跟从王守仁学习,策问中曾议论王守仁的思想,他与魏良弼在考卷中坦率地阐发老师的学术却并无阿谀奉承之意。 B.欧阳德学问渊博,皇帝诏令选择有学问和德行的读书人为翰林,欧阳德改任为编修,他设置讲亭,召集国子生与四方学者在那里讲学论道。 C.欧阳德讲求孝道,他曾被召入京做太仆少卿,但是为了便于奉养父母,他调任南京鸿胪卿。父亲去世,他守孝期满后仍留在家中奉养母亲。 D.欧阳德敢于直谏,欧阳德曾认为裕王不应出京,并给皇帝上疏,皇帝没有同意他的建议,欧阳德就继续上奏,皇帝虽不高兴,也原谅了他。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甫冠举乡试。之赣州,从王守仁学。 (2)晚见知于帝,将柄用,而德遽卒。 (二)答案及解析: 答案:1.B; 2.B; 3.B; 4.(1)刚满二十岁就乡试中举,到赣州,跟从王守仁学习。 (2)欧阳德很晚才被皇帝赏识,即将被重用掌权时,然而欧阳德突然去世。 解析:1.“服未阕”指“服丧期未满”,排除A项和D项;“德恳请”指“欧阳德恳请立储”,“建储”指“确立储君”,排除C项。 2.“军令”属于兵部。 3.欧阳德是在调任南京国子监司业时设置讲亭,召集国子生与四方学者在那里论道。 4.【参考译文】 欧阳德,字崇一,泰和人。(欧阳德)刚满二十岁就乡试中举,到赣州,跟从王守仁学习。两次不参加会试。嘉靖二年,会试策问中曾议论王守仁的思想,欧阳德与魏良弼在考卷中坦率地阐发老师的学术却无阿谀奉承之意,最终进士及第。欧阳德被授任六安州知州,建立了龙津书院,聚集学生讲学。后调入京城任刑部员外郎。嘉靖六年,皇帝诏令选拔朝士中有学问和德行的人做翰林,于是改任欧阳德为编修。后调任南京国子监司业,设置讲亭,召集众多国子生与四方学者在那里论道。不久,改任南京尚宝卿。随后被征召入京担任太仆少卿。为便于奉养父母,又调任南京鸿胪卿。父亲去世,守孝期满后仍留家中奉养母亲。与邹守益、聂豹、罗洪先等每日讲学。其后因为被荐举而起任原官。又经过多次升迁任吏部左侍郎兼学士,掌管詹事府。母亲去世,他归家服丧,丧期未满就被起用为礼部尚书,但等到服丧期满他才赴任。皇帝命令他在无逸殿当值。当时,皇太子迟迟不立,皇帝相信陶仲文的“二龙不相见”之说,避讳谈及立皇太子之事。欧阳德恳请立储君。恰逢皇帝有诏令,裕王出京至其分封藩地,并于同日完婚。欧阳德认为裕王作为储君人选不应出京,并上疏说:“从前太祖以父亲的身份为儿子操办婚事,诸位王子都住在宫中;宣宗、孝宗以兄弟的身份操办婚事,才会搬到外府,现在的事和太祖时候的情况相同,请按照当初的旧制。”世宗不答应。欧阳德奏道:“《会典》关于婚礼中说,太子结婚曰‘承宗’,分藩诸王结婚曰‘承家’。现在裕王是承宗还是承家?”世宗不高兴地说:“既然是王礼,自有典章制度。如你所言,何不册立裕王为太于?” 欧阳德立即准备册立礼仪奏上。皇帝更加不高兴,然而最终体谅他的忠诚。裕王的母亲康妃杜氏去世,欧阳德奏请按照成化朝纪淑妃的旧例进行丧葬。皇帝不答应。欧阳德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裁断众多被分封的宗室诸侯尤其有坚守的原则。或者当面指出利益与损害之处,众人面面相觑神色惶恐,(只有)欧阳德神态自然,十分镇静。当时,欧阳德与徐阶、聂豹、程文德都因学识渊博处在显要地位。他们在灵济宫聚集四方名士,和他们共同讨论“良知”之学,前来聚会的人有五千位。都城讲学的聚会,因此盛行。欧阳德风度温和,学问讲求实际,不崇尚空谈。欧阳德很晚才被皇帝赏识,即将被重用掌权时,突然去世。朝廷追赠他为太子少保,谥号为“文庄”。 9、寿联多是祝愿寿者长寿,称颂寿者的品德与功绩。寿联多为五字或七字,也有达数十字或数百字的。寿联切事、脱俗、工整而有韵味,选用恰切的词句,注以流畅的气势,使人看了即了解其意义,引起共鸣。例如:“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这幅寿联写的老人岁数是:( ) A、60岁 B、70岁 C、100岁 D、141岁 【答案】D 【解析】花甲,即60,花甲重逢就是120;增加三七岁月,就是再加三七二十一,就是141;古稀,即70,古稀双庆就是140;更多一度春秋,加起来就是141。 10、下列描写古代历史名人名家的对联,说法错误的是:( ) A、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颂李白 B、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颂杜甫 C、枫叶四弦秋,棖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颂白居易 D、云过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颂王昭君 【答案】D 【解析】“云过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是唐代温庭筠的《苏武庙》 说的苏武的事,而颂王昭君的对联是“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 11、对联集句对大多非原创,是从已有诗文句子中选句配对,推陈出新。与“劝君更尽一杯酒”( 唐·王维)对仗工整的是:( ) A、天涯涕泪一身遥。(唐·杜甫) B、与尔同消万古愁。(唐·李白) C、八骏日行三万里。(唐·李商隐) D、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杜牧) 【答案】B 【解析】题干“劝君更尽一杯酒”是唐代王维的《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诗句,“劝君”与“与尔”有第二人称相对,“更尽”与“同消”有动词相对,“一杯酒”与“万古愁”数量词相对,所以选B项。 A项“天涯涕泪一身遥”是唐代杜甫《野望》中的诗句;B、“与尔同消万古愁”是唐代李白《将进酒》中的诗句;C、“八骏日行三万里”是唐代李商隐《瑶池》的诗句;D、“替人垂泪到天明”是唐代杜牧《赠别》的诗句。 12、中国古代神话“开天辟地、炼石补天、钻木取火、衔石填海”中涉及的人物形象分别是:( ) A、女娲、燧人氏、精卫、盘古 B、燧人氏、精卫、盘古、女娲 C、盘古、女娲、燧人氏、精卫 D、精卫、盘古、女娲、燧人氏 【答案】C 【解析】“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燧人氏钻木取火”、“精卫衔石填海”的神话故事家喻户晓。 13、古代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人才任用官吏的一种制度,它是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隋唐到清代的历经了一千三百多年。科举制度中参加县府考试、省级考试、京城考试和皇宫大殿考试及其合格者,分别称为:( ) A、乡试——举人 会试——贡士 殿试——进士 院试——秀才 B、院试——秀才 乡试——举人 会试——贡士 殿试——进士 C、会试——贡士 殿试——进士 院试——秀才 乡试——举人 D、殿试——进士 院试——秀才 乡试——举人 会试——贡士 【答案】B 【解析】院试是为了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的一种考试,也叫章试。各地考生在县府里参加考试,由省里的提督学政主持,考取者称生员,俗称秀才(茂才)或相公。明清科举制度,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乡试为省一级考试,由翰林或部院官员主考,考试合格者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是举人在京城参加的全国统一考试,由礼部主考,合格者为贡士,第一名为会元;殿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考试合格者为进士,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连续考中乡试、会试、殿试第一名者称为“ 连中三元”。 14、我国古代文人学士的作品集名称内涵丰富,各具特点。下列作品集《柳河东集》、《聊斋志异》、《范文正公集》、《李太白全集》、《稼轩长短句》、《王右丞集》、《白氏长庆集》命名方法分别是:( ) A、地名、 年号、 谥号、字、号、官职、书房名 B、地名、 书房名、谥号、号、字、官职、年号 C、书房名、地名、 官职、号、字、谥号、年号 D、地名、 书房名、谥号、字、号、官职、年号 【答案】D 【解析】《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聊斋”是其书房名。《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谥号“文正”。《李太白全集》,作者李白,字太白。《稼轩长短句》,作者辛弃疾,号稼轩。《王右丞集》,作者王维,官至右丞。《白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此集为唐穆宗长庆年间编辑。 15、“阴阳”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具有基础性性质的学说。可以理解为:太阳光能照到的地方为阳,照不到的地方为阴。山北当然照不到,为阴;水的北岸正对着太阳,为阳。反之亦然。所以,水南为阴,水北为阳。例如:“江阴”、“汉阳”、“衡阳”、“华阴”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长江南岸、汉水的南边、衡山的南边、华山的北边 B、长江北岸、汉水的北边、衡山的北边、华山的南边 C、长江南岸、汉水的北边、衡山的南边、华山的北边 D、长江北岸、汉水的北边、衡山的南边、华山的南边 【答案】C 【解析】“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 我国黄河中下游一带,在北回归线以北,终年不会有太阳直射,阳光会从南面照射,山的南面可以被太阳照射到而北面则受不到阳光照射,所以山南为阳,俗称“阳坡”;山北为阴,俗称“阴坡”。水(河流)的方面,由于地形是西北高向东南渐低,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东流的河流在流动时会倾向于往东南方向流动,南岸较容易受到河水的侵蚀下淘,南岸相对高差大,地势低湿,岸下难受光照;北岸反之。 江阴:处于长江南岸。 汉阳:汉水的北边。过去的汉阳与汉口连成一片,在《明史》中说到,汉水一直是从龟山之南流入长江的,河口大致就在今天的鹦鹉洲头汉阳汽车渡口。大约十五世纪初,汉水在郭茨口改道。河水的特点就是裁弯取直,这次汉水径直向东流经龟山之北入长江,形成了今天的模样。所以,今天的汉阳应该改称为“汉阴”才是。 衡阳:处于南岳衡山的南边。华阴:西岳华山的北边。 16、我国古代人们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从晚上七时开始起更,又把每更分为五点。每更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即120分钟,所以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由此可见“四更造饭,五更开船”相当于现在的“后半夜1时至3时做饭,3时至5时开船”。那古时候“五更三点”、“三更四点”相当于现在的时间是:( ) A、早晨6时12分、凌晨2时36分 B、早晨5时又12分钟、1时又36分钟 C、早晨6时12分、1时又36分钟 D、早晨5时又12分钟、凌晨2时36分 【答案】A 【解析】 五更计时法: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半夜为三更。由此推算: 一更天约在19:00时至21:00时; 二更天约在21:00时至23:00时; 三更天约在23:00时至次日1:00时; 四更天约在1:00时至3:00时; 五更天约在3:00时至5:00时。“点”是比“更”小的夜计时单位。古时为计时准确的需要,又把每个“更”划分为五个“点”。经推算可知,一“点”等于现今的二十四分钟,五个“点”的时间正好是一“更”。“五更三点”是“早晨5点72分,即6点12分”;“三更四点”是“凌晨1点96分,即2点36分”。 17、中国古代文化中定义的“圣人”,指知行完备、至善之人,是有限世界中的无限存在。总的来说,“才德全尽谓之圣人”。古代的“史圣”、“医圣”、“书圣”、“画圣”、“茶圣”、“诗圣”分别是:( ) A、张仲景、王羲之、吴道子、陆羽、杜甫、司马迁 B、司马迁、张仲景、王羲之、吴道子、陆羽、杜甫 C、王羲之、吴道子、陆羽、杜甫、司马迁、张仲景 D、吴道子、陆羽、杜甫、司马迁、张仲景、王羲之 【答案】B 【解析】 史圣: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著有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医圣:张仲景,名机,南阳郡(今河南邓州人一带人),东汉著名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 书圣:王羲之,字逸少,东晋书法家,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著有《兰亭集序》。 画圣:吴道子,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唐朝著名画家,擅长人物画,有“吴带当风”之美誉。 茶圣:陆羽,字鸿渐,唐朝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 诗圣: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著有《杜工部集》。 18、唐代被视为中国各朝代旧诗最丰富的朝代,唐诗是汉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诗人众多,许多诗篇还是被我们所广为流传。唐代称为“诗魔”、“诗鬼”、“诗佛”、“诗仙”、“诗圣”、“诗豪”的诗人分别是:( ) A、王维、 李白、杜甫、 刘禹锡、白居易、李贺 B、李贺、 王维、李白、 杜甫、 刘禹锡、白居易 C、白居易、李贺、王维、 李白、 杜甫、 刘禹锡 D、李白、 杜甫、刘禹锡、白居易、李贺、 王维 【答案】C 【解析】诗魔——白居易,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所以人称“诗魔”。 诗鬼——李贺,其诗善于熔铸词采, 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故称其为“诗鬼”。 诗佛——王维,是“当代诗匠,又精禅上理”,是一个虔诚的佛教信徒,是中国文学史上唯一享有了“诗佛”之称誉的诗人。 诗仙——李白,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 诗仙”。 诗圣 ——杜甫,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 诗豪——刘禹锡,其诗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赠他“诗豪”的美誉。 诗骨——陈子昂,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诗狂——贺知章,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 诗杰——王勃,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诗奴——贾岛,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 诗囚——孟郊,作诗苦心孤诣,惨淡经营,无好问,曾称之为“诗囚”。 七绝圣手--王昌龄,其七绝写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 称之为“七绝圣手”。 五言长城--刘长卿,擅长五言诗,他的五言诗作是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七八,人称其为“五言长城”。 杜紫薇——杜牧,曾写过《紫薇花》咏物抒情,借花自誉,人称其为“杜紫薇”。 温八叉——温庭筠,才思敏捷,每次入试,八叉手即成八韵,人称他为“温八叉”。 19、清代【张鹏翮hé】撰写的三苏祠的门联:“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其中“千古文章四大家”中“四大家”是:( ) A、韩愈、 欧阳修、苏轼、王安石 B、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王安石 C、柳宗元、欧阳修、苏洵、王安石 D、韩愈、 柳宗元、欧阳修、苏轼 【答案】D 【解析】上联言苏门父子三人均为填词名家,下联四大家是韩、柳、欧、苏四家,其中苏家包括苏洵、苏轼、苏辙,仍然是对苏门的盛赞。 20、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浩如烟海,二十四史乃是中华文化遗产的精华,而“前四史”, 是二十四史中的精华。“前四史”是指:( ) A、《史记》 、 《汉书》 、 《后汉书》 、《三国志》 B、《国语》 、 《左传》 、 《战国策》 、《史记》 C、《左传》 、 《战国策》 、《史记》 、 《资治通鉴》 D、《战国策》 、《史记》 、 《汉书》 、 《后汉书》 【答案】A 【解析】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史记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本纪、书、表、世家、列传五种形式。司马迁著《史记》 ,其史学观念在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又称前汉书,东汉班固撰,主要记述汉高祖元年(前206年)至王莽地皇四年(23年)共二百三十年的史事,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 《后汉书》九十卷,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纪十卷和列传八十卷的作者是范晔。 《三国志》是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 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著作。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是第一部),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一部史书。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 21、中国古代“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应了季节、物候现象、气候变化三种,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其中表示四季开始的四个节气是:( ) A、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B、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C、小暑、大暑、小寒、大寒 D、白露、寒露、小雪、大雪 【答案】B 【解析】二十四节气是一个统称,其中包括十二个中气和十二个节气,中气和节气相间地排列。从春分起十二个中气分别是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和雨水,分属于十二个以地支排列的月份。春分后的节气是清明,其后的节气依次是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立春和惊蛰。二十四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在月首的叫做节气,在月中的叫做“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 24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 、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节气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齐称“四立” ,表示四季开始的意思。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4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22、干支纪法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纪年方法。所谓“干支”就是天干、地支的总称,它是一种周期性的循环顺序,如何将公元纪年换算成干支纪年,计算方法:(公元年份-3) ÷60 ,得余数 R;再求 R÷10的余数是X,R÷12的余数是Y。并根据下表,就可以很简单的換算公历年份成为干支纪年。 1 2 3 4 5 6 7 8 9 0 X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0 Y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例如:公元2000年的干支如何? (2000-3)÷60= 33 ....... 余数(R)17 ,(R)17÷10= 1 ....... 7(X), (R)17÷12= 1 ....... 5(Y), 因此,公元2000年是干支纪年的庚辰年(农历)。现在,计算公元2015年的干支纪年,应该是哪一年:( ) A、甲午年 B、丙申年 C、乙未年 D、丁酉年 【答案】C 【解析】“干支纪法”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由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这种“干支纪法”形成的一种历法,叫干支历。 十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六十甲子表: 01 甲子 11 甲戌 21 甲申 31 甲午 41 甲辰 51 甲寅 02 乙丑 12 乙亥 22 乙酉 32 乙未 42 乙巳 52 乙卯 03 丙寅 13 丙子 23 丙戌 33 丙申 43 丙午 53 丙辰 04 丁卯 14 丁丑 24 丁亥 34 丁酉 44 丁未 54 丁巳 05 戊辰 15 戊寅 25 戊子 35 戊戌 45 戊申 55 戊午 06 己巳 16 己卯 26 己丑 36 己亥 46 己酉 56 己未 07 庚午 17 庚辰 27 庚寅 37 庚子 47 庚戌 57 庚申 08 辛未 18 辛巳 28 辛卯 38 辛丑 48 辛亥 58 辛酉 09 壬申 19 壬午 29 壬辰 39 壬寅 49 壬子 59 壬戌 10 癸酉 20 癸未 30 癸巳 40 癸卯 50 癸丑 60 癸亥 23、中国隋唐以后的官职实行“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效率高,三省长官之间互相牵制,把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间接加强了皇权。三省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其中“三省”中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的机构和“六部”中负责军事、军政事务的机构分别是:( ) A、尚书省、兵部 B、门下省、吏部 C、中书省、刑部 D、尚书省、工部 【答案】A 【解析】三省六部制的职能: 三省,分别为: 尚书省——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 门下省——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 中书省——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 中书省主要负责与皇帝讨论法案的起草,草拟皇帝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查诏令内容,并根据情况退回给中书省。这两个部门是决策机构,通过审查的法令交由尚书省执行。 六部,分别为: 吏部:负责考核、任免四品以下官员 。 户部:负责土地、户口、财政、国库等。 礼部:负责科举、祭祀、典礼、学校等。 兵部:负责军事、军政事务。 刑部:负责司法、审计事务。具体审判事务另有大理寺负责。重大案件组织刑部、御史台、大理寺会审,谓三司审。 工部:负责工程、屯田、水利、交通等事。 24、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所提出,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其中“四书”是指:( ) A、《诗经》 、《尚书》 、《周易》和《春秋》 B、《大学》 、《中庸》 、《论语》和《孟子》 C、《国语》 、《左传》 、《礼记》和《春秋》 D、《诗经》 、《尚书》 、《礼记》和《周易》 【答案】B 【解析】“四书”是指《论语》 、《孟子》 、《大学》和《中庸》 。 “五经”:《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论语》是一本以记录春秋时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言行为主的汇编,又被简称为论、语、传、记,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大学》是儒家基本经典之一,原为《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曾子作,全面总结了先秦儒家关于道德修养、道德作用及其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 《中庸》为儒家思孟学派的代表著作,原为《礼记》之一篇,为孔子后裔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 《诗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 《尚书》是中国汉民族第一部古典散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它以记言为主。 《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周易》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是我国最古老、最有权威、最著名的一部经 典,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的结晶。是一部古代占筮之书,古人创造它是为预知社会人事的吉凶祸福变化。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著作。 《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是从丰富的历史材料去诠释《春秋》的编年史,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25、《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为后代学者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提供了较完善的文献资料。“四库”是指:( ) A、仁、义、礼、智 B、礼、乐、书、数 C、诗、书、礼、易 D、经、史、子、集 【答案】D 【解析】经部收录儒家“十三经”(分别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及相关著作,史部收录史书,子部收录诸子百家著作和类书,集部收录诗文词总集和专集等。 “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礼、乐、射、御、书、数”,孔子合称“六艺”。礼:礼节(即今德育);乐:音乐;射:射箭技术(锻炼体格,品格修养);御:驾驭马车的技术;书:书法(书写,识字,文字);数:算法(计数)。现在来说就是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诗、书、礼、易、春秋”,指儒家的“五经”,即《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26、我国古人对婴、幼、少、青、壮、中、老各个年龄的称谓,真可说是名目繁多,雅致有趣。古代的“及笄jī之年”、“弱冠之年”、“而立之年”、“不惑之年”、“花甲之年”指称的年龄分别是:() A、15岁、20岁、30岁、40岁、60岁 B、女子15岁、男子20岁、50岁、60岁、70岁 C、女子15岁、男子20岁、30岁、40岁、60岁 D、13岁、20岁、30岁、50岁、60岁 【答案】C 【解析】及笄jī之年指女子满了15岁,形容古代女子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而立之年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不惑之年是指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花甲之年指老人六十岁。旧时用天干和地支相互配合作为纪年,六十年为一花甲,亦称一个甲子。 初生:孩提、总角、垂髫——童年; 金钗之年:女子12岁;豆蔻之年:女子13——14岁; 及笄之年:女子15岁;碧玉年华:女子16岁; 桃李年华:女子20岁;花信年华:女子24岁; 舞勺之年:男子13——15岁(学文舞); 舞象之年:男子15——20岁 (学武舞); 弱冠之年:男子20岁;而立之年:男子30 岁;不惑之年:男子40 岁; 知命之年:男子50 岁;花甲之年:男子60 岁;古稀之年:男子70 岁; 耄耋(mào dié)之年:80、90岁(耄:八九十岁年纪;耋:七八十岁年纪); 期颐之年:男子100岁。 喜寿:77岁;米寿:88岁;白寿:99岁;茶寿:108岁。 按照中国人习俗,向高龄老人祝寿有“喜寿”“米寿”“白寿”“茶寿”之说。 把“喜”“米”“白”“茶”四字作为高龄老人的寿年,是有讲究的。 “喜寿”是指七十七岁。这是因为“喜”字写成草体很像七十七。“米寿”指八十八岁。这是因为“米”字上部一点一撇像“八”,下部的一撇一捺也是个“八”,中间一横一竖像“十”,加起来八十八。“白寿”指九十九。这是因为“白”字是“百”字上面少一横,百减去一,不是九十九吗?“茶寿”指一百零八岁。这是因为“茶”的草头为“二十”,“茶”字下半部是“八十八”,加起来就不是一百零八。 27、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五岳起源于古代中国人的山川崇拜,是和国君对山神的祭祀联系在一起的。其中“东岳”、“西岳”、“南岳”、“北岳”、“中岳”分别指的是:( ) A、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 B、华山、衡山、恒山、嵩山、泰山 C、衡山、恒山、嵩山、泰山、华山 D、恒山、嵩山、泰山、华山、衡山 【答案】A 【解析】“五岳”分别为东岳泰山(海拔1545米,位于山东省泰安市)、西岳华山(海拔2155米,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南岳衡山(海拔1300米,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北岳恒山(海拔2016米,位于山西省浑源县)、中岳嵩山(海拔1512米,位于河南省登封市)。五岳景色各有特点,受到许多游客的青睐,许多文人作家也留下了大量诗文作品。其中泰山和嵩山曾经是封建帝王仰天功之巍巍而封禅祭祀的地方,更是封建帝王受命于天,定鼎中原的象征。 “东岳泰山之雄,西岳华山之险,中岳嵩山之峻,北岳恒山之幽,南岳衡山之秀” 早已闻名于全世界。 28、“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多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由五种元素充盈在天地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发展,维系着自然的平衡。“五行”中分别代表“生长的物质”、“散发热能的物质”、“大自然本身”、“循环流动的物质”、“坚固的物质”的物质元素是:( ) A、金、木、水、火、土 B、火、土、水、金、木 C、木、火、土、水、金 D、土、水、金、木、火 【答案】C 【解析】木代表生长的物质,火代表可以散发热能的物质,土代表自然本身,水代表流动的物质,可以循环;金代表坚固的物质。木和火在土的上面,水和金在土的下面,所以木、火属阳,水、金属阴,土是中性。 (三)【审题解析】 本题考查材料作文写作。从诗歌内容来看,“地平线”是指“目标”,整首诗表达的是为了追求目标而奋勇向前,不怕艰难险阻的人生态度。学生可以根据这点来立意,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毕竟“地平线”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事物,如同夸父追日一般的精神固然可嘉,但对于普通人来说,也可以把目光放在眼前的小目标上,而不只是在永远达不到的追逐路上疲于奔命。 参考立意: 1、为了理想,要勇往直前。 2、纵然梦想遥远,也要不怕困难。 3、追逐梦想的路,要敢于忍受孤独、艰难、苦楚。 4、与其追逐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不如着眼于眼前。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