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6文言文阅读之断句和翻译-2017年高考语文备考优生百日闯关系列(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专题06文言文阅读之断句和翻译-2017年高考语文备考优生百日闯关系列(解析版)

www.ks5u.com 专题06文言文阅读之断句和翻译 ‎2017年高考语文备考优生百日闯关系列 ‎☞基础勤梳理 名篇名句不离口 ‎1.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发出了“ ,‎ ‎ ! ”的呼喊。‎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现杜甫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的那两句诗 , ! ‎ ‎3.平时能引起人们美感的事物,却触发了深受安史之乱之苦的杜甫的与众不同的审美感悟: ,‎ ‎ 。‎ ‎3.杜甫的《望岳》中写出作者襟怀之浩荡,眼界之空阔的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是: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 ‎4.《望岳》中,“ , ”两句用虚笔写出了泰山的秀美,用实笔写出了泰山的高大。‎ ‎5.《望岳》中“ , ”,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6.《望岳》中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点明全诗主旨并表达作者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的诗句是: , 。‎ ‎【答案】1.安得广厦千方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4.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5.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6.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易错成语勤温习 ‎65.以文为是诗,自昌黎始,至东坡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大放厥词,原指铺张词藻或畅所欲言。现用来指大发议论,多含贬义。即使从原义角度,东坡也不以议论见长。) ‎ ‎66.有些同学写的作文,文不加点,字迹潦草,阅读这样的文章,真叫人头疼。(文不加点,形容文章写得极快且毫无修改痕迹。这里误解为不加标点。) ‎ ‎67.湖南湘潭市有人利用封建迷信行骗坑人,有关方面守株待兔,一举将行骗的人抓获。(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与语境完全不符。) ‎ ‎68.便民箱、井盖板、金属垃圾桶被盗,名草名花,不胫而走,王大妈提起这事,就气愤不已。(不胫而走,比喻事物无需推行,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表示东西下落不明,用 ‎“不翼而飞”。) ‎ ‎69.上了高中,英语课上老师只说英语,这让英语基础差的同学简直不知所云。(见12说明) ‎ ‎70.近期来,有些商家打着“买一赠一”的旗号欺骗消费者,他们或是将手表带拆下,或是将音响与原配话筒分开,这种拉大旗做虎皮的做法,使消费者明明吃了亏还以为讨了便宜。(拉大旗做虎皮,比喻打着某种旗号以张声势,来吓唬人,蒙骗人。商家此举纯为欺骗,不是吓唬。)‎ 写作素材常积累 备考话题:教育与未来 经典素材:‎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然他小时候的天赋却不高.有一天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重复不知道多少遍了,还在朗读,因为,他还没有背下来.这时候他家来了一个贼,潜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复去地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贼人是很聪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聪明,但是他只能成为贼,而曾先生却成为毛泽东主席都钦佩的人:"近代最有大本夫源的人."‎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那贼的记忆力真好,听过几遍的文章都能背下来,而且很勇敢,见别人不睡觉居然可以跳出来"大怒",教训曾先生之后,还要背书,扬长而去.但是遗憾的是,他名不经传,曾先生后来启用了一大批人才,按说这位贼人与曾先生有一面之交,大可去施展一二,可惜,他的天赋没有加上勤奋,变得不知所终.‎ 时新素材:‎ 有三个人要被关进监狱三年,监狱长给他们三个一人一个要求。‎ 美国人爱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 法国人最浪漫,要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 而犹太人说,他要一部与外界沟通的电话。‎ 年过后,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嘴里鼻孔里塞满了雪茄,大喊道:“给我火,给我火!”原来他忘了要火了。‎ 接着出来的是法国人。只见他手里抱着一个小孩子,美丽女子手里牵着一个小孩子,肚子里还怀着第三个。‎ 最后出来的是犹太人,他紧紧握住监狱长的手说:“这三年来我每天与外界联系,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停顿,反而增长了200%,为了表示感谢,我送你一辆劳施莱斯!”‎ 清词丽句背一点 ‎1.也许,我们的人生旅途上沼泽遍布,荆棘丛生;也许我们追求的风景总是山重水复,不见柳暗花明;也许,我们前行的步履总是沉重、蹒跚;也许,我们需要在黑暗中摸索很长时间,才能找寻到光明;也许,我们虔诚的信念会被世俗的尘雾缠绕,而不能自由翱翔;也许,我们高贵的灵魂暂时在现实中找不到寄放的净土……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可以以勇敢者的气魄,坚定而自信地对自己说一声“再试一次!”再试一次,你就有可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 ‎2.有一个有名的三八理论:八小时睡觉,八小时工作,这个人人一样。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是在于业余时间怎么渡过。时间是最有情,也最无情的东西,每人拥有的都一样,非常公平。但拥有资源的人不一定成功,善用资源的人才会成功。白天图生存,晚上求发展,这是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要求。‎ ‎3.积极的人,象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象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想法决定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想法,就有什么样的未来。 ‎ ‎4.世间许多事情就是这样:你若渴了,水便是天堂;你若累了,床便是天堂;你若失败了,成功便是天堂了;你若很痛苦,幸福便是天堂。总之,若没有其中一样,你断然不会感受和拥有另一样。‎ ‎5.作为一个人,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人更好的生活,作为读书人,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做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人只要拥有爱心,就一字胜千金,因为爱心无价。‎ ‎☞技能再提高 一、文言断句 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断句前先要通读几遍,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在断句时,还应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句意的完整与否。标点的使用要合乎规范,和现代汉语标点的用法相同。加强诵读,增强语感,对断句标点有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断句大致还可以遵循如下几条规律:(1)、找名词(代词),定句读。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2)、看虚词,定句读。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标志。尤其是语气词和一些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如:夫、盖、凡、窃、清、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也、矣、欤、焉、哉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干、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根据这一特点,找出虚词就有助于句读。(3)、找顶真,定句读。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做宾语的词,在后一句又作了主语。例如:“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王充《订鬼》)根据这一特点,我们也可以确定句读。(4)、据排偶,定句读。一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语言上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断句提供了方便。(5)、依总分,定句读。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据此也可以进行断句。(6)、对话、引文定句读。文言文中对话、引用常用“曰”、“云”‎ 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7)、察反复,定句读。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多次反复,这也为断句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二、文言翻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在高考答题中,由于阅卷时,主要是以得分点来计分,所以上面的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在具体的做题过程中,可用“六字法”即“留、删、换、调、补、变”进行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结合上下文语境,了解所译文句大体意思,做到心中有数,并找出句中需要着重翻译的重点词,一则为理清句意,二则为后面给重点词选择恰当的意思做准备。‎ 第二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 ‎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主要有①句首:“夫”、“盖”等发语词。②句中:起结构作用的助词,如“之”(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等,表提顿作用的助词,如“者”“也”等,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中的“也”。表并列和顺承关系的连词,如“予与四人拥火以入”中的“以”。③句末:补足音节的助词,如“顷之,烟炎张天”中的“之”。以上的文言虚词在实际的翻译中,都无须译出,若强译,则属错误。‎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①把古代用现在已不用的词用现代汉语进行替换,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②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所以在翻译时,‎ 要把古汉语中的单音词变为双音词。‎ 第三步,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 ‎ “调”就是调整句式。需要调整的句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特殊句式,一是固定句式。需调整的特殊句式主要是指倒装句(特殊句式有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翻译时,要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古汉语中还有一些固定句式,如 ‎“不亦……乎”、“无乃……乎”“……孰与……”等,翻译时,要把这些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的形式表达出来。‎ ‎ “补”,就是增补。①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这就要求我们要对古汉语中的省略句要有所了解,并能判断一个句子中哪些成分省略了,以便补出;②补出省略了的语句,古人用笔简约,往往前面说过的话,后面一般就不再重复,而在现代汉语,就要给出。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为相关文字。这主要是指文言文中比喻、借代、引用等意义及夸张的说法、委婉地说法、互文地说法等,直译时会不明确。如“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直译为“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就显得不合道理,而应意译为“连最细小的东西都不敢占有”,才能明确。‎ ‎☞基础提升练 一、(2017届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高三实验班暑期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第4-7题。‎ 郭琇,字华野,山东即墨人。康熙九年进士。十八年,授江南吴江知县。材力强幹,善断疑狱。征赋行版串法,胥吏不能为奸。居官七年,治行为江南最。‎ 二十五年,时河督靳辅请停濬下河,筑高家堰重堤,清丈堤外田亩以为屯田,谓可增岁收百馀万。巡抚于成龙议不合,上令尚书佛伦往勘,主辅议。二十七年,琇疏劾辅治河无功,偏听幕客陈潢阻濬下河。上御乾清门,召诸大臣,下琇疏,令会同察议。寻辅入觐,复召诸大臣与议。琇申言屯田害民,辅坐罢,而擢琇佥都御史。大学士明珠柄政,与余国柱比,颇营贿赂,权倾一时,久之为上所觉。琇疏劾明珠与国柱结党行私,详列诸罪状,并及佛伦、傅拉塔与辅等交通状,于是明珠等降黜有差。琇直声震天下。‎ 二十八年御史张星法劾山东巡抚钱钰贪黩钰奏辨因及琇尝致书嘱荐即墨知县高上达等却之遂挟嫌使星法诬劾下法司讯。狱未具,琇疏言:“左都御史马齐於会讯时多方锻炼,必欲实以指使诬劾罪。”诏责琇疑揣。寻法司奏琇请讬事实,当夺官。上以琇平日鲠直敢言,改降五级调用。‎ 三十八年,上南巡,琇迎驾德州。既还京师,谕大学士阿兰泰等曰:“原任左都御史郭琇,前为吴江令,居官甚善,百姓感颂至今。其人有胆量,可授湖广总督,令驰驿赴任。”琇上官,疏言:“黄州、武昌二府兵米二万七千有奇,运给荆州、郧阳汛地①,悬隔千里,輓输②费不赀,请改折色③。江夏等十三州县有故明藩产,田瘠赋重,数倍民粮,请一律减徵。江夏、嘉鱼、汉阳三县濒江地,水齧土陊④,有赋无田者三百馀顷,请豁免。”皆允行。‎ 四十年,以病乞休,上曰:“琇病甚,思一人代之不可得,能如琇者有几人耶?”未几,琇以病剧再疏求罢,仍慰留。五十四年,卒。‎ ‎(节选自《清史稿·郭琇传》)‎ ‎【注】①汛地:军队驻防之地。在清代兵制中,凡千总、把总、外委所统率的绿营兵均称 ‎“汛”,其驻防巡逻的地区称“汛地”。②輓输:运输。輓:同“挽”。③折色:旧时指除米麦实物赋税之外的其他实物或货币,也称所征田粮等价的银钞布帛或其他物产,亦用以称俸禄折发钱钞。④水齧土陊:齧,同“啮”,侵蚀。陊,同“堕”,山崩。‎ ‎4.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十八年/御史张星法劾山东巡抚/钱钰贪黩/钰奏辨因及琇/尝致书嘱荐即墨知县/高上达等却之/遂挟嫌使星法诬劾/下法司讯/‎ B.二十八年/御史张星法劾山东巡抚钱钰贪黩/钰奏辨因及琇/尝致书嘱荐即墨知县高上达等/却之/遂挟嫌使星法诬劾/下法司讯/‎ C.二十八年/御史张星法劾山东巡抚钱钰贪黩/钰奏辨/因及琇尝致书嘱荐即墨知县高上达等/却之/遂挟嫌使星法诬劾/下法司讯/‎ D.二十八年/御史张星法劾山东巡抚/钱钰贪黩/钰奏辨/因及琇尝致书嘱荐即墨知县/高上达等却之/遂挟嫌使星法诬劾/下法司讯/‎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是清代科举的最高功名。经会试、复试和殿试取中后,方能称进士。这三个阶段的考试由皇帝圈题,钦定名次。‎ B.京师是中国古代对都城的称谓。在中国古代,国家的首都通常称为京师,近现代已不再沿用,直接称为首都。‎ C.总督是清朝时统辖一省或数省行政、经济及军事的长官,又称为“督宪”“制台”,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 D.乞休,自请辞官退休。古代对此管退休有多种称谓,如“挂冠”“乞骸骨”“乞身”“致仕”“解绶”“移病”“告老”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督靳辅以屯田增收为由奏请停止疏通河道,修筑高家堰大堤。巡抚于成龙不赞成此议。皇上派尚书佛伦前去调查,佛伦赞同靳辅的建议。‎ B.郭琇为官鲠直敢言,曾弹劾何督靳辅治河无功、大学生明珠与余国柱朋党、佛伦等与靳辅勾结串通。查实后,皇上罢免了明珠等大臣的官职。‎ C.郭琇受山东巡抚钱钰贪污牵连,上疏辩解,皇上责怪他胡乱猜疑。后来,经法司查明,郭琇在贪污案中却有不妥之责,皇上将他降官五级调用。‎ D.皇上南巡回京后,钦点郭琇担任湖广总督。郭琇上任后,上疏建议改变军粮供给形式、或减免贫瘠土地的赋税,皇上全都同意了。‎ ‎7.把下列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学士明珠柄政,与余国柱比,颇营贿赂,权倾一时,久之为上所觉。‎ ‎(2)左都御史马齐於会讯时多方锻炼,必欲实以指使诬劾罪。‎ ‎【答案】‎ ‎4.C ‎5.A ‎6.B ‎7.(1)大学士明珠控政,与余国柱来往亲密,大肆谋求贿赂,权倾一时,时间久了被皇上察觉。(2)左都御史马齐在朝臣会审时多方罗织罪名陷人于罪,必定想要把我指使诬陷弹劾朝臣的罪名坐实。‎ ‎【解析】‎ ‎4.‎ 试题分析:文句大意:二十八年,御史张星法弹劾山东巡抚钱珏贪污,钱珏上奏辩解,因为涉及郭琇曾给钱钰来信嘱托举荐即墨知县高上达等人,钱钰拒绝了,于是郭琇心怀怨恨让张星法捏造罪名弹劾,皇上下令法司审讯。“钱钰贪黩”作“劾”的宾语,“高上达等”做“嘱荐”的宾语,要放到前句,不要做后句的主语。‎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钱钰贪黩”作“劾”的宾语,“高上达等”做“嘱荐”的宾语,要放到前句,不要做后句的主语。‎ ‎5.‎ 试题分析:删去“复试”,殿试才由皇帝圈题,钦定名次。‎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删去“复试”,殿试才由皇帝圈题,钦定名次。‎ ‎6.‎ ‎7.‎ 试题分析:重点词语:“柄政”“比”“颇营”“会讯”“锻炼”“实”。‎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谨”“申”“不然”等实词,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如(1)中的被动句(2)中介宾短语后置句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 郭琇,字华野,山东即墨人。康熙九年中进士。十八年,授官江南吴江知县。机智能干精明干练,善长判定诉讼案件。征收赋税推行版串法,官吏不能够狼狈为奸。做官七年,他的政绩是江南一带最好的。‎ 二十八年,御史张星法弹劾山东巡抚钱珏贪污,钱珏上奏辩解,因为涉及郭琇曾给钱钰来信嘱托举荐即墨知县高上达等人,钱钰拒绝了,于是郭琇心怀怨恨让张星法捏造罪名弹劾,(皇上)下令法司审讯。判决还没有下来,郭琇上疏说:“左都御史马齐在朝臣会审时多方罗织罪名陷人于罪,必定想要把我指使诬陷弹劾朝臣的罪名坐实(实:坐实)。”诏书责怪郭琇怀疑揣测。不久法司上奏郭琇请求帮助举荐的事实,判处他免官的刑罚。皇上因为郭琇平日耿直敢言,改为将他降官五级调用。‎ 三十八年,皇上南巡,郭琇在德州迎驾。回到京城以后,(皇上)下令大学士阿兰泰等说:“原任左都御史郭琇,之前是吴江县令,官做得很好,百姓感念歌颂至今。这个人有胆量,可以授予湖广总督的职位,令他驾乘驿马疾行赴任。”郭琇受命上任,上疏说:“‎ 黄州、武昌两府军粮二万七千有余,运给荆州、郧阳汛地,相隔千里,运输费用不可计量,请求改用钱钞。江夏等十三州县有已亡明朝的藩王的产业,这些地方土地贫瘠赋税繁重,是百姓产粮的数倍,请求全部减少征收。江夏、嘉鱼、汉阳三县濒临长江的地方,洪水侵蚀,土地崩塌,有赋税却无法耕种的土地有三百多顷,请求免除这些田地的赋税。”(皇上)都答应推行(郭琇的奏请)。‎ 四十年,因为生病(郭琇)请求辞官,皇上说:“郭琇病得很严重,想要找一个能代替的他的人都不可得到,能和郭琇一样的人有几个呢?”不久,郭琇因为病重再次上疏请求辞官,(皇上)仍然劝慰挽留他。五十四年,郭琇去世。‎ 二、(2017届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高中部理科实验班第二次自主招生考试)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7-10题。(共19分) ‎ 张问达,字德允,泾阳人。万历十一年进士。历知高平、潍二县,有惠政。征授刑科给事中。宁夏用兵,请尽蠲全陕逋赋,从之。父丧除,起故官,历工科左给事中。帝方营建两宫,中官利干没,复兴他役,问达力请停止,不纳。俄陈矿税之害,言:“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箠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典试山东,疏陈道中饥馑流离状,请亟罢天下矿税,皆不报。已,巡视厂库。故事,令商人办内府器物,佥名以进,谓之佥商。而诸高赀者率贿近幸求免,帝辄许之。问达两疏争执,又极论守训罪,并寝不行。进礼科都给事中。‎ 三十年十月,星变,复请尽罢矿税。时比年日食皆在四月,问达以纯阳之月其变尤大,先后疏请修省,语极危切,帝终不纳。寻迁太常少卿,以右佥都御史巡抚湖广。所部水灾,数请蠲贷。帝方营三殿,采木楚中,计费四百二十万有奇,问达多方拮据,民免重困。久之,召拜刑部右侍郎,署部事兼署都察院事。‎ 天启元年冬,代周嘉谟为吏部尚书。连掌内外大计,悉持公论。当是时,万历中建言诖误获谴诸臣弃林下久,死者已过半。问达等定议:以廷杖、系狱、遣戍者为一等,赠官荫子;贬窜、削籍者为一等,但赠官。获恤者七十五人。‎ 问达历更大任,持议平允,不激不随。先以秩满,加太子太保,至是乞休,疏十三上。诏加少保,乘传归。五年,魏忠贤擅国。御史周维持劾问达力引王之寀植党乱政,遂削夺,命捐赀十万助军兴。顷之,问达卒。以巡抚张维枢言,免其半,问达家遂破。崇祯初,赠太保,予一子官。‎ ‎(节选自《明史·张问达传》)‎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箠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 B.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箠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 C.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 箠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 D.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箠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 ‎8.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主持、管理的意思。文中“知高平、潍二县”就是先后任高平县、潍县的县令。‎ B.中官:文中指“宦官”,是中国古代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成员役使的官员,又称“阉人”。‎ C.典试:科举考试最高等第,皇帝出题,官员到地方主持,文中指张问达主持山东的科举考试。‎ D.星变:星象的异常变化,古时谓将有凶灾。例如文中“比年日食皆在四月”的天象变化,也是“星变”。‎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问达心系苍生,关心百姓疾苦。宁夏打仗,他请求免去陕西全省拖欠的赋税;后来到山东,又请求废除矿税,皇帝全都答应。‎ B.张问达正直敢言,不怕触犯权贵。宦官们从营造宫殿的款项中获益,他力请停工;他发现宦官与商人勾结,又上疏争执请求查办。‎ C.张问达忠诚机智,善抓机会进谏。他看到星象发生变化,认为这种情况常常预示异常的灾害,就借机请求皇帝修身反省,但皇帝并没有接受。‎ D.张问达执政公允,勇于承担重任。对于前朝那些蒙冤已久甚至已经死去的大臣,他按照处罚程度轻重不同,分别加以抚慰、保护。‎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诸高赀者率贿近幸求免,帝辄许之。‎ ‎(2)先以秩满,加太子太保,至是乞休,疏十三上。‎ ‎【答案】‎ A C A ‎(1)可是各有钱的富商大多贿赂皇帝身旁的人请求将自己的名字免除,皇帝也总是予以同意。‎ ‎(2)起先因任期届满,加封太子太保,到这时乞求退休,上了十三道奏疏。‎ ‎【解析】‎ 试题分析: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箠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分析:弄混了“殿试”与“典试”。 典试:典:主持,掌管。典试:主持考试。‎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文化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考常识,关键是懂常识。备考时应关注传统文化中关于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和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法等相关知识的积累。特别是涉及科举、官职、礼俗、建筑、典籍五方面的常识要勤梳理识记。‎ 试题分析:原文是“请尽蠲全陕逋赋,从之”“请亟罢天下矿税,皆不报”,前者皇帝同意免除,后者没有回复。‎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设题“雷区”有:曲解文意(错解关键词)、无中生有(文中无此信息)、张冠李戴(写错做事者)、移花接木(不同时、地等做的事搅乱混编)、以偏概全(一点缺点,全盘否定)、言过其实(过高褒扬或贬低)等。‎ ‎【参考译文】‎ 张问达,字德允,陕西泾阳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历任高平县、潍县知县,有德政。征召授官刑科给事中。宁夏打仗时,请求全部免去整个陕西省拖欠的赋税,皇帝答应了。服完父亲的丧礼后复官,担任工科左给事中。皇帝正在营造宫殿,朝内太监侵吞公款从中获益,又兴建其他项目。张问达极力请求停工,皇帝不采纳。不久陈述收取矿税的弊病,说:“‎ 宦官一旦奉了皇帝的命令,就敢于检举弹劾地方长官的过失,甚而至于督抚、按察使等重臣。而孙朝与程守训、陈保一帮人相勾结,竟达到将朝廷差遣官吏鞭打至死,毁坏房屋,挖掘坟墓的地步。皇帝如果不详细追查,将怎样安抚全国各地的不满情绪啊!”主持山东的科举考试,上疏陈述沿途饥饿的老百姓流离失所的情形,请求赶快废除全国的矿税,都没有上报给皇帝。不久,巡视厂库。过去的惯例,让商人承办内府的器物,都要签名然后送进去,叫作佥商。可是各有钱的富商大多贿赂皇帝身旁的人请求将自己的名字免除,皇帝也总是予以同意。张问达两次上疏争执,又极力论证程守训的罪行,全都如石沉大海,没有消息。提升礼科都给事中。 ‎ 万历三十年(1602)十月,星象发生变化,张问达又请求全部废除矿税。当时连年日食都集中在四月,张问达认为纯阳之月出现这一情况预示灾变尤其大,先后请求皇帝修身反省,语词极为不安而中肯,皇帝最终没有接受。不久调任太常寺少卿,以右佥都御史的身份巡抚湖广。湖广境内发水灾,多次请求免除借债。皇帝正在营造三座宫殿,在湖广采集木材,共耗资四百二十多万两银子。张问达多方辛劳,使百姓免于多重困苦。一段时间后,征召授官刑部右侍郎,除在本部办公外,还兼理都察院的事情。 ‎ 天启元年(1621)冬天,代替周嘉谟成为吏部尚书。掌管朝内朝外的大事,处理公众的议论都很融洽。这时,万历年间上书提意见而受牵连遭到谴责的各大臣蒙冤已经很久了,大多都已死去。张问达等人规定:受廷杖刑、关进监狱、流放充边的人定为一等,追赠官职,封荫他们的后代;贬职流放、削官职为平民的人定为一等,只追赠他们的官职。(因此)受到保护的有七十五人。 ‎ 张问达屡担重任,持论公正,不偏激,也不随波逐流。起先因任期届满,加封太子太保,到此乞求退休,上十三道疏。皇帝下诏加封少保,乘着驿车回了家。‎ 天启五年(1625),魏忠贤当政。御史周维持弹劾张问达极力引荐王之寀树立派系,搞乱朝政,于是剥夺张问达的官职。皇帝命令张问达捐钱十万两银子资助军事建设。不久,张问达去世。因巡抚张维枢的请求,减免捐款的一半。张问达家由此破产。崇祯初年,赠太保,荫封他的一个儿子做官。‎ 三、(2017届贵州省贵阳市第三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初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19分)‎ 邵雍字尧夫。少时,自雄其才,慷慨欲树功名。于书无所不读,始为学,即坚苦刻厉,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已而叹曰:“昔人尚友于古,而吾独未及四方。”于是逾河、汾,涉淮、汉,周流齐、鲁、宋、郑之墟,久之,幡然来归,曰:“道在是矣。”遂不复出。‎ 北海李之才摄共城令,闻雍好学,尝造其庐,谓曰:“子亦闻物理性命之学乎?”雍对曰:“幸受教。”乃事之才,受《河图》、《洛书》、《宓义》八卦六十四卦图像。‎ 初至洛,蓬荜环堵,不芘①风雨,躬樵爨以事父母,虽平居屡空,而怡然有所甚乐,人莫能窥也。及执亲丧,哀毁尽礼。富弼、司马光、吕公著诸贤退居洛中,雅敬雍,恒相从游,为市园宅。雍岁时耕稼,仅给衣食。名其居曰“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 旦则焚香燕坐,晡时酌酒三四瓯,微醺即止,常不及醉也,兴至辄哦诗自咏。春秋时出游城中,风雨常不出,出则乘小车,一人挽之,惟意所适。士大夫家识其车音,争相迎候,童孺厮隶皆欢相谓曰:“吾家先生至也。”不复称其姓字。或留信宿②乃去。好事者别作屋如雍所居,以候其至,名曰“行窝”。‎ 司马光兄事雍,而二人纯德尤乡里所慕向,父子昆弟每相饬曰:“毋为不善,恐司马端明、邵先生知。”士之道洛者,有不之公府,必之雍。雍德气粹然,望之知其贤,然不事表襮③,不设防畛④,群居燕笑终日,不为甚异。与人言,乐道其善而隐其恶。有就问学则答之,未尝强以语人。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 熙宁行新法,吏牵迫不可为,或投劾⑤去。雍门生故友居州县者,皆贻书访雍,雍曰:“此贤者所当尽力之时,新法固严,能宽一分,则民受一分赐矣。投劾何益耶?”‎ 嘉祐诏求遗逸,留守王拱辰以雍应诏,授将作监主簿,复举逸士,补颍州团练推官,皆固辞乃受命,竟称疾不之官。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赠秘书省著作郎。元祐中赐谥康节。‎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六•道学一》,有删节)‎ ‎【注】①芘:通“庇”,荫庇。②信宿:连宿两夜。③表襮:自我炫耀。④防畛:喻防人之心。畛,界限。⑤投劾:递上引咎辞职的呈文,古代弃官的一种方式。‎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尝造其庐 造:造访,拜访 B.雅敬雍,恒相从游 雅:文雅,有礼仪 C.士之道洛者 道:取道 D.父子昆弟每相饬曰 饬:告诫 ‎5.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 B.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 C.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 D.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邵雍少时志向远大,广泛阅读,刻苦磨砺,周游四方。后来拜北海的李之才为师,学习《河图》、《洛书》、《宓义》八卦六十四卦图像。‎ B.邵雍安贫乐道,司马光像对待兄长一样侍奉他。邵雍常到田间耕作,把自己的居所命名为“安乐窝”,自号安乐先生。‎ C.门生故友因新法过于苛严准备弃官,征询邵雍意见,邵雍认为新法固然苛严,但能够尽己之力宽厚一分,老百姓就会受一分恩赐。弃官没有什么好处。‎ D.邵雍不求仕达,先后两次被举荐为官,都是在坚决推辞之后接受任命的,但最后还是称病不赴任。去世时,追赠秘书省著作郎同时赐谥号康节。‎ ‎7.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①旦则焚香燕坐,晡时酌酒三四瓯,微醺即止,常不及醉也,兴至辄哦诗自咏。(5分)‎ ‎②与人言,乐道其善而隐其恶。有就问学则答之,未尝强以语人。(3分)‎ ‎【答案】‎ ‎4.B ‎5.B ‎6.D ‎7.①邵雍时常早上就焚香安适地坐着(思考问题),到吃晚饭时总要喝三四瓯酒,微醉就不再喝了,常常不至于大醉,兴起的时候就自己吟咏作诗。(评分点:①燕:安定,闲适。1分。②晡时:晚饭的时候。1分。③辄:就。1分。全句大意1分。)‎ ‎②邵雍与人交谈,乐意说人家的长处而隐讳人家的缺陷。有靠近他向他请教问学的,他总尽力地解答,从不以强迫的方式来告诉别人。(评分点:①言:交谈。1分。②就:接近,靠近。1分。全句大意1分。)‎ ‎【解析】‎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可以结合句子所在的语段和词语所在的句子来分析。B项,“雅敬雍,恒相从游”中的“雅”如解释为“文雅”在语法上讲不通,因其在句中担当状语,修饰后面的“敬”,故应翻译成副词,应解释为“非常”。‎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本题往往考查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词及词类活用等知识点。‎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 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这句话的意思是“待人不分贵贱,不论年纪大小,一样诚恳地接待。所以,贤良的人喜欢他的德行,不贤良的人也佩服他的感化力。一时间洛阳人才特盛行,忠厚之风传遍天下”;然后抓对称的句式“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再抓特殊句式“一接以诚”。‎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和谓语的确定。一般情况下,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须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特别注意“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D项,“同时赐谥号康节”错误。文章最后一段说“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赠秘书省著作郎。元祐中赐谥康节”,并非同时,前者是“熙宁十年”,后者是“元祐中”。‎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第一句中,①燕:安定,闲适。②晡时:晚饭的时候。③辄:就。第二句中,①言:交谈。②就:接近,靠近。‎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邵雍,字尧夫。邵雍年少的时期,也是自称有雄才大志的人,慷慨激扬的欲求取功名。凡是书籍他都要去认真的去读。开始为学就是艰苦而勤奋的。冬天不生炉子,夏天不打扇子,夜里不睡觉地刻苦学习好几年。在苦读中他叹息道:“ 过去的古人们,为求学尚好访友拜师的,但唯有我自己没有去四方走走学学的。”在这种情况之下,他就越过黄河、汾河、徒涉江淮、汉江平原。考察了西周的那些分封国的齐、鲁、宋、郑遗址,游历了很长时间,然后幡然归来感叹地说道:“道就在这啊!”于是不再出行远游。 ‎ 当时北海李之才担任共城县令,听说邵雍好学,便亲自造访其庐。问邵雍说:“你知道万物中的道理和性质、性命的学说吗?”邵雍回答道:“如果我有那个幸运的话,愿意接受先生的传授教育。”于是侍奉于李之才左右,系统学习了《河图》、《洛书》,伏羲氏八卦六十四图像。 ‎ 邵雍初到洛阳的时候,非常的贫寒,所居住的房屋四面用蓬草做成的,不能挡风避雨。在这样的环境下邵雍亲自打柴、烧火做饭来侍奉自己的父母。虽然总是很穷苦,什么也没有,但他很安然自得其乐的样子,周围的人不能理解。(人们不知道这样一个人在这样的环境里怎么就这样的安然生活的原因何在。)到了他母亲去世的时候,为尽孝道,他倾其所有安葬了母亲,成为一贫如洗的人了。当时的前宰相富弼、做过高官写《资治通鉴》的司马光、大学问家、著名诗词家吕公着等退居洛中,敬重邵雍的儒雅高深的学问,为大家在一起交谈的方便就集资为邵雍置办了接近都市的宅院。从此,邵雍依据时节耕种收获,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为自己的宅院起名叫“安乐窝”,于是自己起个道号叫“安乐先生”。 邵雍时常早上就焚香安适地坐着(思考问题),到吃晚饭时总要喝三四瓯酒,微醉就不再喝了,常常不至于大醉,兴起的时候就自己吟咏作诗。春秋农闲时节,常出入城乡游历、风雨天常不出门,出门就乘坐小车,一个人推着,随意所行。当官的人家听到他那独特熟悉的车音,争相迎候,连小孩子和老夫人和那些仆人、衙役们都会欢愉的说“我家先生来到了。”不再直呼他姓名的。有时候留下连宿两夜才离开。有好事者在洛阳周边建有别致的小屋,如同是邵雍的小歇的居所,以方便他的到来时居住。名字叫“行窝”。 ‎ 司马光以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邵雍。它们二人的纯正品行成为四周乡里所仰慕学习楷模。父亲训斥儿子,哥哥教育弟弟都会说:“不要做不好得事,恐怕司马端明、邵先生知道。”有读书的士子取道洛阳,有不去官府,但必到邵雍处拜望的。邵雍德行气质纯粹,看上去就知道他的贤良,但邵雍自己从来不表露自己。不设置什么界限。和大家在一起谈笑风生的,没有区别于他人。与人交谈,乐意说人家的长处而隐讳人家的缺陷。有靠近他向他请教问学的,他总尽力地解答,从不以强迫的方式来告诉别人。待人不分贵贱,不论年纪大小,一样诚恳地接待。所以,贤良的人喜欢他的德行,不贤良的人也佩服他的感化力。一时间洛阳人才特盛行,忠厚之风传遍天下。‎ 熙宁时颁行新法,官吏受胁迫难以推行,有的就递上引咎辞职的呈文,想要离开。邵雍居住在州县的门生旧友都带着书信造访邵雍,邵雍说:“这是有才德的人应当尽力的时候,新法固然苛严,能尽己之力宽厚一分,老百姓就会受一分恩赐。弃官有什么好处呢?”‎ 嘉祐时,皇帝下诏求散失的贤才,西京留守王拱辰把邵雍上荐应诏,任命他为将作监主簿,下诏再推举有杰出才能的人,补任颍州团练推官,都坚决推辞之后才接受任命,最后还是称病不赴任。熙宁十年,去世,终年六十七岁,追赠他秘书省著作郎。元祐时又赐予他谥号康节。‎ 四、(2017届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高三7月暑期阶段性测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 左懋第,字萝石,莱阳人。崇祯四年进士。授韩城知县,有异政。遭父丧,三年不入内寝,事母尽孝。 十二年擢户科给事中。疏陈四弊谓民困兵弱臣工委顿国计虚耗也又陈贵栗之策令天下赎罪者尽输粟盐策复开中之旧令输粟边塞充军食又请严禁将士剽掠,有司朘削。明年正月,剿饷罢征,亦请马上速行,恐远方吏不知,先已征,民不沾实惠。帝并采纳。‎ 十四年督催漕运,道中驰疏言:“臣自静海抵临清,见人民饥死者三,疫死者三,为盗者四。米石银二十四两,人死取以食,惟圣明垂念。”已又陈安民息盗之策,请核荒田,察通户,予以有生之乐,鼓其耕种之心。帝即命议行。十六年秋,出察江防。‎ 明年五月,福王立,进兵科都给事中。时大清兵连破李自成,朝议遣使通好,而难其人。懋第母陈殁于燕,懋第欲因是返柩葬,请行。乃拜懋第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与左都督胨弘范、太仆少卿马招愉偕,而令懋第经理河北,联络关东诸军。‎ 懋第濒行言:“臣此行,生死未卜。请以辞阙之身,效一言。愿陛下以先帝仇耻为心,瞻高皇之弓剑,则思成祖列圣之陵寝何存;抚江上之残黎,则念河北、山东之赤子谁恤。更望时时蓥顿士马,必能渡河而战,始能扼河而守;必能扼河而守,始能画江而安。”‎ 懋第衰蛭入都门,至则馆之鸿胪寺。请祭告诸陵及改葬先帝,不可,则陈太牢于旅所,哭而奠之。即以是月二十有八日遣还出都。弘范乃请身赴江南招诸将刘泽清等降附,而留懋第等勿遣。于是自沧州追还懋第,改馆太医院。顺治二年六月,闻南京失守,恸哭。其从弟懋泰先为吏部员外郎,降贼,后归本朝授官矣,来谒懋第。懋第曰:“此非吾弟也。”叱出之。至闰月十二日,与从行兵部司务陈用极,游击王一斌,都司张良佐、刘统、王廷佐俱以不降诛。‎ ‎ (节选自《明史·左懋第传》)4.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疏陈四弊/谓民困兵弱/臣工委顿/国计虚耗也/又陈贵粟之策令/天下赎罪者尽输粟/盐策复开中之旧/令输粟边塞充军食/‎ B.疏陈四弊/谓民困/兵弱/臣工委顿/国计虚耗也/又陈贵粟之策令/天下赎罪者尽输粟/盐策复开中之旧/令输粟边塞充军食/‎ C.疏陈四弊/谓民困兵弱/臣工委顿/国计虚耗也/又陈贵粟之策/令天下赎罪者尽输粟/盐策复开中之旧,令输粟边塞充军食/‎ D.疏陈四弊/谓民困/兵弱/臣工委顿/国计虚耗也/又陈贵粟之策/令天下赎罪者尽输粟/盐策复开中之旧/令输粟边塞充军食/‎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漕运,水道运输,唐宋以来,指东南各地经水路运粮食往京师或指定的公仓。‎ B.鸿胪寺,古代官署名,主官为鸿胪寺卿,掌管朝会、宾客、仪礼等事。 C.闰月,农历中逢闰年所加的一个月,闰月加在某月之后称为“闰某月”。‎ D.先帝,指当朝皇帝之前已经去世的历代皇帝,有时也指前朝皇帝。 ‎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懋第心忧社稷,竭忠尽智。他在请命出使清廷之际,仍不忘向皇帝提出整兵备战的建议,认为应先安定江南,才能扼守黄河,进而渡河作战。 ‎ B.左懋第关心民生,多有建言。他有感于民不聊生,向皇帝建议禁止军队劫掠、官员剥削百姓,请求朝廷体恤民情,这些意见多被采纳。‎ C.左懋第大义为重,爱憎分明。堂弟左懋泰降清之后,曾经前来探望,左懋第大声呵斥他,说他不是自己的弟弟,并将其赶出门去。‎ D.左懋第忠贞不二,宁死不屈。清廷不同意改葬崇祯帝,他便在住处祭拜,听闻南京沦陷,他放声大哭,最后因为不肯降清,在顺治二年被杀。‎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l)明年正月,剿饷罢征,亦请马上速行,恐远方吏不知,先已征,民不沾实惠。‎ ‎ (2)懋第母陈殁于燕,懋第欲因是返柩葬,请行。‎ ‎【答案】‎ D D A ‎(5分)第二年正月,剿饷罢除征收,(左懋第)又请求马上迅速推行,担心远方的官吏不知道,已经先征收了,百姓不能得到实惠。‎ ‎(2)(5分)左懋第的母亲陈氏在燕地去世,左懋第想趁着这个机会将灵柩送回故乡安葬,便请求出使。‎ ‎【解析】‎ 试题分析:先帝,就是古代人所说的前一任已经去世的皇帝。不是指“当朝皇帝之前已经去世的历代皇帝”,更不能指前朝皇帝。‎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文化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考常识,关键是懂常识。备考时应关注传统文化中关于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和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法等相关知识的积累。特别是涉及科举、官职、礼俗、建筑、典籍五方面的常识要勤梳理识记。‎ 试题分析:向皇帝提出整兵备战的建议,不是在请命出使清廷之际。 ‎ ‎【考点定位】内容分析和概括的能力,能力层次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这类题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选项按原文顺序,依次对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 试题分析:重点词语:明年、罢、“亦请马上速行”补充主语;“殁于燕”中的“殁”和状语后置句式、因各1分,句意各2分。‎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次为理解B。‎ ‎【参考译文】‎ 左懋第,字萝石,莱阳人。崇祯四年(1631)进士。初任韩城知县,成绩突出。在为父亲守丧期间,他三年内不曾入过内室,服侍母亲极尽孝心。十二年(1639)懋第升任户科给事中。他上书讲述了国家的四种弊病,分别是百姓贫困、兵力虚弱、群臣萎靡不振、国家财政空乏。又讲述了提高米价的办法,让天下赎罪的人家都出米赎罪,用盐制度恢复开中的老办法,让边塞的用户出粮充军粮。有一天彗星出现,朝廷下令停用刑罚,懋第请马上向四方传布诏书,又请求严禁将士剽掠,官府剥削百姓。他还请求散发铜钱、开仓赈济都城的饥民,收养婴儿。第二年正月,剿饷停征,懋第也请求赶快传达这个指示,唯恐远方的官吏不知道,在头前已经征收,百姓得不到实惠。庄烈帝都采纳了他的意见。‎ 十四年懋第外出负责督办漕运,赴任途中飞章进言说:“‎ 我从静海走到临清,一路上看到百姓饥饿而死的有十分之三,病疫而死的十分之三,做了盗贼的十分之四。米一石值二十四两白银,人死后活人拿他来吃了充饥,希望陛下为下边的小百姓来考虑考虑吧!”过后他又陈述了安抚百姓消除贼寇的策略,请求丈量荒田,清查逃亡户口,给流民以生存的喜乐,鼓励他们耕种的心思。十六年秋天,懋第外出视察长江防线。‎ 第二年五月,福王即位,任用他为兵科都给事中,不久提升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徽州等府。当时大清兵接连打败李自成,朝廷决定派遣使节跟大清和好,难于选择这样的人选。懋第的母亲陈氏死于河北,懋第想借此机会安葬母亲,便主动要求前往。朝廷于是任用懋第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与左都督陈弘范、太仆少卿马绍愉一起去,同时让懋第经营黄河以北,联络关东各部队。‎ 懋第上书说“:我这次出使要祭奠先帝、先后的灵柩,查访东宫二王的踪迹。我既然当了使臣,势 必不能兼领封疆事宜。并且绍愉是被我弹劾罢掉的官,不该再让他和我共事。一定要用我经营黄河以北的话,就请让弘范和绍愉出使 ,给我一支队伍,我和山东抚臣一道收拾山东等候命令,不敢再说北行的事了。如果用我和弘范北行,就拿掉我经理的官衔,只让我奉命前去就是了,请停下对绍愉的派遣吧!”‎ 五、(2017届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三(高补班)上学期开学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左懋第,字萝石,莱阳人。崇祯四年进士。授韩城知县,有异政。遭父丧,三年不入内寝,事母尽孝。十二年擢户科给事中。疏陈四弊谓民困兵弱臣工委顿国计虚耗也又陈贵粟之策令天下赎罪者尽输粟盐策复开中之旧令输粟边塞充军食。又请严禁将士剽掠,有司朘削。明年正月,剿饷罢征,亦请马上速行,恐远方吏不知,先已征,民不沾实惠。帝并采纳。十四年督催漕运,道中驰疏言:“臣自静海抵临清,见人民饥死者三,疫死者三,为盗者四。米石银二十四两,人死取以食,惟圣明垂念。”已又陈安民息盗之策,请核荒田,查逋户,予以有生之乐,鼓其耕种之心。十六年秋,出察江防。明年五月,福王①立,进兵科都给事中,时大清兵连破李自成,朝议遣使通好,而难其人。懋第母陈殁于燕,懋第欲因是返柩葬,请行。‎ 乃拜懋第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与左都督陈弘范、太仆少卿马绍愉偕,而令懋第经理河北,联络关东诸军。懋第濒行言:“臣此行,生死未卜。请以辞阙之身,效一言。愿陛下以先帝仇耻为心,瞻高皇之弓剑,则思成祖列圣之陵寝何存;抚江上之残黎,则念河北、山东之赤子谁恤。更望时时整顿士马,必能渡河而战,始能扼河而守;必能扼河而守,始能画江而安。”懋第衰绖入都门②,至则馆之鸿胪寺。请祭告诸陵及改葬先帝,不可,则陈太牢于旅所,哭而奠之。即以是月二十有八日遣还出都。弘范乃请身赴江南招诸将刘泽清等降附,而留懋第等勿遣。于是自沧州追还懋第,改馆太医院。顺治二年六月,闻南京失守,恸哭。其从弟懋泰先为吏部员外郎,降贼,后归本朝授官矣,来谒懋第。懋第曰:“此非吾弟也。”叱出之。至闰月十二日,与从行兵部司务陈用极,游击王一斌,都司张良佐、刘统、王廷佐俱以不降诛。‎ ‎(节选自《明史·左懋第传》)‎ 补充注释:①福王:朱由崧(1607—1646) 即南明弘光帝。明神宗孙、福王朱常洵长子。明崇祯十六年(1643)袭福王。次年李自成克北京,乃南逃淮安,由凤阳总督马士英等拥至南京,先称监国,旋即称帝,建元弘光。昏庸腐朽,追逐声色,任用非人,置国事于不问。弘光元年(顺治二年,1645),清兵南下占南京,遂走芜湖依黄得功。旋被俘送北京,次年被杀。②懋第衰绖入都门:此时明朝首都北京已被清兵占领,左懋第身穿孝服回到北京,原本想要祭告各皇陵并改葬先帝崇祯帝,但没有得到允许。‎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疏陈四弊/谓民困兵弱/臣工委顿/国计虚耗也/又陈贵粟之策令/天下赎罪者尽输粟/盐策复开中之旧/令输粟边塞充军食 B.疏陈四弊/谓民困/兵弱/臣工委顿/国计虚耗也/又陈贵粟之策令/天下赎罪者尽输粟/盐策复开中之旧/令输粟边塞充军食 C.疏陈四弊/谓民困兵弱/臣工委顿/国计虚耗也/又陈贵粟之策/令天下赎罪者尽输粟/盐策复开中之旧/令输粟边塞充军食 D.疏陈四弊/谓民困/兵弱/臣工委顿/国计虚耗也/又陈贵粟之策/令天下赎罪者尽输粟/盐策复开中之旧/令输粟边塞充军食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漕运,水道运输,唐宋以来,指东南各地经水路运粮食往京师或指定的公仓。‎ B.先帝,指当朝皇帝之前已经去世的历代皇帝,有时也指前朝皇帝。‎ C.鸿胪寺,古代官署名,主官为鸿胪寺卿,掌管朝会、宾客、礼仪等。‎ D.闰月,农历中逢闰年加的一个月,闰月加在某月之后称为“闰某月”。‎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懋第关心民生,多次建言。他有感于民不聊生,向皇帝建议禁止军队劫掠、官员剥削百姓,请求朝廷体恤民情,这些意见多被采纳。‎ B.左懋第心忧社稷,竭忠尽智。他在请命出使朝廷之际,仍不忘向皇帝提出整兵备战的建议,认为应先安定江南,才能扼守黄河,进而渡河而战。‎ C.左懋第大义为重,爱憎分明。堂弟左懋章降清之后,曾经来探望,左懋第大声呵斥他,说他不是自己的弟弟,并将其赶出门去。‎ D.左懋第忠贞不二,宁死不屈。清廷不同意改葬崇祯帝,他便在住处祭拜,听闻南京沦陷,他放声大哭,最后因为不肯降清,在顺治二年被杀。‎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请核荒田,查逋户,予以有生之乐,鼓其耕种之心。 ‎ ‎(2)懋第母陈殁于燕,懋第欲因是返柩葬,请行。‎ ‎【答案】‎ ‎4.D ‎5.B ‎6.B ‎7.(1)请求丈量荒田,清查逃亡户口,把生存的喜乐给流民,鼓励他们耕种的心思。(2)左懋第的母亲陈氏在燕地去世,左懋第想借此机会将灵柩送回故乡安葬,便请求前往。‎ ‎【解析】‎ ‎4.‎ ‎5.‎ 试题分析:先帝不能指前朝的皇帝。‎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先帝不能指前朝的皇帝。‎ ‎6.‎ 试题分析:原文“‎ 更望时时整顿士马,必能渡河而战,始能扼河而守;必能扼河而守,始能画江而安”,意思是更希望朝廷时时整顿兵马,一定要能渡过黄河作战才能把住黄河防卫;一定要能把住黄河防卫,才能划江而安。选项把顺序弄颠倒了。‎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如此题选项B原文“更望时时整顿士马,必能渡河而战,始能扼河而守;必能扼河而守,始能画江而安”,意思是更希望朝廷时时整顿兵马,一定要能渡过黄河作战才能把住黄河防卫;一定要能把住黄河防卫,才能划江而安。选项把顺序弄颠倒了。‎ ‎7.‎ ‎【参考译文】‎ 左懋第,字萝石,莱阳人。崇祯四年进士。被授予韩城知县,有突出的政绩。遇到父亲去世,三年内不曾入过内室,服侍母亲极尽孝心。十二年升任户科给事中。他上书讲述了国家的四种弊病:(分别是)百姓贫困、兵力虚弱、群臣萎靡不振、国家财政空乏。又讲述了提高米价的办法,让天下赎罪的人家都出米赎罪,用盐制度恢复开中的老办法,让边塞的用户出粮充军粮。又请求严禁将士劫掠,官府剥削百姓。第二年正月,剿饷罢除征收,(左懋第)又请求马上迅速推行,担心远方的官吏不知道,已经先征收了,百姓不能得到实惠。庄烈帝都采纳了他的意见。十四年懋第外出负责督办漕运,赴任途中飞章进言说:“我从静海走到临清,一路上看到百姓饥饿而死的有十分之三,病疫而死的十分之三,做了盗贼的十分之四。米一石值二十四两白银,人死后活人拿他来吃了充饥,希望陛下为下边的小百姓来考虑考虑吧!”过后他又陈述了安抚百姓消除贼寇的策略,请求丈量荒田,清查逃亡户口,给流民以生存的喜乐,鼓励他们耕种的心思。十六年秋天,懋第外出视察长江防线。第二年五月,福王即位,任用他为兵科都给事中。当时大清兵接连打败李自成,朝廷决定派遣使节跟大清和好,对派谁去感到为难。左懋第的母亲陈氏在燕地去世,左懋第想借此机会将灵柩送回故乡安葬,便请求前往。朝廷于是任用懋第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与左都督陈弘范、太仆少卿马绍愉一起去,同时让懋第经营黄河以北,联络关东各部队。懋第临行之前上书说 ‎“:我这次出使生死难料。请让我以告别京城的身份说一句话吧。我希望陛下把先帝的深仇大耻记在心上,看到高皇帝的弓箭时,就想想看成祖以下各位圣主的陵墓今在何方;招抚长江沿线残存的黎民时,就想想看黄河以北、山东的赤子谁来抚恤?更希望朝廷时时整顿兵马,一定要能渡过黄河作战才能把住黄河防卫;一定要能把住黄河防卫,才能划江而安。”懋第身穿孝服进入都城,来后我朝让他住在鸿胪寺。他请求祭告各皇陵并改葬先帝,没得到批准,就把祭品摆在住所里,哭并且祭奠了他们。然后就在这个月二十八日那天被遣送出都城。弘范向我朝请求让他亲自到江南招刘泽清等大将降附,留下懋第等不要放回。于是我朝从沧州追回了懋第,让他改住在太医院里。顺治二年六月,他听说南京失守,悲恸地哭了。他的弟弟懋泰以前做过吏部员外郎,投降过贼寇,后来投降本朝做了官,来探望懋第。懋第说“:这个人不是我弟弟。”把他给喝斥出去了。到闰月十二日,懋第和随行的兵部司务陈用极,游击王一斌,都司张良佐、刘统、王廷佐都因为不投降被处死了。‎ ‎☞能力捷进测 一、【2016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琅嬛福地记 ‎(明)张岱 晋太康中,张茂先①为建安从事,游于洞山。缘溪深入,有老人枕书石上卧,茂先坐与论说。视其所枕书,皆蝌蚪文,莫能辨,茂先异之。老人问茂先曰:“君读书几何?”茂先曰:“华之未读者,二十年内书,若二十年外书,则华固已读尽之矣。”老人微笑,把茂先臂走石壁下,忽有门入,途径甚宽,至一精舍,藏书万卷。问老人曰:“何书?”曰:“世史也。”又至一室,藏书愈富。又问:“何书?”老人曰:“万国志也。”后至一密室,扃钥甚固,有二黑犬守之,上有署篆,曰“琅嬛福地”。问老人曰:“何地?”曰:“此玉京、紫微、金真、七瑛、丹书、秘籍。”指二犬曰:“此痴龙也,守此二千年矣。”开门肃茂先入,见所藏书,皆秦汉以前及海外诸国事,多所未闻。如《三坟》《九丘》《连山》《归藏》《梼杌》《春秋》诸书,亦皆在焉。茂先爽然自失。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有。茂先为停信宿而出,谓老人曰:“异日裹粮再访,纵观群书。”老人笑不答,送茂先出。甫出,门石忽然自闭。茂先回视之,但见杂草藤萝,绕石而生,石上苔藓亦合,初无缝隙。茂先痴伫视,望石再拜而去。‎ 嬴氏焚书史,咸阳火正炽。此中有全书,并不遗只字。上溯书契前,结绳亦有记。鹞前视伏羲,已是其叔季。海外多名邦,九州一黑痣。读书三十乘,千万中一二。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石彭与凫毛,所见同儿稚。欲入问老人,路迷不得至。回首绝壁间,荒蔓惟薜荔。懊恨一出门,可望不可企。坐卧十年许,此中或开示。‎ ‎【注】①张茂先:名华,字茂先。西晋文学家。‎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门肃茂先入 肃:恭敬的样子。‎ B.茂先为停信宿而出 信宿:两三天。‎ C.异日裹粮再访 裹粮:携带粮食。‎ D.读书三十乘 乘:车。‎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茂先坐与论说 B.若二十年外书 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 若望仆不相师 C.多所未闻 D.望石再拜而去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毕礼而归之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张茂先的自矜面前,老人“微笑”;当张茂先提出“裹粮再访”的请求时,老人又笑而不答。两“笑”之下,老人宽容、神秘的形象呼之欲出。‎ B.本文借一个充满神异色彩的故事,揭示了山外有山、不可妄自尊大的道理;《桃花源记》则借虚构桃源仙境寄托社会理想:两文有异曲同工之妙。‎ C.本文叙事简练,描写细腻,结尾议及“嬴氏焚书史”,旨在批评秦王嬴政焚书坑儒,导致典籍损毁的行为,体现了“记”叙议结合的特征。‎ D.张岱行文善于渲染,笔墨传神:说老人,则有“枕书石上卧”;写福地,则有痴龙“守此二千年矣”。结尾用韵文的形式点明主旨,发人深思。‎ ‎1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茂先爽然自失。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有。(3分)‎ ‎(2)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4分)‎ ‎20.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分)‎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夫抱石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 ‎(选自贾谊《治安策》)‎ ‎【答案】‎ ‎16.A ‎17.B ‎18.C ‎19.(7分)(1)张茂先感到茫然、失落。老人于是拿出酒菜果品给他吃,食物的鲜美洁净不是人间能拥有的。‎ ‎(2)(经过此事)才知道我见识浅陋,就像夏生秋死(或“春生夏死”)的蝉不知道四季的转换。‎ ‎20.(3分)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 ‎【解析】‎ ‎16.试题分析:A项的错误在于,这里的“肃”虽有“恭敬”的意思,但不能译为“的样子”,而只能表示一种态度,应译为“恭敬地(请别人)”。‎ ‎【名师点睛】文言实词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查的内容,答题时应根据语境,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具体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解释代入文本语境,看其同上下文语境是否吻合。‎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7.试题分析: B项的“若”,第一句作连词,相当于“至于、如果是”;第二句作动词,指“好像”之意。A项的“与”都作介词,相当于“同”。C项的“所”都作助词,同后面的动词组成名词性“所”字短语。D项的“而”都作连词,连接两个动词或动词性短语。‎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辨析文言虚词的题目,复习备考时要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的含义,然后对各选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认真加以比较。‎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9.试题分析:第(1)句中的“爽然”有“茫然、怅惘”之意; “饷之”即“给他吃”的意思。第(2)句中的 “见小”即见识浅陋;“春秋问蛄蟪”典出《庄子·逍遥篇》,可联系作答。‎ ‎【名师点睛】翻译文言语句时注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确保句意通顺。‎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20.试题分析:文段中“曰”“矣”“也”“者”都是断句的标志性词语,其后可断开;动词“寝”的处所是“其上”,其后应断句;动词“燃”和“安”之后都既无宾语也无补语,后面应断句;“方今之势”是“何以异此”的主语,主谓之间应断句。‎ ‎【参考译文】‎ 晋朝太康年间,张华担任建安从事,在洞山游览。顺着小溪进入深山,有一个老人枕着书躺在石板上,张华便同他谈轮。看他头枕着的书,上面写的都是蝌蚪文,不能辨识,张华感到很诧异。老人问张华说:“您读了多少书?”张华说:“我没有读过的书都是近二十年内的新书;如果是二十年以前的书,我早就全部读完了。”老人微笑着,拉着张华的手臂走到石壁下,忽然出现一道门可以走进石壁,路径比较宽,到了一个精雅的屋舍,里边装了一万卷书。张华问老人说:“这是些什么书?”老人说:“这是世上的历史书。”又到了一个房间,里面收藏的书籍更加丰富。张华又问:“这里藏的什么书?”老人回答:“这是万国的历史书。”后又到了一个密封的房间,门用坚固的锁锁着,有两只狗守在门前,门上印有大印,写着“琅嬛福地”四个字。张华问老人道:“这是什么地方?”老人说:“这里藏有玉京、紫微、金真、七瑛、丹书、秘籍。”老人指着两只狗说:“这就是痴龙,在这里守了两千年了。”老人开门躬身揖请张华进屋,张华看见这里收藏的书,记录的全都是秦汉以前以及海外诸国的事,很多都闻所未闻。比如《三坟》《九丘》《连山》《归藏》《梼杌》《春秋》等书籍,也全都在这里。张华感到茫然失落。老人于是拿出酒菜果品给他吃,食物鲜美洁净不是人间能拥有的。张华因此在这里停留了两三天才出来,对老人说:“以后我带着粮食再来拜访,观看全部书籍。”老人笑而不答,送张华出来。(张华)刚走出来,石门忽然自己关闭了。张华回头一看,只见杂草藤萝,缠绕着生长在石头上,石板上苔藓也是一整块,一点缝隙都没有。张华呆呆地注视着,朝着石板拜了两拜才离开。‎ 秦始皇烧掉了诸子百家的书籍,咸阳城中烈火正熊熊燃烧。这里却有保存完整的书籍,连一个字都没遗漏。上溯到书契之前,连结绳记事之时也有记载。(唐太宗)怀揣一只鹞子,连看伏羲都变成了叔季。海外有很多有名的城郭,它们多如牛毛就像九州里的一颗黑痣。读书即使读了三十车,也只能是千万分之一二。(经过此事)才知道我见识浅陋,就像夏生秋死(或“春生夏死”)的蝉不知道四季的转换。石彭和凫毛,它们所见的就如同小孩一样。想进去问问老人,可是却迷了路不能到达。回头看悬崖绝壁之间,只有疯长的滕蔓和薜荔。我懊悔遗憾,刚一出门就已经是可望而不可即了。我坐着躺在这里十多年,也许这中间会开门。‎ 二、【2016年高考上海卷】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3分)‎ 勿斋记(明)朱舜水 ‎①世之学圣人者,视圣人太高,而求圣人太精,究竟于圣人之道去之不知其几万里已。‎ ‎②古今之称至圣人者莫盛于孔子,而聪明睿知莫过于颜渊,及其问仁也。夫子宣告之以精微之妙理,方为圣贤传心①之秘,何独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夫视听言动者,耳目口体之常事,礼与非礼者,中智之衡量,而“勿”者下学之持守,岂夫子不能说玄说妙、言高言远哉?抑颜渊之才不能为玄为妙、鹜高鹜远哉?而遇生民未有之孔子,其所以授受者,止于日用之能事,下学之工夫,其少有不及于颜渊者,从可知矣,故知道之至极者,在此而不在彼也。‎ ‎③藤君素好学,有志于“四勿”也,以名其斋。因号“勿斋”,初见于太史所。士大夫之初遇,自有礼矣,不得轻有所请谒也,奈何以“勿斋”请余为之记也?余未知其人,亦何得轻为搦管,如贾人之炫其玉而求售也?抑其心久厌夫高远玄虚之故习,茫如捕风,一旦幡然,欲得余言以证其生平之志,中庸之德乎?“先民有言,询于刍荛② ”,勿斋有之矣!“狂夫之言,圣人择焉”。余亦有之矣!‎ ‎①传心:传授道统。②刍荛:指割草砍柴的人。‎ ‎22.概括第①段的意思。(2分)‎ ‎23.第②段举孔子、颜渊为例,对其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以圣贤为例,具体典型,很有说服力。‎ B.交代“四勿”是圣贤道统传授的秘诀。‎ C.借助圣贤之人的做法,引出文章观点。‎ D.通过对比,揭示圣人之道的玄妙高远。‎ ‎24.作者初见藤君就答应为他作记,原因是什么?(2分)‎ ‎25.对第③段画线句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狂夫”借指作者,表达谦逊之意。‎ B.“圣人”借指藤君,表达感激之情。‎ C.作者认为自己境界与圣人相距甚远。‎ D.作者为藤君向自己求文而感到庆幸。‎ ‎26.概括作者的修身理念。(用自己的话作答。)(4分)‎ ‎【答案】‎ ‎22.答案示例:世人学习圣人不得要领。‎ ‎23.D ‎24.答案示例:藤君勿斋的名称来源于“四勿”,这与作者的修身理念十分契合,所以作者初见藤君就答应为他作记。‎ ‎25.A ‎26.答案示例:修身应注重日常的人情事理,在视听言动之间下功夫,从而臻于圣人之道。‎ ‎【解析】‎ ‎2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意的能力。第一段的意思是“‎ 世上学习圣人之道的人,把圣人看得太高,而且对圣人的要求也太精细,最终距离圣人之道不知有几万里”,依据意思可以概括为“世人学习圣人不得要领”。‎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属于概括题。解答本题要注意如下几点:审题,审出概括的目标和概括的要求,比如本题,“概括第①段的意思”;然后要理解该段的意思,概括的时候要注意概括的模式,一般为“主谓宾”的形式,即找到该段陈述的对象,再看围绕对象写了什么事。比如本文的第一段,对象是“世人”,是写世人向圣人学习,但因不得要领,结果距离圣人愈远。‎ ‎24.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作者初见藤君就答应为他作记,原因是什么”,答题的区域在第三段。考生可以找到“腾君素好学,有志于‘四勿’也,以名其斋”“抑其心久厌夫高远玄虚之故习,茫如捕风,一旦幡然,欲得余言以证其生平之志,中庸之德乎”这些内容,然后进行概括即可。‎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首先应审题,从题干审出答题的方向和筛选信息的区域,比如本题“作者初见藤君就答应为他作记,原因是什么”,考生可以先找到“作者初见藤君”这一内容,文章第三段“初见于太史所”,可见答题的内容主要在这一段。在这一段,作者说“士大夫之初遇,自有礼矣,不得轻有所请谒也,奈何以‘勿斋’请余为之记也?余未知其人,亦何得轻为搦管”,从这些内容可以判断答案就在左右。‎ ‎25.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对第③段画线句理解恰当的一项”。首先找到第三段的画线句,先理解该句的意思,然后再结合语境分析句子具体所指。A项,“‘狂夫’借指藤君”错,“狂夫”应指自己;B项“表达感激之情”有误;D项,“感到庆幸”有误。‎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句子的能力。文言文中的理解句子,并非仅仅是考查学生的翻译能力,更多的是考查学生对句子含义的理解。比如本题,“对第③段画线句理解恰当的一项”,不但要理解画线句的意思,更要分析其中的所指。‎ ‎【名师点睛】关于作者的观点,一般会有如下几种表述方式:一是直接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情感;二是借助他人他物来表现自己的看法和情感;三是从反面来表达。本文第二段是借助孔子和颜渊的事例来表明自己对于修身所持的看法,即应注重日常的人情事理;第三段是借助对藤君的分析来表明自己的观点。‎ 译文:‎ 世上学习圣人之道的人,把圣人看得太高,而且对圣人的要求也太精细,最终距离圣人之道不知有几万里。‎ 古今能称得上圣人的没有比孔子伟大的,聪明睿智没有超过颜渊的。等到颜渊向孔子询问仁的时候,孔夫子用精微妙理给他解答,这正是圣贤之人传授道统的秘诀,为什么独独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那些看、听、说、动的事,是耳目口体的功能,是否符合礼教,需要内心的智慧去衡量,“勿”是学习人情事理基本常识的最基本要求,难道夫子不能说玄妙高远的话?还是颜渊的才能不能追求玄妙高远的志向?他们用来传授的东西,只不过是日常之所擅长之事,人情事理最基本的常识,他们很少有比不上颜渊的,由此可以知道了。所以那些懂得道义精妙的人,是在这些方面而不是在那些方面。‎ 藤君向来喜好学习,有志于追求“四勿”之境界,用它给自己的书斋命名。因此称为“勿斋”。初次在太史所见面。士大夫初遇的时候,都自有礼节,不会轻易有所请求之事,为什么拿“勿斋”来请我给它做记呢?我不了解这个人,又为什么轻易为他执笔为文,就好比商人炫耀他的玉想求得出售呢?或者是他内心久已厌恶那些高远玄虚的旧习,茫茫然就好比捉风一样,一旦醒悟,想要得到我的话来证实他的生平之志,中庸的品德吗?“古代圣贤有句名言,要虚心向割草打柴的人请教”,勿斋有啊!“(即使是)狂妄之人的言语,圣人也会选择性的听取”,我也被听取了啊!‎ 三、(2015年高考新课标1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條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條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人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素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 时谓名言。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金人困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坠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属贻书请之。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予。 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日:“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者面责之,庶或万一 可济。”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朔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罝/‎ C.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 于中田无丝毫之益/ 宰相谓其所论/同苏拭奏/贬蕲州安置/‎ D.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罝/‎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條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变更,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B.孙傳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从效用角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崇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 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官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D.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謚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随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答案】‎ ‎4.A ‎5.D ‎6.C ‎7.(1)我只知道我们君主可以在中国称帝而已,如果另立异姓,我将为此而死。‎ ‎(2)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责斥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 ‎【解析】‎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文言文断句的题目。答题时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其次文言文中对话常用“话曰”、“云”、“言”为标志,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比如文中的“傅言”。明辨句读还可以找虚词,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文中“而”表示转折关系,所以在“而”前有停顿。最后找出动词或形容词谓语,这样就能区分出独立的句子,明确了语句的意思,从而正确断句。‎ ‎5.试题分析:D“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错。其他儿子称“皇子”。 此题主要考查古代的官职,科举考试,帝王谥号以及对君主儿子的称呼。古代被皇帝封为储君的儿子称谓“太子”;其余的称皇子、殿下,有的封王。‎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文学常识题,此题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既有文学文化常识类的选择题,也有作品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写作特色类的选择题,还有对作品的品读、分析类选择题。解答这类题目,主要靠平时的积累,要将相关知识记牢,这样就能轻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分开来。若有些知识出现遗忘或疏漏,那就要运用排除法,以确定最终选项。‎ ‎6.试题分析:C对应原文“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选项“杀二宦官”,混淆人物,错误。‎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内容归纳题,解答时要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语句,一一对应。选项的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有:个别实(虚)词故意译错;人物的事迹张冠李戴;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错位;人物性格陈述不恰当;凭空添加,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关系。此题C项张冠李戴,人物混淆。‎ ‎【参考译文】 ‎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考中进士,又考取词学兼茂科,任秘书省正字、校书郎、监察御史、礼部员外郎。当时蔡袺任尚书,孙傅向他陈述天下政事,劝他早点做些更改,否则一定失败。蔡袺不听。升任秘书少监,又升至中书舍人。  ‎ 宣和末期,高丽入贡,使者所过之处,调发民夫修船,引起骚动,用度又颇多。孙傅说:“滥用民力妨碍农事,而对于中国没有丝毫好处。”宰相认为他的言论与苏轼相同,上奏降贬他在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认为孙傅议论虽然偶然与苏轼相同,但没有他意,以职论事而受到指责实在过分了。许翰也被罢贬,靖康元年(1126),受召入京任给事中,升任兵部尚书。上章请求恢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他,孙傅说:“祖宗法度有利于百姓,熙宁元丰法度有利于国家,崇宁、大观间法度有利于奸臣。”当时认为是名言。十一月,授任尚书右丞,不久改任同知枢密院。‎ 金人围攻都城,孙傅日夜亲自督战。金兵分从四面鼓噪而攻,郭京军败退,掉进护龙河,护龙河被尸体填满,城门急忙关闭了。郭京急忙跟张叔夜说“:必须亲自下去作法。”于是下城,带领残兵向南方逃走。当天,金兵攻进城里。    ‎ 靖康二年(1127)正月,钦宗到金兵元帅营中,任命孙傅辅助太子留守京城,仍然兼任少傅。钦宗十多天还不回来,孙傅多次寄信给金营乞请放回钦宗。废立皇帝的檄书传来,孙傅大哭道:“我只知道我们君主可以统治中国,如果立异姓为帝,我就死去。”‎ 金人来索要太上皇、皇后、诸王、妃子公主,孙傅留住太子不放行。秘密谋划把他藏在民间,另外找两个像宦官的人杀死,并杀死十几个囚犯,把他们的头送给金人,欺骗金人说:“宦官打算把太子秘密送出,京城人争相斗杀宦官,误伤了太子。于是太子率兵讨伐平定,杀死作乱的人献过来。如果不停止索求,太子就会自杀。”过了五天,没有人肯承担这件事。孙傅说“:我是太子的师傅,应当与太子同生死。金人虽然不求索我,我应当与太子同行,求见两位敌帅当面责斥他们,也许万一可以成功。”孙傅住在皇城司值班,他的儿子来看望他,他叱骂他的儿子道:“让你不要来,却竟然来了!我已经决心为国殉难,即使你们来一百个人又有什么改变!”挥手让他赶快离开。他的儿子也哭着说:“大人以身殉国,儿还有什么说的。”孙傅于是把留守事托付给王时雍而跟从太子出城。到南薰门时,范琼极力劝阻他,守城门的金兵说:“金人想要的是太子,留守何必参预?”孙傅说:“我是宋朝大臣,而且是太子的师傅,应当死从。”当晚,住在城门下,第二天,金人召他前去。第二年二月,死在北方金人朝廷。  ‎ 绍兴年间,被追赠为开府仪同三司,赠谥号为忠定。‎ 四、(2015年高考新课标2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感训,幼儿卓荤;初读《诗》,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场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仁寿初,迁瀛洲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炀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诣阕上书致请者,前后数百人,帝谓曰:“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两千石,可谓兼美矣。”大业六年,车架幸江都,谓护儿曰:“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乃赐物两千石,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仍今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日,朝野荣之,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架游幸,深恐非宜,”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护儿因不敢言。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是日旦将朝见执。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今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乃遇害。护儿重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不事产业,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谋算,每览兵法,曰:“此亦岂异人意也!”善抚士卒,部分严明,故咸得其死力。‎ ‎(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场/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 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B. 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场/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 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C. 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场/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D.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项是( )(3分)‎ A. 来护儿少有大志,成年后秀拔于群。他自幼而孤,得到吴氏教诲,立下为国杀敌、求取功名的志向;长大以后,更是雄略超群,志气英发。‎ B. 来护儿推行善政,深受百姓拥戴。在瀛州刺史任上,他声名远闻,屡受嘉奖;炀帝时,百姓舍不得他回朝廷任职,上书请愿者达数百人。‎ C. 来护儿直言劝谏,后被奸人杀害。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不再远游江都,引发炀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 D. 来护儿廉于财利,用兵极有谋略。他信守承诺,注重友情,轻视钱财,不置产业;善待士卒,处事严明,谋略多合兵法,部属争相尽力。‎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2)不能肃淸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 ‎【答案】‎ ‎4.D ‎5.C ‎6.C ‎7.(1)陛下兴起战事,易于引起百姓叹息怨恨,如今又要外出巡游,我很担心不合适。(2)不能清除凶恶悖逆之人,终至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再说什么呢?‎ ‎【解析】‎ ‎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给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根据主要的虚词,对象的变化和事件的变化进行断句,有时可以考虑句式特征,“会周师定淮南(对象变化)所住白土村(陈述和被陈述的关系)地居疆场(并列)数见军旅(陈述对象变化)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时间变化)及开皇初(人物变化)宇文忻等镇广陵(事件变化)平陈之役(人物变化)护儿有功焉。‎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文言断句的题目,课标卷已经第二次出现,应该会坚持,总体上句子较长,比去年的难度有所提高,文言断句的基础是读懂句意,然后才是技巧,主要的技巧注意一些经常用在句首和句尾的虚词和句式的对称,但主要好要看陈述对象的变化和事件的变化,所以断句时看人称的变化,尤其是省略的人称,还要关注动词,往往动词变化意味着事件的变化。‎ ‎6.试题分析:此题C项强拉因果,错误在于“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因果关系不存在,通过前文“后怒解”表明皇帝不在生气,所以“以致”前后的因果关系不存在。‎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概括文意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重点在文意的理解,一般没有赏析的内容。答题时注意“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差别和重点词语的翻译,又是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一般文言中经常省略主语,所以注意辨析省略主语,区分“人物”,总体关照段首的“时间”、“地点”,进行准确辨析,注意选项表述的重点和文章的细微差别,区分“事件”表述错误。‎ ‎7.试题分析:翻译题重点注意直译,解释清楚文中的重点实词、词类活用和重点的句式。题中,第(1)句中的“兴”是发动之意;“咨怨”是怨恨、叹气之意;“游幸”即游赏;“非宜”就是不恰当,不适宜。第(2)句中的“凶逆”指凶恶的叛逆;“令”是“让”的意思;“抱恨泉壤”即抱恨九泉;“何言”即(能再)说什么呢。‎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今年的翻译题目难度不大,重点突出文意的理解,句式上没有设置障碍,这也是课标二卷的特征,平时注意重点实词的积累。课标卷二卷的翻译句子较短,较难的句式少,所以答题时注意直译,严格落实重点词义的意思,这是评卷是的赋分点,抓住这些也就得到了分数。‎ ‎【参考译文】‎ 来护儿,来护儿还未记事的时候就成了孤儿,由伯母吴氏抚养。吴氏照顾抚养,非常慈爱和顺。来护儿自幼卓荦不俗,刚开始读《诗》,丢下书感叹道:“‎ 大丈夫生活在世,应该为国家消灭贼兵,以取得功名!”众人为他的话感到惊奇,认为其志向豪壮。等到长大成人,雄才大略超乎常人,志气英伟高远。遇上周朝的军队平定淮南,来护儿就回了乡里。来护儿所住的白土村,正处于两国交兵的战场,经常见到军队,来护儿常常慨然有建立功名的志向。到了隋文帝开皇初年,宇文忻、贺若弼等人镇守广陵,平定陈国之战,来护儿立有战功,晋官位上开府,赏赐财物一千段。仁寿初年,来护儿改任瀛州刺史,因善于治政而闻名,频频受到慰劳和勉励。炀帝继位,来护儿被召入朝,百姓留恋怀念他。许多日仍不能出境,到朝中上书请求将来护儿留下来的人,前后有几百人。炀帝对他说:“当初国家没安定的时候,卿是有名的将领。如今天下安定了,卿又成为很好的刺史,可以说是双美兼而有之了。”大业六年(610),炀帝车驾巡幸江都,对来护儿说:“穿着华丽的衣服白天巡游,是古人看重的。卿如今就是这样。”就赏赐给来护儿财物二千段和牛、酒,令他去拜谒先人之墓,宴请乡里的父老乡亲。令三品以上的官员都聚集到他的宅院中,畅饮一日,朝野人士都为来护儿感到荣耀。大业十二年,炀帝巡幸江都,来护儿劝谏说:“陛下兴兵,百姓容易生出咨嗟怨怒,皇上车驾巡游,恐怕很不合适。希望陛下驻圣驾于洛阳,根据时节休养生息。陛下如今巡幸江都,那里是臣衣锦还乡之地,臣深受恩宠,不敢只为自己打算。”炀帝听后,神色严厉地站了起来,好多日子不得相见。后来,炀帝怒气消解,才令人领来护儿入见,说:“公竟然有这样的意思,朕还有什么指望?”来护儿于是不敢再说话。到宇文化及发动叛乱,十分忌恨来护儿。这一天在来护儿早晨将要朝见时,被抓了起来。来护儿问道:“陛下如今在哪里?”身边的人回答说:“今天被抓了起来。”来护儿叹息说:“我身为大臣,担负着国家的重任,不能够肃清凶恶的叛逆,以至于让王室到了这种地步,只能抱恨于黄泉,还能再说什么呢!”于是来护儿就被杀害了。来护儿重视许诺,交往诚厚,对财物名利很清廉,不修治产业。至于行军用兵,谋略特别多,每次观览兵法,就说:“这难道也和人们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吗?”来护儿善于安抚士兵,赏罚处置严明,所以士兵们都能够为他效死尽力。‎ 五、(2016届河北邯郸一中高三一轮收官考试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姚镆,字英之,慈溪人。弘治六年进士。除礼部主事,进员外郎。擢广西提学佥事。立宣成书院,延《五经》师以教士子。桂人祀山魈卓旺,镆毁像,俗遂变。迁福建副使,未几改督学政。正德九年擢贵州按察使。十五年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延绥。上边务六事,皆议行。嘉靖元年,吉囊入泾阳。镆遣游击彭楧出西路,释指挥卜云于狱,使副之。夜半邀击,斩其二将,乃遁。玺书褒谕。寻召为工部右侍郎,出督漕运,改兵部左侍郎。‎ 四年,迁右都御史,提督两广军务兼巡抚。田州土官岑猛谋不轨。镆调永顺、保靖兵,使沈希仪与张经、李璋、张佑、程鉴各统兵八万,分道讨。而镆与总兵官朱麒等攻破定罗、丹梁。用希仪计,结猛妇翁岑璋使为内应,大破之,斩猛子邦彦。璋诱杀猛,献其首。诏进镆左都御史,加太子少保,任一子官,诸将进秩有差。镆请改设流官,陈善后七事,制可。乃命参议汪必东、佥事申惠与参将张经以兵万人镇其地。必东、惠移疾他驻。猛党卢苏、王受等诈言猛不死,借交趾兵二十万且至,夷民信之 ‎。苏等薄城,经突围走,城遂陷。王受亦攻入思恩府。巡按御史石金劾镆失策罔上,并论前总督盛应期。帝以镆有功,许便宜抚剿。苏、受数求赦,镆不许,将大讨之。会廷议起王守仁督两广军,令镆与同事。镆引疾乞罢,许驰驿归。‎ 初,广东提学道魏校毁诸寺观田数千亩,尽入霍韬、方献夫诸家。镆至广,追还之官。韬、献夫恨甚,与张璁、桂萼合排镆。谓大同当征而反抚,田州当抚而反征,皆费宏谋国不臧,酿成南北患。时费宏虽去,犹借镆以排之也。镆既得请,方候代,千夫长韦贵、徐伍攻复思恩。镆上其状。诏先赏贵等,而以抚剿事宜俟守仁处置。既而镆奏辩石金前疏诋金阻挠养寇金亦再疏诋镆帝先入璁等言落镆职闲住。‎ 其后,苏、受复叛,帝渐思镆。十三年,三边阙总制。大学士费宏、李时同召对。宏荐镆,时亦助之。遂命以兵部尚书总制三边军务。未赴,宏卒。镆辞。帝不悦,仍落职闲住。镆既罢,荐者至二十疏,不用。家居数年卒。‎ ‎(选自《明史•列传第八十八》,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既而镆奏辩石金/前疏诋金阻挠养寇金/亦再疏诋镆/帝先入璁等/言落镆职闲住 B.既而镆奏辩/石金前疏诋金阻挠养寇/金亦再疏诋镆/帝先入璁等言/落镆职闲住 C.既而镆奏辩石金/前疏诋金阻挠养寇金/亦再疏诋镆/帝先入璁等/言落镆职闲住 D.既而镆奏辩石金前疏/诋金阻挠养寇/金亦再疏诋镆/帝先入璁等言/落镆职闲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科举考试最高级别的殿试中,皇帝在殿廷上,对乡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或由皇帝委派的大臣主管,以定甲第,录取分三甲,皆可统称进士。‎ B.在我国古代官职任职授官中,“除”是任命,受职的意思;“辟”是征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C.我国古代的纪年法主要有三种:干支纪年法、王公纪年法、年号纪年法。文中“至和元年”属年号纪年。‎ D.每年农历初一称“朔”,十五称“望”,十六位“既望”,最后一天称“晦”,“正月朔旦”即正月初一早上。‎ ‎(3)下列各句对文章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姚镆本人学识出众,又善于教育学子。考中了进士被提拔任官后,又在成立宣成书院后,聘请经师给读书人讲授《五经》。‎ B.嘉靖元年吉囊入侵泾阳,姚镆用人得当。他特意从牢狱之中放出指挥使卜云,让他辅佐彭楧,二人奇袭敌兵,击退入侵者。‎ C.姚镆任职建功,被提拔,且惠及儿子。除掉图谋不轨的岑猛后,朝廷下诏提拔姚镆为右都御史,加封为太子少保,而且允许给他的一个儿子任以官职。‎ D.姚镆后来因种种原因屡被闲置。先是石金再次诋毁姚镆,张璁排挤姚镆,皇帝将他闲置起来;后来又因姚镆请辞兵部尚书总制三边军务,被罢官不用。‎ ‎(4)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必东、惠移疾他驻。猛党卢苏、王受等诈言猛不死,借交趾兵二十万且至,夷民信之。(5分)‎ ‎(2)谓大同当征而反抚,田州当抚而反征,皆费宏谋国不臧,酿成南北患。(5分)‎ ‎【答案】‎ ‎(1)D ‎(2)A ‎(3)C ‎(4)(1)汪必东、申惠上书称病而改驻他地。岑猛的党羽卢苏、王受等谎称岑猛没有死,借二十万的交趾兵力即将到来,夷人相信了这件事。(“移疾”“党”“诈言”“且”各1分,句意1分)‎ ‎(2)(他们)说大同应当征讨反而安抚,田州应当安抚反而征讨,都是费宏没有把国家利益谋划好,才酿成南北的祸患。(补充主语,“谓”“臧”“患”各1分,句意1分)‎ ‎【解析】‎ ‎(1)‎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 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 ‎(2)‎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C项,“除掉图谋不轨的岑猛后,朝廷下诏提拔姚镆为右都御史”有误;文章第二段的原句是“璋诱杀猛,献其首。诏进镆左都御史,加太子少保,任一子官,诸将进秩有差”,可见应是提拔姚镆为左都御史。‎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就可以找到选项对应的内容,在文章的第二段,文中是说“诏进镆左都御史,加太子少保”,可见应是左都御史,选项的“右都御使”自然是错误的。‎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第一句中,“移疾”,称病而改驻他地;“党”,党羽;“诈言”,谎称;“且”,即将。第二句中,句首应补充主语(他们);“谓”,说;“臧”,好;“患”,祸患。‎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姚镆,字英之,慈溪人。弘治六年进士。任礼部主事,进升员外郎。提升为广西提学佥事。建立宣成书院,聘请《五经》老师教育学子。桂人祭祀山魈卓旺,姚镆拆毁他的塑像,风俗于是改变。迁任福建副使,不久改为督管学政。正德九年,提升为贵州按察使。十五年,拜授右副都御史,巡察安抚延绥。上疏论边防六件事,都讨论施行了。嘉靖元年,吉囊进犯泾阳。姚镆派游击彭楧从西路出兵,把指挥卜云从狱中释放出来,让他辅助彭楧。半夜拦击,斩杀敌人两个将领,敌人于是逃走了。下诏书褒奖。不久召为工部右侍郎,出京督管漕运,改任兵部左侍郎。‎ 四年,升任右都御史,管理两广军务兼巡抚。田州土官岑猛图谋不轨。姚镆调集永顺、保靖兵力,命沈希仪与张经、李璋、张佑、程鉴各统领士兵八万,分路征讨。而姚镆与总兵官朱麒等攻破定罗、丹梁。采用沈希仪的计策,交结岑猛的岳父岑璋让他作内应,大败岑猛,斩杀岑猛的儿子岑邦彦。岑璋诱杀了岑猛,进献他的首级。下诏进升姚镆左都御史,加封太子少保,任命他的一个儿子作官,众将进升级别不等。姚镆请求改设流官,陈述善后的七件事,皇帝回复说可以。于是命令参议汪必东、佥事申惠与参将张经率兵一万镇守当地。汪必东、申惠上书称病而改驻他地。岑猛党羽卢苏、王受等谎称岑猛没有死,借了交趾二十万兵力即将到来,夷人相信了这件事。卢苏等攻城,张经突围逃亡,城地于是沦陷。王受也攻进思恩府。‎ 巡按御史石金弹劾姚镆失策欺君,一并论列前总督盛应期的过失。皇帝以姚镆有功,允许他可不经请求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抚剿。卢苏、王受多次请求宽赦,姚镆不答应,要大举讨伐他们。正逢朝廷建议起用王守仁督率两广军队,命姚镆与他共同率领。姚镆称病请求免职,同意他乘驿车回乡。‎ 当初,广东提学道魏校削减各佛寺道观田地几千亩,全都归入霍韬、方献夫等家。姚镆到了广东,追回田地给官府。霍韬、方献夫非常恨他,与张璁、桂萼合力排挤姚镆。说大同应当征讨反而安抚,田州应当安抚反而征讨,都是费宏把国家利益谋划好,酿成南北祸患。当时费宏虽然已离职,还是藉姚镆来排挤他。姚镆所请获准后,正等候接替,千夫长韦贵、徐伍收复思恩,姚镆上呈此事。下诏先赏赐韦贵等,而抚剿的事宜等候王守仁处置。不久姚镆上奏争辩石金前次奏疏,指责石金阻挠用兵养成寇患。石金也再次上疏诋毁姚镆。皇帝先听了张璁等的话,免除姚镆官职闲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