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7-11)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2018届高三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代,治理者与被治理者的平等自愿合作关系必须以共利双赢为基础,否则平等自愿合作关系就无法实现,即使暂时实现也很难持久。正如宋代耿延年在总结信州铅山铜场兴衰的原因时指出:“惟务与民共利,经久可行。不欲专利于官,而有害于民;不欲取办一时,而贻患于后。”入中也是如此。官府依据入中法招募商人入纳粮草于规定的沿边地点,给予钞引,使至京师或他处领取现钱或金银、盐、茶、香药等,“若官尽其利,则商旅不行”。 宋初对酒、醋、陂塘、墟市、渡口等的税收,由官府核计应征数额,招商承包。商人缴保证金于官,取得征税之权,谓之买扑。宋代在买扑承包经营中,官府所定竞标价必须适中,即一方面竞标者以这一竞标价承包后,通过经营可以获取承包利润;另一方面,官府作为招标者,以这一竞标价转让经营权后可以尽可能地获取财政收入最大化。这就是“承扑者无破败之患,而官入之利有常而无失也”。换言之,竞标价不能太高,否则竞标承包者就很有可能不赢利,甚至亏损。另一方面,如竞标价太低,官府作为招标者无法从转让经营权中获得财政收益,同样,这种买扑承包也没必要存在。 宋代的入中法能较长久地实行一段时期,其基础也是官商双方共利双赢。如有一方不能从中获得好处,就会中止双方的平等自愿合作。入中法中政府得到的好处甚多,既通过卖茶获利。更重要的是又可通过商人解决沿边军需供给难题。而对于商人来说,则可获得较丰厚的商业利润。 相反,入中法的失败,其关键原因就是大量茶引无法兑现茶叶而贬值,使商人无利可图。甚至亏本,商人只好退出入中法,中止与政府的合作。正如文彦博指出的:“非茶法弊,盖昔年用兵西北,调边食急,用茶偿之,其数既多,茶不售则所在委积,故虚钱多而坏法也。” 宋初以来的矿冶业,不问冶户冶炼的多寡,必须按照国家硬性规定的矿税课额缴纳。由于当时技术的限制,难以探明矿藏量,如果实行课额制,很难准确保持官府与坑户、冶户之间共利双赢的合作平衡点,使双方的平等合作关系失去坚实的基础。到王安石变法期间,与召募制相结合的分成制便应运而生了,这就是二八抽分制。如绍兴七年,朝廷同意“金银坑场并依熙丰法召百姓采取,自备物料烹炼,十分为率,官收二分,其八分许坑户自便货卖”,使官府与坑户、冶户的共利双赢找到了一个“经久可行”的平衡点。尤其对于后者来说,避免了因生产不足但课额不减而引起的折业代赔的弊端,坑户、冶户的再生产获得了一定的保证。 宋代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确立官民平等自愿合作关系时,重视以共利双赢为基础。如在出让坑冶坊场经营权时,注意根据各州买扑坊场历届课利的增减情况,酌中确定一个课利钱数额。作为本届承包的最低价。南宋政府出卖、出租官田宅时,要求立价“量度适中估价,务要公当,不致亏损公私”,并严防官吏在估产立价中营私舞弊。 (摘编自方宝璋《略论宋代政府经济管理从统治到治理的转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宋用兵西北,商人到沿边地点入纳粮草换取茶引,但手中持有的大量茶引因无法兑现茶叶而贬值,这是入中法失败的关键原因。 B.在对酒、醋、陂塘、墟市、渡口等的税收买扑承包中,如果官府竞标价定得低,承扑者在经营过程中就不会有亏损破产的担忧。 C.王安石变法期间,实行分成制,允许坑户依法采矿、冶户自备物料冶炼,官府只抽取二分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矿业的再生产。 D.宋代的二八抽分制与召募制相结合,恢复了官府与坑户、冶户的平等合作关系,也重新找到了共利双赢“经久可行”的平衡点。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治理者与被治理者之间只有共利双赢,才有可能实现并维持平等自愿合作关系。在总结铜场兴衰原因时,耿延年也指出了这一点。 B.在买扑承包经营中,宋政府要最大限度地获取财政收益,做到“有常而无失”,就必须在转让经营权招标时确定适中的竞标价。 C.宋朝初期,政府主要考虑国家的财政收益,硬性规定缴纳矿税课额,很难保证官府和坑户、冶户的利益,也影响了宋代矿冶业的发展。 D.为了严防官吏因营私舞弊而致公私双方的利益受损,南宋政府在进行出卖、出租官田宅等经济活动时,要求估价适中,立价公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宋代推行入中法,政府收获甚多。政府发放钞引让商人兑换茶叶,从中获利;更重要的是可以借助商人之力,解决边境军需供给难题。 B.入中法能在较长一段时期内顺利实行,是以官商共利双赢为基础。对商人而言,能够有利可图,自然不会退出入中法,中止与政府的合作。 C.二八抽分制是宋政府与矿冶业主之间的利润分成制度,它最大的优点是在课额不减的情况下,避免了因生产不足而引起的折业代赔的弊端。 D.在出让坑冶场坊经营权、核计应征数额时,宋政府重视承包商的利益,根据各州历届买扑课利的增减情况,酌定了一个适中的承包价。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铁拐李”传奇 陈圣芳 他,拄着拐杖,个子瘦瘦高高的,是一个流浪乞丐,身背很多口袋的褡祾,每天走村串户地乞讨,像一个行脚僧,人们背地里都叫他铁拐李。 铁拐李讨米很特别,用手抓的米他是断然不会要的。原来一个刁顽尖滑的大嫂,把一只紧捏的空手放进米袋子,然后从他袋子里面带出一大把米来。【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铁拐李乞讨没有定性,走哪是哪。天黑了,随便睡在学校或者队屋廊檐下,将身子蜷缩成大虾米,囫囵睡去。当天放明时,又不知所踪了。而一方方的墙壁上,却用土坷垃划写满了诗文。湾子里的斋儒老先生曾经教过私塾,他一手捻着他那稀稀落落的几缕白胡子,一边摇头晃脑地吟哦着,一脸的陶醉。 铁拐李他有时也会给几分钱湾里的剃头匠,让剃头匠将他那乱茅草一样的头发理得顺顺当当的,但是他那飘然若仙的胡子他是一定不会剪的,而且,他每次去河边洗碗时,都会把胡子润湿,对着水面捊了又捊。然后把碗刷的贼亮,像猫子舔了似的。 铁拐李虽然疯癫时六亲不认,举起拐杖见人就打,见狗就追。一旦安静下来,他又特别喜欢孩子。那天他在苕货家门口发现苕货在写字,便蹑手蹑脚笑眯眯地走了过去,在后面认真地端详着,并且细声细气地告诉苕货:你发倒笔了,这个勾是利刀勾,这个不是这样的,是宝盖头,上面没有一点他。告诉苕货很多以后,当再遇见苕货时,他还不忘在他的草稿纸上教几个字,过几天他回来时,他一定会考考苕货,如果苕货回答正确了,他会像变戏法一样,变出一把把花花绿绿的豌豆糖来,赏给苕货。 有段时间,铁拐李突然不疯癫了,他居然背了一个上面印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毛泽东的书包,一步一拐地走学校赶乡集,卖他用澴河潭坡上的泥巴做出来的口哨。 那泥巴做的口哨的确精妙绝伦,有高音的,有中音的,也有低音的,五颜六色,煞是好看。如果那个小朋友吹的好,他会摸摸他的小脑袋,笑眯眯地说,拿去吧,不要钱。得到哨子的孩子像过年般的高兴,于是刹那间,满湾子从南到北都是蛐蛐般忽高忽低的泥巴口哨声。不过,他尤其喜欢苕货,他看见苕货往往会送他几个五颜六色的泥巴哨,并且还要当面给苕货做示范,同是蛐蛐几声,却别有一番韵味。等到学生上课后,他就默默地站在教室的廊檐下,看着琅琅读书的孩子,一脸笑意。有一次,他在走廊小黑板前伫立良久,然后捡起地上的粉笔头,在黑板上涂改起来。一个老师发现了,便吼了几声,吓得铁拐李一溜烟跑了。那老师过来一看却愣住了,原来他修改了一处语法错误。 从此以后,这位老师便特别关注起铁拐李来。有一天,他路过铁拐李寄住的废砖窑时,看到一个漂亮的城里女子,对着铁拐李声泪俱下地说着什么,而他却有滋有味吃着讨来的米饭,理也不理。后来那女子伸手去拉铁拐李,不料一下子惹恼了他,他挥舞着拐杖,吼道:你滚,你滚,我不要你管。那位老师忙躲到一边,看见那女人一步一回头地离开了废砖窑。后来听人说铁拐李原来是一所大学的教授,因为说错了一句什么话划成右派,加上妻子闹离婚,所以就成了流浪的疯子;还有的人说,那个女人是他的学生,很是崇拜他,知道了恩师落脚地后,踏破铁鞋不远千里赶到这里打这天起,铁拐李就突然从人们的视线里悄然消失了。 开始还有人念叨一下:铁拐李好长时间没有来讨饭哩?再后来,铁拐李这个名字就像从澴河上游冲下来的一截树枝,在河湾汊里打个转顺流而下,一去无踪。 而当铁拐李这个名字,再次被人提起时,已是十几年后的一天了。那天,已考取博士生的苕货,给家里寄来一张他和导师以及师母的合影。邻居们呼啦一下子围过来看,马上有人说:咦!师母好年轻啊,怕要比导师年轻不少哩。突然有人叫了一声:这苕货的导师,有点像铁拐李呢。大伙围过来一看,呵呵,别说,还真有点像哩!马上就有人说了:瞎说,一个要饭的,一个是导师,八竿子也打不着呀!苕货娘说,那好办,我打电话问问就知道了。 于是苕货娘在一圈人的注视下,拨通了电话:喂,苕货,我问你一件事情哈…… (选自《2016年中国小小说精选》)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一段,运用白描手法,简要勾勒了主人公的形象特点和生活状况,并交代了“铁拐李”这一外号的由来。 B. 小说中的“苕货”其实并不“苕”、并不傻,是理解作品的重要线索人物。铁拐李教他写字,送他泥巴哨子等情节,很好地凸显了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C. 铁拐李虽以乞讨为生,但却不要手抓的米,还在墙壁上写满诗文,表现了他的孤高自傲以及与时代的格格不入。 D. 该小说讲述了铁拐李颠沛流离的生活。全文结构紧凑,情节不蔓不枝,语言朴素精炼,体现了作者较高的叙事技巧。 5. 铁拐李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6. 这篇小说在构思上很有特色,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天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漫延。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 材料二: 笔者所在的小区,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表示出应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可是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一扔了之。问及原因时,有人说:“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 这种现象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分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分类投放是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但是,这一方案即使再科学合理,如果缺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也难以由蓝图变为现实。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垃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本责任,责无旁贷。当然,各地政府同样不能以“居民没有分类”“缺乏资金”等理由拖延、观望,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垃圾处理设施的进步,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重要的是,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的“门前雪”打扫干净吧!各负其责,各尽气力,形成合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垃圾分类前景可期。 (摘编自刘毅《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2017年5月6日《人民日报》) 7.下列关于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多数民众都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而50.9%的民众“ 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 B.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吻合,基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的都是少数。 C.有些居民不是缺乏垃圾分类意识,而是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挫伤了他们分类的积极性。 D.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是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因。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 ) A.材料一揭示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对民众的认知与实践情况作了统计;材料二分析了垃圾分类难以有效推进的原因并提出破解之道。 B.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制约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助于形成舆论氛围,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 C.生活垃圾既有资源属性,可以回收再利用,但也有污染属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谓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类说法并不准确。 D.针对一些地方政府常以各种理由对垃圾分类工作拖延、观望的情况,《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E.《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发布,明确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总体规划,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 9.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郭崇韬,代州雁门人也,为河东教练使。为人明敏,能应对,以材干见称。 晋兵围张文礼于镇州,久不下,而定州王都引契丹入寇。契丹至新乐,晋人皆恐,欲解围去,庄宗未决,崇韬曰:“契丹之来非救文礼为王都以利诱之耳且晋新破梁军宜乘已振之势不可遽自退怯。”庄宗然之,果败契丹。庄宗即位,拜崇韬兵部尚书、枢密使。 庄宗与诸将以兵取天下,而崇韬未尝居战阵,徒以谋议居佐命第一之功,位兼将相,遂以天下为己任,遇事无所回避。而宦官、伶人用事,特不便也。 同光三年夏,霖雨不止,大水害民田,民多流死。庄宗患宫中暑湿不可居,思得高楼避暑。宦官进曰:“臣见长安全盛时,大明、兴庆宫楼阁百数。今大内不及故时卿相家。”庄宗曰:“吾富有天下,岂不能作一楼?”乃遣宫苑使王允平营之。 宦官曰:“郭崇韬眉头不伸,常为租庸惜财用,陛下虽欲有作,其可得乎?”庄宗乃使人问崇韬曰:“昔吾与梁对垒于河上,虽祁寒盛暑,被甲跨马,不以为劳。今居深宫,荫广厦,不胜其热,何也?”崇韬对曰:“陛下昔以天下为心,今以一身为意,艰难逸豫,为虑不同,其势自然也。愿陛下无忘创业之难,常如河上,则可使繁暑坐变清凉。”庄宗默然。终遣允平起楼,崇韬果切谏。宦官曰:“崇韬之第,无异皇居,安知陛下之热!”由是谗间愈入。 明年征蜀,乃以魏王继岌为西南面行营都统,崇韬为招讨使,军政皆决崇韬。唐军入蜀,所过迎降。王衍弟宗弼,阴送款于崇韬,求为西川兵马留后,崇韬以节度使许之。军至成都,宗弼迁衍于西宫,悉取衍嫔妓、珍宝奉崇韬及其子廷诲。又与蜀人列状见魏王,请崇韬留镇蜀。继岌颇疑崇韬,崇韬无以自明,因以事斩宗弼及其弟宗渥、宗勋,没其家财。蜀人大恐。 崇韬素嫉宦官,尝谓继岌曰:“王有破蜀功,师旋,必为太子,俟主上千秋万岁后,当尽去宦官,至于扇马,亦不可骑。” 继岌监军李从袭等见崇韬专任军事,心已不平,及闻此言,遂皆切齿,思有以图之。庄宗闻破蜀,遣宦官向延嗣劳军,崇韬不郊迎,延嗣大怒,因与从袭等共构之。延嗣还,上蜀簿,得兵三十万,马九千五百匹,兵器七百万,粮二百五十三万石,钱一百九十二万缗,金银二十二万两,珠玉犀象二万,文锦绫罗五十万匹。庄宗曰:“人言蜀天下之富国也,所得止于此邪?”延嗣因言蜀之宝货皆入崇韬,且诬其有异志,将危魏王。庄宗怒,遣宦官马彦珪至蜀,视崇韬去就。彦珪以告刘皇后,刘皇后教彦珪矫诏魏王杀之。 崇韬有子五人,其二从死于蜀,余皆见杀。其破蜀所得,皆籍没。明宗即位,诏许归葬,以其太原故宅赐其二孙。 (选自《新五代史·唐臣传》,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契丹之来非救/文礼为王都/以利诱之耳/且晋新破/梁军宜乘已振之势/不可遽自退怯 B.契丹之来/非救文礼/为王都以利诱之耳/且晋新破梁军/宜乘已振之势/不可遽自退怯 C.契丹之来非救/文礼为王都/以利诱之耳/且晋新破梁军/宜乘已振之势/不可遽自退怯 D.契丹之来/非救文礼/为王都/以利诱之耳/且晋新破/梁军宜乘已振之势/不可遽自退怯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契丹是古国名,由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后为金国所灭。 B.枢密使是枢密院的长官,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一度与宰相相当。 C.陛下原指站在帝王宫殿前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先呼殿前的侍者而告之,后来用作臣子对帝王的敬称。 D.太子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法定继承人的称谓,一般由嫡长子担任,居于东宫,因此也可用“东宫”代指太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郭崇韬长于谋略,战时立下大功。他随庄宗围攻镇州时,面对来袭的契丹军队,众将想要撤退而他坚持不退兵,最终得以战胜契丹,庄宗即位后,他因功被封为兵部尚书和枢密使。 B.郭崇韬忠言敢谏,劝帝力戒逸豫。庄宗就营造高楼以避暑之事来征求他的意见,他劝庄宗多思创业艰难,不要只为个人逸豫享乐考虑,庄宗听取了他的谏言,终止了高楼的营建。 C.郭崇韬处事不周,引来权贵猜忌。唐军到达蜀地,王宗弼暗中与他通好,他答应了王宗弼的请托并接受了馈赠,又被蜀人请求留守蜀地,引得魏王猜忌,最终他不得不杀掉王宗弼等人来表明忠心。 D.郭崇韬嫉恨宦官,招来宦官仇视。他劝魏王将来登基后一定要摈除宦官,后又得罪宦官向延嗣,向延嗣和李从袭向庄宗进谗言共同构陷他,最终由魏王奉被宦官篡改的诏令将他杀害。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每句5分) (1)虽祁寒盛暑,被甲跨马,不以为劳。今居深宫,荫广厦,不胜其热,何也? (2)延嗣因言蜀之宝货皆入崇韬,且诬其有异志,将危魏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点绛唇 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 叶梦得[注] 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 [注]叶梦得(1077-1148),南宋主战派人物之一,本词作于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作者被迫去任、归居吴兴卞山时。 14.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 词的首句开门见山,与词题中“绝顶小亭”照应;“缥缈”二字写出了小亭立于绝顶、云雾缥缈的情景。 B. “笑谈独在千峰上”与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异曲同工,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情感。 C. 从“独在”二字看,词人似乎是独自登上小亭,但从“笑谈”和“少年豪放”来看,一同登亭的应该还有晚辈。 D. “万里横烟浪”写词人在绝顶小亭极目所见,描绘出一幅辽远无际、苍茫宏阔的景象,意境雄浑。 E. “莫学”一句包含着词人的自嘲,意在与“少年豪放”形成对比,突出自己的老态,并与前面的“老去”相照应。 15. 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分) ( 三)名篇名句默写( 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屈原《离骚》中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两句,表明作者即使遭受分解肢体的酷刑也不改心志。 (2)白居易《琵琶行》中用器物的破裂与兵器的撞击声来表现音乐高昂激越的两句是“ , ”。 ( 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 , ”两句,高度称赞滕子京的政绩。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太后听了玄烨的话,厉声喝道:“建宁的亲生父母残害我这么多年,现在怎能还让我对她假以辞色呢?” B.不少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积极性全无,整日旷课打游戏,期末考试前才临渴掘井。 C.城市建设容易出现因人成事的现象,这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评价体系有重要关系。 D.故宫博物院在院庆时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连日来,人们纷至沓来,故宫可谓人山人海。 E.在建设国家园林城市的过程中,每个市民都应履行责任和义务,为城市绿化、美化添枝加叶。 18、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比赛过后,教练希望大家重整旗鼓,继续以高昂的士气、振奋的精神、最佳的竞技状态,在下一届赛事中再创佳绩。 ②今年,公司加大公益广告的创新力度,制作出一批画面清晰、意味深长的精品,有效发挥了公益广告引领社会风尚的积极作用。 ③世界各国正在大力研制实用的智能机器人,技术不断升级,创新产品层出不穷,未来有望在多领域、多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④赵老师学的是冷门专业,当年毕业时,不少同学离开了该领域,而他守正不阿,坚持致力于该专业的教研工作,最后硕果累累。 ⑤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古丝绸之路的眼线城市带来了活力,很多城市对未来踌躇满志,跃跃欲试。 ⑥目前,快递业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行业,快递服务虽不能说万无一失,但的确为百姓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19.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 本人昨日在操场遗失一副红色羽毛球拍,您若及时联系鄙人,不胜感激之至。 B. 刘组长能在百忙之中拨冗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不胜感激。 C. 昨日本人不慎丢失《白鹿原》一书于阅览室,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谢谢哟。 D. 昨日本人遗失饭卡于学校二楼食堂,恳请拾者高抬贵手交还,万分感激。 20.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字。 建筑师绘制了设计图,接下来,便要采购合用的建材。与此同理,演讲者的讲题已经决定,大纲也草拟好了;接着该做的, ① 。所搜集的材料,如果内容充实,又有深度, ② ,不但营养丰富,而且口味绝佳。反之,如果缺乏适当的材料, ③ ,则纵使口才很好,也难免令听众觉得味同嚼蜡。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4分) 拆迁在短时间内极大提高了城市的清洁程度、美化程度,解决了交通拥堵的现象,因此,我们要大力推进拆迁工作,加快拆迁进程,为老百姓营造一个公正廉明的政治环境。 ①拆迁在短时间内未必能够提高城市的清洁度和美化度。② 。③ 。 四、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某书店开启24小时经营模式。两年来,每到深夜,当大部分顾客离去,有一些人却走进书店。他们中有喜欢夜读的市民,有自习的大学生,有外来务工人员,也有流浪者和拾荒者。书店从来不驱赶任何人,工作人员说:“有些人经常看着看着就睡着了,但她们只要来看书,哪怕只看一页、只看一行,都是我们的读者;甚至有的人只是进来休息,我们也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要求: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文体特征鲜明。 参考答案 1.D2.B3.C4. C 5. ①不修边幅,举止特别。瘦高个,居无定所,以乞讨为生,头发虽理得顺当,却不剪胡子。②能诗能文,学识渊博。经常在墙壁上题写诗文,还帮学校老师改正语法错误。③对孩子有爱心和耐心。一笔一划地教苕货识字,用豌豆糖奖励孩子的进步。④富有生活情趣。潦倒落魄时,用泥巴做口哨,还吹出不同的声音。 6. ①伏笔设置巧妙自然。能写诗文暗示铁拐李与众不同,纠正老师的语法错误再显人物特别,漂亮的城里女子的来访,更为人物身份的揭示与命运的转变设伏。②故事情节一波三折。主人公铁拐李乞讨时的艰难处境让人怜悯,帮助孩子时的满足让人心生敬佩,突然的消失让人忧虑,苕货寄来的照片让人释然。③结尾留白耐人寻味。铁拐李如今的境况并不直接说出,而是通过一张照片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使小说更有可读性,使作品的主题更加深刻。 7.D8.AC 9、(1)居民平时要强化垃圾分类意识,坚持垃圾分类存放、投送垃圾。 (2)政府要负起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责任。 (3)居民和政府要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形成合力。 10. B 11. C 12. B 13(1)即使是寒冬盛夏,穿着铠甲骑在马上,都不觉得劳苦。现在住在幽深的宫廷中,有高大的屋子遮荫(乘凉),却受不了天热,为什么呢? (2)向延嗣 趁机/于是 说蜀地的宝物都进了郭崇韬的腰包,并且诬告郭崇韬有野心,将会危及魏王。 14. BE 15. ①表现了词人年纪虽大却依然想要恢复中原的壮志。“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一句中的“天涯”一词就非常鲜明地表现了词人的雄心壮志。 ②抒发 了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无奈之感。词人空有恢复中原之志,却无人支持, 被迫离职隐居,终究“空惆怅”。 ③反悔了缺乏知音理解的孤寂之情。大好河山,“独””与谁同赏”,流露出孤独失意之情。 ④鼓励身边的年轻人应胸襟豪迈、胸怀大志。词人激励年轻人应该豪放一点,“莫学衰翁样”。 16、(1) 岂余心之可惩(2)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3)政通人和 百废具兴 17. C E18.B19.B20.①便是搜集材料 ②听众便觉得如赴盛宴 ③以致内容又贫乏又肤浅 21 ①拆迁未必能解决交通拥堵的现象。 ②拆迁未必能营造公正廉明的政治环境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