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教学案:第2编专题二 微案二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教学案:第2编专题二 微案二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微案二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古代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其丰富的思想感情、优美的意境都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鉴赏诗歌的语言,首先是鉴赏诗歌的遣词造句、韵律格式、诗眼;其次是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进而领悟诗歌的精妙之处。‎ 在历年的高考试题中,以下几点为考查重点:‎ 分类 示例 炼字 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是一个表颜色的形容词,用在诗中变成了动词,有色彩感和动态感,给人以视觉上的形象美。化无形为有形,既见出春风的到来,又表现出春风到后江南水乡的变化,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给人以强烈的美的感受。‎ 炼句(赏析诗眼)‎ 如“马后桃花马前雪”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赏析语言风格 如李白的清新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陶渊明的淡远闲静等。‎ 微点突破一 炼字 所谓炼字,就是锤炼诗歌的词语,使之生动、形象、精练、传神。古人写诗,十分讲究炼字,经过作者锤炼过的关键字词,常常最能表露诗歌情感和体现诗歌语言艺术。‎ 这些词语一般是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和叠词等。‎ 分类 示例 传神显旨 的词 ‎“暖风熏得游人醉”中的“醉”字表明了那些忘怀故国的人的可耻嘴脸,他们不但志气丧失,甚至连骨气也没有了。这一字凝聚了作者的感慨和激愤。‎ 以动衬静的词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中的“喧”和“动”以动景衬静景,使境界更为幽深,更好地表现了诗人恬静的内心世界。‎ 以动写静的词 ‎“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破”字,将静物动态化,写出明月冲破云层的动感。‎ 以实写虚的词 ‎“红杏枝头春意闹”中以形象生动的“闹”字描写无形的“春意”,不仅描绘出杏花盛开的艳丽景色,还写出了在春风吹拂下,杏枝摇曳、花儿微动的活泼神情。‎ 续表 分类 示例 以乐衬哀的词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中的“碧江”“白鸟”“青山”“艳花”等写出了春天的美好景象,与下句“何日是归年”的思乡伤感之情形成对比,以乐景衬哀情。‎ 叠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中的“迢迢”写牵牛星之远,“皎皎”写织女星之明。‎ 表颜色的词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中一“红”一“绿”,将春光渐渐消逝于初夏的来临中的这个过程充分表现出来,暗示时序的转换,青春不再。‎ 拟声词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中的“嘈嘈”“切切”等拟声词,把抽象无形的乐声写得生动传神,具体实在,使人顿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逼真感受。‎ 特殊虚词 唐朝诗人善于运用虚词,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若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为减色;李商隐《无题》中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方”“始”两个虚词表现出的是生命中的执着与坚韧的精神力量。‎ ‎1.常见题型 ‎(1)(2017·山东高考)“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2)(2016·天津高考)“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 ‎,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3)某字历来为人所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4)请对某句中某字的妙处加以赏析。‎ ‎2.联系语境巧炼字 ‎(1)所炼之字一定要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去分析。‎ ‎(2)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 ‎(3)联系整首诗歌的感情或主旨进行分析。‎ ‎3.答题步骤 第一步 指明要鉴赏的字,并简明解释这个字在具体诗句中的含义。‎ 第二步 判断该字所使用的手法,首先考虑修辞。‎ 第三步 把该字还原到诗句中,展开想象和联想描述这个字(与整个诗句)所展现的景象。‎ 第四步 简明指出这个字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或者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口诀 结合语境先释义,明确手法需辨析,展开想象描画面,结合语境谈感情。‎ 典题演示 ‎(2017·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上五盘岭①‎ 岑参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 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经五盘岭时作。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剖析 解答本题,可按照阐释词义、明确表现手法、描绘“斗”“攒”所展现的图景、概括景物特征四个步骤进行。“斗”“攒”两字都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斗”字将高耸的山崖比作兽类,江流回转曲折,两岸山崖遥望对峙,如同两兽相互争斗一样;而“攒”字描绘了太阳被遮挡时群峰聚集的画面。‎ 答案 ①“斗”字,描写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②“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白话诗歌】 天刚放亮便已驱车出发,登上盘绕的五盘岭,眼前顿时开阔。江流回转曲折,两岸怪石耸峙,犹如两兽相斗,群峰相连,仿佛聚在一起,太阳尚隐于群峰中。苍翠的烟景被日光晕染,高处的树木浸透着寒气。松林疏朗露出孤单的驿馆,花草密处隐藏着急流回转的水滩。栈道因为夜雨湿润打滑,农田里杂草已干。因为此行是为了知己,也就没有感觉到蜀道行路艰难。‎ 即学即练 ‎1.(四川高考)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暮吟望 赵执信 小阁高栖老一枝①,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 ①“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常”强调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常著落日之色;“偏”突出情态,将新月照于落叶之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常”与“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诗人心绪与情感。‎ 解析 “常”“偏”为诗句中的虚词,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前提下,要揣摩“常”“偏”两个虚词中所渗透的诗人的特有心绪。‎ ‎【白话诗歌】(教师用书独具) 高高地在小阁居住,自甘终老山林;闲时吟诗作赋也丝毫不为秋天到来而悲怆。远眺寒山已被夕阳染上昏黄,常著落日之色;新月照临在叶子快要落尽的疏林之上,显得尤其明亮。湖水浩渺无边,似笼罩着一层烟雾,有孤鸿掠空投影水中;菊花都被卷地而来的霜风所凋残,全无姿态。深夜坐对短烛无法入睡,正在喝着闷酒;已是快天亮的时候了,北斗七星已经低落打横,却连看都懒得看。‎ ‎2.(广东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过大通驿①‎ 查慎行 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 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 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②。‎ ‎[注] ①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长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②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二人擅长山水画。‎ 第三联的“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运用通感的手法描写江水在轻风吹拂下的状态,表达作者轻松舒适的感受。(或“软”字一语双关,既是写风软,也是写江水之软。写出了微风轻柔,温软拂面,也写出了软风吹拂江水,使江水也变得温柔绵软,微波轻漾。展现了一幅风吹波澜、风和水暖的清晨美景,生动形象,具有艺术感染力)‎ 解析 “软”字为形容词,在诗句中,既可以说风软轻柔,又可以说水软荡漾,语意丰富;从感觉角度看,“软”字是以触觉写视觉形象,运用了通感的手法,写出了水的质感,非常传神。‎ ‎【白话诗歌】‎ ‎(教师用书独具) 早雾刚刚散去,朝阳尚未升起。遥望青烟袅袅,市镇依稀可辨;朝霞映红树木,仿佛忽然移到了河湾。清风吹拂,江水泛起微微涟漪,像轻绸软缎在波动;九子山巅高出云表,像轻轻浮在银色的海面。即便是荆关再世,要描画这山光水色,也得为笔墨浓淡费一番斟酌吧!‎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 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联系全诗,赏析颈联中“雪”和“朱”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雪”隐喻白发,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 解析 诗句中“雪”和“朱”的对比,显然有色彩上的对比意味,雪发与朱颜的对比显然蕴含着诗人无限的感慨。联系首联与尾联内容,揣摩其情思由来——客思、衰老、为官不乐,不难理解“雪”和“朱”两字的艺术感染力。‎ ‎【白话诗歌】(教师用书独具) 身居他乡的乡思像杨柳一样,被春风一吹就有千万条思绪。尤其是到了寒食节,自己的眼泪就更多了,流的泪就快要淹没冶城了。自己的白头发像是要挣脱出头巾的束缚,镜中朱颜已逝。虽身居官职,却未感到为官的快乐;只求自己能够在青山绿水间做一个打鱼和砍柴的平民。‎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官舍竹 王禹偁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①。‎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②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 ①闲官:诗人当时因受谗而被贬,所任的商州团练副使是个无事可干的虚衔,所以称作“闲官”。②量移:原指从贬所移至稍近的地方,此处为反语,意为被贬到更偏远的地方。‎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竹”没有一般花木艳丽芬芳,它有的是清雅的色泽和挺拔的身姿,这种品质正和中国古代文人追求清高、独立人格的精神暗合,所以它常常成为古代文人墨客用来寄托自己情怀的文学意象。‎ B.这首诗中的“官舍竹”具有不争春色、独守严寒、不怕寂寞、保持贞洁、自有情趣等品格。诗人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咏竹子表现了与世无争、淡泊清高、坚守高尚节操的情怀。‎ C.首联诗人先用一问句表达感慨:这升起我心中诗的旋律的“萧萧数百竿”是谁种的呢?随即指出它们如今伴我这“闲官”清吟,是多么相称啊!“闲官”一词传达出了因官事清闲而带来的愉悦心情。‎ D.尾联以想象作结:即使明年贬谪到更远更荒僻的地方,今年冬天犹能在这里看到翠竹白雪结为岁寒之友。“雪里看”翠竹,既具骚人之风致,又照应了颔联中的“待岁寒”。‎ 答案 C 解析 C.“‘闲官’一词传达出了因官事清闲而带来的愉悦心情”有误,结合诗歌内容,应是“因遭贬无法申志的无奈和愤懑”。‎ ‎(2)颈联中有两个动词非常传神,请找出来,并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拂”和“侵”。都用了拟人的手法。“拂”即拂动,竹声萧萧“拂琴”,写出竹声的美妙和含情,令人神往;“侵”即布、入,“影侵棋局”,是写竹的影子映在棋局上,使人感受到竹似欲与诗人同乐,营造出一个物我同趣的意境。这两句对仗工稳,动静结合,用“拂”和“侵”两字将句子写得富有动感,有声有色,饶有雅趣。‎ 解析 根据炼字原则,判断传神的动词为“拂”“侵”‎ ‎,先解读其表层含义,再解读其深层含义,竹叶萧萧的声音和细长的姿影介入诗人的生活。公退之暇,拂琴敲棋,清风徐至,竹声与琴声共生雅趣;竹影与棋局同助清欢。表现出物我同趣的画面,和谐一致,无限清欢。‎ ‎【白话诗歌】(教师用书独具) 那是谁种下了萧萧修竹一片?陪伴我清闲地读书吟诗作官。‎ 春天里你不随百花争芳斗艳,孤独地守着贞操迎接腊尾岁寒。‎ 声悠悠平添我琴弦上的雅韵,影森森铺出我棋局中的清欢。‎ 到明年即使被贬到更远的地方,我还能在今冬看你雪中傲寒。‎ 微点突破二 炼句 古典诗歌十分讲究炼句,“炼句”中的“句”是指诗人精心提炼出的名句、警句,它是诗中最富有艺术魅力、非常精确地表现主旨或情感、具有高度典型性、能引起后人共鸣的句子。古人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之说,即讲炼句的艰辛。‎ 在赏析句子时,一定要联系上下句并结合全诗进行分析,要善于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内涵,从而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情感。‎ ‎1.常见题型 ‎(1)(2019·全国卷Ⅰ)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 ‎(2)(2017·全国卷Ⅰ)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3)(2016·全国卷Ⅲ)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4)(2016·浙江高考)赏析第一首中的画线句(“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5)某句诗的含意和作用是什么?‎ ‎(6)某一联历来为人所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2.答题步骤 结合全诗,理解语句含意,描述诗句的具体内容 先弄懂所给句子的基本意思,进而把握其内容、情感的内涵。这是赏析句子的前提。对诗句的赏析,还可以先从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入手,从对词语的赏析中体会诗句的意蕴。对于个别句子,尤其是脍炙人口的句子,其内容有精深之处,情感有共通性,它们本身就是赏析的对象。‎ 指明诗句在炼字、词法、句法、章法上的特点,尤其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并分析其作用及表达效果 主语 后置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应为“晴川汉阳树历历,鹦鹉洲芳草萋萋”,出于声律的需要而改变了句序。‎ 宾语 前置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应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变动后鲜明地突出“香稻”与“碧梧”两个意象,从而写出京城风物的美好。‎ 状语 倒装 ‎“簌簌衣巾落枣花”应为“枣花簌簌落衣巾”,变动后强调“枣花”落在“衣巾”上的声响,渲染了气氛,令人如闻其声,与缫车纺纱的声响,构成了一曲美妙的田园交响曲,充满了乡村情趣。‎ 定语 倒装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应为“疏影横斜清浅水,暗香浮动黄昏月”,倒装后水和月的特点得到突出,以此来衬托梅的姿态神韵。‎ 省略句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省略了谓语动词“像”,应理解为“浮云飘忽不定,游子的心情就像它一样;夕阳傍山缓落,依依不舍,犹如老朋友惜别之情”。‎ 根据诗句在全诗中所处的位置,分析诗句对全诗结构所起的作用 首句 或开篇点题、统领全诗,领起下文对景或物的描写;或渲染某种气氛,为诗歌奠定某种基调;或首句设问,引出后面的内容。‎ 中间句 或承接前面什么内容,引出后面什么内容;或借景抒情,表达作者什么感情。‎ 尾句 或总结全诗、深化或升华主题;或卒章显志,表现作者什么情感;或以景衬情,用什么景衬托什么情。尤其是以景结情句,有含蓄隽永之妙。‎ 点出诗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典题演示 ‎(2019·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题许道宁画①‎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 ①许道宁:北宋画家。‎ 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剖析 先答出尾联的含意,再根据含意去分析作者对这幅画的评价。理解尾联的含意,首先,要理解诗句的表面意思;其次,要结合诗题和前面的诗句理解其深层含意。“此中有佳句”,意思是许道宁的画意境优美,蕴含诗意,文人墨客可以据此创作出诗词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纵使写尽这些佳句,也与画的意境不相关,足以看出画家技艺的高超和画意的优美,致使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诗人的评价:从尾联的含意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其意境深远,韵致悠长,令人玩味不已。‎ 答案 第一问:画中蕴含着诗意,但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第二问:这幅画意境深远,韵致悠长,令人玩味不已。‎ ‎【白话诗歌】 满眼都是浩浩荡荡的长江水,苍苍茫茫的是哪一个郡的山。一向都是万里无边的意境,如今却画在尺幅不大的一窗间。树木映照在夕阳的余晖中,孤零零的云朵还没有落下去。这幅画中含有无尽诗意,可据此作出许多诗词结句,纵使写尽这些佳句,也与画的意境不相关。‎ 即学即练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送杨君之任永康 ‎[宋]欧阳修 剑峰云栈未尝行,图画曾看已可惊。‎ 险若登天悬鸟道,下临无地泻江声。‎ 折腰莫以微官耻,为政须通异俗情。‎ 况子多才兼美行,荐章期即达承明①。‎ ‎[注] ①承明:古代天子、诸侯的正厅,此处代指皇帝。‎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题目内涵颇丰,“送”点明事件,“永康”点明杨君所往之地。“任”暗示其身份。‎ B.首联表明杨君不曾到过永康,看到去永康道路的图画就吃惊,暗示其有畏难之意。‎ C.“为政”句嘱咐杨君要深入了解当地风俗民情,因地制宜,多为当地百姓造福。‎ D.尾联表达了对杨君才能品行的肯定,诗人相信不到一年,推荐杨君的奏章就会送到皇上那里。‎ 答案 B 解析 B.首联下句的意思是,曾经看到这个地区的图画,已然为之震惊,写的是作者的感受,写去永康的道路难行,突出杨君此次赴任路途艰险,反衬其精神可敬。‎ ‎(2)请赏析颔联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道路的高峻,如“悬鸟道”和“泻江声”。②采用夸张的手法写出道路高险,比如“登天”“鸟道”“无地”。③用词生动。“悬”字写出栈道悬在空中令人股栗,“泻”字写出听到江水声令人有心惊肉跳的感觉。颔联从总体上突出了路途的艰险。‎ 解析 颔联的意思是“道路悬在空中,危险得如同登天一般,只有鸟能飞过去,下面就是千仞绝壁、万丈深渊,只能听到谷底江水流泻的涛声”,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此联用了夸张的手法,“悬”“泻”用词生动形象;颔联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出了道路的高险。‎ ‎【白话诗歌】‎ ‎(教师用书独具) 如宝剑般直刺云霄的山峰,高得好像架在云端的栈道,始终未曾行走过。曾经在图画中见到过,已经令人心惊。道路悬在空中,危险得如同登天一般,只有鸟能飞过去,下面就是千仞绝壁、万丈深渊,只能听到谷底江水流泻的涛声。做官不要以官小为耻,为政还必须通晓边远地区的风俗人情。何况你才能杰出而且又有美好的德行,我相信不到一年,推荐你升职的奏章就能呈送到皇上手里。‎ ‎6.(2017·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显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见到众多人才汇集一堂的喜悦之情。‎ 解析 首先明确该句写了什么。本诗第四句描绘了考生们答题的情况。考场上没有一点喧闹嘈杂之声,试题发下后,考生们奋笔疾书,一片沙沙沙的声音,好似春蚕在吃桑叶。接着看有没有使用什么表达技巧。该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考生们在纸上答题写字的声音比喻成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连写字的声音都能听得真切,可见考场之静。这是以动写静的表现手法。最后指出表达效果。描写了考生们紧张严肃答题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见到众多人才汇集一堂的喜悦之情。‎ ‎【白话诗歌】(教师用书独具) 贡院里摆放着紫案,香烟缭绕,春天的和风又暖又轻,宽广的庭中一清早就坐满了各地来应试的精英。举子们紧张肃穆地战斗,如同衔枚疾走的士兵,只听见笔在纸上沙沙作响,仿佛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郡县里向京都献上贤才,首先重视的是品德操行,朝廷分等授官叙爵,依赖着执政大臣。我感到惭愧的是身体衰弱多病心神已耗尽,超群的英才全靠诸位来识别辨明。‎ 微点突破三 鉴赏语言风格 所谓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不同的诗人、同一诗人的不同作品往往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1.常见题型 ‎(1)(2019·全国卷Ⅲ)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2)(2018·北京高考)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 ‎(3)请简要分析这首诗(词)的语言特色。‎ ‎(4)这首诗(词)的语言风格是什么?请结合内容作具体分析。‎ ‎(5)这首诗(词)是如何体现某一语言风格的?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2.积术语赏语言 熟知诗歌常见的语言风格。在日常学习中,应该有目的地研究并掌握一些重要诗(词)人的语言风格。这样不仅有助于对他们的作品做宏观的把握,还有助于探究他们所创作的诗歌独特的思想感情。‎ 常见、常考的诗歌的语言风格有:‎ ‎(1)平实质朴 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平易近人;或用口语,情真意切;或朴素自然,宛如民歌。总之,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如陶渊明《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20个字,毫无难解之处。表面看来句句平淡,但平淡之中蕴含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 ‎(2)清新雅致(也称为“清新自然”)‎ 具有此种语言风格的诗常为写景诗,诗中景物优美,色彩明丽,诗人描写景物的手法也常多样,多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景物描写或动静结合,或视听结合,常表达作者怡然喜悦的感情。如杨万里《小池》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用语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自然之美。类似的还有王维与孟浩然等人的山水诗。‎ ‎(3)飘逸绚丽 诗歌有富丽的辞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缤纷的色彩,景象绮丽,变幻莫测,这是绚丽飘逸之美。如杜甫的《观山水图》“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 辞藻华丽,对仗工整,两句开头的“红”“青”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4)婉约含蓄 这种风格的诗往往不直接把意思说出来,或借景抒情,用景物的色彩与特征暗示(烘托)个人的情感;或语意双关,言在此而意在彼;或用典故,借古人的事抒自己的情;或在对比中表达个人情感态度;或托物起兴,寄托个人情感;等等。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红”代指绿叶和红花,“肥”和“瘦”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词人惜花,为花悲喜,为花醒醉,为花憎风恨雨,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青春韶光短暂、好花不常开的惋惜之情。‎ ‎(5)豪放雄浑 这种风格的诗气势豪放,意境雄浑,立意高远,笔力雄健,气概恢宏。在具体作品中,有的气势浩瀚,雄伟壮丽,如王昌龄的《出塞》;有的想象丰富,境界辽阔,如王维《使至塞上》;有的胸襟豁达、豪情横溢,如曹操的《观沧海》。唐诗中李白是诗歌豪放风格之集大成者,他的诗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非凡,夸张奇特。宋词中的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杰出代表。‎ ‎(6)沉郁顿挫 此类诗往往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里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并配以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如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之诗,为沉郁之极致。忧愁是杜诗沉郁的主要内容,他的忧愁,不只是个人的,更是人民的、国家的,因而这种忧愁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使其沉郁获得了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价值。他的“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沉郁的力作。‎ ‎3.答题步骤 第一步 明特色 用一两个词准确概括语言特色。‎ 第二步 列例证 结合诗(词)中的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一般可从意象、手法、境界等角度分析。‎ 第三步 析效果 指出这一特色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作用,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口诀 积累术语是前提,准确判断是关键,具体分析显能力。‎ 典题演示 ‎(2019·全国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插田歌(节选)‎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剖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诗人的怅惘;颈联对仗工整,富含哲理,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尾联笔锋一转,又相互劝慰,相互鼓励。整首诗愤激而不浅露,感慨而不低沉,惆怅而不颓废,语言雅丽而平整。‎ 具体到本诗,前六句用清淡的色彩和简洁的线条勾勒插秧时节的大好风光,这几句笔墨虽淡,却营造了田野间生机盎然的景象,渲染出南方水乡浓郁的春天气息。最后两句通过听觉描写农民的劳动情绪,表现了他们乐天的性格,描绘出富有特色的民风乡俗。总体而言,表现出了明快简洁、清新自然而又通俗浅显的语言风格。‎ 答案 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稳,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②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 ‎【白话诗歌】 冈上头花草一抹齐,燕子飞东呵又飞西。远望田塍像条线呵,一片白水波光相参差。农妇穿着白麻布裙,农夫披着绿草蓑衣。一齐唱起田中歌呀,轻声细语好似《竹枝词》。‎ 即学即练 ‎7.(2018·北京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①‎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②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③。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④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 ①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②绣衣:官服。③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④铜鞮陌:代指襄阳。‎ 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本词整体风格豪放,但又收放自如,时有柔和(平和、缓和、细腻)之笔。②比如上阕“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气势雄奇,下阕“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意境宏阔,皆是典型的豪放之笔,堪称“龙吟虎啸”。③比如上阕“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低回宛转,下阕“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清丽隽永,皆堪称“和缓”。‎ 解析 首先明确陈廷焯所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是对本词语言风格的评价。由“龙吟虎啸”,再联系作者辛弃疾的一贯词风,可以确定本词豪放的语言风格;由“却有多少和缓”可以推知本词豪放中又有柔和之笔的特点。然后联系词中豪放风格的诗句如“西南更草相如檄”“赤壁矶头千古浪”等,及和缓风格的诗句如“儿女泪”“不堪离别”等作具体分析、阐释。‎ ‎【白话诗歌】(教师用书独具) 蜀道攀登难于上青天,一杯薄酒为你饯行。我仍然在叹息自己人到中年仍被闲置而生出许多病痛,又怎能忍受离别之痛。侵占东北河山的异族看到你像诸葛亮一样请求出师定会感到吃惊,我希望你能像司马相如草拟《喻巴蜀檄》一样,对西蜀百姓进行安抚。你文才出众,希望大展身手,把为国建功立业的功名集于一身。‎ 劝君不要因儿女情长而流泪伤心。湖南、湖北一带那些你入蜀必经之地的风景,我都能说得清楚。请用诗写下一路的美好景色:庐山的山色,赤壁矶头千百年的浪花,襄阳三更的明月。正是梅花花开、大雪纷飞的季节,我们一定要相互惦念啊!‎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临江仙 欧阳修①‎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 ①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想象奇特,虚实相生。词人忽发奇想,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阆州神话般的美丽。虚实处理得当,富有浪漫色彩。②境界缥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阆山”通“阆苑”,“滁州”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接以“楼高”句设想远方,灵动超逸,挥洒自如。‎ 解析 题干中“‘飘逸’”明确了语言风格和鉴赏的角度,“两句”明确了鉴赏的范围。要从写法、效果及景情关系的角度入手,对句子进行赏析。下阕承上阕宦海之悲、离多聚少之愁写起,由“闻说”而入传说,对友人远去之地赋予神话般的美丽,以虚幻之景慰藉友人,同时又以远望不见君家而寄离恨,其飘逸之感、灵动之意全面展现。‎ ‎【白话诗歌】(教师用书独具) 还记得当年你我一同进士登第时,春风得意,自以为前途似锦。可如今却是官职卑微身老天涯。分别十年以来我一事无成,白白辜负了当年新科进士的宴会。‎ 听说您要到的阆州有阆山可以通往神仙阆苑,可我登上高楼却望不到您的家。独处孤城寒日无端西斜。离别愁绪难以说尽,只见那经霜的红树连接着远处的红霞。‎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