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10)
一、(2019·甘肃兰州市高三诊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① 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②,驿路梨花处处开。 [注] ①这是诗人得悉均州的武钜官军收复西京洛阳的捷报而作的。当时武钜知均州,故诗人称其武均州。②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者。北宋诸皇帝陵墓在今洛阳东边的巩义市。 1.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写诗人得知捷报后兴奋不已,挥笔喜赋此诗,歌颂白发将军武钜收复西京的壮举,感佩武将军老当益壮,雄心犹存。 B.颔联用“千年计”和“一日回”进行对比,强调正义在南宋一方,金人想千年统治中原的计谋终成迷梦,一朝破灭。 C.颈联运用“疾风雷”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国家中兴的赦令会像风雷一样迅速传布,彰显出诗人的信心。 D.本诗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感情同中有异,相同的是都有收复失地的快意,不同的是本诗含有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表达技巧的能力。D项,“本诗含有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错误,诗中并无此情感。 2.诗歌以景语结束全篇。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此处用景语描写“寒食”盛况的妙处。(6分) 答: 答案 ①以寒食节时朝陵使途经的驿道上处处盛开的梨花,渲染驿道上使者奔驰的热烈气氛;②以梨花代表春日风景,暗示了诗人对故土收复、皇陵得以朝祭的欢愉之情,寄寓着国家中兴的美好愿景;③化虚为实,通过联想方式,强化了诗人兴奋愉悦的情绪。(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驿路梨花处处开” 是以景结情,描写寒食时节驿路上梨花处处盛开,以盛开的梨花渲染朝陵驿道上使者骑马奔驰的热烈氛围;作者预料到来年寒食节,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而经过洛阳,这里化虚为实,通过联想想象,突出了诗人激动兴奋愉悦畅快的感情;本诗是诗人得悉均州的武矩报捷官军收复西京洛阳后作的,梨花处处开的春日美景,寄寓着作者对国家中兴收复失地的美好祝愿。整理归纳以上条目就可以得出答案。 【白话诗歌】(教师独具) 武钜将军虽白发苍苍但壮心犹在,收复西京的捷报昨夜传来。金人竟敢作永远占领中原的打算,岂知上天一日之内回心转意助我大宋。历代皇帝恩泽如雨露滋润万物般深厚,国家中兴大赦天下的诏令会如疾风迅雷般迅速传布。料想明年寒食节朝祭陵墓的使者前往,定会一路春风处处梨花盛开。 二、(2019·成都市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诊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 送杨山人归嵩阳 高适 不到嵩阳动①十年,旧时心事已徒然。 一二故人不复见,三十六峰犹眼前。 夷门二月柳条色,流莺数声泪沾臆。 凿井耕田不我招,知君以此忘帝力②。 山人好去嵩阳路,惟余眷眷长相忆。 [注] ①动:近。②传说尧时有老人击壤于道,歌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老人所唱的歌,后人称《击壤歌》。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人近十年未到嵩阳,人事变迁老友难相见,诗人的心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B.五六两句点明了送别的时节、地点,景象凄凉残败,使诗人不由得泪下沾衣。 C.诗歌中说的“不我招”,体现出诗人对杨山人自在超然的田园隐居生活的欣羡。 D.本诗写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祝友人前路顺利,并深切地表达了别后相忆之情。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综合能力。B项,“景象凄凉残败”错,从诗歌看,此处描写的是初春春景,并无“凄凉残败”之感。 4.直抒胸臆是高适诗歌的主要特点,除此之外,本诗还用了哪些手法?请作简要分析。(6分) 答: 答案 ①对比:三四句故人“不复见”与三十六峰“犹眼前”对比,诗人慨叹青山依旧,故人难见,传达出物是人非之感。②以乐景抒哀情(反衬):五六句描写二月柳色飞莺报春的迷人景色,却惹动诗人离情,更显悲哀。③用典:七八句化用《击壤歌》,描写朋友杨山人凿井耕田的隐居生活,赞叹其超然世外的恬淡胸襟。(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结合诗句意思,先分析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再分析作用。“一二故人不复见,三十六峰犹眼前” ,一二位老朋友不能相见,少室山的三十六峰还在眼前,是对比手法。“夷门二月柳条色,流莺数声泪沾臆”是以乐景抒哀情。七、八句则用了《击壤歌》的传说典故。据此进行分析,并指出所表达的情感。 【白话诗歌】(教师独具) 不到嵩阳转眼过去十年,从前隐居的心事已成徒然。 一二位老朋友不能相见,少室山的三十六峰还在眼前。 夷门的初春二月柳条泛绿,流莺数声令人热泪沾衣。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却不招我同去,知道你在这样的隐居生活中淡忘了世俗。 希望山人前往嵩阳一路平安,只留下我无穷眷念长久回忆。 三、(2019·西安八校高三3月联考)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5~6题。 曲江春望怀江南故人 赵嘏① 杜若②洲边人未归,水寒烟暖想柴扉。 故园何处风吹柳,新雁南来雪满衣。 目极思随原草遍,浪高书到海门③稀。 此时愁望情多少,万里春流绕钓矶④。 [注] ①赵嘏: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唐代诗人。②杜若:香草名。③海门:河流入海之处。④钓矶:钓鱼时坐的岩石。 5.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首联写“人未归”“想柴扉”,紧承题目“怀”字,足见其虽身处曲江之畔,但思念江南故乡的心情。 B.“水寒、烟暖”等意象点明早春时节,写出作者眼中所望之春景,为后三联表达感情烘托了气氛。 C.颈联作者极目远望,思念之情随离离原草而更显渺远,风浪阻隔使投递之信也愈显稀少。 D.尾联诗人发问“愁望情多少”,转而以万里春江的宏阔气势消解愁苦,以此收束,提升了诗歌的格调。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项,“以万里春江的宏阔气势消解愁苦,以此收束,提升了诗歌的格调”,表述错误。尾联“此时愁望情多少,万里春流绕钓矶”所表达的是诗人的愁苦如万里春江,绕矶远逝,使得思乡之情更加绵长浓郁,而非消解;“万里春流绕钓矶”,以景结情,扩大意境,并未提升格调。 6.后人读此诗颔联,言有“杨柳依依,雨雪霏霏”之感。请就此赏析颔联的描写角度。(6分) 答: 答案 虚实结合,今昔对比。(2分)上句想象,身在异乡春风乍起,想故园风吹柳拂,引发回忆当年“杨柳依依”之往事;下句写实,远离故人,忽见南来大雁尽着风雪,实感叹己身“雨雪霏霏”之风霜。(2分)两句虚实结合,今昔对比,表达了对故人与故乡的思念之情。(2分)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技巧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先明确题目要求,描写的角度有正侧面、虚实、远近、动静等角度。本诗颔联“故园何处风吹柳,新雁南来雪满衣”,主要意象是“故园”“柳”“雁”。本诗标题为“曲江春望怀江南故人”,可见作者写作此诗时身在异乡,怀念故土,“故园何处风吹柳”应该是想象的故园之景,为虚写;“新雁南来雪满衣”是写忽见南来大雁尽着风雪,为眼前实景。两句虚实结合,回忆当年“杨柳依依”之往事,感叹己身“雨雪霏霏”之风霜,由欢乐转入伤感哀愁,今昔对比,更能突出对故人与故乡的思念之情。 【白话诗歌】(教师独具) 站在长着杜若的江洲边上的我还没有回到故乡,看到水寒烟暖想起故乡来。 故园什么地方风轻轻地吹拂着杨柳,新雁从南方飞来时大雪落满了衣裳。 极目远望,思念之情随离离原草而更显渺远,风大浪高的阻隔使得来往的书信愈显稀少。 此时愁苦之情有多少呢?就如同眼前的万里春江流水绕矶而行绵绵不绝。 四、(2019·湖北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7~8题。 江城子 [金]元好问 醉来长袖舞鸡鸣,短歌行,壮心惊。西北神州,依旧一新亭①。三十六峰②长剑在,星斗气,郁峥嵘。 古来豪侠数幽并,鬓星星,竟何成!他日封侯,编简为谁青?一掬钓鱼坛③上泪,风浩浩,雨冥冥。 [注] ①“西北神州”二句:金朝曾占有南宋西北疆域,当时又被元人所占,词人与金朝有志之士痛心国丧,欲救国而不能,只得聚会新亭,一洒忧国之泪。②三十六峰:指嵩山。③钓鱼坛:在浙江富春山,相传是东汉高士严子陵隐居垂钓之地。 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上阕起句突兀,写醉中闻鸡起舞,表示正值国家多事之秋,自己心系社稷,欲有所为。 B.“古来豪侠数幽并”一句承上启下,既谓己尚存豪侠气概,又引出对自身处境的感慨。 C.下阕“他日封侯”一句,舍我其谁的自信豪壮溢于言表,体现了词人清雄豪放的风格。 D.本词情感多处顿挫起伏,而贯穿其中的基调是理想与境遇的矛盾所带来的深沉痛楚。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C项,“舍我其谁的自信豪壮溢于言表,体现了词人清雄豪放的风格”错误。“他日封侯,编简为谁青”,意谓等到将来封侯的时候,青史上会留下谁的名字呢?是词人忿激之辞。意即,由于自己不在其位,报国无门,他日封侯,留名青史的定是他人。当时词人已三十三岁,尚未贵显,遂叹此身已是封侯无望,并非自信豪壮,而是壮志难酬、青史无名的愤懑不甘。 8.全词两处写景,即上阕“三十六峰长剑在,星斗气,郁峥嵘”与下阕“一掬钓鱼坛上泪,风浩浩,雨冥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别加以赏析。(6分) 答: 答案 上阕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将嵩山三十六峰比作剑气直冲星斗的宝剑,渲染出豪壮的意境。体现词人渴望大展拳脚、收复失地的凌云壮志。(3分)下阕以景结情(寓情于景),描写钓鱼坛上风雨如晦,天地迷冥,营造出悲戚迷茫的氛围。强调词人壮志难酬,年华空老,不得已而隐逸的忧愤和感伤。(3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三十六峰长剑在,星斗气,郁峥嵘”,寓情于景,来了一个大跌宕,感情由悲壮低沉突变为高昂亢奋,形成一股压抑不住的强大冲力,将全词情感高潮推向顶峰。嵩山为五岳之中,词人将之喻为倚天矗立的三十六柄犀利的宝剑。想象奇特,夸张形象。其间又运用宝剑精气上射牛斗的典故,说这三十六柄长剑,气象郁勃峥嵘,豪光紫气,上贯斗牛之间,这正是词人磊落胸怀和报国壮志的形象写照。“一掬钓鱼坛上泪,风浩浩,雨冥冥”,以景结情,将风雨如晦,天地迷冥这大自然为之悲泣的氛围,来作为环境渲染,联系词人壮志难酬,年华空老,体现了词人隐逸的万不得已和心中的忧愤悲伤。 【白话诗歌】(教师独具) 即使我喝醉了酒,仍能像刘琨他们那样闻鸡起舞,长袖飘飘,高歌曹操的《短歌行》,心情激荡。我举头向西北望去,神州陆沉,国势艰难,让人像“新亭对泣”那样悲伤。再看那如长剑般插入云端的三十六峰,看葱郁峥嵘的星斗之气,怎不令人心潮澎湃,热血涌动。 古来豪侠众多,要数幽并为最,可是我这个幽并人再也不能像先辈那样杀敌立功了,因为我已双鬓斑白,还能干什么呢!等到将来封侯的时候,青史上会留下谁的名字呢?即使我像严子陵那样在钓鱼坛上垂钓,也不会忘记事业未成的痛苦,面对浩浩的风,冥冥的雨,我泪流满面。 五、(2019·重庆一中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小寒食①舟中作 杜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②。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 ①小寒食:指寒食的次日,清明前一天。②鹖(hè)冠:传为隐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 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强饮”既写不耐酒力,也写出漂泊中勉强过节的心情,刻画了诗人老迈又穷愁潦倒的形象。 B.“鹖冠”点出诗人去官离朝的身份特征,既概括了诗人此时遭遇,也蕴含他一生的无穷辛酸。 C.老眼昏蒙的诗人在飘荡起伏的舟中观景,反而有坐在天上仙境雾里看花之感,充满美的享受。 D.作者将舟居的观感与对时局多难的伤感凝缩在“愁”字上,自然流转中显出苍茫沉郁的特色。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和赏析。“美的享受”不妥。“天上坐”“雾中看”二句切合年迈多病舟居观景的实际,也把作者起伏的心潮带出来了:时局动荡,变化无常,如隔物看花,真相难明。 10.请对本诗的颈联加以赏析。(6分) 答: 答案 ①近景远景结合,表现出一种层次美。娟娟蝴蝶穿帘而过,是近景;白鸥轻快,逐流而去,是远景。②运用叠词,表现一种韵律美。“娟娟”写出蝴蝶飞舞时姿态之柔美;“片片”写出白鸥飞动时姿态之轻盈。③蝶鸥往来自如,对比反衬困居舟中的诗人心情的沉重。(每点2分)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赏析诗句应该从诗句的内容、手法以及蕴含的情感几方面着手。此联写景,首先要指出写了什么景:娟娟蝴蝶穿帘而过,片片白鸥逐流而去。接着指出写景的手法:远近结合、叠词的运用,富有层次美和韵律美。最后指出情感:用蝶鸥的自由自在反衬困居舟中的诗人心情的沉重。 【白话诗歌】(教师独具) 小寒时节,勉强喝一点酒,佐酒的食物依然是冷的,靠着乌皮几,独自席地而坐,头上戴着褐色的帽子。春来水涨,江河浩漫,在舟中漂荡起伏犹如坐在天上云间;身体衰迈,老眼昏蒙,看岸边的花草犹如隔着一层薄雾。娟娟蝴蝶穿帘而过,片片白鸥逐流而去。站在潭州向北直看长安,白云青山,相隔一万多里,蓦然生愁。 六、(2019·贵州凯里市一中模拟)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1~12题。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①客思深。 不堪玄鬓②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③,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注] ①南冠:楚冠,这里是囚徒的意思。用《左传·成公九年》楚钟仪戴着南冠被囚于晋国军府事。②玄鬓:指蝉的黑色翅膀。这里比喻自己正当盛年。③梗犹泛:典出《战国策·齐策》:土偶人对桃梗说:“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 11.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狱咏蝉》中的“西陆”指秋天,诗人借对秋蝉的吟咏,寄托蒙受冤枉的悲愤之情,其中“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全诗的警策之语。 B.《蝉》首联表面写蝉“高难饱”,鸣“徒劳”,实际写诗人清高自处,也是世情冷淡、无人相知的写照。 C.《蝉》颈联中的“梗犹泛”形容自己漂泊不定的宦游生活。这种不安定的生活,使他怀念家乡。 D.两首诗都写到了蝉,都是明写蝉,暗写自己的人生际遇。骆宾王借蝉抒发牢骚人之语,李商隐借蝉抒发患难人之语。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综合能力。D项,骆宾王抒发的是患难人之语,李商隐抒发的是牢骚人之语。 12.两首咏蝉诗在表现手法上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举例分析。(6分) 答: 答案 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①起兴,《在狱咏蝉》首句“西陆蝉声唱”以蝉声起兴,引出诗人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蝉》首联“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用蝉的生活习性起兴,引出下文自己的清高和清贫。②用典,《在狱咏蝉》诗人运用“白头吟”典故,比喻执政者辜负了诗人对国家一片忠诚;《蝉》中“梗犹泛” 用典,形容诗人自己漂泊不定的宦游生活。③比喻,《在狱咏蝉》中“露重”“风多”比喻环境的压力,“飞难进”比喻政治上的不得意,“响易沉”比喻言论上的受压制;《蝉》中以蝉栖高树暗喻自己的清高;蝉的“难饱”暗喻诗人的清贫。④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在狱咏蝉》的尾联“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诗人借写秋蝉高居树上,餐风饮露,没有人相信它不食人间烟火来寄托自己高洁的品性;《蝉》尾联“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蝉的难饱正与“我”的举家清贫相应。⑤直抒胸臆,《在狱咏蝉》尾联“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直抒胸臆,卒章显志,表达了诗人洁纯无瑕的报国诚心;《蝉》的尾联“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直抒胸臆、卒章显志,表达了诗人位卑禄薄的自悲和归乡之念。(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给6分,只举例没有细分析亦可给分)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作答时,考生可以从比兴、用典、比喻、托物言志、直抒胸臆等角度加以分析。如“西陆蝉声唱”“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都用了比兴的手法;“来对白头吟”“薄宦梗犹泛”都运用了用典的手法;“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和“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都直抒胸臆,前者表达了诗人洁纯无瑕的报国诚心,后者表达了诗人的自悲和归乡之念。考生据此整理即可得出答案。 【白话诗歌】(教师独具) 在狱咏蝉 深秋季节寒蝉叫个不停,蝉声令我这囚徒的愁思更加深重。(我)不能忍受这秋蝉扇动乌黑双翅,对我一头斑斑白发,不尽不止地长吟。秋露浓重,蝉儿纵使展开双翼也难以高飞;寒风呼啸,轻易地把它的鸣唱淹没。有谁能相信秋蝉是这样的清廉高洁呢?又有谁能为我这个无辜而清正的人申冤昭雪呢? 蝉 你栖身高枝之上才难以饱腹,悲鸣传恨无人理会自费其声。五更以后蝉声疏落,几近断绝,满树碧绿依然如故毫不动情。我官职卑下像桃梗漂流不定,家园长期荒芜杂草早已长平。烦劳你的鸣叫,让我能够警醒,我是一贫如洗全家水一样清。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