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浙江省温州十五校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浙江省温州十五校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解析版)

浙江省温州十五校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 联考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应用(共14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唯以问题识天下”,群情激愤中,任“问题焦虑症”裹挟成极端情绪,固化为狭隘(ài)认识,演变成偏执(zhí)思想,将人人变成易燃易暴品。‎ B.毋(wù)庸置疑,“权利意识”的高涨(zhǎng),为树立法律权威、培养法治观念、发掘公民意识,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成为社会进步的催化剂。‎ C.制度的改革,社会的改良,人心的改善,有待众人一起发力。鞭挞(tà)黑暗时,点亮蜡烛;蔑视贪婪(lán)时,拒绝同流;痛斥冷漠时,伸出双手。‎ D.握着半杯水,有人感到焦虑,有人却心生乐观。凡事不拘泥(nì)于所见所闻,不宥于成见偏见,我们才能走出注意力陷阱,抵(dǐ)达不凡的人生境界。‎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根据字形和字义辨析字音正误,根据字音和字义辨析字形正误。本题中,A项,应为:易爆品。B项,应为:毋庸置疑wú。D项,应为:不囿于。故选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虽然利益的巨浪吞噬了理想情怀,我们的身边便会充斥利己主义的铁杆拥趸,责任能够淡忘、道德可以离席、灵魂容许出丑。不是吗?毒奶粉泛滥,地沟油盛行,在唯利是图的利益尽头,是良知的出局和底线的崩塌。‎ ‎【甲】志愿服务,主动回报社会,却被猜测其中掩藏着利益动机;应对灾难,企业献出爱心,却被揣度背后有着利益交换。利益的风暴撕碎了悬在一些人头顶的崇高云层,人不过是欲念死海中一个小小的漩涡。【乙】“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不与实利挂钩的理想不是“做作”便是“矫情”,利益于是成为时代价值的“粉碎机”,让我们的社会只剩诛心之论,难言感动信任。这是现代版的义利困惑,也是堕落版的利益考量。【丙】走出了“耻于言利”的时代,难道就一定要抛弃“时刻准备着”的理想?经历着“利益解放”的大潮,难道就一定要放弃“为了全人类”的信念?拒绝利益主义独步 天下,理想情怀又该何处安放?‎ ‎(《人民日报》)‎ ‎2.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 B.充斥 C.诛心之论 D.独步 ‎【答案】A ‎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本题中,‎ A项,“虽然”应改为“一旦”,与后面的“便会”构成假设复句关系。‎ B项,“充斥”解释为“充满、塞满(含厌恶意)”,宾语为“利己主义的铁杆拥趸”,搭配得当。‎ C项,“诛心之论”解释为“揭穿动机的批评”,后文为“难言感动信任”,故正确。‎ D项,“独步”解释为“超出同类之上,没有可以相比的”,宾语为“天下”,搭配得当。‎ 故选A。‎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 B.乙 C.丙 ‎【答案】B 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标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应先审清题目要求“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然后结合文意,在平时掌握的标点使用技巧的基础上进行作答。本题中,B项,“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应改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故选B。‎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只有善于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的精神,落实新动态新形势,了解新指示新要求,才能砥砺奋进、奋发有为。‎ B.学生学习上的“负担”,不能仅仅考虑学生主体的心理感受,还需要从“量”上来考虑和判断。‎ C.针对北宋只重形似而轻神似的绘画倾向,使苏轼发出了下面的呼声:“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D.世界各国应遵循平等、包容的文明交流互鉴之道,达成共识,营造和平发展的全球文明生态。‎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本题中,‎ A项,“落实新动态新形势,了解新指示新要求”搭配不当,应改为“了解新动态新形势,落实新指示新要求”。‎ B项,“不能仅仅考虑学生主体的心理感受,还需要从‘量’上来考虑和判断”语序不当,应改为“不能仅仅从‘量’上来考虑和判断,还需要考虑学生主体的心理感受。”‎ C项,“针对北宋只重形似而轻神似的绘画倾向,使苏轼发出了下面的呼声”成分残缺,应改为“针对北宋只重形似而轻神似的绘画倾向,苏轼发出了下面的呼声”或“北宋只重形似而轻神似的绘画倾向,使苏轼发出了下面的呼声”。‎ 故选D。‎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4个字。‎ 最近,《创造101》第二季的播出,重新点燃了人们对选秀节目的兴趣,这档节目的第一季在获得超过50亿点击量的同时,产生了杨超越这样的现象级人物,一举成为全网最热搜。杨超越的走红不但没有随着节目结束而熄火,①_________。在这一年里,②_________,但都没能复制它的成功,也无法重演杨超越式的话题奇迹。评论人宗城认为:杨超越的幸运,本质上是因为她满足了人们对社会流动的期待,对偏差人设的向往。在《创造101》结束后,杨超越适应着娱乐圈的规则,③_________。从打工妹到偶像,对于和杨超越相似出身的人群来说,这个故事近乎于童话,也是一份充满天真的“小确幸”。‎ ‎【答案】①反而始终保持高话题度。 ②虽然许多节目模仿《创造101》。③也努力保留自己身上的偏差感。‎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补写语句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认真体会各道横线的上下文,根据具体的语境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本题中,第一空,前文有“杨超越的走红不但没有随着节目结束而熄火”,其中“不但没有”提示后文应是反意,即“反而始终保持高话题度”;第二空,后文有“但都没能复制它的成功,也无法重演杨超越式的话题奇迹”,说明“许多节目模仿《创造101》”,句首用“虽然”一词,与后文的“但”形成关联词语;第三空,前面是“本质上是因为她满足了人们对社会流动的期待,对偏差人设的向往”点明其走红的原因,故此句应有“偏差人设”或“社会流动期待”。‎ 二、现代文阅读(22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这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1)如果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为我可以① 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但要让我把北平一一道来,我没办法。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是太少了,虽然我生在那里,一直到廿七岁才离开。以名胜说,我没到过陶然亭,这多可笑!以此类推,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 ‎ ‎(2)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在我想做一件事讨她老人家喜欢的时候,我独自微微地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我爱北平也近乎这个。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只有说不出而已。 ‎ ‎(3)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② 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但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这不但是辜负了北平,也对不住我自己,因为我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可是我说不出来!‎ ‎6.本选段第(3)节化用了“ ”的典故表达作者对故乡北平的怀念。‎ ‎【答案】杜鹃啼血(杜鹃泣血) ‎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文章写作手法、掌握相关的文学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应在阅读全文以及平时的文学常识的积累的基础上,进行作答。本题中,“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提示我们这个典故与“杜鹃”有关,并且借以表达对北平深沉的爱,故此典故为“杜鹃啼血”。‎ ‎7.为文本空缺处选择合适的字。‎ ‎①A.捡 B.拣 C.拾 ‎②A.浸 B.搁 C.放 ‎【答案】①B②A ‎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文中重点词语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应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句子含义以及作者的情感进行辨析。本题中,第一小题,“拣”有“选择”的意思,而“捡”则没有“选择”的意思,与平时所讲的“拾”意思差不多。“拾”偏重于书面语,此处的语言环境是“--着我知道的写”,偏向于口语,并有选择之意,应用“拣”,故选B。第二小题,浸:泡在液体里。液体渗入或渗出。 逐渐。搁 :放置。 加进去。 暂放一边不处理、不进行。放:解除约束,使自由。在一定的时间停止(学习、工作)。放纵。让牛羊等在草地上吃草和活动。把人驱逐到边远的地方。发出。点燃。借钱给人,收取利息。扩展。 姓。此处语言环境是 “在自己的心血里”,很明显,用“浸”,故选A。‎ ‎8.作者多次说自己对北平的爱“说不出来”,结合全文分析“说不出来”的原因。‎ ‎【答案】①北平地大事多,我知道的太少,无法一一道来。②我不是诗人。无法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我不能啼出北平的俊伟。③对北平的爱很深沉,爱到极致,言语不足于表达内心深沉的爱。‎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可在整体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重点语段进行概括总结。本题中,如原文中说“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可见:北平地大事多,我知道的太少,无法一一道来。从第三段中“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但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可概括出原因:我不是诗人。无法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我不能啼出北平的俊伟。结合着文段的内容理解,可从运用反复的作用角度,来突出对北平的爱,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意在强调对北平的爱之深切。‎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与虫混战的日子 蔡志忠 ‎(1)二哥蔡高雄小学毕业后,便到台北当学徒。那年冬天傍晚,母亲在厨房煮饭,我坐在炉灶前帮忙把柴火丢入灶中。13岁的二哥忽然从台北回家,蹲在灶前不发一语。‎ ‎(2)母亲说:“台北工作怎么样啊?生活习惯吗?”‎ ‎(3)二哥默默不语,红了眼眶。母亲接着问:“我托你堂哥拿棉被到台北给你,听说你拿到棉被便开始哭泣,到底怎么回事?”二哥突然哭起来:“原本我已经和老板讲好,要回家拿棉被,堂哥却送来了,我就不能回家了啊!”二哥说完又开始哭了,原来二哥想家想得紧,一心想逃离台北,借故回家。‎ ‎(4)三年级暑假,家中接到一封来自台北的电报:“雄,车祸,父母速来。”‎ ‎(5)爸妈急急忙忙坐火车上台北,原来二哥蔡高雄在台北水电行工作时,骑自行车送货,在赤峰街平交道的坡上,被一辆人力三轮板车撞个正着,内脏严重受伤,生命垂危,必须立刻动开腹手术。父亲留下母亲在台北医院看护二哥,自己急忙赶回彰化向亲友借了4万元,又急忙赶去台北。‎ ‎(6)此后三个月,父母都在医院里全心照顾二哥,偶尔回彰化来,也只住一天就又急忙离去,生怕二哥病情随时发生变化。‎ ‎(7)第一次开刀,二哥病况仍不稳定,医生立刻开第二次刀,才又挽救回来,却依然在死亡边缘挣扎。‎ ‎(8)第三次开刀时,二哥的身体状况已经无法打麻醉剂,只好无麻醉开刀,听说他有如来自地狱的惨叫声震动了医院整栋五层大楼。可怜的二哥,肚皮上留下了三条长疤,每一道疤痕长达20厘米,是二哥几次病危动手术所留下的痕迹。‎ ‎(9)父母将家中所有的钱都用来抢救二哥了,没留下一分生活费给我们姐弟三人,更别说零用钱了。漫漫三个月,我和大姐、妹妹三人相依为命,自己料理生活起居。唯一依靠的是:一缸白米、几瓮豆腐乳及酱瓜。‎ ‎(10)我大嫂是秀水乡富豪长女,娘家经营酱油工厂。除了本业制造酱油之外,也利用制造酱油的豆瓣生产豆腐乳和酱瓜。自从大哥结婚后,我们家中酱油、豆腐乳、酱瓜从不缺货。‎ ‎(11)姐弟三人苦守家园的日子正逢长期梅雨季,天天下小雨,白米长米虫,酱油、豆腐乳、酱瓜也都长满肥胖蠕动的蛆,看起来很可怕。‎ ‎(12)整瓮白米都长满了约一厘米细长的黑色小虫,淘米时无法筛选干净,煮成饭时,上面密密麻麻爬着几百只小虫,看起来挺吓人;煮成稀饭,虫子会漂浮在上面,再用勺子捞才能捞干净。‎ ‎(13)这三个月我们每天吃稀饭,配豆腐乳和酱瓜。我与姐姐对瓶子里的虫子不在意,妹妹则要替她挑选方方正正没被虫子咬过的豆腐乳她才敢吃。‎ ‎(14)三个月后,二哥健健康康地回到家乡,大家都感到欣喜万分。‎ 走在他后面拎着衣服杂物的父母,在开朗的笑容背后是掩不住的疲惫神情,双颊也明显凹陷下去,看起来好像突然老了好几岁。‎ ‎(15)我知道父母亲度过了一段精神与体力极度耗竭的岁月,而二哥也真的不辜负这段少年时期父母为他生死的用心,直到父母将过世之前的十几年岁月里,他是我们兄弟姐妹五个人当中,真正照顾双亲到老的孝子。而我只是名义上让父母在乡亲中增添光彩,好看而不实的角色。‎ ‎(16)印证父亲常说的一句话:“有能力的子女飞上天,没能力的子女留身边。”‎ ‎(17)我们姐弟三人只靠一缸白米和几瓮豆腐乳和酱瓜,没花一块钱度过三个月的经验,也让我对钱有新的认识:“过多的钱只是满足财富的贪欲,不是为了生活。”‎ ‎(节选自《天才与巨匠:漫画大师蔡志忠的传奇人生》)‎ ‎9.文章前三节为何花如此多的笔墨写二哥的哭?‎ ‎【答案】①总起全文,为后文写父母去台北看二哥做铺垫。②交代二哥去台北的缘由,点明二哥与父母的情感及其关系。③直接突出二哥对家的想念。 ‎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文章重点段落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应结合句子或段落在文章中位置来回答。有指定就问题回答,没有指定,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回答。内容上,内容的充实作用;主题的深化、升华作用;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等。结构上,开头,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制造悬念,推动情节发展等。中间,过渡照应,承上启下。结尾,呼应前文,深化升华主旨,卒章显志等。本题中,从内容上讲,从“二哥默默不语,红了眼眶”、“二哥说完又开始哭了,原来二哥想家想得紧,一心想逃离台北,借故回家”等内容可见:交代二哥去台北的缘由,点明二哥与父母的情感及其关系。从作用上讲,此三段总起全文,为后文写二哥出事、父母去台北看二哥做铺垫,如文中说“父亲留下母亲在台北医院看护二哥,自己急忙赶回彰化向亲友借了4万元,又急忙赶去台北”、“此后三个月,父母都在医院里全心照顾二哥”。从情感上讲,直接突出二哥对家的想念,如文中说“原本我已经和老板讲好,要回家拿棉被,堂哥却送来了,我就不能回家了啊”。‎ ‎10.文章多次用到“急忙”,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①点明二哥病情不稳定、情况危急。②“急忙”是二哥车祸后父母关心、探望、照料二哥的主旋律。③传达了父母对二哥的关怀与担忧。 ‎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词语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文章多次用到‘急忙’,试分析其表达效果”,然后找到该词,并且看该句写的是什么,如何来写的,达到什么效果。本题中,“父亲留下母亲在台北医院看护二哥,自己急忙赶回彰化向亲友借了4万元,又急忙赶去台北”、“此后三个月,父母都在医院里全心照顾二哥,偶尔回彰化来,也只住一天就又急忙离去,生怕二哥病情随时发生变化”等句点明了二哥病情不稳定、情况危急以及二哥车祸后父母对他的关心、探望、照料。从情感上讲,传达了父母对二哥的关怀与担忧,如文中说“我知道父母亲度过了一段精神与体力极度耗竭的岁月,而二哥也真的不辜负这段少年时期父母为他生死的用心”,由此可见,在困境之时,一家人的相互扶持的可贵。‎ ‎11.文章画线句描写细腻感人,请赏析。‎ ‎【答案】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父母因照顾二哥而神情疲惫、双颊凹陷,生动地写出了父母照顾二哥三个月后的疲劳与苍老,体现了父母对二哥的付出与用心。 ‎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文章画线句描写细腻感人,请赏析”,然后找到画线句,看该句写的是什么,如何来写的,达到什么效果。本题中,从描写方法上讲,“走在他后面拎着衣服杂物的父母”是动作描写,“在开朗的笑容背后是掩不住的疲惫神情”是神态描写,“双颊也明显凹陷下去”是外貌描写,通过一系列的描写方式,生动地写出了父母照顾二哥三个月后的疲劳与苍老,如文中也提到“我知道父母亲度过了一段精神与体力极度耗竭的岁月”,从情感上来讲,体现了父母对二哥的付出与用心。‎ ‎12.结合全文及现实生活谈谈你对划波浪线句子的理解。‎ ‎【答案】①贫困的物质生活让我明白了,比钱更重要的是亲情,面对二哥的车祸,父母为他生死的用心,我们一家人没有钱却同舟共济;②我在事业上获得了一定的声誉,却没有做到尽孝的职责,回想“与虫混战的日子”,表达了自己的愧疚之情;③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太多人迷失在金钱和名利堆积的世界里,而忘却了生活周边的美,甚至家人的亲情,所以我们应该放慢追逐财富的脚步,学会去关爱家人。‎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形象,体会文章语言,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结合全文及现实生活谈谈你对划波浪线句子的理解”,然后根据文章的相关内容,确定答题区域,结合文章主旨、情感、人物等进行作答。本题中,从内容上讲,“这三个月我们每天吃稀饭,配豆腐乳和酱瓜”、“我知道父母亲度过了一段精神与体力极度耗竭的岁月,而二哥也真的不辜负这段少年时期父母为他生死的用心,直到父母将过世之前的十几年岁月里,他是我们兄弟姐妹五个人当中,真正照顾双亲到老的孝子”体现了:贫困的物质生活让我明白了,比钱更重要的是亲情,面对二哥的车祸,父母为他生死的用心,我们一家人没有钱却同舟共济;由原文“而我只是名义上让父母在乡亲中增添光彩,好看而不实的角色”可见:我在事业上获得了一定的声誉,却没有做到尽孝的职责,回想“与虫混战的日子”,情感方面,表达了自己的愧疚之情;通过整篇文章“与虫混战的日子”的叙述,体现了:在困境之时,一家人的相互扶持的可贵,从而呼吁人们: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太多人迷失在金钱和名利堆积的世界里,而忘却了生活周边的美,甚至家人的亲情,所以我们应该放慢追逐财富的脚步,学会去关爱家人,这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三、古诗文阅读(共34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远不到 无:没有 B.到则披草而坐 披:拨开 C.外与天际 际:交会 D.颓然就醉 颓然:摇摇晃晃将要摔倒的样子 ‎【答案】A ‎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就文言实词的意义设题,然后把加点词的现代意思代入句中,看能否讲得通。本题中,A项,“无远不到” 的句义是:没有一处僻远的地方不曾到过。其中“无”应是:没有一处。故选A。‎ ‎1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则施施而行 侣鱼虾而友麋鹿 B.日与其徒上高山 其皆出于此乎 C.醉则更相枕以卧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D.不知日之入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答案】D ‎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这是考查虚词的用法,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本题中,A项,第一个“而”,表修饰;第二个“而”,表并列。B项,第一个“其”,代词,他们;第二个“其”,表推测,大概。C项,第一个“以”,来;第二个“以”,在。D项,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故选D。‎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先写游众山时的感受,意在衬托西山之游给自己带来的愉悦的精神感受。‎ B.文章正面描写西山的高低起伏,“岈然洼然”,“尺寸千里”,令人心旷神怡。‎ C.作者感受到西山的“特立”,不知不觉与自然融为一体,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D.本文句式多变,整散结合,既有三字句连用,又有四字句铺排,文气跌宕酣畅。‎ ‎【答案】B ‎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文章正面描写西山的高低起伏”表述错误,文中“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这几州的地势高低不平,高处是深山,低处是洼地,像蚁封,像洞穴,(看上去)只有尺寸之远,实际上有千里之遥。其中,比喻修辞的运用是侧面描写。故选B。‎ ‎1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2)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答案】(1)认为但凡这个州的有异样形态的山水,都被我享有了,但从不知道西山的奇异和独特。‎ ‎(2)精神专一,忘掉形骸,和万物融合为一体。从此以后才知道我以前根本没有游览过,真正的游览从这时才开始。 ‎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是”,这;“有”,被享有;“而”,但;“未始”,从不。第二句中,“凝”, 专一;“释”,忘掉;“冥合”, 合为一体;“向”,以前;“于”,从。‎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凡 植 木 之 性 其 本 欲 舒 其 培 欲 平 其 土 欲 故 其 筑 欲 密 既 然 已 勿 动 勿 虑 去 不 复 顾 ‎【答案】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的意思是:但凡种树的方法,它的树根要舒展,它的培土要平均,它根下的土要用原来培育树苗的土,它捣土要结实。已经这样做了,就不要再动,不要再忧虑它,离开它不再回顾。其中,“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为并列结构,此处都应断开;“既然已”语义完整,此处应断开;“勿动勿虑”语义完整,中间不应断开。‎ 参考译文:‎ 我自从成为有罪的人,住在这个州里,就常常恐惧不安。如有空闲时间,就慢慢地行走,无拘束地游玩。每日和那些同伴,上高山,入深林,走到曲折溪流的尽头。幽僻的泉水,奇异的山石,没有一处僻远的地方不曾到过。到了目的地就分开草而坐下,倒尽壶中酒,一醉方休。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觉了就做梦。心里有向往的好境界,梦里也就有(在这种境界中获得的)相同的乐趣。睡醒了就起来,起来了就回家。我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有奇特形状的,我都游过了;可是我还未曾知道西山的奇异特别。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我因坐在法华寺西亭,眺望西山,才指点着觉得它奇特。于是命令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荆棘,焚烧乱草,一直到山顶才停下。(我们随后)攀援登上山顶,随意坐下观赏,附近几个州的土地,就全在我们的坐席之下了。这几州的地势高低不平,高处是深山,低处是洼地,像蚁封,像洞穴,(看上去)只有尺寸之远,实际上有千里之遥。(这为千里之内的景物)聚集、紧缩、累积在眼下,没有什么能够隐藏。青山萦回,白水缭绕,外与天边相接。向四面望去都是一样的景象。(登上山顶)然后才知这座山的特别突出,与小土丘不一样。辽阔浩渺啊与天地间的大气合一而不能得到它的边际,悠然自得啊和大自然交游而不知它的尽期。(于是我们)拿起酒杯斟满酒,喝得东倒西歪地进入醉态,不知太阳下了山。灰暗的暮色,由远而至,直到看不见什么了还不想返回。(我只觉得)思想停止了,形体消散了,与自然界万物不知不觉地融为一体了。(游过西山)然后才知我以前不曾真正游赏过,真正的游赏是从这里开始的。所以我把这次西山之游写成文章以记载下来。这一年,是元和四年。‎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战城南 两汉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为我谓乌:且为客豪①!‎ 野死谅②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 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注】①豪:同“嚎”,大声哭叫,嚎叫②谅:当然。‎ ‎18.“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一句中,“诚”字用得十分精当、传神,试分析。‎ ‎【答案】①诚,“确实、的确”的意思,那些牺牲了的战士确实值得哀悼、思慕;②一个“诚”字,倾吐了诗人内心的悲痛,抒发了对死难士卒的哀悼之情。 ‎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词鉴赏中炼字题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应先审清题目要求“‘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一句中,‘诚’字用得十分精当、传神,试分析”,然后在理解全是的基础上,从字义、句义、情感等角度作答。本题中,“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的意思是:怀念那些忠诚卫国的好战士,那些忠良将士实在令人怀念。其中,从字义上讲,“诚”的意思是:确实、的确。最后,诗歌鉴赏的落脚点都在与情感的表达,从情感上讲,这句话主要倾吐了诗人内心的悲痛,抒发了对死难士卒的哀悼之情。‎ ‎19.从描写角度赏析画横线诗句。‎ ‎【答案】①景色描写(白描),清凉的河水流淌着,茫茫的蒲苇瑟瑟着,渲染战场荒凉悲惨的气氛;②场景描写(细节描写、对比),挑选了枭骑战死、驽马悲鸣的画面(“枭骑战死”与“驽马悲鸣”形成对比),寄托了诗人对战士的同情以及对战争的厌恶。‎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须从三方面建立起模式:构建起关于表达特色(表达技巧、艺术表现)的知识网络系统模式。如常见的描写技巧、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每一方向下的任何一种手法技巧的辨认及表达效果,都应在头脑中建立并储存起来。本题中,“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的意思是:清澈透明的河水在不停地流淌着,茂密的蒲苇草显得更加葱郁。善战的骏马都在战斗中牺牲,只有劣马还在战场上徘徊哀鸣。可见,这是一组白描,从作用上来讲,主要渲染战场荒凉悲惨的气氛;当然,“枭骑”与“驽马”构成对比,通过枭骑战死、驽马悲鸣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战士的同情以及对战争的厌恶。‎ ‎(三)古诗文默写。(6分)‎ ‎2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 ‎(3)余音袅袅,不绝如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5)春江潮水连海平,________________。滟滟随波千万里,__________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答案】(1)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2)君子不齿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3)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4)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5)海上明月共潮生 何处春江无月明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螯”“鳝”“壑”“嫠” “寥廓”。‎ 四、作文(50分)‎ ‎2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万无一失,一失万无”这句话是故宫博物院的消防口号。这句话同样适用于需要保持高度警惕性的行业。当然,这句话也适用于我们的人生。‎ 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 精于小处 老子道过:“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意思是说,世上的难事,必定先从容易的做起;世上的大事,必定先从细微的着手。‎ 世界上不会有一蹴而就的事,凡事都是从点滴开始做起。平凡的事是这样,伟大的事也是这样。一个人的成功,靠的不仅是自己壮志凌云的理想,更需要的是脚踏实地的逐步积累。一个企业的兴旺,靠的不仅是领导运筹帷幄的谋划,更需要的是精益求精的实际经营。一个国家的富强,靠的不仅是政府高屋建瓴的战略,更需要的是具体切实的管理建设。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小事不去做,大事成空话。‎ 细节的疏忽有时会导致事业的失败。成功转化成失败,往往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审慎中,那百分之一疏漏。三国时姜维由于忽略了阴平小路的防守,而导致了蜀国的灭亡。美国航天局由于一个细小零件的疏于检查,才导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坠毁的惨剧。西方有首民谣叫《铁钉与国家》:“丢掉一只铁钉,失去一个蹄铁;失去一个蹄铁,坏了一个马蹄;坏了一个马蹄,失掉一匹战马;失掉一匹战马,毁了一个将军;毁了一个将军,输掉一场战争;输掉一场战争,亡了一个国家”。一个极小事件的发生,由于不断引发连锁反应,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或者重大事件的发生。‎ 小事不可小看。从一粒沙中能够看一个世界,从一滴水里可以看太阳的光辉,从一件小事就可以看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一个人对于工作有没有责任感,并不仅体现在大是大非面前,而更是体现在细微的小事中。东晋大将军陶侃,小到竹头木屑,大到设城驻兵,考虑颇为缜密细致。他曾主持造船,命令兵士将剩下的木屑和竹头全部收集起来。众人不知为什么。后逢大雪,天晴雪融,官府听事前余雪泥泞,木屑正好用来垫路防滑。多年以后,荆州刺史桓温准备伐蜀时大造船,铁钉不够,陶侃所贮竹头正好能当作竹钉用。正是由于陶侃时时对细处的重视,才成就了他一生辉煌的功勋。‎ 在远行时,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看上去芝麻粒大的细节,关系可能甚大。很多时候,事物的成败就决定于某个关键的细节。世事无小事,只要是你生活和工作的一部分,就值得你去重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