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六县市一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龙岩市六县市一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六校联考”半期考高三语文试卷 第 1 页 (共 15 页) “长汀、连城、上杭、武平、永定、漳平” 六县(市/区)一中联考 2020-2021 学年第一学期半期考 高三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总分:150 分) 命题人:武平一中永定一中 漳平一中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今天,记者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在深入调研、总结高校自主招生和上海等地高考综合改革试 点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也称“强 基计划”),遴选部分高校开展试点。2020 年起,不再组织开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 据悉,“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 的学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 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合理安排招生专业。要突出基础学科的 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建立学 科专业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新形势要求和招生情况,适时调整强基计划招生专业。 据了解,在计划起步阶段,教育部将在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范围内遴选高校开展试点。 其中包括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相关高校可向教育部申请并提交相关专业 的招生和人才培养一体化方案。教育部组织专家综合考虑高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质量、科研项 目及平台建设情况、招生和人才培养方案等因素,按照“一校一策”的原则,研究确定强基计划招 生高校、专业和规模。 据悉,高校根据有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制定强基计划的招生和培养方案。符合高校报考 条件的考生可在高考前申请参加强基计划招生。高校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按在各省(区、市)强 基计划招生名额的一定倍数确定参加高校考核的考生名单。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和高校考核后,高校 将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 “六校联考”半期考高三语文试卷 第 2 页 (共 15 页) 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 85%),根据考生填报志愿,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录取。有关高校要认真研 究制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并在招生简章中提前向社会公布。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叶雨婷《教育部推出“强基计划”》) 材料二: 强基计划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已经跳出招生的狭隘范畴,着眼于国家对人才的战略需要,贯通国 家急需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与培养两阶段。在这一点上,强基计划显然比原来的自主招生站位更高。 限定于基础学科专业,强基计划更着眼于国家对战略人才的需要,而不仅仅是高校个体的需要。 自主招生的初衷就是为有学科特长的学生开辟一条特别通道。高考分数录取有点像招收十项全能选 手,著名高校更是需要每科都强或者没有短板。但是对于那些有某些专长的学生来说,高考显然不 够科学合理,甚至会埋没这些专门人才,于是,自主招生政策推出了。但长期以来,自主招生政策 更着眼于招生,这部分有学科特长的学生获得的更多是降分照顾,而在其就读专业上并没有过多限 制,这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自主招生的出发点。 新出台的强基计划则完全聚焦于基础学科。基础学科人才的强弱对关键技术的突破有着基础性 甚至是决定性作用。日前,华为负责人任正非就多次谈到,华为能在 5G 等关键通信技术上取得突 破,主要就是靠华为的“700 多位数学家,800 多位物理学家以及 120 位化学家”。近年,华为从 全球大规模引进了基础科学领域的一流人才,为华为在关键技术上的领先奠定了重要基础。日前, 科技部联合教育部等部委还专门出台了加强数学科学研究的专门文件,目的也在此。此次强基计划 明确限定了招生专业,以基础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为主,也是响应国家号召,从 培养国家急需人才的角度出发。正因为此,入围强基计划的考生基本上都需要在其擅长的领域从事 基础学科学习,而不是把个人专长作为一个进入名校的跳板,转而就读其他热门应用专业,比如金 融。 限定于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缩小招生数量,强调拔尖创新人才从选拔到培养的整个贯 通培养,而不仅仅是招生。 新的强基计划鼓励支持高校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单独编班,实行导师制、小班化培养, 并与原有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统筹考虑,探索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同时也鼓励 国家重点实验室、前沿科学中心等国家重点技术攻关单位吸纳这些学生参与实际项目研究,探索建 立一种结合重大科研任务的人才培养机制。 也正是基于国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强基计划第一批试点高校限定在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 校,这和过去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 90 余所高校数量相比,显然有大幅缩减。但作为一项重大改革 的起步阶段,从小范围开始试点是非常积极稳妥的,也体现了高等教育为国选材育才的初心和使命。 (摘编自中国教育部官网,陈志文《“强基计划”不是自主招生的升级版》) 材料三: “六校联考”半期考高三语文试卷 第 3 页 (共 15 页) 1 月 15 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即“强 基计划”。 这也意味着本轮以义务教育阶段坚决减负、新高考改革这一首一尾相向而行、共同驱动 的教育综合改革,完成了又一项标志性的顶层设计,整体架构更为清晰,导向更为明确。 其政策要点有三:一是从 2020 年起,原有的高校自主招生方式彻底终结。二是业已探索多年 的综合评价录取方式得以保留,但在细节流程上做了重大调整。三是该计划初步试点的范围限制在 国家“双一流计划”中的部分“一流高校”,后续走向及开放性值得进一步观察。 应该说,改革走到这一步是漫长教育链条传导的必然结果,也是教育逻辑自身的演进使然。大 学怎么招生,说到底还是指挥棒,小学、初高中的教育改革结果,还是要落实在高招中。上游搞素 质教育,就要减少耗费在题海战术中的低水平重复性劳动。中游的高中阶段,就必须建立完备的学 生综合素质纪实报告,为每个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的全面发展情况画像。那么,在下游的大学招生 和录取环节有所呼应,建立配套的制度支撑,显然是有必要的。 自主招生和综合评价录取,是十余年来在大学招生改革探索的两条路径。应当承认,两个探索 方向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但也像文件所说的出现了“招生学科过于宽泛、重点不集中、招生与培 养衔接不够、个别高校考核评价不够科学规范、个别考生提供不真实的学科特长材料等”问题,这 些偏向需要纠正。 如何泼掉洗澡水的同时保住孩子?在教育部本轮出台的文件中明确规定: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 得低于 85%。这意味着高考成绩在综合评价录取中的比重回升,高校对学生的“合法”选择权的比 重有所回落,其实是一次“再平衡”。 取消“自主招生”,不是“倒退”,在以空间换时间、循序渐进地协同推动大中小学一体化联 动发展,在素质教育开弓没有回头箭之后,再以招录政策改革的组合拳反向打通“最后一公里”的 梗阻。 强基计划就是改革的 2.0,用来巩固基于高考成绩的、公平公正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招生改 革成果。 (摘编自“澎湃新闻”,《强基计划:用改革巩固高考改革的成果》) 1.下列对上述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强基计划”取代了原先的高校自主招生,只限于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 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 B.“强基计划”比原来的自主招生站位更高,但它限定了基础学科,限定了招生专业,所以招生范 围上比自主招生狭隘。 C.“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首先在一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开展试点。 D.“强基计划”初步试点的范围限制在国家“双一流计划”中的部分“一流高校”,以后会陆续放开, 在全国高校推行。 2.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 分)( ) A.“强基计划”从选拔定位、试点学校范围、招生专业、报考条件到入围高校考核方式、录取方式 “六校联考”半期考高三语文试卷 第 4 页 (共 15 页) 及培养模式等,进行了系统性重塑。 B.“强基计划”是高校人才选拔培养迎来的又一重大变革,作为新高考在新时代的新突破,集中体 现了新高考的改革方向。 C.“强基计划”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确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探索建立多维度考核学生的评 价模式。 D.“强基计划”取消论文、专利等作为入围高校考核条件的做法,积极探索建立基于能力考查的笔 试、面试,增强选才的科学性。 3.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强基计划”的实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华为在关键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这与大批基础科学 领域的一流人才分不开。 B.材料一主要介绍“强基计划”,从培养目标、实施的意义、试点的高校、报考要求以及录取的原 则方面进行阐述。 C.材料二在材料一基础上,分析了“强基计划”与原来的自主招生的区别,指出“强基计划”与自 主招生完全不同。 D.材料三认为“强基计划”是着眼于教育逻辑的自身演进规律的,是本轮教育综合改革所完成的又 一项标志性的顶层设计。 4. “强基计划”与自主招生政策在培养目标和录取原则上有何区别?请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简要分 析。(4 分) 5.“强基计划”取代“自主招生”,会产生哪些积极影响?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 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蜂拥而至 徐嘉青 魏强是个短视频控,有着不少粉丝。这天是周六,好友邹涛约他去乡下转悠,两人开着车出发 了,快到时看到路边有个卖蜂蜜的商贩,邹涛提议说:“要不咱下去买两瓶?” 于是,两人下了车。到了摊子前,魏强问道:“这蜂蜜咋卖?”商贩是个中年男子,漫不经心地 伸出一只手晃了晃。 魏强拿起一瓶蜂蜜,拧开盖子看了看,又放在鼻子下闻了闻,用夸张的表情说:“真香啊,这蜂蜜 保准假不了。”说完,他冲着中年男子问:“老兄,价能降点吗?” 中年男子摇摇头,吐出了句话:“不能,一瓶最多便宜一毛钱。” 两人站起身来,打算上车走人。中年男子一看,忽地站了起来,一个箭步跳过去,伸出两只胳膊拦 住了他们,说:“不能走!东西你们看了,价也给你们降了,到头来却不买了,这可说不过去!” “六校联考”半期考高三语文试卷 第 5 页 (共 15 页) 邹涛怒气冲冲地说:“哟呵,看样子你是要强卖了?光天化日之下,我看你是没有王法了!”说完, 他将中年男子的手臂拨到一边,径直向车子走去,魏强也赶紧跟了上去。 中年男子俯身抓起一瓶蜂蜜,随后追了过去。到了车子跟前,他一把拉住邹涛,叫嚷道:“不买别 想走!” 邹涛着实生气了,用劲儿把手臂一收,中年男子猝不及防,被带了个趔趄,手中的蜂蜜飞了出去, 偏偏落在车子的前窗上,就听“啪”的一声,蜂蜜瓶子的盖儿被磕开了,里面的蜂蜜流了出来,在车窗 上上形成了一条淡黄色的线。 这下,中年男子可不干了,过去一把拉住邹涛,说:“你不把这瓶蜂蜜的钱给我,想走?没门儿!” 魏强想息事宁人,把钱包拿出来,从里面掏出五十块钱递了过去,没好气地说:“给你!” 中年男子斜着眼睛看了看,说:“你打发叫花子呀?” 邹涛反问道:“难不成还是五百块?”中年男子点了点头。 魏强急了:“刚才说好的价,五十块一瓶,啥时候成了五百块?” 中年男子说:“一开始我就是这个价,我可从没说过五十块一瓶,那可是你说的。” 这下魏强和邹涛无话可说了。邹涛要报警,魏强说:“算了算了,花钱消灾吧!”说完,魏强从钱包 里拿出五百块钱,递给了中年男子。中年男子送过来两瓶新的蜂蜜,还有四百块钱。他说刚才是和他 们开玩笑的,这蜂蜜就是五十块一瓶。 坐到车里,魏强不由得一阵感慨。他发动车子,正准备走,忽然想起前车窗上还洒有蜂蜜,就拿了 条毛巾,打算将蜂蜜擦掉,谁知就在准备下车的瞬间,手碰到了雨刮器开关,雨刮器“刷”的一下就工 作了起来。这下倒好,蜂蜜原本是一条线,现在变成了一大片,几乎将整个车前窗都给罩住了。 副驾驶座上的邹涛眼疾手快,连忙关上了雨刮器开关。魏强拎着条毛巾下了车,刚准备用毛巾擦, 忽然惊讶地冲着车里叫道:“邹涛,你快点下来看看!”邹涛一边拉开车门下来,一边问:“咋了?” 魏强指着车前窗说:“你看! 邹涛一看,只见上面爬了不少的蜜蜂,而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着,没过多久,那上面已是黑压压的 一片了。邹涛拉了拉旁边目瞪口呆的魏强,说:“老魏,还不快拿手机!”魏强这才恍然大悟,赶快掏 出手机,拍了一段短视频,并配上了文字:车子被蜜蜂包围,缘于何故? 短视频发出去之后,魏强着实吃了一惊,竟有了数十万的点击量,而且还有人在后面揣测咋回事, 魏强说明了刚才的情况。有人立刻回应说:“能引来这么多蜜蜂,这蜂蜜绝对假不了,强哥是从哪儿买 的?”魏强就把路过的那个地方说了,这件事就算告一段落。 过了些天,邹涛突然来找魏强,一见面就笑着说:“老魏,我要谢谢你呀!自从你发过短视频后,原 本无人知晓的蜂蜜,有好些人专门开车过去买,都卖脱销了。”魏强愣了愣问:“你咋知道的?邹涛笑 “六校联考”半期考高三语文试卷 第 6 页 (共 15 页) 着说:“实话跟你说了吧,那是我对口扶贫的村子,村里有养蜜蜂的传统,我寻思着把这个传统变成 产业,谁知到头来,蜂蜜竟然卖不出去。后来我一琢磨,还是得扩大宣传呀,可广告费咱又出不起, 我就想起了你……” 魏强恍然大悟。两人相互看着对方,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 (本文选自 2019 年第 22 期《故事会》)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开头就点明魏强是短视频玩家,“有着不少粉丝”,为后文情节发展做铺垫。 B.小说写卖蜂蜜的男子强买强卖,邹涛与中年男子撕扯,魏强被逼高价买下了蜂蜜。 C.卖蜂蜜的男子最后给魏强送来两瓶蜂蜜和四百块钱,并且说明只是和顾客开个玩笑。 D.作为扶贫干部,邹涛在一次出游中灵感大发,让扶贫村里的蜂蜜打开了销路。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小说结构严谨,开头为下文埋下伏笔,使蜂蜜脱销的情节合情合理。 B.卖蜂蜜的男子推动了情节发展,由于他的“无理取闹”才有蜂蜜溅到车窗上的情节。 C. “怒气冲冲”“着实生气”“要报警”等词语,突出了邹涛急躁的个性特点。 D.小说贴近时代,语言朴素自然,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8.请分析小说标题“蜂拥而至”的含义及作用。(4 分) 9.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魏强,还是邹涛?请结合文本加以探究。(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 - 14 题。 李纲,字文纪。少慷慨,尚风节。仕周为齐王宪参军事。宣帝将杀宪,召僚属诬左其罪,纲矢 死无桡辞。及宪诛,露车载尸,故吏奔匿,纲抚棺号恸,为瘗讫,乃去。 事隋为太子洗马。太子勇宴宫臣,左庶子唐令则奏琵琶,又歌《武媚娘曲》。纲曰:“令则官 调护,乃自比倡优,进淫声,惑视听,诚使上闻之,岂不为殿下累乎?臣请正其罪。”勇曰:“置 之,我欲为乐耳!”后勇废,文帝切让,官属无敢对,纲独曰:“陛下不素教,故太子至此。太子 资中人,得贤者辅而善,得不肖导而恶,何特太子罪邪?”帝曰:“朕过矣!”擢尚书右丞。时杨 素、苏威用事,纲据正不诡迎随,素等多憾。会大将军刘方讨林邑,素言林邑多珍赀,非纲不可任, 遂署行军司马。方揣素指,数危辱之,几殆。军还,不得调。稍除齐王府司马。复诏出南海,应接 林邑。久不召,乃身入奏。威劾纲擅去所部,以属吏。会赦免,屏居鄠。大业末,贼帅何潘仁劫为 长史。 “六校联考”半期考高三语文试卷 第 7 页 (共 15 页) 高祖受禅..,拜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齐王元吉为并州总管,纵左右攘夺,民愁苦,宇文歆谏, 不听。刘武周入太原,元吉惧,弃军奔京师,并州陷。帝怒,谓纲曰:“王年少,不习事,故以歆 及窦诞佐之。太原,兴王地,兵十万,粟支十年,奈何一旦弃去?歆建此计,我当斩于军。”纲曰: “王过恶,诞养成之。歆事王浅,有阙必诤。今赖歆计,使陛下不失爱子,且有功,又可加罪乎?” 翼日,帝悟,于是释歆。 太子建成浸狎亡赖,猜间朝廷。纲频谏不见听,遂乞骸骨...。帝骂曰:“卿为潘仁长史,而羞朕 尚书邪?”纲顿首..曰:“潘仁,贼也,志残杀,然每谏辄止,为其长史,故无愧。陛下功成,厚自 伐,臣言如持水内石,敢久为尚书?且臣事东宫,东宫又与臣忤,是以上印绶..。”帝谢曰:“知公 直士,幸卒辅吾儿。”乃拜太子少保,尚书、詹事如故。帝以纲隋名臣,手敕未尝名。 贞观四年复为少师每听政必诏纲与房玄龄王珪侍坐纲发言陈事毅然不可夺。及疾,帝遣玄龄至 家存问。明年卒,年八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贞,太子为立碑。 (选自《新唐书》第九十九卷,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贞观四年/复为少师每听/政必诏/纲与房玄龄/王珪侍坐/纲发言陈事/毅然不可夺 B.贞观四年复为/少师/每听政/必诏纲与房玄龄/王珪侍坐/纲发言陈事毅/然不可夺 C.贞观四年复为/少师每听/政必诏/纲与房玄龄/王珪侍坐/纲发言陈事毅/然不可夺 D.贞观四年/复为少师/每听政/必诏纲与房玄龄/王珪侍坐/纲发言陈事/毅然不可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受禅(禅让制),中国上古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由部落各人表决。 B.乞骸骨,自请退职,请求使骸骨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与下车、致仕同。 C.顿首,中国古代的一种交际礼节,即拜跪于地,以头叩地再举而不停留。 D.印绶,官印和系印的绶带,亦作官印的统称,古时治事命官须颁有印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纲为人刚正,重视情义,曾担任齐王宇文宪的参军事,宣帝想要宇文宪的僚属编造罪名杀害宇 文宪,李纲誓死不屈从。 B.隋时,李纲任太子洗马,尽职尽责教导太子。他劝太子不要沉溺于靡靡之音,并请求太子将进献 倡优的左庶子唐令则治罪。 C.齐王李元吉使并州沦陷这一件事,让高祖大怒,于是准备在军前杀了宇文歆,经过李纲的劝说, 最后,高祖释放了宇文歆。 “六校联考”半期考高三语文试卷 第 8 页 (共 15 页) D.李纲拒绝逢迎,遭到打击。他不肯曲意逢迎当权者杨素等人,被派任行军司马,刘方 迎合杨 素,多次加害侮辱李纲。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 8 分,每小题 4 分) (1)太子资中人,得贤者辅而善,得不肖导而恶,何特太子罪邪?(4 分) (2)齐王元吉为并州总管,纵左右攘夺,民愁苦,宇文歆谏,不听。(4 分) 14. 李纲做了太子詹事并得到太子赏识,为什么要“乞骸骨”?请简要说明。(3 分) (二)古代诗歌鉴赏 (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 李贺 其一 箨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 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 其四 古竹老梢惹碧云,茂陵归卧叹清贫。 风吹千亩迎雨啸,鸟重一枝入酒尊。 【注】①本组诗写于李贺任奉礼郎以病辞归昌谷时。②箨(tuò)落:笋壳落掉。 ③长竿:新竹。④茂 陵:地名。《史记·司马相如传》记载“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 15.下列对两首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君看母笋是龙材”描述竹子在春天初长时的情景,语势流畅而又清丽自然。 B.“茂陵归卧叹清贫”说自己已经年老,只能像居茂陵时的司马相如甘守清贫。 C.“风吹千亩迎雨啸”写千亩之竹风吹过后声浪仿佛雨啸,有排山倒海之气势。 D.两诗赋普通意象奇特之处,与传统借竹抒怀诗不同,集中体现李贺创作风格。 16.竹是古诗常见意象,往往寄托着诗人情志。试分别简要分析这两首诗中竹子的形象。(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以 , 说明了自己对不合礼义的高官厚禄 持否定态度。 “六校联考”半期考高三语文试卷 第 9 页 (共 15 页) (2)庄子在《逍遥游》中 , 两句,指出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 正的逍遥游。 (3)《离骚》中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两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本题共 3 小题,9 分) 故宫存在已有 600 年了。初见故宫,不禁被其庞大的身姿所震慑,才真正明白萧何说的“非壮 丽无以重威”的意思。历朝历代都有皇宫,得以完整保存的 。故宫保留至今,其意义已不再是 单纯的建筑,而是一部浓缩版历史,书写着过去,迎接着未来。 故宫的“走红”,恰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的视角。对于博物馆来说,收藏文物、研究文物, 让昨天的历史能够经过今天完整地留给明天,是重要的;而让更多民众能够亲近历史,近距离感受 文化的魅力,同样是重要的。有这样一个细节值得玩味:以前故宫的厕所是收费的,每年能收入几 百万元;游客要参观珍宝馆,也要花两块钱买一双环保鞋。对个人来说这样的收费可能并不高,但 却让故宫显得没那么可亲可爱。如今,厕所收费早已销声匿迹,文化产品创收 ,这样的转变, 不仅仅是经营模式的巨大进步,更是发展思路的 。从板起面孔到 身子,从自带敬畏感到“萌萌哒”“接地气”,更有亲和力、人情味的“人设”,不断拉近故宫与 人们的距离。 今天的博物馆,不仅要提供更多的展馆、展品,还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 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文化真正走进人们的心里。无论是通过充满趣味的 文化创意实现知识的普及,还是通过传递 400 年老树的种子回望文人精神,都让传统文化在今天焕 发了新的生命活力。 故宫的老院长郑欣森曾说:“( )。”只有发展才有持久的影响力,只有传播才有广 泛的影响力;只有有影响力,文化才不会被“打入冷宫”,而是一直热腾腾的。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屈指可数 如火如荼 殚精竭虑 挺直 B.凤毛麟角 如火如荼 改弦易辙 俯下 C.屈指可数 风生水起 改弦易辙 俯下 D.凤毛麟角 风生水起 殚精竭虑 挺直 19.与划线句中的“走红”引号用法一致的是(3 分)( ) A.才真正明白萧何说的“非壮丽无以重威”的意思 B.“九一八”以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三省 “六校联考”半期考高三语文试卷 第 10 页 (共 15 页) C.包身工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 D.白日的亮光把犯罪者的“成绩”完全暴露出来了 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 故宫是有文化的,因为文化是活的生命 B. 故宫是有生命的,因为文化是活的生命 C. 故宫是有文化的,因为生命是活的文化 D. 故宫是有生命的,因为生命是活的文化 21.下面文段是一则活动方案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问题,请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 (5 分) ①11 月 9 日是全国“119”消防日。②为积极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③形成各级各部门工作合 力,④持续增强全市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力度,有效加大全民消防安全意识,⑤不断提升全市抗御火 灾风险能力,⑥有效遏制和预防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⑦弄成良好的消防环境,⑧根据“XX 省消 防总队关于做好消防宣传活动准备工作的通知”的安排部署,⑨特制定“119”消防宣传月活动方案。 22.请对下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75 个字左右。(6 分) 北京“城市病”的主要成因,不是全行政区人满为患,而是中心城区人挤为患。导致人挤为患 的主要原因在于北京“同心圆”式的城市发展模式,使商业、文化、教育、医疗等功能过度集聚在 中心城区内。要缓解北京“城市病”,关键在于大力疏解中心城区的功能,避免过度集聚。近十年来, 为改变单中心的城市发展方式,北京市不断研究新的空间功能布局方案,从已建成的重点新城即可 窥见一斑。然而事实是,通州、顺义、大兴等重点新城由于规划规模偏小、配套服务滞后、功能不 完整,职住严重分离的弊端难以缓解,不仅不能起到疏解中心城区功能的作用,反而在城市“摊大 饼”的背景下成为“大饼”的一部分,未达到预期的规划效果,这使得重点新城的传统发展思路亟 待创新。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网络上流传着三张照片。第一张,一名协警在雨中单膝跪在马路中央,为车祸中受伤倒地的老 人撑伞。网友留言:“撑伞哥,看着让人很暖心。”第二张,某职业技术学院的小伙身披五星红旗, 站在世界技能大赛的最高领奖台上。第三张是莫高窟壁画前 80 后学者们面壁工作的背影。2019 年, 他们制作的“数字敦煌”走进摩洛哥,受到热捧。 再微小的光也是光,再平凡的人也有人生中的高光时刻。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 你的认识和思考。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六校联考”半期考高三语文试卷 第 11 页 (共 15 页) 息;不少于 800 字。 “六校联考”半期考高三语文试卷 第 12 页 (共 15 页) “长汀、连城、上杭、武平、永定、漳平”六县(市/区)一中联考 2020-2021 学年第一学期半期考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A 项“只限于”歪曲文意,原文为“重 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 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B 项“招生范围上比自 主招生狭隘”表述错误,综合材料二内容可知,“强基计划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已经跳出招生的狭隘范 畴”。D 项“以后会陆续放开,在全国高校推行”错。根据材料三内容可知,强基计划初步试点的范 围限制在部分“一流高校”,后续走向及开放性值得进一步观察。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及运用。A 项信息指出了“强基计划”与“自主 招生”的本质不同,最能支撑“强基计划不是自主招生的升级版”这一论点。故选 A。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和评价文章观点能力。C 项“完全不同”表述绝对, 综合材料二内容可知,强基计划在实施的目标、试点的高校、面向的学生方面存在重合。 4.【答案】①“强基计划”的目标在于选拔人才,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 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录取时限定了招生专业,基于高考成绩,通过综合评价多元录取。②自 主招生政策的目标在于招生,看重的是学生的学科特长,录取学科优秀的学生,录取时有降分照顾, 在就读专业上并没有过多限制。(2 分)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问题主要涉及材料一、 材料二,题干有明确要求“培养目标”和“录取原则”,所以筛选整合信息时,要从这两点出发。 5.【答案】 ①“强基计划”更多参考高考成绩,使高校选拔录取过程更加公平; ②“强基计划”强调拔尖创新人才从选拔到培养的整个贯通培养,有利于人才成长; ③“强基计划”聚焦基础学科,有利于提升中国科研实力,突破关键技术。 ④ “强基计划”使高考成绩在综合评价录取中的比重回升,高校对学生的选择权的比重有所回落, 是一次“再平衡”。 ⑤“强基计划”以空间换时间、循序渐进地协同推动大中小学一体化联动发展。 (每点 2 分,答出 三点,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探究。根据题干要求,“积极影响”,就是要分析“强基计划” 取代“自主招生”的意义,可以从个人发展、高考录取原则、国家需要这些方面去考虑。 6.答案 :D (此次的蜂蜜事件,邹涛是早有预谋的,不是一时的灵感大发) 7.答案:C (“急躁的个性特点”说法不准确,根据原文,这里是邹涛与卖蜂蜜的中年男子之间 的一段表演) 8.答案:①“蜂拥而至”用了双关的手法,既指一窝蜜蜂拥了过来,又指去买蜂蜜的人很多。 ②标题照应了文章的内容,照应文中“只见上面爬了不少的蜜蜂,而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着”,及 倒数第二段“原本无人知晓的蜂蜜,有好些人专门开车过去买,都卖脱销了”。 ③标题“蜂拥而至”设置悬念,究竟因为什么蜂拥而至,引发读者的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每点 2 分,答出两点即可) 9.答案:小说的主人公是邹涛。①从主题的角度看:本文表现的是扶贫班干部邹涛巧计为乡亲扶贫。 ②从情节结构的角度来看:小说的情节,出游---下车买蜂蜜---与卖蜂蜜的人发生磨擦---建议魏强 “六校联考”半期考高三语文试卷 第 13 页 (共 15 页) 拍短视频---蜂蜜脱销,都是邹涛一手策划的。③从人物形象看:小说要突出的是扶贫干部在扶贫工 作中尽心尽力、一心为民、足智多谋的形象,而魏强的人物形象则较为淡化。 (回答主人公是魏强的,若言之有理,酌情给分,但不超过 2 分) 10.答案 D(本题考查断句,注意句意,抓好常见的文言虚词等断句标志和主谓结构。 原句标点是: 贞观四年,复为少师,每听政,必诏纲与房玄龄、王珪侍坐,纲发言陈事,毅然不可夺。意思是: 贞观四年,李纲又任太子少师。每次皇帝临朝听政,必然令李纲与房玄龄、王珪陪同坐在身边。李 纲发表言论陈述事理态度坚决不可改变。 11.B(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常识的了解。B 项中的“下车”指官员到任,见《张衡传》一文。) 12.B(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注意将题干与原文进行对比。 B 项“进献倡优”错,原文为“令则官调护,乃自比倡优”。) 13、(1) 太子的资质如一般人,(如果让)贤良的人辅佐就能变好,(如果让)不正派的人引导就会变 坏,为什么只是太子的罪过呢?(“中人”“不肖”“特”各 1 分,语句流畅 1 分) (2) 齐王李元吉任并州总管,放纵身边的人四处掠夺,百姓忧愁苦恼,宇文歆劝谏,李元吉不听从。 (“左右”“攘夺”“愁苦”各 1 分,语句流畅 1 分)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就是保留, 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 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 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14.①太子亲近无赖,与朝廷有隔阂。(2 分)②不听从李纲劝谏。(1 分)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根据“太子浸狎亡赖,猜间朝廷,纲频 谏不见听”可知,其请辞的原因有二:一是太子与无赖之徒亲近,二是太子不肯听从李纲的劝谏。 参考译文: 李纲,字文纪。少年时代意气风发,崇尚高风亮节。在周朝任齐王宇文宪的参军事。宣帝准备 杀宇文宪,召来他的僚属诬陷编造罪名,李纲誓死没有屈从的言辞。等到宇文宪被杀后,李纲用没 有帏盖的车子载着宇文宪的尸体。宇文宪生前的属吏都躲得远远的,李纲扶着棺材嚎啕恸哭,为他 安葬之后才离开。 李纲侍奉隋朝担任太子洗马。太子杨勇宴请东宫臣子,左庶子唐令则弹奏琵琶,又唱《武媚娘 曲》。李纲说:“唐令则是调教辅佐太子的官员,却将自己当作歌伎,进献淫声,惑乱太子的耳目, 如果让皇上知道了,岂不是要连累殿下吗?臣请求对他治罪。”太子杨勇说:“你别管这事,是我自 己想听音乐而已!”后来杨勇被废黜,文帝严词谴责,东宫里的官吏僚属没人敢插话,惟独李纲说: “陛下平常不教育太子,所以才到了今天这种地步。太子的天资跟普通人无异,如果让贤良的人辅 佐他就能从善,如果让不正派的人诱导他就会向恶,为什么只是太子一个人的罪过呢?”皇帝说: “是朕的过失啊!”提升李纲为尚书右丞。。当时杨素、苏威把持朝政,李钢坚持正义不愿巧言逢迎, 杨素等人产生了怨恨。恰逢大将军刘方讨伐林邑,杨素对文帝说林邑有很多珍宝财物,不是李纲这 样廉正的人不能担任司马,于是任命李纲为代理行军司马。刘方秉承杨素的吩咐,多次冤屈侮辱李 纲,差一点儿整死。部队回朝后,他不被任用。后来任命为齐王府司马。又派他到南海县,同林邑 周旋。长时间不调他回京城,他就自己回京城汇报情况。苏威又弹劾他擅离职守,交主管官吏处理。 恰逢遇到赦免隐居到鄠县。大业末年,贼帅何潘仁强迫他出任长史。 高祖受禅即位后,任命李纲为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齐王李元吉任并州总管,放纵身边的人四 处掠夺,百姓忧愁苦恼,宇文歆劝谏,李元吉不听从。刘武周攻入太原,李元吉害怕,扔下军队逃 回京城,并州陷落。皇帝发怒,对李纲说:“齐王年龄小,不熟悉政事,因此我派宇文歆和窦诞辅助 “六校联考”半期考高三语文试卷 第 14 页 (共 15 页) 他。太原,是我大唐王朝兴起的地方,陈兵十万,粟米可支付十年,为什么这么快就丢了?宇文歆 建议齐王丢下军队逃跑,我应当在军中杀了他。”李纲说:“齐王有罪过,是窦诞一手造成的。宇文 歆侍奉齐王的时间很短,齐王有过失他必定直言规劝。如今幸亏宇文歆这个计策,才使陛下没有失 去爱子,不但无罪而且有功,怎么能加罪呢?”第二天,皇帝醒悟过来了,于是释放了宇文歆。 太子建成渐渐开始亲近无赖,胡乱猜忌与朝廷有了隔阂,李纲频频进谏不被听从,于是请求退 休。皇帝骂道:“你能担任何潘仁的长史,却羞于担任朕的尚书郎吗?”李纲叩头说:“何潘仁,是 贼帅,志在残杀,然而臣每次进谏他都能停止杀戮,任他的长史,所以心中无愧。陛下大功告成, 常常自以为是,臣说的话就好像拿石头扔进水里,我敢长期担任尚书郎吗?而且臣侍奉太子,太子 又不听臣的劝告,所以要上交官印。”皇帝道歉说:“朕知道你是个正直的人,希望你能自始至终辅 助我的儿子。”于是授予李纲太子少保之职,让他仍旧担任尚书郎、太子詹事。皇帝认为李纲是隋朝 的名臣,亲自写敕令时从来没有直呼过他的名字。 贞观四年,李纲又任太子少师。每次皇帝临朝听政,必然令李纲与房玄龄、王珪陪同坐在身边。 李纲发表言论陈述事理态度坚决不可改变。后来患病,皇帝派房玄龄到他家里慰问。第二年去世, 享年八十五岁,朝廷追赠他开府仪同三司,谥号为“贞”,太子为他立碑。 15.B“言‘我’已年老错”,“茂陵归卧叹清贫”意为“我”并不太老,却只能像家居茂陵时的司马 相如一样,甘守清贫。 16.①《其一》写新竹拔节千尺、脱却尘泥的形象。笋壳剥落,新竹成长如刀把碧玉削开,猛长千 尺,直插云霄。新竹寄托了诗人的凌云之志。②《其二》写老竹梢可拂云、挺拔坚韧的形象。风吹 竹声时仿佛雨啸,风和景明日,鸟栖枝头映入酒樽。老竹表现诗人失意家居却甘守清贫的坚韧品质。 (每点 3 分)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和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先要整体把握两首诗 的内容,然后要从中解析出诗人所用的托物言志手法。新竹“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因数寸泥”, 诗人借此表达了凌云之志,古竹“老梢意碧云”“风吹千迎丽啸”,它梢可拂云、侧坚韧,诗人借此 感叹自身处境。 17.(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3)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18. C(屈指可数:扳着手指就可以数清楚,形容数量稀少。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 根据语境,本处强调数量,没有强调珍贵。) 风生水起:形容事情做得有生气,蓬勃兴旺。如火如荼: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根据语境可知, 此处是说“文化产品创收”蓬勃兴旺,应选用“风生水起"。 改弦易辙:改换琴弦,变更行车道路, 比喻改变计划或做法。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语 境强调思路的转变,应选用“改弦易辙”。 19. C (A 表引用,B 是特定称谓,C 表突出强调,以引起读者特别的重视,D 表示讽刺或否定) 20.B(结合后文“只有发展……只有传播……热腾腾的”可知,此处应是强调“故宫”作为一种“文 化”是有“生命”的。故选 B。) 21.第②句“社会化”后加“进程”;第④句“增强”和“加大”互换;第⑥句“遏制和预防”改为 “预防和遏制”;第⑦句“弄成”改为“构建”或“营造”;第⑧句“ ”改为《 》 (每处 1 分) 22.北京“城市病”的主要成因在于“同心圆”式的城市发展模式(2 分), 虽有新的疏解方案, 但有些弊端难以缓解(2 分),未能达到预期效果,传统发展思路亟待创新(2 分)。 【写作指导】 “六校联考”半期考高三语文试卷 第 15 页 (共 15 页) 时事新闻类材料,提供的往往是现实生活中鲜活的时事新闻热点。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有应该 肯定的正面事例,也有应该批评或引以为戒的反面事例,同一件事情,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也会有不 同的见解。在命题上,此类材料具有开放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审题立意上,可以抓住 中心事件,考察中心事件的构成因素,然后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立意。三张照片,三类平凡 的人:一名协警在雨中单膝跪在马路中央,为车祸中受伤倒地的老人撑伞,暖了人心;某职业技术 学院的小伙身披五星红旗,站在世界技能大赛的最高领奖台上,鼓舞了人心;莫高窟壁画前 80 后学 者们制作的“数字敦煌”走进摩洛哥,受到热捧,多年面壁的时光书写了精彩人生。再平凡的人也 有人生中的高光时刻。因此,材料意在引导同学们思考平凡之人通过自己的爱、善良、坚持、奋斗 等书写自己人生的高光时刻。 参考立意: 1、平凡之人亦有高光时刻; 2、高光时刻需要爱心、奋斗、坚守; 3、奋斗青春,静待自己的高光时刻;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