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讲义古诗词鉴赏4
第4讲 增分主观题——古诗歌语言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对诗歌进行艺术分析的依据首先是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诗歌语言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练性、跳跃性。分析诗歌语言,除了分析语言的用法外,还要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进而把握诗歌的语言特色。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包括四个方面:炼字、炼句、赏析诗眼和语言风格。 考点(一) 炼 字 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生动的效果。诗歌炼字主要是锤炼动词、形容词、虚词、数量词和叠词等。 [链教材——认知考点] 常考词类 表达作用 教材典例 动词 使诗歌有动态之美,取得化美为媚的效果。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形容词 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临其境。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虚词 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婉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 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数量词 经作者精心提炼的数量词,能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白居易《长恨歌》:“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叠词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起突出强调的作用。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颜色词 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烘托感情。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学技法——系统思维] (一)常见设问要明了 1.诗中最传神的是哪个字?为什么? 2.赏析×字的妙处。 3.简要分析×句中的×字的表达效果。 4.×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二)答题模板要记牢 说明:这几步也并非一成不变,有时也可颠倒顺序,比如“步骤二、步骤三”可以调序作答;有时除第一步外,其他三步也可融合在一起作答。 [即时用——讲练悟通] [例1] (2017·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早上五盘岭① 岑 参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 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经五盘岭时作。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4分) (一)这样读懂诗 1.看作者 岑参以边塞诗写得最为出色,“雄奇瑰丽”是其突出特点。岑参两度出塞,写了七十多首边塞诗,在盛唐时代,他写的边塞诗数量最多,成就最突出。 2.看注释 注释①介绍写作背景以及五盘岭的情况;也利于理解诗歌最后一句“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注释②了解“出五盘”的意思,有助于理解文意。 3.抓关键 “旷然”点明作者的心情,诗人驱车赶路,登上盘绕的五盘岭,见青山葱茏,天高地远,风清气爽,境象开阔,心中为之一荡。“不觉蜀道难”,此行乃因知己杜鸿渐的推荐提拔,既报了杜的知遇之恩,又能实现平乱安国的高志,蜀道虽有上青天之难,也如履平地。诗人登上峰顶后,心旷神怡,面对奇险又富有情趣的所观之景,更不觉蜀道艰险。 (二)这样稳答题 1.审题要“准” “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明确了答题方向和重点。 2.答题要“范” ①“斗”,相斗。(释含义)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析特点、描景象)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析作用) ②“攒”,积攒,聚集。(释含义)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析特点、描景象)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析作用) [针对训练] (2015·广东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早过大通驿① 查慎行 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 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 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②。 [注] ①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长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②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二人擅长山水画。 第三联的“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 答: 解析:首先,应明确“软”的意思和所用的手法;其次,展开联想与想象,描述画面内容,“软” 写出了微风轻柔,温软拂面,也写出了软风吹拂江水,使江水也变得温柔绵软,微波轻漾;最后,点明“软”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①“软”字一语双关,既是写风软,也是写江水之软。②写出了微风轻柔,温软拂面,也写出了软风吹拂江水,使江水也变得温柔绵软,微波轻漾。③展现了一幅风吹波澜、风和水暖的清晨美景,生动形象,具有艺术感染力。 考点(二) 炼 句 炼句题综合性强,自由度大,可以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赏析角度灵活。 [链教材——认知考点] 常考类型 特色解读 教材典例 内容、情感句 弄懂所给句子的基本意思,进而把握其内容、情感的内涵,这是赏析句子的前提。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借廉颇自比,表达出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选用人才的慨叹。 语言特点句 有的句子倒装,有错位之美;有的句子对仗,有整饬之美。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全为倒装句,按现代汉语语法顺序应调整为“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 表达技巧句 一般而言,高考选取的句子,都是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鉴赏时就要看出其在表达上的特别之处。 李清照《醉花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以秋日菊花喻人消瘦,暗示出相思之苦,耐人寻味。 结构句 高考所选句子的位置一般有三处:首句,有点题、开篇、奠定基调之妙;中间句,有转折文意、承上启下之用;尾句,或卒章显志,或另辟蹊径,尤其是以景结情句,有含蓄隽永之妙。 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用于开篇,交代时间、地点,点明季节特征,渲染出一种悲凉气氛,为全诗定下感情基调。 [学技法——系统思维] (一)常见设问要明了 1.××句在表达上有何特色?请作分析。 2.请赏析××联。 3.××句在表情达意上起到什么作用? (二)答题模板要记牢 说明:“步骤二、步骤三”常融合在一起作答;“步骤二、步骤三”有时也可调序作答。 [即时用——讲练悟通] [例2] (2017·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一)这样读懂诗 1.读标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交代了地点“礼部贡院”,表明了事件“阅进士就试”。 2.看作者 欧阳修是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此时作者身份是主考官。 (二)这样稳答题 1.审题要“准” “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明确了答题重点,要兼顾手法和内容两方面。 2.答题要“范” 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针对训练] 1.(2016·浙江高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北来人二首 [宋]刘克庄 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 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 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 饥锄荒寺菜,贫著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 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 [注] ①东都:指北宋都城汴梁。②宣和:宋徽宗年号。 赏析第一首中的画线句。 答: 解析:画线句是对北宋都城汴梁荒凉破败之景的描绘:皇帝的陵园和宫殿都已遭到破坏,其中的陈列物石马已残破不堪,铜驼也见状悲泣。诗歌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在写景中抒发亡国之痛。 参考答案:运用对仗(对偶)、拟人的手法,借陵园、宫殿的荒凉残破之景,抒亡国之痛,情景交融。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凉 蟾① 宋 祁 凉蟾啮残云,飞影上西庑。 鹊鸦依空墙,蟏蛸②已在户。 君行阅三岁,确战亦云苦。 新衣本自绽,故裳复谁补? 朔风万里来,倘或从君所。 风过无传音,徘徊独谁语。 [注] ①凉蟾:这里指秋月。相传月中有蟾蜍,故云。②蟏蛸:一种蜘蛛,多在室内墙壁间结网。 古人认为诗的前两句“凉蟾啮残云,飞影上西庑”十分奇警。请指出这两句“奇”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答: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应了解诗句的含意,然后再从用词、表现手法、构思技巧等方面赏析。诗歌前两句主要写景,构思十分奇特。第一句,诗人不说“秋月”,却以“凉蟾”代之;不说“云破月出”,却说月光把周围的残云给咬蚀尽了,终于露出了皎洁的整个月亮。第二句,不直说月亮升起来了,却写月影飞上了思妇居住的西廊,以此说明月亮是从东方升起来的。另外,第一句的用词也十分精巧,尤其是“啮”字,用得生动巧妙。 参考答案:①构思奇。第一句诗人用“凉蟾”代“秋月”,写月光把周围的残云咬蚀尽了,终于露出了皎洁的月光,生动地描绘了“云破月出”的景色;第二句,以月影飞上思妇居住的西廊,来说明月亮是从东方升起来的。这种写景的方式,构思奇特、与众不同。②用词奇。“啮”是“咬”的意思,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用词虽然出人意料,却又显得自然生动。 考点(三) 赏析诗眼 “赏析诗眼”题在近几年高考中没有考查,属于冷考点。从归类上看,从属于“考点一”,但因“赏析诗眼”题的方法与“考点一”有区别,故单独列出进行讲解。 所谓“诗眼”,是以人眼为喻,指在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关键作用的高度概括的字(词)。具体说来,确定“诗眼”主要有以下5个角度: 角度 举 例 内容方面 最能揭示作者情感的字(词),如“愁”“思”“忆”“惊”(这类字是直接揭示)和“凉”“冷”“孤”(这类字常常语意双关,一方面指自然界中的凉、冷、孤,另一方面指诗人或主人公的心理感受)等。 修辞方面 常常出现在描写句中,且常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词性方面 这类字(词)以动词和形容词为主,其中具有“多重含义”,以最小的面积表达最大的思想的动词往往是“诗眼”;临时改变词性的形容词往往是“诗眼”。 结构方面 最能统领全篇的字(词),全诗都是或明或暗地围绕该字(词)来写的,只是各有侧重,此类字(词)以形容词或动词为主。 位置方面 五言诗一般是句子第三个字,七言诗一般是句子第五个字。 [链教材——认知考点] 类型 特色解读 教材典例 句中“眼” 就是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字(词)。能使诗句生动形象以至“活”起来的一两个关键字(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鉴赏的方法是由字(词)及句,由景及情。具体来说就是从字意、表现手法、景物特点、诗人情感等角度来体味。 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惊”字用得好,用鸟儿的惊动反衬春涧的幽静,体现了诗人宁静的心境。 篇中“眼” 一般是指全诗中最为传神,最能使全诗生动飞扬的关键字(词)。篇中“眼” 李清照的《醉花阴》写主人公多愁善感、顾花自怜的性格情态。结尾写道:“莫道不 是作者感情的喷发口,它能更好地显示诗歌的意境,它往往熔铸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出情和景或者是景和理的有机统一。 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个“瘦”字便是全篇的词眼,它形象地概括了全篇的词意,画龙点睛,使人物形象与环境显得十分协调。 [学技法——系统思维] (一)常见设问要明了 1.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2.指出“××”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 3.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4.本诗是怎样以“××”统摄全篇或贯穿全篇的?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赏析。 5.古人写诗讲究一字传神,请简析×句中的×字的妙用。 (二)答题模板要记牢 说明:若题干已明确了“诗眼”,“步骤一”可省略。 [即时用——讲练悟通] [例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望 蓟 门 祖 咏 燕台①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②。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③,论功还欲请长缨④。 [注] ①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泛指边塞重镇平卢、范阳一带地区。②三边:泛指边疆。危旌:高挂的旗帜。③投笔吏:东汉班超在官府中抄写公文,后来投笔从戎。 ④请长缨:西汉时书生终军向皇帝请求用长缨缚番王来朝。 诗歌开篇写客心之“惊”,这个“惊”字是贯穿全诗的吗?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一)这样读懂诗 1.读标题 “望蓟门”中“望”表示动作,“蓟门”是边塞地点。由此可以推知本诗的题材是边塞诗。 2.看注释 可以联系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理解注释①“燕台”,可以联系王勃的《滕王阁序》“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理解注释④“请长缨”。此诗写诗人到边地见到壮丽景色,抒发立功报国的壮志。通过注释我们看出诗人投笔从戎、平定边患、为国立功的壮志,是一篇催人奋进的爱国主义乐章。 (二)这样稳答题 1.审题要“准” 题干一共两问,第一问需要表明观点,第二问需要回答理由。回答理由时需要注意“诗歌开篇”几个字,需要答出结构上的作用:统领全文,为全文奠定的感情基调。“贯穿全诗”的意思为全诗是如何体现“惊”的。 2.答题要“范” ①全诗以“惊”为线索,以“惊”为基调。(整体点明地位)②第一句写初至燕台这地势险要的边塞重镇而心为之“惊”,第二句写诗人因汉将军营整肃而“惊”,第三句因边塞苦寒而“惊”,第四句因猎猎军旗飘扬而“惊”。颈联写作者因汉军进攻时意气昂扬和守备时岿然不动而“惊”。最后两句因为“惊”而雄心勃发,意欲立功边疆,以酬平生之志。③全诗以“惊”为感情基调,展现了诗人的心灵震撼。(具体分析作用) [针对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日长简仲咸[注] 王禹偁 日长何计到黄昏?郡僻官闲昼掩门。 子美集开诗世界,伯阳书见道根源。 风飘北院花千片,月上东楼酒一樽。 不是同年来主郡,此心牢落共谁论。 [注] 本诗作于诗人因有志改革反被诬告而获罪被贬谪到商州任团练副使时。仲咸,指冯伉,与王禹偁是同年进士,在商州时屡与王禹偁唱和。简,书信,这里是寄的意思。 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第二句的“诗眼”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 解析:解答本题时,首先要明确指出“诗眼”,然后结合注释和全诗内容进行具体说明。诗人口中说“闲”,正是心中不肯闲之故。结合诗歌注释可知,他为官清正,有志改革,然而因为被人诬陷而获罪,被贬谪商州。故一“闲”字,凝聚着作者满腔的不满和惆怅以及苦闷和孤独。另外,诗歌中“郡僻”“昼掩门”对“闲”字作了进一步渲染,后三联也均承此而来。 参考答案:诗眼是“闲”。“闲”为一篇之眼目,“郡僻”“昼掩门”对“闲”字作了进一步渲染,后三联也均承此而来。诗人有志改革反被诬告而获罪,被贬谪到商州,故一“闲”字,凝聚着诗人的不满和惆怅以及苦闷和孤独。 考点(四) 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就是诗人在遣词造句、运用修辞手法等方面所体现出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往往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有关。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的运用,而是要求品味整首诗歌表现出来的风格特色。解答此类题,要知人论世,除了分析具体的诗歌内容外,还可以根据对不同诗人的创作风格的积累来帮助判断。但鉴赏的主要根据是作品本身,特别是对于不熟悉的诗人,则更需要细读诗句,整体把握诗歌描写的意境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链教材——认知考点] 语言风格 教材典例 沉郁: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语言凝练,风格沉郁悲壮,意象广阔,别开生面。 绚丽:富丽的辞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韦庄《菩萨蛮》:“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这几句就是一幅绚丽“江南好”的画,画中饱含作者对江南的依恋之情。 自然:不留雕琢的痕迹,不使人感到做作。 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自然、平实、亲切,是诗人乐于归田隐居、弃绝尘世的精神世界的自然流露。 委婉(含蓄):抒情或叙事,不直接写出,而通过写看似与本意无关的事物,或者通过对比而委婉地表达内心的情感。 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运用典故委婉地写华年之思的具体内容。 明快: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不绕弯子,毫不遮掩,干脆利落,斩钉截铁,言简意赅,一语中的,一语道破。 杨炯《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语言明快流畅,风格刚健雄浑。 洗练:语言通过千锤百炼而达到质朴、流畅、圆润洒脱、意韵无极的境界。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连”与“入”相携,织出一幅烟雨迷蒙的愁网,并以“孤”为动力,把人进一步推进萦怀的离情之中,加之“冰心”“玉壶”的绝妙比喻,作者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脱然而出。语近俗白却字字枝根相连,不可分割,匠意极深而不见斧凿。 雄奇:气势雄伟,立意新奇。 李白《蜀道难》:“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这几句极言蜀道的雄奇险峻。 奔放:直率而有气势。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将滚滚长江与历史长河融于一体,凸现了历史荡涤千古风流的奔放气势,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 悲慨:悲壮慷慨、寂寥苍劲。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借用典故,悲壮慷慨,谴责南宋朝廷无能,讽刺当政者昏庸。 清幽:清静而又幽深,表面看似平淡自然,细细体味却意味深长。 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前两句用不见人影而闻人声的情景,烘托出山的空寂清冷;后两句用夕阳返照之光映着林中的青苔,进一步渲染了山的特点,给人一种无比清幽的美感。 平淡:语言朴素,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之中蕴涵着深意。 陶渊明《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却于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 清新: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杜甫《绝句四首(其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诗写了四种景色,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 [学技法——系统思维] (一)常见设问要明了 1.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2.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3.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二)答题模板要记牢 明风格 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风格 作例证 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析情感 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核心要点掌握好 赏析语言风格“3注意” 1.注意积累表现语言风格(特色)的典型用语。如清新自然、含蓄隽永、沉郁顿挫等,在明确诗歌语言风格的基础上,再结合语境具体赏析。 2.注意综合赏析语言运用的特点。语言风格主要指用词、句式等方面的特点。用词方面常见的考查点有叠词、数量词、词类活用等,考生要熟悉其表达效果,如词类活用常常使描述的景物生动形象。句式方面常见的考查点有倒装句、疑问句、感叹句等。解题时要先明确语言风格,再结合诗歌内容赏析。 3.注意分清语言风格与表达特色的区别。要想准确答题,考生先要审清题干要求,不能答非所问。语言风格和表达特色存在共性,如都涉及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但语言风格更倾向于遣词造句、语言特色的整体赏析,而表达特色更侧重角度变化、位置变化、表达技巧的运用效果。 [即时用——讲练悟通] [例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 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6分) (一)这样读懂诗 1.审题目:这是一首闺怨诗。“春怨”即“怨春”。 2.明意象:黄莺儿。 3.抓关键:“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二)这样稳答题 1.审题要“准” “此诗”明确了答题区域,“分析”“语言特色”明确了答题重点。 2.答题要“范” 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明风格)“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作例证)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析情感) [针对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临江仙·席上赠张建康 苏 庠① 本是白萍洲畔客,虎符卧镇江城。归来犹得趁鸥盟。柳丝摇晓市,杜若②遍芳汀。 莫惜飞觞仍堕帻,柳边依约莺声。水秋鲈熟正关情。只愁宣室③召,未许钓船轻。 [注] ①苏庠(1065~1147):南宋初词人,隐逸以终,终年83岁。②杜若:香草,多年生草本,高一二尺,叶广披针形,味辛香。夏日开白花,果实蓝黑色。③宣室:古代宫殿名,泛指帝王所居的正室。 有人评说这首词语言“明朗清新”,试结合“柳丝摇晓市,杜若遍芳汀”两句赏析。 答: 解析:“柳丝摇晓市,杜若遍芳汀”两句写柳枝飘摇舒展在晨晓的街市,杜若长满了满是花香的小洲。能结合这两句词,扣住“明朗清新”或“简明”“脱俗”“不浮艳”等语言特点赏析,且表述合情合理即可。 参考答案:①不尚修饰,写景简明。“柳丝”“晓市”“杜若”“芳汀”取景自然,洗去浮艳和纤秾。②用字脱俗,境界清新。“摇”写出了柳丝的特点,也带有拟人,突出作者的闲适;“遍”写出了杜若之多,也表现了词人的喜悦。 [课时跟踪检测]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金陵怀古 许 浑 玉树①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②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③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④。 [注] ①玉树:指陈后主所制乐曲《玉树后庭花》。②景阳兵合:指隋军攻陷金陵,直逼景阳宫外,陈后主束手就擒,陈朝灭亡。③禾黍:出自《诗经》,周大夫行役过故宗庙宫室之地,看见到处长着禾黍,感伤王都颠覆,因而作《黍离》一诗。④洛中:洛阳。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金陵是孙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的古都,隋唐以来,由于政治中心的转移,无复六朝的金粉繁华。金陵的盛衰沧桑,成为许多后代诗人寄慨言志的话题。 B.首联写南朝最后一个小朝廷,在陈后主所制乐曲《玉树后庭花》的靡靡之音中覆灭。“残”和“空”从文化生活和军事设施两方面反映陈朝的腐败,一文一武,点染出金陵城一片没落不堪的景象。 C.颔联描写金陵的繁荣盛况。“松楸”,坟墓上的树木。诗人登高而望,看到荒冢上远近高低尽是挺拔的松楸,残宫禾黍。 D.颈联概括世间的风云变幻。这里,“拂”字、“吹”字写得传神,“亦”字、“还”字写得含蓄。“石燕”和“江豚”是传说中神奇怪诞的动物,唐汝询说:“千官有冢,六代无宫,惟馀石燕江豚,作雨吹风而已。”在这里烘托一种神秘莫测的浪漫主义气氛。 E.尾联照应开头,抒发了诗人的感慨。“惟有青山似洛中”,就是说今日的金陵只有青山和洛阳相似,其余的一切都和六朝相同。江山不改,世事多变,令人感慨万千。 解析:选CE C项,“颔联描写金陵的繁荣盛况”错,本诗颔联描写坟墓上的树木,残宫禾黍,实是描写金陵的衰败景象。E项,对“惟有青山似洛中”的解释有误,本句是说今日的金陵除去山川地势与六朝时依然相似,其余的一切都大不一样了。 ★(2)请对本诗颈联中“拂”“吹”二字做简要赏析。(6分) 答: 解析:本题属于炼字题,解答时需注意从炼意、炼境、炼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作答时应先答出字的含义,然后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效果。在本诗颈联中,“拂”“吹”二字用得极为传神。“拂云”描写石燕掠雨穿云的形象,“吹浪”表现江豚兴风鼓浪的气势。一“拂”一“吹”,写出了石燕和江豚带来风云变幻,实是以其象征历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即尾联所说的“英雄”。 参考答案:“拂”为“掠过”之意,写石燕掠过云朵带来晴雨变化;“吹”为“鼓动”之意,写江豚在江面上兴风鼓浪。(3分)用“拂”“吹” 二字写石燕、江豚,生动传神,使人觉得江上自然的风云晴雨的变化是由石燕、江豚带来的,用石燕、江豚象征了历史上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3分)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种柳戏题① 柳宗元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 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 好作思人树②,惭无惠化传。 [注] ①该诗是诗人任柳州刺史时所作。②思人树:《史记·燕召公世家》中载,召公有惠于民,他死后人们自觉地爱护他生前所栽的甘棠树,还作诗以表达对他的怀念。在后世的诗词中,常用“思人树”赞美官员有惠政。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戏题”即以题诗为消遣。本诗诗人借“种柳”为题,寄托理想。 B.颔联写自己今天的所作所为会成为人们谈笑的内容,但随着时间推移终会被遗忘。 C.前两联诗人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展开描写,使诗题中的“戏”字落到了实处。 D.颈联诗人以坚定的口吻提出自己美好的希冀,他坚信今天的举动将利国利民。 E.尾联用典,表达了诗人努力造福于民的强烈愿望和对功业不能久传的遗憾。 解析:选BE B项,“但随着时间推移终会被遗忘”理解不当,诗中并未表达这种意思,“推移成昔年”是说今天的事情也许会成为历史上的一段佳话。E项,“对功业不能久传的遗憾”理解有误,尾联是说“惭愧的是自己任地方官未能替百姓更好地谋福利”。 ★(2)本诗首联历来被人称道,试分析其风格。(6分) 答: 参考答案:本诗首联“别具一格”,体现在以下方面:①首联两句十个字,连用四个“柳”字,照应了诗题中的“戏题”二字;(3分)②诙谐有趣,富有节奏感,能使读者感到非常新颖别致,自然而然地调动起读者的阅读兴趣。(3分) [诗歌鉴赏] 本诗是柳宗元现存诗歌中别具一格的一首作品。诗人一改平时的创作风格,紧紧扣住诗题中的“戏”字,用嬉戏的笔调将“种柳”的主题表现出来。首联两句十个字,居然嵌入了四个“柳”字,既照应了诗题中的“戏题”二字,又使读者感到新颖别致。颔联感慨,想象自己今天的所作所为会成为人们谈笑的内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许会成为历史上的一段佳话。颈联,诗人以不容置疑的口吻提出:硕大的树冠应当能遮蔽住骄阳,覆盖大地,高耸的树干一定能长大成材高入云天。他坚信自己今天的举动将利国利民。尾联运用了“思人树”这一典故,并以议论的口吻,表达了诗人努力造福于民的强烈愿望,感情真挚诚恳。 [白话诗歌] 柳州刺史柳宗元,今日种柳柳江边。人们会把我今日种柳之事当作谈笑的话题,但随着时间流逝,这也许会成为历史上的一段佳话。浓绿的柳阴应当会覆盖大地,耸立的树干必将要耸入蓝天。到那时,人们看见树也许会不由得怀念我,惭愧的是我没有什么良好政绩可以流传。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 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 苏 轼 东武望余杭①。云海天涯两杳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 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②。堕泪羊公③却姓杨。 [注] ①东武:密州治所,今山东诸城。余杭:杭州。②河塘:指沙河塘,在杭州城南,是当时较繁华的地方。③堕泪羊公:《晋书·羊祜传》记载,西晋名将羊祜 镇守襄阳有德政,他死后,襄阳百姓在岘山为之立碑,岁时享祭,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之为“堕泪碑”。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东武望余杭”一句,写词人要从杭州到密州任职,与友人分别之后只能两地相望。 B.“云海天涯两杳茫”以空间的辽远和阻隔,表达了与友人相见无期的惆怅。 C.“功成名遂”表明词人是有志于济苍生、安社稷的,“何日”表明这是词人的一种期望。 D.“醉笑陪公三万场”运用虚实结合、夸张的手法,写日后词人与友人相聚宴饮的欢快。 E.“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两句,写劝友人痛饮,不必像世俗之人一样伤感,表现出对世俗的讽刺。 解析:选DE D项,“虚实结合”错误,“醉笑陪公三万场”只是虚写,这是词人想象的他日功成名就还乡后的场景;E项,“表现出对世俗的讽刺”错误,表现的是词人的一种豁达之情。 ★(2)请从艺术手法和思想情感的角度赏析“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三句。(6分) 答: 参考答案:①借景抒情。通过写灯火稀疏、河塘寥落,烘托词人内心的凄凉,表现词人的留恋之情;(3分)②用典。运用“堕泪碑”的典故,将友人杨元素比作羊祜,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赞赏之情,表现了词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3分)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 客 怀 何应龙 客怀处处不宜秋,秋到梧桐动客愁。 想得故人无字到,雁声远过夕阳楼。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处处”虽有到处之意,却又深刻地道出了游子四处奔波、百无聊赖的心情。 B.“不宜秋”,是因为秋雨、梧桐叶落时的萧瑟景象触动了游子的悲秋之情。 C.首句从秋景描写入手,烘托了浓重的悲秋氛围。 D.“无字”是说亲朋好友并不关心自己,这更加重了诗人的孤独,愁上加愁。 E.“远”字用得极妙,诗人盼“字”到来,雁却远远地飞过,颇有无情之叹。 解析:选CD C项,首句并没有“秋景描写”。D项,“无字”是说没有亲朋好友寄来一言半语,并非“亲朋好友不关心自己”。 ★(2)全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答: 参考答案:“愁”。(2分)诗歌内容句句围绕“愁”字展开。首句写诗人客居他乡,处处引发游子的悲愁情怀;(1分)第二句写梧桐叶落的景象触动了异乡客寂寞、孤独的悲秋情思;(1分)第三句写诗人急盼见到亲朋好友的一言半语,结果却“无字到”,便更添愁苦;(1分)最后一句写传书的鸿雁飞过,消失在洒满夕阳的高楼之外,只余雁声回荡耳际,更是愁上加愁。(1分) [诗歌鉴赏] 此诗抒发了异乡客怀念家乡、思念亲朋好友的情怀。首句“客怀处处不宜秋”,虽未涉及景物,但通过“处处”“不宜秋”二词深刻地道出了游子四处奔波、百无聊赖的心情。“不宜秋”是惆怅之语,之所以“不宜秋”,是因为“秋到梧桐动客愁”,秋雨梧桐叶落时的萧瑟景象触动了游子的悲秋情怀,一个“愁”字更加深了游子寂寞、空虚、孤独的思乡之情。在这孤单寂寞的秋日里,若能有亲人、故人从家乡传来一言半语,或许也能宽慰孤独的灵魂,然而结果是“无字到”,无疑是愁上加愁。“ 雁声远过夕阳楼”,“雁”使人产生传递书信的联想。这里诗人用虚笔写。不写“雁”而写其“声”:大雁已飞过,唯有即将消失的雁声尚在耳际回响。不见彩笺,空闻雁声,此刻我们似乎看到了漂泊天涯的游子目送鸿雁消失在夕阳余光里的失望和颓然的神情。 [白话诗歌] 客居在外,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不适宜秋天的,因为秋天到了,梧桐落叶会让游子更加愁苦。想念故人却没有书信到来,大雁已飞过洒满夕阳的高楼,唯有即将消失的雁声尚在耳际回响。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