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八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县(市、区)一中期中联考 高中二年语文科试卷 一、课内基础知 ‎1.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潦水(lǎo) 精髓(suǐ) 央浼(měi) 引亢高歌(háng)‎ B. 丰稔(rěn) 戗兽(qiàng) 泠然(líng) 聊以慰藉(jiè)‎ C. 迤逦(yǐ) 棨戟(qǐ) 付梓(zǐ) 气息奄奄(yān)‎ D. 寒砧(zhēn) 额枋(fāng) 怔住(zhēng) 咬文嚼字(jiáo)‎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和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该题每一个选项中加点的字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本题考查形声字的读音,与所学的教材贴近。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 A项,亢—吭;‎ C项,奄—yǎn;‎ D项,怔—zhèng。‎ 故选B。‎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虞常果引张胜 引:牵攀 命途多舛 舛:不顺 B. 所赖君子见机 机:机遇 听臣微志 听:准许 C. 于是秦王不怿 怿: 高兴 责臣逋慢 逋:怠慢 D. 今是而昨非 而:连词,表转折 之二虫又何知 之:此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 B项,机—预兆;‎ C项,逋—逃脱;‎ D项,而—连词,表并列。‎ 故选A。‎ ‎3.下列对加点词的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俊才星驰 ②且庸人尚羞之 ③历职郎署 ④时则不至 ⑤空以身膏草野 ⑥宾主尽东南之美 ⑦乐琴书以消忧 ⑧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还赵城,乃前曰 ⑨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⑩德合一君 A. ①④⑧丨②⑦⑩丨③⑨丨⑤丨⑥ B. ①④丨②⑦丨③⑧⑨丨⑤⑩丨⑥‎ C. ①④丨②⑦⑩丨③⑧⑨丨⑤丨⑥ D. ①④⑧丨②⑦丨③⑨丨⑤⑩丨⑥‎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此题是对此类活用的考查。①④名词用作状语;②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③⑧⑨名词用作动词;⑤⑩使动用法;⑥形容词用作名词。故选B。‎ ‎4.对下列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验之以事 ②杨意不逢 ③今臣亡国贱俘 ④非汉所望也 ⑤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⑥见犯乃死,重负国 ⑦访风景于崇阿 ⑧既自以心为形役 ⑨彼且恶乎待哉 ⑩而君幸于赵王 A. ①⑦⑩丨②丨③④⑤ |⑥⑧丨⑨ B. ①⑦⑩ |②⑨|③④⑤|⑥⑧‎ C. ①⑦ |②丨③④⑤丨⑥⑧⑩丨⑨ D. ①⑦ |②⑨|③④|⑤|⑥⑧⑩‎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对各类句式的基本知识与判断标准要理解、熟记,以便解题时进行知识迁移。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等。①⑦状语后置句,②⑨宾语前置句,③④判断句,⑤定语后置句,⑥⑧⑩被动句。故选D。‎ ‎【点睛】宾语前置句类型:‎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 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在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一书中提出,为强调宾语、把宾语提前在宾语后面用“是”字、“实”字或“之”字复指。如:“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如:“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意 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 ‎4.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 如:“韩生南向坐。”(《史记.项羽本记》)意思是“韩生面向南坐。”‎ 二、古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北燕①王冯弘,字文通,跋之少弟也。高云僭号,以为征东大将军,领中领军,封汲郡公。跋立,为尚书左仆射,改封中山,历位司徒。及跋死自立,与刘义隆交通。‎ 延和元年,世祖②亲讨之,文通婴城固守。文通所辖营丘、辽东等六郡皆降。文通尚书郭渊劝其归诚进女,乞为附庸,保守宗庙。文通曰:“吾负衅在前,北魏忿形已露,降附取死,不如守志,更图所适也。”‎ 先是,文通废其元妻王氏,黜世子崇,以后妻慕容氏子王仁为世子。崇出奔辽西,世祖遣兼鸿胪李继持节授崇假节、侍中,领护东夷校尉、幽平二州牧,封辽西王,录其国尚书事,食辽西十郡。文通遣其将封羽率众围崇,世祖诏永昌王拓跋健督诸军救之,封羽又以凡城降。‎ 文通遣其尚书高颙请罪,乞以季女充掖庭。世祖许之,并征其子王仁入朝,文通爱仁拒遣。文通散骑常侍刘训言曰:“虽结婚和通,而未遣子质,魏若大举,将有危亡之虑。夫以重山之隘,刘禅衔璧;长江之难,孙皓归命。愿按时遣世子,以恭大国之命。然后收离集散厚布恩泽分赈仓廪以济民乏劝督农桑以邀秋稔庶大业危而更安社稷可以永保。”文通大怒,杀之。太常阳岷复劝文通请罪乞降, 速令王仁入侍,文通不听。 世祖则诏乐平王拓跋丕等讨之,日就蹙削,上下危惧。‎ 文通避至辽东,高句丽遣使劳之曰:“龙城王冯君,爰适野次,士马劳乎?”文通惭怒,称制让之,高句丽乃处之于平郭,寻徙北丰。文通素侮高句丽,政刑赏罚,犹如其国。高句丽乃夺其侍人,质王仁。文通忿怨之,谋将南奔。高句丽乃杀之于北丰,子孙同时死者十余人。‎ ‎(节选自《魏书·列传》有删改)‎ ‎①北燕:五胡十六国之一,407年冯跋灭后燕,拥立高云(慕容云)为天王,都龙城(今辽宁省朝阳市),409年高云为近臣所杀,冯跋平定叛乱,自立为天王,史称“北燕”,436年被北魏所灭。②世祖: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庙号世祖。‎ ‎5.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然后收离集散厚布恩泽分赈仓廪以济民乏劝督农桑以邀秋稔庶大业危而更安社稷可以永保 B. 然后收离集散厚布恩泽分赈仓廪以济民乏劝督农桑以邀秋稔庶大业危而更安社稷可以永保 C. 然后收离集散厚布恩泽分赈仓廪以济民乏劝督农桑以邀秋稔庶大业危而更安社稷可以永保 D. 然后收离集散厚布恩泽分赈仓廪以济民乏劝督农桑以邀秋稔庶大业危而更安社稷可以永保 ‎6.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僭号:僭,超越本分。僭号,即冒用帝王的称号或者超越自己本来地位的称号、封号。‎ B. 郡公:郡,古代行政区域,始见于战国,秦朝时郡比县大,晋朝时废郡制;郡公,北魏时次于郡王的爵位,有实虚封两种。‎ C. 假节:“借”以符节,皇帝借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汉魏晋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往往加持节或假节的称号。‎ D. 诏:告知之意,多用于上对下。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为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冯文通开始能坚持立场,拒降北魏。世祖率兵征讨他,六郡投降,尚书郭渊劝他归附献女儿入朝求做附庸,文通没有答应。‎ B. 冯文通家事处理不当,以致内部不和。他废黜了长子冯崇,世祖就封冯崇辽西王,执掌他们国中尚书之事,文通就遣将围崇。‎ C. 冯文通刚愎自用,不听劝谏。刘训以刘禅投降、孙皓归顺劝他派世子入朝,文通却大怒杀了他,阳岷劝他遣子请降也不听。‎ D. 冯文通避至辽东,身死异地。辽东高句丽使者慰劳他带兵到野外止息辛苦,他虽羞惭恼怒,还是服从命令谦让使者,但还是被杀于北丰。‎ ‎8.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2)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3)吾负衅在前,北魏忿形已露,降附取死,不如守志,更图所适也。‎ ‎【答案】5. C 6. B 7. D ‎ ‎8. (1)(宋荣子)认清自我与外物的分际,辨明荣辱的界限,到此而止了。‎ ‎(2)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申诉不被允许。‎ ‎(3)我辜负魏廷导致仇隙在前,北魏对我的愤怒也已经显露出来,投降归附只会自取死路,不如坚守志向,另外再考虑去路。‎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收离集散”是并列结构的短句,后面要断句,可排除D;“分赈仓廪以济民乏,劝督农桑以邀秋稔”两句结构一样,要断句;“社稷可以永保”的前提是“大业由危到安”,所以“社稷”之前要断句。可排除AB。故选C。‎ ‎【6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此题B句中“晋朝时废郡制”错,《陈情表》有“郡县逼迫”,所以废郡制不是晋朝,是隋朝。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D项,“还是服从命令谦让使者,但还是被杀于北丰”这两句理解错误。“称制让之”指“用皇帝的身份、命令来责备他”,“被杀于北丰”是在儿子被当作人质,文通忿怨谋划南奔之后。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句得分点:“分”,分际;“辩”通“辨”,分辨;“境”,界限;“斯已矣”如此罢了。第二句得分点:“则”表转折,但是;“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笃”,严重,病重;“告诉”,报告申诉;“不许”不被允许。第三句得分点:“衅”,导致仇隙或挑起争端;“忿形”,愤怒;“降附”投降归附;“图”打算、图谋;“适”,去、到、往。‎ ‎【点睛】对于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题目,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参考译文:‎ 北燕王冯宏,字文通,是冯跋最小的弟弟。高云僭立为帝的时候,授任他为征东大将军,兼任中领军,封为汲郡公。冯跋在高云死后即帝位,授予冯文通尚书左仆射之职,改封为中山公,官位做到了司徒。到了冯跋死后,冯文通即帝位,就与刘义隆交结往来。‎ 延和元年,世祖亲自率兵征讨冯文通,冯文通固城自守。冯文通所辖营丘、辽东等六郡全都向大魏投降。冯文通的尚书郭渊劝文通向大魏朝投诚归附,并进献女儿入朝,请求做大魏的附庸,以保全自己的王位。冯文通说道:“我辜负魏廷导致仇隙(挑起争端)在前,北魏对我的愤怒也已经显露出来,投降归附只会自取死路,不如坚守志向,另外再谋求出路。”‎ 起先,冯文通废掉了他的原配妻子王氏,又废黜了王氏所生的长子冯崇,把后妻慕容氏所生之子冯王仁立为太子。冯崇逃出奔往辽西,世祖派兼鸿胪卿李继手持符节授予冯崇假节、侍中,领护东夷校尉、幽平二州牧等职,封他为辽西王,执掌他们国中尚书之事,食邑辽西十郡;冯文通派遣他的将领封羽率领部众围攻冯崇,世祖诏令永昌王拓跋健督率诸军前往救援,封羽又献凡城投降了大魏。‎ 冯文通被迫派遣他的尚书高颙前来朝廷请罪,请求让他的小女儿充当后宫的嫔妃。世祖准许了他的请求,并征召他的儿子冯王仁入朝侍奉,冯文通喜爱王仁拒不接受。他的散骑常侍刘训对冯文通说:“虽然与魏朝缔结婚姻互通往来,但不遣太子当人质,魏朝如果大举进攻,我们将有危亡的忧虑。昔日刘禅凭借重山作为屏障,最终落得衔璧投降;孙皓倚仗长江天险来拒敌,最终还是归顺晋朝。希望能按时派遣世子入朝,以奉行大国的诏令。然后再收集离散的兵民,对他们施以深厚的恩泽,分赈仓廪来接济百姓的困乏,大力劝导百姓从事农桑以求取丰收之年,方可望国家大业能够转危为安,社稷得以永久保存。”冯文通听了他这番话大怒,把他杀死。太常阳岷再次劝说文通向大魏请罪求降,赶快让冯王仁到大魏朝廷充当人质,冯文通不听。世祖就诏令乐平王拓跋丕等人率兵前往征讨,情况日益紧张急迫,上下无不深感危惧。‎ 冯文通避让到辽东,高句丽国派遣使者前去慰劳他,说:“龙城王冯君,带兵来到野外止息,兵马很辛苦吧?”冯文通听了非常羞惭恼怒,用皇帝的身份来指责使者,高句丽就把冯文通安置在平郭,不久又让他迁往北丰。冯文通向来轻侮高句丽,到这里之后,他的政令刑法、赏赐处罚,都还是像在自己国内一样。高句丽竟然夺走冯文通的侍从,把冯王仁扣为人质。冯文通对此十分气愤怨恨,计划奔走到南边去。世祖又向高句丽征索冯文通,高句丽就在北丰把他杀掉,其子孙同时遇害的有十多人。‎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对雪①‎ 杜甫 北雪犯长沙,胡云冷万家。‎ 随风且间叶,带雨不成花。‎ 金错②囊徒罄,银壶酒易赊。‎ 无人竭浮蚁③,有待至昏鸦。‎ ‎【注释】①这首诗作于大历四年(公元769)的冬天。当时杜甫住在潭州(即长沙),已经五十八岁,写这首诗的第二年就病逝了。②金错:指金错刀,古代的钱币名。③浮蚁:亦称“绿蚁”“浮蛆”,酒面上的泡沫,这里指代酒。‎ ‎9.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北雪”“胡云”,渲染了凄冷森寒的氛围,奠定了诗歌的情感基调。‎ B. 颔联描写了白雪随风飘舞散落在叶间,夹着雨的风雪吹落了树叶间的残花。‎ C. 颈联写出诗人当时的处境,“酒易赊”,诗人反其意,“易”实“不易”。‎ D. 诗歌紧扣诗题“雪”,前四句写南方雪景;后四句写雪天里诗人触景伤怀。‎ ‎10. 比较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两诗都有“酒”“雪”意象,表达的情感不同。结合诗句分析两诗的情感有哪些不同。‎ ‎【答案】9. B 10. (1)白诗抒发的情感单一直白:表达了亲友间真诚的关心。在寒冷的雪夜里,为朋友准备“酒”“火炉”,“能饮一杯无”,细语问候,贴近心窝,尽管雪天来临,依然感到无比的温暖。(2)杜诗抒发的情感丰富复杂:①诗人异乡独处,寂寞无聊:“无人竭浮蚁”体现诗人有酒无朋,无人尽欢的孤独寂寞(或从前四句的凄冷环境的渲染体现漂泊的孤寂,也可得分);②暮年生活的贫困潦倒,处境悲惨:“金错囊徒罄”写诗人钱袋空空,买不起酒,赊酒排遣孤寂,却有酒无友;③对家乡的思念,有家难归的苦闷与忧伤:“昏鸦”侧面描写了诗人在外等待之苦、漂泊之久、思家之切。诗人一直等至黄昏,乌鸦都回巢了仍不见故人的踪影,落魄流浪之形象读来令人生悲。‎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B项,“夹着雨的风雪吹落了树叶间的残花”错,颔联中的“花”,指的是“雪花”,并非自然界的花。落叶与雪同飘,雪还未落地就融化成滴滴冷雨,是不成片的雪花。古称雪花有六角,又称六出。故选B。‎ ‎【10题详解】‎ 本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多角度思考,可从时间角度梳理,要看作者在不同时段的情感;可从描述对象角度梳理,不仅要看描述主体(诗人或抒情主人公)的情感,也要看描述客体(人、事、物、景)蕴含的情感。本题是对比阅读,题干要求分析白居易的《问刘十九》和本首诗都有“酒”“雪”意象,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白居易的《问刘十九》从题目可知刘十九是作者的朋友,再看内容,“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寒冬腊月,暮色苍茫,风雪大作,家酒新熟、炉火已生,只待朋友早点到来,“家酒”、“小火炉”和“暮雪”三个意象连缀起来构成一幅有声有色、有形有态、有情有意的图画,其间流溢出友情的融融暖意和人性的阵阵芳香,表达了亲友间真诚的关心。杜甫的《对雪》“无人竭浮蚁,有待至昏鸦”,通过间接抒情写出作者面对着漫天的飞雪,感受着凌列刺骨的寒意,预饮酒,却无人与之为伴,无人与之对酌的孤独情状,诗人只能等待归巢的“昏鸦”。这“昏鸦”这一意象卷入落魄的流浪人的心里,即言诗人等待时间之久,又写出了诗人的形单影只,漂泊无着,有家难归的孤寂与苦闷,感染力强。所以两首诗情感表达的不同在于白诗抒发的情感单一直白,而杜诗抒发的情感丰富复杂,分析要要具体指出表达了哪些情感。‎ ‎【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 ‎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 ‎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 ‎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 ‎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 ‎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 ‎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 名篇名句默写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策扶老以流憩,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_____________,青雀黄龙之舳。(王勃《滕王阁序》)‎ ‎(3)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诗人自叙生平,思今忆昔,概括自己经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 ‎(4)陆游的《游山西村》中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表现农家盛情款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逍遥游》中“__________ ”一句以杯水为例,说明了只能用芥草作船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一句说明了鹏鸟背负青天向南方飞没有阻碍。‎ ‎(6)《陈情表》中表达李密将不惜为国出力和报答皇帝大恩大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 时矫首而遐观 (2). 舸舰弥津 (3). 辛苦遭逢起一经 (4). 干戈寥落四周星 (5). 莫笑农家腊酒浑 (6). 丰年留客足鸡豚 (7).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8). 而莫之夭阏者 (9). 臣生当陨首 (10). 死当结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遐”“舸”“寥”“腊”“坳”“阏”“陨”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春节期间,科幻大片《流浪地球》热映。对这部科幻片,不乏批评和质疑的声音,认为其中的科学设定有误,也有明显的科学性硬伤,但这实际上瑕不掩瑜。需要说明的是,科幻小说是小说的一种,既然是小说,就该允许有虚构和文学化想象,这与武侠片里飞檐走壁的轻功具有相似的功能。说到底,科幻小说和科幻大片有助于吸引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对科技的兴趣,进而支持科技事业发展,但其本身不承担科普功能。科幻片上映后,传播面非常广泛,具有全民性的影响力,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商业行为,更代表了一种文化上的软实力,会带动一个国家制度和民族共同价值观的输出。‎ 中国人在科幻片中“搏击太空”并不违和。很多好莱坞科幻大片的基调都是,在人类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是美国英雄出手才拯救了人类。在此类价值观的长期熏陶下,对美国文化的认可就会产生精神上的向心力。而《流浪地球》向全球观众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当人类面临危机时,是国产英雄力量通过中国人的方式站了出来。《流浪地球》的火爆,也打破了部分人的认知窠臼:长期以来,国内对硬科幻市场的开拓并不被看好,有人认为观众还不具备鉴赏力,也有人认为制作流程能力和技术水平还不够。《流浪地球》则用事实回应了这些质疑,使得中国人搏击太空的行为不再违和。‎ 国内硬科幻电影创作力量还很薄弱。硬科幻电影的投资规模很大,资金需求往往上亿甚至十几个亿,且是一种风险投资,其投融资模式还有待探索。科幻大片的前提是优秀的科幻小说,目前国内科幻创作的队伍还十分弱小,甚至还没有以写作为生的职业科幻作家。具有全民知名度和市场号召力的科幻作家,更是屈指可数。硬科幻电影的特效制作,既要有宏大的想象力,又要有细腻的真实性。在《流浪地球》中,利用木星引力让地球加速,利用行星发动机进行重核聚变,建设规模宏大的地下城市等场景,都是后期特效制作出来的。这方面的专业人才,既要有对艺术深刻的鉴赏力,又要有坚实的理工科背景。在这方面,我们人才储备远远不够。‎ 硬科幻电影制作也需要全流程保障机制。美国科幻大片着眼于利用电视电影强大的传播力来进行科学文化传播。这种方法的实现,需要两方面的制度保障:一方面是建立电影和电视作品的科学性审查机制,这并非不允许“大胆想象”,而是要尽力避免伪科学传播;另一方面,在硬科幻电影的编剧、导演、道具制作等环节,要建立科学家、工程师、科普专家参与到电影制作过程中的机制。美国科学院就建立了这样的一个对接机制,当导演、编剧等电影制作方需要对某个专业问题进行咨询的时候,可以找到相应的专家进行把关,提供咨询意见。《星际穿越》的科学顾问基普·索恩,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他所在的大学为他参与电影拍摄提供学术休假和职位保障,这样做的目的,既确保了电影的科普功能,也有助于彰显大学对社会的贡献,提升大学的声望,这就是互利双赢的合作模式。‎ ‎《流浪地球》让我们迈出了中国原创硬科幻电影的重要一步,今后我们还将面对《三体》等更高难度的拍摄题材,建立硬科幻电影制作的全流程保障机制,显然已箭在弦上。‎ ‎(摘编自郑永春《我们离硬科幻电影时代还有多远》)‎ ‎1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认为,《流浪地球》瑕不掩瑜。虽然其中有明显的科学性硬伤,但既然是改自小说,就该允许虚构和文学化想象。‎ B. 科幻片传播面广泛,既是一种简单的商业行为,又代表了一种文化上的软实力,而后者能带动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文化的输出。‎ C. 《流浪地球》证明了国内对硬科幻市场的开拓是可以被看好的,中国观众具备一定的鉴赏力,科幻电影的制作流程能力和技术水平已经成熟。‎ D. 建立电影和电视作品的科学性审查机制既要尽力避免伪科学传播,也要专家提供专业的咨询意见,这是全流程制度保障的重要方面之一。‎ ‎13.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第二自然段中,作者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论证了中国人在科幻片中“搏击太空”并不违和的观点。‎ B. 第四自然段中运用基普·索恩的例子论证了“建立科学家、工程师、科普专家参与到硬科幻电影制作过程中的机制”的重要性。‎ C. 文章从《流浪地球》热映这一现象引入,从四个方面分别阐述了中国硬科幻电影的意义、不足、努力方向以及已经取得的成就,条理清晰,脉络分明。‎ D.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介绍了美国在科幻电影制作方面的一些经验,为我国建立硬科幻电影制作的全流程保障机制提供了借鉴。‎ ‎14. 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科幻小说和科幻大片即使其本身不承担科普功能,但通过吸引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对科技的兴趣,同样能支持科技事业发展。‎ B. 《流浪地球》向全球观众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国产英雄力量用中国人的方式解决人类面临的危机,这样可以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观念传播出去。‎ C. 硬科幻电影的特效制作既要有宏大的想象力,又要有细腻的真实性,由于人才储备不足,《流浪地球》中的部分场景的后期特效制作有不尽人意之处。‎ D. 如果可以解决硬科幻电影的投融资模式问题、特效制作技术问题、科幻创作队伍的建设问题,中国的硬科幻电影就有可能迅猛发展。‎ ‎【答案】12. A 13. C 14. C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B项,曲解文意。“而后者能带动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文化的输出”表述错误,原文在第一段,“科幻片上映后,传播面非常广泛,具有全民性的影响力”,应该指“科幻片传播广泛,影响力大”这件事能带动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文化的输出;‎ C项,夸大其词。“科幻电影的制作流程和技术已经成熟”表述错误,原文虽有“也有人认为制作流程和技术上还不具备。《流浪地球》则用事实回应了这些质疑”的说法,但也不能说明已经成熟;‎ D项,文意杂糅,“提供专业的咨询意见”错,这是后面第二个方面对接机制的作用,此处属于典型的“杂糅”。‎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C项,“以及已经取得的成就”无中生有。原文分别阐述了中国硬科幻电影的意义、不足、努力方向,后面并没有阐述已经取得的成就。故选C。‎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C项,“硬科幻电影的特效制作既要有宏大的想象力,又要有细腻的真实性,由于人才储备不足,《流浪地球》中的部分场景的后期特效制作有不尽人意之处”不合逻辑,前后两句之间没有直接的逻辑推理关系,原文为“硬科幻电影的特效制作,既要有宏大的想象力,又要有细腻的真实性。在《流浪地球》中,利用木星引力让地球加速,利用行星发动机进行重核聚变,建设规模宏大的地下城市等场景,都是后期特效制作出来的”。故选C。‎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 侯琢玉 叶 孤 ‎(1)侯七家住泗州城郊外,原名侯小宝,因在家中排行老七,所以人们都称呼侯七。由于爹妈死得早,加之六个哥哥姐姐也不管侯七的死活,侯七便如孤儿一般在泗州城游荡。侯七虽识字不多,倒也读过几天私塾。侯七在泗州城晃荡,但眼明手快,能说会道,不久,便在城中“一品轩”古董店谋了个伙计的差事。‎ ‎(2)侯七干活卖力,也很聪明,嘴油舌滑,一品轩老板董玉轩甚是喜欢、看重,数年间将侯七的工钱涨了几番。而侯七也没有辜负董玉轩的栽培,将一品轩打理得井井有条。老板常常擦拭着玉,自言自语:“嗯,是块好玉……”有时也微微皱眉。‎ ‎(3)侯七在一品轩一呆就是十多年,从一个晃荡的毛头小子干成了三十多岁的大青年。十几年间,侯七倒也虚心好学,除了干好自己伙计该干的事情外,还旁敲侧击地向老板董玉轩讨教学习古董知识。董玉轩何等聪明,知道一品轩之所以能在泗州城屹立数十年不倒,全靠自己对古董行业几十年浸淫的专业判断。如果侯七得到自己真传,势必到哪都有立足之地。董玉轩有两子,但一个留了洋,一个当了兵,竟无一子肯跟随他做古董生意。董玉轩也想过将自己的一身技艺找个传人,侯七也曾是董玉轩衣钵的考虑对象。但董玉轩精明如斯,想到自己一旦倾囊相授,侯七艺满必会离开一品轩,另谋高就,或是另起炉灶,这样自己十几年的栽培也就付之东流了。因此,侯七只学到了董玉轩的皮毛。侯七也明白董玉轩不会轻而易举地传授自己,十几年来,侯七也攒了一笔钱,时刻准备着自己当老板。‎ ‎(4)一日,店里有一老妇来卖一块玉璧,侯七见这玉璧呈椭圆形,头大尾小,通体圆润,光泽明亮。侯七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块上了年代的真品好玉,一问价,老太太竟要价不菲,说这玉璧是明末长平公主之物,要五百大洋,侯七虽吓了一跳,但想到这玉璧有几百年历史,又是宫廷之物,如果将之买下然后再伺机出手,说不定可以大赚一把,那时自己另起炉灶就大有希望了。于是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侯七终于用自己攒了十几年的三百块大洋,悄悄将玉璧买下,老板董玉轩自是瞒住不说。‎ ‎(5)趁一日得闲,侯七悄悄揣玉璧至山阳城,找到了古董界泰斗萧老,萧老一见玉璧顿时两眼放光,侯七见了心中一喜,能让古董界泰斗两眼发出光芒的自然是不会差的玩意了,这回自己多半赚大了。‎ ‎(6)萧老双眼光芒放完,方道:“的确是一块好玉,应该是明末之玉。”侯七听毕心中又是一喜,自己三脚猫古董皮毛并没有看走眼,这玉璧果然是一块明代的好玉。其实候七当时并没有十分的把握,完全靠多年的感觉,想不到这老妇竟没有说谎。‎ ‎(7)侯七正要问这块玉璧价值几何之时,突见萧老将玉璧贴在唇鼻之间,仔细闻了起来,嗅吮再三,萧老兴奋道:“此玉隐约有一股华贵之气!”侯七连忙兴奋道:“卖的人说此玉璧乃长平公主贴身玉璧。”同时也对萧老佩服不已,连这华贵之气也能闻出来,不愧是古董界的泰山北斗。‎ ‎(8)萧老一听,恍然大悟道:“难怪,难怪!”继而又叹道:“不过,可惜的是此玉乃长平公主死后下葬时用过的,虽玉质名贵,但裹污秽之气,已经不值钱了。”侯七大惊。他不甘心问道:“那这玉璧到底能值几钱?”萧老叹道:“最多三十大洋。”“不可能,不可能,我花三百大洋买的玉怎么可能呢?”侯七神情恍惚地出了萧宅。萧老在后面又道一句:“如若不信,回去后你用温热毛巾覆于玉璧上,片刻再闻闻你就明白了……”‎ ‎(9)心灰意冷的候七回到泗州城一品轩,悄悄拿来热毛巾裹住玉璧,一会儿侯七再拿起玉璧一闻,果然闻到一股臭味。侯七又怒又恼,一把将玉璧摔了个稀巴烂。‎ ‎(10)侯七后悔已晚,但更后悔自己十几年来学得不专心,假如自己出去开店,迟早得倒闭。侯七下定决心死心塌地跟董玉轩好好学好好干。‎ ‎(11)二十年后,管理一品轩数年的侯七已是泗州城数一数二的古董行家。‎ ‎(12)董玉轩的两个儿子,老大留洋娶了个洋妞定居法兰西再也不回来了,这可把董玉轩气得够呛。而更让董玉轩伤心欲绝的是,老二当兵参加了革命党,被砍了头。董玉轩一病不起。‎ ‎(13)董玉轩临死的时候告诉侯七,二十年前,那个老妇卖玉,是自己安排的,目的就是让侯七留在一品轩。还说:“一个古董行家没有几十年成不了行家。这人啦,就跟这玉一样……”‎ ‎(14)侯七也明白了老板的良苦用心,不经过几番磨砺,又怎么能成为今日开了几间分店的侯琢玉呢。‎ ‎15.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董玉轩喜欢、看重侯七,但又十分精明,不肯轻易地倾囊相授,怕侯七离开一品轩,这里表现出了董玉轩自私和猜疑的一面。‎ B. 小说注重从细微处表现人的心灵秘密,如“侯七见了心中一喜”“侯七听毕心中又是一喜”,生动表现了侯七对玉的喜爱。‎ C. 小说特意安排详写萧老鉴玉这一情节,主要是为了使侯七这个人物形象更为丰满,推动小说的情节发展,使之跌宕起伏,更凸显主旨,意蕴深刻。‎ D. 小说善于使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在孤儿侯七到一品轩学艺十多年后,文中通过展示他偷买假玉璧前后行事的变化,来表现了他的成熟过程。‎ ‎16. 为了把侯七留在一品轩,老板董玉轩不惜精心设局,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中的原因。‎ ‎17. 作者在结尾安排董玉轩临终说出真相,侯七心有感触,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15. C 16. (1)文中有两处反复提到董玉轩的儿子,就是为了交代董玉轩要另寻接班人的原因。正是两个儿子无一人可以随他做古董生意,让董玉轩不得不找侯七这个外人来继承自己的衣钵,所以董玉轩才会设局以留住他。(2)董玉轩执意留侯七的另一个原因是侯七眼明手快, 能说会道。聪明能干, 虚心好学,有事业心,把一品轩打理得井井有条,虽 “嘴油舌滑”, 急于求成,但在董玉轩看来侯七是块“好玉”,虽有瑕疵但值得雕琢。(3)董玉轩相中外人侯七这块“好玉”,也清楚侯七虽有理想但急于求成,好玉尚需雕琢,人更要几经雕琢才能成器,所以董玉轩才精心设局来考验磨砺他,将来好“委以重任”,这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 ‎17. (1)作者这样安排使小说的结尾新奇巧妙,出人意料,令人回味。作者安排董玉轩临终时说出真相,使故事情节陡折逆转,结尾出人意料,蓄势陡转的运用掀起小说结构上的波澜,强化了小说的艺术效果,引起读者的深思。(2)安排这样逆转的的结尾可以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作者在结尾揭示20年前是董玉轩不露声色巧设局,这是出人意料,但联系全文,这样的情节更能体现作为老板的董玉轩精明机智的形象。而侯琢玉得知真相后的冷静理智的反应,更可见侯琢玉经过一番磨砺成长后的成熟智慧,这样处理同时丰富了侯七和董玉轩的人物形象。(3)作者这样的安排可以点明主旨, 深化主题。小说结尾笔锋陡转,惊人耳目,进一步深化了小说主题(参考主旨:成功来自经年累月的积累和自身的反复磨砺;人如璞玉,需几经雕琢,才能成器;学海无涯, 唯勤奋扎实,不断努力进取方可有成;做事要脚踏实地、专心向学, 不可急于求成;一个人立身行事需要超越寻常的睿智;做人应光明磊落、安守本分, 不可投机取巧等等, 学生言之有理即可给分),给故事赋予了更为深广的涵义。‎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A项,“这里表现出了董玉轩自私和猜疑的一面”错,董玉轩不肯轻易地倾囊相授,是怕侯七离开一品轩,自己十几年的栽培也就付之东流了,认为“董玉轩自私和猜疑”则言之过重;‎ B项,“生动表现了侯七对玉的喜爱”错,“侯七见了心中一喜”“侯七听毕心中又是一喜”,生动表现了侯七想轻松赚一把大钱,急于自己当老板的心理;‎ D项,“在孤儿侯七到一品轩学艺十多年后,文中通过展示他偷买假玉璧前后行事的变化”错,侯七并非孤儿,他偷买的玉璧并不是假玉璧,玉璧是真的且名贵,只不过是长平公主死后下葬时用过的,裹污秽之气,已经不值钱了。‎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理解和概括的能力。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域,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题干要求分析老板董玉轩不惜精心设局把侯七留在一品轩的原因,可从老板董玉轩和侯七两个角度分析。文中写道“董玉轩有两子,但一个留了洋,一个当了兵,竟无一子肯跟随他做古董生意”“董玉轩的两个儿子,老大留洋娶了个洋妞定居法兰西再也不回来了,这可把董玉轩气得够呛。而更让董玉轩伤心欲绝的是,老二当兵参加了革命党,被砍了头”,从这两处描写可知,董玉轩找不到亲近的人来继承自己的衣钵,所以董玉轩不得不找侯七这个外人来继承。再从最后董玉轩临死时候告诉侯七的内容“一个古董行家没有几十年成不了行家。这人啦,就跟这玉一样……”可知董玉轩精心设局是要考验磨砺侯七的,好让他将来继承自己的手艺。文中对侯七的描写也很多,“眼明手快,能说会道”“干活卖力,也很聪明,嘴油舌滑,一品轩老板董玉轩甚是喜欢、看重”“将一品轩打理得井井有条”“十几年间,侯七倒也虚心好学,除了干好自己伙计该干的事情外,还旁敲侧击地向老板董玉轩讨教学习古董知识”,可见侯七这个人本身资质也不错,深受董玉轩的器重。‎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题干要求分析作者在结尾安排董玉轩临终说出真相,侯七心有感触,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可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情节与上下情节的关系、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给读者的感受等角度分析。情节上,前文写侯七偷偷买玉并请人鉴玉,后来失败,才使他最终成为行家。但作者安排董玉轩临终时说出真相,结尾出人意料,使小说情节起伏跌宕;人物上,结尾的内容关涉到董玉轩和侯七,二十年前董玉轩就这样安排,二十年后才说出真相,可见作为老板的董玉轩精明机智、有长远眼光;而侯七二十年前的急于求成和二十年后得知真相后明了老板的良苦用心的性格形成对比,可见侯七经过一番磨砺变得成熟智慧。所以这样的结尾让这两个人物形象更丰满;主题上,这篇小说主要是通过侯七几经波澜最终成器的故事,来表现文章的主旨:人如璞玉,需几经雕琢,才能成器;成功来自经年累月的积累和自身的反复磨砺。所以作者这样的安排可以点明主旨,深化主题。‎ ‎【点睛】小说情节作用一般从以下方面分析:‎ ‎①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考虑,如突出人物个性,展示人物的精神品格。‎ ‎②从情节与上下情节的关系考虑,如创造悬念;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前后照应、对比;推动情节的发展等。‎ ‎③从情节与小说主题关系考虑,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④从给读者的感受分析,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四、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茶起源于中国,最早的书面记载可 至公元前2世纪,后传入西方。然而,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饮茶有着不同习俗。‎ 在饮茶过程中,中西茶具各有讲究。( )。中国的茶具多为陶瓷制品,也有用紫砂壶和铁壶,这样能更好地 熟普洱、陈年铁观音等发酵荼的风味;而西方人对银壶 ,用它煮茶,洁而不染异味,茶香更和顺韵长,所以西方的茶具多为银制品。‎ 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端起茶,先品鉴茶色再闻茶香。欣赏茶汤色相或绿或红清澈明亮,闻嗅悠悠茶香,可谓 ;而西式茶则使用滤茶器,选择在茶中加奶、糖、柠檬片和蜂蜜等调味品,与中国把饮茶品茗作为一种艺术享受不同,西方茶已经脱离一般形态,成为一种饮料。‎ 在中国,饮茶已成为一种文化。茶文化即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活动过程,与中华的文化内涵相结合,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因为独成一体,从而形成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摘编自茶叶百科《中西茶文化差异》)‎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追溯 体现 用情专一 色味俱佳 B. 回溯 体现 用情专一 口齿生香 C. 追溯 烘托 情有独钟 色味俱佳 D. 回溯 烘托 情有独钟 口齿生香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不同类型的品鉴,应对不同材质的茶器 B. 品鉴类型的不同,应对茶器材质的不同 C. 不同材质的茶器,适合不同类型的人品鉴 D. 不同材质的茶器,适合不同类型的品鉴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不仅茶文化独成一体,而且成为一朵中国文化中的奇葩。‎ B. 茶文化不仅成为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而且独成一体。‎ C. 并且独成一体,成为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D. 成为一朵中国茶文化中的奇葩, 并且独成一体。‎ ‎【答案】18. C 19. D 20. C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要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第一处:“追溯”有回首或钩沉往事,探寻本质或源泉的意思;“回溯”只有回忆,没有追寻事物本质这一层意思;根据上文中“茶起源于中国”用“追溯”更恰当。‎ 第二处:烘托是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体现指某种性质或现象通过某一事物具体表现出来;根据上文“陶瓷制品,紫砂壶和铁壶”等可知,用“烘托”更恰当。‎ 第三处:用情专一:是指某个人对另一个的感情专注程度,一般侧重于感情的持久;涉及对象一般是人。情有独钟是指对某人或某物特别特别喜欢。根据上文西方人对银壶态度,用“情有独钟”更恰当。‎ 第四处:口齿生香,嘴和牙齿都有香味,侧重吃的感受。比喻所读的作品意味深长,隽永宜人。根据上文句意“先品色再闻,香气浓,茶味纯”是从色香两方面来说,故用“色味俱佳”更恰当。‎ 故选C。‎ ‎【19题详解】‎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中句子简明、连贯、得体。做此题要关注上下文语境,本题需要补充的句子在文段的开头,有总领下文的作用,由下文“铁壶,……银壶……”可知,下文说的是不同材质的茶器,排除A、B两项。再根据“铁壶,银壶……对茶味的效果”,可知文中强调的是,不同材质的茶壶适合品鉴不同的茶,并不是说茶器材质不同就必须适合品鉴不同的人,排除C项。故选D。‎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A项,语序不当,“不仅……而且”关联词位置错误;“一朵”应修饰“奇葩”。排除A项。‎ B项,不合逻辑。茶文化成为中国茶文化……“中国文化”,包括“中国茶文化”;句中“不仅……而且”递进关系错误;根据句意,应是并列关系。‎ D项,主语“茶文化”承前省略;茶文化成为中国茶文化……,不合逻辑。‎ 故选C。‎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美国密西根大学研究发现: ①____ 。一个心怀善意、乐于助人和与他人相处融洽的人,预期寿命显著延长;相反,心怀恶意、损人利己和他人相处不融洽的人,易失眠、烦躁、精神压力很大,死亡率比正常人高1.5倍。可见,行善能延长人的寿命。‎ 而且, ②___ 。在哈佛大学的一次试验中,受试者看了一部记录美国妇女终生在加尔各答救助穷人和残疾者的片子,都被他的行善事迹感动了,随后进行的受试者的唾液分析表明,心存善意时,人体内会分泌出令细胞健康的神经传导物质,免疫细胞也变得活跃,他们免疫蛋白A的数量③_____ 。‎ ‎【答案】 (1). ①人的善恶(观念会)影响寿命长短 (2). ②善意(还)有益(于)人体免疫系统 (3). ③比看记录片前(平常或过去)增加了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既考查句子的连贯性,又考查学生对文段的概括能力,及文段的推断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整个语段的大致内容是善影响人的寿命。第一处空格后面的句子是从正反两方面说善恶与寿命长短关系。所以此处应该填写的关键词“善恶;寿命长短”。第二处空格后面的句子是举例论证。主要讲人的善意对人体免疫系统作用。所以此处应该填写的关键词“善意;有益”。第三处空格后面的句子是对例子分析,推导出结论:免疫蛋白A的数量怎样,所以此处应该填写的关键词“和……相比;增加”。‎ ‎22.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50个字。‎ 张家港黄泗浦遗址, 紧邻古长江南岸,遗址范围120万平方米。考古专家认为,来自越窑、邢窑、龙泉窑、景德镇窑等窑口的大量瓷器出土,说明此地与贸易关联紧密,表明此处当时是唐宋时期繁华的港口集镇,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见证之物,由此可以推断此处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连接点。而在遗址东区揭露出7间大型长排房基址,是第一次在江南地区发现唐代寺院建筑遗存。目前,基本可以确认,张家港黄泗浦遗址是鉴真第六次东渡的启航处。“我们将其与日本唐招提寺进行比对,布局上高度相似。”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留根说。 ‎ ‎(摘编自《新华社》报道)‎ ‎【答案】考古专家认为张家港黄泗浦遗址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是鉴真第六次东渡的启航处。‎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段的中心意思,分出语段的层次,从中筛选出最关键的信息。整个语段是说张家港黄泗浦遗址有两个发现。一是大量瓷器出土,说明它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连接点,二是揭露出7间大型长排房基址与日本唐招提寺高度相似,说明它是鉴真第六次东渡的启航处。然后把这两个主要内容组织在一句话中,可适当的运用关联词,要注意字数的要求。‎ 五、写作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美好青春是奋斗出来的。无论哪个年代的青年,都应以“青春之我”,为实现幸福生活而努力,为创造美好国家而奋斗。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青年不想奋斗、不愿奋斗。有的总是抱怨生活不如意,埋怨自己人生际遇不好;有的总想一蹴而就,“美梦”成真;有的崇尚一切随缘、得过且过、不太走心的“佛系”式生活,……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 读了上面材料你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如何谱写好自己的“青春之歌”。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以奋斗为曲,谱青春之歌 郎蔓罗曾说过:“青春多么美丽,它发光发热,充满了彩色与梦幻,青春是书的第一章,是永无终结的故事!”青春是美好的,美在热血沸腾,美在壮怀激烈。正当新时代的我们应该谱写出美丽的青春之歌。如果有人要问什么样的青春最美好,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他:奋斗的青春最美好。的确,青春因奋斗而精彩,因追求而美好。奋斗是一个考验人意志的过程,有的人跌倒了,便放弃了,于是他与途中的美景失之交臂;有的人跌倒了,却又站起来,虽然他暂时受到了挫折,但他永不放弃,依然追上去。虽然一时错过了美景,但与美景越来越近。‎ 青春的是战胜懦弱的勇气,是努力奋斗的信心,更是不甘平庸的心灵!人生短暂,稍纵即逝,唯有拼搏,方能创造辉煌!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一生都在为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而不懈奋斗,勇往直前,屡败屡战,愈挫愈勇。他的奋斗没有白费,武昌起义的一声炮响终于点燃了革命的火焰,辛亥革命的胜利彻底推翻了我国两千多年的的封建统治,虽然最后被小人窃取了胜利果实,但仍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他最后留下的经典遗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更是他一生不屈奋斗的写照。一个垂危的老人尚且如此,身处青春时代的我们难道不应该更加努力奋斗吗?拜伦曾说:“人生价值所在就看你是否努力奋斗”。无论你是成功还是失败了,你已享受了过程。2008年北京奥运会蛙咏冠军,澳大利亚选手琼斯说:“金牌只是蛋糕顶上的樱桃,即使没有吃到樱桃,蛋糕也是很美味的。”由此我想到了前一个月举行的校乒乓球赛,我光荣地被选中,在比赛前一个星期我加紧训练,汗水浸湿了衣服,手腕也肿了,但是在预赛中就被淘汰了,我仍微笑着离开了赛场。‎ 我已享受了过程,已进行了不懈的奋斗,得不得冠军又有什么必要!奋斗了,你就能无怨无悔!可是,现在有些青年人不好好去珍惜青春,努力奋斗创造人生价值,却一味地沉湎于吃喝玩乐,在网络游戏中寻求刺激。这样的人最终只会荒费青春,碌碌无为。如果错过了生命的春天,怎能播种希望的种子?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青春的时光犹如金子一样宝贵,所以我劝这些同学们一定要好好利用有限的青春,千万不要让美好的岁月成蹉跎,给自己留下终身的悔恨!其实,不用豪言壮语,不用激情澎湃,只要看看我们自己年轻的面庞,旺盛的精力,强健的体魄,再看看那些身体孱弱的老者,那些连基本生活都无法自理的残疾人,你就会发现,拥有青春对于我们来说,是多么难得的一笔财富,是多么令人羡慕的一件事情!‎ 所以,让我们在这难得的青春岁月中,努力拼搏,最终迈上成功的高峰吧!‎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如何谱写好自己的“青春之歌”。‎ 本题的“限制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材料的限制性,二是引导语的限制性。所谓青年涉及的话题很多,我们命题时进行限制,提供了两个正反方面的材料,直接提出了正面观点“青春是用来奋斗的,美好青春是奋斗出来的”。“无论哪个年代的青年,都应以“青春之我”,为实现幸福生活而努力,为创造美好国家而奋斗”,这是对观点的阐释,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观点,更好地进行拓展延伸;反面材料观点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青年不想奋斗,不愿奋斗”。这样就直接限制了写作“青年”话题内容的范围,这就是内容的限制性。这种限制性与2019年全国一卷作文相似,但比它限制更大,观点选择的自由度相对较小。‎ 引导语既是引领考生正确立意的提示,更是直接展示命题人在写作角度方面的某些限制。就本题而言,就是具体的“任务驱动”的限制。这次作文题的引导语不但限制了写作的角度,也直接限制了写作的文体。这次作文写作主要角度的限制是“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如何谱写好自己的‘青春之歌’”。结合材料、通过第一个任务指令“读了上面材料你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考生必须明白:“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谱写好自己的‘青春之歌’”,就是要“奋斗”。完全脱离“奋斗”谈谱写好自己的“青春之歌”,这是偏离题意的,这样写作的应在36分以下;在谈谱写好自己的“青春之歌”时,有体现关键词“奋斗”,与“奋斗”有所关联,但牵强附会,这样写作的应在42分以下36分以上,预测有一部分学生会如此。因为如果没有写作角度的限制,没有内容的限制,“青年”话题内容就非常广泛,容易让学生套作、宿构;如果任务指令变为“应如何谱写好自己的青春奋斗之歌”,写作难度也就降低了。另外,也有文体的限制,从第二个任务指令来看,本次作文应适合写议论文。‎ 本题的“开放性”其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在材料的延伸与联想上。古今有哪些青年“奋斗”的事例,有哪些可以证明“青春是用来奋斗的,美好青春是奋斗出来的”?或阐释“无论哪个年代的青年,都应以“青春之我”,为实现幸福生活而努力,为创造美好国家而奋斗”,考生可以自由列举论证。材料中亮出反面观点后,列举三个典型现象,考生可以自己选择其中一个进行批驳;列举反面事例后,省略号“”的内容,考生可以自由联想、列举。二是在“如何谱写好自己的‘青春之歌’”上。因为每一个考生都有自己的认识与思考,虽然限制了谱写自己的青春之歌必须奋斗这一角度范围,但怎样“奋斗”来谱写自己的青春之歌,这方面的写作也是开放性的。‎ 我们这次命制的作文体现了思辨性,倡导学生辩证思维与批判性思维。作文很明显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材料。一是正面的材料,观点句“青春是用来奋斗的,美好青春是奋斗出来的”,观点阐释句“无论哪个年代的青年,都应以‘青春之我’,为实现幸福生活而努力,为创造美好国家而奋斗”。二是反面的材料,先亮出观点“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青年不想奋斗、不愿奋斗”,然后列举时下三个典型现象。‎ 这种辩证思维也影响到文章论证结构,一方面就是形成了正反对比论证。这就是要求考生在写作中要呈现对比论证结构,可以先从反面说,再从正面说;也可以先从正面说,再从反面说。此外,要进行批判性思维论证,结合反面材料进行批驳。这是文章向纵深发展的一个路径。如何进行批判性思维?这要紧紧抓住两点:一是从表面分析其错误缘由,二是从深层角度分析其错误本质、根源、危害;当然也可以从析其原因、谈其危害的两个角度进行阐述。对当下有的青年错误现象,考生可就其中一个进行批驳,可以逐一进行批驳,也可以自己列举其他现象进行批驳,但不要将三者糅合起来进行批驳。‎ 我们这次作文要想写得深刻,在写作思维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写作时要体现辩证思维与批判性思维,这是思维纵深发展的体现。引导语中第一个任务指令“读了上面材料你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这就是要求考生要领会材料的核心内容,从正反两面来认识与思考,“认识与思考”要透过现象深入本质,要揭示事物的内在关系。其中暗含要求考生必须剖析当下有的青年错误行为产生的原因、危害,这是“破”,为第二个任务指令“如何谱写好自己的‘青春之歌’”的“立”服务。这种先“破”后“立”的写法体现出辩证思维与批判性思维,是逻辑思维纵深发展的体现,是本次作文写得深刻的其中一项要求,也是评判为一类卷的重要依据。‎ ‎2、写作时要进行适度的延伸与联想,这是思维横向发展的体现。如果考生能够抓住材料中“无论哪个年代的青年,都应以“青春之我”,为实现幸福生活而努力,为创造美好国家而奋斗”这句话,进行适度的延伸与联想,从古今列举青年“奋斗”的事例,来论证“青春是用来奋斗的,美好青春是奋斗出来的”这个观点,作文的内容就会更加丰富、充实。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际遇,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使命。如果考生能够从五四运动以来,尤其从五四一代、大革命一代、抗战一代、解放一代、建设一代、改革一代的青年中精选两三个年代的事例进行论证或者进行综合论述,会更加凸显高考写作发展等级中“内容丰富”的效果。此外,这样写之后可以自然过渡到新时代的青年,体现写作思维的衔接性与呈递性,拓展了写作思维空间。但要注意把握度,不能反客为主,写作重心还是在“如何谱写好自己的‘青春之歌’”这个任务指令上。‎ ‎3、写作时对“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如何谱写好自己的‘青春之歌’”的措施分析,要在高度与深度上阐述得透彻,体现“深刻”的要求。这也是本次作文评判为一类卷的一个重要依据。考生必须从“奋斗”的角度来谈“如何谱写好自己的‘青春之歌’”。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分析。第一个层面,个人如何“奋斗”,以及对自己人生有何意义?第二个层面,谈“奋斗”要站在新时代的高度去思考,站在国家的立场去挖掘。新时代的青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亲历者、见证者、建设者,新时代的青年要以勃勃朝气和坚韧斗志,意气风发地登上时代大舞台,凝心聚力,同广大青年一起奋斗,同人民一起奋斗,谱写青春之歌,铸造靓丽青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而添砖加瓦,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群策群力。‎ 参考立意:‎ ‎(1)以奋斗为曲,谱青春之歌;(2)奋斗是人生最好的礼赞;(3)勇于奋斗,做新时代的追梦者;(4)拒绝佛系,勇敢奋斗;(5)谱好青春歌,追逐中国梦;(6)莫做时代袖手人,争做时代弄潮儿……‎ 结构示例:‎ 从任务指令来看,本次作文应适合写议论文。材料中包含了正反两种观点,具体写作的时候可结合运用正反对比夫人论证方法来论证。首先亮出自己的观点:青春是用来奋斗的,美好青春是奋斗出来的。然后可例举古今有哪些青年“奋斗”的事例,有哪些可以证明“青春是用来奋斗的,美好青春是奋斗出来的”?或阐释“无论哪个年代的青年,都应以“青春之我”,为实现幸福生活而努力,为创造美好国家而奋斗”,考生可以自由列举论证。也可亮出反面观点后,列举三个典型现象,考生可以自己选择其中一个进行批驳。最后可联系现实,再次总结,进一步强化了作者在文章开头提出的中心论点,起到首尾呼应的作用,使全文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素材积累:‎ ‎1、孟郊的:“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萧伯纳的:“青春是美妙的,挥霍青春就像是犯罪。”‎ ‎2、青春是什么?青春是火一样的激情。是铜一般的意志;青春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动,是“海阔天空独往来”的潇洒;青春是“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直着;青春是生命交响乐中最壮丽的乐章,是人生岁月中最宝贵的时光。‎ ‎3、青春是最富有创造力的人生阶段。科学研究表明,人在20岁左右体力和创造力渐至顶峰,35岁之后就逐渐走下坡路了。古往今来,多少人在青春岁月咬住青春不放,勤奋学习,努力奋斗,创造了辉煌业绩。孔夫子“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创立儒学,光照千秋;诸葛亮20岁起辅佐刘备,指点江山,纵横天下;比尔盖茨二十多岁创微软公司,成了世界首富,饮誉天下;莱蒙托夫27岁英年早逝,却为俄国文坛留下传奇的《当代英雄》,流芳千古……青春多美好,青春多灿烂。青春有为,青春无悔。‎ ‎4、诚然,青春也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美日有黑斑,皓月有阴影,人生多挫折。然而,受点儿挫折何所惧,我们有火一样的激情和钢一般的意志;走点儿弯路算什么,我们有坚定的目标和输得起的时间。正如一首歌所唱“在身体对我们没问题的年龄,在熟输赢对我们都不坏的年龄,让我们无悔的迎接每一轮新的太阳。”‎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 ‎(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 这个步骤一般的同学很难发挥。到底要怎样才能深入呢?笔者认为,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