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准确的。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段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簪献曲”或者“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和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晨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歌,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晨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诗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逐渐变为纯粹的语言艺术了,“赋诗”、“献曲” 也不大见到了。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实际用途缩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比如公孙丑问《伐檀》诗中,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孟子回答道:“国君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荣;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忠信。君子不劳而食,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以意逆志”,最后把诗尊为“经”。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思想和艺术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摘编自中华书局“知识丛书”金开诚《诗经》)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尊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B.在春秋中叶以前,诗三百篇曾经作为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是只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的一部分仪式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C.所谓“献诗陈志”,一种情况是指人们通过贡献诗歌,向国君或同僚陈述自己的心意,以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D.在古籍记载中,卿士“献诗”经常和“瞽献曲”、“矇诵”等一起出现,是因为卿士做诗以后,总是通过乐工的演唱来呈献。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 A.宋国人民讥笑败军之将华元的诗歌,也是用来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所以从性质上说,跟卿士的“献诗陈志”没有什么不同。 B.古人在“赋诗言志”时所言的志,往往不为原诗所具有,而是赋诗者采用断章取义的办法,寄托在诗中某些句子之上的。 C.子展借用《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句话,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D.到孔子时代,新音乐逐渐兴起,古乐逐渐失传,由此造成诗与乐分家,《诗经》也就变成纯粹的语言文学作品,与音乐还有一定的关系。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政治、外交和其他社会生活中,《诗经》被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往往能收到平常语言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B.上古时候,人民群众的作品如果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进入诗三百篇中,不然则仍然是没有曲调的“徒歌”。 C.古人在“赋诗言志”时采用的都是现成的诗篇,其含意大家都清楚,所以能够通过诗歌的来回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 D.孟子解释《伐檀》说,君子使国君得到安富尊荣,使子弟学会孝悌忠信,所以君子可以不劳而食。这就曲解了《诗经》的原意。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一6题。 清名 梁晓声 倘非子诚之缘故,我断不会识得徐阿婆的。 子诚是我以前的学生,关系近好。今年清明后,约我去他老家西南某山区的茶村玩。 斯时茶村,远近山廓,美仑多姿。树、竹、茶垅,浑然而不失层次,绿如滴翠。 翌日傍晚,我见到了徐阿婆。 那会儿茶农们都背着竹篓或拎着塑料袋子前往茶站交茶。一路皆五六十岁男女,络绎不绝。子诚与一老妪驻足交谈。我见那老妪,近一米七的个子,腰板挺直,满头白发,不矜而庄。 老妪离去,我问子诚她的岁数。 “八十三了。” “八十三还采茶!” 我不禁向那老妪背影望去,钦佩之。 子诚告诉我——解放前,老人家是出了名的美人儿,嫁给了镇上一名小学教师。后来,丈夫因为成分问题,回村务农。每年清明前,换长衫游走各村“说春”。 “说春”就是按照黄历的记载,预告一些节气与所谓凶吉日的关系而已。她丈夫以唱代说,出口成章。使人们开心之余,自己也获得一碗小米。不久农村开展“破除迷信”运动,丈夫进了学习班。“说春人娘子”一急之下,将他们的家卖到了仅剩自已穿着的一身衣服的地步,买了两袋小米,用竹篓背着,挨家挨户一碗碗地还。乡亲们过意不去,说她太过认真。她却说——我丈夫是“学知人”,我是“学知人”的妻子。对我们,清名最重要。理解我的,就请将小米收回了吧!……” 我问:“现在她家状况如何?为什么还让八十三岁的老人家采茶卖茶呢?” 子诚说:“阿婆得子晚,六十几岁时,儿子病故,媳妇带着孙子改嫁。从那以后,她一直一个人过活。” “这么大岁数,又是孤独一人,可怎么活呢?” “县里有政策,要求县镇两级领导班子的干部,每人认养一位农村的鳏寡高龄老人……” 我不禁感慨:“多好的举措……” “办法是很好,但阿婆的命太不好,偏偏认养她的那位副县长,明面是爱民的典范,背地里贪污受贿,五毒俱全,三年前被判了重刑…… “阿婆知道后,如同自己的名誉也受了玷污似的,一下子病倒了。病好后,开始替人家采茶,一天也就挣个五六元钱。她一心想要用自己挣的钱,把那副县长助济她的钱给退还清了……” “啊!”我一时失语。 “今年年初,老人家患了癌症。不过,她装作自己一点也不知道的样子,仍然省吃俭用,早出晚归地采大叶茶。” 听了子诚的诉说,我沉吟良久。那天晚上,我要求子诚转告老人家,有人愿意替她“退还”尚未“还”清的一千二三百元钱。 第二天,还是傍晚时,我站在村道旁,望着子诚和老人家说话。才一两分钟后,二人的谈话便结束了。老人背着竹篓,尽量,不,是竭力挺直身板,从我眼前默默走过。 子诚也沮丧地走到了我跟前,嗫嚅道:“我就料到根本没用的嘛……” “我要听的是她的原话!” “她说,谢了。还说,人的一生,好比流水。可以干,不可以浊……” 我不禁再次失语,竟至于,羞愧极了。 以后几日的傍晚,我一再看见徐阿婆往返于卖茶路上,背着编补过的竹篓,竭力挺直单薄的身板。然而其步态,毕竟那么蹒跚,使我联想到衰老又顽强的朝圣者,去向我所不晓得的什么圣地。那曾经的草根族群中的美女,那八十三岁的,身患癌症的,竭力挺直身板的茶村老妪,又使我联想到古代赴往生命末端的独行侠…… 似乎,我倾听到了那老妪的心声:清名、清名…… 不久前,子诚打来电话,告诉我徐阿婆死了。 “她,那个……我的意思是……明白我在问什么吗?……” 我这个一向要求学生对人说话起码表意明白的教师,那一时刻语无伦次。 “听家里人说,她死前几天还清了那笔钱……老人家认真到极点,还央求村支书为她从县里请去了一名公证员……现在,有关方面都因为那一笔钱而尴尬……”想到我和子诚口中,都分明地说过“还”这个字,顿觉对那看重自己清名的老人家,无疑已构成人格的侮辱。 清名、清名……这一旦在乎反而累人自讨苦吃的东西呀,难怪今人都避得远远地,唯恐沾上了它! 我之羞愧,因亦如此…… (选自作者同题文章,有删改) 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分析,完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因为学生子诚的原因,“我”得以到达风光旖旎的西南茶庄,见到了年迈的徐阿婆,听到了有关阿婆的一些事情,对阿婆遭遇表达了发自内心的同情和感伤。 B.小说以细腻的笔触,形象地描写了徐阿婆的肖像、动作及语言,塑造了一位真实可感的农村老妪的形象。 C.小说中徐阿婆的故事通过子诚之口讲述,增加了可信度,同时也便于“我”在与子诚的对话中抒情。 D.文中写“有关方面都因为那一笔钱而尴尬”一句蕴涵有关方面对认真的徐阿婆的钦佩之情,暗含作者对社会现状深深的思考。 E.阿婆的丈夫靠“说春”换得小米,却被认定搞迷信活动。本属冤屈之事,但阿婆坚持变卖家产还米,她看中清名的性格让人敬佩,也让人同情。 5.联系文章内容,试分析“徐阿婆”的形象特点。(5分) 6.文章第3自然段,作者着力描写清明时节茶村的景象,有什么作用?(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光明): 中国拥有3000多家制笔企业,年产圆珠笔近400亿支,堪称圆珠笔第一大国。但令人尴尬的是,这400亿支圆珠笔笔尖上的球座体,从设备到原材料,都高度依赖进口。明明是制造业大国,为什么连小小的笔尖都无法做到完全自主研发自主生产?时间流转,尴尬的局面终于发生了变化: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圆珠笔尖。 圆珠笔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笔头里面有不同高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级。而笔头的关键部位更是要细上加细――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厚度仅0.3-0.4毫米。极高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又不能开裂,小小“笔尖”着实考验着中国制造。 科研人员们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向世人展现了大国工匠应有的风采,笔尖钢的元素配比参数终于浮出水面。也正是因为他们贯彻了“工匠精神”,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一场关于“笔尖工艺”的硬仗,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同时也让真正的精英们站在了行业的制高点上。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当下,我们正努力走在成为制造业强国的路上。面对现实的挑战,我国制造业不断寻求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之路。而在转型提质的过程中,践行“工匠精神”则显得格外关键。相信在未来,“工匠精神”也定将引领中国制造业走向“以质取胜”的新阵地。 (摘自光明网) 材料二(央视新闻客户端): 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也是中国制造业面临问题的缩影。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同样任重道远。 中国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说:“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不完全是技术上的。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这些都是有一定差距的。整个中国的制造业都比较浮躁,而且现在这种形势更是如此。” 来自一线的制笔企业负责人陆宪明说,一次去日本制笔企业参观的经历让他难以忘怀:“在一个日本制笔企业,我看到在笔头的生产线上,一个女工,大概45岁左右,她从工位里面拿出笔头清洗好,推到边上检验台做记录,这么厚的本子,我一看这个本子她大半本记掉了,这样一本东西要从开始记到现在,没有五年十年是不会有这么厚的,说明他们的员工工作的那种专注仔细。现在中国企业的员工流动比较大,技术含量不够,积累不够,经验不够,这种差距,你就很难培养出那种专心细致的工匠来。所谓工匠精神确实是需要一种耐心的、踏踏实实的精神,心无旁鹜、专心一意把一件事情做好。这是我们目前最差的地方。”(摘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材料三(新浪):不久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太原主持会议时指出,“去年,我们在钢铁产量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仍然进口了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我们还不具备生产模具钢的能力,圆珠笔头上的‘圆珠’,目前仍然需要进口。这都需要调整结构。” 事实上,圆珠笔头问题折射出了中国制造业深层的结构性的问题。有专家分析认为,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是结构性问题中最为典型的表现。一方面是技术含量低和附加值低的低端产品生产过剩,另一方面是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供给不足,这两种现象同时存在。这也正是当下中央提出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而要进行这样的改革,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从理念入手,从人入手。 许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良好素质的技术工人,不应仅仅是掌握制造技术,而且还应该是有责任心的匠人,是能够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的匠人。但是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上,我们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对技术工人重视不够,导致这部分人才严重缺失。 显然,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要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从制造业重塑人力基因入手。企业首先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起一种超越世俗商业利益的成就动机。同时,整个社会要注重人才培养,特别是技术工人的技能培养,畅通其职业发展通道、提高其收入水平、改善其工作环境。 (摘自新浪网)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报道了中国3000多家制笔企业曾经面临的尴尬局面,同时指出这局面已改变,中国已能够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笔尖。 B.材料二用日本制笔企业:一个女工做记录的事例和中国员工的现状作类比,旨在表明中国企业的员工在工匠精神方面尚有欠缺。 C.材料三引用总理的话,说明了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以及特殊类高质量钢材仍需进口的问题,突出了中国制造业调整结构的必要性。 D.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正在快速发展,但我国要成为制造业强国还需解决很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践行工匠精神。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在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看来,我国现阶段制笔行业与国外的差距,不仅在技术上,还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 B. 我国制笔企业3000余家,是制造业大国,又用“小小”修饰笔尖,两相对比,突出了我国制笔业高度依赖进口球座体的尴尬。 C.笔头分为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圆珠笔需要二十多道工序,对笔尖的加工精度和材料性能要求极高,而此前中国制造达不到这些要求。 D.我国圆珠笔制造业的新突破启示我们,只有科研人员能够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努力贯彻“工匠精神”,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 E.工匠精神内涵丰富,如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做到极致;专注仔细,耐心踏实,心无旁鹜;责任心强,而且能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 9、请结合三则材料,概括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6分) 二、 古诗文阅读(36分) (一)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孙丕扬,字叔孝,富平人。嘉靖三十五年进士。授行人。擢御史。历按畿辅、淮、扬,矫然有风裁。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丕扬,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 万历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诸府以严为治属吏皆惴惴按行关隘增置敌楼三百余所,筑边墙万余丈。录功,进右副都御史。中官冯保家在畿内,张居正属为建坊,丕扬拒不应。知二人必怒,五年春引疾归。 其冬大计京官,言路希居正指劾之。诏起官时,调南京用。御史按陕西者,知保等憾不已,密讽西安知府罗织其赃。知府遣吏报御史,吏为虎噬。及再报,则居正已死,事乃解。起应天府尹。召拜大理卿,进户部右侍郎。 十五年,河北大饥。丕扬乡邑及邻县蒲城、同官至采石为食。丕扬伤之,进石数升于帝,因言:“今海内困加派,其穷非止啖石之民也。宜宽赋节用,罢额外徵派有诸不急务,损上益下,以培苍生大命。”帝感其言,颇有所减罢。 寻由左侍郎擢南京右都御史,以病归。召拜刑部尚书。丕扬以狱多滞囚,由公移牵制。议刑部、大理各置籍,凡狱上刑部,次日即详谳大理,大理审允,次日即还刑部,自是囚无淹系。寻奏,帝报从之。已,条上省刑省罚各三十二事。帝称善,优诏褒纳。自是刑狱大减。有内监杀人,逃匿禁中。丕扬奏捕,卒论戍。改左都御史。 丕扬以白首趋朝,非荐贤无以报国。先后推毂林居耆硕,帝雅意不用旧人,悉寝不报。丕扬齿虽迈,帝重其老成清德,眷遇益隆。而丕扬乞去不已,疏复二十余上。既不得请,则于明年二月拜疏径归。家居二年卒,年八十三。赠太保。天启初,追谥恭介。 (选自《明史•孙丕扬传》) 10.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万历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诸府以严为治/属吏皆惴惴/按行关隘/增置敌楼三百余所 B.万历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诸府/以严为治/属吏皆惴惴/按行关隘/增置敌楼三百余所 C.万历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诸府/以严为治属/吏皆惴惴/按行/关隘增置敌楼三百余所 D.万历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诸府以严为治属/吏皆惴惴/按行关隘/增置敌楼三百余所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隆庆、万历等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B. 畿辅,泛指京都附近的地区,畿指京畿,辅如汉代的三辅。 C.吏部为管理官员的机关,刑部为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 D.拜和授,有“授予官职”之意。擢,有“升任”之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孙丕扬为官清正,关心民生。黄河以北发生饥荒,他建议皇帝减免那些额外的赋税,减少官方收益,增加百姓收益而保护百姓性命。 B. 孙丕扬治理严厉,善改弊垢。在保定各府做巡抚时,属下官员多惮畏他;任刑部尚书时,他对刑部、大理寺进行改革,改变了狱多滞囚的状况。 C. 孙丕扬刚而遭折,多受诬陷。他因为得罪高拱而受到诬陷,后又因得罪张居正而受到栽赃,但都因皇帝信任得以保全。 D. 孙丕扬品性刚正,不畏权贵。他明知冯保和张居正会对自己心生怨恨,也要拒绝张居正要他替冯保修建牌坊的要求。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其冬大计京官,言路希居正指劾之。(5分) (2)先后推毂林居耆硕,帝雅意不用旧人,悉寝不报。(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4—15题。 独鹤 鹤 韦庄 褚载 夕阳滩上立徘徊,红蓼风前雪翅开。 欲洗霜翎下涧边,却嫌菱刺污香泉。 应为不知栖宿处,几回飞去又飞来。 沙鸥浦雁应惊讶,一举扶摇直上天。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两诗写鹤都采用了细节描写:前诗写鹤伫立、展翅的动作,后诗写鹤嫌菱刺而不洗濯的心理。 B、两诗都是写景抒情诗,作者写鹤时融入了内心的思想,寄托了诗人的志愿。[] C、两诗都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两诗中鹤的颜色、动作为实写;两诗都着一“应”字表猜测,是虚写。 D、前诗运用夸张手法,动静结合;后诗不仅运用夸张手法,也运用了动态描写。 E、两诗都采用了烘托手法:前诗以夕阳、沙滩、红蓼为背景进行烘托,后诗以溪涧、蓝天为背景进行烘托。 15、两首诗分别刻画了怎样的鹤的形象?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6分) (1)《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________ ,________ 。 (2)《师说》一文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 的陋习,明确地指出了从师的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以侧面烘托的手法来表现客人的洞箫声凄凉悲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语言文字运用(9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错误的一项是(3分)( ) ①伊瓦尔教授从日常生活中的穿衣戴帽等小事说起,娓娓道来,谈言微中,引导同学们认识创造力的重要性。 ②当读到鲁迅《祝福》里祥林嫂在祝福夜惨死于风雪夜中的遭遇时,除非是木人石心,不然一定会潸然泪下。 ③学校的思想教育是一个促进学生觉悟的过程,至于是顿悟还是渐悟,得视具体情况而定,不能执一而论。 ④把传统的孝道一成不变移到今天,会产生方枘圆凿的效果,所以我们需要运用现代的眼光来重新审视传统孝文化。 ⑤王先生出身于中医世家,传承家族特色诊疗技术,毕生以金针度人为追求,造福广大患者。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③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3分)( ) A、传承千年的日历在当今互联网消费的新浪潮下,经过重新策划包装,又意外获得了新生,掀起了年末的一波“文化买买买”的风尚。 B、暑假来临,教育局多次发文,要求各校积极做好学生暑假安全防范工作,以防止学生发生溺水事件。 C、今天,我们讲“仁、义、礼、智、信”,不是认识它们曾经发挥的重要历史作用,而是应将它们作为宝贵的思想资源,为当代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提供养料。 D、随着债转股和商业银行剥离不良贷款资产的深入推进,以及A股市场上被越来越多的ST公司破产重组,嗅觉灵敏的投资人正在迅速布局不良资产投资市场。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 ) A、“我这法儿行不行?”李老汉着急地说,“不对,你给雅正,大叔请你喝酒。” B、这位同学能候教我的讲解是值得称赞的一件事,这说明大家能够正确对待自己学习中出现的困难。 C、老师们正在商谈有关评选三好学生的问题。 D.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马维妙维肖、栩栩如生。 四、课内文言文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2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始适还家门(女子出嫁) B、晋军函陵(军队) C、河内凶(凶狠) D、申之以孝悌之义(申述) 21、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古之学者必有师 D、太子迟之 2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不同的一项是(2分)( ) A、范增数目项王 B、以愚黔首 C、既东封郑 D、足以荣汝身 2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而世之奇伟、瑰观、非常之观 D、哽咽不能语 24、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2分)( ) A、而今安在哉? B、大王来何操 C、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D、句读之不知 五、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对于高中生而言,很多人认为取得理想的成绩需要诸多因素,比如:目标、心态、兴趣、经验、钻研、合作、聪明、勤奋、踏实等。作为高中生的你,请从以上关键词中选择两三个, 谈谈你的理解与看法。 要求:1、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2、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4、不少于 800字。 牡一中2016级高二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1.D.2.D.3.B. 4、C。5、①美丽端庄,气度不俗。②清名至上,自尊自立。③吃苦耐劳,隐忍顽强。。(1点1分,2点3分,3点5分) 6、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故事发生地放在一个风光旖旎,景色秀美的茶村,清明时节正是采摘春茶的时节(2分);②烘托人物形象.衬托徐阿婆优秀品质如同茶村一样美丽动人,为下文写徐阿婆追求一生的清明作铺垫(2分);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2分)。 7、B 8C 9.①技术上有差距②缺乏工匠精神:心态、思维模式、文化和环境上有差距,整个制造业比较浮躁。③深层结构不合理:创新力不足④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答三点即可,1点2分,共6分) 10. B 11. C。吏部掌管文官 12. C 13. (1) 这年冬天大规模审核京官,言官们迎合张居正的意旨而弹劾孙丕扬。(译出大意1分;“计”“言路”“希”“指”四处各1分) (2)先后举荐隐居山林年高而有德望的人,皇帝素来的意思是不任用旧臣,全搁置不答复。(译出大意1分;“推毂”“耆硕”“雅”“寝”四处各1分) 14AC。 15、①前诗刻画了孤独徘徊、难定栖居之所的鹤的形象。流露出诗人孤独失意、对未来感到迷茫和忧虑的情绪。 ②后诗刻画了有所顾忌、一飞冲天的鹤的形象。流露出诗人洁身自好的品质,并希望能展示自身才华的心愿。、 16、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諑谓余以善淫。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7、C 18B 19D 20A 21D 22 A 23 D 24、C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