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月考语文试卷
www.ks5u.com 语 文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小题。 今天,如何穿出中国范儿 《史记》载:赵武灵王“召肥义与议天下,五日而毕,遂下令易胡服,改兵制,习骑射”,却遇到巨大阻力,王公大臣纷纷进言,认为“衣服习俗,古之礼法”,抛弃自身传统而改夷狄装束,乃是一种罪过。另一个相反的例子是魏孝文帝改革,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即“革衣服之制”,禁胡服,改汉服,以达到去除鲜卑的民族身份、融入汉族的目的。 自古以来,服饰一直是体现国家民族风俗文化的重要方面。中华是礼仪之邦,最重服饰,“衣食住行”,以“衣”为首。历经几千年流变,发展出的服饰文化可谓博大精深。从汉服、唐装到旗袍、中山装,经典的中华服饰也曾成为世界眼中靓丽的风景。 然而,在当代中国,这种具有自身特色的服饰文化却似日趋式微。最简单的例子便是:当我们被要求“着正装”的时候,脑子里首先甚至唯一想到的就是西服,而不是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式礼服。这对于有着几千年传承的服饰文化,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 民族服饰,于个人,是身份的标签和文化认同感的载体;于国家,是形象的展示与礼仪的体现。在现代政治中,特色鲜明的民族服饰,会成为国家的文化名片。放眼世界,不少国家都拥有自己的“国服”,如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和东欧、北欧诸国,阿拉伯国家更为重视。 相比之下,我们的重视程度似乎还不够。新中国成立初期,曾规定外交人员的正装为中山装。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山装似乎显得不太符合当下的审美观,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外交官们也开始穿起了西服。但是,西服在很多国家眼中并不算正装,在最隆重的外交场合,穿西服会被视为过于随便、不尊重外交礼仪的行为。 所幸的是,已经有不少人意识到并试图弥补这一缺憾,“中式礼服文化研究热”正在国内悄然兴起。日前在北京召开的“国服文化研讨与服装探索展示大会”,就是热潮中的一股涓流。这次由民族文化艺术工作委员会等联合主办的会议,以传承和弘扬民族服饰文化为目标,探讨最多的话题就是为什么要有“国服”、“国服”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确,如果我们在重大集会、节日庆典与外交场合能穿“国服”,有利于在世界上树立充满文化自信的中国形象。这就要求“国服” 具有对普通民众的亲和力,便于普及。更重要的是,它不仅仅是在设计上加入中国元素那么简单,更应体现中华民族对于衣着的文化理念。 服饰是社会的一面镜子。魏晋风流,士人爱穿宽袍敞襟,以显自由不羁;大唐盛世,开放自信,服饰因之雍容华贵;在国家崛起之今日,如何穿出中国范儿,看来真不是一件小事。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赵武灵王下令“易胡服,改兵制,习骑射”遇到巨大阻力,因为王公大臣认为抛弃自身传统而改夷狄装束,是一种罪过。 B. 自古以来,服饰一直是体现国家民族风俗文化的重要方面。因此作为礼仪之邦的我们最重服饰,“衣食住行”,以“衣”为首。 C. 在当代中国,具有自身特色的服饰文化好像逐渐衰弱了。当我们被要求“着正装”时,首先想到的并不是中式礼服。 D. 民族服饰,于国家,是形象的展示与礼仪的体现,尤其是在现代政治中,特色鲜明的民族服饰,会成为国家的文化名片。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 与赵武灵王“革衣服之制”的内容相反,魏孝文帝“禁胡服,改汉服”,但他们都由此达到了融入汉族的目的。 B. 有着几千年传承的服饰文化,历经流变可谓博大精深。汉服、唐装、旗袍、中山装,都曾成为世界眼中靓丽的风景。 C. 世界上不少国家都拥有自己的“国服”,比起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和东欧、北欧诸国尤其是阿拉伯国家,我们的重视程度好像还不够。 D. 由民族文化艺术工作委员会等联合主办的“国服文化研讨与服装探索展示大会”,是“中式礼服文化研究热”的一种体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国外交官用穿西服取代不太符合当下审美观的中山装,但在最隆重的外交场合,这种穿着可能会被视为不尊重外交礼仪的行为。 B. “探讨为什么要有‘国服’、‘国服’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现象可以证明,当下有不少人正在试图弥补我们没有“国服”的缺憾。 C. 我们只有在重大集会、节日庆典与外交场合穿具有中国范儿的“国服”,才能有利于在世界上树立充满文化自信的中国形象。 D. 大唐盛世雍容华贵之服,彰显开放自信。服饰反映社会,因此在国家崛起之今日,我们都应该把“如何穿出中国范儿”当成一件大事。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楼道里的小狗 顾东升 第一次见到这只狗,是在五楼白老师家的门口。楼道很窄,它看到我时神情有些惶恐,左躲右闪,我有点好奇,却也并没有太在意。随后一连几天都看到它,才从妻子那里得知了一些缘故,这只流浪狗是白老师带着“嘟嘟”遛弯时遇到的,大概是因为对“嘟嘟”的神采过于钦慕,便一路跟来且不愿离去。 和白老师一样,妻子不仅不撵走这小狗,而且时常喂给它一些食物。我没有反对,只是叮咛注意卫生,别带回家里来。 要说这小狗也的确有些乖巧,它总是安安静静的,除了一只受伤了的眼蜻有些骇人外,倒也没有什么其他妨碍,甚至如果没有眼睛的缺陷,它几乎可以说是漂亮的。有着小巧玲珑的身体,黑白相间的毛色,虽然缺乏梳理,却也不像大多数流浪狗那样邋遢糟乱。它总是小心翼翼地蹲卧在那里,好像知道只有如此才会得到人们的宽容,在这块狭小的空间里长久地寄居下来. 由于大家的友好相待,小狗表现得越来越放松,逐渐显露出活泼顽皮的本性。每当妻子下班回家时,它便早早地听出了脚步声,以最快的速度冲下楼,摇头摆尾地迎接自己心中的“主人”。待到上班时,它便尾随其后。如果遭到驱赶,就装作不相干的样子闻闻这儿,嗅嗅那儿,始终不远不近地跟在后面,简直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跟屁虫。看到妻子蹲下身去拍摄地上的落叶,它便立时来了精神,连蹦带跳地跑过来用嘴巴抢夺那些叶子,恣意嬉戏在洒满秋色的草地间。 与流落街头相比,这里的生活可以说是安逸的。尽管仍然被拒之门外,但毕竟有了食物的保障,也有了来自人有限的关爱,小狗身上渐渐地散发出光彩。 可是有一天,妻子对我说小狗好像遇到了点麻烦。当它又像往常一样跟在后面伴行时,有几个小男孩迎面走了过来。小狗看到后立刻夹起尾巴一溜烟逃到了很远很远的墙后,并不停地伸出头来张望。那体如筛糠失魂落魄的样子,就像遇到了天敌一样。妻子反复描述小狗的惊惧样时,我不由联想起它受伤的眼睛,也似乎看到了那些无知顽童的恶行。 傍晚时,它一瘸一拐地回来了,眼神里又重现出先前的惶恐与戒备。好在这儿有一个相对安全的栖息地,几天后,它终于从暗淡中恢复了过来。 楼下有人提意见了,小狗吃不完的食物招来了老鼠,令他们很讨厌。我对妻子说,别喂了,让它自己慢慢离开吧,找一个新的去处,何况天冷了怎么办? 冬季来了,已经零星地飘了一场微雪。虽然有人担心小狗如何过冬,但好像谁也没有精力勇气真正地领养它。妻子在网上查了查就近收养流浪狗的信息,反倒觉得心里愈加沉重。这些地方大都狗满为患,食物短缺,生活困难。天越来越冷,我看到楼道里的小狗努力地把身体藏在一摞旧衣服堆里取暖。 时间就这样在焦灼和无奈中度过,这一天回到家,妻子对我说小狗被送走了。 “谢天谢地,送哪儿去了?”一个小企业主愿意收养它。 一大早,白老师先给小狗美美地饱餐了一顿,并给它说明原委,说着说着便流下了眼泪。小狗却出奇地镇定,它默默地、温驯地接受着,好像知道就要拥有一个稳定的、安全的、温暖的、真正的家了。白老师抽泣着告诉妻子说,小狗临出发时特意上楼到我家门口走了一圈,闻闻门框,嗅嗅食碟,随后便安安静静地上车而去,就像它安安静静地来一样。 “今早太忙刚好没有喂它。”妻子说到这儿眼眶里涌出了泪水。我安慰着,“这是最好的结果”,可自己的喉头却也隐隐有些发紧。我找不出伤感的理由,因为一切似乎都那么寻常。小狗总归是幸运的,它终于得到了和那些有主人的小宠物们一样的没有歧视的爱。世间的善恶真假,它完全明白。 不知何时,我作为人的高傲早已被融化了。 (选自《散文选刊》2017年6期,有删减)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三段中写小狗一只眼睛受了伤,为下文小狗见到几个小男孩后表现出失魂落魄的样子并很快就逃远了的内容埋下伏笔。 B.本文运用了对比手法,小狗刚来时与一段时间后的变化形成对比,白老师、妻子与楼下一些人、小男孩对小狗的态度形成对比。 C.本文塑造小狗形象时除了刻画其外形外,还有传神的动作描写和细腻的神态描写,贴切地描绘出了小狗的可爱形象。 D.小狗最后被一个小企业主收养,小狗将会有一个温暖而安全的归宿,这样小狗就避免了悲凉的命运,文章处处充满着关爱与暖意。 5.分析文章结尾“不知何时,我作为人的高傲早已被融化了”这句话的含意。(6分) 6.标题中在“小狗”前用“楼道里的”加以修饰,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目前,养老保险还是省级统筹为主。全国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虽然达到4万多亿元,但是省与省之间不平衡,有的省份养老金结余较多,有的省份已面临支付困难。全国统筹,有助于实现互助共济,均衡地区养老负担畸轻畸重、增强养老保险基金抗风险能力,对建立人工成本公平的企业竞争环境、形成顺畅流动的劳动力大市场,也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需要指出的是,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统筹基金,更需要统一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技术,这就需要多方面的协调推进。(摘自人民日报《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如何加强》) 材料二: 【注】老年抚养比是指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中老年部分对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用以表明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要负担多少名老年人。老年人口抚养比是从经济角度反映人口老化社会后果的指标之一。 材料三: 老年人具有高患病率、高伤残率、高医疗利用率的特点。因此,在建立面向整个人群的医疗保险制度的同时,有必要为老年人制定有关政策,以保障老年人医疗的基本需求。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退休人员的养老功能基本上由单位和家庭承担。我国“入世”之后,企业不仅面对国内竞争,而且面对国际竞争,企业中的“小社会” 功能一定要向社区转移。老年人口中的大多数已从过去的劳动岗位上退下来,活动范围圈在缩小,因此社区成为老年社会活动的基本领域。社区养老服务包括提供家务劳动、医疗保健、老人护理,兴办老年食堂、托老所、法律咨询站以及文体设施等。面向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多功能、多形式的系列服务,努力做到老年人的小事不出家门,难事不出居委会,有些大事也不出街道。 老龄产业就是指由老年消费市场需求增长带动而形成的产业,它包括所有有关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生产、经营、服务等设施和经济活动。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老龄产业尚未完全开发,企业经营者对老年消费市场需求攀升反应比较迟缓,政府部门对此也还没有相应扶持引导政策。但我们应对老龄产业的发展持乐观态度。(摘自中国产业网《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材料四: 开展面对老龄化社会的教育,医学教育要兼顾人口老龄化的特殊性,在医学院校、护士学校的课程中增加有关内容,使医务工作者系统掌握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疾病特点。同时要培养一批适合社区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全科卫生工作者,为包括老年人在内的社区成员提供初级医疗保健服务。 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除了加快经济发展、实现物质养老外,也必须重视文化养老。发展老年文艺事业,是推动文化养老的一个重要方面,以文艺的形式对老年世界和人生进行诠释,寻找人类存在和人生发展的根据和意义,将使老年人精神世界得到滋养、情感得以升华、心灵得到安抚。(摘自中国产业网《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7. 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当前实行的省级统筹为主的养老保险,存在地域之间的不平衡,有的省份养老金结余较多,有的省份已面临支付困难。 B. 全国统筹,有助于实现互助共济,均衡地区养老负担畸轻畸重、增强养老保险基金抗风险能力,但并不适合中国国情。 C. 材料二的图表显示,从2005年至2015年,老年抚养比呈现逐年增长态势,2015至2050年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D. 材料二的图表显示,中国的老龄化问题将会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警示中国在养老问题上必须及早拿出相应对策。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医学教育要适应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在医学院校、护士学校的课程里增加与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疾病相关的教学内容。 B. 社区面向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多功能、多形式的服务,使老年人的小事不出家门,难事不出居委会,大事也不出街道。 C. 国家应该培养一批适合社区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全科卫生工作者,专门负责老年社区成员的初级医疗保健服务。 D. 老年文艺事业应该成为养老事业的组成部分,只要让老年人欣赏老年文艺作品,就能使他们升华情感、完善道德。 9. 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应对老龄化问题的对策。(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师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jiē)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òu)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fǒu)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tán)、苌弘、师襄、老聃(dān)。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0.选出加横线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 )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C.吾从而师之 D.闻道有先后 5.选出加横线的字意思相同的一组( ) A.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其皆出于此乎 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11.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12.下面对文章前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 B.作者认为那些童子之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只是“小学”而已。 C.第二段作者接连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作者对于那些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反而还比不上他们的士大夫,给予了强烈的责备和讽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伐檀 坎坎伐檀①兮,置之河之干②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③狟④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⑤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滑⑥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注]①檀:檀树。②干:岸。③县:通“悬”,悬挂。④狟(huán):兽名,狗獾子。皮可制裘。⑤特:三岁的兽,泛指大兽。⑥滑(chún):水边。 14.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反映了《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 B.这首诗每段的三、四句,是奴隶们对不劳而食的奴隶主发出的愤怒质问。 C.这首诗每段的末句,表现了奴隶对不平等的社会现象的感叹,标志着奴隶们的初步觉醒。 D.这首诗采用了“赋”与“兴”相结合的手法,从而更有力地突出了“刺贪”的主题。 15.诗作者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分别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试举例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2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分) (1)《诗经·氓》这首诗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批评诗中那个不忠于婚姻的男子。 (2)荀子《劝学》中的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论述如果学习者能做到持之以恒,即使是再艰深的知识也可以学会。 (3)《荀子·劝学》中运用比喻,形象说明君子博学参省的好处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_ ____。” (4)屈原《离骚》中的“ , ”两句与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的“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抒写的境遇相似。 (5)《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语句是: , 。 (6)《诗经•氓》中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 , 。 第Ⅱ卷 表达题(共74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在蔡元培上台之后,致力于革新校内其他诸如制度修订、人才延揽等,对于讲义改良事宜即使有要求,但似乎并未落到实处。蔡元培没有立刻实行自己对大学讲义改革的设想也________________,蔡元培刚接任的北京大学虽说在教学硬件设施上是当时全国先列,但校内思想落后,远不适应国际教育的需求。摆在蔡元培面前最重要的事还是对具有新思想教师的延揽。等到这些新思维教育人才延揽工作告一段落,一浪高过一浪的学潮又让蔡元培________________。在这样复杂的大环境下,改革讲义的事的确不可能________________。 三年前,面对群情激奋的学生运动,( ),并认为学生应该有社会责任感,应该关心国家大事;而三年后,对于这样一次小小的风潮,蔡元培却以“暴乱”称之,并以开除学生来惩戒。纵观蔡元培对这两次运动的不同态度,似乎的确有点________________,小题大做。但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我们还是能看出蔡元培的良苦用心。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蔡元培上台之后,致力于革新校内其他诸如制度修订、人才延揽等,对于讲义改良事宜即使有要求,但似乎并未落到实处。 B.蔡元培上台之后,致力于革新校内其他诸如制度修订、人才延揽等,对于讲义改良事宜虽然有要求,但似乎并未落到实处。 C.蔡元培上台之后,致力于革新校内其他诸如制度修订、人才延揽等事务,对于讲义改良事宜虽有要求,但似乎并未落到实处。 D.在蔡元培上台之后,致力于革新校内其他诸如制度修订、人才延揽等事务,对于讲义改良事宜虽然有要求,但似乎并未落到实处。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蔡元培对学生运动誓死捍卫,奋力与政府抗衡,无畏保护全体学生,置政府“命令”于不顾 B.蔡元培置政府“命令”于不顾,对学生运动誓死捍卫,无畏保护全体学生,奋力与政府抗衡 C.蔡元培对学生运动誓死捍卫,置政府“命令”于不顾,奋力与政府抗衡,无畏保护全体学生 D.蔡元培置政府“命令”于不顾,对学生运动誓死捍卫,奋力与政府抗衡,无畏保护全体学生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不足为奇 应接不暇 一蹴而就 匪夷所思 B.不足为奇 目不暇接 一挥而就 咄咄怪事 C.司空见惯 应接不暇 一挥而就 咄咄怪事 D.司空见惯 目不暇接 一蹴而就 匪夷所思 20.下面是我校生物社团学生负责人王哲给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中国著名药学家屠呦呦写的一封短信,其中有几处用语不得体,请指出并改正。(5分) 尊敬的屠奶奶: 您好! 作为当今国际中医界霸主,您能够应允忝列本社顾问,百忙之中挤出时间为本社的发展提供绵薄之力,我们十分感激。本社广大中医学佼佼者恳请您不吝赐教。 敬祝编安 生物社团 王哲 2018年1月10日 答: 四、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改革开放,让很多东西或诞生,或成长,或改善,或丰富……它将很多东西引进来,又让很多东西走出去……这一伟大国策,赋予一个古老民族无穷的活力和无尽的挑战。 ①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 ②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 ③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 ④中国太难改变了,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鲁迅) ⑤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邓小平) ⑥广大人民群众坚持爱国奉献,无怨无悔,让我感到千千万万普通人最伟大,同时让我感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习近平) 作为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读了上面六句话,你对这场关系到国运、人生的变革有着怎样的感触与思考? 请以上述两到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使之形成有机关联,写一篇议论文。要求:题目自拟,自选角度,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字数不少于800字。 语文试卷答案 1.B (3分) 强加因果,“作为礼仪之邦的我们最重服饰,‘衣食住行’,以‘衣’为首”的原因不是“自古以来,服饰一直是体现国家民族风俗文化的重要方面”。 2. A (3分) 张冠李戴,选项源自文章第一段,从文中来看,“革衣服之制”的不是赵武灵王而是魏孝文帝,并且赵武灵王改制并不是为了融入汉族。 3. C (3分) 曲解文意,“只有……才……”表达条件关系,过于绝对化,原文是假设关系。 4.D(3分)(D项中“文章处处着关爱与暖意”不正确,小狗曾经受到过来自小男孩、楼下一些人的恶意) 5. (6分)(1)作为普通的动物小狗,对帮助过它的人却有深深的爱意和感恩情怀,动物的这一举止让我如此感动。(2分)(2)而“我”却没有给予它更多的关爱,表达出作者内心深深的愧疚和自责。(2分) 6. (6分)①“楼道里”三个字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探究小狗的命运,引起阅读兴趣。 ②“楼道里”暗示小狗的真实处境——无人接纳。③使人对小狗的命运产生无限同情,让人对人与动物的关系进行思考,起到了提示主题的作用。(答对1点2分,答对2点给5分。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7. B (3分)【解析】题干是“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B项,结合文本内容“需要指出的是,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统筹基金,更需要统一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技术,这就需要多方面的协调推进”分析可知,“……但并不适合中国国情”曲解文意。故选B项。 8. A (3分)【解析】题干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与评价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B项,“大事也不出街道”扩大范围,材料三说“有些大事也不出街道”;C项,“专门负责老年社区成员的初级医疗保健服务”错误,材料四说“为包括老年人在内的社区成员提供初级医疗保健服务”;D项,“只要……就……”说法绝对,且“完善道德”之说于文无据。故选A项。 9. (6分)(1)建立和健全老年医疗保险制度。(2)积极推进社区养老建设,发挥社区养老功能。(3)积极发展老龄产业,开拓老年消费市场。 【解析】题干是“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应对老龄化问题的对策”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筛选、整合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对文中重要内容要认真分析、筛选、整合。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应对老龄化问题的对策。结合材料三的内容分析,由“在建立面向整个人群的医疗保险制度的同时,有必要为老年人制定有关政策,以保障老年人医疗的基本需求”分析可知,建立和健全老年医疗保险制度;由“因此社区成为老年社会活动的基本领域”“面向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多功能、多形式的系列服务,努力做到老年人的小事不出家门,难事不出居委会,有些大事也不出街道”分析可知,积极推进社区养老建设,发挥社区养老功能;由“老龄产业就是指由老年消费市场需求增长带动而形成的产业,它包括所有有关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生产、经营、服务等设施和经济活动。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老龄产业尚未完全开发,企业经营者对老年消费市场需求攀升反应比较迟缓,政府部门对此也还没有相应扶持引导政策”分析可知,积极发展老龄产业,开拓老年消费市场。 二、古代诗文阅读 10. D(A.学者:古义为求学的人;今义为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B.众人:古义为一般的人;今义为大家、许多人。C.从而:古义为跟从、并且,是两个词;今义是连词,表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 11. C(均为“学习”之意。A.出:超出/出自。B.惑:疑难问题/糊涂。D.道:道理/风尚。) 12. B(作者并没否认“童子之师”是老师)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以道为师)是为了学习道理,哪里要了解他的年龄是比我大还是小呢? (2)巫医、乐师及各类工匠,士大夫之类的人是不屑与它们为伍的,现在士大夫们的智慧反而不如他们,难道值得奇怪吗? 14. C (3分) 项“觉醒”不恰当,他们没达到这样的思想高度。 15. (6分)(1) “兴”的手法。 (2)每章前三句起兴,以奴隶在河边伐木劳动的情景起兴,由景入情,引出对奴隶主不劳而获的冷嘲热讽和愤怒质问。 (3)以劳动情景起兴不仅烘托气氛,引出所咏之辞,而且也与奴隶主坐享其成形成对比。 (4)“重章叠句,反复咏叹”的手法。全诗三章,只有少数几个词的变化,使诗的主题鲜明,音律和谐。 16. (12分)(1)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2)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3)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4)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5)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6)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17.C (3分)三处错误:“在蔡元培上台之后”缺少主语;“致力于”缺少宾语;“即使……但”搭配不当。 18.D (3分)注意逻辑顺序。 19.A (3分)不足为奇:不值得奇怪,指事物、现象等很平常。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应接不暇:原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后多指来人或事情多,应付不过来。目不暇接: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一蹴而就:踏一步就会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很容易成功。一挥而就: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匪夷所思:不是根据常理所能想象到的。咄咄怪事:形容不合常理、令人惊讶的怪事。 20.(5分)(1)“霸主”改为“大家” (2)“忝列”改为“屈就” (3)“绵薄之力”改为“指导帮助” (4)“佼佼者”改为“爱好者” (5)“编安”改为“安康” 21.略。(60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