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熟语学案
考点3 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熟语 此考点主要从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谦敬错位、张冠李戴)、褒贬误用等方面来引导学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熟语。 全面理解含义,避免望文生义 成语、熟语的意义具有整体性,往往不是它的组成部分意义的简单相加,因此不能单从字面上理解其含义。如果只按照字面的意思来理解成语的含义,就有可能出现望文生义的现象。 [典题试做] 请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熟语的使用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2016·全国甲卷)舞台上的灯光时明时暗,快速变幻的布景令人目不交睫,随着歌手的狂歌劲舞,观众席上也一片沸腾。( ) 理由: 2.(2016·全国乙卷)就对后世的影响来说,我们一致认为《封神演义》虽然比不上《西游记》,但和《聊斋志异》是可以并行不悖的。( ) 理由: 3.(2015·安徽卷)某些管理机构缺乏“大数据思维”,以邻为壑,不与相关机构共享信息资源,公共数据中心的建设将有助于改变这种状况。( ) 理由: 4.(2015·山东卷)联合国大会曾经两次召开会议,讨论是否应该废除死刑的问题,但因各方立场南辕北辙,讨论无果而终。( ) 理由: 5.面对王进华同学一家的不幸遭遇,大家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你五十,我一百,二一添作五,不一会儿工夫,捐了三千多元钱。( ) 理由: 【答案】 1.× 目不交睫: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觉。这里属望文生义,错解为“不眨眼睛”。 2.× 并行不悖:同时实行,互不冲突。这里属于望文生义。这里错解为“两本书水平相当,不分高下”,可用“并驾齐驱”。 3.× 以邻为壑:拿邻国当作大水坑,把本国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把灾祸推给别人。此处望文生义,错解为“不与邻居沟通”。 4. × 南辕北辙:心里想往南去,却驾车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通常指某种人的矛盾行为,并非“不相同”之意。此处望文生义,错解为“各方意见不相同”。 5.× 二一添作五:每人各分一半,比喻双方平分。此处望文生义,错解为“都加在一起”。 [方法归纳] 消除望文生义“4方法” 1.确解语素,忌以今释古 成语、熟语作为固定短语,它大多脱胎于古代典籍,其中有些语素古今意义差异较大,如果不知其古义,而用今义去理解,以今释古,就容易错解语义,造成误用。如: 我攀过陡峭的崖壁,历尽艰辛,登上绝顶,放眼望去,天无涯际,顿觉自己渺小,登高自卑之感油然而生。 (该成语使用错误,属望文生义。登高自卑出自《礼记·中庸》:“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 自,从;卑,低。指登山要从低处开始。比喻做事情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做事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现代汉语的“自卑”与该成语中的“自卑”,古今意义完全不同。“登高自卑”不能误以为“看见高山而觉得自己很渺小”) 2.全面理解,忌断词取义 成语、熟语的意义具有完整性,使用时应理解构成成语的各个语素的意义,如果只注重某个语素的意义而忽视其他语素的意义,就会犯断词取义的错误。如: 据专家测算,在首都市内的空气污染中,汽车尾气的排放可算首当其冲, 竟占了污染总量的百分之四十五。(“首当其冲”意思是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而该句在使用过程中只断取了“首”的意义,而抛开了“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之意,使之与语境中“占的比例最大”之意不合) 3.察源辨流,忌妄加揣测 不少成语、熟语来源于历史故事、寓言神话、传说典籍,它的意义往往不在字面上,而是通过比喻、引申等方式抽象概括出来的,理解时要透过字面意义去察源辨流,认真推敲,否则就会望文生义。如: 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见于法国拉·封登的寓言。火中取栗:一只猴子和一只猫看见炉火中烤着栗子,猴子叫猫去偷,猫用爪子从火中取出几个栗子,自己脚上的毛被烧掉,栗子却都被猴子给吃了。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却上了大当,一无所得。也指冒险行事,使自己蒙受损失。此处不了解成语的来源,所以望文生义,使用错误) 4.恰如其分,忌轻重失度 有些成语、熟语与上下文描述的情景相比,其意义较轻或较重,往往造成轻重失调的现象。这就要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选用含义轻重适度的成语,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如: 考前每个考生都应充分做好复习工作,否则,上了考场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就会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三长两短”指意外的灾祸、事故,特指人的死亡。词义很重,用在“考生考试”的情景上,就犯重词轻用的错误) 易望文生义的成语 ①不足为训(准则或典范) ②不刊之论(更改) ③久假不归(借) ④危言正色(正直) ⑤七月流火(星座名) ⑥屡试不爽(差错) ⑦一文不名(占有) ⑧哀而不伤(过于伤心) ⑨不孚众望(令人信服) ⑩犯而不校(计较) ⑪一傅众咻(教导) ⑫差强人意(稍微) ⑬安土重迁(不轻易) ⑭细大不捐(抛弃) ⑮计日程功(计算) ⑯首当其冲(要冲) ⑰不速之客(邀请) ⑱不赞一词(说) ⑲莫衷一是(对,正确) ⑳春意阑珊(衰落,将尽) 大方之家(指专家学者,内行人) 文不加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 [即时训练]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导学号:26612028】 A.此时已是午夜时分,周丽穿着高跟鞋,独自走在深巷中,周围悄然无声,只有空谷足音和自己的心跳声,虽说是自己平时最熟悉的路,但她心中还是有几分恐惧。 B.春暖花开,冰雪消融,江河日下,涓涓细流滋润万物,历经严寒考验的北方大地,告别了千里冰封的季节,焕发出勃勃生机。 C.面对零下二十多摄氏度严苛的气候条件,爸爸们对着孩子耳提面命,就怕发生意外,孩子们却是既兴奋又期待,特别是在台湾长大的Kimi对雪感到好奇。 D.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本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C [A项,空谷足音:在空寂的山谷里听到人的脚步声。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和事物。此处望文生义。B项,江河日下: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此处望文生义,错误理解为“自然界的江河流淌”了。C项,耳提面命: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还贴近耳朵提醒、叮嘱。形容恳切地教导。符合语境。D项,炙手可热:手一接近就感到很热,使人接近不得。比喻一些人权势很大,气焰嚣张,使人不敢接近。此处望文生义。] 牢记成语熟语专指,避免“用错对象” 成语、熟语的适用对象和范围一般是比较固定的,具有很强的单一性,有的指自然界,有的指人类社会;有的指个体,有的指群体;有的专用于男女或夫妻之间;有的只适用于某一领域。如果对成语所表达的习惯对象或范围缺乏了解, 就会使陈述和被陈述对象之间出现对象错位的现象,造成误用。 用错对象通常有两种情况: 谦敬 错位 敬辞,即表示对别人敬重的词语;谦辞,则是用于自我表示谦恭的词语。 如“不情之请”指不合情理的请求。称自己提出请求时的客气话,自谦之词,不能用于别人。 张冠 李戴 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弄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对象。 如“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而不能用于男子。 [典题试做] 请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熟语的使用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一、谦敬错位 1.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 理由: 2.张帆同学说这些话不过是抛砖引玉,希望能引起大家发言的兴趣。请各位都发表自己的高论吧。( ) 理由: 3.你身为师傅的入室弟子,却干出这种丢人的事,真是忝列门墙。( ) 理由: 二、张冠李戴 4.(2016·全国乙卷)第二展厅的文物如同一部浓缩的史书,举重若轻地展示了先民们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顽强抗争、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 ) 理由: 5.(2016·全国丙卷)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雪莲花开》通过对藏族姑娘卓玛的人生历程的叙述,表现了她鲜明的民族性格和一言九鼎的诚信精神。( ) 理由: 6.他的父亲整天沉湎于麻将当中,他对父亲真有一种恨铁不成钢之感。( ) 理由: 【答案】 1.× 蓬荜生辉: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只能用于自己。 2.× 抛砖引玉:抛出砖头,引来白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或成熟的意见。常用作谦辞。 3.× 忝列门墙:谦辞,表示自己愧在师门。忝,羞辱,愧对。只能用于自己。一般指仍在老师门下。 4.× 举重若轻:举重东西就像举轻东西那样。形容做繁难的事或处理棘手的问题轻松而不费力。修饰对象一般为人,用在此处不合适。 5.× 一言九鼎:一句话的分量像九鼎那样重,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不能用来修饰“诚信精神”,对象误用。 6.× 恨铁不成钢:形容对所期望的人不争气不上进感到不满,急切希望他变好,多用于对学生或子女,有时也用于对下属或公众人物。 [方法归纳] 成语、熟语使用对象“3分清” 1.人、物要分清 例如:文章生动细致地描写了小麻雀的外形、动作和神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倾注了强烈的感情,读来楚楚动人,有很强的感染力。(楚楚动人:形容女人打扮得漂亮,姿态娇柔,能打动人。该词只能用于人,不能用来形容文章。故本句中词语使用错误。) 2.谦、敬要分清 例如:有什么困难尽管告诉我,我一定鼎力相助。[鼎力相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常误用为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鼎力:大力(用于请托或表示感谢时)。该成语属于敬辞,不能用于自己。故本句中词语使用错误。] 3.陈述对象要分清 例如: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 在历史上汗牛充栋。(汗牛充栋:用牛运书,牛累得要出汗;用屋子放书,要堆满整个屋子。形容书籍极多。该词只能指书多,不能指人多。故本句中词语使用错误。) 下面的词语在使用中很容易张冠李戴,请务必记清成语的使用对象。 ①休戚相关(人和人) ②炙手可热(人) ③人老珠黄(妇女) ④车水马龙(热闹情景) ⑤明日黄花(过时事物) ⑥汗牛充栋(书籍) ⑦两小无猜(少男少女) ⑧鼎力相助(敬辞,对方) ⑨荡气回肠(乐曲、文章) ⑩济济一堂(人才) ⑪相敬如宾(夫妻) ⑫薪尽火传(师生,学问) ⑬崭露头角(青少年) ⑭石破天惊(文章、议论) ⑮美轮美奂(屋舍或装饰、布置) ⑯耳提面命(多指长辈对晚辈) ⑰雨后春笋(新生事物) ⑱扣人心弦(诗文、表演) ⑲挥洒自如(写作、画画) ⑳悬壶济世(行医) 筚路蓝缕(创业) 长此以往(不好的情况) [即时训练]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他潜心于文字学研究,身居书斋十多年,焚膏继晷,颇下了一番“头悬梁,锥刺股”的功夫,终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B.某市两家报社相继推出的立体报纸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捧,更多的立体报纸呼之欲出,可能会成为当地报业的一种发展趋势。 C.你这个不情之请让我很是为难。若不答应你,不合人情;若答应了你,又不合原则。还是让我回去考虑一下再说吧。 D.在博鳌论坛中,著名学者孔丽东就亚洲经济发展谈了自己的一孔之见,给在座的各位学者很多启示。 A [A项,“焚膏继晷”形容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或努力工作。B项,“呼之欲出”形容人像等画得逼真,似乎叫他一声他就会从画里走出来, 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非常生动;也指某事即将揭晓或出现。此处用于“立体报纸”,属使用对象错误。C项,“不情之请”,不合情理的请求。谦辞,常用作求助于人时的客套话。此处谦敬失当。D项,一孔之见:从一个小窟窿里所看到的,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多作谦辞,此处用于形容他人不当。] 分清成语、熟语感情色彩,避免“褒贬误用” 成语、熟语在运用时常常被赋予了一定的感情色彩,表达人们对某些事物、人物或现象的情感态度。从感情色彩上,成语可分为三类: 褒义色彩 体现着人们对事物的肯定性评价与赞许的感情色彩,如“繁荣昌盛”“不屈不挠”“兢兢业业”“光明磊落”等 贬义色彩 体现着人们对客观对象的否定性评价和贬斥厌恶的感情色彩,如“狼狈为奸”“鼠目寸光”“油头滑脑”等 中性色彩 指成语并无褒义或者贬义的感情色彩,如“石沉大海”“如梦初醒”“飞沙走石”等 因此,我们使用词语时要注意其感情色彩,赞扬、夸奖时使用褒义成语,贬斥、批评时使用贬义成语,避免出现“褒贬误用”的现象。 [典题试做] 请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熟语的使用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2015·安徽卷改编)在东海舰队组织的此次实战演练中,我军的反水雷舰艇倾巢而出,成功扫除了“敌军”在航道上隐蔽布设的多枚新型水雷。( ) 理由: 2.(2013·全国卷)为了完成在全国的市场布局,我们三年前就行动了,特别是在营销策略的制订上可谓处心积虑。( ) 理由: 3.(2014·广东卷)与连篇累牍的电视剧本身相比,剧中翻书的动作、人物的坐姿等,只是一些细节。然而,令专家如鲠在喉、遭观众调侃的,正是其中与历史常识相冲突的文化“倒刺”。( ) 理由: 4.十年前他开始发表文章,从那以后,他便一发不可收拾,到现在他的文章摞起来有砖头那么厚。( ) 理由: 【答案】 1.× 倾巢而出:比喻出动全部力量,多用于贬义。此处感情色彩不当。 2.× 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此处感情色彩用错。 3.× 中性语境误用贬义词,“连篇累牍”形容叙述的篇幅过多、过长,多为贬义。此处并没有体现出贬义,并且用“连篇累牍”修饰“电视剧”也不恰当。 4.× 一发不可收拾:原指更加没法整顿,后形容事物败坏到不可救药的地步,贬义词,用在此处感情色彩不当。这里可换为“一发而不可收”,表示“行为不受控制或无法停住”。 [方法归纳] 记褒贬,析语境 1.把握含义,牢记感情色彩 除了少数成语、熟语具有多种感情色彩,大多数成语都具有某种固定的感情色彩。根据成语的含义记住成语的感情色彩,是解答成语题的前提。 2.分析语境,判断成语、熟语使用正误 成语、熟语使用正确与否,关键看其是否符合语境。其感情色彩与语境中对人物、事物或现象的态度一致,其运用就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 1.常见的褒义成语、熟语 不刊之论、惨淡经营、重整旗鼓、殚精竭虑、耳提面命、东山再起、凤毛麟角、侃侃而谈、苦心孤诣、破釜沉舟、死得其所、叹为观止、蔚然成风、有口皆碑、雨后春笋等、宰相肚里好撑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2.常见的贬义成语、熟语 八面玲珑、半斤八两、抱残守缺、闭门造车、别有用心、捕风捉影、长篇大论、彻头彻尾、处心积虑、道貌岸然、翻云覆雨、飞扬跋扈、附庸风雅、改头换面、沽名钓誉、过江之鲫、好高骛远、虎视眈眈、卷土重来、连篇累牍、满城风雨、面目全非、巧舌如簧、倾巢而出、罄竹难书、趋之若鹜、人满为患、始作俑者、拾人牙慧、死灰复燃、弹冠相庆、推波助澜、无独有偶、无所不为、舞文弄墨、一团和气、衣冠楚楚等、挖墙脚、窝里斗。 [即时训练]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导学号:26612029】 A.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它趋之若鹜。 B.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来自基层单位的选手个个表现出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该县某领导在灾后重建工作总结会上,如数家珍般介绍了当地连年发生的较大地震灾害的情况。 D.爸爸工资不高,妈妈没有稳定的工作,生活拮据,但他们兄弟二人都很懂事,让枣推梨,关系融洽,很受邻居们喜爱。 D [A项,“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含贬义。用在句中感情色彩不当。B项,“巧舌如簧”指用花言巧语和假装和善来讨好别人,也指讨好别人的花言巧语和伪善态度,是贬义词。这里用在演讲比赛的选手身上,犯了贬词褒用的错误。C项,“如数家珍”是说像数家里的珍宝那样,形容对列举的事物或叙述的故事十分熟悉,是褒义词。这里说“地震灾害”,显然感情色彩不当。D项,“让枣推梨”指兄弟互相谦让、友爱。] 揣摩语境与生活,避免“不合事理” 有些成语、熟语从意义上看似乎没有错误,但从逻辑角度考虑则于理不通。因此,在成语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其本义和语境义的契合性,既不能违背语义逻辑,也不能违背事理逻辑,否则就会造成不合事理的现象。 [典题试做] 请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2014·四川卷)熊猫饮水,颇似酒徒贪杯,它总是喝得肚皮隆起,而后安之若素地拖着笨拙的身躯,一摇一摆地向远处的箭竹林走去。( ) 理由: 2.(2013·安徽卷)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者队伍建设,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亡羊补牢,使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在萌芽状态及时得到解决。( ) 理由: 3.(2013·大纲全国卷)客厅墙上挂着我们全家在桂林的合影,尽管照片有些褪色,但温馨和美的亲情依然历历在目。( ) 理由: 4.今天看来,亚里士多德的这个论断是错误的,然而在古代,亚里士多德有很高的声望,他所说的话不应无可置疑。( ) 理由: 5.(2014·北京卷)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刚进入4G时代,抢占市场的“搏杀”已见端倪,几大运营商争相推出各种优惠套餐,在价格上做足了文章。( ) 理由: 【答案】 1.× 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用来形容熊猫拖着笨重的身躯行走不恰当。 2.× 亡羊补牢:比喻在受到损失之后想办法补救,免得以后再受类似的损失。和“使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在萌芽状态及时得到解决”自相矛盾,应为“未雨绸缪”。 3.× 历历在目:指对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这里用来形容抽象的“亲情”,显然不合事理。 4.× 无可置疑: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不应无可置疑”把意思说反了。不合事理。 5.×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指出兵之前, 先准备好粮食和草料。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准备工作。运营商进行价格竞争,不是“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不合事理。 [方法归纳] “2注意”辨析成语、熟语的事理 1.注意整体句意 在辨析成语、熟语正误时,除了明确所用成语、熟语的含义外,还需通读句子,从句子的整体含意上考虑所运用的成语、熟语是否符合事理。如: 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驶,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安步当车”的意思是慢慢地步行,就当作是坐车。使用时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行走速度缓慢;二是行走者不慌不忙地步行,表现出的是一种闲适平和的心情。而句中描述的是抗洪抢险时的情景,情况紧急又遇上暴雨,使该成语与语境不协调。) 2.注意逻辑推理 句中的某些成语、熟语,初读时感觉没有使用错误,但据前后文来仔细推理,就会发现成语运用的错误。如: 最近到沿海地区,虽只是浮光掠影地看看,但那里的变化,却给我留下极深刻的印象。(“浮光掠影”的意思是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浮光掠影”与“极深刻的印象”相矛盾,故该成语运用有误。) [即时训练]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近两三年来,某市大型商场新增营业面积相当于过去十年所增营业面积的三倍,但前往购物的消费者却寥寥无几,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局面。 B.参加座谈会的同志,对中央的方针政策表示坚决拥护,还与调查组的同志畅所欲言,反映了不少问题。 C.一名男子通过电视征婚的方式结识了一位“温柔善良”的女子,两人情投意合,就在男子准备与其步入婚姻殿堂时,意外得知女子是有夫之妇,最终酿成一场惨剧。 D.在朋友的帮助下,两位翻译家终于得偿所愿,异地重逢,虽然时隔多年,但两人仍是一见如故,相谈甚欢。 C [A项,僧多粥少:指稀饭太少而吃饭的和尚很多,比喻供不应求, 难以分配。而语境是消费者少,故此处不合事理逻辑。B项,畅所欲言:尽情地说出想说的话。含褒义,多用于会议上的自由发言。与“还与调查组的同志”搭配,不合事理。D项,一见如故:指初次见面就很相投,像老朋友一样。此处二人是“重逢”,不是初次见面。故不合事理。] 瞻前顾后细端详,避免“重复赘余” 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使用某个成语、熟语时,其语义可能与句子语境中的某些词语意义重复,造成语言表达的重复或赘余。 [典题试做] 请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2012·浙江卷)要解决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要从根本上釜底抽薪,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 理由: 2.我们有些上了年纪的老师,在谈起过去的教学时总会津津乐道地说,我们过去靠小米加步枪不也在课堂的阵地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吗?( ) 理由: 3.中东社会矛盾剧场上的玩偶在幕后操纵者的控制下,演出的厮杀和占领使人民生灵涂炭,受益者是幕后操纵者,而不是中东人民。( ) 理由: 4.维权归维权,显摆阔气、卖弄权力身份,只能让人贻笑大方。对于内地出境旅游人员来说,重要的是要“入乡随俗”,遵守当地法规习俗,依照当地法规文明维权。( ) 理由: 5.目前,来自互联网的舆论监督正在方兴未艾,纪检机构的查处力度不断加大,打击贪腐正在中国形成秋风扫落叶之势。( ) 理由: 【答案】 1.× 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与前面的“从根本上”语意重复,应删去“从根本上”。 2.× 津津乐道:指饶有兴味地说个不停。不能与“说”连用,否则造成语意重复。 3.× 生灵涂炭:生灵,指百姓。涂炭,沼泥和炭火,比喻困苦的境地。指政治混乱时期老百姓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不能与“使人民”连用,否则造成语意重复。 4.× 贻笑大方:大方,内行,专家。给内行人留下笑柄。不能与“让人”连用,否则造成语意重复。 5.× 方兴未艾:方,正在;兴,兴起;艾,停止。形容事物正在蓬勃发展,一时不会停止。不能与“正在”连用,否则造成语意重复。 [方法归纳] “3招”辨析成语、熟语运用重复赘余 1.注意准确简洁,切忌前后重复 如:从文山会海中脱身,转入到实实在在的调查研究中去,我觉得是您目前的当务之急。(“当务之急”与“目前的”重复) 2.注意理解成语、熟语的整体意义,单纯分析其字面意义,常常不得要领 如:佛山某陶瓷公司总经理潘某到银行准备提取存款时,竟发现有一百万元不翼而飞,原来是银行职员暗中移花接木,把他的存款转移到了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里。(“移花接木”的字面意义是“把带花的枝条嫁接在别的树木上”,并不和“暗中”重复,而且“暗中移花接木”似乎正能说明该银行职员做事的隐蔽性。但问题是,“移花接木”的整体意义就是“比喻使用手段,暗中更换人或事物”,因而再用“暗中”自然就画蛇添足。) 3.要准确判定句子中的成语、熟语使用是否有重复赘余现象,还须分析词语的语意指向 如:这使市场对锂电池概念股的炒作再次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而一些提前“潜伏”的资金和机构则趁机套现落袋为安。(成语“登峰造极”的含义是“登上顶峰,到达最高处,比喻水平达到最高点”;字面上,“登”和“造”都有“到达”的意思。若仅从词义的角度分析,很容易判定“到了登峰造极的” 重复赘余。其实,这里词语“到”虽然在成语“登峰造极”之前,但其语意指向并非是“登峰造极”,而是后面的“地步”。从语法上看,“到”的宾语是“地步”,而不是“登峰造极”。) 识记下列容易重复赘余的成语(括号内的词赘余,应删除) (正)方兴未艾 难言之隐(的苦衷) (对自己)妄自菲薄 (人民)生灵涂炭 (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 (显得)相形见绌 (感到)习以为常 忍俊不禁(地笑) (故意说得)闪烁其词 (目前的)当务之急 (难得的)空谷足音 (许多)莘莘学子 (浑身)遍体鳞伤 (值得)可歌可泣 (替他)为虎作伥 (背地里)阳奉阴违 (广大灾民)哀鸿遍野 (隐藏的)潜台词 (没料到的)不虞之誉 (独自)孑然一身 (活蹦乱跳的)生猛海鲜 (百姓)民不聊生 (一天天地)日臻完善 漫山遍野(到处都) [即时训练]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为了在《百家讲坛》讲述《清十二帝疑案》,阎崇年翻阅了大量历史资料,精心研究,可谓沙里淘金,最终赢得了观众的认可。 B.名人故居纳入文物保护序列需要综合考虑建筑本身和名人影响等因素,眼下的当务之急是制定名人故居保护办法,合理确定名人故居标准。 C.又是一年三月三,虽然温度偏低,但丝毫没有影响人们的出游兴致,大家从城市、乡村赶来,庙会上人们熙熙攘攘地走来走去。 D.他画的画在我们这里很出名,可一拿到大地方,就显得相形见绌了。 A [A项,“沙里淘金”指从沙子里淘出黄金,比喻费力大而成效少,也比喻从大量的材料中选择精华。运用正确。B项,“当务之急”指当前(目前、眼下)任务中最急切要办的事。而句子里成语的前面已有“眼下的”,语意重复。C项, “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用在此处与成语后面的“走来走去”重复。D项,“相形见绌”的“见”字即作“显现”讲,前面再用“显得”就重复了。] 注意语法功能,避免“搭配不当” 成语、熟语除了有较为固定的词义外,也有较为固定的词性。辨析成语、熟语,除了必须清楚它在语境中形成的语义关系外,还必须关注和推敲它构成的语法关系。有些成语、熟语在实际的运用中,会有约定俗成的种种特殊搭配关系,如只能构成主谓关系、动宾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词的搭配关系等。如果脱离了固定语法功能的搭配关系,就可能会造成搭配失当或功能紊乱。 [典题试做] 1.(2016·山东卷)旅游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这里巧夺天工的自然美景闻名天下,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 理由: 2.(2014·安徽卷)近两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的数量快速增长,专利申请质量蒸蒸日上,这表明我国专利申请结构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 理由: 3.希望在布兰妮信守诺言的同时,粉丝们也能将心比心,不求全责备表演者,如此才能让台上台下都真正享受音乐带来的愉悦。( ) 理由: 4.近来,一些不法分子漠不关心孩子的生命,残忍地制造了一系列校园血案,引起了全社会的无比愤慨与理性反思。( ) 理由: 5.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每逢节假日,当地居民已经司空见惯了游客在海滩遗留大量生活垃圾的现象。( ) 理由: 【答案】 1.× 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这个词语形容的对象是人的技能或人工物品,不能用来形容自然美景,此句对象错误。 2.× 蒸蒸日上:形容事业天天向上发展,十分兴旺。句中指“专利申请质量”不断提高,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3.× 求全责备:对人对事物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求全”和“责备”都是动宾短语,不能带宾语,句子的表述不合语法。可改为“对表演者不求全责备”。 4.× 漠不关心:指态度冷漠,毫不关心。该成语后面不可带宾语。 5.× 司空见惯:指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该成语后面不能带宾语。 [方法归纳] 依据语法功能看搭配 成语、熟语的搭配不当,一般与其语法功能有关系。其误用情况较难发现,更须留意。 1.准确识记其含义。成语、熟语使用,首先要理解其正确含义,然后才能判断是否符合语境。 2.注意其语法功能,主要是看其短语性质,据此来判断搭配是否得当。有些成语、熟语自身通常只作动词短语、主谓短语或名词短语,如果能注意到这些成语的短语性质,就容易判断能否搭配宾语、定语了。 1.“同心同德、深思熟虑”只能作谓语,不能带宾语;“津津乐道、耳濡目染、司空见惯、漠不关心”等成语后面不能带宾语;“不约而同”只能作状语。 2.“望其项背、同日而语、等闲视之、相提并论、一概而论、等量齐观、善罢甘休”等成语不能用在肯定句中,只能用在否定句或疑问句中。 [即时训练]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他往四周一看,发现漫山遍野都是这种怪石,这时他心中就有了 出奇制胜日军的妙计。 B.在我父亲的记忆里,那是一段极为特殊、不堪回首的岁月,人事的变迁如白衣苍狗,谁也无法预料。 C.由人们早就耳濡目染的传统剧目《天仙配》《女驸马》,到让人耳目一新的现代佳作《徽州女人》《雷雨》,这一发展历程表现出黄梅戏艺术旺盛的生命力。 D.这次来美国参加国际会议,要积极参加活动,这样既能向各国同行学习,又能走马观花地感受美国的生活。 B [A项,“出奇制胜”指出奇兵战胜敌人,比喻用对方意料不到的方法取得胜利。可作谓语,其后不能带宾语,但句中却说成“出奇制胜日军”,属于语法功能错误。B项,“白衣苍狗”指浮云像白衣裳,顷刻又变得像苍狗,比喻事物变化不定,成语运用正确。C项,“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了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不能充当定语,不能修饰“传统剧目”,属于语法功能错误。D项,“走马观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情愉快,后多指粗略地观察事物。这是一个动词性成语,在句中应作谓语,而该句由于对它的语法功能把握不准,误把它用来充当“感受”的状语。] 关注词义和语境,避免“近义混淆” 在众多的成语、熟语中,意思相近的近义易混成语、熟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近义成语、熟语的使用主要分成两大类:①形近义不同。有的由于读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在使用时极易混淆。②义近形不同。既包括义相近而用法有别的成语、熟语,也包括义相近而适用范围有别的成语、熟语。 方法一 关注对应词语 近义成语、熟语的辨别离不开语境。有些语句在表达的过程中,用词前后关联,对于这类题,作答时,可关注对应词语。只有这样,才能准确辨别。 [典题试做] 例1 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对一篇规范的论文,因版面限制而去砍综述、删注释,实在是________的不智之举。 A.削足适履 B.扬汤止沸 C.矫枉过正 D.舍本逐末 我的分析 A [解答这道题,可以用到“找对应词”技法,文段中出现了“砍”“删”,四个选项中A项中的“削”与其有一种对应关系,填入文段中检查之后确实合适,由此得出答案。] 方法二 提取相同语素 对于有些近义词的辨析,看似复杂,但仔细比较不难发现,其中有些语素是相同的。在这种情况下,可通过提取相同语素,对近义成语进行辨别。 [典题试做] 例2 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明代工艺品的名字大都先强调年号,然后再强调东西本身。但景泰蓝不是在景泰年间出现,而是在元代就出现了。到了景泰年间,皇家的重视使它________,因此有了今天这样一个通俗易懂且带有文学色彩的名字——景泰蓝。 A.如日中天 B.声名鹊起 C.享誉中外 D.名声大噪 我的分析 D [这个文段中提到,景泰蓝在元代就出现了,但是直到景泰年间才被皇家重视。可以首先排除选项A和C,景泰蓝尚未发展到“如日中天”,文段中也没有提到“外”。那么重点就要比较选项B和D,都说的是名声,但“鹊起”体现的是名声由无到有的过程,“大噪”更多指受到很多的关注。显然,D填入文段更合适。] 方法三 关注适用范围 词语适用范围有大有小,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选用适用范围合适的词语。 [典题试做] 例3 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我繁忙的工作之余,时常拿起相机,游走于城市的大街小巷,去探寻城市中的那些________的古迹和古迹后面那些有韵味的老故事。 A.闻名遐迩 B.门庭冷落 C.鲜为人知 D.人迹罕至 我的分析 C [“闻名遐迩”与“探寻”不搭配,排除A项。解答这道题,重点要比较B、C、D三项的区别。都表示少,但三者的适用范围是不同的。“门庭冷落”多用于指商铺、商店等一些商业机构,说明生意做得不太好。“人迹罕至”一般用于较偏僻的野外或者郊外。根据“适用范围”这个技法,经比较得出,只有“鲜为人知”最为恰当。] 方法四 关注词义轻重 有的近义成语、熟语之间基本意义相近,但是词义的轻重有所不同。有的适用于比较重大的事物,有的则适用于一般性的事物;有的表示的程度深、性质重,有的则表示的程度浅、性质轻。 [典题试做] 例4 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忠实与通顺,作为翻译的标准,应该是统一的整体,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与原意________的文字,不管多么通顺,都称不上是翻译;同样,译文词不达意也起不到翻译的作用。 A.不谋而合 B.截然相反 C.如出一辙 D.大相径庭 我的分析 D [首先应明确,文段中需要填入的成语,构成的语义是“称不上是翻译”,既然不是翻译就不符合翻译的标准,而文段中又提到“不管多么通顺”,这就说明,文段表达的是不忠实原意的文字,因而选项A和C可以排除。选项B和选项D相比,截然相反的语义过重,与原意不符,并不一定就完全相反,因而答案是“大相径庭”,表示有差距。] 方法五 关注感情色彩 有些成语、熟语有褒贬之分,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该用褒义词就用褒义词,否则褒义贬用,贬义褒用,都是不合规范的。 [典题试做] 例5 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古往今来,写明月和相思的诗文可谓________,我却独爱此两句。 A.多如牛毛 B.数不胜数 C.盈篇满籍 D.磐竹难书 我的分析 C [四个选项都是形容多,对诗文而言,只有C的感情色彩最为合适。其他选项都带有贬义或者消极意义。] [即时训练]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导学号:26612030】 ①我家的花虽多,但与公园里的花相比,不过是________,不值一提。 ②他认为自己的贡献________,认为自己不配受如此隆重的褒奖。 ③虽然人体对某些元素的需要量________,但如果缺少了它们,同样会影响健康。 A.微乎其微 九牛一毛 微不足道 B.九牛一毛 微不足道 微乎其微 C.微不足道 微乎其微 九牛一毛 D.微乎其微 微不足道 九牛一毛 B [九牛一毛:比喻数量极微小或价值微不足道,一般用于比较数量的场合。①句是两处花的比较,故用“九牛一毛”。微不足道:渺小得不值一说,强调“不足道”。 ②句表达“自己不配受”,故用“微不足道”。微乎其微:强调数量少。③句强调“需要量少”,故用“微乎其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