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河北省张家口市衡水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张家口市衡水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 月考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参差(cēn) 豪奢(shē) 暮蔼(ǎi) 钓叟莲娃(sǒu) B.天堑(qiàn) 吟赏(yín) 都会(dū) 重湖叠巘(xiàn) C.珠玑(jī) 罗绮(qǐ) 嬉笑(xī) 因咽废食(yē) D.千骑(jì) 羌管(qiānɡ) 骤雨(zhòu) 良辰好景(chén)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中常见汉字的读音和字形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结合平时积累的字音、字形知识技巧进行辨析,平时要关注同义词、近义词、形近字、音同音近字的积累。 A项,“暮蔼”应写作“暮霭”; B项,“重湖叠巘”的“巘”,应读yǎn; C项,“因咽废食”应写作“因噎废食”。 故选D。 2.对下列词句中加横线词语,所含手法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清秋节:借代,用凄清的秋代指中秋节。 A.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霜雪:比喻,用白色的霜雪比喻卷起的浪涛,以静写动。 B.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凤池:借代,凤池即凤凰池,对中书省的美称,这里代指朝廷。 C.留恋处,兰舟催发兰舟:借代。兰舟是木兰木做的船,对船的美称,这里代指舟子。 D.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核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考纲规定的常用的修辞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借代和反复,有人也把对比列入到修辞的行列,注意明确修辞的特征,然后具体的区分。D项,“清秋节”不含修辞,就是指凄清的秋季。故选D。 3.比较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③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④暮去朝来颜色故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词语意思辨析。结合具体语境内容辨析词语意思。①风流:为国建功立业或是才华出众的。侧重于微观的个人成就。②风流:有着丰功伟业的英雄人物。侧重于宏观上的成就。③“故”,当“旧”讲。④“故”,衰老、老了、旧了。综合C项正确。 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一尊还酹江月 B.被甲上马 C.早生华发 D.竹杖芒鞋轻胜马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判断文言文通假字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不含通假字的一项”,A项,“尊”通“樽”;B项,“被”通“披”,穿上;C项,“华”通“花”。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考生掌握文言文中通假字能力。“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通假字一般有三种情况:同音替代、音近替代、形近替代。找出通假字并解释,其实就是写出本字并解释。这就要求考生能根据语境和自己知识储备判断出通假字,并写出本字进行解释。所以考生对于常用的通假字要能够识记,并理解其意思,平时也要多记诵。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当下,人们一方面对春节联欢晚会说三道四,有时甚至义愤填膺;另一方面,对各种评论,包括质疑、指责等等,却不比从前那么敏感了。 B.李克强总理在第七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说,“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我们同住一个‘地球村’,没有哪个国家能变成离群索居的‘鲁滨逊’。” C.翻检历史,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样的轨迹:艰难创业时往往背负使命感和危机感,不怕筚路蓝缕;一旦天下无事、承平日久往往会疏于律己,贪图奢华。 D.势不可挡的春节返乡大潮也带来了其他思索,那就是,地区以及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是客观存在的,致使数以亿计的打工者不得不背井离乡。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成语是高考常考考点,其测试重点是:一感情色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成语的含义,注意区分形似神异的成语,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注意有双重含义的成语。 A项,义愤填膺:由正义而激发的愤怒充满心胸。此处评论春节晚会,与“正义”无关,使用错误。 B项,离群索居:远离人群,自己一个人居住,泛指不合群,孤独的人。使用正确。 C项,筚路蓝缕:指驾着简陋的柴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道路。形容创业的艰苦。使用正确。 D项,背井离乡:离开自己的故乡,到外地生活(多指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使用正确。 故选A。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为应对雨雪天气,铁路部门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上线路除冰雪,检查维护设备,组建打冰扫雪突击队,保证线路设备状态良好,确保线路畅通。 B.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使全体人民公平地享有基本养老保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推进“新四化”建设的需要。 C.从民族层面来说,中国年反映尽管是中国人民一直抱有的强烈的大团圆意愿,还有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形成的那种强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D.某种角度,学术批评乃学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术进步的重要途径。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需明确病句的常见六种类型,即: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多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然后依次分析各句的特点,看其有无症状,是哪种语病,并加以分析即可。 A项,语序不当,应该是“组建打冰扫雪突击队,组织上线路除冰雪,检查维护设备”。 C项,搭配不当,“尽管是……还有……”关联词不搭配,把“尽管”改为“不仅”。 D项,成分残缺,“某种角度”缺少介词,改为“从某种角度说”。 故选B。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以苏东坡之才,治国经邦都会有独特的建树,他任杭州太守时的政绩就是明证。可是,他毕竟太富诗人气质了,禁不住 ,结果总是得罪人。他的诗名 ,但他的五尺之躯 。 ,他都照例不受欢迎。 ①有感便发,不平则鸣 ②不平则鸣,有感便发 ③流芳百世,冠绝一时 ④冠绝一时,流芳百世 ⑤却容不了当权派 ⑥却见容不了当权派 ⑦无论是同党秉政,还是政敌当道 ⑧无论是政敌当道,还是同党秉政 A.①④⑥⑧ B.②③⑤⑧ C.①④⑤⑦ D.②④⑥⑦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排列句序的能力。句子排序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句子及运用句子组段的能力。对于句子顺序,平时在阅读中要注意典型语段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句子前后之间的衔接;对于句意理解,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关键语句的意思。此处表述均为递进关系,程度逐步加深。 8.下面对于宋词这种文学形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又称“长短句”“诗余”“琴趣”“乐府”,配上音乐可以歌唱。兴于中唐,发展于五代,极盛于宋代,形成了豪放派、婉约派两个主要流派。 B.词始于民间,盛于宋代。柳永拓宽了词的形式与内容,苏轼更是无事不可入词,并开创了豪放一派。 C.词是杂言体,即所谓长短句,这是由作者表达的内容决定的,有四字句、五字句、七字句等。 D.绝大部分的词是分段落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不分段的叫单调,两段的叫双调,三段、四段的叫三叠、四叠。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了解识记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对于宋词这种文学形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C项,“这是由作者表达的内容决定的”表述有误,不是依内容决定的,而是依词牌的要求决定的。故选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子柒的视频取材于中国农家的衣食住行,光影之间(甲)着烟火气和田园气息,她以现代的方式呈现了古典的气质,引来了全世界关注的目光。李子柒的视频打开了一个新巧别致的窗口,和众多(乙)的窗口一起,向世界展现一个多元而美丽的当代中国。中国之美,有大漠戈壁的雄浑,也有小桥流水的恬静,有繁华都市的闪闪霓虹,也有静谧乡间的袅袅炊烟;有高铁列车的风驰电掣,也有细品香茗的悠然自得。正如汉学家寇志明所说:中国是一个很大、很复杂的国家,想找一条捷径去了解中国是不可能的。 让世界了解一个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众多力量都在(丙),以自己的方式告诉世界“我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中国”。600岁“网红”故宫让文物活起来、潮起来,让世界感受中国文化的创新力;自称“滇西小哥”的云南妹子,通过拍摄自耕自种的云南美食,为世界送去“滇的味道”;年逾古稀的“网红大爷”胡昇,通过网络直播讲述改革开放40年来市民生活的巨大变化……在互联网时代,文明交流互鉴有了更多载体和渠道,有了更广阔的平台,有利于(丁)差异、打破隔阂,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我们需要更多的“李子柒”,需要更多有品质、有温度的好故事,让更多的人读懂中国,爱上中国。 9.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丁)四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流动 五彩缤纷 各得其宜 跨越 B.奔涌 精彩纷呈 各得其宜 消除 C.奔涌 五彩缤纷 各显其能 消除 D.流动 精彩纷呈 各显其能 跨越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流动:指经常变动,不固定。可以指液体或气体等不断变动的物体。奔涌:奔流涌出。此处用于形容“烟火气和田园气息”,应选“流动”。 五彩缤纷:表示颜色繁多,色彩绚丽,十分好看的样子。精彩纷呈:美好的场面和事物纷纷在眼前呈现出来。此处形容视频节目美好,应选“精彩纷呈”。 各得其宜:指人或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安置。各显其能:指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此处指各有各的办法,应选“各显其能”。 消除:使不存在;除去(不利的事物)。跨越:越过地区或时期的界限。此处指越过“差异”,应选“跨越”。 故选D。 1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个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时代,精彩无限,要讲好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 B.讲好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这是个精彩无限的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时代 C.在这个精彩无限的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时代,讲好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 D.这个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时代,精彩无限,塑造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 【答案】C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 根据句前“在互联网时代”,为了保持句式一致,括号内也应该是“在……时代”,排除A、B、D。故选C。 二、默写(25分) 11.(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修辞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既点题,又为周瑜出场营造声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定风波》中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雨霖铃》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与心爱的人饯别的时间、地点,叫人如何能够忍受这离别的痛苦!作者渲染凄凉的氛围,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5)《雨霖铃》中通过描写动作、神态来表现离别时的依依不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雨霖铃》中作者设想别后的道路辽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寓情于景,衬托出旅人前途茫茫,景无边而情无限。但虚中见实,由推想的情景中更能表现出一对离人此刻的思绪和心境。 (7)“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这是李白表现楼之高的句子,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同样手法表现蜀山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过秦论》写秦始皇登上了帝位控制着整个天下,对百姓的统治非常残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秦始皇统一天下,突现他政治上的功业) (9)___________,四弦一声如裂帛。____________,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10)彼童子之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11)韩愈在《师说》中以孔子从师为例证明了“_____________”观点,而郯子的学问不及孔子又与后文 “____________” 的观点相呼应,论证严密。 【答案】(1)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2)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3)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4)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5)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6) 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7) 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8) 履至尊而制六合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9) 曲终收拨当心画 东船西舫悄无言 (10)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11) 圣人无常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惊涛、淘尽、萧瑟、晴、凝噎、暮霭、扪参历井、抚膺、履至尊、鞭笞、收拨、画、授。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猴 变 陈博文 栋悟一家人忽然变成猴子的怪事,已经传遍这一带的山村了。 不少好奇者跑到村里来看看究竟是谣传还是事实。然而,大家都是乘兴而来,扫兴而归,他们既见不到栋悟,也见不到猴子,见到的只是那间简陋的破屋子。 那是一间栉叶盖顶的小木屋,两扇木板门已斑驳破旧,外边还加上一把锁头,从门缝、墙壁的缝隙里可以窥见屋里边一片凌乱,显然是很多天没有人来过。 邻居老阿婶对围观的人群说:“栋悟一家人变成猴子了,要找他们可到后山上去,不过你们要高呼他的名字,他就会从树上跳下来,带些食品去给他们吧!很可怜的!” “这样说,栋悟真的变成猴子了?” “那还会有假,全家人都不见了,岂能说着玩的?!” 栋悟住在这村子已很久了。他家种了一小片玉米园,家里还有三把猎枪,是他和两个儿子阿保、阿护的谋生工具。他向来就靠捕猎山区里的动物和种点粮过活。不过,山里的动物越来越少了,所以生活是十分困苦的。 自从这片数百平方公里的山林地带,被宣布即将变为野生动物保护区后,住在这一带山区依靠捕猎为生的居民,生活就起了大恐慌,栋悟一家当然也不例外。 有一次保委会宣传队到村里做宣传,他们说到山区各种禽兽,被人们死捕活捉已濒临绝种,如不设法制止滥捕滥杀,将来我们的子孙就见不到各种动物了。他们要求当地居民,尤其是以狩猎为生者与政府合作,不要再屠杀山区动物,让它们繁殖滋生,让这片辽阔山区再现蓬勃生机。 当这批演说家讲得天花乱坠,唾沫横飞之际,栋悟一肚子怨气爆炸了。他一跃而起,大吼一声说:“你们这批城市来的家伙,知道山里人的困苦吗?禁止捕猎,我们只有喝西北风了。滚!滚回去,不要干涉我们,不听话送你们几声鸟枪……”围观的村民,有人随声附和,也有人劝他们不要闹事。经此一闹,宣传队在嘈嘈杂杂的人群中悄然收兵,围观的众多村民也一哄而散。 此后,栋悟情绪变得偏激愤慨,每天叫上两个儿子一同上山,展开他的杀戮行动。他拿点颜色给保委会的人员看看:我赶尽杀绝,你们将奈我何?! 过去,他捕猎的只是野兔、黄羌、獐狐之类的,现在却是见什么杀什么,简直是有些疯狂了。 有一次,他竟一口气射杀了三只猴子。向来,很少有人捕杀猴子的,因为经济价值不高,也没有人爱吃猴肉。所以,猎人对猴子可算是仁慈的。然而栋悟却故意杀猴子,为的是向保护环境的人员示威。 今天,他很幸运猎获一只黄羌。傍晚,父子三人兴高采烈扛着黄羌回家。很久了,没有油腻过口,今晚可要来一味炒黄羌肉,再加一锅酸辣羌肉汤,明天把剩下的卖给芭货佬,最少还有数百泰铢可以赚。他想得口水直流,心花怒放。就在离家不远处,忽见他老婆伸头缩脑闪在大树后,一见他父子,即迅速迎上来,慌张地说:“不得了,屋子被一群猢狲占了,不是我走得快逃出来,说不定已被它们咬死。” “有这样的怪事,我们快回去看看。”栋悟话还未完,从他屋子里一下子跑出很多猴子来。数百只猴子灰溜溜地朝他们摸来。 他被吓呆了,正想扣动扳机,忽从树上跳下数只大马猴,迅速将他父子手中的猎枪都抢了去。人猴形势逆转,栋悟大惊失色,急忙拉着妻子掉头就跑,可后面大批猢狲随着追来。他跌跌撞撞,忽然觉得老妻的身躯在迅速缩小;两个儿子也一样在萎缩,而且脸上长出浓毛,屁股上也长出尾巴。他下意识摸自已的脸,哇!自己也是满脸茸毛。他失声惊叫,吱吱几声,原来他们已变成猴,身形也矫健轻盈了。他紧拉着妻子,迅速攀上茂密的大树。他俯视追来的猴群,咦!哪里是猢狲,都是彪形大汉呀!他搔着头想不出原因。 栋悟一家人变猴的怪事终于传开了,不久,各个山村发现很多保护野生动物委员会的标语: 杀猴子,变猴子! 杀山猪,变山猪! 动物保护,人人有责! (有删改) 1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寥寥数语就交代了一件离奇怪事,这样处理不仅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也为下文写保委会宣传队的宣传做了铺垫。 B.小说中人物名字具有特色,“栋悟”“阿保”“阿护”寓意着“动物保护”,与小说结尾保委会的宣传口号遥相呼应,凸显出小说的主旨。 C.小说将保委会宣传队说成是“演说家”,并形容他们“讲得天花乱坠,唾沫横飞”,说明栋悟对保委会宣传队的言行根本不认同。 D.栋悟亲眼看到自己与家人的猴变过程,但又说看到的猴子其实是彪形大汉,“猴变”真假难辨,作者这样处理意在引发读者的深思。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思想内容是文章的主旨,就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所在,就是作者主要要反映的内容,是作者写文章的目的。艺术特色一般来说,赏析它的结构,独特的修辞,这类题型都要结合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此题是选“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A项,“为下文写保委会宣传队的宣传做了铺垫”错误,因为保委会宣传队来村宣传在前,栋悟一家猴变在后。故选A。 13.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栋悟的人物形象。 【答案】(1)他身处山区,家庭困难,是一个底层村民猎人形象(2)他与保委会宣传队产生正面冲突,表现出他性格冲动,暴躁易怒(3)他出于报复心理,刻意滥杀动物,表现出他残忍偏激的性格特点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要求“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栋悟的人物形象”,然后要到小说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本题中,首先明确人物的身份,从文中来看,“见到的只是那间简陋的破屋子”“住在这一带山区依靠捕猎为生的居民,生活就起了大恐慌,栋悟一家当然也不例外”,栋悟是一个山区底层村民猎人形象;从“栋悟情绪变得偏激愤慨,每天叫上两个儿子一同上山,展开他的杀戮行动。他拿点颜色给保委会的人员看看:我赶尽杀绝,你们将奈我何?!”可以看出,他性格冲动,暴躁易怒;他刻意滥杀动物,残忍偏激。 14.小说安排“猴变”情节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1)对于读者,新颖奇特,激发读者阅读兴趣(2)人物上,暗示了栋悟如山猴般暴躁易怒的性格(3)情节上,“猴变”作为小说的主要情节,是贯穿全文的线索(4)风格上,离奇的“猴变”给小说增添了魔幻现实主义的神秘色彩(5)主旨上,表达出动物保护、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主旨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情节的作用。解答此类题目,可从人物塑造、情节结构、风格手法和主旨几个角度思考。从情节结构上看,“猴变”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从人物塑造上看,“猴变”的情节暗示了栋悟如山猴般暴躁易怒的性格;从艺术风格上看,离奇的“猴变”给小说增添了魔幻现实主义色彩,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从表现主旨上看,更好地表达出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主旨。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中国自古不乏爱好美食的文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孟子说过“君子远庖厨”,品鉴美食是件风雅事,文人爱好做饭就未免失身份。苏轼偏不在乎,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极爱下厨房,以大胆的创意和实践精神,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如“东坡鱼”“东坡肘子”“东坡羹”“东坡豆腐”等,这些名菜和他流传至今的诗词文章一样“脍炙人口”,其中最著名的,要属“东坡肉”。 【答案】 (1)但爱好做饭文人却并不常见 (2)他不仅爱好美食 (3)做出许多流传至今的名菜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题时,要纵观整个语段,把握所给文字的核心话题,依据相关提示,进行准确补写,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本题从后文孟子的说法和后文的解说可以看出,第①处从后面孟子所说“君子远庖厨”可以知道,前面应是说爱好做饭的文人不多见。第②处,从前面“苏轼偏不在乎”可以知道,后面应是说苏轼与前面所说的文人不同,再结合后面的句子“还极爱下厨房”,前面应是使用关联词语“不仅”。第③处,从后面列举的例子可以知道,前面应是说苏轼创造出很多名菜。 16.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据云南省财政厅消息,今年7月1日起,云南省将取消大理古城洱海资源保护费和抚仙湖资源保护费。届时云南省地方设立的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将实现“清零”。今年,党中央国务院推出近2万亿元的减税降费政策,力度空前。作为贯彻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的重要任务之一,今年以来,云南省财政厅进一步清理规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切实为企业减负。 【答案】关键信息:①云南省地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7月起“清零”;②国务院推出减税降费政策;③云南省财政厅切实为企业减负。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在作答时,首先要通读段落,了解文段的内容。其次,要根据文章内容划分层次,把每个层次的关键信息,勾画出来。最后,按要求组织答案。 语段共有4句话,第1、2句是新闻的主要事件,是说云南省取消资源保护费的情况,关键句有“云南省地方设立的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将实现‘清零’”;第3句是说国务院推出的政策,关键信息有“党中央国务院推出近2万亿元的减税降费政策”;第4句具体介绍云南省的情况,关键句有“云南省财政厅……切实为企业减负”。据此分条概括即可。 四、微写作。 17.学校想要组织一场语文学习专题讲座,需要收集一些相关资料。请根据实际,简要介绍自己语文学习的现状。300字左右。 【答案】我的语文学习现状:经过数年语文学科的学习,作为准备迎战高考的学子,我既有前期不断探索的收获,也面临着不知如何更上层楼的困惑。在阅读方面,我能较好地掌握阅读文言文和不同类型的现代文的阅读方法,理清文章层次,读懂文意,但是苦恼于不知如何更恰切地体悟作者的情感,尤其是小说阅读,在把握作品主题上有时不能深入;在写作方面,我能够按照要求完成文章,也能享受作文带给我的表达哲思感悟的快乐,但是在作文立意方面挖掘不深,剖析问题流于肤浅,因此,我希望能得到更深层次的立意指导;高考在即,要复习的内容很多,但是不知道从哪一方面更有实效,希望能够得到具体的指导。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基本能力。具体考查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求考生审清要求,明确写作方向,写作的时候要准确细致理解题目的主要内容,把握命题人的基本意图。 这道题目是一道叙述类的写作,要求学生叙述自己学习语文的现状,用于收集语文学习专题讲座的相关资料,题目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每一个学生都有相关的话语表达,容易做到言之有物。可以直接陈述语文学习中存在的困惑、问题,或者是语文学习中好的经验方法。写作时注意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不要写假、大、空的内容,语言要简练得体、条理清晰。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