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陕西省延安市吴起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陕西省延安市吴起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 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用什么支撑我们的精神大厦 贾梦雨 ①我们平时所说的“精神亚健康”,是指一个人的精神状态、精神追求方面失去正确标准,缺乏价值支点,种种消极甚至扭曲的思想意识占据主导地位,并体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其实,“精神亚健康”的症状在很多人身上都或隐或显地存在着。 ②“精神亚健康”的症状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对事业缺乏激情,精神萎靡,庸碌无为;二是对生活缺乏热情,对他来说,活着的意义仅仅在于活着;三是对他人缺乏感情,淡漠、疏离,甚至于防范、欺骗;四是对社会缺乏责任感,社会的冷暖对他来说已经变得无足轻重。总体来说,陷落于物质的汪洋之中,沉沦于享乐的迷茫之中,浮躁而无信仰、无敬畏、无追求。正如南师大中文系教授贺仲明所说:“精神亚健康的重要表现,就是公众无法从精神涣散的日常生活中获得安宁;理想和信仰丧失;浮躁的心灵被物所累,排斥关怀和诚信。” ③是什么导致了“精神亚健康”的弥漫呢?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地球村”可以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不过,它也无时无刻不在拉远人们之间的距离,造成新的疏离。全社会消费思潮的迅速膨胀,在这种后现代的炫目泡沫下,大众都在不知不觉中被消费主义的狂欢所陶醉。被牵着鼻子走,人变成了“经济人”、“时尚人”,永远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拉着你,让你无法脱身,并且身不由己。此外,我们过分重视外在的所谓“成功”,整天追求的都是那些“看得见的东西”:房子、汽车、锦衣玉食、无休止的享乐,而且,我们渐渐迷失在这些“身外之物”中不可自拔。物质日益强大而膨胀,而精神的萎缩状态正在加剧,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夹击之下,我们被裹挟其中,身心交瘁。 理想、激情,一个人的精、气、神,这些其实都应该是我们的追求,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支点。而现在,从心灵层面来说,价值的支撑点,人生的追求目标,对幸福的感受等渐渐处于错乱状态。从生存状态来说,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处理爱情、家庭、事业等之间的关系,这其中充斥着扭曲。 物欲主义和消费主义,目前正借助经济、文化和人员流动的全球化大潮,向全世界蔓延,也深刻影响到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市场经济的大发展和全球化大潮中,世俗化大潮开始侵蚀到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 因而,我们都应该有一定的精神追求,我们应该解决好自己的归宿感问题。这就要求一个人加强免疫力,实现内心的真正强大,面对诱惑超然,面对挫折泰然,并在对时代的正确认识中增强责任感。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的环境,真正关心人的精神追求。在文化多元的基础上,更好地创造文化的和谐,从多方面创造以人为本的文化生态。 (选自《新华日报》) 1.下列现象,不属于“精神亚健康”症状的一项是 A.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少人在物欲主义和消费主义蔓延的环境里不停地为生计忙碌着。 B.一人遭车祸后横躺马路,行人纷纷避让;乘客公交车上遭偷窃,周围众人漠然而视。 C.大学生沉沦于网络,终至退学;校园里充斥着“怀疑的时代还需要信仰吗”的争论。 D.各种压力之下许多人不知道生活的意义在哪里,以致于心绪浮躁而无信仰、无追求。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找出词语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A项,没有表现出“精神亚健康”状态。选项中介绍的内容没有表现出“为生计忙碌着的人”是“精神状态、精神追求方面失去正确标准,缺乏价值支点,种种消极甚至扭曲的思想意识占据主导地位”的“精神亚健康”状态。 故选A。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精神亚健康”弥漫的根本原因是全球化浪潮拉远人们之间的距离,造成人类彼此间的疏离。 B.本文论证严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C.第五段从宏观上指出世俗化大潮开始侵蚀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增加了论证的深度。 D.本文以“用什么支撑我们的精神大厦”为论题展开论证,联系生活实际,有针对性。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A项,“根本原因是全球化浪潮造成人类彼此间的疏离和自我的迷失”错误,对导致“精神亚健康”的原因性质表述不当。第三段相关表达为“是什么导致了‘精神亚健康’的弥漫呢?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地球村’可以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据此可知,“全球化浪潮”只是原因之一,而非根本原因。 故选A。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膨胀的消费思潮使我们的精神加剧萎缩,我们被裹挟在这种“内忧外患”中,身心交瘁。 B.只要我们禁住物欲诱惑,泰然面对挫折,实现内心真正的强大,就一定可以帮我们寻找到自己的归宿感。 C.创造文化和谐,创造以人为本的文化生态是当下“支撑我们的精神大厦”的一种必要手段。 D.无论是从心灵层面,还是生存状态来看,理想和激情的缺失都会导致我们的生活出现问题。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B项,“只要......就”表述绝对,原文最后一段为“这就要求一个人加强免疫力,实现内心的真正强大,面对诱惑超然,面对挫折泰然,并在对时代的正确认识中增强责任感。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的环境,真正关心人的精神追求” ,“禁住物欲诱惑,泰然面对挫折,实现内心真正的强大”只是帮我们寻找到归宿感的一部分条件。选项以偏概全,表述过于绝对。 故选B。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花草院落 郑飞雪 ①一年前去过那家小院,小院里花草的气息从不同的季节飘散出来。 ②去往乡村的路途其实有些远,也坎坷,先穿越邻县的高速路,再盘旋到寿宁县高海拔的山路,一路翠竹林立,云雾缥缈,很快就忘却了身后的红尘。 ③车子到达乡村后,双脚像兔子落到青草地上,我感觉又回到了出发地--家乡。朴实的村民从村街店铺里探出头,用与我家乡相仿的方言向朋友问候着,有一两句拗耳,只稍慢下语速重复着,也能捕捉出话里的大致意思。错把他乡当故乡,便是此情此景的感觉了。 ④空气中飘送着稻草香,小院就坐落在青青的田野边,田边一条潺潺流水,像是专为客人引路的,沿着水流方向从东向西走小段路,到达宅院门口。那宅院,像临水的花,映照在涧边。寂寞,却有寂寞的言语。探头,可见院子里摇摆着各色花草,像微信里的图片一样春光灿烂,像主人一样熟悉亲切。当然,它们霸着这方水土,霸着这座院落,自然是院落里磊落的主人了。一群风尘仆仆的远客闻着香,蜂蝶一样来寻访芳踪。 ⑤很普通的一些花草装扮着空旷的院地,院子显出特别的乡村格调,好像在这里会遇见儿时的伙伴,笑容从模糊的记忆里慢慢洇开,浮现出往昔熟悉的容颜,猛地,一眼就叫出它们的名字:葵花、丝瓜、辣椒、月季、茄子……这些花,挨挨挤挤站满院子,像左邻右舍聚拢过来瞄一眼稀客。紫茄有些腼腆,见不得生人,静静挨着墙角羞怯着,吐出紫星星一样的花儿,这朦胧的花朵却如星光一样照亮城里人尘封的梦。一片菜花,一片开在院墙内的菜花,如紫云英一样勾起春天的梦幻,这是多么富足的分享。黄瓜很愉悦,纤巧的藤蔓沿着院墙攀升,像一首爱情歌谣,把明亮的心情传达远方。重重碧叶垂挂的瓜,是嫩黄的。这纯净的颜色,一下子唤醒岁月深处单纯的记忆。它从母胚蒂结出来,就是以天然的肤色遗传命名。黄瓜,一个名副其实的乳名。而今市场菜摊上的黄瓜长满癞刺,裹着葫瓜丝瓜一样的绿衣裳,像赶潮的青年装扮星范,让人掂量时无从下手,也无法分辨内在的本质,锋芒毕露,完全改变了最初的基因。 ⑥玫瑰躲在玉米棒下浅笑,鱼腥草簇拥着石榴花向墙角绵延,吊兰从假山的缝隙里冒出来,争着抢着在池水边摇头晃脑,生命依恋的情怀从缠绕的枝叶间蓬勃而出。让人感叹时光匆忙,也欣赏存在的实意和温暖。与世无争的闲适,正是生命的从容与尊贵。 ⑦朋友建房时突发奇想,在院里开辟了一块地,不灌溉水泥,花卉、蔬菜、野草可以在泥土里混杂生长,错落有致、和谐生趣,让生活视野呈现出别样的风情。我喜欢这草木群居的院子,像主人相邀南来北往的客,演奏着浪漫的音乐交响曲,提琴、簧管、快板、慢板、大调、小调……或舒缓、或激扬、或沉郁、或热情、或优雅、或荒凉,花草们用执着的深情,伴着院落来来往往的身影。谈笑风生的声音,绽放成土地上坚定的生命。 ⑧朋友说,这些花籽菜籽草籽,都是母亲随手撒下的。母亲年迈了,怕她走不上山坡,风雨里走不进田园,保留了这院内的土地,让她随性操持。一位母亲对生活的操持性情,就像蜜蜂在花粉丛中辛劳,像菜们草们执意要从土地里冒出来,没有人会阻遏这天性的执念。子女对母亲的了解如花草与泥土相通,泥土培育花草,草木感知土地深处的脉搏。母亲细碎的脚步日转星移,从东边撒下一粒籽,萌发一颗芽;西边栽种一株苗,结出一个瓜。枝叶蓬勃成周边欢愉的生命,年迈的母亲就喜欢这样簇拥的生命,相互牵依,相互缠绕,寂寞滋生出许多热闹。一片瓜菜的季节延伸着一位母亲的时光,母亲的富足就是看着土地上的热闹。手抚过的花朵、瓜果,枝叶,盛开土地的温情,像母亲琐碎的叮咛,牵挂着远程的脚步。 ⑨宽广的土地多像慈母,容纳远远近近性格迥异的孩子。 (选自《散文选刊•下半月》,有删节)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下文具体描写院落的情况做铺垫,同时流露出作者对小院的怀念之情。 B.本文写作者到达乡村后,朴实的村民用方言和他交流,让作者感到亲切,由此“错把他乡当故乡”。 C.本文描写院落里的花卉、蔬菜、野草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生长,让人感受到了存在的实意和温暖,以及生命的从容与尊贵。 D.本文虽然不是以写人为主的文章,但通过多种修辞手法正面刻画了“母亲”的形象,从而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散文思想内容的分析与鉴赏能力,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其次认真阅读文本,通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然后结合选项鉴赏文章在写作手法上的特点,根据对文章的领悟判断选项的正误,最后根据题目要求选出恰当的答案。 D项,“通过多种修辞手法正面刻画了‘母亲’的形象”表述有误;根据文本“朋友说,这些花籽菜籽草籽,都是母亲随手撒下的”“宽广的土地多像慈母,容纳远远近近性格迥异的孩子”可以看出文章主要通过侧面刻画母亲的形象。 故选D。 5.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简要赏析第⑤段文字。 【答案】①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交代院里挨挨挤挤的花草、果蔬,突出院内花草的繁盛;②运用拟人、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花草院落的美景,富有诗意;③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表现了院内花草的勃勃生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鉴赏文章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要求是“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简要赏析第⑤段文字”,明确了题目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根据文本内容可以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方面进行鉴赏。注意答题时明确手法后兼及举例子分析。 文本“很普通的一些花草装扮着空旷的院地,院子显出特别的乡村格调,好像在这里遇见儿时的伙伴,笑容从模糊的记忆里慢慢洇开,浮现出往昔熟悉的容颜,猛地,一眼就叫出它们的名字:葵花、丝瓜、辣椒、月季、茄子…这些花”可以看出作者先从整体上描写院地的景色,然后列举葵花、丝瓜、辣椒、月季、茄子等景物,可以说作者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 其次,文本“挨挨挤挤站满院子,像左邻右舍聚拢过来瞄一眼稀客。紫茄有些腼腆,见不得生人,静静挨着墙角羞怯着,吐出紫星星一样的花儿,这朦胧的花朵却如星光一样照亮城里人尘封的梦。一片菜花,一片开在院墙内的菜花,如紫云英一样勾起春天的梦幻,这是多么富足的分享。黄瓜很愉悦,纤巧的滕蔓沿着院墙攀升,像一首爱情歌谣,把明亮的心情传达远方”,大量使用比喻修辞,例如把“花草的拥挤”比作“稀客”,把“紫星花”比作“梦”想象丰富,富有美感,生动形象; 文本运用“腼腆、挨、羞怯、愉悦”可以看出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展现了花草院落的美景,充满了诗情画意,让人感觉大自然亲切可爱,感染力强; 另外,文本“很普通的一些花草装扮着空旷的院地,院子显出特别的乡村格调”运用记叙的方式表现到达院落后,然后具体的描写院落种的花草; 文本“与世无争的闲适,正是生命的从容与尊贵”运用议论,表现花草生机勃勃。 6.本文主要描写花草院落的迷人景象,倒数第二段却交代了“母亲”劳作的情况,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①花草院落的迷人景象,都是“母亲”劳作的结果,作者赞美花草院落,更是为了赞美“母亲”;②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创造的,交代“母亲”劳作的情况,也为了抒发作者对劳动的赞美;③“母亲”辛勤劳作,在小院里布满花草果蔬,这不仅展现出“母亲”热爱生活,为生活增添了情趣的一面,也展现出“母亲”包容一切生命的胸怀,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蓬勃向上。④“母亲”的辛勤劳作,让小院充满温情,让作者在花草院落中感受到“母亲”的爱,流露出作者对“母亲”的牵挂依恋之情。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个性化的阅读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文本,熟悉文本内容,解答本题可从标题的含义、文本内容、写作背景和主题等方面进行探究分析文中 “母亲”形象的意义,分析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句说出自己对母亲这一形象的认识。题干为“本文主要描写花草院落的迷人景象,倒数第二段却交代了‘母亲’劳作的情况,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本题等于是考查段落作用。解答此题首先解读句意,明确段意,揭示主旨,点明情感以及修辞手法和结构思路。 ①从本段写作内容而言,描写了花草院落的迷人景象,都是“母亲”劳作的结果;介绍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创造的,交代“母亲”劳作的情况;“母亲”辛勤劳作,在小院里布满花草果蔬,这展现出“母亲”热爱生活,为生活增添了情趣;“母亲”的辛勤劳作,让小院充满温情。 ②从主旨情感而言,可见作者赞美花草院落,更是为了赞美“母亲”;也为了抒发作者对劳动的赞美;也展现出“母亲”包容一切生命的胸怀;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蓬勃向上;让作者在花草院落中感受到“母亲”的爱,流露出作者对“母亲”的牵挂依恋之情。 ③从结构思路而言,本段紧承上文,照应题目和开头,为下文抒情做铺垫,结构严谨,思路清晰,条理分明。 ④从语言修辞而言,写作特色为象征、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具体;委婉含蓄,耐人寻味;整散结合,行文富有变化,跌宕多姿;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富有感染力和哲理意味。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简称“5G”)引发了业界人士的丰富想象。与3G到4G的渐进变化截然不同,5G是一种“量子跃迁”。在5G网络覆盖下,下载一部分辨率达到4K的电影理论上不超过18秒。但速度带来的不仅是量变。业界人士认为,5G将给近年来“只听雷声大、不见雨点来”的“增强现实、混合现实”技术带来新生。 如果只是速度的提升,还谈不上质变。5G最显著的特点是低时延和高可靠。5G的技术要求之一是能够支持速度高达每小时500公里的设备,因此5G技术推动的产业还包括无人驾驶汽车。此外,5G网络每平方公里可支持100万台设备,非常有助于物联网发展。智慧城市作为一个新的产品类别,其底层技术就是物联网。有业界人士指出,过去30年将人连接起来,接下来30年可能会将物连接起来。 目前5G的多数应用场景还只是一种展望,有些可能比预想中进展得慢,有些未曾料想的场景又可能会冒出来形成颠覆式创新。但可以肯定的是,5G会引发一场大幅改变生活方式的革命,这也是各国推动部署5G的重要动力。 (摘编自《5G时代将会颠覆什么?》,《深圳商报》2019年01月13日) 材料二: 在3GPP主办的5G标准投票会议上,全球通讯企业对于未来5G使用美国高通主导的LDPC技术还是中国华为主导的Polar技术进行了投票,胜利的一方将成为全球5G行业的领导者。会议最终达成的决定是:数据通道长码和短码编码方案均采用LDPC方案,控制通道采用Polar方案。 图一:各公司在LDPC码上的专利数 图二:各公司在Polar码上的专利数 (摘编自《透视5G投票风波》,《人民邮电报》2018年5月14日) 材料三: 过去几十年,美国等工业发达国家一直在全球移动通信技术发展中扮演领头羊的角色,但在5G时代,美国的这种巨大优势正在丧失,告别一家独大的局面,甚至在无线通信设备制造领域,美国已经捉襟见肘。在5G领域,每个国家都在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中国是最重要的参与者之一。 中国之所以在1G、2G通信时代发展较慢,与当时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如今,中国人口已经超过14亿,比美国和欧盟的人口总和还要多30%左右,并且消费能力不断提升,市场前景良好,这是其他国家和地区所无法比拟的。当然,技术和政策上的优势同样值得关注,尤其是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技术成果转化生产力水平不断提升,一大批行业企业快速成长,都从客观上促进了5G产业在国内的快速发展。 (摘编自《5G时代,中国领先了吗?》,《北京科技报》2019年1月11日) 材料四: 虽然5G网络将改变社会已成为行业共识,但在探索具体应用和商业模式时仍有诸多困难。4G从标准提出到完成经历了4到5年的时间,而5G标准的完成到真正商用只有一年左右的时间。产业链成熟度上看,非主流频段需要我们在全球去推动,将其从非主流变成主流。同时还要解决4G与5G网络建设的矛盾,解决好二者之间的协同问题。目前新的商务模式还没有真正的形成,如此巨大的投资如何获得回报,又能带来多大效益?怎样能够让5G更加健康可持续发展?通信行业仍然在摸索。此外,5G的发展实现了从移动互联网扩展到物联网的阶段。为了满足复杂场景和垂直行业的需求,5G 对于网络灵活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端到端的网络切片给网络运维管理带来了很大挑战,依靠传统的网络优化方式已是难以为继。在行业融通方面,5G要赋能各行各业。我们怎样去洞察行业需求?需要跟行业本身共同投入、联合创新。目前通信行业技术体系在变革,而技术的变革也要求价值体系和管理体系做出相应变革去适配,不发生变革就难以应对5G的发展。该专家表示,想要跨越这“三座大山”,构建开放、智慧和融创的5G产业环境是必须的。 (摘编自《5G商用:前所未有的挑战》,《第一财经日报》2019年1月3日) 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图一上看,在高通主导的LDPC码上,各公司在LDPC码上的专利数比较,在绝对数量上,三星拥有的专利最多,其它各方也都有不少的专利。 B.从图二上看,各公司在华为主导的Polar码上的专利数比较,华为几百件的专利虽然不算很多,但其它公司的专利更低,可见华为在这一领域处于绝对优势地位。 C.5G标准投票会议最终达成的决定是:数据通道长码和短码编码方案均采用LDPC方案,控制通道采用Polar方案。 D.综合两项专利数量和投票结果,华为虽然在数字通道上败北,但在控制通道上遥遥领先。从长远看,华为必将成为全球5G行业的领导者。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D项,“华为必将成为全球5G行业的领导者”不合文意,根据材料二“数据通道长码和短码编码方案均采用LDPC方案,控制通道采用Polar方案”,可知,华为在控制通道上占优势,但原文并没有“华为必将成为全球5G行业的领导者”这样的相关表述,该说法属于无中生有,于文无据。 故选D。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美国正在逐渐丧失在移动通信技术发展中的绝对领先地位,中国将成为重要的参与者。 B.在即将到来的5G时代,人类一定会将所有的物连接起来,实现万物互联的技术理想。 C.5G引发了业界人士的丰富想象,他们认为,5G将给近年来“只听雷声大、不见雨点来”的“增强现实、混合现实”技术带来新生。 D.虽然5G网络将改变社会已成为行业共识,但在探索具体应用和商业模式时仍有诸多困难。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本题B项,“人类一定会将所有的物连接起来”错误。材料一中相关表达为“接下来30年可能会将物连接起来”;“5G 的多数应用场景还只是一种展望,有些可能比预想中进展得慢,有些未曾料想的场景又可能会冒出来形成颠覆式创新”。选项把可能性表述为必然性,不合文意。 故选B。 9.请结合材料四简要分析:为应对5G商用化的挑战,我国通信行业需要在哪些地方努力? 【答案】①在全球推动非主流频段,提高产业链成熟度;②解决4G与5G网络建设的矛盾;③探索形成新的商务模式;④改变传统的网络优化方式;⑤需要与各行各业共同投入、联合创新;⑥变革价值体系和管理体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分析提炼能力。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內容都认真研读,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根据题目的要求,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出最主要的信息,即可作答。从材料四“产业链成熟度上看,非主流频段需要我们在全球去推动,将其从非主流变成主流”看出,要在全球推动非主流频段,提高产业链成熟度;从材料四“同时还要解决4G与5G网络建设的矛盾,解决好二者之间的协同问题”中看出,要解决4G与5G网络建设的矛盾,协同发展;从材料四“目前新的商务模式还没有真正的形成,如此巨大的投资如何获得回报,又能带来多大效益?怎样能够让5G更加健康可持续发展?通信行业仍然在摸索”中看出,要探索新的商务模式,提高效益,促进可持续发展;从材料四“为了满足复杂场景和垂直行业的需求,5G对于网络灵活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端到端的网络切片给网络运维管理带来了很大挑战,依靠传统的网络优化方式已是难以为继。在行业融通方面,5G要赋能各行各业……需要跟行业本身共同投入、联合创新。目前通信行业技术体系在变革,而技术的变革也要求价值体系和管理体系做出相应变革去适配”中可看出,要改变传统的网络优化方式,提高网络灵活性;要做好行业融通,了解行业需求,与各行各业共同投入、联合创新;要变革价值体系和管理体系,做出相应变革与技术体系适配。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时最关键的是在找出答题区间后,将文本内容同选项内容表述进行认真而仔细的比较,注意出题者经常设置的各种陷阱,比如无中生有、以偏概全、张冠李戴等。选择题用好“比对法”;解答主观题,考生需通读所有材料,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然后仔细审题,抓住问题的指向,到文中搜寻相应的答题区间,抓住重点词句,归纳概括要点,然后顺应问题的方向组织答案,分条回答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梁睿字侍德,少沉敏,有行检。周太祖时,以功臣子养宫中者数年。七岁,袭爵广平郡公,邑五百户。周闵帝受禅,征为御伯。未几,出为中州刺史,镇新安,以备齐。齐人来寇,睿辄挫之,帝甚嘉叹。高祖总百揆,睿代王谦为益州总管。行至汉川而谦反。高祖命睿率步骑二十万讨之。谦将赵俨、秦会拥众十万,据崄为营,周亘三十里。睿令将士衔枚出自间道,四面奋击,力战破之 。蜀人大骇,睿鼓行而进。谦将敬豪守剑阁,梁岩拒平林,并惧而来降。谦又令达奚惎等以盛兵功利州。问睿将至,惎分兵据开远。睿顾谓将士曰:“此虏据要,欲遏吾兵势,吾当出其不意,破之必矣。”谦败,将麾下三十骑遁走,新都令王宝执之。睿斩谦于市,剑南奚平。进位上柱国,总管如故。赐物五千段,食邑千户。睿时威振西川,夷、獠归附,唯南宁酋帅爨震恃远不宾。睿上疏曰:“南宁州汉世之故地相承至今而震臣礼多亏贡赋不入每年奉献不过数十匹马如闻彼人苦其苛政思被皇风幸因平蜀士众,不烦重兴师旅,即请略定南宁。”书未答,又请曰:“窃以柔远能迩,著自前经,拓土开疆,王者所务。”高祖深纳之,然以天下初定,恐民心不安,故未之许。后竟遣史万岁讨平之,并因睿之策也。睿时自以周代旧臣,久居重镇,内不自安,屡请入朝,于是征还京师。及引见,上为之兴,命睿上殿,握手极欢。睿退谓所亲曰:“功遂身退,今其时也。”遂谢病于家,阖门自守,不交当代。睿初平王谦之始,自以威名太盛,恐为时所忌,遂大受金贿以自秽。由是勋薄多不以实,诣朝堂称屈者,前后百数。上令有司案验其事,主者多获罪。睿惶惧,上表陈谢,请归大理。上慰谕遣之。十五年,从上至洛阳而卒,时年六十五。谥曰襄。 (节选自《隋书.梁睿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南宁州/汉世之故地/相承至今/而震臣礼多亏/贡赋不入/每年奉献/不过数十匹马/如闻彼人苦其苛政/思被皇风/ B.南宁州/汉世之故地/相承至今而震臣礼多/亏贡赋不入/每年奉献/不过数十匹马/如闻彼人苦/其苛政思被皇风/ C.南宁州/汉世之故地/相承至今而震臣礼多/亏贡赋不入/每年奉献/不过数十匹马/如闻彼人苦其苛政/思被皇风/ D.南宁州/汉世之故地/相承至今/而震臣礼多亏/贡赋不入/每年奉献/不过数十匹马/如闻彼人苦/其苛政思被皇风/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 “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译文:南宁州,是汉朝时的故地,世代相承到今天,但酋长爨震作为臣子礼数缺失,不向朝廷进贡年赋,每年送来贡奉朝廷的,不过几十匹马而已。我听说那里的人们在他的苛政下受苦,渴望圣朝皇恩到达那里。所幸平定蜀地的军士尚多,不必重组军队,请求立即平定南宁。 “贡赋不入”,主谓结构,句子完整,主语“贡赋”前应该断开。一下便可排除BCD三项; 再结合“思被皇风”加以验证, “被”是通假字,通“披”,意为“蒙受”,“皇风”指“皇恩”,“思被皇风”的是渴望皇恩到达那里,句意完整,故“苦其苛政”和“思被皇风”中间应断开。 故选A。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爵”指爵位,指臣子获封赐的等级,在中国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爵,后代爵称因时而异。 B.“百揆”多引喻为丞相、相国等总揽朝政的官员,也代指百官及天下各种政务。 C.“食邑”是中国古代君王赐予有功臣子作为世禄的封地,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 D.“表”是中国古代臣子对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文体,与“疏”相同;另外还有奏、议等。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D项,“‘表’是中国古代臣子对帝王上书陈情言事文体,与‘疏’相同”,“相同” 表述不当。“疏”与“表”都是臣下写给皇帝的文字,可它们又有各自的侧重点。“疏”原指逐条陈述,是大臣向皇帝提建议、意见的一种文体。而“表”是用来陈述请求的,它与“疏”的最大区别就是重在言情,如李密《陈情表》。 故选D。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睿出身显赫,很受赏识。他因为是功臣之子,被收在皇宫中抚养,之后继承了广平郡公爵位,镇守新安,总是能战胜来犯之敌,深受皇帝的欣赏。 B.梁睿长于征战,有勇有谋。他率军平定王谦叛乱时,不惧敌方占据有利险要地势,用奇计,出奇兵,打败王谦,使王谦被活捉,最终平定剑南一带。 C.梁睿忠心为国,忧心边患。他极力主张征讨自侍地方偏远而不肯前来臣服的南宁酋长爨震,但高祖因天下刚定而没有同意,最终使其主张落空。 D.梁睿为官谨慎,功成知退。他懂得功高震主,也深知威名太盛容易遭人嫉妒,便大肆收受贿赂,把名声弄坏;皇帝接见他并握手言欢后,他便称病在家。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C项,“最终使其主张落空”错,由原文“后竟遣史万岁讨平之,并因睿之策也”可知,高祖后来派史万岁讨平南宁州,正是采用了梁睿的策略。 故选C。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睿令将士衔枚出自间道,四面奋击,力战破之。 (2)由是勋薄多不以实,诣朝堂称屈者,前后百数。 【答案】(1)梁睿令将士口衔枚,悄悄地从偏僻的小路突袭,四面奋力攻打,大战而打败了对方。 (2)因此功劳簿多不符合实际,到朝廷叫冤屈的,前后有百人以上。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间道”译为“小路”;“奋击”译为“奋力攻打”;破,打败。 由是,因此; “勋簿”译为“功劳簿”;“以”译为“按照”;“诣”译为“到”。 参考译文: 梁睿字侍德,年少就聪明沉稳,行为端正。周太祖时,梁睿因为是功臣之子在皇宫中被抚养多年。七岁时,继承广平郡公爵位,食邑五百户。周闵帝接受禅让,征召梁睿为御伯。不久,出任中州刺史,镇守新安,以防御北齐。齐人前来侵犯,梁睿总能战胜他们,皇帝十分欣赏他。高祖统领百官,梁睿代替王谦任益州总管。梁睿走到汉川,王谦叛乱。高祖命令梁睿率步兵骑兵二十万讨伐王谦。王谦的将领赵俨、秦会拥有军卒十万,在险要出驻扎营寨,绵延三十里。梁睿令将士口衔枚,悄悄地从偏僻的小路突袭,四面奋力攻打,大战而打败了对方。蜀人极度恐慌,梁睿擂鼓前进。王谦的将领敬豪据守剑阁,梁岩拒守平林,都因恐惧而来投降。王谦又命达奚惎等率大军进攻利州。听说梁睿大金将到,达奚惎分兵拒守开远。梁睿看着将士们说:“这伙敌人占据险要之地,想阻遏我军势头,我军应当在他们意想不到的情况下出击,肯定能打败他们,”王谦兵败,带领部下三十骑兵逃走,被新都县令王宝抓住。梁睿将王谦在街市上斩首,剑南地区全部平定。梁睿升位上柱国,仍任前总管。赐布匹五千段,食邑千户。梁睿这时威震西川,夷人、僚人都来归附,只有南宁的酋长爨震依侍自己地处偏远而不肯臣服。梁睿上奏说:“南宁州,是汉朝时的故地,世代相承到今天,但酋长爨震作为臣子礼数缺失,不向朝廷进贡年赋,每年送来贡奉朝廷的,不过几十匹马而已。我听说那里的人们在他的苛政下受苦,渴望圣朝皇恩到达那里。所幸平定蜀地的军士尚多,不必重组军队,请求立即平定南宁。”朝廷对上书没有批复,梁睿又上书道:“我认为怀柔政策能使远方变成近地,这是写在经书上的,开拓疆土,这是王者所应该做的事。”高祖很同意梁睿的意见,但因为天下刚刚平定,担心民心不安,所以没有采纳他的计划。后来终究派史万岁讨平南宁州,正是采用了梁睿的策略。梁睿因自己是周的旧臣,长期居守重要城塞,心里不安,多次请求来朝廷,于是皇帝征召他回到京师。等到上殿引见时,皇帝为他站起身来,叫梁睿上殿,与他高兴地握手谈话。梁睿退朝后对亲信们说:“功成身退,现在正是时候。”于是称病留在家里,关上门清净自守,不与朝中人士交往。梁睿在刚平定王谦叛乱时,自己知道威名太大,恐怕被人们嫉妒,便大肆收受金银贿赂以便把名声弄坏。因此功劳簿多不符合实际,到朝廷叫冤屈的,前后有百人以上。皇帝令主管官员查询验证此事,有关人等多有被治罪的,梁睿十分恐惧,上奏章陈述请罪,请求投归大理卿治罪。皇帝下诏安抚遣送了他。十五年,随皇帝出行,到洛阳逝世,时年六十五岁,谥号为襄。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苏秀道中 (南宋)曾几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令浙江嘉兴)的路上。诗人时为浙西提刑。 14.下列对这首宋诗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久已的甘霖突然降下,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得复苏了。 B.“不愁屋漏床床湿”引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床头屋漏无干处”;“且喜溪流岸岸深”引用杜甫《春日江村五首》“春流岸岸深”。 C.“千里稻花应秀色”抒发了诗人久旱逢甘霖,秋天将以苏的欣喜之情。 D.尾联用了衬托手法,写无田者尚且欣舞,况有田者乎,将喜渲染到极致,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悦之心。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B项,“不愁屋漏床床湿”不是“引用”,而是“化用”。 故选B。 15.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特点:雨大,及时。 分析:通过视觉和触觉的结合,诗人半夜感到“凉冷”,看到“屋漏床床湿”,表现雨大;运用叠词的手法,通过屋漏床湿、溪流岸深表现雨大;运用虚实结合(想象)的手法,通过骄阳转作霖、稻花应秀色表现雨的及时。 【解析】本题考查了鉴赏诗歌的形象。分析形象特点要抓住形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关于雨的特点应结合全诗的主旨来看,如果只看局部,可能会把“凉冷”也当作一个特点;如果从整体来看,雨下得“凉冷”也是说明雨下得大的,而下得及时这个意思要从人物对这场雨的态度中来提取。 本诗秋雨的特点是:雨大,及时。本诗是一首充满轻快旋律和酣畅情致的喜雨诗。这年夏秋间,久晴不雨,秋禾枯焦。至七月二十五日夜间止,大雨三日,庄稼得救。久旱遇雨,欣喜若狂,连衣服、床铺湿了也顾不得。“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通过视觉和触觉的结合,诗人半夜感到“凉冷”,看到“屋漏床床湿”,表现雨大;运用叠词的手法,通过屋漏床湿、溪流岸深表现雨大;运用虚实结合(想象)的手法,通过骄阳转作霖、稻花应秀色表现雨的及时。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题,6分) 1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 逍遥游》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2)《<论语>十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胸怀抱负人要担当大任就应当具有刚强的意志品质的思想。 (3)《孟子》中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一脉相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2)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3)乐以天下 忧以天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名篇背诵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直接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负”“弘毅”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农业文明时代,绿水青山是真实的自然景观,金山银山则是虚拟的物质财富梦想。虽然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必须________,但对农业文明时代的人们来说,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还没有真正建立起相关的联系。在这一历史阶段,绿水青山是人们栖息的家园,具有灵性色彩,仿佛就是人们生命的背景和底色,向人露出诗意的微笑。但是,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并非总是如此融洽。古往今来,各种自然灾害________。当________之际,千百万生命被无情吞噬之时,大自然对人类而言也会显露出极其狰狞的一面。只要生产力尚处在低下状态,人类在大自然的威力面前“匍匐”着的命运就难以改变。 工业文明时代, 科技革命让生产力插上了翅膀,不但让人们对大自然的态度有了深刻变化,也让物质财富快速积累。对自然界的开发和征服,使自然景观与财富梦想的界限被打破了。绿水青山被________的科学技术所征服,只要人们利用先进的现代技术手段,喊一声“芝麻开门”,大自然就在人们面前打开了通向无尽的宝藏的大门。在经济利益的诱惑和驱动下,( )。如此一来,自然界便不可避免地褪去诗意的形象,沦为表现人们的占有欲和征服力的主战场。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依山傍水 史不绝书 狂风暴雨 日新月异 B 依山傍水 不胜枚举 五风十雨 瞬息万变 C.一衣带水 史不绝书 五风十雨 日新月异 D.一衣带水 不胜枚举 狂风暴雨 瞬息万变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第一处,依山傍水,所处的位置靠着山,挨近水,多形容环境优美。一衣带水,像一条衣带那样窄的水面,形容一水之隔,往来方便。与“生存和发展”搭配的,应该选用“依山傍水”。第二处,史不绝书,史书上不断有记载,指历史上经常发生同类事情。不胜枚举,无法一个一个全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此处这两个成语都可以选用。第三处,狂风暴雨,猛烈的风雨,也比喻剧烈动荡的时局或险恶的环境。五风十雨,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次雨,后比喻风调雨顺。“五风十雨”和“生命被无情吞噬”的语境不符,所以应该选用“狂风暴雨”。第四处,日新月异,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进步、发展很快。瞬息万变,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科学技术”的变化,不会是“瞬息万变”,应该选用“日新月异”。分析可知,A项成语全都恰当。故选A。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科技革命让生产力插上了翅膀,不但让人们对大自然的态度有了深刻变化,而且导致物质财富快速积累。 B.科技革命让生产力插上了翅膀,不但让物质财富快速积累,而且导致人们对大自然的态度有了深刻认识。 C.科技革命让生产力插上了翅膀,不但让物质财富快速积累,也让人们对大自然的态度有了深刻变化。 D.科技革命让生产力插上了翅膀,不但让人们对大自然的态度有了深刻认识,也让物质财富快速积累。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从搭配上来说,“对大自然的态度”与“深刻认识”搭配不当,所以此部分原文是正确的,据此可以排除BD两项;从语序上来说,应该先是“物质财富快速积累”,然后才是“人们对大自然的态度有了深刻变化”,据此可以排除A项。故选C。 19.下列对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大自然被人们不惜掠夺式地进行征服和占有 B.大自然被人们的征服和占有将会是掠夺式的 C.人们不惜对大自然进行掠夺式的征服和占有 D.人们对大自然的征服和占有将会是掠夺式的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从括号前面“在经济利益的诱惑和驱动下”可以看出,括号内补写的句子的主语应该是“人们”,据此可以排除AB两项;D项,“将会是掠夺式的”在时态上和上下文不一致,可以排除。故选C。 【点睛】答好语句补写题的关键词: 1.阅读:语句补写题虽说考的主要是语言连贯能力,但首先应是阅读能力。 2.推导: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 3.检查: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 20.下面一则通知中有五处不当,请找出并改正。 通 知 高二全体师生: 为了更好地迎接本学期的第二次月考,学校党组织研究决定,于12月4日在学校操场举行月考考试动员大会,希望全体师生准时参加,无故不参加者,后果自负。 2019年12月3日 高二年级组 ①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学校党组织”改“高二年级组” ②“12月4日”后加上具体时间。 ③“全校师生”改为“高二全体师生” ④“无故不参加者,后果自负”删去。 ⑤2019年12月2日与“高二年级组”位置互换。 【解析】本题考查表达连贯、简明、得体,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语言得体就是要根据语境条件来使用语言,使言语得当。语言得体要注意四点:看清对象,见什么人说什么话;适应场合,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区别语体,写什么文用什么体;明确目的,有什么事说什么话。 ①“通知”内容是关于“第二次月考”的,发“通知”的是“高二年级组”,应把“学校党组织”改为“高二年级组”。②没有写明开会的具体时间,应在“12月4日”后面加上具体的时间。③参会人员应是“高二全体师生”,把“全校师生”改为“高二全体师生”。④“无故不参加者,后果自负”用词不当,应删去。⑤“通知”落款处,应是署名在上,时间在下。 21.阅读下面材料,请提取出“隐形贫困人口”的三个特征。 网络流行词“隐形贫困人口”指这类人;能买戴森吸尘器就不用扫帚了;吃完牛油果又要吃藜麦;100块钱一张的面膜用起来不心疼;一有健身冲动,就非得去办张年卡……为什么称他们为“新穷人”?他们并不像人们常说的那种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他们往往成长在吃穿不愁的家庭,毕业于优秀的大学,从事着脑力劳动,有较高的收入;但他们往往“手比心快”,在没有任何预算的情况下,能任性掏出壹万元买一台iphoneX,没有任何消费节制。因此,他们的开销大于收入,往往一月到底,他们的存款数字就会急剧降为负数,此时他们会进入“冬眠状态”。他们把钱花光了,苦涩地啃着馒头、刷着手机,盼望老板早点发薪。 【答案】(1)较高收入 (2)无预算 (3)开销大于收入(没有任何消费节制、任性) 【解析】 此题考核压缩语段的能力,要求概括“隐形贫困人口”的三个特征,答题时注意先对文段简单的划分层次,然后提取关键词语作答,语段开头讲具体的表现,然后分析,“有较高的收入”,应该不至于贫困,但其行为“没有任何预算”,造成“他们的开销大于收入”,答题时要抓住“较高收入”解释“隐形”,结合“无预算”“开销大于收入”,分析原因。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2)“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毛泽东 (3)“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 (4)“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宣示 尽管朝代不同,时代各异,发展阶段不一,但人们干事创业,都离不开饱满旺盛的“精神”。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站在人生新起点,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诗歌除外。 【答案】 勇担重任,争做栋梁 中学生是朝气蓬勃的初升的朝阳,承载着照亮民族未来的希冀;中学生是抽芽扎根的新生乔木,寄托着支撑国家命运的期望。为促进学生发展,国家提出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其中我认为当代中学生最需要“责任担当”这一素养,当代中学生应当勇担重任,争做栋梁。 勇担责任,谱写人生价值的华丽篇章。中学生站在人生起点,漫漫长途上,有未知待探索,有格局待开拓,有奇迹待创造。一炉精彩和一生意义都需以“担当”为笔,以“责任”为墨书写。君不见,百年之前的离乱神舟之上,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万千志士,高唱“我自横刀向天笑的,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曲,心怀“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壮志,勇担报国于危亡,救民于水火的责任,生者扬其名,死者得其所,实现了生为中国人最崇高的价值。可现今,当代中学生甚至广大青年被贴上“佛系”的标签,逃避责任,得过且过的风气潜滋暗长,长此以往,必将栋梁之木蛀蚀一空,怎能不让人担忧?怎能不强调“责任担当”?因此,当代中学生虽活在和平年代,勇担责任的素养亦不可少,唯此方可任坚实的栋梁之才。 勇担责任,注入社会风气的清露净流。当代中学生是未来社会的缔造者,更是未来社会风气的引领者。进取担当的思想是社会欣欣向荣的催化剂。责任感之于社会,有如灯塔之于航船,北斗之于行者,亦有如沃土之于草木,阳光之于万物,引其风潮,促其成长。“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是陶行知先生献身教育的赤诚,身为师者的担当在社会上荡起“责任”的清流;“知识没有国界,但国家需要知识”,是南仁东教授忠于科技的信仰,身为学者的爱国情怀在社会上掀起“使命”的巨浪。在当下“丧文化”日渐腐蚀国人尤其是当代中学生心灵的严峻形势下,强调当代中学生“责任担当”的核心素养为他们披上心灵铠甲,也为社会拨去思想雾霭,现朗朗乾坤。 勇担责任,创造国家振兴的夺目辉煌。梁启超有言:“少年强则国强。”当代中学生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代,是背负“中国梦”的一代,中学生勇担责任,方可托举起国家以辉煌之光。从战略科学家黄大年毅然回国担起中国迈入科技强国的责任,实现一次又一次的科技创举中,从海归高材生秦玥飞无悔扎根荒野农村担起中国脱贫攻坚的责任,带领一条又一条贫困村求富的励志故事里,我们目睹“责任担当”的灼灼光华,见证勇担责任于国家的重大意义,因此,当代中学生勇担责任,于国非凡。 勇担重任,争做栋梁。适应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需要,响应当今时代最迫切的呼唤。“受光于天下照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中学生们,请挑起肩上的重担,开拓宏大的格局吧! 【解析】审题: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目,共包含四则材料。多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考生应认真阅读分析每则材料,找其异同点。材料一,强调的是勇气的重要性;材料二,强调人要有精神气;材料三,强调做事要有敢于冒险的精神;材料四,强调机遇垂青于那些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通过这四则材料,联系提示语“尽管朝代不同,时代各异,发展阶段不一,但人们干事创业,都离不开饱满旺盛的‘精神’。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站在人生新起点,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可以看出作文时要围绕青年人要有一定的精神气,要敢于挑战和探索,不犹豫、不懈怠、不畏难。这四则材料的差别:古代、革命战争年代、改革开放年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共同点是都强调勇气、精神。人们干事创业,都离不开饱满旺盛的“精神”。职场,官场,商场,赛场,考场,战场……场场都需要“精神”;教师,医生,律师,警察,工人,农民……行行都需要“精神”;商业界、企业界、学术界、文艺界、军界……界界都需要“精神”。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