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 ‎2018.12.15 ‎ ‎ 第Ⅰ卷 阅读题 (61分)‎ 一、 现代文阅读(23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中国茶史 郑培凯 (1) 上古时代,茶在中国的植物图谱中已经出现,但是最早时,茶属于药品,或者属于菜蔬。‎ (2) 战国时期,四川一带已经有饮用茶的习惯,秦灭蜀后,将之带出来。蜀地是古茶树的发源地之一,符合“南方有嘉木”的说法。‎ (3) 三国魏晋时代,浙江和江南普遍种茶,饮茶人也增加,不再属于贵族专利,扩展到士大夫阶层,用以待客。当时也做成饼,叶片大汁不能黏合的就用米汤去黏合,喝的时候先去研磨,然后用沸水冲泡,还没有形成唐时那种复杂精美的饮用法,不过三国魏晋时代在长江流域尤其是中下游,已经很普及饮用茶了,包括对器物和水都有讲究。但是饮用方式还比较古朴,茶处理如同蔬菜,放在水里煮喝,加各种香料与佐料,基本上就像蔬菜汤,属实用阶段。‎ (4) 唐代,随着茶叶的广泛种植和茶政、茶税及茶马贸易之建立,茶叶行销到了游牧民族地区,茶才正式成为中国人的日常饮用之物。唐代茶之流行,除了种植、茶政、茶税及茶马贸易之建立的原因外,也包括唐代禅教大兴的原因。在参禅过程中,为了提神不寐,很多寺庙推广喝茶。当时禅宗影响很大,又影响到了民间,渗透特别广泛,成为日常生活习惯。在唐代,陆羽创立了完整的茶叶科学体系,规范了饮用方法,包括提出了“茶有真香”的核心观念。陆羽使唐代茶饮上升到了精神领域,形成了“饮茶之道”。‎ (5) 宋代茶书和茶人的世界首先在宫廷,随后茶书和茶人的世界扩大到整个宋代社会。当时宋代宫廷的饮茶习惯非常发达,宋代制作茶的技术比之唐代还要复杂。先是龙凤团,后来发展到石乳、白乳,再后来又有小龙团,以及各种密云龙、瑞云祥龙,越来越精细,层出不穷。宋代的点茶手法是水和茶要用得恰当,比例均匀,否则就表面的泡沫不匀。宋代还有斗茶法,没有水痕的最佳。宋代也注意欣赏茶具。宋代的制茶、点茶、斗茶和欣赏茶具,都形成了仪式和系统。‎ (6) 明朝的士大夫阶层讲究品茶,与品茶环境和制茶都有很大联系,构成了一种发达的品茶体系,所以明朝成为中国茶的复兴时代。品茶的情趣方面,一是恢复了唐宋欣赏茶具的乐趣,对茶饮的程序和器物的雅洁再三致意,不因为使用紫砂壶为主的相对简单的品茶体系,就不欣赏器物了、不对茶器物有追求了。另一方面,注重性灵世界,追求品茶所带来的心灵的修养的提升,期待有和谐之境界。‎ (1) 清代基本上延续了明朝的饮茶方式,有两件事情值得一提:一是茶碗越来越少,到了最后就成了基本使用青花杯,或者白瓷杯,紫砂壶成了最主要的泡茶工具;二是福建工夫茶的出现,导致了小紫砂壶的流行,这都是明清的茶事重点。但是随着清中期后民生的凋敝,整个的品茶雅趣开始走向没落,走了下坡路。尤其是1890年之后,基本上没有人有心思提及品茶雅事了。‎ (2) 这之后,战乱频繁,革命事起,品茶之趣长期无人提及,结果现在很多中国人觉得茶道是日本的国粹,与中国文化无关,这也是历史失落太久的缘故。大多数中国百姓用大杯冲泡茶,倒是也符合质朴之道。 ‎ ‎(选自《醒狮国学》)‎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茶在上古时代的中国植物图谱中已经出现,蜀地是古茶树的发源地之一,战国时期四川一带已经有了饮用茶的习惯。‎ B. 三国魏晋时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已经普遍饮茶,茶在唐朝时上升到精神领域,形成了“饮茶之道”。‎ C. 整个宋代的茶书和茶人的世界只局限在宫廷,宋代的制茶、点茶、斗茶和欣赏茶具,形成了仪式和系统。‎ D.清代中期后,民生凋敝,整个品茶雅趣走向没落,基本没人提及品茶雅趣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很多中国人认为茶道是日本的国粹。‎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在茶饮上升到精神领域唐代的陆羽有着重要的贡献,他创立了完整茶叶科学体系,规范了饮用的方法,提出了“茶有真香”的核心观念。‎ B.三国魏晋时代,饮茶不再属于贵族专利,而是扩展到士大夫阶层,但饮用方式比较古朴,没有唐代复杂精美的饮用法。‎ C.唐代茶的流行除了种植、茶政、茶税及茶马贸易之建立的原因外,还与禅教的兴盛有关,很多寺院推广喝茶来提神不寐,因禅宗的影响很大,最终就影响到民间。‎ D.现在大多数中国百姓都是用大杯冲泡茶叶,这很符合古代的质朴之道,但因历史原因,我们祖先创造的茶道已与中国文化毫无关系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三国魏晋时茶处理如同蔬菜,放在水里煮喝,再加各种香料和佐料,属于实用阶段。‎ B.唐代已经形成复杂精美的饮用法,但唐朝在制茶技术上没有宋代复杂。‎ C.明代的士大夫阶层讲究制茶,构成了一种发达的品茶体系。‎ D.清代在品茶上有着自己的特点,如福建功夫茶导致小紫砂壶的流行。‎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 父亲的菜园 ‎ 苏重 ‎(1)青的、红的西红柿坠在叶间,长豆角、扁豆角挂满枒头,韭莱像宝宝刚剃的头发,高高低低又整整齐齐,记忆里儿时的菜园绿意盎然,菜美瓜香。那也是小孩们玩耍的乐园,摘瓜果,追蝴蝶,好像邻里的莱国没有哪家比我们家大,父亲总能打理得井并有条。种这么多菜一家人是吃完的,走亲戚时会捎上一篮青菜,两捆豆角,有时也送到集市上卖,换些零用钱补贴家用,村邻家来亲戚了也会直接到我家找些菜,有坚持付钱的,父亲向来不肯收。‎ ‎(2)其实种莱要不停地收拾打理,比种庄稼要忙得多得多,松土、撒种、浇水、施肥、打秧、除虫等等等等,工序繁复,好在园子就在家旁边,大人、小孩都可以一起忙活,零碎的时间也可以用上。捉虫就是老少皆能做的,一直到现在我对蝴蝶都没什么美感,菜地里翩翩飞舞起白色的蝴蝶,就知道卷心菜又遭殃了,蝴蝶把卵产在菜叶背面,很隐蔽,要把菜叶翻过来捉,逮到大的虫子还能拿去喂鸡,那时一点都不害怕。最欢乐的时光还是给菜地上水,园子分成两排菜畦,中间高两边低,水渠设在中间,渠首靠近河边,两个大人站在渠首两侧,配合着攥紧水篓的长绳从河里拉水上来,刚过渠首右手一提一抖,水就倒向渠中,上提时柳编的水篓会有水撒漏,但过程可以连续,还是比拎桶浇水效率高得多,我欢喜地跟着水头跑,看着渠水往一畦畦菜地里淌,帮着大人扒开或堵上水口,一家人忙得不亦乐乎。‎ ‎(3)两畦韭菜最靠近河边,最省心的就是它了,撒些鸡粪,浇点水就长得很好,又从不生虫,割了又长,能吃到秋凉。丝瓜、葫芦要搭架子,它们种在屋头墙角,依着架子墙头往上长,有的瓜果长在浓密的叶子里面,发现时已老得不能吃了,干脆就收来做种子,又老又大的葫芦经处理剖开后就是两个水瓢,很耐用的。父亲也有失手的时候。有一年他在靠河边的菜地种了一畦花生,发芽、长苗都正常,但到该收获时,却挖不出一颗花生,原来我们那土质属粘土,不适合喜沙土的花生生长,父亲知道这个道理,还是想试一下,结果耽搁了一畦菜,惹得被母亲说了一通。‎ ‎(4)为了增补上学费用,家里还做豆腐和豆芽,夜里做好后,一清早再由父亲骑着自行车驮到集市上卖,远的要赶几十里路大集。一个夏日的晚上,早过了父亲回家吃晚饭的时间,父亲还没回来,他从来没有这样,母来万分焦急,一家人急得团团转,亲邻也赶来,你言我语想办法。我和大我两岁的表哥自告奋勇去找父亲,两人往北走到村外,经过一片坟场,白天都不敢一个人走这里,森森的月光投下两个人的身影,我和表哥互相也不说话,只有沙沙的脚步声来掩盖内心的恐惧,一直翻过沂河大堤也没迎着父亲,哥俩只好失望地回来,远远听到家里人声嘈杂,父亲已经到家了,现在也记不清父亲遇到什么事回家这么晚,虚惊后的亲人们都难抑高兴之情。‎ ‎(5)我上学到高三时父亲腰累弯了,上医院拍x照一看,脊柱不但向前弯,而且向右侧弯,像他那样的年纪在农村也应该不干农活了,父亲却不行,因为我和弟弟还小,都在上学,不能放手。我能上大学是他最大的骄傲,因为我是村里也是族里出的第一个大学生,接到考取的通知时,父亲和我正在菜园里浇水,爷俩没有太多的兴奋,也许是意料之中吧。后来家里供我上大学四年,学费都是父母从庄稼地里的收成一点点攒的,没借一分外债。即使我参加工作后自己能领工资了,父亲仍没有放下手上的农活,一直到快八十岁了,身体再也不允许了方停下手。兄弟姐妹中我是最让他操心的一个,直到我的宝宝顺利出生,他才安下心来,父亲就这样操劳操心一辈子。‎ ‎(6)一晃他老人家离开我们三年了,从他逝去起,我钱夹里一直放着他的照片。每次回老家我都会到小河边看看现在的菜园,如今物非人亦非,走在已有些荒凉的菜园间,仿佛父亲就在那里边锄杂草,边听我叙述学校的事情。‎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父亲在菜园辛勤劳作的情况和菜园的景象,字里行间凝聚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B.文章以时间顺序写景叙事,把横跨数十年的生活往事条理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有如临其境之感。‎ C.文章以“父亲的菜园”为描写中心,抓住父亲的典型语言、动作表现父亲精神境界,寓崇高于经常可见的小事之中。‎ D.文章以“父亲的菜园”为线索组织材料,第一人称的运用,既增强了内容的真实性,又有利于抒发真情实感。‎ ‎5.作品中的“父亲”具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回答。(5分)‎ ‎6.这篇散文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1)李贤,字原德,邓人。举乡试第一,宣德八年成进士。奉命察蝗灾于河津,授验封主事,少师杨士奇欲一见,贤竟不往。景泰二年二月,上正本十策,曰勤圣学,顾箴警,戒嗜欲,绝玩好,慎举措,崇节俭,畏天变,勉贵近,振士风,结民心。帝善之,命翰林写置左右,备省览。寻又陈车战火器之利,帝颇采纳。也先数贡马,贤谓辇金帛以强寇自弊,非策。因陈边备废驰状,于谦请下其章厉诸将。‎ ‎(2)英宗复位,命兼翰林学士,入直文渊阁,与徐有贞同预机务。贤气度端凝,奏对皆中机宜,帝深眷之。山东饥,发帑振不足,召有贞及贤议,有贞谓颁振多中饱。贤曰:“虑中饱而不贷,坐视民死,是因噎废食也。”遂命增银。石亨、曹吉祥与有贞争权,并忌贤。诸御史论亨、吉祥,亨、吉祥疑出有贞、贤意,诉之帝,下二人狱。会有风雷变,得释,谪贤福建参政。未行,王翱奏贤可大用,遂留为吏部左侍郎。‎ ‎(3)亨知帝向贤怒然无可如何乃佯与交欢贤亦深自匿非宣召不入而帝益亲贤顾问无虚日。‎ 帝既任贤,所言皆见听。时岁有边警,天下大水,江南北尤甚。贤外筹边计,内请宽百姓,罢一切征求。帝用其言,四方得苏息。七年二月,贤请行宽恤之政,又请罢江南织造,清锦衣狱,止边臣贡献,停内外采买。帝难之。贤执争数四,同列皆惧。贤退曰:“大臣当知无不言,可卷舌偷位耶?”终天顺之世,贤为首辅,吕原、彭时佐之,然贤委任最专。‎ ‎   (4)贤自以受知人主,所言无不尽。尝言内帑余财,不以恤荒济军,则人主必生侈心,而移之于土木祷祠声色之用。前后频请发帑振贷恤边,不可胜计。故事,方面官敕三品京官保举。贤患其营竞,令吏部每缺举二人,请帝简用。并推之例始此。‎ ‎(5)自三杨以来,得君无如贤者。然自郎署结知景帝,超擢侍郎,而所著书顾谓景帝为荒淫。其抑叶盛,挤岳正,不救罗伦,尤为世所惜云。‎ ‎(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四》,有删改)‎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亨知帝向贤/怒然/无可如何/乃佯与交欢贤/亦深自匿/非宣召不入/而帝益亲贤/顾问无虚日。‎ B.亨知帝/向贤怒/然无可如何/乃佯与交欢/贤亦深自匿/非宣召不入/而帝益亲贤顾问/无虚日。‎ C.亨知帝向/贤怒然/无可如何/乃佯与交欢/贤亦深自匿/非宣召不入/而帝益亲/贤顾问无虚日。‎ D.亨知帝向贤/怒/然无可如何/乃佯与交欢/贤亦深自匿/非宣召不入/而帝益亲贤/顾问无虚日。 ‎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宣德八年”是王公即位年次纪年。古代纪年法有干支纪年、王公即位年次纪年、年号纪年等。‎ B.“山东”之“山”可指崤山,也可以指太行山等,“山东”在文中所指的区域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翻译。 ‎ C.“锦衣狱”是锦衣卫设的监狱。明朝设有锦衣卫,是明朝专有军政搜集情报机构,主要职能为皇帝侍卫,并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 D.“郎署”是郎官的衙署。如李密在《陈情表》中说“且臣少侍伪朝,历职郎署”,李密曾经在蜀国担任郎中和尚书郎。郎官是古代官名,古代为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等官员的统称。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贤早年进士及第,非常有远见,他曾向朝廷上书提出“正本十策”,陈述车战和火器之利,建议都得到皇帝重视和采纳。 B.李贤气度端正凝重,奏对切中时宜,但在赈灾问题上反驳徐有贞的建议,引起徐有贞不满,徐有贞寻机将李贤贬谪到福建。 C.李贤深受皇帝器重,他对外筹划边防策略,内请宽恤百姓,废除国家的一切征敛,皇帝采纳其建议,才做到了四方安宁。 D.李贤敢于直言劝谏,曾在朝廷与皇帝就“止边臣贡献,停内外采买”等问题发生四次争执,令同僚恐惧。‎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也先数贡马,贤谓辇金帛以强寇自弊,非策。(5分)‎ (2) 故事,方面官敕三品京官保举。(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1-12題 临江仙 辛弃疾 老去浑身无着处①,天教只住山林。百年光景百年心。更欢须叹息,无病也呻吟。 试向浮瓜沈李②处,清风散发披襟。莫嫌浅后③更频斟。要他诗句好,须是酒杯深。 【注】①老去句:语本苏拭《豆粥诗》“我老此身无着处,卖书来问东家住。”②浮瓜沉李:语本魏文帝《与吴质书》“浮甘瓜于淸泉,沉朱李于寒水”。后以“浮瓜沉李”形容夏天消暑行乐生活。③后:略似今日口语中之“啊”。 1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 开篇点明自己年老体衰,闲居山林,奠定全篇基调;“无着处”,正话反说。 B.两个“百年”间隔反复,照应上文之“老去”,寓示自己一辈子被荒废。 C.下片开头两句写夏日行乐,表达对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归隐生活的向往。 D.结尾化用杜甫诗句“李白斗酒诗百篇”,表达了词人要向李白学习写诗的愿望。 E.本词语言明白如话,笔调轻松,言浅意丰,令人寻味不已,一些语句成为成语。 12.本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 ‎(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 , ”两句描写宫殿、楼阁随地形而建,彼此环抱呼应,宫殿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整。‎ ‎(2)《阿房宫赋》中,杜牧用“ , ?”两句,对秦统治者的巧取豪夺、挥霍无度发出了强烈的诘问和严厉的谴责。‎ ‎(3)白居易《琵琶行》中用兵器的撞击声来表现琵琶声高昂激越的一句是:‎ ‎ 。‎ ‎(4)在《登高》中,杜甫以“ ”一句抒发了自己漂泊异乡的苦闷与惆怅。  ‎ ‎  (5)《游山西村》中写村民们在迎接土地神的箫鼓中祈求丰收的一句是:‎ ‎ 。‎ ‎(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抒发诗人为理想而献身的伟大情怀的句子是:‎ ‎ 。 ‎ 第II卷 表达题 (89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9分)‎ ‎1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单调的生活、狭窄的空间和严格的管理让人对航母生活心生厌倦,但航母追梦人依然甘之如饴,执着追求强军梦。‎ B.清明时节,我们相伴去郊外踏青。一路上,四野风光宜人,大地一片生机。途中在田埂上休息,真有如坐春风的感觉。‎ C.木心研究者陇菲先生认为,《木心谈木心》涉及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焊接文白、应对采访等诸多方面,细心教学生如何写作,可谓金针度人。‎ D.李密的《陈情表》将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娓娓道来,叙述委婉,辞意恳切,如泣如诉,悲恻动人,令人不忍卒读。‎ ‎1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每天清晨取柠檬一至两片,用温水冲服,空腹饮用,长此以往不仅能补充维生素,而且可排毒养颜。‎ B.2016 年德国乒乓球公开赛 31 日落幕,中国选手马龙再次初试锋芒,战胜自己的对手,夺得男单冠军。‎ C.“小病大治”是医疗界业内所讲的过度医疗问题,它不但加重了参加合作医疗保险农民的负担,还使很多地方的财政补助资金寅吃卯粮,不堪承受。‎ D.家住河北区大江里社区的师健英是一位收藏爱好者,今年53岁,收藏钱币却已有 40 年,多达近万件,记者跟他聊起这近万件收藏币,他就如数家珍。‎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作为梅兰芳之子、京剧梅派艺术的领军人物,梅葆玖先生一生致力于恢复、传承与发展梅派经典剧目,为传承梅派艺术竭尽全力。‎ B.“翻船体”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对友谊的特殊理解,它以曲折别致的方式说透了大家工作和生活中的苦与乐,既是一个文化现象也是一个社会现象。‎ C.目前,教师评价体系过于注重近期数量业绩,忽视长远质量积累,不利于原创性科学研究的开展,影响教师自身潜能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D.不但优秀的科普作品能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还能激发人们探求未知世界的兴趣。‎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巴金主要是以青年写作为主,他忘情地投入到他所构设的青年文学世界,那种由真诚热烈的心里唱出的青春之歌,特别能唤起年轻人的共鸣。‎ B.这部小说中的“边缘人”是一个玩世不恭、富有破坏性却真实坦白的群体,人们面对这类形象时会引起深深的思索。‎ C. “地坛书市”曾经是北京市民非常喜爱的一个文化品牌,去年更名为“北京书市” 并落户朝阳公园后,依旧热情不减。‎ D.部分90后青年“人未老,心已丧”,涉世未深,却已“立地成佛”,在本应该斗志昂扬的年纪就对生活“缴械投降”,放弃挣扎与奋斗。‎ ‎18.下列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黔首”,即百姓,民众。如《过秦论》中“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黎元、生民、庶民、黎庶、苍生、氓等。。‎ B.“晦朔”,即“晦日”和“朔日”。“晦”,阴历每月的第一日;“朔”,阴历每月的最后一日。如《逍遥游》中“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C.“卜筮”,古时预测吉凶,用龟甲称“卜”,用蓍草称“筮”,合称“卜筮”。如《诗经·氓》中“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D.“寻”,有“不久”之意,时间副词,类似的还有“未几”、“既而”。如《陈情表》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19.下列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经史子集”是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经”是经书,指儒家经典著作;“史”是史书,即正史;“子”是先秦百家著作;“集”是文集,包括历代作家的散文、骈文、诗、词、曲等集子和文学评论著作。。 ‎ B.“朕”在秦以前是第一人称代词,意为“我”,“我的”。人们不论尊卑,皆自称“朕”,如战国屈原的《离骚》中有“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自称“朕”,“朕”从此成为皇帝的专用词。‎ C.岭南,指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及海南全境。‎ D.“布衣”本指布制的衣服,借指读书人。古代富贵人家穿丝织物,书生穿麻葛织。‎ ‎20.下列各句,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 A.对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论,有人认为知行合一重在行,本文就此谈谈一得之见,求教于方家。‎ B.本市安全生产委员会重新审查了这起事故,并提请该公司作出检查,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C.有关各方要积极响应网络强国的伟大号召,广聚先贤智慧力量,助推网络信息事业的发展。‎ D.山水之中,河海之间,我们在此特备珍馐佳肴,来款待大家,欢迎各位前来出席本届论坛。‎ ‎21.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 ‎ 今年节假日电影市场异常火爆,“全家总动员”进影院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时尚,________,2015年我国电影总票房竟超过440亿元。 ‎ A. ‎“合家欢”类电影的票房收入尤为可观,人们不只是欣赏一部影片,更是选择一种与家人欢度节假日的方式 ‎ B. 人们不是欣赏一部影片,而是选择一种与家人欢度节假日的方式,“合家欢”类电影 ‎ 的票房收入尤为可观 ‎ C.人们不只是欣赏一部影片,更是选择一种与家人欢度节假日的方式,“合家欢”类电 影的票房收入尤为可观 ‎ D.“合家欢”类电影的票房收入尤为可观,人们不是欣赏一部影片,而是选择一种与家 ‎ 人欢度节假日的方式 ‎22.下面是中国探月工程的标志,名为“月亮之上”,请写出该标志中除文字、字母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字。(5分)‎ 四、 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  最近,朋友圈里一篇堪称“声泪俱下”的文章《我们如此深爱儿女,他们为何不“爱”我们?》引发网友热议。文中记录了作者的老友——在广州一所著名大学任教的老教师夫妇,在国庆节日的第一天乘高铁前往南京,看望在南京大学中文系就读的女儿。父母悄悄到孩子的学校探望,却遭到了孩子的冷落。父亲问女儿为何如此冷漠,女儿说一是有代沟,二是她已和同学约好要去外地游玩,父母却未经她同意就来到学校,对她极不尊重。‎ ‎  很多人不赞同女儿的做法,认为她不尊重父母。网友“路星河”留言:“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有多少孩子能体谅父母?也许只有自己当了父母之后才会明白父母的苦心,只是别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 ‎  也有网友认为父母的做法有待商榷,微信网友“Dreamer”说:“为什么出发前不沟通好探望时间,父母是否明白,这种长假,孩子与同学肯定有安排。‘因为我们是孩子的爹娘,所以就来了?’只能说,因为爹娘忘了尊重子女作为成年人的自主权,所以,他们注定换不来女儿的爱与尊重。”‎ ‎  对此现象,你怎么看?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 鹤岗一中高三语文月考答案 2018.12.15‎ 一、选择题(共50分)‎ ‎1‎ ‎2‎ ‎3‎ ‎4‎ ‎7‎ ‎8‎ ‎9‎ ‎11‎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C D C C D A B CD B C B D B D A C 1. C (扩大范围。“整个宋代的茶书和茶人的世界只局限在宫廷”错误,文中有“宋代茶书 和茶人的世界首先在宫廷,随后茶书和茶人的世界扩大到整个宋代社会”。‎ 2. D (曲解文意。“我们祖先创造的茶道已与中国文化无关了”错误,原文说“现在很多中 国人觉得茶道是日本的国粹,与中国文化无关”。‎ ‎3.C (偷换概念。“明朝的士大夫阶层讲究制茶”错误,原文“明朝的士大夫阶层讲究品茶”。‎ ‎4. C(“抓住父亲的典型语言、动作表现父亲精神境界”错误,没有“语言”。)‎ ‎5.(5分) ①吃苦耐劳。父亲靠勤劳的双手,把菜园打理得井井有条,会跑几十里路去赶大集卖东西,一直干到将近80岁,身体不允许了才停下手上得农活。‎ ‎②心地善良。村邻家来亲戚了到我家找菜,父亲向来不收钱。‎ ‎③有责任心。父亲肩负家庭责任,为我们操劳操心了一辈子。‎ ④敢于尝试。父亲在靠河边的菜地试种花生,虽然以失败而告终,但他敢于尝试。‎ ‎(答出一个要点给2分,答出两个要点给4分,答出三个要点给5分,给满5分为止。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6. ‎(6分)①对父亲的感激之情。父亲含辛茹苦,把我们兄弟姐妹拉扯大,供我读完大学, ‎ 恩重如山,文中表达出深切的感激之情。‎ ‎②对父亲的崇敬之意。父亲是家中的顶梁柱,撑起我们家庭的蓝天,“我”对父 亲深怀崇敬之意。‎ ‎③对父亲的思念情怀。父亲离世后,照片一直珍藏在“我”的钱夹中,“我”每 次回老家,都到父亲的菜园去追寻父亲生前的点滴。‎ ‎(答出一个要点给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7.D ‎8.A(“宣德八年”是“年号纪年法”)‎ ‎9.B(“引起徐有贞不满”无中生有,“徐有贞寻机将李贤贬谪到福建”张冠李戴)‎ ‎10(1)也先多次(向朝廷)进贡马匹,李贤认为用辇车送金帛(给敌人)来使敌寇强大而使自己衰败,不是正确的方法。‎ ‎(采分点:①“也先:专有名词,不译”;②“数:多次”;③“辇:用辇车送”;④“弊,通‘敝’,使破败”;⑤“不策:否定判断句,不是正确的方法”)‎ (2) 按照惯例,地方官(需要)皇帝下令三品以上的京官担保推举。‎ ‎(采分点:①“故事:按照惯例”;②“方面官:地方官”;③“敕:皇帝下令”;④“保举:担保推举”;⑤句意1分)‎ 参考译文:‎ (1) 李贤字原德,是邓县人。李贤考中乡试第一。宣德八年李贤考中进士。李贤奉命道河津考察蝗灾,被授予验封主事,少师杨士奇想见一见他,李贤竟然没有前往。景泰二年二月呈上端正国家根本的十条策略,说勤于孔子之学,听从箴言警语,戒除嗜好欲望,断绝玩赏爱,谨行措施,崇尚节俭,敬畏天象变化,勉励近臣,振作士大夫之风,团结百姓。皇帝认为很好,命令翰林写好后,放在自己身边,以备审阅。不久用陈述用战车作战、用火器作战的好处,皇帝采纳。也先多次(向朝廷)进贡马匹,李贤认为用辇车送金帛(给敌人)来使敌寇强大而使自己衰败,不是正确的方法。于是陈述边防军备废弃松弛的情况,于谦请求颁布他的奏章来勉励各位将领。转到吏部任职,采编古代二十二位君主值得学习的事迹,命名为《鉴古录》,呈给皇帝。 (2)明英宗重新即位后,命他兼任翰林院学士,入文渊阁当值,与徐有贞一起参预机务。李贤气度端正凝重,奏对皇上都切中机宜,皇上非常宠爱他。山东闹饥荒,国家拨出赈济的财物不足,皇上召徐有贞和李贤来商议,徐有贞说赈济的财物多被官员中饱私囊。李贤说:“担心有人中饱私囊就不赈施抚恤,坐看百姓死亡,这是因噎废食啊。”皇上于是命增拨银两。石亨、曹吉祥与徐有贞争权,他们都忌恨李贤。御史们弹劾石亨、曹吉祥,石、曹两人怀疑是出于徐有贞、李贤的主意,便向皇上告状,把两人投进监狱。正好有风雷之变,他们获释,李贤被贬为福建参政。他还没动身,王翱上奏说李贤可当大任,就留下他为吏部左侍郎。‎ (2) 石亨知道皇帝偏向李贤,石亨很生气,但是没有办法,于是石亨假装和李贤交好,李贤也躲藏,除了皇帝召见不入朝,而皇帝更加亲近李贤,没有一天不咨询李贤。皇帝任用李贤后,李贤进谏的都被准许。当时每年都有边警,天下发大水,长江南北尤其严重。李贤对外筹划边防策略,对内请宽恤百姓,废除国家的一切征敛。皇上采用他的建议,四方得以安宁,民力得到复苏。天顺七年二月,他又趁机提出实行宽恤的政策,请求停罢江南织造,清理锦衣卫监狱,停止边臣所上的纳贡进献,停止内外采买的行为。皇上感到为难。李贤坚持他的意见,连着四次向皇上争取,同僚都很害怕。李贤退下后说:“作为大臣就应当知无不言,岂可闭口不言、尸位素餐呢?”整个天顺时期,李贤担任首辅,吕原、彭时辅佐他,然而李贤最被信任。 (4)李贤自认为被国君赏识,进谏的没有不尽力的。李贤曾经说如果国家府库多余的财物,不用来抚恤荒民救济军队,那么国君一定产生奢侈的心,把财物转移到大兴土木、建造祠堂、声色犬马之用。李贤先后多次请求打开府库赈灾抚恤边民,这种情况不可胜数。按照惯例,地方官(需要)皇帝下令三品以上的京官担保推举。李贤担心他们钻营奔走,让吏部每个空缺推举两个人,请皇帝选拔任用。并且推举之例从此开始。[]‎ (5) 自杨士奇、杨荣、杨溥以来,适合国君的人没有比得上李贤的。然而自从郎官的衙署结识被景帝赏 识,被破格提拔为侍郎,但是他所著的书只是说景帝是荒淫的。他压制叶盛,排挤岳正,不救罗伦,尤其被世人感到可惜。‎ 11. ‎(5分)CD (答对一项给2分,两项5分)‎ ‎(C“表达对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归隐生活的向往”表述不当,不是“向往”,知人论世,此时作者已是退居生活;“浮瓜沈李” “散发披襟”这是试图摆脱“叹息” “呻吟”之愁苦心绪的自我解脱、寻找欢乐的“尝试”。‎ D “表达了词人要向李白学习写诗的愿望”这一表述不当。E中的“一些语句成为成语”,如“无病呻吟”“浮瓜沉李”)  ‎ 11. ‎(6分)①怀才不遇、壮志未酬、年老体衰、闲居山林的感伤。‎ ‎“老去浑身无着处,只住山林”点明自己年老体衰,闲居山林,“百年光 景百年心”寓示自己一辈子被荒废,从而表达出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感伤之 情; “叹息”“呻吟”直接抒发感伤之情;‎ ‎②隐居生活中故作乐观、用诗酒排遣忧愁的无奈。‎ ‎“浮瓜沈李”是夏天消暑行乐生活,“散发披襟”是蓬松着头发,敞开衣襟的悠 闲神态,这是写作者的故作乐观;“频斟”“要他诗句好,须是酒杯深”是作 者只能借诗酒排遣忧愁的无奈之情。‎ ‎(每点3分,答案必须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否则扣一半分,意思对即可)‎ ‎【补充翻译】1、“百年光景百年心”:百年:一生。‎ 2、 ‎“更欢须叹息”:更:经历。‎ 3、 ‎“莫嫌浅后,更频斟”:莫嫌:嫌弃;浅:“浅斟”的省略,照应“频斟”。‎ ‎13.(8分)(1)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 ‎(3)铁骑突出刀枪鸣 ‎(4)万里悲秋常作客  ‎ ‎(5)箫鼓追随春社近 ‎(6)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 ‎14.B ‎(A.甘之如饴:意为感到像糖一样甜,表示甘愿承受艰难、痛苦。使用正确。‎ B.如坐春风: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 并受到熏陶。此处望文生义。‎ C.金针度人,比喻把高明的方法传授给别人。运用正确。‎ D.不忍卒读:意为不忍心读完,常用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使用正确)‎ ‎15.C ‎(A.长此以往:指长久这样下去,多指不好的情况。不合语境。‎ B.初试锋芒:比喻开始显示出力量或才能。不合语境,与前面“再次”矛盾。‎ C.寅吃卯粮:比喻指经济困难,入不敷出。运用正确。‎ D.如数家珍: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用错对象)‎ ‎16.B(A.语序不当。“传承、恢复与发展”;‎ C.搭配不当。“潜能”与“提高”不搭配;‎ D.语序不当,应该是“优秀的科普作品不但 ”)‎ ‎17.D(A.句式杂糅,去掉“主要”。‎ B.主客颠倒,改为“这类形象引起了人们深深的思索”。‎ C.成分残缺,“依旧热情不减”缺主语)‎ ‎18.B.(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晦,阴历每月的最后一日)‎ 19. D.(“布衣”指平民,非读书人,且平民穿麻、葛织物)‎ 20. A(A.“一得之见”,自己一点浅薄的意见,运用正确。‎ B.“提请”的适用范围一般是下级对上级。运用错误。‎ C.“先贤”,意思是已故的有才德的人。运用错误。‎ D.“珍馐佳肴”是指珍奇名贵的食物,这里称自己准备的饭食,不得体)‎ ‎21.C.(注意所给语段的话题,所选语句的逻辑关系,应该用“不只是……更是”更好,还要把握语境前后句的暗示点(后面讲票房))‎ ‎22.(5分)‎ ‎(1)要素:①(一弧两点形成)汉字“月”字。(1分)‎ ‎②一双脚印(踏在月上)或龙头或和平鸽(1分)【3个要素能看出1个即可给1分】‎ 寓意:①圆弧抽象地勾勒出一轮圆月,一对脚印踏在月上,象征我国月球探索工程的终极梦想是登上月球、征服月球。龙头,象征中国航天如巨龙腾空;和平鸽表达和平利用空间的愿景。(3分)‎ ‎23.参考立意:‎ ‎⑴ 孩子应尊重体谅父母。‎ ‎⑵ 父母应该尊重孩子。‎ ‎⑶ 亲情需要交流沟通。‎ ‎⑷ 爱与尊重。‎ 这是一则时评类材料作文,材料说明了父母国庆期间探望女儿反遭冷遇的现象,并展现了两种不同的看法,向考生提问对此怎么看,可以选择其中一种进行议论,也可以结合自己的思考,写出自己的看法。‎ ‎  ‎ 在对本题进行思考时,考生应该意识到,当今时代,亲情的维系早已由“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的单向约束,发展到“平等”“民主”“理解”“尊重”的双向作用。无论选择哪种观点进行作文,都应充分考虑到当下时代子女的观点变化,亲情维系的变化,以理服人。‎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