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二轮复习诗歌鉴赏训练(江苏)(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诗歌鉴赏训练(江苏)(1)

‎2018届二轮复习 诗歌鉴赏 训练(江苏)‎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 回 ‎ 林景熙①‎ 梦回荒馆月笼秋,何处砧②声唤客愁。‎ 深夜无风莲叶响,水寒更有未眠鸥③。‎ 注 ①林景熙,宋末诗人,宋亡不仕。②砧:捣衣时的垫石。③鸥:相传鸥是最无机心的禽鸟,古人常以鸥喻心志之悠闲或隐逸之情怀。‎ ‎(1)“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请简析全诗是怎样表现诗人的“愁”的。‎ 答: ‎ ‎(2)最后一句中的“未眠鸥”,意蕴丰富,请对此加以赏析。‎ 答: ‎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枇杷花二首(其二)①‎ 白居易 叶如裙色碧绡浅,花似芙蓉红粉轻。‎ 若使此花兼解语②,推囚③御史定违程④。‎ 注 ①元和四年(809)春,元稹以监察御史使东川,不得不离别正在京城任翰林的挚友白居易。元稹曾在嘉陵江边作七律《江楼月》寄乐天,表达深切的思念之情,白居易也作了组诗酬和元稹,这是其中的一首。②解语:善解人意。③推囚:审问犯人。④违程:耽误行程。‎ ‎(1)诗歌一、二两句中山枇杷的“叶”与“花”分别有什么特点?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 ‎ ‎(2)本诗在抒情上有何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 ‎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1)本诗为送别诗,试述首句写景的作用。‎ 答: ‎ ‎(2)第二句的两个“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作简要赏析。‎ 答: ‎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端 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 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1)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他词?请简述理由。‎ 答: ‎ ‎(2)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 ‎ ‎ ‎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寒食汜上作[注]‎ 王 维 广武城边逢暮春,汶阳归客泪沾巾。‎ 落花寂寂啼山鸟,杨柳青青渡水人。‎ 注 此诗为寒食节王维从贬所济州任满归京,途经广武城(今郑州市西)时所作。王维回京后就要接受新的任命。‎ ‎(1)诗中的“归客”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 ‎ ‎(2)诗的第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 ‎ ‎6.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 画 ‎[清]蒋士铨 不写晴山写雨山,似呵明镜照烟鬟。‎ 人间万象模糊好,风马云车便往还。‎ 题王石谷画册玉簪 ‎[清]蒋士铨 低丛大叶翠离离,白玉骚头放几枝。‎ 吩咐凉风勤约束,不宜开到十分时。‎ ‎(1)简要概括第二首诗开头两句描绘王石谷所画玉簪花的形象。‎ 答: ‎ ‎(2)这两首诗都是题画诗,融画意、诗情、理趣于一体。请就其中的一首,找出富有哲理的一句,结合全诗加以理解。‎ 答: ‎ ‎7.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注 这首诗大约是长庆二年(822)白居易写于赴杭州任刺史途中。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谙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 ‎(1)诗歌的是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营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境?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 ‎(2)诗歌在用词上有什么特点?‎ 答: ‎ ‎8.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南园十三首(其五)‎ 李 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①,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②,若个③书生万户侯?‎ 注 ①吴钩:一种吴地产的军刀。②凌烟阁: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在阁上画开国功臣24人。③若个:哪有一个。‎ 边 思 李 益 腰垂锦带佩吴钩,走马曾防玉塞秋①。‎ 莫笑关西将家子②,只将诗思入凉州。‎ 注 ①防秋:每到秋天,北方游牧民族常侵扰边境,需要预加防卫。玉塞:玉门关。②关西将家子:指诗人自己。‎ ‎(1)两首诗都写了佩带吴钩这一装束,这表现两位诗人都有一个什么共同愿望?两首诗的最后两句各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答: ‎ ‎(2)两首诗都以边塞为题材,但写法各不相同。请说说各自的写法。‎ 答: ‎ 答案精析 ‎1.(1)第一句,描写梦醒时荒凉的旅馆中见到的秋夜月色,渲染心中的悲愁。第二句,用砧声来表现客居的羁旅之愁。第三四两句,用深夜不眠,表现了诗人怀着心事的愁苦。(语意相近即可)‎ ‎(2)①通过写鸥鸟深夜未眠,来衬托作者辗转反侧的内心愁苦。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悲苦之情。②以“未眠鸥”自比,表现了诗人不问世事的悠闲背后的无奈。(语意相近即可)‎ ‎2.(1)“叶”葱绿,诗人把叶色比作“裙色”,但如果此裙是碧绡做的,其色仍嫌浅了些,从而突出了叶色的葱绿;“花”浓艳,诗人把眼前之花比作“芙蓉”,但芙蓉花色粉红偏淡,不及此花色深,从而突出了山枇杷花的浓艳。‎ ‎(2)本诗以乐景衬哀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和思念之情。诗人通过对山枇杷花的描写,渲染了浓浓的春意,春意越浓,越发反衬出身处异乡、归期遥遥的友人孤寂清冷,从而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和思念。‎ ‎3.(1)“猿啼”以声音来渲染凄清氛围;“客散暮江头”,“暮江头”点明时间地点;暮霭沉沉,朋友扬帆远去,营造了清冷凄切的送别环境。‎ ‎(2)两个“自”字,使各不相干的“伤心”与“水流”联系到一起,以流水无情反衬人之有情,以自流之水极写无可奈何的伤别之情。‎ ‎4.(1)不能换成“对”或其他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用“对”或其他词难以收到这种表达效果。(如果认为用“对”或其他词好,言之成理即可)‎ ‎(2)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深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成理也可)‎ ‎5.(1)“归客”是一个忧伤、孤寂的贬官形象。他从贬所归长安,适逢暮春时节,面对落花,为逝去的光阴而伤感;山鸟的啼叫更加深了其旅途和人生道路上的孤寂之感,不禁为前途的迷茫感到忧伤,泪流满面,拭湿了手巾。‎ ‎(2)运用了衬托(或反衬)的技巧。用山鸟的啼叫衬托落花的寂寥,营造了寂静凄清的氛围,为情感的抒发作烘托;用青青杨柳这乐景衬托哀情,突出渡水的诗人的孤寂之情。‎ ‎6.(1)花叶翠绿,花蕊洁白,画家笔下的玉簪花美丽动人,生机勃勃。‎ ‎(2)第一首“人间万象模糊好”“雨山”迷迷蒙蒙、模模糊糊,好像明镜中女子美丽的发髻,这是一种朦胧的美。就人生而言,对于人世间的各种事情,最好是含糊看待,乐得自在。‎ 第二首“不宜开到十分时”,吩咐凉风对玉簪花梢头之花勤加约束,不要让它开到十分,花儿开到十分之时,正是她生命行将结束之时,盛极而衰,世间一切事物莫不如此。‎ ‎7.(1)描写了傍晚和夜晚的景色,诗人选取“残阳”“江水”“月亮”“珍珠”等景物,通过对景物颜色、形状的描绘,营造了一个从傍晚到夜晚的清新自然、亲切和谐、宁静的意境,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以及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 ‎(2)诗歌在用词上很有特点,诗中多用数量词,这样写更能准确地描写景物。其他词也用得很有特点,如“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形容词和比喻手法的运用也给诗歌增添了不少色彩。‎ ‎8.(1)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南园十三首(其五)》表现了诗人对这个愿望无法实现的激愤之情;《边思》表现了这个愿望没有实现的无可奈何的苦涩和深沉的感慨。‎ ‎(2)《南园十三首(其五)》连用两个反问句,直抒胸臆,慷慨激昂;《边思》开头两句描摹了一个勇武英俊的少年风姿,后两句也是直抒胸臆,显得慷慨悲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