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题 高一语文 ‎(必修1)‎ ‎2019.11‎ 注意事项: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一、基础知识(7×3﹦21分)‎ ‎1.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及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提携(xié) 上阙(què) 言简意赅(gāi) 轻歌曼舞 峥嵘岁月 B. 横亘(gèng) 落枕(lào) 晌午(shǎng) 衣衫褴褛 良辰美景 C. 押解(jiè) 夏衍(yǎn) 雏菊(chú) 苍海桑田 梦魇绵绵 D. 着凉(zháo) 屏气(bǐng) 打场(cháng) 遐想万千 怨天尤人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字形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及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然后结合字形和字义辨析字音是否正确,依据语境来辨析字形正误。解答此类题,一定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和总结,此外,还要注意把字的音、形、义结合在一起来考虑。‎ A项,“上阙(què)”应写作“上阕”;‎ B项,“横亘(gèng)”应读作“横亘gèn”;‎ C项,“苍海桑田”应写作“沧海桑田”。‎ 故选D。‎ ‎2.下列句子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碳排放过量会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如果不设法加以遏制,必然会威胁人类生存,全球性大灾难指日可待。‎ B. 看到果农家里汗牛充栋的苹果,我深感欣慰,因为这说明我们开发的新品种产量高,品质好。‎ C. 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不仅在舞台上风姿绰约,在日常生活中也气度不凡,无论何时何地,他总能让人为之倾倒。‎ D. 严冬的夜晚,凛冽的北风从后窗缝里灌进来,常常把人从睡梦中冻醒,让人不寒而栗。‎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根据词语的意思,结合语境辨析正误。结合语境时要考虑到词性、搭配、使用对象、情感色彩、语意轻重、是否重复等情况。作答时可从自己最有把握的词语入手,采用排除法进行选择。‎ A项中,指日可待: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此词为褒义词,不能用来表示灾难很快来临。‎ B项中,汗牛充栋:形容藏书很多。用在此,对象错误。‎ C项中,风姿绰约:形容女子体态柔美。梅兰芳大师在舞台上展现的就是女子的风姿。用在此处非常贴切。‎ D项中,不寒而栗:指不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此词此处使用属于望文生义。‎ 故选C。‎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 B. 今年,这个地方的水稻生产,由于采用了科学的种植方法,进行了精细化的管理,长势良好。‎ C. 近期,本地市场猪肉价格一路飙升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供不应求。养殖户大幅减少养殖数量,最终导致市场上猪肉严重短缺。‎ D. 现在商店里出售的一些儿童玩具含有甲醛等有害物质,家长在购买时切忌不要一味贪图便宜,以免孩子的健康受到影响。‎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解答此类题目,应先采用语感直觉法,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采用结构分析法,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此外可再辅以类比法或逻辑分析法进行判断。‎ B项,搭配不当。“生产”与“长势良好”不搭配。‎ C项,“本地市场猪肉价格一路飙升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供不应求”句式杂糅,应删掉“因为”。‎ D项,否定不当,去掉“切忌”或“不要”。‎ 故选A。‎ ‎4.下列各句中,问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小李见他笑得有点异样,就问:“怎么了?你。”他回答说:“没什么,别多心。”‎ B. 年仅22岁,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女大学生,有这样的暴徒吗?‎ C. 田华同志说,她认真看过这些信后,郑重地转交给了有关部门,这种精神值得赞扬。不知道有关部门收到这些信后作何感想?‎ D. 从这些关于祖先的事迹中,孩子们在精神上与祖先建立了联系,找到了族群上的归属感,完成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的原初确认。‎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熟记常见标点的使用规则,包括逗号、句号、顿号、引号、括号、书名号等。高考试卷对标点符号的考察涉及面广,迄今为止,除着重号外,其余15中常用的标点符号都在高考试题中出现过,一些易混的标点符号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成为考查的热点。作答时审清题干要求,结合内容及标点使用规则仔细判断。本题主要涉及问号的用法。‎ A项,中“怎么了?你。”属于倒装句,问号应放在“你”之后。‎ C项,为陈述句,应将问号改为句号。‎ D项,中引号引用的内容“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是整个句子的一部分,两个问号都应去掉。‎ 故选B。‎ ‎5.对下列特殊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且贰于楚也②父母宗族皆为戮没③何厌之有④燕国见陵之耻除矣⑤人不敢与忤视 ‎⑥晋军函陵⑦燕王拜送于庭⑧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⑨籍何以至此 A. ①⑦/②④/③/⑤⑥/⑨⑧ B. ①⑤/②④/③⑧/⑦⑨/⑥‎ C. ①⑦/②④/③⑨/⑤⑥/⑧ D. ①⑨/②④/③⑧/⑤⑦/⑥‎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式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会分析句子成分结构;然后熟知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掌握其语法特点;最后准确理解句意,结合语境进行判断。‎ ‎①且贰于楚也,状语后置句,调整为:且于楚贰也。句意为: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即对楚国有二心。‎ ‎②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动句,句意为:父亲、母亲和同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 ‎③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调整为:有何厌。句意为:有什么能满足呢。‎ ‎④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被动句,句意为: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 ‎⑤人不敢与忤视,省略句,省略宾语“之”,人不敢与“之”忤视,句意:人们不敢同他正眼相看。‎ ‎⑥晋军函陵,省略句,省略介词“于”,晋军“于”函陵,句意为:晋军驻扎在函陵。‎ ‎⑦燕王拜送于庭,状语后置句,调整为:燕王于庭拜送。句意为: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礼送出来。‎ ‎⑧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句,调整为:太子及知其事宾客。句意为: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 ‎⑨籍何以至此,宾语前置句,调整为:籍以何至此。句意为:我凭什么会这样呢?‎ 故选C。‎ ‎6.下列各项中,全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无能为也已 ②秦军氾南 ③今日往而不反者④而右手持匕首揕之⑤秦伯说,与郑人盟⑥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⑦将军与臣有郤 ⑧皆为龙虎,成五采 ⑨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A. ①②④⑦ B. ③④⑦⑨ C. ①⑤⑦⑨ D. ②⑥⑦⑧‎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文言文中通假字的能力。通假是我国古书中用字现象之一,即“通用,借代”,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或其它类型的字代替本字,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对通假字多归纳汇总,并熟悉常见通假字。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各项中,全部有通假字的一项”。‎ ‎①中“已”通“矣”,句意为:做不成什么了。‎ ‎③中“反”通“返”,句意为:今天去了而不能好好回来复命的。‎ ‎⑤中“说”通“悦”,句意为:秦伯高兴了,就与郑国签定了盟约。‎ ‎⑥中“倍”通“背”,句意为:希望您详细的说明我是不会忘恩的。‎ ‎⑦中“郤”通“隙”,句意为:您我之间产生了隔阂。‎ ‎⑨中“卒”通“猝”,句意为:事情突然发生,意料不到,大家都失去了常态。‎ ‎②④⑧中没有通假字。‎ 故选C。‎ ‎7.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进兵北略地 ②又前而为歌曰 ③晋军函陵 ④越国以鄙远 ⑤太子迟之 ‎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⑦函封之 ⑧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⑨群臣怪之 A. ①⑦/②③/④⑤/⑥⑧/⑨ B. ①⑦/②③/④/⑥⑧/⑤⑨‎ C. ①⑦/②/③④/⑥⑧/⑤⑨ D. ①③/②⑦/④/⑤⑥/⑧⑨‎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文言实词用法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先要熟知文言实词的几种特殊用法,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然后结合句子内容及结构确定字义、词性,从而明确其用法。本题主要涉及词类活用,题干中要求选择“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 ‎①中,北,名词作状语,向北;句意:进军向北侵占土地。②中,前,名词作动词,上前;句意:荆轲又上前作歌唱道。③中,军,名词作动词,驻军;句意:晋军驻扎在函陵。‎ ‎④中,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指郑国;句意: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作边邑。‎ ‎⑤中,迟,意动用法,认为……迟;句意:太子嫌荆轲走晚了。‎ ‎⑥中,亡,使动用法,使……灭亡;句意:如果使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 ‎⑦中,函,名词作状语,用匣子;句意:用盒子封好它 ‎⑧中,从,使动用法,使……跟从;句意:第二天,沛公带着一百多人马来拜会项王。‎ ‎⑨中,怪,意动用法,群臣对此感到奇怪。‎ 故选B。‎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荆轲游于邯郸,鲁勾践与荆轲博,争道①,鲁勾践怒而叱之,荆轲嘿②而逃去,遂不复会。‎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太子曰:“愿因先生得结交于荆卿,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至门,戒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偻行见荆卿,曰:“光与汝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也,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①争道:争夺博局上格道。②嘿:同“默”。‎ ‎8. 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到……去 B. 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 瞪视 C. 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 前往 D. 愿足下过太子于宫 拜访 ‎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B. 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C. 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D. 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10.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篇传记一开始先用文字交代荆轲的身世籍贯,从文中可知,荆卿是燕国人对他的称呼。‎ B. 荆轲与盖聂论剑,盖聂对他怒目;与鲁勾践玩博戏,鲁勾践怒斥,都反衬了他的隐忍。‎ C. 荆轲与屠狗者、高渐离交往,特别是酒后的狂歌哭笑,表现了荆轲想报仇而不得的苦恼。‎ D. 燕国隐士田光知荆轲非平庸之人,当太子丹想通过田光结识荆轲时,田光就推荐了他。‎ ‎11. 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2)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答案】8. C 9. D 10. C ‎ ‎11. (1)派去的人回来报告,盖聂说:“本来就该走了,刚才我用眼睛瞪他,他害怕了。”‎ ‎(2) 秦朝时,他和我交往,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了下来,如今事情紧急,因此幸亏他来告诉我。‎ ‎(3)如果放弃(围攻)郑国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出使的人往来经过,(郑国)就可以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这对您也没有什么坏处。‎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意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可以根据词语在文言语句中的位置,推断它的词性,根据词性结合语境进行推断。有的词可分析结构辅助推断词义。同时要考虑词类活用现象。除了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之外,我们还要注意结合句子的上下语境,对词语的意义进行揣测。本题要求选出“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C项中“去”译为离开,句意为:荆轲已乘车离开榆次了。‎ 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话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司,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 ‎ “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要特別注意。作答时可先忽略选项停顿一致的地方,分析停顿不一致的地方,用排除法进行选择。句意为:荆轲特别好饮酒,天天和那个宰狗的屠夫及高渐离在燕市上喝酒,喝得似醉非醉以后,高渐离击筑,荆轲就和着拍节在街市上唱歌,相互娱乐,不一会儿又相互哭泣,身旁像没有人的样子。“高渐离”作“击筑”的主语,应在高渐离前停顿,排除A、B两项。“于市中”是用介词“于”引出“和而歌”的地点,与后面的“旁若无人者”相照应,所以应在“于市中”后停顿,排除C项。‎ 故选D。‎ ‎【10题详解】‎ 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力分析综合C。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译错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题要求选择“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C项中“表现了荆轲想报仇而不得的苦恼”理解有误。“酒后在街上狂歌哭笑”表现的应是他不被人理解的痛苦。‎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本题关键点有:‎ ‎(1)使者,指奉命办事的人;固,本来;曩,以往、过去,这里指刚才;目,名词作状语,用眼睛;摄,古同慑,怕,使害怕。‎ ‎(2)游,交游、来往;活,使动用法,使……活;急,作名词,急难、危急的事;幸,幸亏。‎ ‎(3)若,如果;以为,以(之)为,把……作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行李,出使的人;共,通供,供给;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荆轲是卫国人,他的祖先是齐国人,后来迁移到卫国,卫国人称呼他庆卿。到燕国后,燕国人称呼他荆卿。‎ 荆卿喜爱读书、击剑,凭借着剑术游说卫元君,卫元君没有任用他。此后秦国攻打魏国,设置了东郡,把卫元君的旁支亲属迁移到野王。‎ 荆轲漫游曾路经榆次,与盖聂谈论剑术,盖聂对他怒目而视。荆轲出去以后,有人劝盖聂再把荆轲叫回来。盖聂说:“刚才我和他谈论剑术,他谈的有不甚得当的地方,我用眼瞪了他;去找找看吧,我用眼瞪他,他应该走了,不敢再留在这里了。”派人到荆轲住处询问房东,荆轲已乘车离开榆次了。派去的人回来报告,盖聂说:“本来就该走了,刚才我用眼睛瞪他,他害怕了。”‎ 荆轲漫游邯郸,鲁句践跟荆轲博戏,争执博局的路数,鲁句践发怒呵斥他,荆轲却默无声息地逃走了,于是不再见面。‎ 荆轲到燕国以后,喜欢上一个以宰狗为业的人和擅长击筑的高渐离。荆轲特别好饮酒,天天和那个宰狗的屠夫及高渐离在燕市上喝酒,喝得似醉非醉以后,高渐离击筑,荆轲就和着拍节在街市上唱歌,相互娱乐,不一会儿又相互哭泣,身旁像没有人的样子。荆轲虽说混在酒徒中,可以他的为人却深沉稳重,喜欢读书;他游历过的诸侯各国,都是与当地贤士豪杰德高望众的人相结交。他到燕国后,燕国隐士田光先生也友好地对待他,知道他不是平庸的人。‎ 过了不久,适逢在秦国作人质的燕太子丹逃回燕国。太子说:“希望能通过先生和荆卿结交,可以吗?”田光说:“遵命。”于是即刻起身,急忙出去了。太子送到门口,告诫说:“我所讲的,先生所说的,是国家的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田光俯下身去笑着说:“是。”田光弯腰驼背地走着去见荆卿,说:“我和您彼此要好,燕国没有谁不知道,如今太子听说我盛壮之年时的情景,却不知道我的身体已力不从心了,我荣幸地听他教诲说:‘燕国、秦国誓不两立,希望先生留意。’我私下和您不见外,已经把您推荐给太子,希望您前往宫中拜访太子。”荆轲说:“谨领教。”‎ 三、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运杨柳的骆驼 公 刘 大路上走来一队骆驼,‎ 骆驼骆驼背上驮的是什么?‎ 青绿青绿的是杨柳条儿吗?‎ 千枝万枝要把春天插遍沙漠。‎ 明年骆驼再从这条大路经过,‎ 一路之上把柳絮杨花抖落,‎ 没有风沙,也没有苦涩的气味,‎ 人们会相信:跟着它走准能把春天追着。‎ ‎1956年6月13日 ‎12. 下列对有关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写眼前景用设问起笔,抒写情意着力于“要把”二字。‎ B. “骆驼骆驼”“青绿青绿”“千枝万枝”这三组叠词,直接表露出了诗人心头的喜悦。‎ C. “没有风沙,也没有苦涩的气味”,形象写出荒沙大漠经过绿化后的美好情景。‎ D. “准能把春天追着”,是说春天要来却还没有来到这里。‎ ‎13. “跟着它走准能把春天追着”这句中的“追”有何妙处?此句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12. B 13. ①骆驼追春天,给人们带来春天,一个“追”字也表现了诗人对“沙漠春天”到来的热望。②“跟着它走准能把春天追着”照应了第一节的末句,饶有余味地结束了全篇,将高大的骆驼一变而为多情的春天的使者。‎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是综合性考查题目,考查理解分析诗歌的内容、手法、语言、情感等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并得出答案。本题要求选出“对有关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B项中“直接表露出了诗人心头的喜悦”理解有误,应为委婉曲折的表露出诗人心头的喜悦。‎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语言及分析诗句作用的能力。本题分两问。‎ 第一问是炼字题。答题步骤一般为:(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 ‎ 。诗中的“骆驼”背上驮的是杨柳条,“千枝万枝要把春天插遍沙漠”“一路上把柳絮杨花抖落",骆驼是能够创造绿洲,播种春天,创造美好,乐于奉献的劳动者。紧跟着骆驼就一定能看到春天,所以骆驼意象寄托了诗人美好的感情。“追”字指追赶、追求、追取,“追”的动作情态体现了诗人对“沙漠”春天的到来的渴望,也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追”后加一“着”字体现作者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坚定信念。‎ 第二问,先解释诗句大意,然后从内容情感、结构思路、语言手法的角度思考分析其作用,最后分点作答。千百年来,骆驼与遍地风沙、满眼荒凉相联系,然而诗人见骆驼驮着青绿青绿的杨柳条儿,不禁诗兴大发。结尾句“跟着它准能把春天追着”,以虚笔使诗意升华了,赋予骆驼以崭新的使命,表达作者的信心;从结构上看,与“把春天插遍沙漠”形成照应。‎ 四、名篇名句默写(7分)‎ ‎14.(1)《沁园春·长沙》中,表现了词人年轻时意气奔放,强劲有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中“易水决别”时,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为国捐躯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不是清泉,是天上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书生意气 (2). 挥斥方遒 (3). 风萧萧兮易水寒 (4).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5). 那榆阴下的一潭 (6). 揉碎在浮藻间 (7).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本题是情境默写,作答时注意认真审题,选准所填语句,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比如“意、遒、萧、兮、阴、潭、揉”等字。‎ ‎【点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看清要求,答题时从最有把握的题做起;要看清出处,根据出处提示回想原文信息,搜索所需语句。确定语句后,默写要注意易错字、生僻字及语气词的写法,学生记忆时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18分)‎ ‎15.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严冬海猎 风静了,天空像硕大无朋的冰块银晃晃闪着寒光。沿海的海面弥漫着乳白色的雾气。海肚天脚一片胭红。怕冷的夕阳像喝醉了酒,醉醺醺地没入暮霭中。这是霜冻的征兆。几十年未遇的寒流袭来,往日闹市般的海湾冷冷清清。‎ ‎“海龙……”海滩那边传来渺远的呼唤声。‎ ‎“哎……”礁石上赤条条地爬上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他迅速穿上一件赤褐色的渔民衣服。衣服又宽又长,过了膝盖,袖口也卷了几卷,分明是他爸爸穿过的。‎ 一年四季,海龙喜欢在这里洗澡、潜水,即使这样的鬼天气也不例外。现在正是尖头鱼最肥最值钱的季节,海龙的爸爸有一种祖传捕鱼绝招,越是天寒地冻效果越好;深夜走到沙滩,仰头喝下一瓶酒,脱下衣服,跳进海里。尖头鱼便迎着热气游过来……可是爸爸出海妈妈就心跳。所以爸爸不让海龙学这种原始的捕鱼法。但海龙觉得有趣,几次要跟着下海,被爸爸骂回来。最近爸爸连续几个晚上下海捕鱼,风寒侵入肌体,生起病来,家里仅有的一点钱在药煲里化作一缕缕轻烟。欠下一屁股债。年关在即,爸爸躺在床上发愁。‎ 听到妈妈的喊声,海龙跳下礁石,赤着脚板,沿着沙滩走回来。‎ 一家人正围着低矮的桌子吃晚饭。爸爸舀了一碗粥汤,弓着腰,埋头就着番薯连皮带根艰难地咀嚼吞咽,不时停下来咳嗽。有时咳嗽得喘不过气来,妹妹便给他捶捶腰背。‎ 海风穿过破屋石缝,像吹箫一样呜呜响。爸爸头也不抬地说:“阿龙,天气这么冷,你别去耍海水了,弄出病来怎么办!”‎ ‎“浸浸海水少生病,邻居老叔说的。”海龙抓了一个番薯端着碗到屋外吃,看看海边的天色变化。‎ 天黑下来,爸爸咳嗽着躺下,妈妈和妹妹也上床睡觉了。海龙装作睡着的样子,爸爸的咳嗽声和呻吟声渐渐静了,才蹑手蹑角溜下床,溜到门外。‎ 大海一片漆黑。墨蓝的苍穹缀满星星,洒下淡淡的星光。海滩像一片蒙蒙轻雾。海龙全副武装,用尖担挑着鱼篓、干柴捆,快步向海滩走去。他那稚嫩的脸蛋此刻十分凝重暗淡,和夜色融成一体。他不会喝酒,掏出两个还有些烫手的番薯,拍掉草木灰,连皮吞进肚里。他把尖担插在湖水线上,爬上礁屿,解开柴捆,划了几根火柴。柴枝熊熊燃烧起来,照的海面红光闪烁。他脱下衣服,迅速溜下海里。深夜的海水不同白天,像冰窖一样。海龙感受到裂肌砭骨的寒冷。他没有反悔,没有退缩——爸爸忍受得了,自己为什么忍受不了。他咬咬牙,挥动双臂,捞水擦擦身体。敏感的尖头鱼已经感受到一团热气,它们笨拙地迎着热气游过来。海龙激动得心怦怦跳,忘记了寒冷,牙齿叼着鱼篓,双手左右开弓,左一条右一条,像捞漂浮在水里的萝卜,一一把它们丢进篓里。‎ 海潮不断上涨。海龙随海水不断上浮,到插尖担的地方,鱼篓满了。要是爸爸便立即上岸小跑回家,钻进孩子们用体温焐热的被窝……不!此刻礁屿附近的尖头鱼还很多,放着钞票不捡才是傻子。可是鱼篓满了,没地方放呀!他爬上礁石,添了柴火,拿过裤子,用石头把裤带砸成两段,一段把裤角扎牢,把篓里的鱼倒进去,再用另一段扎了口,海龙带着鱼篓又一次溜下海里,身子接触到密密麻麻的尖头鱼,他激动的热血沸腾,忘记了寒冷,忘记了饥饿,忘记了困乏,抓鱼的动作越来越快……他干狂了,干傻了,恨不得把海里的尖头鱼都抓进自己的鱼篓里。‎ 后半夜,爸爸醒来发现海龙不见了,赶紧和妈妈向海滩寻来,一脚深一脚浅,跌跌撞撞呼唤着儿子的名字。妈妈一个踉跄,脚下好像绊着什么,软绵绵的,只见海龙光着屁股,倒在地上,旁边的担子一头是鱼篓一头是用裤子改装的袋子,都盛满银晃晃的尖头鱼。妈妈搀扶着海龙,爸爸挑起担子,一步一步走回家里。‎ 海龙清醒过来,喝下一碗热水,钻进妈妈妹妹的暖被窝。冰冷的身子接触到妹妹,妹妹惊醒了,“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妈妈说:“哥哥捡回来好多好多的鱼哩。”妹妹揉揉惺忪睡眼,见地上许多尖头鱼,不禁破涕为笑。刺骨的寒风发出尖厉的哨音,穿过小屋的石缝溜走了,黎明前的大海静了,静的像守着摇篮的母亲……‎ ‎(1)阅读文中两处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请分别说明作者的描写意图。‎ ‎(2)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海龙捕鱼时经受了考验,请结合全文,概括海龙坚持下去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1)①渲染气候的寒冷,暗示捕鱼环境的恶劣(海龙一家生活的艰苦)。或:渲染气候的寒冷,为后文写海龙下海捕鱼作铺垫。‎ ‎②通过描写大海的平静,暗示海龙捕鱼的成功和他的满足感。或:通过描写大海的平静,暗示海龙捕鱼惊险过后家中的安宁与温馨。‎ ‎(2)①勤劳能干:连续几个晚上下海捕鱼;②拥有责任:生病后还为一家人的生计发愁;③爱护子女:不让海龙学习原始的捕鱼法,把海龙骂回来,教导海龙天气冷别去耍海水,半夜不见海龙,赶紧和妈妈向海滩寻找。‎ ‎(3)①敢于承担因为爸爸生病带来的家庭困难责任;②艺高胆大,不惧寒冷的海水,水性好;③尖头鱼最肥最值钱的季节,可以捉很多鱼;④觉得捉尖头鱼很有趣,一直想尝试。‎ ‎【解析】‎ ‎【详解】‎ ‎(1)本题考查赏析景物描写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其作用有: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暗示人物的命运,推进情节的发展,暗示或升华文章的主旨等。然后把握环境描写特点,结合其所处位置进行分析。最后分点作答。注意答题时不要只单纯罗列术语,要结合语境内容分析作答。阅读本文开头处的景物描写,结合词句“静”“像硕大无朋的冰块”“寒光”“几十年未遇的寒流袭来”“冷冷清清”,可知作者突出此时大海静和冷的特点。结合下文语境及此段所处位置,可知这寒冷恶劣的的环境,为后文海龙捕鱼,经受考验做好了铺垫。文章结尾的景物描写作者用“黎明”“静”的词语以及“守着摇篮的母亲”的比喻,展现了海龙经受捕鱼的艰险后,家里生活有了希望,一切又恢复了安宁。这些景物描写与人物事件浑然一体,相得益彰,我们结合原理进行作答,则水到渠成了。‎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明确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刻画分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分析人物形象时先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梳理出文章情节。然后在具体情节中分析形象特点。分析时从文中对人物的正面描写,环境描写,以及作者倾向和他人评价入手,准确全面的赏析人物。作答时注意用词要准确,要结合内容作简洁的分析。文中涉及到父亲的描写并能反映他的形象的有这几处:“海龙的爸爸有一种祖传捕鱼绝招,越是天寒地冻效果越好;深夜走到沙滩,仰头喝下一瓶酒,脱下衣服,跳进海里。尖头鱼便迎着热气游过来……可是爸爸出海妈妈就心跳。所以爸爸不让海龙学这种原始的捕鱼法。但海龙觉得有趣,几次要跟着下海,被爸爸骂回来。最近爸爸连续几个晚上下海捕鱼”“爸爸头也不抬地说:‘阿龙,天气这么冷,你别去耍海水了,弄出病来怎么办’”“后半夜,爸爸醒来发现海龙不见了,赶紧和妈妈向海滩寻来,一脚深一脚浅,跌跌撞撞呼唤着儿子的名字”。 首先,海龙的父亲有祖传的捕鱼绝招并凭借这个绝招养家糊口,表明他勤劳能干。其次,在寒冷的冬天,为了家里人的生活,海龙的父亲依然下海捕鱼,以至于生病,并且为了孩子的健康和安全从不让孩子跟着下海,发现海龙不见不见了之后,他立即出门寻找,表明他十分有担当,对家庭很有责任感。最后,他不让海龙跟着捕鱼,天气不好时,他嘱咐海龙不要下水,海龙不见了,他立即着急地寻找,这都体现出他对孩子深深地关切、爱护。‎ ‎(3)本题考查筛选重要信息并概括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整体感知并理解文章内容;然后根据题干要求,回归原文找出答案涉及的相关内容;最后要经过认真思考分析后,准确且条理清晰的概括答案。“结合全文”是我们在做题时永远不能忽视的一个提示语。海龙能够经受考验,坚持下去的原因可以从两方面思考:自身因素和外界因素。从自身因素来看,结合文中语句“一年四季,海龙喜欢在这里洗澡、潜水,即使这样的鬼天气也不例外”“海龙觉得有趣,几次要跟着下海”,可知平时的锻炼和兴趣是他坚持并成功捕到鱼的基础。他在冰冷的海水中不断激励自己,忍受严寒,表现出坚韧的意志力,海龙懂事、坚定的性格也是使他能经受考验的重要原因。从外界因素看,爸爸生病了无法亲自捕鱼,家里断了经济来源,爸爸治病又欠下债务,家里没钱过年,生活一下子陷入困境,海龙理解家里的难处,主动承担重任,所以家庭的困境是促使海龙下定决心下海捕鱼并经受严寒考验的最重要原因。父亲平时勤劳能干,大胆负责的形象为海龙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海龙一直想和爸爸一样下海捕鱼,在冰冷刺骨的海水中,也是以爸爸来激励自己坚持下去。“现在正是尖头鱼最肥最值钱的季节”,正是这样的客观条件才有直接的动力坚持捕鱼。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点睛】小说阅读备考要求强化两个意识。1、强化文本意识:读懂文本(泛读)、结合文本答题(精读)。2、强化规范意识:审题规范(认真审题,熟悉考点和题型);答题规范(方向明确,思路清晰,格式正确,语言简练、准确);书写规范;有问有答,答为所问。‎ 六、语言表达(16分)‎ ‎16.请依照例句,用“你看,这里的+古诗”格式造一个句子。‎ 例:春天来了,到处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你看,这里的水多清啊,水底的砂石粒粒可见,荡舟湖上,心旷神怡,真有“人在画中游”的感受。‎ 春天来了,到处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你看,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例:这里的树木一片葱茏,漫步在乡村小道之间,真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1)话题的一致性,内容的限制性。仿写一般要求围绕某一个中心话题来进行。仿写话题分两类,即指定性话题和提示性话题。(2)修辞的限制性。仿写话题都有修辞方面的要求,这要求有的是在试题中明确指出,有的则是隐含在参照的句子里面。(3)句式的相似性。仿写句子的句式要求都隐含在参照的句子之中,这就要求我们在仿写之前,仔细分析参照对象的特点,包括参照句的句式特点、结构特点,特别是分句间的关系。作答时注意语意切合语境,情感色彩统一。需要联想寻找相关材料,语言得体、简明、连贯。本题要求按照例句仿写,注意排比、引用的修辞。所仿的句子格式为:这里的……,……,真有“……”的感受。第一处选择体现春天生机盎然特点的事物并点出其特征,第二处对所选事物加以描述,第三处选用与所选事物特点相关的古诗。‎ ‎17.下面的挽联是刘和珍当年的未婚夫方其道写的,请按照对联的体式,从备选项中选择填空。‎ 备选:疆场空有约  死难同穴  劳燕惜分飞 六载订婚成一梦 白宫溅血泣黄泉  内除国贼 上联:生未同衾,    ,    ,    。‎ 下联:外抗强权,    ,    ,    。‎ ‎【答案】上联:死难同穴 劳燕惜分飞 六载订婚成一梦 下联:内除国贼 疆场空有约 白宫溅血泣黄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撰写对联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对联的种类有春联、婚联、挽联、寿联、书画联、行业联等。对联要求字数相等,断句一致,平仄相对,音调和谐。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忌重字合掌,合掌就是上下联意思重复。解答本题需要根据语意连贯和对联词性、结构相对的要求排列。根据语意,“生未同衾”后接“死难同穴”;“外抗强权”和“内除国贼”相对。根据语意可以得知,上联是写未婚夫对其的深情,下联是写对刘和珍的赞颂。符合上联的是“劳燕惜分飞"和"“六载订婚成一梦”,上联应是仄声结束,所以“六载订婚成一梦”是最后一句,相对的是“白宫溅血泣黄泉”,符合平声要求。“劳燕惜分飞”和“疆场空有约”相对。‎ ‎18.阅读下面文字,分条列举在航天飞行时航天员面临的挑战。(每点不超过6个字)。‎ 载人航天是高风险的事业,它要求航天员必须具备办事果断、处变不惊的心理素质。航天飞行所处的特殊环境对航天员的生理冲击特别大,不是一般人能忍受的。再者,航天员在太空所处空间狭小,身体活动受到限制,说话也不能随便。说什么,什么时间说,都有限制,所以这种信息交流的限制,也要求航天员能忍受孤独。‎ ‎① ‎ ‎② ‎ ‎③ ‎ ‎【答案】①生理冲击大 ②身体活动受限 ③交流受限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属于提取关键词。 如何提取关键词,可采用如下一些方法:提取要素。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记叙类材料,记叙性文段包括消息在内。对这种 文体形式的压缩,要把握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包括对象、身 份等)、事件。概括起来就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人干了什么事情, 有什么结果。然后再对这些信息进行调整提取关键词。摘取中心。这种方法要注意准确地把握一段语言材料的中心,打叶削枝,摘取中 心句或关键句,根据要求把多余的枝叶去掉。一般说来,新闻材料往往要 ‎ 抓住第一句或第一段,即新闻的导语。议论类或说明类的材料要能抓住中 心论点或者要说明的中心意思,然后再在中心句中提取关键词。分层提炼 针对语意较复杂的材料,我们可采取各个击破的方法,先给原有的语 段划分层次,提炼各层次的要点,然后再提取关键词。如本题生理冲击大,身体活动受限等。‎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七、作文(60分)‎ ‎19.请以“一份礼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为记叙文;③不少于700字。‎ ‎【答案】一份礼物 礼物,是收到时的喜悦与幸福;礼物,是打开一层层包装纸时的期待与满足;礼物,是揭开它神秘面纱时的惊喜与感激。‎ 翻开记忆的“史册”,我发现,感觉最温暖,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份礼物,是生活中不同的人送给我的微笑。‎ 微笑,让我重拾信心。‎ 晴朗的天空下起了雨……当我满怀期待的接过试卷,可那触目惊心的红色数字着实把我吓了一跳,心理防线全部崩溃,眼泪像断了线的风筝,不受控制的从眼角落下。我呆呆的坐在座位上,周围是同学们的讨论声......老师走了过来,看着我的试卷,什么都没说,只是拍了拍我的肩,给了我一个微笑,那是鼓励的微笑……“是啊,哭又有什么用?没有流过血的手指弹不出世间的绝唱,这次没考好,下次再努力啊!”我心里这样想着,擦干眼泪,拿起试卷,开始仔细研究错题......微笑,让我重拾信心。‎ 微笑,让我看到宽容。‎ 公交车上。像是把大团棉花塞进袋子里一样,不给人们一点呼吸的空间。巨大的嘈杂声中夹杂着司机的呼喊声:“都不要挤!前面的往后走走!”面对无奈的现实,我只能呆呆的站着。有一个人背着包走过去撞到了我,我不小心踩到了旁边的人的脚。“这下完了!”我心里暗暗想着,又赶紧给人家道歉,头顶传来的不是愤怒的呵斥声,而是一句轻轻的没关系,我不好意思的笑了笑,他也礼貌性的回了一个微笑。没有尴尬,也没有酿成一场闹剧。微笑,让我看到宽容。‎ 微笑,让我学会感激。‎ 微风轻轻吹,太阳微微笑。当我享受着这美好的早晨,欢喜的骑着自行车上学时,却听见“噔”的一声,骑车骑不动了,糟了,链子掉了,还真是关键时刻掉链子,这可怎么弄啊!正当我看着残局却无从下手时,一个路人走过来看到了我,问我怎么回事,我告诉他链子掉了,他转身找了一个木棍,别住链子,用手一挑就上去了。我赶忙说谢谢,他给我一个微笑,还告诉我下次要小心。心底里滑过一股暖流,微笑,让我学会感激。‎ 礼物不必是贵的,真心就好。一个微笑,比阳光更灿烂;一个微笑,比白云更柔和;一个微笑,比玫瑰更艳丽。一个微笑,能让我们学到很多……‎ 微笑,是生活给予我的一份最好的礼物!‎ ‎【解析】‎ ‎【详解】审题:‎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命题作文,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题目进行写作。虽是命题作文一定也要重视审题,并在审题时抓住关键词。同时,命题作文在限定标题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选材的范围和文章的立意方向。要求考生明确写作范围,在做出理性的思考后进行写作。审读文题“一份礼物”时,可以采用拆分法。标题由两个词语组成,“一份”限定“礼物”的数量,“礼物”是中心词,也是选材立意的重点。 “礼物”,是指在社会交往中,为了表达祝福和心意或以示友好,人与人之间互赠的物品。所以,它也代表着尊重、肯定、鼓励、赞美,文章的基调应该是阳光的、积极的。 “礼物”,可以是有形的物体,如书、卡片、陶泥制品、某种心心念念的吃食或者隔墙过来的紫丁香;也可以是无形的,如失落时好朋友的一句鼓励的话语,孤独时陌生人递过来的一个微笑,失败时书中人物带给自己的感悟与激励等等。写作的重点是写清楚谁送给谁的礼物,送的什么礼物,这个礼物带来什么意义。这些是文章的重中之重,要花大量的笔墨来叙述清楚。本文要求写成记叙文。‎ 参考立意:‎ 从小的方面落笔,可以写人与人之间的一份礼物,是一份情意,是一份温暖,还是一份力量;‎ 从大的方面落笔,可以写人与青春、人生、国家之间的一份礼物,是一种感悟,是一种成长。还是一种思考。‎ 可用素材:‎ ‎1、礼物,是传递你我之间祝福的一种形式,是爱的一种体现。而每一份礼物都有着它特殊的意义,或许其中就隐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吧!‎ 礼物是一缕冬日的阳光,温暖着人们的心田;礼物是一丝柔柔的春风,吹走了心中的烦恼;礼物是一条涓涓的细流,唱响了深情的赞歌。‎ ‎2、我曾想,我最需要和希望的礼物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温暖的拥抱?一个热情的鼓励?一缕和煦的春风?一个受人尊敬的目光?一个成功的人生?细想,这些都不是我内心真正渴望的,那么,什么样的礼物才是我真正想要的呢?‎ 我想了很久,始终得不到答复。我之所以这么认真是因为,我想要给自己一份最好的礼物,我渴望,有一天会突然得到一份大大的礼物。‎ ‎3、“六一”儿童节,很多家长都会给孩子送份礼物。礼物是心意和愿望的载体,蕴含着不同的价值理念。有形的礼物可以让孩子度过一个愉快的节日,无形的礼物或可给予孩子一生的影响。‎ 不能忽视精神给养。‎ 每逢节日,很多家长越来越习惯于给孩子“物质供给”,却忽视了最重要的“精神给养”。其实,不妨给孩子一份关于成长的体悟:去一趟美术馆,学会欣赏艺术佳作,凝神观望、放飞想象;去一次博物馆,领略文明传承的厚重,叩问历史、思接千载;听一场音乐会,丰富情感的表达,享受生活、舒展心灵;哪怕去大自然里走走,听清泉鸣涧、看风吹麦浪,在发现身边之美的同时,为孩子们清澈的双眸打开更精彩的世界。‎ 这样一来,在孩子的心灵里,就会少一些攀比物质的心事、患得患失的烦恼。童年里,回荡的是高山流水、阳关三叠,遇见的是富春山居、汉宫春晓,拥抱的是锦绣山河、千里沃野,这是孩子们拔节成长的声音、精神焕发的气象。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为孩子的精神世界打开一扇遇见美好的窗口,给他们留一块自由翱翔的天空,找到成长的节奏、释放少年的天性,探索心中的好奇、绘出眼中的色彩,才能还原童年的意义,真正拥有健康成长的力量。‎ ‎4、陪伴长情而深沉。‎ 艺术家丰子恺被认为是“善知儿童心思的大朋友”,他总是与儿女打成一片,不少陪伴子女的场景,最终成了我们所熟知的画作。这个故事说明,在父母对孩子的养育中,情感的交流和亲密的互动,可能比想象中更为重要。‎ 我们常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现实中,父母忙于工作、无暇分身,与孩子之间相处时光短暂的情况很常见。然而,什么是陪伴?美味食物、漂亮衣服、新奇玩具都不能替代陪伴,陪伴应该是陪同,是伴随,更是融入孩子的世界中,让他们全心全意地信任和依赖。还记得,从噩梦中惊醒时,母亲印在我额间轻柔的吻;伤心哭泣时,父亲将我的头发亲昵地揉乱。正是在父母的陪伴中,坚强、自信、友善等品质逐渐在生活的点滴中萌生,从而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从容。‎ 不存在没有付出就能亲密无间的感情。对父母而言,在这个儿童节,不妨抽出时间,与孩子聊聊天、散散步,以最寻常的陪伴,送他们一份长情而深沉的礼物。‎ ‎5、淡化“礼物情结”‎ 每一个节日,都可能是市场的商机。随着儿童节的来临,童装、童书、玩具、食品等商品,让人目不暇接,给孩子买个小礼物未尝不可,但要注意的是,商机不能左右我们的动机,“有礼”不一定胜过“无礼”。‎ 其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既需要“快乐”的礼物,也少不了“艰苦”的磨炼。带着孩子看看庄稼,走走老一辈奋斗过的地方,不失为一种忆苦思甜的方式。可以说,快乐不局限于某时某刻,成长也不能靠一朝一夕之功。在节日的仪式感之外,更要意识到一个人的成长是日积月累的过程,每一天都蕴含着成长的动力。‎ 从长远来看,青年节、儿童节、端午节、重阳节……人的一生要反复经历很多节日,不必为礼物过分纠结。从容走过人生的时间节点,就要重内涵而轻形式,淡化孩子的“礼物情结”。如果能在儿童节珍惜童心,到清明节缅怀故人,于春节回味年俗,在极简中体味到节日的深刻意义和成长的价值所在,又何乐而不为?‎ ‎6、“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磨难是一块磨刀石,把强者磨砺得更为强大;磨难是一次洗礼,褪去弱者软弱的外壳;磨难是生命给我的最好礼物。‎ 寒风烈烈,大雪纷飞,你在深山中徒步前行;粗布麻衣,粗茶淡饭,你在寒舍中刻苦读书。宋濂,你历尽行路之难,读书之苦,凭借顽强的意志,踏上了仕途。你用行动告诉我,磨难是生命给我最好的礼物。‎ 磨难也是一把双刃剑,它使强者更为坚强,弱者更为软弱。21岁正是一个人生命中最辉煌的时候,不幸却降临到了你的身上,一个本是生龙活虎的小伙子,骤然沦落到要在轮椅上困度余生。稚嫩的翅膀还未成熟就被折断,年轻的史铁生曾经长达10年都无法理解命运的安排,还曾想到过用自杀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后来他意识到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开始正视人生,踏上了文学这条路。2005年,饱受疾病折磨的史铁生以《病隙碎笔》荣获鲁迅文学奖散文奖。他在颁奖后说:“困境的本质对于人的伤害是一致的,如果不去寻找生命的意义,生命就没有意义。”‎ 参考结构:‎ 一份礼物 第一部分,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先用排比的形式,揭示礼物的内涵和价值;然后指出在我生命记忆中,微笑是一份最好的礼物。‎ 第二部分,围绕中心,选取三个生活片段进行描述。‎ 第一个片段,写考试失败时,老师的微笑是让我重拾信心的一份最好的礼物。‎ 第二个片段,写公交车上,陌生人宽容的微笑是生活给予我的最好的礼物。‎ 第三个片段,写上学路上,陌生人热心的帮助后不求回报的微笑,是生活给予我的最好的礼物。‎ 第三部分,总结全文,升华中心。先指出礼物不必是贵的,真心就好。然后再次点题:微笑,是生活给予我的一份最好的礼物!‎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