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陕西省西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西安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一)阅读部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小狗包弟 巴金 一个多月前,我还在北京,听人讲起一位艺术家的事情,我记得其中一个故事是讲艺术家和狗的。据说艺术家住在一个不太大的城市里,隔壁人家养了小狗,它和艺术家相处很好,艺术家常常用吃的东西款待它。“文革”期间,城里发生了从未见过的武斗,艺术家害怕起来,就逃到别处躲了一段时期。后来他回来了,大概是给人揪回来的,说他“里通外国”,是个反革命,批他,斗他,他不承认,就痛打,拳打脚踢,棍棒齐下,不但头破血流,一条腿也给打断了。批斗结束,他走不动,让专政队拖着他游街示众,衣服撕破了,满身是血和泥土,口里发出呻唤。认识的人看见半死不活的他都掉开头去。忽然一只小狗从人丛中跑出来,非常高兴地朝着他奔去。它亲热地叫着,扑到他跟前,到处闻闻,用舌头舔舔,用脚爪在他的身上抚摸。别人赶它走,用脚踢,拿棒打,都没有用,它一定要留在它的朋友的身边。最后专政队用大棒打断了小狗的后腿,它发出几声哀叫,痛苦地拖着伤残的身子走开了。地上添了血迹,艺术家的破衣上留下几处狗爪印。艺术家给关了几年才放出来,他的第一件事就是买几斤肉去看望那只小狗。邻居告诉他,那天狗给打坏以后,回到家里什么也不吃,哀叫了三天就死了。‎ 听了这个故事,我又想起我曾经养过的那条小狗。是的,我也养过狗,那是1959年的事情,当时一位熟人给调到北京工作,要将全家迁去,想把他养的小狗送给我,因为我家里有一块草地,适合养狗的条件。我欣然答应了,我的儿子也很高兴。狗来了,是一条日本种的黄毛小狗,干干净净,而且有一种本领:它有什么要求时就立起身子,把两只前脚并在一起不停地作揖,十分讨人喜爱。小狗来的时候有一个外国名字,它的译音是“斯包弟”。我们简化了这个名字,就叫它做“包弟”。‎ 包弟在我们家待了七年,同我们一家人处得很好。它不咬人,见到陌生人,在大门口吠一阵,我们一声叫唤,它就跑开了。夜晚篱笆外面人行道上常常有人走过,它听见某种声音就会朝着篱笆又跑又叫,叫声的确有点刺耳,但它也只是叫几声就安静了。它在院子里和草地上的时候多些,有时我们在客厅里接待客人或者同老朋友聊天,它会进来作几个揖,讨糖果吃,引起客人发笑。我的爱人萧珊也喜欢包弟。在三年困难时期,我们每次到文化俱乐部吃饭,她总要向服务员讨一点骨头回去喂包弟。1962年我们夫妇带着孩子在广州过了春节,回到上海,听妹妹们说,我们在广州的时候,睡房门紧闭,包弟每天清早守在房门口等候我们出来。它天天这样,从不厌倦。它看见我们回来,特别是看到萧珊,不住地摇头摆尾,那种高兴、亲热的样子,现在想起来我还很感动。‎ ‎1966年8月下旬红卫兵开始上街抄“四旧”的时候,包弟变成了我们家的一个大包袱,晚上附近的小孩时常打门大喊大嚷,说是要杀小狗。听见包弟尖声吠叫,我就胆战心惊,害怕这种叫声会把抄“四旧”的红卫兵引到我家里来。当时我已经处于半靠边的状态,傍晚我们在院子里乘凉,孩子们都劝我把包弟送走,我请我的大妹妹设法。可是在这时节谁愿意接受这样的礼物呢。据说只好送给医院由科研人员拿来做实验用,我们不愿意。以前看见包弟作揖,我就想笑,这些天我在机关学习后回家,包弟向我作揖讨东西吃,我却暗暗地流泪。‎ 形势越来越紧。我们隔壁住着一位年老的工商业者,原先是某工厂的老板,住屋是他自己修建的,同我的院子只隔了一道竹篱。有人到他家去抄四旧了。隔壁人家的一动一静,我们听得清清楚楚,从篱笆缝里也看得见一些情况。这个晚上附近小孩几次打门捉小狗,幸而包弟不曾出来乱叫,也没有给捉了去。这是我六十多年来第一次看见抄家,人们拿着东西进进出出,一些人在大声叱骂,有人摔破坛坛罐罐。这情景实在可怕。十多天来我就睡不好觉,这一夜我想得更多,同萧珊谈起包弟的事情,我们最后决定把包弟送到医院去,交给我的大妹妹去办。‎ 包弟送走后,我下班回家,听不见狗叫声,看不见包弟向我作揖、跟着我进屋,我反而感到轻松,真是一种甩掉包袱的感觉。但是在我吞了两片眠尔通、上床许久还不能入睡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包弟,想来想去,我又觉得我不但不曾甩掉什么,反而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在我眼前出现的不是摇头摆尾、连连作揖的小狗,而是躺在解剖桌上给割开肚皮的包弟。我再往下想,不仅是小狗包弟,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一方面责备自己,另一方面又想保全自己,不要让一家人跟自己一起堕入地狱。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 ‎1980年1月4日 ‎(有删节)‎ ‎1. 对本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作者为没有保全小狗包弟而痛心疾首地解剖自己,对灵魂的挖掘可谓深刻。‎ B. 本文有记叙,有议论,有抒情。记叙克制内敛,议论深刻尖锐,抒情毫不做作。‎ C. 本文语言活泼流畅、节奏明快,读来如听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在话家常、诉心曲。‎ D. 本文多处使用了对比手法,或叙事实,或写感受,或明结果,产生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2. 本文中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感情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请结合故事的发展进行梳理概括。‎ ‎3. 本文开篇写一位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答案】1. C 2. 在本文中,随着故事的展开,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情感呈波澜起伏状变化:欣然接受(接受朋友的委托收养包弟)——欢快愉悦、喜爱感动(与包弟七年亲密接触)──忧虑惊恐(不知如何安排包弟)──轻松、如释重负(初送走包弟)──沉重自责(送走之后心不得安) ‎ ‎3. ①从结构章法说,先说别人的事引出话题,起着铺垫、启发的作用;②从思想内容说,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巴金与狗的故事,二者似成对照,让人看到此类事在全国并非一二,而是遍见的,由此深化了文章的主题;③从写作效果说,艺术家与狗的故事似乎更惨烈,而巴金与狗的故事之悲哀则在于心灵,是一种“润物细无声”或“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精神折磨。‎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中,C项,“活泼流畅、节奏明快”错,本文语言朴素自然,全文节奏随着叙事、情感起伏,全无刀斧雕琢痕迹。‎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人物情感的能力。解答时首先对文章的情节进行简单的概括,然后从事件发展中分析人物的情感,注意抓住文中表现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等重点词语,分析人物的感情变化。文中体现作者感情的关键句有:“因为我家里有一块草地,适合养狗的条件。我欣然答应了,我的儿子也很高兴”概括出欣然接受;“包弟在我们家待了七年,同我们一家人处得很好”“它会进来作几个揖,讨糖果吃,引起客人发笑。我的爱人萧珊也喜欢包弟”“不住地摇头摆尾,那种高兴、亲热的样子,现在想起来我还很感动”概括出欢快愉悦、喜爱感动;“包弟变成了我们家的一个大包袱”“听见包弟尖声吠叫,我就胆战心惊”“包弟向我作揖讨东西吃,我却暗暗地流泪”概括出忧虑惊恐;“看不见包弟向我作揖、跟着我进屋,我反而感到轻松,真是一种甩掉包袱的感觉”概括出轻松、如释重负;“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概括出沉重自责。‎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的能力。分析语段的作用,要从结构、内容和表达效果三个方面考虑。结构方面考虑与前后文的关系,是否有照应、铺垫,是否是承上启下。内容方面则需要考虑主旨、感情、形象方面的作用。首先从文章主题来看,小狗包弟的故事以作者家中的一条可爱的小狗在“文革”中的悲惨遭遇,从一个侧面反映那个疯狂时代的惨无人道的现实,人,尚可不说其恐慌至何种地步,就连一只小小的玩物──狗,也无安宁之日。开篇写艺术家和狗的故事,从结构上来看,先言他人之事以引起作者本人之事,为了引出话题,给写小狗包弟的故事做铺垫;从思想内容上看,二者都是写文革时期人与狗的悲惨事件;从写作手法上看,运用对比手法,突出狗的忠诚与我的背弃,表现小狗的悲惨遭遇留给作者心中永难磨灭的创痛,表达了深重的悲悯、歉疚和忏悔之情。‎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答题技巧。一是把握主题。虽说文学作品考查八大能力,但其中把握主题是核心。可以说,阅读题的几个小题都是围绕主题设置的,答每一题都要点到主题,只不过侧重点不同。因此,不管题目怎样问,考生都要往主题上引。把握主题的方法是,找点题的议论句。它一般在篇首或篇尾。二是同样的意思要用文中的句或词来做答。因为答案都是从这个角度给出的。但是一般不去照抄关键句,要压缩精简,去掉修饰,抽取内核。三是以阿拉伯数字分点作答。一般来说,分值4分的题答案有两点或四点,6分的题答案有三点或六点。分点答题的作用是,阅卷老师能一目了然,防止误判漏判,考生答题能尽可能答出每一点,防止漏答。答题“点”到为止,不必展开细答;某一点答得再深入,也不过是这一点的分,而其他点没有答出老师也不会额外开恩。四是多角度答题。如:解释词义,要从表面义和主题义角度回答;理解句义,要从句本身义、形式(表现方法、结构作用)、内容(主题义)角度回答。‎ 二、文言文阅读(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各题。‎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罢而孝公怒景监曰:“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景监以让卫鞅。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于是以鞅为大良造。居五年,秦人富强。孝公使卫鞅将而伐魏。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而魏遂去安邑,徙都大梁,惠王曰:“寡人恨不用公叔座之言也。”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4.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景监以让卫鞅 让:责备 B. 子何以中吾君 中:选中 C. 而循礼者不足多 多:称赞 D. 黥其师公孙贾 黥:在人身上刻图案并涂色 ‎5.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B.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C.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D.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6.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商鞅投奔秦国,受到孝公赏识。他本是卫国公子,恰遇秦孝公招揽贤才,于是通过景监见到孝公,说之以强国之术,孝公与他交谈,始终不觉厌烦。‎ B. 商鞅旁征博引,说服孝公变法。他初步站稳脚跟后,又借历史兴亡来证明改革的必要,劝说孝公变法,最终孝公赐予他官职,又下达了变法的命令。‎ C. 商鞅厉行法治,秦国太平富强。他在太子犯法后对太子老师施以刑罚,国人受此震慑,全都遵守法令,治安状况改善,民众家给人足。‎ D. 魏国被迫迁都,惠王深表懊悔。魏国战事失利,无奈割让河西之地献给秦国以求和,并迁都至大梁,惠王感慨说,遗憾是没有听从公叔座的劝告。‎ ‎7.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 ‎(2)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干数。‎ ‎【答案】4. B 5. D 6. A ‎ ‎7. (1)聪明的人制定法度,愚蠢的人被法度制约;贤能的人变更礼制,寻常的人被礼制约束。‎ ‎(2)法令在民间实行一年,秦人到国都诉说新法不便利的数以千计。‎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文言实词的含义可以运用代入法、课内迁移法、成语迁移法,利用上下文来推敲词义;文言实词的用法应结合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的词性来判断。本题中,B项,子何以中吾君:你用什么说中我国君的心意。中:合于,符合。使…中意。‎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句子的翻译是:适遇公叔座病重,魏惠王亲自前往探望病情,说:“您的病倘若有三长两短,国家将怎么办?‎ ‎”公叔座说:“我的中庶子公孙鞅,年纪虽轻,却身怀奇才,希望大王把全部国政交付给他。大王如果不起用公孙鞅,就一定要杀掉他,别让他出国境。”“有”的宾语是“奇才”,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举国”是“听之”的修饰语,“而”表修饰,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听用”是起用之意,“鞅”是它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本题中,A项,“始终不觉厌烦”有误。原文说的是“孝公时时睡,弗听”。‎ 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作法,制定法度;焉;兼词,于之;不肖者,不才者,寻常的人;拘焉,被礼制约束。(2)期年,满一年;之,到、往;便,便利。‎ ‎【点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①根据文意断句。②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③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④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 参考译文:‎ 商君是卫国公室的庶出公子,名鞅,姓公孙,他的祖先原本姓姬。商鞅年少时喜好刑名之学,事奉魏国相国公叔座。公叔座知道他有才干,还没有来得及向魏王进荐。适遇公叔座病重,魏惠王亲自前往探望病情,说:“您的病倘若有三长两短,国家将怎么办?‎ ‎”公叔座说:“我的中庶子公孙鞅,年纪虽轻,却身怀奇才,希望大王把全部国政交付给他。大王如果不起用公孙鞅,就一定要杀掉他,别让他出国境。”公叔座已死,公孙鞅听说秦孝公在国中下令寻求贤才,准备重建秦缪公的霸业,东方要收复被魏国侵占的土地,于是就西行进入秦国,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来求见孝公。孝公召见卫鞅,让他说了很长时间的国家大事,孝公一边听一边打瞌睡,一点也听不进去。事后孝公迁怒景监说:“你的客人是大言欺人的家伙,这种人怎么能任用呢!”景监又用孝公的话责备卫鞅。于是卫鞅又见到了孝公,孝公跟他谈得非常投机,不知不觉地在垫席上向前移动膝盖,孝公与他交谈,好几天还不满足。景监对卫鞅说:“你用什么说中我国君的心意?我的国君高兴得很啊。”卫鞅说:“我就用强国之术向国君陈述,国君大为高兴。” 秦孝公立即任用卫鞅,卫鞅准备变法,但秦孝公担心天下非议自己。卫鞅说:“行动迟疑不决就不会成名,做事犹豫不定就不会成功。圣人如果可以强国,就不袭用成法;如果可以利民,就不遵循旧礼。”秦孝公说:“好。” “治理社会不只一条道路,有利国家不必效法古代。所以商汤、周武不循古道而缔造王业,夏桀、商纣不改礼制而亡国。违反古道的不可以否定,而因循旧礼的不值得赞美。”秦孝公说:“好。”用卫鞅为左庶长,终于决定变法的命令。法令在百姓中实行一年,秦国百姓到国都来说新法不适宜的人数以千计。在这时太子触犯法令。卫鞅说:“法令不能实行,是由于上面的人触犯法令。”准备依法惩处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加刑罚,便对太子傅公子虔行刑,并对太子师公孙贾处以黥刑。第二天,秦国百姓都服从法令了。实行新法十年,秦国百姓皆大欢喜,路上不捡拾他人遗物,山中没有蟊贼强盗,家家富裕,人人满足。于是秦孝公任用卫鞅为大良造。经过五年,秦人国富兵强,秦孝公派遣卫鞅领兵攻伐魏国。卫鞅事先埋伏穿戴盔甲的武士而袭击俘虏了魏公子印,乘势攻击他的军队,全部打垮魏军而返回秦国。魏惠王因军队屡次败于齐国、秦国,国内十分空虚,日益衰落,非常恐慌,于是派遣使者割让河西之地奉送给秦国以求和解。而后魏惠王就离开安邑,迁都到大梁。魏惠王说:“我悔恨当初不听公叔座的话啊。”卫鞅击败魏军归来,秦孝公封给他於、商之间的十五个邑,从此号称商君。‎ 三、古诗文阅读(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箴作诗者 袁枚 倚马休夸速藻佳,相如终竟压邹枚。‎ 物须见少方为贵,诗到能迟转是才。‎ 清角声高非易奏,优昙花好不轻开。‎ 须知极乐神仙境,修炼多从苦处来。‎ ‎【注】箴:规诫。司马相如、邹阳、枚乘皆是西汉辞赋家。‎ ‎8.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用典邹阳、枚乘二人虽创作迅速,却不敌司马相如辞赋用力之深。‎ B. 颔联先直接说作诗数量少才能精;又说写诗迟下来,反能见到作者才华。‎ C. 说理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诗歌中的物象基本是在为作诗的道理服务。‎ D. 这首诗是为规诫诗者而作,没有刻意进行过度雕琢,却能于简淡中见哲理。‎ ‎9. 诗的后两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作诗有什么样的建议?‎ ‎【答案】8. B 9. (1)含意:清角音调较高,不易吹奏得好,优昙花好,不会轻易开放;要知道极乐神仙的境界也大多是从苦难之处修炼得来的。(2)建议写诗要达到精深,唯一的法门是要下苦功。‎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B项,“颔联先直接说作诗数量少才能精”错误。颔联“物须见少方为贵”一句写物以稀为贵,通过事物的普遍道理来说明诗歌同样以稀为贵,并不是直接说作诗数量少才能精。选项赏析不正确。‎ 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含义和作者观点态度能力。解答时,要联系题目、全诗内容、关键字词及作者当时所处社会现实,准确把握。诗歌的颈联用“清角声”和“优昙花”比喻好诗,写清角声虽然清亮高昂,却不是谁都能演奏出的,昙花虽美丽脱俗,但从不轻易开放,说明了好诗也如“清角声”和“优昙花”一般,需要精雕细琢、水磨工夫才能成就;诗歌的尾联则写需要知道那种极乐神仙的境界,都是经过多重磨难而修炼到达的,说明了写诗如果想要达到高深绝妙的境界,也需要经过不断的打磨和修改。诗歌的后两联共同说明了要想写得好诗就必须下苦功夫的道理。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点睛】‎ 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的答题要领:抓住诗题,抓住关键词,抓住题材类型,抓住景物形象特点(景物形象可分为“乐景”和“哀景”两类),抓住典型意象,抓住注释(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人的创作动机及本诗的思想感情。介绍相关诗句,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介绍作者暗示本诗的写作风格,从中揣摩出本诗的感情基调。介绍别人评价暗示本诗的艺术特色或本诗的思想内容)。‎ ‎(二)名篇名句默写(共3小题,5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再别康桥》中作者在康河的明净、温柔中沉醉,移主为客,两相交融,大声呐喊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荆轲刺秦王》中“易水送别”一节,通过动作描写表现荆轲义无反顾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沁园春·长沙》中毛泽东用___________________概括所描绘的壮美湘江秋景,点明了伟人眼中秋日的独特风貌。‎ ‎【答案】 (1). 在康河的柔波里 (2).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3).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4). 终已不顾 (5). 万类霜天竞自由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常见的名句名篇的默写。高考名篇名句情景式默写,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和内涵的理解。因此在默写的时候,我们就要在紧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好情景式默写题所提示的语境:包括题干所给出的叙述性情景,以及题干给出的要默写语句的关键词,题干提示所要默写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等。特别要注意所默写语句中的难写字、易混字、易错字、通假字,还有虚词等。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 做、终已不顾、竞自由。‎ ‎(三)语言表达与运用(共10小题,27分)‎ ‎1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漫溯(suò) 百舸(gě) 慰藉(jiè) 强人所难(qiǎng)‎ B. 谤讥(bàng)寥廓(liáo)胆怯 (qiè) 浪遏飞舟(è)‎ C. 忸怩(nǐ) 丰腴(yú) 戛然而止(gá) 有恃无恐(shì)‎ D. 青荇(xíng)谥号(yì) 挟持(xié) 怒发冲冠(guān)‎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A项,漫溯(sù) C项,忸怩(ní) 戛然而止(jiá) D项,青荇(xìng) 谥号(shì)所以选B项。‎ ‎12.下列四组词语中都有错别字,其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伴侣 慷概 主宰 风华正茂 B. 岐视 草霉 废墟 激浊扬清 C. 奥丧 追朔 斑斓 鱼翔浅底 D. 榆阴 摸索 星晨 天纶之乐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汉字字形的辨析和修改。该题对于基础知识掌握的扎实的学生来说这样的题并不难,平时要注意识记和辨析。识记字形应结合词义来识别。A项,慷概(慨);B项,岐视(歧),草霉(莓);C项,奥丧(懊),追朔(溯);D项,星晨(辰),天纶之乐(伦)。结合词义识记字形。慷慨:大方,不吝啬。歧视:不平等地看待)。草莓:薔薇科,应该是草字头。懊丧:懊恼、沮丧。追溯:逆流向河流的源头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本末。星辰 :其可作为宇宙中星星的总称、亦用在诗词文学中指代岁月、辉煌的灯光。天伦之乐:旧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泛指家庭的乐趣。本题注意只有一个错别字的,故选A项。‎ ‎【点睛】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成语的考核是重点。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主要的方法是①形辨法。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②音辨法。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③义辨法。即结合具体语境根据字的意思辨析正误。如追溯 :逆流向河流的源头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本末。星辰:其可作为宇宙中星星的总称、亦用在诗词文学中指代岁月、辉煌的灯光。联想法。有些字形相近,意思也相近的一组成语,可以采用联想记忆法,记住其固定搭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的楼兰古城,是人类向大自然过度索取留下的深刻教训;润泽一方的都江堰,记录下中国人 利用自然的朴素智慧;新中国成立以来,三代塞罕坝人接力传承,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人类与生态环境互动的诸多事例,一遍遍警示和昭示我们: 、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已走到尽头,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已是必然选择。‎ 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工业化留下了满目疮痍的生态创伤,也为社会制造了大量的财富。面对脆弱的生态环境,我们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如今,绿色生活方式已经是中国社会的新时尚,生态环保思想日益成为主流文化。垃圾分类制度逐步推进,绿色出行为“最后一公里”难题找到了答案,“地球一小时”等环保公益活动 ……( ):保护环境的自觉,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 ‎13.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黄沙漫天 妥善 杀鸡取卵 如火如荼 B. 黄沙漫天 妥当 以卵击石 如日中天 C. 过眼云烟 妥善 杀鸡取卵 如日中天 D. 过眼云烟 妥当 以卵击石 如火如荼 ‎14.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工业化留下了满目疮痍的生态创伤,也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 B. 工业化留下了满目疮痍,也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 C. 工业化为社会制造了大量的财富,也留下了满目疮痍。‎ D. 工业化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也留下了满目的生态创伤。‎ ‎15.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热爱自然的情怀,凝结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 B. 对自然的热爱,凝聚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 C. 热爱自然的情怀,凝聚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 D. 对自然的热爱,凝结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 ‎【答案】13. A 14. D 15. C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与运用的能力。辨析词语时,要注意辨析近义词语的细微差异。要注意从对象、程度、褒贬、范围、侧重点等方面认真加以揣摩。‎ 第一空:过眼云烟: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前文有“生态衰”,用来形容“楼兰古城”,此次应选“黄沙漫天”。排除CD两项。‎ 第二空:妥善:妥当完善。妥当:稳妥适当。语境中与“利用”搭配,应选“妥善”。排除B项。‎ 第三空:杀鸡取卵:比喻只图眼前的好处而损害长远的利益。以卵击石:比喻不自量力,自取灭亡。与“竭泽而渔”相对应的应是“杀鸡取卵”。‎ 第四空:如火如荼:原形容军容之盛。后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如日中天:形容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 此次用来形容公益活动热烈开展。应选“如火如荼”。‎ 分析可知,A项词语全都正确。‎ 故选A。‎ ‎【14题详解】‎ 此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掌握句子成分和结构等相关语法知识的基础上,熟知病句的各种类型及不同类型语病出现时候的语言标志,如并列短语(可能出现并列不当、不完全搭配的语病),谓语动词“变成、成为、是”(可能出现主宾搭配不得当的语病)、关联词(关联词本身搭配不得当、关联词的位置问题及分句间关系颠倒的语序问题)等等。‎ ‎ “疮痍”与“创伤”重复,排除A;‎ 句序不当,句意突出“工业化留下了满目疮痍”,应后置,排除AB;‎ ‎“制造”和“财富”搭配不当,排除C。‎ 分析可知,D项修改的最恰当。‎ 故选D。‎ ‎【15题详解】‎ 此题考查语言运用连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通读语段、把握语段大意的基础上,分析语段的结构层次,要清楚空缺处所处的位置是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或者拓展句。再结合空格处的上下文,拟写或选择空缺处的句子;同时,如果有与空缺处相对应的句子,要考虑句式结构的照应及关联词的正确使用。‎ 利用句式的一致性,排除BD;‎ ‎“凝聚”比“凝结”更合乎语境,排除AD。‎ 分析可知,C项补写的最恰当。‎ 故选C。‎ ‎【点睛】补写句子的方法 第一步:把握文段语脉,定位句子关系。先初读语段,搞清整个语段或前后句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特别要注意关联词语,注意规律总结。明确补写的句子是总领下文的总起句,还是承上启下的展开句,还是对内容做出总结的总结句。‎ 第二步:根据上下语境,注意合理推导。考生要根据上下文提供的条件或者语境进行分析比照,从而合理地推断出所补写的内容。补写时需考虑陈述对象和话题的统一性,表述句式的合理性等。‎ 第三步:检验补后内容,确保语意连贯。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连贯、贴切、严密。‎ ‎16.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 《战国策》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作者是西汉的刘向,《烛之武退秦师》就选自此书。‎ C. 《左传》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 D. 查尔斯·狄更斯是享有世界声誉的英国小说家。“半自传体”小说《大卫·科波菲尔》是他的代表作。‎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积累。文学常识,主要考查一些名家作品知识,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本题中,B项,“《战国策》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错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国语》,《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 故选B。‎ ‎1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其实,孔子对于读书有他自己的看法, 。 。 。 。 , ,类似于“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这样的话,《论语》中至少重复了四次。‎ ‎①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他还主张都市是为完善自己,鄙夷那种沽名钓誉的文人 ‎③而无须在乎外在的名声和遭遇 ‎④他主张读书要从兴趣出发,不赞成为求知而求知的态度 ‎⑤他曾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⑥他一再强调,一个人重要的是要有真才实学 A. ④①②⑤⑥③ B. ⑥③⑤②④① C. ④①⑥②⑤③ D. ⑥③⑤④②①‎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④①为一组,中心是“兴趣”。②⑤为一组,中心是“完善自己”。 ⑥③为一组,中心是“真才实学”。‎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8.汉字是至今仍“活”着的最古老的一种文字,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文字。其中“六书”中的形声字占到通用汉字总量的80%以上,下列全是形声字的一项是( )‎ A. 日 附 草 村 B. 期 刃 故 爸 C. 固 剩 贡 江 D. 休 泥 病 霏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考查汉字的造字法。六书,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 象形、 指事、 形声、 会意、 转注、 假借, 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主要是"造字法",转注、假借是"用字法"。本题中,‎ A项,“日”为象形字;‎ B项,“刃”为指事字;‎ D项“休”为会意字。‎ 故选C。‎ ‎19.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国庆节举行了隆重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许多机构、个人自发为国庆撰写了精彩的对联。请你从下面两幅对联中任选一联,补足其下联。‎ ‎(对联一)上联:如诗似画千年古国山河美 ‎(对联二)上联:九州共筑百年梦 ‎【答案】对联一:如诗似画,千年古国山河美;覆地翻天,七十生辰日月新。‎ 对联二:九州共筑百年梦,万户同歌七十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形式是对联题。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字数,对联要求字数相等,内容相关;其次要求词性相当、结构相称。分析可知,上联结构特点:“如诗似画”是并列短语,“千年古国山河美”是主谓短语;“九州共筑百年梦”是动宾短语。写作时注意结构对应,尾字符合“仄起平收”;内容符合“国庆”,选词典雅优美。‎ ‎20.请把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预计明年上半年,“新型邮编行业标准”即可出台。新邮政编码的诞生,将对快递行业产生革命性的改变。届时,每个人都能注册精准的个人地址ID,这套地址ID,各快递企业可以共用。新型邮编更便于机器解析,基于地名地址库精准识别目的地,减少中转环节,提高中转时效。此外,便于机器识别的“新型邮编”,可为无人机、无人车等提供精细导航服务,加速快递行业的无人化进程。‎ ‎【答案】新型邮编有望明年推行;每人都会有精准地址ID;新型邮编能提高快递中转时效;新型邮编能加速快递业无人化进程。‎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先分出语段的层次,再保留关键句剔除次要信息,逐步压缩。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段的中心意思,从中筛选出最关键的信息。其中人们最关心的、最有价值的内容,用最简明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也可找出语段中起概括作用的关键句,再进行翻新改造。要确定哪些是主要信息,哪些是本质特征。学会删除无关的内容,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打叶削枝,把多余的枝叶去掉,剔除那些可以不要的信息。选定的词语,要能大体表达出主要内容。你能抓住主要信息,就能找出关键词。先概括再提取,提取最能展示优点、充满正能量的关键词,摄取其精髓。第一句,抓住“预计明年上半年,‘新型邮编行业标准’即可出台”分析概括。第二句主要讲“每个人都能注册精准的个人地址ID”。第三句主要讲“减少中转环节,提高中转时效”。第四句主要讲“加速快递行业的无人化进程”。‎ ‎(四)写作(5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日前,福州市某小学8岁男孩小冯就语文课本提了一个问题,引起了网友的热议。情况是这样的:二年级课本有篇文章《羿射九日》,前一段刚提到“禾苗被晒枯了,土地被烤焦了,江河里的水被蒸干了……”,下一段又提到“神箭手羿决心帮助人们脱离苦海,他翻过九十九座高山,蹚过九十九条大河……”,既然江河里的水都蒸干了,羿是怎么蹚过大河的呢?‎ 小冯提的这个问题,被妈妈何女士晒到朋友圈,引发了许多人的热议。不少网友对小冯的思维品质表示肯定,也有网友为他解答疑问。之后,何女士联系人民教育出版社作了反映,媒体对小冯提的这个问题也作了报道。人民教育出版社官方微博回应称,联系上下文,“蹚”字的确用得不恰当。教材编写组正在认真研究,会对教材进行适当修改,下个版本的教材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南方都市报》 ‎2019年06月15日)‎ 请你给小冯的母亲何女士写一封信,谈谈你对这件事的态度、观点或建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可以“致何女士的一封信”为题,也可以自拟标题。‎ ‎【答案】【例文】‎ 致何女士的一封信 尊敬的何女士:‎ 您好!‎ 您的儿子小冯对教材的质疑精神,我们有理由欣赏和鼓励,我们为这位小学生感到骄傲,不仅赞叹拥有如此强大思辨能力的孩子真的太厉害了。发现错误就及时提出,不管他说得有没有道理,至少我们都能感受到,新的一代已经不满足于单向的灌输式教育了,这确实是传统学问的一次创新。‎ 您对于孩子的支持和对这次质疑的反映,也是值得称道的。同时也希望大家在教育小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培养她们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他们“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敢于质疑的能力。不仅能够更有效的帮助他们的学习,而且也能够加强孩子们自己的思考和思维锻炼。‎ 其实这种思维能力对小学生来说并不容易。我们都知道,思维阶段是在人生初期逐步发展的,而小学正是黄金阶段。如果小朋友的思维比较超前,那他当之无愧可以被称为“聪明”,家长再进行适当的引导,培养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坚韧努力的品质,未来的生活相对会比较顺畅一些。很多时候,学生被动地接受一些知识,认为书本上的话都是正确的,缺乏一定的主动思考能力,这对他们来说比较危险,在以后一些具有创造性的活动都不是很占优势。可见这种思辨能力的重要性。‎ 有的家长对孩子的轻信很担心,说孩子对任何人说的话总是深信不疑,特别是比他大的,说什么都相信,从来不会分辨对错,不会质疑思辨。‎ 家长们要做到的,就是尽量培养孩子们的辩证思维能力,克服思维定势,用一种反向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其实我们也知道,学习知识并不能一味地灌输,应试教育下的牺牲品,长大了之后就会变得“泯然众人矣”,虽然考试能够提供一定的标准进行选拔,可是我们也不能扼杀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敢于想向权威提出质疑,我们的第一反应不应该是进行打压,而是看看他们到底是怎么样思考的,让他们的小脑袋更加具有创造力。‎ 这个社会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社会,孩子能否快速适应社会,并有一番作为,最终要的是让他们拥有强大的思辨能力。拥有这项能力的孩子,未来才能在这个社会中具有竞争力,从而崭露头角。‎ 很高兴,您的孩子有这样的思辨能力,您也是能发现并发展他的能力。祝愿您的孩子天天向上。‎ ‎ 此致 敬礼 ‎ 某某 年月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人物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请你给小冯的母亲何女士写一封信,谈谈你对这件事的态度、观点或建议”,要理解“这件事”是指小冯对教材提出疑问,引发了许多人的热议,最终人民教育出版社回应并解决。要带着这个任务写作。‎ 审题:根据材料的叙述,对“这件事”理解,是指小冯对教材提出疑问,引发了许多人的热议,最终人民教育出版社回应并解决。就此谈自己的态度、观点或建议时,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分析,一是肯定赞扬小冯的质疑精神;一是肯定人民教育出版社这样的权威“知错就改”的态度。写作时明确一个观点阐发即可。注意文体要求,写成书信格式。‎ 立意:(1)肯定赞扬小冯的质疑思辨精神:学生学习、企业生产、科技领域、国家发展等等都应有怀疑精神,敢于提出质疑,这样才能有思维的创新、科技的创新发展。 ‎ ‎(2)肯定人民教育出版社这样的权威“知错就改”的态度:权威有时也会有疏漏和不足,权威也应该发展,弥补不足之处,知错就改。‎ 相关素材:‎ ‎(一)精彩语句:‎ ‎(1)希望大家在教育小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培养她们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他们“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敢于质疑的能力。不仅能够更有效的帮助他们的学习,而且也能够加强孩子们自己的思考和思维锻炼。‎ ‎(2)思辨力,即洞察事实真相和思考分析的能力。强大的思辨能力,能让孩子对事物进行分析判断,是孩子结合所学的知识,对现状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是锻炼孩子大脑最好的方式,这才是思辨能力带给孩子最大的竞争力。‎ ‎(3)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商品社会,我们都耳熟能详“不唯书,不唯上,不唯权威”的名言警句,但我们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却又老爱犯不该犯的毛病。不崇拜权威,相信自己的判断对成就一番事业是非常必要的。我国卓越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如果崇尚苏联专家对中国地质构造的考察结论,就不可能首先发现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为新中国找到第一口油井;如果哥伦布不坚信地球是圆的,他的船队就不可能发现新大陆。‎ ‎(4)犯了错不要紧,重要的是能认识自已的错误,及时改正错误,并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这样,才能使人进步,使人类进步。知错能改是一种品德;知错能改是一种责任;知错能改是一种进步。知错就改是真诚的态度,是一种勇气,是君子风尚,是合作共赢的基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二)事例:‎ ‎(1)布鲁诺不顾教会的禁令.的大胆揭露宗教的愚昧。他把当时先进的自然科学和哲学有几的结合起来.建立起自己的唯物主义自然哲学宇宙观。他坚持补充并发展了哥白尼的学说。有效地抨击了教会的地心说以及人类中心主义。‎ ‎(2)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为了坚持真理伽利略向当时的权威亚里士多德挑战,用事实整明自己的观点: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从同一高度落地,会同时着地。‎ ‎(3)非典刚出来时,中国许多医学权威都认为是衣原体病毒,但钟南山院士另有发现,他大胆质疑,屡次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是冠状病毒,为当时快速确诊,救治病人立下了大功劳。‎ ‎(4)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 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5)法国伟大思想家卢梭写过著名的《忏悔录》,他要做的是“把一个人真实的面目赤裸裸地暴露在世人面前,这个人就是我”。因此在《属性录》中,他直面自己的隐私,痛责自己的过错。他曾写道,自己少年当仆人,偷过主人家一条用旧的丝带,主人发现后,他在众目睽睽之下,将此嫁祸于诚实的女仆玛丽,破坏了她纯洁、善良的名声。‎ ‎(6)‎2009年10月12日,温家宝总理给新华社总编室发来了一封更正信,更正信中称:“贵社昨天播发我的《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文,其中岩石学的分类,应为沉积岩、岩浆岩(也可称为火成岩)、变质岩。特此更正,并向广大读者致以歉意。”‎ ‎(三)名言警句:‎ ‎(1)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孔子 ‎(2)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亚里士多德 ‎(3)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4)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苏霍姆林斯基 ‎(5)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的是问号。——巴尔扎克 ‎(6)知错就改,永远是不嫌迟的。——莎士比亚 ‎(7)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8)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犯错,只要改正,一切都是好的。‎ 行文结构:写作时要符合书信格式,开篇明确自己的观点:赞叹拥有如此强大思辨能力的孩子真的太厉害了。接下来两段扩展到人们教育孩子时应该注意培养思辨能力。用一小段过渡,下面文章论述家长应该怎么做才能培养孩子的思辨能力。结尾联系社会升华观点,写祝愿语。‎ ‎【点睛】材料作文是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或其它的语言形式),要求写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写材料作文,最关键的是审题立意,给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因此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其实就是审材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对材料的理解是多元的,因而构思立意也是多样的。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