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佛山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 ‎(2019.10)‎ 命题:李存仁 审题:庞珍 一、文言文阅读 ‎(一)文言实词(25分)‎ ‎1.下列对加点词解释全有误的一项是( )‎ A.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喜爱)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陋)‎ B. 既来之,则安之(使……安定) 本自无教训(本来)‎ C. 将军身被坚执锐(穿着) 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招致)‎ D.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加倍)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士兵)‎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可以根据词语在文言语句中的位置,推断它的词性,根据词性结合语境进行推断。有的词可分析结构辅助推断词义。同时要考虑词类活用现象。除了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之外,我们还要注意在具体环境中对实词的意义进行揣测。‎ D项中“倍”通“背”,背弃、背叛;兵:兵器、武器。‎ 故选D。‎ ‎2.下列对加点词解释全有误的一项是( )‎ A. 君子病无能也,不病人之不知已(疾病)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免去)‎ B. 前太守逵察臣孝廉(选拔)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登上)‎ C. 序八州而朝同列(使……朝拜 )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 D. 单于使卫律召苏武受辞(审讯) 曾益其所不能(增加)‎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考生对课内文言文实词意义的理解。因为这道题目考查的是课内文言文基础知识,考场上没有提供相应的文本给学生疏通上下文意,来推测实词的意义,所以解答此类题目主要依靠自己对课内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当然有时候通过对句子本身的语法结构,语意的推测,也可以找出正确的选项。选项A中“君子病无能也,不病人之不知已”,推测“病”字的含义,可以用语法分析法。“病”字本为名词,但它后面带了宾语,处在了谓语的位置,因此,“病”字应是谓语动词,解释为“疾病”,句意不通,可知,该词在这里应该解释为动词“担忧”。“除”字是动词,作谓语,译为拜官,授职。‎ 故选A。‎ ‎【点睛】句子的结构是基本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定语主要由形容词、名词、代词、数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根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3.下列对加点词解释全有误的一项是( )‎ A.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跟从) 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满足)‎ B.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懈怠) 是已非人(不)‎ C. 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适合) 秋月春风等闲度(过)‎ D.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主张)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恢复)‎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考生对课内文言文实词意义的理解。因为这道题目考查的是课内文言文基础知识,考场上没有提供相应的文本给学生疏通上下文意,来推测实词的意义,所以解答此类题目主要依靠自己对课内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当然有时候通过对句子本身的语法结构,语意的推测,也可以找出正确的选项。‎ B中“殆”是动词,危险;“非”是动词,认为……不对。‎ 故选B。‎ ‎4.下列对加点词解释全有误的一项是( )‎ A. 誓天不相负(违背)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顽固 )‎ B. 君安与项伯有故(老交情)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责备)‎ C. 后五年,吾妻来归(回家)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回头)‎ D. 今已亭亭如盖矣(伞)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国都)‎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可以根据词语在文言语句中的位置,推断它的词性,根据词性结合语境进行推断。有的词可分析结构辅助推断词义。同时要考虑词类活用现象。除了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之外,我们还要注意在具体环境中对实词的意义进行揣测。‎ C项中“归”指女子出嫁;“顾”是副词,反而、难道。‎ 故选C。‎ ‎5.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借助)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断绝)‎ B.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从小路) 连辟公府,不就(赴任)‎ C.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我)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举:攻下)‎ D.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分割) 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多么)‎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考生对课内文言文实词意义的理解。因为这道题目考查的是课内文言文基础知识,考场上没有提供相应的文本给学生疏通上下文意,来推测实词的意义,所以解答此类题目主要依靠自己对课内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当然有时候通过对句子本身的语法结构,语意的推测,也可以找出正确的选项。‎ A项中“绝”为动词,译为横渡。‎ 故选A。‎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十六年,秦复与赵数击齐,齐人患之,苏厉为齐遗赵王书曰:臣闻古之贤君,其德行非布于海内也,教顺非洽于民人也,祭祀时享非数常于鬼神也。甘露降,时雨至,年谷丰孰,民不疾疫,众人善之,然而贤主图之。‎ 今足下之贤行功力,非数加于秦也;怨毒积怒,非素深于齐也。秦赵与国,以强征兵于韩,秦诚爱赵乎?其实憎齐乎?物之甚者,贤主察之。秦非爱赵而憎齐也,欲亡韩而吞二周,故以齐啖天下。恐事之不合,故出兵以劫魏、赵。恐天下畏己也,故出质以为信。恐天下亟反也,故征兵于韩以威之。声以德与国,实而伐空韩,臣以秦计 为必出于此。夫物固有势异而患同者,楚久伐而中山亡,今齐久伐而韩必亡。破齐,王与六国分其利也。亡韩,秦独擅之。收二周,西取祭器,秦独私之。赋田计功,王之获利孰与秦多?‎ ‎……且齐之所以伐者,以事王也;天下属行,以谋王也。燕秦之约成而兵出有日矣。五国三分王之地,齐倍五国之约而殉王之患,西兵以禁强秦,秦废帝请服,反高平、根柔于魏,反先俞于赵,齐之事王,宜为上佼,而今乃抵罪,臣恐天下后事王者之不敢自必也。愿王孰计之也。‎ ‎……于是赵乃辍,谢秦不击齐。王与燕王遇。廉颇将,攻齐昔阳,取之。‎ ‎6. 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秦复与赵数击齐 屡次 B. 苏厉为齐遗赵王书曰 遗留 C. 其德行非布于海内也 中国 D. 教顺非洽于民人也 普遍 ‎7. 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年谷丰孰 通“熟”‎ B. 民不疾疫 生病 C. 众人善之 善待 D. 然而贤主图之 谋划 ‎8. 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令足下之贤行功力 您 B. 非素深于齐也 向来 C. 秦诚爱赵乎 诚实 D. 其实憎齐乎 它实际 ‎9. 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欲亡韩而吞二周 使……灭亡 B. 故以齐啖天下 吃,引申为“拿利益引诱”‎ C. 故出兵以劫魏、赵 掠夺 D. 秦独私之 占有 ‎10. 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赋田计功 授给 B. 齐倍五国之约而殉王之患 背离 C. 反先俞于赵 反对 D. 臣恐天下后事王者之不敢自必也 坚决 ‎【答案】6. B 7. C 8. C 9. C 10. C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可以根据词语在文言语句中的位置,推断它的词性,根据词性结合语境进行推断。有的词可分析结构辅助推断词义。同时要考虑词类活用现象。除了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之外,我们还要注意在具体环境中对实词的意义进行揣测。‎ B项中“遗”是动词,读作wèi,后接宾语“赵王书”译为送交,交给。句意为“苏厉为齐国写信给赵惠文王,信中说”。‎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可以根据词语在文言语句中的位置,推断它的词性,根据词性结合语境进行推断。有的词可分析结构辅助推断词义。同时要考虑词类活用现象。除了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之外,我们还要注意在具体环境中对实词的意义进行揣测。‎ C项中“善”是动词,作谓语,意动用法,认为……好。句意为“众人都认为这好”。‎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可以根据词语在文言语句中的位置,推断它的词性,根据词性结合语境进行推断。有的词可分析结构辅助推断词义。同时要考虑词类活用现象。除了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之外,我们还要注意在具体环境中对实词的意义进行揣测。‎ C项中“诚”是副词,译为果真、真的。句意为“秦国真是爱赵国吗”。‎ 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可以根据词语在文言语句中的位置,推断它的词性,根据词性结合语境进行推断。有的词可分析结构辅助推断词义。同时要考虑词类活用现象。除了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之外,我们还要注意在具体环境中对实词的意义进行揣测。‎ C项中“劫”是动词,译为威逼、胁迫。句意为“所以才出兵胁迫魏国和赵国”。‎ 故选C。‎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可以根据词语在文言语句中的位置,推断它的词性,根据词性结合语境进行推断。有的词可分析结构辅助推断词义。同时要考虑词类活用现象。除了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之外,我们还要注意在具体环境中对实词的意义进行揣测。‎ C项中“反”译为归还、送还。句意为“把先俞还给赵国”。‎ 故选C ‎【点睛】“十六年(公元前283年),秦国又同赵国几次进攻齐国,齐国人非常忧虑。苏厉为齐国写信给赵惠文王,信中说:我听说古代的贤君,他的德行并非遍布于海内各地,教化也并非普及到所有的百姓,四时祭祀的供品也不是经常让祖先享用。可是甘露普降,下雨及时,五谷丰收,百姓不生疫病,众人都对此赞颂,然而贤主却要谋划天下。‎ 如今您的贤德和功力,并非经常施之于秦国;积蓄的怨恨和怒气,也并非平素就对齐国特别深。秦赵两国联合,强使韩国出兵,秦国真是爱赵国吗?它确实恨齐国吗?事情如果过分,贤主就应该认真观察。秦国并非爱赵并且恨齐,而是想要灭亡韩国并且吞并东、西二周,故意以齐国为诱饵吸引天下。唯恐事情不能成功,所以才出兵胁迫魏国和赵国。又恐怕天下各国惧怕它,所以派出人质以便得到信任。还恐怕天下各国很快要反对它,所以在韩国征兵以示威胁。表面上说是对盟国有好处,实际上是要征讨空虚的韩国,我认为秦国的计谋一定是从这方面考虑的。事情本来就有形势不同而祸患是一样的,楚国长期受到攻代而中山国却灭亡了,如今齐国长期被攻伐而韩国必定该灭亡了。攻破齐国,大王您和六国共分其利。灭亡了韩国,秦国就单独占有它。占领二周,往西可以得到天子祭祀用的礼器,秦国独吞私占。授给田地要计算功利,大王您得到的利益同秦国比谁多?‎ ‎……况且齐国所以被攻伐,就是由于它侍奉了大王;各国军队集结在一起,就是为了加祸于大王。燕、秦两国的盟约一订立,出兵的日子就不远了。五国想把赵国土地一分为三,齐国背弃了五国盟约而为解除赵国之祸牺牲自己,向西进兵抑制强秦,使秦国废除帝号请求屈服,把高平、根柔还给魏国,把先俞还给赵国。齐国侍奉大王,应该说是最上等的交情了,如今却让齐国服罪,我担心以后侍奉大王的国家不敢那么坚决了。希望大王仔细考虑。‎ ‎……于是赵国就停止进兵,谢绝秦国,不再进攻齐国。惠文王与燕王相会。廉颇领兵,进攻齐国的昔阳,把它攻下了。‎ 二、虚词(25分)‎ ‎11.下列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蟹六跪而二螯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B.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C.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D.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言虚词,主要是“而”的用法和意义。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认真分析每个选项提供的句子,通过翻译句子,理解内容来确定虚词的用法及意义;最后进行比较根据要求选出答案。‎ A项第一个“而”是连词,表并列;第二个“而”是连词,表假设。‎ B项第一个“而”是连词,表递进;第二个“而”是连词,表修饰。‎ C项第一个“而”是连词,表转折;第二个“而”是代词,你的。‎ D项均为连词,表目的,译为来。‎ 故选D。‎ ‎12.下列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B.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C.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D.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言虚词,主要是“乃”的用法和意义。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认真分析每个选项提供的句子,通过翻译句子,理解内容来确定虚词的用法及意义;最后进行比较根据要求选出答案。‎ A项第一个“乃”是副词,表判断;第二个“乃”是副词,于是。‎ B项第一个“乃”是副词,竟然;第二个“乃”是副词,表判断。‎ C项均为副词,才。‎ D项第一个“乃”是副词,表判断;第二个“乃”是代词,你的。‎ 故选C。‎ ‎13.下列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路曼曼其修远兮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C. 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言虚词,主要是“其”的用法和意义。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认真分析每个选项提供的句子,通过翻译句子,理解内容来确定虚词的用法及意义;最后进行比较根据要求选出答案。‎ A项第一个“其”助词,无义;第二个“其”是人称代词,我。‎ B项第一个“其”是代词,其中;第二个“其”是副词,婉商语气,还是。‎ C项均为副词,祈使语气,一定、千万。‎ D项第一个“其”是副词,反问语气,难道;第二个“其”是副词,表推测,大概。‎ 故选C。‎ ‎14.下列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B.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其叶沃若 C. 其若,孰能御之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D. 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 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言虚词,主要是“若”的用法和意义。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认真分析每个选项提供的句子,通过翻译句子,理解内容来确定虚词的用法及意义;最后进行比较根据要求选出答案。‎ A项第一个“若”是连词,表假设,如果;第二个“若”是人称代词,你。‎ B项第一个“若”是人称代词,你们;第二个“若”是助词,……的样子。‎ C项第一个“若”是动词,像;第二个“若”是指示代词,这样。‎ D项均为连词,表假设,如果。‎ 故选D。‎ ‎15.下列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一项是( )‎ A. 为之奈何?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B. 我为鱼肉,何辞为? 不足为外人道也 C.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D. 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言虚词,主要是“为”的用法和意义。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认真分析每个选项提供的句子,通过翻译句子,理解内容来确定虚词的用法及意义;最后进行比较根据要求选出答案。‎ A项第一个“为”是动词,处理;第二个“为”是助词,疑问语气。‎ B项第一个“为”是助词,疑问语气;第二个“为”是介词,给、向。‎ C项均为介词,表被动。‎ D项第一个“为”是介词,表被动;第二个“为”是介词,在。‎ 故选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焉?”黎鉏曰:“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驷,遗鲁君。陈女乐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季桓子微服往观再三,将受,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往观终日,怠于政事。子路曰:“夫子可以行矣。”孔子曰:“鲁今且郊,如致膰乎大夫,则吾犹可以止。”桓子卒齐女乐,三日不听政;郊,又不致膰俎于大夫。孔子遂行,宿乎屯。而师己送。曰:“夫子则 非罪。”孔子曰:“吾歌可夫?”歌曰:“彼妇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之谒,可以死败。盖优哉游哉,维以卒岁!”师已反,桓子曰:“孔子亦何言?”师己以实告。桓子喟然叹曰:“夫子罪我以群婢故也夫!”‎ 孔子遂适卫,主于子路妻兄颜浊邹家。卫灵公问孔子:“居鲁得禄几何?”对曰:“奉六万。”卫人亦致粟六万。居顷之,或谮孔子于卫灵公,灵公使公孙余假一出一入。孔子恐获罪焉,居十月,乃去。‎ 将适陈,过匡,颜刻为仆,以策指之曰:“昔吾入此,由彼缺也。”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阳虎尝暴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孔子状类阳虎,拘焉五日。颜渊后,子曰:“吾以汝为死矣。”颜渊曰:“子在,回何敢死!”匡人拘孔子益急,弟子惧。孔子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如予何!”孔子使从者为武子臣于卫,然后得去。‎ ‎16. 下列加点“以”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皆予之以归 ② 维以卒岁 ③师己以实告 ④夫子罪我以群婢故也夫 ‎⑤以策指之曰 ⑥吾以汝为死矣 A. ①④/②③⑤/⑥ B. ①②/③④⑤/⑥ C. ①④/②⑤/③⑥ D. ①②③/④⑤/⑥‎ ‎17. 下列加点词语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粥羔豚者弗饰贾/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 B. 四方之客至乎邑者/文不在兹乎 C. 皆予之以归/请先尝沮之 D. 齐人闻而惧/沮之而不可则致地 ‎18. 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盍致地焉/孔子恐获罪焉 B. 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居十月,乃去 C. 沮之而不可则致地/霸则吾地近焉 D. 桓子慨然叹曰/然后得去 ‎19. 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 孔子亦何言 B. 居鲁得禄几何 C. 回何敢死 D. 匡人如予何 ‎20. 下列加点词语“于”的意义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怠于政事 ②又不致膰俎于大夫 ③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 ④孔子使从者为武子臣于卫 ⑤男女行者别于涂 ⑥ 或谮孔子于卫灵公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①②⑥/③④/⑤ C. ①/②/③/④/⑤/⑥ D.‎ ‎ 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16. B 17. C 18. D 19. C 20. C ‎【解析】‎ ‎【16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虚词,主要是“以”的用法。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认真分析每个选项提供的句子,通过翻译句子,理解内容来确定虚词的用法及意义;最后进行比较根据要求选出答案。‎ ‎① 句中“以”是连词,来;‎ ‎② ②句中“以”是连词,来;‎ ‎③ ③句中“以”是介词,把; ‎ ‎④ ④句中“以”是介词,由于; ‎ ‎⑤ ⑤句中“以”是介词,用; ‎ ‎⑥ ⑥动词,认为。‎ 故选B。‎ ‎【17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常见文言虚词用法和意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认真分析每个选项提供的句子,通过翻译句子,理解内容来确定虚词的用法及意义;最后进行比较根据要求选出答案。‎ A项中第一个“者”是代词,的人;第二个“者”是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无义。‎ B项中第一个“乎”是介词,到;第二个“乎”助词,吗。‎ C项“之”均为代词,第三人称。‎ D项中第一个“而”是连词,就;第一个“而”是连词,如果。‎ 故选C。‎ ‎【18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常见文言虚词用法和意义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认真分析每个选项提供的句子,通过翻译句子,理解内容来确定虚词的用法及意义;最后进行比较根据要求选出答案。‎ A项“焉”均为兼词,“于之”“于此”。‎ B项“乃”均为副词,才。‎ C项“则”均为连词,如果,那么。‎ D项中第一个“然”是助词,……样子;第二个“然”是代词,这样。‎ 故选D。‎ ‎【19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虚词,主要是“何”的用法。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认真分析每个选项提供的句子,通过翻译句子,理解内容来确定虚词的用法及意义;最后进行比较根据要求选出答案。‎ C项中“何”是副词,怎么;其余为代词。‎ 故选C。‎ ‎【20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虚词,主要是“于”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认真分析每个选项提供的句子,通过翻译句子,理解内容来确定虚词的用法及意义;最后进行比较根据要求选出答案。‎ ‎① 中“于”是介词,在……方面; ‎ ‎② 中“于”是介词,给;‎ ‎③ 中“于”是介词,对于;‎ ‎④ 中“于”是介词,到;‎ ‎⑤ 中“于”是介词,在;‎ ‎⑥ 中“于”是介词,向。‎ 故选C。‎ ‎【点睛】翻译文言文一般采用直译的方法。所谓直译,是指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这就需要结合意译的方法。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实际操作时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古文翻译口诀:‎ 首览全篇,掌握大意;由段到句,从句到词;对待难句,则需心细;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人名地名,不必翻译;实词虚词,随文释义;仔细斟酌,特殊用法;若有省略,补出本意;‎ 句式特殊,都有规律;译完之后,逐句对照;句子流畅,再行搁笔。‎ 参考译文:定公十四年,孔子五十六岁,他由大司寇代理丞相职务,脸上流露出喜悦的神色。门人说:“听说君子大祸临头不恐惧,大福来到不喜形于色。”孔子说:“有这个话。但不是还说‘乐在身居高位而礼贤下士’吗?”于是就把扰乱政治的鲁国大夫少正卯杀了。孔子参与国政三个月,贩卖猪羊的商人不敢哄抬物价;男女都分路行走;掉在路上的东西没有人捡拾;四方的旅客来到鲁国的城邑,不必向官员求情送礼,都给予接待和照顾,直到他们满意而归。‎ 齐国人听到这个消息感到害怕,有人说:“孔子主持政治,鲁国一定会称霸,一旦称霸,我国离它最近,我们会先被吞并。何不送给它一些土地呢?”黎鉏说:“请先试着阻止它强大。如果阻止不成,再送给它土地,难道算迟吗?”于是从齐国挑选了八十名漂亮的少女,都穿上华丽的衣服,且会跳《康乐》舞,还有身带花纹的马三十匹,一并送给鲁国国君。齐国先把女乐和纹马采车安置在鲁城南边的高门外。季桓子身穿便服多次去偷看,打算接受,就告诉国君外出巡游,以此为名,整天在城南观赏齐国的美女、纹马,连国家的政事都不想了。子路见此情形,说:“先生,我们可以离开这里了。”孔子说:“鲁国如今就要郊祭,假如能按礼法把祭肉分给大夫,那么我们还可以留下来。”季桓子终于接受了齐国送来的美女,一连三天不问政务;郊祭结束,又没有把祭肉分给大夫们。孔子于是离开鲁国,在屯地住宿过夜。鲁国的师己赶来送行,说:“先生是没有罪过的。”孔子说:“我唱首歌行吗?”于是唱道:“那些妇人的口,可以把大臣赶走;亲近那些妇人,可以使国破家亡。悠闲啊悠闲啊,我只有这样安度岁月!”师己返回,桓子问:“孔子说了些什么?”师己照实告诉。桓子长叹一声说:“先生怪罪我是因为我接受齐国那一群女乐的缘故啊!”‎ 孔子于是去到卫国,寄居在子路的妻兄颜浊邹家。卫灵公问孔子:“在鲁国得俸禄多少?”孔子回答说:“俸禄粮食六万。”卫国人也致送粮食六万。过了不久,有人向卫灵公说孔子的坏话。卫灵公派大夫公孙余假频繁出入孔子住所。孔子害怕得罪卫灵公,居住了十个月,离开卫国。‎ 孔子将要到陈国去,经过一个叫匡的地方,弟子颜刻替他赶车,颜刻用马鞭子指着说:“从前我进入过这个城,就是由那缺口进去的”。匡人听说,误以为是鲁国的阳虎来了,阳虎曾经残害过匡人,于是匡人就围困了孔子。孔子的模样很像阳虎,所以被困在那里整整五天。颜渊后来赶到,孔子说:“我还以为你死了。”颜渊说:“老师您活着,我怎么敢死!”匡人围攻孔子越来越急,弟子们都很害怕。孔子说:“周文王已经死去,周代的礼乐制度不就在我们这里吗?上天如果要毁灭这些礼乐制度的话,就不会让我们这些后死的人承提起维护它的责任。上天并没有要消灭周代的这些礼乐,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孔子派了一个跟从他的人到宁武子那里称臣,然后才得以离开匡地。‎ 三、文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申屠致远字大用,其先汴人。金末从其父义徒居东平之寿张。致远肄业府学,与李谦、孟祺等齐名。世祖南征,荐为经略司知事,军中机务,多所谋画。‎ 师还,至随州,所俘男女,致远悉纵之。至元十年,御史台辟为掾,不就。宋平,焦友直、杨居宽宣慰两浙,举为都事,首言:“宋图籍宜上之朝;江南学田,当仍以赡学。”行省从之。临安改为杭州,迁总管府推官。宋附马杨镇从子玠节,家富于赀,守藏吏姚溶窃其银,惧事觉,诬玠节阴与宋广、益二王通,有司榜笞,诬服,狱具。致远谳之,得其情,溶服辜,玠节以贿为谢,致远怒绝之。‎ 杭人金渊者,欲冒籍为儒,儒学教授彭宏不从,渊诬宏作诗有异志。致远察其情,执渊穷诘,罪之。属县械反者十七人,讯之,盖因寇作,以兵自卫,实非反者,皆得释。改寿昌府判官。时寇盗窃发,加之造征日本战船,远近骚然,致远设施有方,众赖以安。‎ 二十年,拜江南行台监察御史。江淮行省宣使郄显、李兼诉平章忙兀台不法,有诏勿问,仍以显等付忙兀台鞫之,系于狱,必抵以死。致远知其冤状,将纵之,忙兀台胁之以势,致远不为动,亲脱显等械,使从军自赎。桑哥当国,治书侍御史陈天祥使至湖广,劾平章,桑哥摘其疏中语,诬以不道,奏遣使往讯之,天祥就逮。时行台遣御史按部湖广,咸惮之,莫敢往,致远慨然请行。比至,累章极论之。桑哥方促定天祥罪,会致远章上,桑哥气沮。转运使卢世荣榷茶牟利,致远并劾之。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致远清修苦节,耻事权贵,聚书万卷,名曰墨庄。家无余产,教诸子如师友。‎ ‎(选自《元史・列传第五十七》,有删节)‎ ‎2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 B. 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 C. 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 D. 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 ‎2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学田,指古代朝廷或地方政府拨给学校的公田,是我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经济支柱。‎ B. 从子,这一称谓始见于《后汉书》,唐宋时开始将亲兄弟之子称作从子,意同于“侄”。‎ C. 教授,指古时设置在中央学府主管学务的官员,是讲解经义、掌管学校课试的文职官。‎ D. 榷茶,指政府对茶叶所实施的课税、管制等措施,是我国唐以后的一种茶叶专卖制度。‎ ‎2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申屠致远备受重用,为政有方。元世祖南征时,军中的机要事务,大多由他谋划;担任寿昌府判官时,他布置得法,民众得以安定。‎ B. 申屠致远明察秋毫,断案公正。任杭州总管府推官时,为屈打成招的杨玠节平反昭雪,使诬陷彭宏有谋反之心的金渊受到应有的惩罚。‎ C. 申屠致远为人正直,不惧权贵。忙兀台要置弹劾他不守法纪的郄显等人于死地,致远不惧怕威胁,解开他们的刑具,让他们到军中立功赎罪。‎ D. 申屠致远为人勇敢,敢于斗争。陈天祥被捕后,大家都不敢前往湖广巡视,致远慨然请行,和桑哥进行面对面的斗争并取得了胜利。‎ ‎2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致远谳之,得其情,溶服辜,玠节以贿为谢,致远怒绝之。‎ ‎(2)属县械反者十七人,讯之,盖因寇作,以兵自卫,实非反者,皆得释。‎ ‎【答案】21. B 22. C 23. D ‎ ‎24. (1)申屠致远审议此案,得知实情,姚溶服罪,杨玠节用财物作为酬谢,申屠致远生气地拒绝了他。‎ ‎(2)属县中逮捕了十七个谋反的人,申屠致远审问他们,原来是因强盗兴起,他们拿兵器自卫,实际不是谋反的人,都获得了释放。‎ ‎【解析】‎ ‎【2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根据句意,句中“涉海远征”是前句的谓语,后面断开,排除CD;比较AB两项,“考”的宾语是“其殿最”不要断开,“量”和后面的“地远近”相搭配。故选B项。原文表达: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 ‎【22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此题C句中“指古时设置在中央学府主管学务的官员”错误,“教授”指古时设置在地方官学中的学官。故选C。‎ ‎【2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进行面对面的斗争”错。申屠致远是屡次上奏章极力为陈天祥争论,并没有“面对面的斗争”。故选D。‎ ‎【2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句得分点:谳:审议;服辜:服罪,“辜”罪;以:介词,用;贿:财物;绝:拒绝。第二句得分点:械:逮捕;盖:原来;因:因为;以:拿、用;兵:武器;实:实际上;释:释放;“反者十七人”定语后置句,翻译为“十七个谋反的人”。‎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参考译文:‎ 申屠致远,字大用,他的祖先是汴梁人。金朝末年跟随他的父亲申屠义迁居东平的寿张。致远在府学进修学业,和李谦、孟祺等人齐名。世祖南征,(申屠致远)被推荐担任经略司知事,军中的机要事务,大多由他谋划。‎ 军队返回,到达随州,所俘获的男女,申屠致远全部释放了他们。至元十年,御史台征召他担任掾吏,(申屠致远)没有赴任。南宋被平定后,焦友直、杨居宽任两浙宣慰使,推荐他做都事,(申屠致远)首先建议:“宋朝的图书文集应上缴朝廷;江南的学田,应仍旧用来供应学校。”行省听从了他的建议。临安改为杭州,(申屠致远)升任总管府推官。宋朝驸马杨镇的侄子杨玠节,家中很有钱。看守钱财的小吏姚溶偷了他的银子,怕事情被发觉,就诬陷杨玠节暗中和宋朝的广、益二王勾结,官吏拷打,杨玠节无辜服罪,案子已定。申屠致远审议此案,得知实情,姚溶服罪,杨玠节拿财物作酬谢,申屠致远生气地拒绝了他。‎ 杭州有个叫金渊的人,想假冒籍贯作儒生,儒学教授彭宏不同意,金渊诬陷彭宏作诗有反叛之心。申屠致远察知其中实情,拘捕金渊极力审问,判了他的罪。属县中逮捕了十七个谋反的人,(申屠致远)审问他们,原来是因强盗兴起,他们拿兵器自卫,实际不是谋反的人,都获得了释放。改任寿昌府判官。当时敌寇盗贼暗中兴起,加上建造攻打日本的战船,远近民众骚动,申屠致远布置得法,百姓赖以安定下来。‎ 至元二十年,(申屠致远)拜任江南行台监察御史。江淮行省宣使郄显、李兼告平章忙兀台不守法,皇上下诏不让追问,并把郄显等人交给忙兀台审讯,(郄显等人)被关在狱中,(忙兀台)一定要置他们于死地。申屠致远知道他们的冤情,要放了他们,忙兀台以权势逼迫他,申屠致远不为所动,亲自解开郄显等人的囚具,让他们充军赎罪。桑哥当权时,治书侍御吏陈天祥被派到湖广,弹劾平章,桑哥摘录他奏疏中的话,诬陷他大逆不道,奏请派使者前往审讯他,陈天祥被捕。当时行台要派御吏到湖广巡查属部,大家都怕桑哥,没有人敢去,申屠致远慷慨激昂地请求前往。等到了后,屡次上奏章极力争论。桑哥正催促定陈天祥的罪,恰逢申屠致远的奏章呈上,桑哥气焰受阻。转运使卢世荣征收茶税牟取暴利,申屠致远弹劾他。他又说不能跨海远征日本,白白消耗国力;选拔人才以南北为限,苦乐不均,应考核他们的优劣,考虑地区的远近,定为制度,这样选拔人才就能公平而官场弊端也能革除。申屠致远清心修持,坚守名节,以侍奉权贵为耻,藏书万卷,取名墨庄。家中没有多余的财产,教育孩子如同师友一般。‎ 四、背诵积累(本题共1小题,10分)‎ ‎2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鱼我所欲也》表现仁人志士在面临“生”与“义”抉择时,勇于献身正义的崇高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 ‎(2)《〈论语〉十则》中以水不停奔流的习性来勉励人们不断学习、不断进取的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3)美国失去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上的席位,证明了借“人权”干涉别国内政是不得人心的,也证明了孟子所说的“_______,______”是合乎英明论断的。‎ ‎(4)《诸葛亮集》中的“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与《出师表》中的“______,______”两句意思是一致的。‎ ‎(5)周敦颐《爱莲说》中“________,________ ”两句, 赞美莲花洁身自爱、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品质。‎ ‎【答案】 (1). 二者不可得兼 (2). 舍生而取义者也 (3). 逝者如斯夫 (4). 不舍昼夜 (5). 得道多助 (6). 失道寡助 (7). 陟罚臧否 (8). 不宜异同 (9). 出淤泥而不染 (10). 濯清涟而不妖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本题属于情境默写,作答时注意审清题干要求,根据理解选准相应语句,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比如“寡、陟、臧、淤、染,濯”等字。‎ ‎【点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看清要求,答题时从最有把握的题做起;要看清出处,根据出处提示回想原文信息,搜索所需语句。确定语句后,默写要注意易错字、生僻字及语气词的写法,学生记忆时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五、语言应用 ‎2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最近,一则女子带男友回家见父母,不想却开门揖盗,男子趁人不备窃取财物,最终被判处刑罚的新闻在微信圈广为流传。‎ ‎②春天暖阳普照,池塘边垂柳绽绿芽,田野里百花齐放;冬天里万物回归沉寂,凛冽的北风吹来,雪花洋洋洒洒,大地白茫茫一片。‎ ‎③朱日和沙场大阅兵展示了中国自主研究的先进的信息化设备,国外媒体包括华人报纸纷纷报道,无不侧目而视,赞叹中国人的创新能力。‎ ‎④大厅里摆满名贵的花草盆景,墙面上挂着装裱精美的书画,办公室书柜里摆满未开封的精装名著,机关单位岂能如此附庸风雅?‎ ‎⑤近年来,为了满足社会对教育的多元化需求,一些现代私塾渐渐兴起,很多孩子在暮鼓晨钟的作息模式中度过了快乐的童年。‎ ‎⑥我们对文化的传承态度不应是胶柱鼓瑟,而应是尊重文化传统,注重社会实际,注重变通、创新、开放、多元,注重基础的传承。‎ A. ①④⑥ B. ②⑤⑥ C. ②③⑤ D. ①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 开门揖盗:是开门请强盗进来,比喻引来坏人,招致祸患。‎ 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也形容规模或气势盛大。还形容才思充沛;写起文章来很顺畅。适用对象不当。‎ 侧目而视:是斜着眼睛看人,不敢正视。现也用形容敢怒不敢言的样子。望文生义。‎ 附庸风雅: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 暮鼓晨钟:指佛教规矩,寺里晚上打鼓,早晨敲钟。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不合语境。‎ 胶柱鼓瑟:现含贬义色彩,指不能灵活变通。多用于书面语中。‎ ‎2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能否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满足信息时代语言应用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关键在于全社会落实国家制定的《通用规范汉字表》的措施的力度。‎ B. 自 1993 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我市老龄化速度加快。据统计,我市 60 周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已达145.6 万,占总人口的17.7%,老龄人口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C. 截至去年底,中国铁路运营里程已突破 10 万公里,其中高铁运营里程 1 万公里、在建规模 1.2 万公里,这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高铁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D. 随着国家信用体系的建设,公民不仅将拥有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到 2017 年,还会有一个集合金融交易、工商登记、税收缴纳等的统一平台建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解答此类题目,应先采用语感直觉法,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采用结构分析法,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此外可再辅以类比法或逻辑分析法进行判断。‎ B项“老龄人口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搭配不当,或成分残缺,应在“高于”前加“比例”。‎ C项逻辑错误,“其中”指代前文“运营里程”,不能包括“在建规模”。‎ D项句式杂糅,成分残缺。去掉“建成”,并在“等”后面加上“信用信息”。‎ 故选A。‎ ‎28.下面是一篇科技论文的摘要,根据其信息内容提取四个关键词。‎ 本文针对直接法和二步法合成聚乳酸的共性,从单体纯度、催化剂选择到共沸脱水、微波辅助、超临界流体介质,以及到固相聚合、反应挤出、扩链等各个方面,对近年来聚乳酸合成研究的新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各种新方法、新技术的复合应用是提高聚乳酸分子量、降低其成本的关键。‎ ‎【答案】聚乳酸 合成 新进展 复合应用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提取四个关键词”,然后将文段分层,逐层分析。本段可以分为三层,第1层为第1句,点出对象是“合成聚乳酸”;第2层是2-4句,讲解从不同的方面对近年来聚乳酸合成研究的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关键词是“新进展”;第3层是第4句,指出“复合应用是提高聚乳酸分子量、降低其成本的关键”,因此关键词是“复合应用”。因为题干要求“四个关键词”,因此,可以将第一层拆分为二。‎ ‎【点睛】提取关键词的三个技法:‎ ‎1.核心话题法:抓取语段核心话题词语,任何文体性质的语段都得围绕某个核心话题展开,这个话题词语在语段中出现的频率一般较多,承载语段核心话题的词语肯定是关键词之一。‎ ‎2.关键语句法:筛选语段中的关键句,有的语段中会有针对核心话题的核心陈述句,有的语段中有或总领或总结的概括性中心句,抓住这类关键语句就易于筛选出关键词。‎ ‎3.结构层次法:任何语段都表现为一定的思路层次,并列式语段关键词常散布在各层次中,递进式语段关键词常出现在最后层次中,总分式语段关键词常出现在总说句中。‎ 六、作文 ‎2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物质财富在不断丰富,中国正在从“站起来”走向“富起来”。同学们对现阶段是否应该“节俭”持有不同见解。‎ 请结合自己的所思、所感,写一篇用于本校学生大会上发言的驳论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10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生活富裕了,还要节俭了吗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很高兴能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畅谈心声,交流思想。今天我发言的内容是关于“节俭”的问题。‎ 一提节俭,有些同学就不屑一顾了:现在都21世纪了,都进入“小康水平”了,还提什么节俭?也不怕人家笑话!‎ 的确,我们现在的生活和原来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爷爷奶奶们“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梦想早已成为现实,我们早已不必担心挨冻受饿乃至四处流浪了。可是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和生活的改善,同学们是否也看到一些这样的现象:超越现实、盲目攀比的畸形消费;斗富摆阔、一掷千金的奢靡消费;过度包装、极度美化的蓄意浪费;“长明灯”、“长流水”的随意浪费等现象比比皆是、不胜枚举。这些人把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丢了。‎ 可是,我们的物质生活富裕了,就不该提倡节俭了吗?作为新世纪的青年,我们应该响亮地做出回答:提倡节俭,拒绝奢侈!‎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我们的物质生活还未极度丰富,特别是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即使是在发达国家,浪费也同样被看作是可耻的行为。在餐馆里,他们常常将没吃完的饭菜带回家;他们的孩子也很少乱用零花钱,而且这些钱大多是孩子们自己靠劳动挣来的;著名的柯达公司的胶卷盒是用再生纸造的;而财大气粗的东芝公司的信封竟然是用旧信封翻过来再使用的……我们的祖国刚刚有了较大的发展,我们有什么理由满足于现状,大手大脚,铺张浪费。‎ 翻开厚重的华夏历史,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穷奢极欲导致身死国灭的教训亦是数见不鲜。夏桀、商纣亡于奢靡无度,荒淫暴虐;秦始皇兴建阿房宫豪华盖世,终为楚人一炬;隋炀帝沉迷于灯红酒绿,不理朝政,落的个身首异地;唐明皇沉醉于享受美色,而至安史之乱,是盛唐趋衰。‎ 前世不忘后世之师。当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许多人就逐渐抛弃了勤俭的秉性。那么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家产又能经得住多长时间的折腾呢?况且我们的先辈也曾告诫道:“治国之道,节用为先。灭国之祸,起于奢侈。历朝兴废,无有出于此道之度限尔!”所以,为了国家的繁荣,我们应该节俭。‎ 我们说的节俭其实还是一种品质、一种精神,更是一种文化、一种意识、一种社会文明。节俭还是关系到人类生存的一件大事。也许有的同学会说,这可太耸人听闻了。但这决不耸人听闻,而是无可争议的事实。就能源而言,地下储藏的煤、石油只供人类数百年;森林资源呢?人类无节制的采伐已给人类的生存敲响了警钟;沙漠化加剧、水中泥沙含量增加、水灾频繁……所以,节俭不仅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节俭的背后更是对生命的关爱和尊重。‎ 同学们,你还觉得说节俭是笑话吗?还觉得奢侈浪费理所应当吗?其实,节俭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最实在的话题。现今社会,节俭已成为一种时尚、一种潮流。生产、流通、消费各个领域都在提倡节俭。各种家电商品,包括轿车都打上了 “节能” 的口号,“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的标语四处可见,“节约型社会”更成为人们的追求。‎ 同时,我们还应该意识到,节俭不是一句口号、一种空谈,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细节。节俭,不是奢侈的行为,同时,它也不是守财奴的吝啬,而是要求我们合理使用资源和财物,做到 “当省则省,当用则用”。即使是将来国强了,家富了,节俭朴素的优良传统也仍然不能丢!‎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解析】‎ ‎【详解】审题: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篇材料作文,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写作之前必须结合材料准确理解题意,按要求作文。而且学生要清楚审读材料不仅仅是看材料,而应该对材料有分析理解的思维过程。本题材料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物质财富在不断丰富,中国正在从“站起来”走向“富起来”,提示写作的背景;第二部分是“同学们对现阶段是否应该‘节俭’持有不同见解”,为我们提供了写作的话题“是否应该‘节俭’”。学生需要明确的是,无论物质财富如何丰富,节俭的美德永远不能丢。作文要求“写一篇用于本校学生大会上发言的驳论文章”,因而写作时应注意发言稿基本格式,要有称呼、问候、致谢等,内容上条理要清晰,语言要简洁明快。文体要求写成驳论文。‎ 参考立意:写作本文可从生活中人们对于节俭的错误观念或铺张浪费的现象入手,剖析提倡节俭反对浪费的原因,阐释俭与奢的利害关系,呼吁号召指明做法。‎ ‎1、厉行节俭是一种美,体现一个人的胸怀、品质。‎ ‎2、厉行节俭是做人的一种智慧,是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是一种淡然的人生态度。‎ ‎3、节俭是是环保的要求,是传统美德的内涵,是中国梦的内容。‎ ‎4、奢侈浪费的物欲,有碍身心健康,使情绪难以平静,带来心灵永久的空虚。‎ ‎5、盲目的攀比让浪费奢靡之风盛行。‎ 可用素材:1、毛主席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 ‎2、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 ‎3、我国有个考察团访问韩国,参观了韩国屈指可数的大财团现代公司。细心的参观者发现,卫生间里每个抽水马桶的水箱中都放有几块砖,感到十分惊奇。公关人员见到客人面带异色,便笑着解释:“放砖是为了缓解水流速度,节约冲水量。节俭是现代公司事业成功的一大因素。请勿见笑。”‎ ‎4、瑞士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但瑞士人在花钱上却 “小气” 得很。瑞士有家公司举办一次由几十个国家参加的高层次的学术交流会,处处精打细算,周详地编制会议经费的最佳预算方案。在选择开会地点时,既要考虑会议厅租金低廉、交通方便,还要看是否代办午餐,以节约伙食费开支。开会期间,一日三餐都是固定的:早餐每人一份,午餐每人可在普通菜谱上任选一种,晚餐费发给个人但数额不大。至于饮料,东道主每天仅向与会者免费提供一杯茶。开会期间,每人仅发一支铅笔和一个笔记本。‎ ‎5、如果你有亿元财富,你会佩戴一块价值几十美元的手表吗?你会把普通的白衬衫和蓝西服作为日常的穿着吗?你会为了一枚将滚入水沟的硬币,而弯腰去捡吗?你会与人分吃餐桌上剩下的两片西红柿吗?不管你会不会,有一个每年赚百亿港元的人却会这么做,他就是全球华人首富李嘉诚。‎ ‎6、王永庆是白手起家的台湾大企业家,他经营庞大的台塑公司,有丰厚的资产。然而,王永庆十分节俭。有一天,王永庆对他的秘书说:“我用的牙签只有一头是尖的,而市面上有一种牙签两头都是尖的,哪一种比较便宜?” 他的秘书回答说:“两头尖的比较便宜,你的牙签一头尖,另一头刻花,比较贵。” 王永庆听后,马上告诉秘书说:“以后就买两头尖的牙签,可以两边使用,又便宜。” 王永庆的节俭源于他儿时的贫困。王永庆童年的生活中很少有饱食的一天,他时常因为肚子饿而摘路边的石榴吃,一直吃到肚子痛为止。后来王永庆发迹了,但他始终没有忘记儿时的困苦,他坚信:浪费就是一种罪恶。‎ ‎7、节俭是以理性的眼光调节人生,淡化物欲、财欲。‎ 节俭是穷人的财富、富人的智慧。‎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先秦)孔子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 家有敝帚,享之千金。——《东观汉记》‎ 历观古今,以约失之者实寡,以奢失之者盖众。——(晋)陆云 不节,则虽盈必竭;能节,则虽虚必盈。——(唐)陆贽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唐)李商隐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方志敏 奢侈是淫乱的温床,淫乱是奢侈的伙伴。——孟德斯鸠 参考结构:生活富裕了,还要节俭了吗 文章可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列举学生中的错误观念和生活中铺张浪费的现象,批驳其实质是“把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丢了”,并申明自己的观点,从而回答标题“生活富裕了,还要节俭了吗”的问题。‎ 第二部分,分成三个层次具体阐释生活富裕依然需要节俭的原因,批驳人们思想中的错误观念。第一层正观念。通过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对比,指出我们的富裕还有差距,我们没有理由满足于现状,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第二层说教训。从历史教训看,穷奢极欲导致身死国灭。为了国家的繁荣,我们应该节俭。第三层讲意义。写节俭关乎个人文明,更决定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部分,照应开头,回应标题,指明做法。写现今社会,节俭已成为一种时尚、一种潮流。建“节约型社会”更成为人们的追求。所以,节俭不能是一句口号、一种空谈,要求我们做到 “当省则省,当用则用”。即使是将来国强了,家富了,节俭朴素的优良传统也仍然不能丢!‎ ‎【点睛】侧重于驳论的议论文是驳论文。驳论文往往破中有立,边破边立,即在反驳对方错误论点的同时,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观点。‎ 批驳错误论点的方法有三种:1.驳论点2.驳论据3.驳论证。但归根结底是为了驳论点。‎ 驳论文是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文体,在对一些社会丑陋现象的批判与揭露上价值尤为突出,但学生在写作中往往感到不知从何驳起,无从下笔。其实,这类文章写作有一个思路,那就是:1、列现象,2、示弊端,3、探根源,4、指出路。‎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