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联考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南省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联考语文试题

‎2019年12月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联考试卷 高二语文 ‎(本试卷共8页,22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由双峰县一中 永州市四中 澧县一中 临澧县一中 郴州市一中 鼎城区一中 岳阳县一中 洞口县一中 浏阳一中联合命制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西周社会崇尚道德,孔子赞之曰“郁郁乎文哉”。西周金文显示,西周社会所崇尚的道德的核心在于诚信。与此同时,西周还视刑德为一体,以刑辅德,标准既高且严,这对于形成“郁郁乎文哉”的社会是至关重要的。汲取西周以刑辅德思想中的合理因素,对于我们今天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周人认为,修德与刑罚实为一事之两面。然而,这种对刑德关系的思考却长期被后人曲解。《论语·为政》载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的本意并不是将刑与德彼此对立,而主要是强调单独用政、用刑的弊害。但后人误解孔子的原义,将刑与德对立起来,认为德为贤人君子所修,而刑则专为庶民小人而设。这种误解混淆了古人立刑的初衷,不符合西周刑德思想的本义。‎ 西周金文所提供的刑罚史料虽然极不系统,但仍可从中看出周人对于用刑的思考。比如,西周膡匜铭曰:“汝敢以乃师讼,汝尚忒先誓……宜鞭汝千,幭剭汝。”意思是说,牧牛违背先前所立的誓言,对其处以鞭刑一千,并施以墨刑。再如,夨人盘铭曰:“我既付散氏田器,有爽,实余有散氏心贼,则鞭千罚千,传弃出……我既付散氏隰田、庄田,余有爽变,鞭千罚千。”意思是说,散氏向夨交付田地必先从耕田的农具开始,后又交付田地,两事皆立誓,如有贼心不诚,则受鞭刑一千,罚金一千,或流放逐远。这些史料记述了西周刑罚的一些真实情况:受刑者之所以受刑,是因其缺乏诚信的失德行为。这清楚地表明,西周刑罚的意义并非仅仅在于对失行者的惩罚,而是重在对失德行为的约束。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已是不言自明的问题。但刑罚的重点如果仅仅在于禁暴惩恶,而不能戒其未发,其局限性就非常明显。因此,西周刑罚思考的重点首先在于以刑罚约束失德行为。德之不失,又岂可失行。这表明,周人早已懂得,崇尚道德、维护诚信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西周金文史料表明,西周刑德思想很重要的内容就是以刑辅德。因为修德并不完全依赖于人的自觉自律,一旦人不能自觉修德而有所背失,借刑罚以正之就成为修德不可或缺的重要补充。换言之,道德的丧失不能仅靠说教加以匡正,而必须借助刑罚,这体现了西周对刑德关系的基本思考。《礼记·乐记》曰:“刑以防之。”即以刑罚作为防范道德丧失的手段。周人刑罚的目的是将其作为德行推广的辅助,而信为德之本,失信也就是失德,所以对于失信的行为必然处以刑罚。西周的文治不仅在于礼乐严整,更在于全社会崇德修信的风尚。这使诚信成为周人道德的核心思想,失信者要付出高昂的代价。西周社会实行以刑辅德,不仅反映了周人对于诚信之德的重视,而且也符合后来儒家的主张。《论语·为政》载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车不能行自然是无用之物;人而不信,纵有他才,也是无用之人。周人对于诚信的推崇,由此可见一斑。‎ 从本质上讲,西周刑罚并非只针对失行者而设,其首先约束的是失德行为,其以刑辅德的目的是相当清楚的。西周社会对道德尤其是诚信的重视意味着失德失信同失行一样难逃刑律的惩罚。西周刑罚的首要作用即在于辅德,这是西周刑德思想的根本。毫无疑问,杀人越货的危害是巨大的,但德行的丧失、心灵的污染所造成的社会危害决不可言轻,因为它会使世道人心涣散而产生动荡。‎ ‎(摘编自冯时《西周以刑辅德思想的启示》)‎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子推崇西周原因在于全社会崇尚道德,礼乐严整,符合儒家的理想社会。‎ B. 从后人曲解孔子关于刑德的言论可以看出历史中儒家和法家思想的对立。‎ C. 西周刑罚思想主张刑德一体,重在约束失德行为而不在于禁暴惩恶。‎ D. 失德失信与失行一样难逃刑律的惩罚表明西周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提出中心论点,接着驳斥后人对孔子刑德言论的曲解,一立一破,逻辑严谨。‎ B. 文章第三段列举西周两则金文史料举例说明周人对用刑的思考,论证有理有据。‎ C. 文章围绕道德诚信展开,以西周金文史料为论据,阐述崇德修信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D. 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多次引用儒家经典言论,起到强化作者观点,增强论证说服力的作用。‎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西周以刑辅德思想对现代社会有启示意义,但应以扬弃态度来继承,汲取合理因素。‎ B. 西周刑罚重在对失德失信者的约束,戒其未发,不失德信,自然不会失行。‎ C. 修德既要靠个人内省自觉自律,也需要借刑罚来匡正引导,两者不可偏废。‎ D. 德行丧失导致世道人心涣散,给社会造成的危害最大,因此以刑辅德有重要现实意义。‎ ‎【答案】1. A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查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解答是应先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项的表述仔细比对,看是否一致;同时还要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般思路,比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曲解文意等等。‎ B项,“历史中儒家和法家思想的对立”于文无据。原文的表述是:“后人误解孔子的原义,将刑与德对立起来,认为德为贤人君子所修,而刑则专为庶民小人而设。这种误解混淆了古人立刑的初衷,不符合西周刑德思想的本义”。并未提及与法家思想的对立。‎ C项,“重在约束失德行为而不在于禁暴惩恶”曲解文意,西周刑罚的重点包括禁暴惩恶与约束失德行为。‎ D项,“表明西周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曲解文意,“失德失信与失行一样难逃刑律的惩罚”说明“西周社会对道德尤其是诚信的重视”。‎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C项,“阐述崇德修信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分析错误,文章主要围绕刑德关系展开,阐了述西周以刑辅德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意义。‎ 故选C。‎ ‎【3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 D项,“德行丧失导致世道人心涣散,给社会造成的危害最大”夸大事实,根据原文“但德行的丧失、心灵的污染所造成的社会危害决不可言轻,因为它会使世道人心涣散而产生动荡”可知,德行丧失确实有不轻的危害,但未必是最大的危害。‎ 故选D。‎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 ‎(1)无中生有。把文章里没有的内容加进答案中去。(特别提醒:关注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 ‎(2)主次颠倒。把次要的说成主要的。‎ ‎(3)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即偷换概念,明明是那件事,答案里却说成是这件事。‎ ‎(4)因果颠倒。或者把因说成果,或者把果说成因,这一点最具有干扰性,需要认真甄别。‎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日前,华为在北京发布了全球首款5G基站核心芯片——华为天罡,致力打造极简5G,助推全球5G大规模快速部署。‎ 华为秉承“把复杂留给自己,把简单留给客户”的理念,积极投入、持续创新。华为可提供涵盖终端、网络、数据中心的端到端5G自研芯片,支持“全制式、全频谱(CBand3.5G、2.6G)”网络,并将最好的5G无线技术和微波技术带给客户。‎ 华为常务董事、运营商BG总裁丁耘表示:“华为长期致力于基础科技和技术投入,率先突破5G规模商用的关键技术;以全面领先的5G端到端能力,实现5G的极简网络和极简运维,推动5G大规模商业应用和生态成熟。”‎ 据介绍,华为发布的全球首款5G基站核心芯片——华为天罡,在集成度、算力、频谱带宽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极高集成,首次在极低的天面尺寸规格下,支持大规模集成有源PA(功放)和无源阵子;极强算力,实现2.5倍运算能力的提升,搭载最新的算法及波束赋形,单芯片可控制高达业界最高64路通道;极宽频谱,支持200M运营商频谱带宽,一步到位满足未来网络的部署需求。同时,该芯片实现基站尺寸缩小超50%,重量减轻23%,功耗节省达21%,安装时间比标准的4G基站,节省一半时间,有效应对站点获取难、成本高等挑战。‎ ‎(摘自中国经济网《华为发布全球首款5G基站核心芯片》)‎ 材料二:‎ 专家预测,“十三五”期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仅芯片设计人才需求达14万人,而同期全国高校培养规模约10万名,算上30%的流失率,真正进入到这个行业的人才不到7万人,缺口近半。迫在眉睫的中国芯在此刻,不仅要避免急功近利,更要以长远眼光在人才的培养和挖掘上下苦功夫,遵循市场规律,在夹缝中砥砺前行,才能保证企业的健康稳步发展。‎ 中国芯想要真正逆袭,面临诸多挑战,一个是技术差距,另一个是制作水平的薄弱。而芯片研发所需的不断积累和完善的长周期、巨大投入,也是国内许多企业望而却步的重要原因。5G被认为将是中国自主手机芯片赶超的关键。目前紫光展锐、华为、小米都在针对5G技术进行相应的研发,并希望实现与5G移动网络的部署同步推向市场。业内专家认为,在市场带动下,中国不仅是手机整机研发的聚集地,还将成为全球集成电路发展的聚集地。越来越多的国际科技企业表现出和中国企业合作的强烈意愿。如果能够引导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将给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带来良机。‎ 业内专家认为,国际合作是途径,国内企业的落脚点是自主创新,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与国际先进企业合作有助于国内企业迅速提升技术实力,实现优势互补,完成技术积累,推出更贴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从而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摘编自余建斌《国产手机何时不再“芯痛”》)‎ 材料三:‎ ‎2010—2019E 本土芯片供应与需求量对比(单位:十亿美元)‎ 注:E 表示预测。‎ ‎(摘编自《2018—2024 年中国半导体光电器件行业竞争态势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材料四:‎ 第七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电子信息行业总决赛日前在深圳落幕。在跻身总决赛的 22 家企业中, 芯片领域企业占比最大,成为本次赛事的焦点。‎ 在当天的决赛赛场,从全国半决赛晋级的 6 家初创企业和 16 家成长企业陆续上台,面对 400余位现场评委、观众和直播平台上收看赛事的网友进行路演,并接受 7 位评委的现场问询考核。在众多参赛企业中,用不同技术创造、应用在不同领域的芯片项目十分引人注目。面向医疗和物联网终端的人工智能芯片、晶圆级光芯片、智能存储芯片、固态多光谱传感器芯片、窄带物联网芯片、智能终端触摸屏控制芯片、人工智能语音芯片等项目陆续登台,讲述我国科技创新人才用中国心创造中国“芯”的精彩创业故事。‎ 获得初创企业组一等奖的企业是来自广州的真微科技,这家由中山大学集成电路博士研究团队创建的人工智能科技公司,主要向移动通信设备、物联网终端、 移动穿戴医疗领域提供包含算法、芯片和系统完整嵌入式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公司首席执行官陈小柏介绍说,公司的关键技术是通过芯片架构创新和优化底层电路电压的方式,降低芯片的计算功耗,为移动终端设备提升续航能力。“电子信息是一个技术驱动型产业,创业团队要拥有一定的技术沉淀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并且进行迎合市场的技术创新,才能形成真正有价值的创新。”在电子信息行业从业 5 年、对行业创新创业深有体会的陈小柏说。‎ ‎(摘编自中国财经报《中国“芯”成为焦点》)‎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华为天罡,凭着极高集成、极强算力、极宽频谱的优势,率先突破5G规模商用的关键技术。‎ B. “十三五”期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设计人才需求达14万人,而同期全国高校培养的能真正进入到这个行业的人才不到7万人。‎ C. 自2010年以来,国产芯片正在崛起,供需比例稳定增长,然而国内芯片产业发展与其庞大的市场需求并不匹配。‎ D. 在第七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电子信息行业总决赛中,芯片项目十分引人注目,我国科技创新人才创造中国“芯”的创业故事也十分精彩。‎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华为率先突破5G规模商用的关键技术,提供端到端5G自研芯片,实现5G的极简网络和极简运维,推动5G大规模商业应用和生态成熟。‎ B. 业内专家认为,在市场带动下,中国不仅仅只是手机整机研发的聚集地,而且还是全球集成电路发展的聚集地。‎ C.‎ ‎ 5G被认为将是中国自主手机芯片赶超的关键。不过,据预测,2019年本土芯片供应依然不能满足本土芯片市场的需求。‎ D. 业内人士认为“创业团队只有拥有一定的技术沉淀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并且进行迎合市场的技术创新,才能形成真正有价值的创新。”‎ ‎6. 结合上述四则材料,简要谈谈我国应该如何推动“中国芯”的发展。‎ ‎【答案】4. D 5. B ‎ ‎6. ①积极培养引进集成电路产业人才,支持我国科技创新人才创业;②加大企业在芯片研发上的资金投入,弥补技术、制作水平方面的不足;③与国际先进企业合作,引导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促进本土芯片产业的发展,推出更贴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 能力。‎ ‎【解析】‎ ‎【4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与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的设置,从内容、观点等角度来分析。根据选项内容,在原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信息源,要把所有的信息源全部找到;其次要把选项与原文材料进行比较,找到两者表达的信息是否完全一致,核实选项是否完整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信息。对于有多个信息源的选项,要辨别选项是否全部概括了所有信息。‎ A项,“华为天罡,凭着极高集成、极强算力、极宽频谱的优势” 以偏概全,材料一第④段提到“华为天罡,在集成度、算力、频谱带宽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该芯片实现基站尺寸缩小超 50%……有效应对站点获取难、成本高等挑战”。说明华为天罡还有其它方面的优势。 ‎ B项,“‘十三五’期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设计人才需求达14万人” 以整体代部分,理解有误。对应点在材料二的第①段,原材料表述为,“专家预测,‘十三五’期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仅芯片设计人才需求达 14万人。”漏掉了“仅芯片”这个重要的信息点。‎ C项,“国产芯片正在崛起,供需比例稳定增长”分析错误,我国芯片产业供需比例 2015年较2014年有下降,2017年与 2016年持平。‎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B项,“而且还是全球集成电路发展的聚集地”, ‎ 变“未然为已然”,表述错误。对应点在材料二的第③段,原材料表述为,“在市场带动下,中国不仅是手机整机研发的聚集地,还将成为全球集成电路发展的聚集地”。‎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主要信息,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 根据上述四则材料,推动“中国芯”的发展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材料二指出“迫在眉睫的中国芯在此刻,不仅要避免急功近利,更要以长远眼光在人才的培养和挖掘上下苦功夫”,可见需要积极培养引进集成电路产业人才,支持我国科技创新人才创业。‎ 材料二同时指出“芯片研发所需的不断积累和完善的长周期、巨大投入”,可见需要加大企业在芯片研发上的资金投入,弥补技术、制作水平方面的不足。‎ ‎“中国芯”发展的落脚点是自主创新,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材料二指出“与国际先进企业合作有助于国内企业迅速提升技术实力,实现优势互补,完成技术积累,推出更贴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从而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基础,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从读物中辨别各种信息的性质,筛选并整合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达到阅读目的、获取所需信息的重要手段。这里所说的信息,在不同的实用文体中有不同的表现。在新闻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消息;在人物传记中,信息主要指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在访谈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被访谈人物提及的知识、观点和人生理念;在调查报告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相关的学科知识和调查获得的事实或结论。把握这些信息,是解读文本的关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把灯光调亮(节选)‎ 张抗抗 这个平常的下午,书店依然没有什么客人。街上的行人对“明光书店”不肯多看一眼,更不愿多走一步踏进书店,卢娜对此已经见怪不怪。‎ 忽然,她听见了轻微的响动,只见门口进来了几个年轻人。他们轻手轻脚在书店里像影子一样移来移去,然后拿出手机,速速拍下了书的封面,动作快得像做贼一样。卢娜迅速作出了判断:这几个人虽然不是偷书的,也和偷书差不多。他们在书店选好自己喜欢的书,然后转身回家上网去买。‎ 卢娜把脸扭过去,在心里安慰自己:这几个学生来“买书”,买的总归还是有油墨书香味道的纸书。上买书,为了省钱,省了钱就能再多买几本书。这样总比那些不读书的人好许多啊。她相信,一家书店,就像一座城池的瞭望塔,走进书店登上塔顶,望得见远处的来路和去路。去年冬天一个下雪的日子,她独自守着冷清清的书店,望着窗外飘飞的雪片,忽然觉得那一片片白雪就像撕碎的书页,被一双巨手抛甩出去,纷纷扬扬落在湖里河里,雪花淹没在浪花里,不见踪影……‎ 学生们走后,书店又冷清下来。她究竟还能撑多久呢?说不定哪一天,卢娜会到马路对面的那家装修公司去借一部梯子,把“明光书店”那块木匾,从屋檐下摘掉。这天下午,老公从湖区放假回家,亲自烧了几样小菜,样样都是卢娜喜欢的。儿子临近高考,天天在县中晚自修很迟才回。但卢娜却没有胃口,吃了几口就放了筷子。她晓得老公是想同自己谈天,至少是问问,书店这个月又亏进去多少。但老公见她不想说话,什么也没说。‎ 卢娜没敢告诉老公,今天她的心情特别沮丧,是因为下午书店里,来过一个人。‎ 那人说:新区大发展,老城肯定人心惶惶,我看你,还是早作打算的好……‎ 那人走后,卢娜半天没缓过神,在椅子上傻坐了一会儿,心里焦灼如焚。她飞快地算了一笔账:假如这个消息是真的,最晚挨到明年,新区落定之后,书店的老顾客就将走得差不多了,书店亏空肯定越来越多……‎ 辰光还早,她开锁进店,觉得光线有点暗,顺手开了灯,一时灯光亮得晃眼。她抬头,看见了天花板上前些天刚刚新换的灯泡,心里突然一阵刺痛:把灯光调亮?——把灯光调亮,不是愈加费电了么?她气呼呼地顺手把灯关掉了。这家昏暗的书店里,只剩下她的心里,还有一朵小火苗,而今,这朵风里雨里挣扎太久的小火苗,也终于快要熄灭了……不怪我不怪我,她对自己说,我实在是已经尽力了哦……‎ 就在这时,卢娜听见手机铃声在响,她走到窗口去拿包取手机,发现原来书店东窗的窗帘还拉着。她用手指划开屏幕的接听键,然后把窗帘唰地拉开了。‎ 顷刻间,书店里洒满了亮晃晃的阳光,一格格在书架上跳跃,把书店染得一片金黄。还是太阳好啊,她对自己说。把灯光调亮,就算再亮,也是夜里。她自嘲地笑了笑。清晨的阳光下,手机里传来一个爽快的声音。电话是文化局的人打来的,让她赶紧到局里去一趟。省政府的那笔书店奖励基金,明光书店评上了!不是个小数目,足足一百万。她的手抖了一抖,手机从掌心滑出去,落在一堆高高码起的书上。她站在窗口一动不动,肩膀轻轻地抖动起来,身子开始战栗。她伸出双手捂住了自己的脸,手心很热很烫,忽然又变得凉湿,泪水透过指缝,从脸颊上哗哗淌下来。她终于哭出了声,惊喜的抽泣,在晴天的阳光里,如急骤的阵雨一样砸下来……‎ 卢娜从文化局回到店里,已近中午。她从街上的灯具店里,买了一盒40瓦的灯泡——把灯光再调亮一点!她要让明光书店的老顾客们,老远就看到书店的灯光。这么多年,书本没有改变我的命运,但改变了我。我办了明光书店,我的书店给人送去知识,知识可以帮别人改变命运……‎ 这么一想,卢娜的眼泪又流下来了——不对!不是知识改变命运,是文化!不对,文化也不一定能改变命运,但可以改变人!我不再是那个高考落榜的自卑女孩,我活得对人有用,我充实、我知足……‎ 那天晚上,卢娜回到家,和老公说了今天书店里发生的事。老公开口说:卢娜,我晓得你开书店十多年,没一天好日子过。但是,假如你从此不开书店,恐怕就活不成了。‎ 隔着一条街、隔着几道墙,卢娜看见“明光书店”四个字,在夜空里通体透亮。‎ 水电火电风电核电,只要线路没有被毁坏,灯光总归会重新亮起来的吧?‎ ‎(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写一个平常的下午“书店依然没有什么客人”,“行人对‘明光书店’不肯多看一眼”,既暗示一定的时代背景,也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 B. 小说情节简单明了,讲述了主人公卢娜经营书店的一段经历。但在这背后,小说更是折射了当今社会一个严重的问题——缺乏阅读。‎ C. 小说主要采用有限视角叙事。卢娜回顾了自己的人生,从高考落榜到开办书店,对知识、文化、人生有了自己的认识和定位。‎ D. “‘明光书店’四个字,在夜空里通体透亮”,这一句话含蓄蕴藉,“通体透亮”不仅写出了卢娜明朗的心灵世界,也暗示着书店的美好前景。‎ ‎8. 小说的人物形象被刻画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请简要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女主人公卢娜的。‎ ‎9. 小说中多次出现“灯光”,请结合小说内容理解其作用。‎ ‎【答案】7. C 8. ①动作描写。如“她把脸扭过去”写出她的善良。②心理描写。文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独白,如对书店命运的思考等展示了卢娜丰 富的内 心世界。③细节刻画。如文中刻画她自嘲地笑和两次流泪,全方位展示卢娜淳朴、坚韧的形象,也凸显了一个普通人在追逐梦 想过程中的喜怒哀乐。 ‎ ‎9. ①灯光是相对黑暗而言的,明光书店光线暗淡,把灯光调亮是为了改善环境方便顾客。②灯光是指引人前行的一盏明灯,书店经营 的是书籍,但传播的是知识和文化,输出的是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和精神气象。③灯光象征着人的心灵之灯,希望国民认真读书,汲取知识和智慧,提高修养和素质,把心灵之灯调亮。④灯光也是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灯光忽明忽暗暗示着卢娜漂浮不定的心情,也暗示着书店千回百转的命运。‎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C项,“小说主要采用有限视角叙事”分析错误,小说主要采用第三人称叙述视角,属于全知视角。‎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塑造人物手法的能力。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形态描写、心理描写等,人物形象是小说的核心,解答本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文本,阅读过程中根据文本进行分析,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概括。‎ 小说主人公卢娜的形象被刻画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主要是通过以下手法:‎ 文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独白,如对书店命运的思考等展示了卢娜丰富的内心世界。如“她独自守着冷清清的书店,望着窗外飘飞的雪片,忽然觉得那一片片白雪就像撕碎的书页,被一双巨手抛甩出去,纷纷扬扬落在湖里河里,雪花淹没在浪花里,不见踪影……”“这朵风里雨里挣扎太久的小火苗,也终于快要熄灭了……不怪我不怪我,她对自己说,我实在是已经尽力了哦……”‎ 文中运用了动作描写。如“她把脸扭过去”写出她的善良。“她的手抖了一抖,手机从掌心滑出去,落在一堆高高码起的书上。她站在窗口一动不动,肩膀轻轻地抖动起来,身子开始战栗。”写出了她多年来坚持经营亏损的书店获得了国家的认可时的激动心情。‎ 文中多处运用了细节刻画。如“她终于哭出了声,惊喜的抽泣,在晴天的阳光里,如急骤的阵雨一样砸下来……”文中刻画她自嘲地笑和两次流泪,全方位展示卢娜淳朴、坚韧的形象,也凸显了一个普通人在追逐梦想过程中的喜怒哀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文章物象作用的能力。如果小说中引入特别重要的物象,其作用不外乎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揭示主题等。有时物象反复出现,串起了相关情节,从而成为了文章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小说中多次出现“灯光”,“灯光”这一物象在文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①是全文的线索。文章标题是“把灯光调亮”,“灯光”贯穿文章始终,是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 ‎②突出了人物形象。主人公卢娜热爱开书店,坚信知识改变命运。当书店生意不好,一直亏损时,她怕见灯光,因为那样太费电了;而当她获得了政府的奖励后,她要把灯光调亮,让人们都能看到“明光书店”的照牌。从而突出她善良、淳朴、坚韧的形象特征。‎ ‎③引发了人们对文章丰富意蕴的思考。灯光象征着人的心灵之灯,希望国民认真读书,汲取知识和智慧,提高修养和素质,把心灵之灯调亮。灯光是相对黑暗而言的,明光书店光线暗淡,把灯光调亮是为了改善环境方便顾客。灯光是指引人前行的一盏明灯,书店经营的是书籍,但传播的是知识和文化,输出的是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和精神气象。‎ ‎④“灯光”还有其它意义,文中的灯光有时明亮有时昏暗与书店的命运和卢娜心情有较大关系,书店经营的好,卢娜心情就好,灯光就亮;反之,灯光就昏暗。‎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探究题解题策略 ‎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要求从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的各个方面探究作品的深刻思想。文学作品的主题往往具有多义性,包括情感意义、审美意义、形式意义等,这就决定了文学作品解读的多元性。当然,“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更依赖于读者的文学素养、感受能力和体悟水平。‎ ‎2.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民族心理个性是指一个民族的整个精神面貌。具体包括民族能力、民族气质以及民族心理倾向性,如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它受一定历史时代、生产力水平和文化背景等客观条件的制约。有的研究者指出,中华民族心理的主要内涵是:①富于凝聚力。②富于同化力。③爱好自然,追求光明。④主静,爱好和平。⑤中庸、稳重。⑥一统性。⑦知足。‎ 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包括人的价值、人性的内涵与道德的修养、人格尊严与社会责任心、人的生死,以及人的理想等方面,其核心是关于人的价值观念。可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入手,进行一定的探究思考。‎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实质上就是第1点的延伸,“不同角度”就是“有创意的解读”,更是一种“个性化阅读”。特别强调考生一定要有“自己的理解”、 “自己的观点”。所谓的“自己的理解” “自己的观点”不是“为所欲为”、 “信口开河”,是依据文本而合理推断。‎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沈众字仲师,吴兴武康人也。祖约,梁特进。父旋,梁给事黄门侍郎。众好学,颇有文词,起家梁镇卫南平王法曹参军、太子舍人。是时,梁武帝制《千字诗》,众为之注解。与陈郡谢景同时召见于文德殿,帝令众为《竹赋》。赋成,奏,帝善之,手敕答曰:“卿文体翩翩,可谓无忝尔祖。”当阳公萧大心为郢州刺史,以众为限内记室参军。寻除镇南湘东王记室参军。迁太子中舍人,兼散骑常侍。聘魏,还,迁骠骑庐陵王谘议参军,舍人如故。侯景之乱,众表于梁武,称家代所录故义部曲,并在吴兴,求还召募以讨贼,梁武许之。及景围台城众率宗族及义附五千余人入援京邑顿于小航对贼东府置阵军容甚整景深惮之梁武于城内遥授众为太子右卫率。京城陷,众降于景。‎ 景平,西上荆州。元帝以为太子中庶子、本州大中正。寻迁司徒左长史。江陵陷,为西魏所虏,寻而逃还。敬帝承制授御史中丞。绍泰元年,除侍中,迁左民尚书。高祖受命,迁中书令,中正如故。以众州里知名,甚敬重之,赏赐优渥,超于时辈。‎ 众性吝啬,内治产业,财帛以亿计,无所分遗。其自奉养甚薄,每于朝会之中,衣裳破裂,或躬提冠屦。永定二年,兼起部尚书,监起太极殿。恒服布袍芒屩,以麻绳为带,又携干鱼蔬菜饭独啖之,朝士共诮其所为。众性狷急,于是忿恨,遂历诋公卿,非毁朝廷。高祖大怒,以众素有令望,不欲显诛之。后因其休假还武康,遂于吴中赐死,时年五十六。‎ ‎——(节选自《陈书·沈众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及景围台城/众率宗族/及义附五千余人/入援京邑/顿于小航/对贼东府/置阵军容甚整/景深惮之/‎ B. 及景围台城/众率宗族及义附五千余人/入援京邑/顿于小航/对贼东府置阵/军容甚整/景深惮之/‎ C. 及景围台城/众率宗族/及义附五千余人/入援京邑/顿于小航/对贼东府置阵/军容甚整/景深惮之/‎ D.‎ ‎ 及景围台城/众率宗族及义附五千余人/入援京邑/顿于小航/对贼东府/置阵军容甚整/景深惮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赋,我国古代文体。赋盛行于先秦,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 B. 永定,为陈高祖年号。年号是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C. 起部尚书,官职名。西晋始置,为尚书省属官,掌管营造宗庙、宫室。‎ D. 休假,汉代时出现明确的官员休息制度,每五天休息一次。唐代时改为旬休。‎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沈众爱好读书,文采斐然。梁武帝制《千字诗》,沈众为诗作注解。他和陈郡谢景同时被召进文德殿,他写的《竹赋》一文得到了梁武帝的赞赏。‎ B. 沈众临危请命,为君分忧。侯景叛乱之时,沈众主动请缨,他上表给元帝,请求回乡招募祖辈的故交和部下军队来讨伐侯景。‎ C. 沈众性格急躁,不堪受责。对于满朝士子的指责,他忿恨不已。于是对公卿进行恶意攻击,并且还诽谤诋毁朝廷。‎ D. 沈众本性吝啬,极其节俭。他家中产业十分丰厚,却分毫不施与他人。他穿着俭朴,常常穿着布袍草鞋,用麻绳当作腰带。‎ ‎13. 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众州里知名,甚敬重之,赏赐优渥,超于时辈。‎ ‎(2)高祖大怒,以众素有令望,不欲显诛之。‎ ‎【答案】10. B 11. A 12. B ‎ ‎13. (1)(高祖)因为沈众在州中知名,非常敬重他,赏赐优厚,超过了当时有名的人。‎ ‎(2)高祖大怒,因为沈众平素有美好的声望,不想公开杀死他。‎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 划线句子的大意是:等到侯景包围了台城,沈众带领同族和见义归附于他的五千余人,入援京都,驻扎在小航,对着叛贼的东府布阵,军容非常齐整,侯景很惧怕他。‎ 句中,“众率宗族及义附五千余人”,“宗族及义附五千余人”是“率”的宾语,因此“宗族”和“及义附五千余人”中间 不能断开,排除 AC 两项。“对贼东府”是“置阵”的状语,表示置阵的对象,中间不能断开,由此排除 AD两项。‎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 A项,“赋盛行于先秦”解说错误,赋盛行于汉魏六朝。‎ 故选A。‎ ‎【12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B 项,“沈众上表给元帝”弄错对象。原文表述为“侯景之乱,众表于梁武”,沈众上表给梁武帝。‎ 故选B。‎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的意思:‎ ‎(1)以,因为;优渥,优厚;时辈,当时有名的人。‎ ‎(2)素,平素;令,美好;显,公开。‎ ‎【点睛】文言文翻译方法 ‎1、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理解。‎ 要译好一个句子,同样要遵从“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来理解,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斟酌。判定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字多义的实词到底是哪个义项,文言句式是如何选用的,怎样准确断句,意译如何进行,这些都要依托上下文。离开了一定的语言环境,句子往往很难准确理解,也就很难能翻译好。有些考生不注重推敲上下文,两眼只盯着要求翻译的句子本身,结果是“欲速则不达”,翻译中出现偏差甚至错误,这就是没有语境意识造成的。‎ ‎2、翻译最基本的方法是将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 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最大区别在于,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即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即由两个字构成一个词。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在多数情况下就是把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理解并掌握了这一方法,许多翻译题做起来就不难了。‎ ‎3、增强文言功底,培养文言语感。‎ 这是做好翻译题乃至做好所有文言文题目最根本的一点。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决非一朝一夕之功。以上所讲的方法和技巧说到底都还是“末技”;其实,根本的技巧还是来自功底,来自内力。‎ 参考译文:‎ 沈众字仲师,吴兴武康人。祖父沈约,任梁特进。父亲沈旋,任梁给事黄门侍郎。沈众爱读书,文笔很好,初任梁镇卫南平王法曹参军、太子舍人。那个时候,梁武帝制《千字诗》,沈众为诗作注解。他和陈郡谢景同时被召进文德殿,梁武帝吩咐沈众作《竹赋》。写完之后,呈给武帝,武帝认为写得很好,亲手写诏答沈众说:“你的文章文采飞扬,可以说是无愧于你的祖辈。”当阳公萧大心担任郢州刺史,任命沈众当限内记室参军。不久任镇南湘东王记室参军。升任太子中舍人,兼散骑常侍。访问魏,回来后,升任骠骑庐陵王谘议参军,舍人职不变。侯景叛乱,沈众上表给梁武帝,称祖辈属下的老朋友和部下军队,都在吴兴。请求还乡召募他们来讨伐侯景,梁武帝答应了他。等到侯景包围了台城,沈众带领同族和见义归附于他的五千余人,入援京都,驻扎在小航,对着叛贼的东府布阵,军容非常齐整,侯景很惧怕他。梁武帝在城内遥授沈众为太子右卫率。京城陷落,沈众向侯景投降。‎ 侯景被平定后,沈众西上荆州,元帝任命他为太子中庶子、本州大中正。不久迁任司徒左长史。江陵陷落,他被西魏俘虏,后脱逃回来。敬帝秉承帝旨,任命沈众为御史中丞,绍泰元年(555)任他为侍中,不久升任左民尚书。高祖称帝,他升任为中书令,中正职不变。高祖因为沈众在州中知名,非常敬重他,赏赐优厚,超过了当时有名的人。‎ 沈众本性吝啬,家中有许多产业,财物丝绸多以亿计,没有一点分给他人。他自己饮食起居非常节俭,每每在朝会之中,衣服破裂,有时亲自提着鞋帽。永定二年,兼任起部尚书,督管营造太极殿。常穿布袍和麻草织的鞋,用麻绳当腰带,又把带来的干鱼蔬菜饭食独自享用,朝廷官员都责备沈众的行为。沈众性急不能受委屈,由于这些而忿恨不已,于是恶意攻击所有公卿,诽谤诋毁朝廷。高祖大怒,因为沈众平素有美好的声望,不想公开杀死他。后来因沈众休假回到武康,于是在吴中赐死,时年五十六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项判官 王安石 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 山鸟自呼泥滑滑,行人相对马萧萧。‎ 十年长自青衿识,千里来非白璧招①。‎ 握手祝君能强饭,华簪常得从鸡翘②。‎ ‎【注】①白璧招:用《韩诗外传》“楚襄王遣使持金十斤,白璧百双,聘庄子为相,庄子固辞”事。②鸡翘:鸾旗车的俗称。这种车上的旗竿插有彩色羽毛。‎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诗歌首联写所见景物,点明送别地点是江畔渡口,时间是深秋午后。‎ B. 颔联“泥滑滑”和“马萧萧”对仗,运用叠字,造境别开生面,情趣盎然。‎ C. “十年长自青衿识”写与项判官相识于青年时,虽相差十岁却亲如兄弟。‎ D. 本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叙情,其中虽穿插典故,但用得精妙贴切,语重心长。‎ ‎15. 本诗抒发了哪些情感?试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答案】14. C 15. ①离别之情。前四句写离别时所见所闻,以洲渚上衰败的芦草,江桥上飘落的枫叶,以及渡口车来车往、熙熙攘攘的送别情形抒离别之情。②抒友情之深厚。“十年长自青衿识”回顾相识渊源,抒深情厚谊。③赞美项判官的高尚情操。借“白璧招”的典故,赞项判官情操高洁、为官清廉。④对友人的祝愿期许之情。结末两句,是临别赠言。希望项判官保重身体,努力加餐,将来一定高车大马,前途无量。‎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C项,“写与项判官相识于青年时”分析错误。“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十年长自青衿识”是说,两人年龄大约相差十岁,亲如兄弟,最初认识的时候,彼此都还是没有官职的学子。‎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题前先要基本读懂诗歌,然后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还要结合诗题和注释进行分析,从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 诗的开头两句写送别时所见的景物。三四两句记渡口所闻所见。诗人把送别时耳闻目睹的真情实景加以描叙,渡口的情形,历历如在目前。以洲渚上衰败的芦草,江桥上飘落的枫叶,以及渡口车来车往、熙熙攘攘的送别情形抒离别之情。五六两句写与项判官的交谊以及项判官的为人。“十年长自青衿识”回顾相识渊源,抒深情厚谊。借“白璧招”的典故,赞项判官情操高洁、为官清廉。结束两句,是临别赠言。希望项判官保重身体,努力加餐,将来一定高车大马,前途无量。后四句叙情,表达了诗人真挚的感情。‎ ‎【点睛】鉴赏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答题思路:‎ ‎(1)抓关键词: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这些词往往是“诗眼”。‎ ‎(2)抓关键句: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这样的语句一般出现在诗歌的结尾。‎ ‎(3)紧扣诗题: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内容和诗人情感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 ‎(4)抓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5)抓注释:注释一般是对题目、作者、朝代、写作背景等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解释或提示,很多情况下它们对我们的解题起着重要的作用。‎ 诗歌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项判官生平不详。宋代的判官一般为州府或节度使、观察使等的佐吏,主管判断公事,在地方官中虽非正职,但地位相当重要。‎ 诗的开头两句写送别时所见的景物。首句“洲渚”是江中泥沙冲积而成的小洲,可见送别的地点是在江畔渡口。“断芦”和“落枫”点明时间是西风萧瑟的深秋季节。次句“沙长”与“午潮”密切相关,由于午潮已过,随着潮水的退落,原来被水淹没的岸边沙滩尽皆呈现眼前,显示送别的时间是过午以后。‎ 三四两句记渡口所闻所见。“山鸟”是指一种捕食小虫的禽鸟,俗称“山鸡”,又名“鸡头鹃”,它鸣叫时的声音为“泥滑滑”(滑,在这里读作“古”),南方人也就称这种鸟为“泥滑滑”。“泥滑滑”三字,是山鸡鸣叫的谐音,写得颇为有趣。第四句概括地描述了这个渡口车来马往,熙熙攘攘的情形。“萧萧马鸣”出自《诗经·车攻》;这里的“马萧萧”,源自杜甫《兵车行》中的“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的诗句,与上句“泥滑滑”成对,也是谐音。作者运用唐代诗人的句子,熟极如流,写情写景,妙到毫瑞,却又各不相犯,足见其艺术手腕之高。‎ 五六两句写与项判官的交谊以及项判官的为人。第五句包括了两个典故:“十年”用《礼记·曲礼》中的“十年以长,则兄事之”;“青衿”出自《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矜。”据《毛传》:“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这句是说,两人的年龄大约相差十岁,亲如兄弟,最初认识的时候,彼此都还是没有官职的学子。第六句“白璧招”用《韩诗外传》“楚襄王遣使持金十斤,白璧百双,聘庄子为相,庄子固辞”事,指项判官为官廉洁,他千里迢迢来此,并不是受白璧招聘,贪图荣华富贵。‎ 结束两句,是临别赠言。第七句的“强饭”,用平阳公主对汉武帝卫皇后说的话。卫皇后即卫子夫,原是平阳公主家中的一名歌女。她初入官时,平阳公主拊其背说:“行矣!强饭勉之。即贵,愿无相忘!”(见《汉书·外戚传》)第八句的“簪”,指系发于冕的簪,“华”是形容词,言其美。“鸡翘”,是鸾旗车的俗称。这种车上的旗竿插有彩色羽毛。这两句是希望项判官保重身体,努力加餐,将来一定高车大马,前途无量。‎ 这首诗与一般赠别之作不同,作者没有渲染当时的别绪离情。前后八句脉络分明,自始至终用一个“真”字贯穿了起来。前四句写景,诗人把送别时耳闻目睹的真情实景加以描叙,渡口的情形,历历如在目前。尤其是“山鸟”一联,命意造境,别开生面,诗人借前人的名句,为己所用,而又不露斧凿痕迹,波澜起伏,情趣盎然。后四句叙情,表达了诗人真挚的感情。其中虽穿插了几个典故,但用得精妙贴切,语重心长。后人谓王安石的诗在宋诗中有唐诗风调,这首诗可作代表。‎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陈情表》中以乌鸦有反哺之情作比,提出希望侍奉祖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滕王阁序》中化用庾信的《马射赋》:“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从内外因出发阐释国家灭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乌鸟私情 (2). 愿乞终养 (3). 落霞与孤鹜齐飞 (4). 秋水共长天一色 (5). 入则无法家拂士 (6).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属于理解性情境默写,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在做题时首先要读懂题干,明确要求。其次要镇定作答,规范写字。此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乞、鹜、拂。‎ ‎【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期民进党党代会通过了所谓“社会同行世代共赢决议文”。这个所谓“新决议文”,打着世代共赢旗号,贩卖的却是抗拒统一、追求“台独”的私货。‎ 在“新决议文”中,看到“全球的经济趋势、区域情势与世界秩序,都出现了重大变化”,民进党__ _ ,自以为捡到了枪。具体而言,就是在当前国际大环境下,台湾_ _ __;趁暴力激进分子制造的香港乱局,横插一脚。通过“新决议文”,( )。‎ 一方面,民进党挟洋自重,在香港问题上卖力吆喝,打着所谓民主、人权的旗号,与域外势力和乱港分子沆瀣一气,积极充当西方反华势力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马前卒。另一方面,他们极力渲染大陆威胁。跟“新决议文” _ ,“双十讲话”借污蔑攻击企图制造仇视大陆的岛内氛围,弥漫着对抗思维和敌对意识。看似底气十足,实则_ _ _。‎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 见猎心喜 当机立断 一脉相承 外强中干 B. 见机行事 有机可乘 一以贯之 色厉内荏 C. 见猎心喜 有机可乘 一脉相承 色厉内荏 D. 见机行事 当机立断 一以贯之 外强中干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民进党企图进一步污名化“一国两制”,离间两岸民心,打算在“向独拒统”的邪路上 越走越远。‎ B. 民进党企图离间两岸民心,进一步污名化“一国两制”,只能使台湾民众难蒙其利反受 ‎ 其害。‎ C. 民进党企图离间两岸民心,进一步污名化“一国两制”,打算在“向独拒统”的邪路上越走越远。‎ D. 民进党企图进一步污名化“一国两制”,离间两岸民心,只能使台湾民众难蒙其利反受 其害。‎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双十讲话”弥漫着对抗思维和敌对意识,企图借污蔑攻击制造仇视大陆的岛内氛围。‎ B. “双十讲话”企图借污蔑攻击制造仇视大陆的岛内氛围,充斥着对抗思维和敌对意识。‎ C. “双十讲话”企图借污蔑攻击制造仇视大陆的岛内氛围,弥漫着对抗思维和敌对意识。‎ D. “双十讲话”充斥着对抗思维和敌对意识,企图借污蔑攻击制造仇视大陆的岛内氛围。‎ ‎【答案】17. C 18. A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①第一空:见猎心喜:猎:打猎。看到打猎心里就高兴。比喻旧习难忘,触其所好,便跃跃欲试。见机行事:看准时机立即办事。此处用“见猎心喜”更体现民进党的一贯做法,更符合贬义语境。‎ ‎②第二空:当机立断:事情到了紧要关头,就毫不犹豫地做出决断。有机可乘:有机会可以利用,有空子可钻。根据贬义语境“有机可乘”更合理。‎ ‎③第三空:一脉相承: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比喻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一以贯之:指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此处谈的是“双十讲话”和“新决议文”之间的继承关系,所以“一脉相承”更合适。‎ ‎④第四空:外强中干:干:枯竭。形容外表强壮,内里空虚。多用于形容一个人的体质、经济能力、国家实力等等。色厉内荏:荏,软弱、怯懦。用来形容人外表严厉而内心怯懦。根据语境,“双十讲话”体现了民进党的怯懦,所以“色厉内荏”表达更准确。‎ 分析可知,C项成语全都恰当。‎ 故选C。‎ ‎【18题详解】‎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 根据上下文语境,选项必须重在阐述民进党通过“新决议文”的目的,不是产生的后果,所以可以排除BD两项。C项前半部分语序不当,注意与后文“企图借污蔑攻击制造仇视大陆的岛内氛围”相对应,要进一步污名化“一国两制”才能更好离间两岸民心。排除C项。A项环环相扣,呼应第一段同时引领后文,符合语境。‎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A项,搭配不当,“弥漫”不能与思维意识搭配;‎ B项,语序不当,先确定“双十讲话”内容的性质,再讲它的险恶目的;‎ C项,语序不当和搭配不当。先确定“双十讲话”内容的性质,再讲它的险恶目的;“弥漫”不能与思维意识搭配。‎ 故选D。‎ ‎【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 在渺小的人和伟大的自然面前,人类凭借①_________。但这种和谐表现在人的主观理念和文学作品中,便有了不同的内涵:西方的神主宰人类的命运,②__________。由此产生了两种不同的风格:在中国作品中,人的气魄、精神被表现得登峰造极,大有主宰自然、扭转乾坤之神力 ‎ ——愚公最终“移”走了山,精卫一直填海不已:其成功已势在必然。而西方作品中,③__________,《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在自然面前总是逆来顺受、任其摆布而无能为力——老人出海终无功而返。但他仍在同自然抗争,正如他所说:“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答案】 (1). 神取得跟自然对抗的和谐 (2). 中国的神被人主宰着 (3). 人就显得格外渺小微弱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 第①空处于下文的总起句位置,主要讲述人类凭借自创的神来取得跟自然对抗的和谐,根据第①空后的“这种和谐”,以及“西方的神”,可以推知人类凭借“神取得跟自然对抗的和谐”。‎ 第②空结合前文“西方的神主宰人类的命运”及后文“在中国作品中,人的气魄、精神被表现得登峰造极,大有主宰自然、扭转乾坤之神力”,前后对比照应,可以填出第②空“中国的神被人主宰着”。‎ 第③空结合前文“在中国作品中,人的气魄、精神被表现得登峰造极,大有主宰自然、扭转乾坤之神力”,以及“而西方作品中”“在自然 面前总是逆来顺受、任其摆布而无能为力”,前后对比,可知第③空填“人就显得格外渺小微弱”。‎ ‎【点睛】答好语句补写题的关键:‎ ‎1.阅读:语句补写题虽说考的主要是语言连贯能力,但首先应是阅读能力。‎ ‎2.推导: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 ‎3.检查: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 ‎21.请对下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中国科学家基于野外考察和长期定位观测,建立了覆盖第三极及周边高山区的大气污染物和冰冻圈变化协同观测研究网络。该网络特别关注吸光性气溶胶,比如黑碳和棕碳、粉尘以及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等,集成多种方法以研究大气污染物的跨境传输及其对冰冻圈环境的影响。研究显示,大气污染物特别是具有吸光性的黑碳气溶胶等沉降到冰川、积雪后,可降低雪冰表面反照率,进而促进冰冻圈的消融;同时,冰冻圈贮存的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可随冰冻圈消融而释放,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影响。‎ ‎【答案】中国科学家通过协同观测研究网络研究发现,大气污染物会加速冰川消融,冰冻圈污染物会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影响。‎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概括语段的能力。概括材料的内容要从题目所给的材料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并加以总结、分析,得出题中要回答的问题的答案。‎ 第①句话指出中国科学家是新闻的主体,第②句话是新闻事件的经过,是新闻报道的主要信息,根据语言最简洁的原则将这两句话压缩为“中国科学家通过协同观测研究网络研究”。第③句话是研究发现的两个重要结论,可以压缩为“大气污染物会加速冰 川消融”,“冰冻圈污染物会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影响”。将提取出来的关键信息写成一段不超过 60 字的话为“中国科学家通过协同观测研究网络研究发现,大气污染物会加速冰川消融,冰冻圈污染物会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影响”。‎ ‎【点睛】在压缩文段时要注意几条原则:‎ ‎1、整体性原则。读解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有整体意识。阅读时,应立足于全文(或全段),视幅应面对整体,改变平时一字一字移读的习惯,能够运用跳读、浏览的方法,迅速把握阅读材料的整体结构,找出整体的重点和要点。概括出来的内容要涵盖整体,避免过窄或过宽的错误。‎ ‎2、倾向性原则。不少阅读材料(尤其是记叙描写类材料)体现着作者褒贬的感情色彩,如果没有看准作者感情倾向,就难以把握概括的角度。‎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70 年,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分量有多重?一个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一个国家,经历了从封闭到开放、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深刻演变;14 亿人民,在摆脱贫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征程上奋发前进。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中国奇迹”惊艳了世界,伟大事业踏上新的征途。‎ 材料二: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成正比例,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鲁迅 材料三: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毫不畏惧面对一切艰难险阻,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在披荆斩棘中开辟天地,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业绩,用青春和汗水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习近平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奋斗成就梦想 一个人要成就自己的事业,不经过失败,不经过挫折,不花费较大的功夫是不可能成功的。艰难困苦甚至失败打击固然会留下难以忍受的痛楚;但也正是在这种痛楚下才孕育出了一个个生命的奇迹。   ‎ 我们都知道逆流而上的鱼儿,一路过险滩、趟急流、穿渔网、躲水鸟、过山涧、挤石隙、上高原、览冰川、虽结局并不圆满,但鱼儿可能并不后悔。因为美在过程,人生亦如此,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拼搏出的精彩与辉煌。   ‎ 在这短暂的人生中如果没有一个能使自己为之奋斗的梦想,那人生将变得暗淡无光,即使平安无事也不会拥有真正的幸福、快乐。成功更是与我们遥遥相望。此时,我们才能深刻感受到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深刻含义。   ‎ 实现一个梦想不仅仅是坚持不懈,更要有向困难发出挑战的勇气。   ‎ 理想,每个人都会有,可是为了理想去努力,去奋斗而实现理想的人却并不多。有些人只会空想,他们只会常立志,而不会立长志,他们只是幻想家。而努力实现理想的人才是真正的成功者。   ‎ 有远大的理想是一件好事情,可只去盲目地追求,是不行的。哪怕你去天天向着月亮,向着流星许愿,也没有用!只有为理想努力,奋斗,才能实现它。   ‎ 常言说无智者,常立志;有智者,立长志。一个人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却整天无所事事,遇到挫折就退缩,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这样的人是不会成功的。而树立了远大的理想之后,一直朝着理想努力,这样的人才会成功。   ‎ 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勤勤恳恳,用自己的行动充实青春的生活,用自己的智慧成就青春的梦想,用拼搏成就梦想。   ‎ 既然年轻的我们拥有青春的激情与活力,拥有年少的轻狂与不羁,拥有绚丽而美妙的梦想,那么我们就应该用激情耕耘青春,用青春编织梦想,用梦想指引前行。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我们必须重视实干精神的培养,当脚坚实地踏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时,我们应该让自己去闯荡,去实践。真理是靠实践的,经验是靠积累的,教训是靠总结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当我们没有大胆去尝试解决问题时,我们没有权利说问题的难易。敢闯敢干,大胆实践,问题才会逐渐解决,知识才会逐渐积累,能力才会逐渐提升。   ‎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理想是用来实现的。在生命的道路上,要输就输给追求,要嫁就嫁给幸福!朋友,努力吧!用青春的斗志来实现个人理想,用拼搏成就自己的梦想。   ‎ 勇气成就成功,拼搏成就梦想。‎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是由多则材料组合而成的,在审题立意时,要找出这六则材料的契合点。多则材料作文在提炼观点时,必须对所提供的各则材料,先逐则分析,再比较分析,最后综合分析,归纳提炼出恰当的观点。多则材料作文的难点在于,如何找准各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全面、准确、周密的分析。‎ 审题与立意:‎ 以上材料都围绕着共同的话题“奇迹”展开,材料一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取得伟大成就的事例说明奇迹的诞生需要坚定执着不畏艰难的理想信念和敢于挑战奋发进取的精神(“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材料二鲁迅先生名言意味着奇迹需要辛勤劳动不懈奋斗去创造,材料三习主席的话阐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要不畏艰难,敢于挑战,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用青春和汗水谱写属于自己的人生奇迹。三则材料都有共同的指向——大到国家小到个人,奋斗成就奇迹(事业),学生据此立意属于符合题意;如从不畏艰难敢于挑战奋斗进取成就奇迹(事业)或者从勤奋、努力、拼搏成就奇迹(事业)立意亦属符合题意;也可根据材料综合立意:奇迹(事业)始于信念,基于创新,成于奋斗,属于最佳立意角度。其他立意如果符合题意言之成理亦可,内容要结合社会现实和奋斗的青春去阐发。‎ 参考素材:‎ ‎1、奋斗是种子冲破泥土的冲劲;奋斗是流水冲击岩石的动力;奋斗是阳光撒满大地的精华;奋斗是火箭直冲云霄的硕果。  ‎ ‎2、生活在社会中,我们不应安于现状,对现在所拥有或所期盼的事情感到知足,为此而失去积极向上,勇敢攀登的动力。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从系衰落,人生也会变得暗淡无光,不要为了现在一点的成就而放弃了你那份应有的奋斗拼搏精神;不要为了这棵树而放弃那片茂密葱郁的森林。在任何时候都应看清楚自己最终想要什么,不要被暂时名利所蒙蔽自己那份坚持不懈勇敢拼搏的精神。   ‎ ‎3‎ ‎、在人生道路上,的确有很多这类人,他们为了享乐追求时尚,沉醉于桃花源记般梦幻中的网络世界,像吸取毒品般陷入不能自拔的地步,使自己消极,对人生失望悲观,这种是自身引发的消极表现,也是我们不应倡导的。我们生活在这个花花世界中,各种事物都不断更新,什么事物也与时俱近,同时我们的思想也因如此,只有这样,我们保持那分奋斗拼搏的精神,才对人生充满失望,积极乐观的人生观是我们奋斗的基础。只要我们奋斗,为成功奋斗,为未来奋斗,为梦想奋斗,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不会白白流逝,才会过的满足。奋斗是成就梦想的前提,只有你拥有了一个自己想得到的东西,自己想达到的梦想,那么这份奋斗精神就会换成你前进积极进取的动力,因此奋斗与梦想是紧密相连的,只要用了奋斗精神,还怕梦想不能实现吗?当今社会就有很多例子:就如:刘翔获得110米栏的世界冠军,这就是他奋斗的结果,要是他不会坚持信念相信自己拼搏奋斗,为梦想而全力以赴,突破梦想,超越自己,那么他还会得到冠军么?他还能奋斗不熄吗?的确奋斗是一个人积极向上的表现,只有你拥有你奋斗精神,成功与关键,重视奋斗精神吧!不要因它只是一种精神而忽视它,不要因为它在你眼中不气眼而看不起它。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奋斗,就像在我们的学习中,如果你只凭着自己平时自认为好的成绩而不为再最远大的目标而奋斗,就此荒废学业,那么你最终将会落后与别人,成绩也将一落千丈,不要为了霎时间的荣耀,成功就此失去奋斗的精神。我们要向孙中山那样越败越勇,吸取经验,取得胜利!   ‎ ‎4、梦想是天空中翱翔的雄鹰,梦想是空中飞舞的风筝,而奋斗则是雄鹰的翅膀,放飞风筝的绳索,他们互相缠绕,缺一不可!‎ 行文结构:‎ 本文适合于写出议论文。根据材料,确定一种立意,给文章拟一个明确的标题。文章开头可以从材料引出论题,提出中心论点,也可以根据立意直接提出中心论点。论证结构宜采用并列式或层进式,也可以采用对照式。论证过程中要联系自身实际和时代特点,要有家国情怀和时代担当。最后,总结全文,强化论点。‎ ‎【点睛】多角度入手:‎ ‎1、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 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就会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 ‎3、延伸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引伸。‎ ‎4、类比立意: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