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疆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阿瓦提县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 ‎(语文)期中模块考试试卷 一、基础积累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 A. 游说(shuì) 迤逦(yǐ) 晦朔(shuò) 期功(qī)‎ B. 赍发(jī) 祚薄(zuò) 尴尬(gà) 茕茕独立(qióng)‎ C. 孤鹜(wù) 熹(xī)微 逋慢(bū) 终鲜兄弟(xiǎn)‎ D. 矜育(jīn) 夙愿(sù) 坳堂(ào) 猥以微贱(wěi)‎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 A项,期功(qī)——jī。‎ 故选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牛椟 嗤笑 悖时 心慌意乱 B. 接壤 噩梦 哎声叹气 乱糟糟 C. 鞭炮 没精打彩 岷灭 手脚伶俐 D. 祈祷 抿嘴 歇憩 棕榈树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相连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 A项,牛椟——牛犊;‎ B项,哎声叹气——唉声叹气;‎ C项,没精打彩——没精打采,岷灭——泯灭。‎ 故选D。‎ ‎3.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追:补救 B.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逮:及、至 C.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笃:更加 D. 气凌彭泽之樽 凌:超过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C项,“笃”,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赴京就职,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应该译为严重。‎ 故选C。‎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 小时候的张衡半夜数星星,说自己长大后要成为一名科学家,没想到一语成谶,后来的他成了汉代著名的天文历法大家。‎ ‎② 从中国书法史看,“书以人名”似乎成了一条重要规律。但不容置喙的是,真正的艺术作品的生命精神才是它的根本所在。‎ ‎③ 我有个不情之请,如果您能设法找到我的父亲,我不胜感激,但请您也不要打扰他,只代我远远地看他一眼,告诉我他的情况就可以了。‎ ‎④ 虽然别里科夫时代已经过去,但其精神薪火相传。 如当今有些人因循守旧,不思创新,抵制新思想,排斥新事物。‎ ‎⑤ 韩国同意美国在其境内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其实是火中取栗,非但无助于维护自身安全,反而使韩国沦为美国的“棋子”,并且承受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安全风险。‎ ‎⑥ 庄子和陶渊明就是这么一类人物,他们独与天地精神之往来的简朴纯正,让多少渺小的人难以望其项背。‎ A. ①④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③⑤⑥‎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一语成谶”,指一句不好的话说中了,一般用于不吉利的预言。结合“后来的他成了汉代著名的天文历法大家”分析,该成语用在此处感情色彩不当,褒贬失当。‎ ‎“不容置喙”,指不容许别人插嘴说话。不合语境。该成语用在此处不妥可改为“毋庸置疑”。 ‎ ‎“不情之请”,是客套话指不合情理的请求(向人求助时称自己的请求)。使用正确。‎ ‎“薪火相传”,比喻师生传授学问和技艺一代代地继承下去。也此喻种族、文化等代代相传。该成语为褒义词此处用于贬义语境,不合适。‎ ‎“火中取栗”,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幼自己却上了大当一无所得。也指冒险行事,使自己蒙受损失。用于形象“韩国同意美国在其境内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的行为,使用正确。‎ ‎“望其项背”,指能够望见别人的颈的后部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让多少渺小的人难以”比得上,使用正确。‎ 故选D。‎ ‎5.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表,古代奏章的一种,专门用于臣子向帝王上书言事,在写作风格上以议论为主,侧重于“陈情”,表达臣子对帝王的忠诚和希望。‎ B. 古代表示官职变迁的词汇比较丰富,如“拜”“授”“封”等表示授官,“升”“拔”“擢”等表示升职,“贬”“谪”等表示降职,“罢”“免”“除”等表示罢官。‎ C. 古代常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制定丧服的轻重。按旧制,凡为长辈如祖父母、伯叔父母、未嫁的姑母等,平辈如兄弟、姐妹、妻子等服丧,均穿期服。‎ D. 孝廉、秀才都是汉代以来推荐人才的一种科目,“孝廉”即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秀才”即优秀人才。明清科举考试中,以生员为秀才,以举人为孝廉。‎ ‎【答案】B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B项,“除”指授予官职,而非罢免官职。故选B。‎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摆手先生 马瑞璇 二十年前,摆手先生和我是大学同班同学。帅气,诗人气质。‎ 摆手先生酷爱文学,更酷爱写诗。看书的时候有人和他说话,他摆摆手,不抬头;写诗的时候有人和他说话,他更摆摆手,皱着眉。‎ 同学们都知道他喜欢摆手,不喜欢说话,但是最初并没有想到叫他摆手先生。因为他另有一个绰号,叫“一首小诗”。平时独来独往,神叨叨的他,一遇集体活动却异常活跃。活跃的原因是他喜欢给大家朗诵他写的诗,“我给大家朗诵一首小诗。”他这样说。大家笑,他不笑。‎ 我们那一轮在校生里,出现过一位容貌叫人看了吃惊的校花,是中文系陶教授的女儿。摆手先生和陶教授来往密切,用摆手先生的话叫做“切磋文学问题”。一次在陶教授家,他幸福地得到校花一个微笑的礼遇。从陶教授家回来,摆手先生给校花写情书。情书一改他诗人的风格,写得简短朴素:“今晚六点,我在你家楼下等你。若同意请赴约;若不同意,请背对窗外摆一摆手。”‎ 事情的结果当然是校花继续做名花无主的校花,而摆手先生从此被大家改了绰号,“一首小诗”被“摆手先生”代替。‎ 毕业的时候,他放弃留校的机会,也放弃进机关的机会,选择回家做一所镇级中学的语文教师。‎ 他当老师当得果然出色!‎ 却娶了一位相貌平平的乡下女子。‎ 一年前,摆手先生死了。‎ 追悼会的前一晚,我陪他妻子住。夜半听见他妻子在另一个房间里嘤嘤地哭泣。我担心她身体,想劝劝她。‎ 眼前的情形把我牢牢地定在房门口。他的妻子跪坐在地上,面对死者遗像,一边哭一边揉搓着当天收到的丧葬费和旅游局的赔款。‎ ‎“一起过日子这么多年,在外人眼里咱俩很不般配。可是,你对父母好,对孩子好,对你的学生更好。”说到这里她颓然低下头,推开怀里的钱,伏在地上又抽咽起来。突然,她抬起头爬到遗像前,用手摸着死者的脸颊:“咱俩是天生的一对儿,咱俩的日子还得接着过啊!这个家,还是咱俩一起撑。啊?”‎ 摆手先生是在学生高考后,参加学校组织的南方旅游时发生的意外。‎ 车祸发生的时候,他坐在车尾部,救援人员问他情况如何?他没有说话,只是用摆手作答。人家以为他没事,抢时间解救情势危急的人去了,因为在同一车里,还有老人和孩子。所有的人被解救后,再去救他的时候,他已经死在那里。身体完好,姿势端正。经检查,是严重颅内出血导致死亡。而且,死的人只有他一个,其余的人,只是伤势轻重不同罢了。‎ 有人说,他摆手是在告诉别人他快不行了;有人说,他是用摆手示意救援人员先去救别人。无法解读他摆手的含义,便无法把他定性为舍己为人的英雄。他所在的学校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以一个普通教师的身份。‎ 追悼会在公墓举行。‎ 我们班二十一人全体到场。他的同事除了还在医院的,其余都到场。人数最庞大的是他的学生和学生家长。‎ 发言最动情的是他的学生。学生说,他们的老师上课从来不看教案和教科书,一根粉笔,成就了一堂激情四射的语文课。他们敬佩老师,教材烂熟于心,古今名著好诗好词烂熟于心。当讲到如下内容,新老学生,哭作一团:您节假日在家里设立答疑课堂,很多贫困同学在您那里长期免费补习。为了方便答疑,您为自己制定二十四小时开机制度。遇到家境不好的学生,您会说“先挂掉,我给你打过去”。您始终坚持站立讲课,我们说:“老师,您身体不好,坐下讲吧!”您微笑着,摆摆手……‎ ‎(有删改)‎ ‎6.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 小说分别从同学、妻子、学生的角度刻画摆手先生,多层次、多方位的表现了摆手先生的形象,使得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B. 摆手先生用摆手回答救援人员的询问,这一模糊的回答造成了人们不同的解读,影响了相关部门对他行为性质的评定。‎ C. 小说通过对摆手先生妻子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写出了她对丈夫的深情和对相关部门不予确认丈夫舍己为人的不满。‎ D. 摆手先生爱慕校花,常以“切磋文学问题”为借口上校花家,结果遭校花拒绝,摆手先生心灰意冷,羞惭之下回乡任教。‎ E. 摆手先生喜欢文学,爱写诗,又喜欢向同学们朗诵他的小诗,同学们受不了他的神神叨叨,就揶揄地称他为“一首小诗”。‎ ‎7. 小说花了大量的笔墨写摆手先生的大学生活,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8. 小说中的摆手先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案】6. AB 7. ①交代“摆手先生”这个称呼的由来,呼应了文章的标题;②交代了人物的爱好与习惯,丰满了人物形象;③幽默诙谐的语言,引发读者的阅渎兴趣。 ‎ ‎8. ①帅气,摆手是他最鲜明的外在特征,遇事总喜欢摆手;②爱读书,具有诗人气质,爱写诗,也经常朗诵诗;③敬业,关爱学生,节假日给学生答疑,给贫困生免费补习。‎ ‎【解析】‎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C项,没有描写摆手先生妻子的心理活动,更没有写她对相关部门不予确认丈夫舍己为人的不满。D项,被校花拒绝,摆手先生是否心灰意冷、羞惭,文中看不出来。E项同学们没有受不了他的神神叨叨,同学们叫他“一首小诗”,都是善意的。故选AB。‎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小说情节描写的艺术效果。回答小说情节的艺术效果时,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小说中情节的作用:在内容上,一般都是为塑造人物形象和揭示主题而服务的。在结构上,要注意是否和前面的有关情节照应,或为下面的情节作铺垫,是否推动情节的发展,是否和标题照应,是否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等等。本题,小说花了大量的笔墨写摆手先生的大学生活,如:“摆手先生酷爱文学,更酷爱写诗。看书的时候有人和他说话,他摆摆手,不抬头;写诗的时候有人和他说话,他更摆摆手,皱着眉。同学们都知道他喜欢摆手,不喜欢说话,但是最初并没有想到叫他摆手先生。”这就交代了人物“摆手先生”的爱好与习惯,丰满了人物形象。“情书一改他诗人的风格,写得简短朴素:‘今晚六点,我在你家楼下等你。若同意请赴约;若不同意,请背对窗外摆一摆手。’”“事情的结果当然是校花继续做名花无主的校花,而摆手先生从此被大家改了绰号,‘一首小诗’被‘摆手先生’代替。”这就交代“摆手先生”这个称呼的由来。小说的标题是“摆手先生”,所以,小说花了大量的笔墨写摆手先生的大学生活也和标题照应。此外,还要考虑到对读者方面的因素,显然,用如此幽默诙谐的语言叙述摆手先生的大学生活,也能够引发读者的阅渎兴趣。所以,回答本题,考生要结合三个方面分析其艺术效果:内容、结构、读者这三个方面即可。‎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和概括小说中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题是小说中必考的一道重点题型,所以考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人物形象的分析要注意结合人物语言、动作、行为、事件等准确定位人物的性格特征。注意作答本题的时候,要有理有据的进行人物形象的概括和分析。根据对小说情节的了解,此题从主要性格“帅气”、“具有诗人气质”、“敬业”“生忘死”“重感情,易满足”等角度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例如,在大学期间,“摆手先生酷爱文学,更酷爱写诗。看书的时候有人和他说话,他摆摆手,不抬头;写诗的时候有人和他说话,他更摆摆手,皱着眉。”“平时独来独往,神叨叨的他,一遇集体活动却异常活跃。活跃的原因是他喜欢给大家朗诵他写的诗,‘我给大家朗诵一首小诗。’他这样说。”这表明他他具有诗人气质,爱读书,爱写诗,也经常朗诵诗。“同学们都知道他喜欢摆手,不喜欢说话”。这表明他不爱说话,遇事总喜欢摆手。在工作方面,“学生说,他们的老师上课从来不看教案和教科书,一根粉笔,成就了一堂激情四射的语文课。他们敬佩老师,教材烂熟于心,古今名著好诗好词烂熟于心。”这表明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优秀老师。“学生说:……‘您节假日在家里设立答疑课堂,很多贫困同学在您那里长期免费补习。为了方便答疑,您为自己制定二十四小时开机制度。遇到家境不好的学生,您会说‘先挂掉,我给你打过去’。您始终坚持站立讲课,我们说:‘老师,您身体不好,坐下讲吧!’您微笑着,摆摆手……”这些事情表明他关爱学生,利用节假日给学生答疑,给贫困生免费补习。所以,“摆手先生”是一位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爱学生的好老师。“救援人员问他情况如何?他没有说话,只是用摆手作答。抢时间解救情势危急的人去了,因为在同一车里,还有老人和孩子。所有的人被解救后,再去救他的时候,他已经死在那里。”他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在婚姻家庭方面,通过他的妻子的叙述,“一起过日子这么多年,在外人眼里咱俩很不般配。可是,你对父母好,对孩子好,对你的学生更好。”他娶了一位相貌平平的女子,和她相濡以沫,侍奉长辈。综上,分析“摆手先生”这一人物形象时,可以从他在大学读书时,工作时对待学生和工作方面,以及他在婚姻家庭方面的表现这三个方面分析。‎ ‎【点睛】‎ 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首先,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本题可以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来分析人物形象,还可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其次,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优秀的小说,总是充分地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矛盾和斗争,在典型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说来,矛盾冲突展开得越充分,人物性格也就越鲜明。还可以借助描写方法、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人物间的关系、作者倾向等分析人物形象。‎ 三、阅读文言文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9.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清化:清明的教化。‎ B.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陨首:头落地。‎ C.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宦达:官职显达。‎ D. 臣欲奉诏奔驰 奔驰:快速地跑。‎ ‎10. 下列语句编成四组,表现朝廷对李密的“恩情”的一项是 (  )‎ ‎①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②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 ‎④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⑤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⑥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A. ①②⑤ B. ②③④ C. ③⑤⑥ D. ①④⑥‎ ‎11. 下列对文章节选部分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一句,表面看是对晋武帝的赞颂,实际上是对晋武帝的最大嘲讽。‎ B.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句中,“切”“峻”“责”都准确鲜明地刻画了当时晋武帝的心态。‎ C. “臣欲奉诏奔驰”句中的“奔驰”用得绝妙,它形象地显示了作者希望赴京效劳的心情。‎ D.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这个比喻形象地表明了祖母大限临头,这也是作者无法奉诏的原因。‎ ‎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2)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3)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答案】9. D 10. A 11. A ‎ ‎12. (1)我(把自己的苦衷)在奏表中一一呈报,并辞谢不去就职。‎ ‎(2)凡是年老而有功德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惜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 ‎(3)我们祖孙二人,相依为命,正是因为这种感情,我不能废止奉养祖母而远离。‎ ‎【解析】‎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重点文言实词的掌握能力。题干中答题关键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选项D中,“奔驰”应该解释为“奔走效劳”。‎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文章内容的把握能力。题干要求:选出表现朝廷对李密的“恩情”的一项。题中,①②⑤表现朝廷对李密的“恩情”;③④表达朝廷的催促;⑥是李密自己的真情表达。‎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和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题中A项“实际上是对晋武帝的最大嘲讽。”错误,李密这里是对朝廷的真心赞美。‎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只要到文中找到原句:然后进行比较选项,即可发现错误。‎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计分点:(1) “以”“就”;(2)“凡”“矜育”;(3)“更相”“废远”。文言文翻译最主要是抓得分点,考生把两句放到原文中,根据上下文意思,再结合句中得分点来翻译句子。‎ 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文言文阅读翻译四字诀:首览全文,掌握大意。词不离句,句不离词。词句难解,前后联系。跳跃句子,补出本意。人名地名,不必翻译。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领会语意。翻译整句,句子流利。对照原文,务求直译。字词句篇,连成一气。翻译完毕,检查仔细。‎ 参考译文:‎ 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前任太守逵,考察后推举臣下为孝廉,后任刺史荣又推举臣下为优秀人才。臣下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辞谢不接受任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洗马。像我这样出身微贱地位卑下的人,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逃避命令,有意拖延,态度傲慢。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赴京就职,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我是进退两难,十分狼狈。‎ 我俯伏思量晋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呢。况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担任过郎官职务,本来就希望做官显达,并不顾惜名声节操。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十分卑微浅陋,受到过分提拔,恩宠优厚,怎敢犹豫不决而有非分的企求呢?只是因为祖母刘氏寿命即将终了,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样。臣下我如果没有祖母,就没有今天的样子;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我们祖孙二人,互相依靠而维持生命,因此我的内心不愿废止奉养,远离祖母。‎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移居(其二) ①‎ ‎[东晋]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②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③,力耕不吾欺。‎ ‎【注】①此诗为陶渊明迁居至南村不久后创作的组诗作品中的第二首。 ②将:岂。③纪:料理。‎ ‎13. 下列对本诗内容的解说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春秋”应含一年四季之意,“佳日”亦兼及农闲之时,“登高赋新诗”正是诗人的本色。这两句是诗人半耕半读生活的真实写照。‎ B.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这是一个生活场景,意思是朋友过门, 互相招呼,相聚在一起,与友人边饮酒边斟酌诗句。‎ C. 最后四句是诗人对南村生活的感慨和对劳动生活的认识:田园生活是多么惬意,能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 D. 全诗看似平淡,却描绘了一幅诗人移居南村后,和邻居们经营耕作,时时相聚,把酒言欢图画。‎ ‎14. 诗人描写了田园生活中的哪些场景?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3. B 14. ①诗人描写了登高赋诗、过门相呼、斟酒品尝、躬耕农田、披衣相访等生活场景。②表现了农村自由自在的生活和人与人之间纯真质朴的友情(或表现与邻人融洽相处的情味)。‎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B项,“有酒斟酌之”中“斟酌”为“倒酒、喝酒”之意并非“斟酌诗句”。有美酒,大家同饮共欢。‎ 故选B。‎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与分析诗歌内容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本诗描述了和令人相处的快乐。陶渊明为我们描述了他的闲适的生活:登高、赋诗、饮酒、躬耕、相访等。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一个隐士的侃侃而谈,向我们描述他的隐居生活,他眼中的农村的生活,而没有一丝士大夫所特有的骄持。“衣食当须己,力耕不欺吾”则是陶渊明向我们讲述着“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个简单而朴素的真理,这也应该是他在自己的人生中所领悟到的。前两句交代了登高赋诗的季节和气候;三、四两句描写互相呼唤斟酒品尝的和谐场景;五、六两句重点表达农人躬耕田野归来的情景;七、八两句写彼此想念时就披衣相访、谈笑甚欢的美好场面。全诗通过对这些生活场景的描写和积述来表达田园生活的和谐和美好,表现与邻人融洽相处的情味。‎ ‎【点睛】鉴赏诗歌思想情感,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五、名句默写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实迷途其未远,_____________ 。 ‎ ‎(2)悦亲戚之情话, __________ 。‎ ‎(3) ___________ ,秋水共长天一色。‎ ‎(4) _________ ,蟪蛄不知春秋。‎ ‎(5)乌鸟私情,___________ 。‎ ‎【答案】 (1). 觉今是而昨非 (2). 乐琴书以消忧 (3). 落霞与孤鹜齐飞 (4). 朝菌不知晦朔 (5). 愿乞终养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消”“鹜”“晦朔”“乞”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六、语言文字运用 ‎16.在下面对话的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使语意完整清晰,语言连贯得体。‎ 张强:你好。你们的短信说“货品已经发出,预计二日到”,今天已经第三天了,怎么货还没到呢?‎ 网店客服:不好意思, ___①___ ‎ 张强:噢,那我就在2号等着签收了。还有,你们短信说“已付包装费保险费送货费由收货方付”,我到底该付哪些费用呢? ‎ 网店客服: ____②____ ‎ 张强:我明白了。谢谢! ‎ 网店客服:对不起,我们工作不细致,给你带来了不便。 ‎ 张强:没关系。你们能改进工作就行了。 ‎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我们的意思是“本月2号”到货。 (2). 我们已付包装费,保险费和送货费由您付。‎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病句、词语以及语言的得体与否等角度综合考虑。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本题需要联系上下文内容分析,找出产生歧义误解的内容,然后用流畅的语言解释清楚即可。‎ ‎(1‎ ‎)顾客的抱怨是由于他认为商家承诺两天能到,然而到了第三天都没到,而这是由于短信中的“二日”带来了歧义。因此在第①处填空中,能解释“二日”是本来的意思,准确回应顾客的抱怨;能解释清楚到货的时间,但未能准确回应顾客的抱怨。‎ ‎(2)顾客的疑问是由于短信的内容“已付包装费保险费送货费由收货方付”有歧义,所以在第②处填空中,能解释清楚商家已付费的项目是什么,;能说明清楚客户需要付费的项目有哪些。‎ ‎17.仿照下面给出的句子,以“朋友”为主语,衔接成一组排比句。‎ 朋友,是你在疾风苦雨中行走时扔过来的一把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朋友,是你在独自暗泣时飘过来的一方绢 (2). 朋友,是你在路途迷茫时照耀你的一颗星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以仿写句子的形式考查。解答时既要仿形式更要仿内涵,形式要严格一致。仿写要注意三点:一是注意句式,二是注意修辞,三是注意字数。本题要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考虑。根据题干要求“以‘朋友’为主语,衔接成一组排比句”,分析例句,例句运用比喻修辞,即“朋友是……”;要求组成排比句,最少还需要补写两个句子。如可以写“朋友是……的明灯”“朋友是……的支柱”等。‎ 七、作文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非洲大草原上,每天早晨,羚羊睁开眼睛所想的第一件事就是:我必须比跑得最快的狮子还快,否则,我就会被狮子吃掉。而就在同一时刻,狮子从睡梦中醒来,闪现在脑海里的第一个念头则是:我必须比跑得最慢的羚羊跑得快,要不然,我就会被饿死。于是,几乎是同时,羚羊和狮子一跃而起,迎着朝阳跑去。‎ 生存的压力,使羚羊成了奔跑“健将”,狮子成了草原“猎手”。在生活中,我们虽然没有了像羚羊和狮子那样的生存压力,但学习、工作的压力依然存在,正是这样一些压力,使我们不断成功,不断进步。‎ 请以“成长与压力”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成长需要压力 李嘉诚说:“鸡蛋向内打破是食物,向外打破是生命。人生亦然,向内打破是压力,向外打破是成长。”此言得之。漫漫人生路,压力一直与成长并存,我们所能做的,不过是努力承受压力,向外成长。‎ 压力是什么?我们从何处可以感受到压力?压力是外界对人的施压,它可以是众人的期待,也可以是来自各方的质疑。雨果说:“后人会将嘲骂看作是荣誉的喧闹声,凡是戴上桂冠的人都要受到抨击。”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压力无时不在,越是众人的焦点,所承受的压力就越大。哪个当红明星没有遭受过外界对他们的批判?赵薇当年因出演《还珠格格》的小燕子一炮而红,可是从此“文盲”“粗俗”的标签就一直加在她身上,于是她重读导演系,制作了《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终于令大众发现她不是粗俗文盲的小燕子,而是导演赵薇,这一突破,难道不是她的成长?我们可以从生活中各处感知到压力,妈妈无意间的一句“考试加油啊”让学生背负起考好的压力,同事的一句“小心应付,别把公司的策划案稿砸了”让工作的人背负起办好策划案的压力,亲戚的一句“读研证书拿到了吗”让大学生背负起考研成功的压力。这些压力,避无可避。夏目漱石说:“如果无法避免,不如面对它。”面对这些压力,我们只能承受以寻求突破。‎ 如何承受压力,完成从心理崩溃到向外成长突破的升华呢?最重要的就是强大内心。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中说:“无论你拥有倾国倾城的美貌,富可敌国的金钱还是博学多闻的才学,你都不能算强大。因为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辛弃疾也说:“事无两样,心有别。”外在的看好与诽谤都不构成人心的强大。人所面对的最大困难始终是自己,有时候是一根羽毛落下来不行了,有时候是泰山压下来都没问题。所以修炼内心,学会承受压力,才能在压力中一次次突破、成长。‎ 贝多芬说:“人最伟大的杰作往往是在逆境中作出的。”我们所面对的压力不正是我们的逆境吗?而承受压力后的成长不正是那人生中一次又一次伟大的杰作吗?当压力避无可避,我们不如就学习鲁迅的“敢当”,按照卡夫卡所说“一只手拦住虚空的黑暗,另一只手记下在虚空中所看到的一切”,在承受压力的同时强大内心,在压力中学习如何抗压,在压力的伴随下努力打破蛋壳,实现突破,学会承受压力,向外成长。‎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为话题作文。“话题”,就是指谈话的中心。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而进行选材写出的文章就是“话题”作文。这类作文题表面上一般不含有观点,内容上不予限制,形式上往往也是体裁不限。“话题”作文其实只是提供了一个话题,即规定了表达的中心内容,而不限制取材范围和表达方式的作文形式。以话题为内容的开放式命题与以往的命题作文相比较,它的好处是给考生写作的空间更大。发挥的余地大。‎ ‎【审题】以“成长与压力”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分析材料内容,“生存的压力,使羊成了奔跑‘健将’,狮子成了草原‘猎手’。在生活中,我们虽然没有像羊和狮子那样的生存压力,但学习、工作的压力仍然存在,正是这样的一些压力,使我们不断成功,不断进步”,这就是“提示语”。成长需要压力,有压力才会进步,有了压力我们才会有前进的动力。压力和动力,明显是两个不同的词,更不可能有关系。但在现实中,压力是可以转化成动力的。‎ 参考立意:压力促进我们成长;适当压力,能帮助我们成就卓越的自我;正确认识成长中的压力;把成长中的压力转化成动力等。‎ 行文结构:结合材料及话题要求,确定标题《成长需要压力》。开头可以写“生活”与“压力”,如“每个人在成长中都有压力。生活中有酸甜苦辣都需要我们在成长中度过”“成长离不开压力,需要压力。将压力视为一件好的事情,它,常常会使你成功,不断进步”等。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述,如压力是外界对人的施压,它可以是众人的期待,也可以是来自各方的质疑;如何承受压力,完成从心理崩溃到向外成长突破的升华呢?最重要的就是强大内心;生活中有了压力,但也需要动力等。最后可以写自己的感悟或做法,如“面对压力不要退缩和害怕,应该鼓起勇气去面对,去克服,才能不断进步”“在承受压力的同时强大内心,在压力中学习如何抗压,在压力的伴随下努力打破蛋壳,实现突破,学会承受压力,向外成长”等。‎ ‎【素材】雏鹰不经历悬崖上的生死考验怎能展翅高飞?花蕾不经历风吹雨打的过怎能竟相绽放?柳条不经历寒冬的肃杀,怎能在春风的抚摸下一夜抽出新芽?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练,才能有征服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经受了火的洗礼泥巴,才会有坚强的体魄。经历过风雨,才能见彩虹;经历过磨练,才能变成功。让我们像海燕一样与暴风雨战斗,一起高呼“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当今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可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到处充满压力的世界中。不过,有压力并不一定是坏事。也正是这无穷无尽的压力,使得我们由幼稚变得成熟,使得我们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一枚草籽不幸地飘落在一条石缝里,被一块巨石紧紧地压着。这儿本来是它不应该到的地方,这里与阳光隔绝,石缝里仅有一点点泥土,下雨时雨水也不曾洒向这里,偶尔水会从石面渗透下来几滴。但是,面对这恶劣环境的考验,小草籽不曾放弃,它坚守着一生要绽放自身青绿的信念,顽强地活着,当阳光偶尔反射到这里时,它尽情地舒展;当雨水滴落下来时,它尽情地吮吸。就这样顽强地活了下来。最后,它终于从一瓣嫩芽长成了一棵翠绿的青草,颜色也比平常的小草青得可爱。就这样,小草终于从巨石下面钻出来,昴起了它高贵的头,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在生活中,我们虽然没有像羊和狮子那样生存压力,但学习、工作的压力依然存在,正是这样一些压力,使我们不断成功,不断进步。我们生活的21世纪,是知识爆炸时期。近几年的高考竞争十分激烈,准备迎考的考生们,个个都背上了很沉重的包袱,学习给他们带来了许多压力。‎ 压力的确给我们带来很多痛苦,甚至于不顾亲情而离家出走,背叛父母。但在压力中,我们却尝到了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给我们以身体上的锻炼,思想上的成熟,成长中的启蒙。‎ 在学生阶段,老师与家长给予我们的压力几乎让我们喘不过气,但我们又何曾不去想想这或许是老师和家长们关心我们的另一种表现呢?所以,当我们感受到这种压力的时候,不要因为辛苦而退缩,更不要因为厌烦而反抗,而是在这压力下,尽量地把自己的坚强表现出来,活得更出色一点。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无论遇到多大的压力,我们只要懂得只有勇于去尝试这种压力,这样才会取得新的体会与锻炼。‎ 成长中的压力会让我们奠定下成功的第一步;成长中的压力会使我们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战胜更多的困难;成长中的压力会给我们一个新的出发点。‎ 一个人的成长是需要适度压力的存在的,也只有适度压力的存在,我们才可以才能够不断的进步,不断的拥有成功的喜悦,才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点睛】话题作文:是一种用一段导引材料启发思考,激发想象,用话题限定写作范围的作文题型。“话题”,就是指谈话的中心。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而进行选材写出的文章就是“话题”作文。这类作文题表面上一般不含有观点,内容上不予限制,形式上往往也是体裁不限。“话题”作文其实只是提供了一个话题,即规定了表达的中心内容。话题作文只提供写作的话题,没有中心、材料、结构、文体、语言等的限制。给了考生一个比较开放的构思空间,使考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如果不注意把握话题,缩小写作的口子,就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因此,不管所给的话题多么宽泛,我们都要善于缩小“包围圈”,要选择一个小小的切入口,如一件事、一个人、一样物品、一种感受、一点看法等,集中笔力加以突破,把所选择的话题角度写细致、深入、透彻。以话题为内容的开放式命题与以往的命题作文相比较,它的好处是给考生写作的空间更大,发挥的空间更大。‎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