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北京市房山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2018-03)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高三语文 本试卷共12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芙蓉花,是大江南北常见的花卉,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识。这种花一日三变,晨白午红夕紫,朝开暮落,故又名“三变花”。其花晚秋始开,虽饱经霜侵露凌,却依然丰姿艳丽,占尽深秋风情,故又有“拒霜花”之美誉。在古代,凡美艳之花,诗人必咏之,画家必绘之,文人必赋予多种内涵。芙蓉花之美艳及风骨,自然深受文人墨客的青睐,故自唐代以来,描绘赞美芙蓉花的文艺作品曾出不穷。但须注意的是,古人所说的芙蓉,并不一定是指现在人们熟知的芙蓉花,因芙蓉本是荷花的别名,宋以前以芙蓉为名的作品,多指荷花,如,南宋画家吴炳的《出水芙蓉图》,画中的花并非芙蓉花,而是荷花。 花的名称,相同者甚多,如,牡丹花,唐人谓之木芍药,“以其花似芍药,而宿干似木也”。芙蓉花的得名,是因其花皎若芙蓉(这里指荷花)出水,艳似菡萏展瓣,与荷花相似,便以荷花的别名为名。为了防止名称上的混淆,人们根据其生长习性,在“芙蓉”二字之前加“水”字或“木”字,以示区别。荷花是水生植物,生于水上,故称“水芙蓉”;芙蓉花是木本植物,生于地上,故称“木芙蓉”或“地芙蓉”。而早在唐代,人们便称芙蓉花为“木芙蓉”。 菊花能傲霜,芙蓉花亦能拒霜。对芙蓉花不畏霜侵露凌的品格,历代文人赞不绝口。文人骚客从精神层面欣赏芙蓉花,百姓则更喜欢它的吉祥寓意。“芙蓉”与“夫荣”谐音,这种花与七簇桂花的组合,就有了“夫荣妻贵”的寓意。牡丹代表富贵,芙蓉与牡丹的组合,便成为“荣华富贵”的象征。而芙蓉花与白鹭的组合,便意味着“一路荣华”。这些组合,在各种古代艺术品和工艺品上都是常见的题材。加上芙蓉花天生丽质,美艳绝纶,一日花色三变,所以古人常以芙蓉花比喻仪态万方的美女。如,古人有诗曰: 。 以芙蓉花为题材的绘画作品,始见于宋代,宋徽宗的《芙蓉锦鸡图》是其中最有名的作品之一。北宋画家赵昌的《花卉四段图卷》,分别画了折枝海棠、栀子、芙蓉、梅花。不过,有学者从其画风、字迹分析,怀疑是当时高手所仿。但可以肯定的是,赵昌曾画过芙蓉花,因苏轼曾写诗提及此事,但赵昌画的是水边芙蓉,而不是折枝芙蓉。 元、明、清时期,擅画芙蓉花的画家不是太多。近代以来,以张大千和齐白石的作品水平最高,他们对芙蓉花的傲霜精神尤为欣赏。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青睐(lài) 曾出不穷 B. 菡萏(dàn) 皎若芙蓉 C. 混淆(hǔn) 文人骚客 D. 谐音(xié) 美艳绝纶 2.如果将下列诗句填到材料一第三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叶。将归问夫婿,颜色何如妾。 B.新开寒露丛,远比水间红。艳色宁相妒,嘉名偶自同。 C.溪边野芙蓉,花水相媚好。坐看莲池尽,独伴霜菊槁。 D.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唤作拒霜知未称,细思却是最宜霜。 3.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人所说的芙蓉一直都是指荷花。 B.唐代的人们称芙蓉花为“木芙蓉”。 C.百姓只是喜欢芙蓉的吉祥寓意。 D.赵昌所画的芙蓉花是水边芙蓉,其诗可为证。 材料二 明代初期,因太祖朱元璋对南宋院体画风青睐有加,花鸟画大致延续了宋代院体工笔画风格,没有新突破。明宣宗朱瞻基同宋徽宗一样,雅好诗文书画,尤好花鸟画。他在位期间,宫廷画院的花鸟画风格面貌多样,有延续南宋院体花鸟画艳丽典雅风格的工笔重彩画家边文进,有出自北宋徐熙野逸风格的没骨画家孙隆,有笔墨洗练奔放、造型生动的水墨写意画家林良,还有精丽粗健并存、工笔写意兼具的画家吕纪。不过,他们的作品的风格面貌大多沿袭宋代花鸟画,并无根本突破。从意境与格调方面看,这时期的花鸟画比宋代院体花鸟画略逊一筹。事实上,明代花鸟画的大突破直到中期以后才出现。 明代中期,文人越来越多地参与花鸟画创作,他们的创作风格一开始就与院体画大相径庭,最有代表性的是吴门画派。吴门画派的成就主要在山水画方面,代表人物有兼擅人物、山水、花鸟的“吴门四家”,即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沈周与文徵明主要延续宋、元文人画传统,疏简而不放逸;唐寅与仇英主要吸收南宋院体画风,并融入了时代的精神特质,体现了当时的市民趣味。他们的花鸟画在吸收前代大师成果的基础上发展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在美术史上颇有影响。 严格地说,吴门画派的花鸟画是对前代的延续,并没有开宗立派的意义。然而,到吴门画派的弟子一代,花鸟画在陈淳、陆治、周之冕那里结出了硕果。陈淳早年习元代绘画,后学于文徵明,花鸟、山水兼擅。他将书法和山水画笔法融入花鸟画,运用水墨的干湿、浓淡和渗透,巧妙地表现花叶的形态与阴阳向背,简练放逸又不失法度,开写意花鸟一代新风。如果说陈淳的大写意花鸟充分表达了笔墨的特性与画面的形式感,那么徐渭的作品则充分发挥了大写意花鸟托物言志的功能,洗胸中块垒,抒澎湃激情。在绘画语言风格方面,他吸收宋、元文人画及林良、沈周、陈淳的长处,兼融民间画师的优点,同时将自己擅长的狂草笔法融入绘画,在其笔下,梅兰竹石被赋予了他强烈的个性,以狂怪奇崛的姿态傲视万物。他是第一个使用生宣作画的花鸟画家,利用生宣良好的吸水性来控制画面水墨渗化效果,表达特殊韵味。他还以泼墨法作花鸟,用笔墨的纵横捭阖表达自身的愤懑情绪。徐渭开创了大写意花鸟的新体派,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海派乃至齐白石都曾受其影响。他的成就超越了早于他的陈淳,后世将二人并称为“青藤白阳”。 4.根据材料二,下列关于明代花鸟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明宣宗时,宫廷画院花鸟画的意境与格调没有超过宋代的院体花鸟画。 B.明代中期,文人花鸟画的创作风格一开始就与宋代的院体画大不相同。 C.“吴门四家”花鸟画先借鉴了前代大师的成果,后发展出了鲜明的个性。 D.画家们借梅兰竹石等表现自己狂怪奇崛的姿态和傲视万物的强烈个性。 5.根据材料二,下列对明代花鸟画取得丰硕成果的原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画家们广泛地学习并借鉴院体画家、文人画家及民间画师的优良画风。 B.文人创作的花鸟画作品融入了时代的精神特质并体现了当时的市民趣味。 C.徐渭的花鸟画成就最高,尤其在大写意托物言志方面的成就超越了早于他的陈淳。 D.画家们或选择借鉴山水画的笔法、书法的笔法,或大胆尝试使用新材料。 材料三 搞美术理论的陈传席曾说过,中国画若没有古意,格调便不高。 美术的要义是通过画面将“美”传达给欣赏者。中国画讲究的是气韵、格调,是要创造一种超自然的精神氛围,因而它比单纯的造型艺术多了形而上的精神追求和文化内涵。应该说,这是中国式的审美理想,还有宇宙观的延伸。 那么中国画中的“古意”究竟如何表现,该如何理解呢?举个例说,李璨的词《山花子》开头的两句是“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菡萏”是“荷花”的别称,如果将“菡萏香销翠叶残”改为“荷花凋零荷叶残”,阅读起来没有了障碍,但读词时的感觉随着词句的改变而起了变化。“香”是芬芳的香气,“翠”不只是绿的颜色,还能让人联想到美且珍贵的翠玉。这么多珍贵、美好的意象,“销”了、“残”了,消失了、残破了,使人感受到的是极端的残酷,所以王国维读罢就有了“众芳芜秽,美人迟暮”的感慨。所以,“荷花凋零荷叶残”虽然通俗易懂,但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给人这种强烈的感受。 中国画中的“古意”,是因为它重“意境”。它所追寻的意象和美感是超现实的,有着一种现实生活的喧嚣躁动、急功近利遥不可及的静寂、旷远与超尘,所以古意盎然,格调出俗,也因此有着丰富的意象和再创作的空间,令欣赏者可以尽情地驰骋自己的想象,也能给欣赏者以安宁、超然的感觉,而不只是享受它的客观美所带来的感观享受。 中国画与西洋画最大的区别不仅是焦点透视与散点透视的问题,而更是中国画中有“我”的存在,有精神上的追求和寄托,创作的过程就是作者在与自己对话,如同一次心灵的散步。中国画肇始就是在客观之上表现作者自己,特别是自从宋代的文人参与绘画以后,中国画便有了一种特别追求——文人气。文人们将自己追求的诗意精神需求融入笔墨之中,重意趣自然,追寻高古清幽、离尘绝俗,表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天人合一的愿望。所以说,中国画的精神是中国文人精神的延伸,强调文人诗意情怀,强调高古的气韵格调。无论画山水,还是花鸟,画中可以无人影,但“境”中一定有一个人,就像中国人论诗,“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6.根据材料三,下列成语中最能准确表达中国画中的“意境”带给人美感体验的一项是(2分) A.万籁无声 B.赏心悦目 C.超凡脱俗 D.美不胜收 7.下列对材料三的理解与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画意在让欣赏者既领略画作的外部形象之美又满足其精神追求。 B.王国维读“菡萏香销翠叶残”后而生感慨,是因为该词句非常华美。 C.中国画中的“古意”重在用超现实的意象和美感来营造“意境”。 D.中国画无论画什么一定有人的诗意情怀、气韵格调蕴含在其中。 8.简要罗列出上述三则材料中所谈到的中国文人和画家的格调或情怀。(6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市隐斋记 元好问 吾友李生为予言:“予游长安,舍于娄公所。娄,隐者也,居长安市三十年矣。家有小斋,号曰市隐,往来大夫士多为之赋诗,渠欲得君作记。君其以我故为之。” 予曰:“若知隐乎?夫隐,自闭之义也。古之人隐于农、于工、于商、于医卜、于屠钓,至于博徒、卖浆、抱关吏、酒家保,无乎不在。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为隐。前人所以有大小隐之辨者,谓初机之士,信道未笃,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故以山林为小隐;能定能应,不为物诱,出处一致,喧寂两忘,故以朝市为大隐耳。以予观之,小隐于山林,则容或有之,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隐也。自山人①索高价之后,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况朝市乎?今夫乾没氏②之属,胁肩以入市,叠足以登垄断 ,利嘴长距,争捷求售,以与佣儿贩夫血战于锥刀③之下。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伯夷语,曰‘我隐者也’而可乎?敢问娄公之所以隐,奈何?” 曰:“鬻书以为食,取足而已,不害其为廉;以诗酒游诸公间,取和而已,不害其为高。夫廉与高,固古人所以隐,子何疑焉?” 予曰:“予得之矣,予为子记之。虽然,予于此犹有未满焉者。请以韩伯休之事终其说。伯休卖药都市,药不二价,一女子买药,伯休执价不移。女子怒曰:‘子韩伯休邪?何乃不二价?’乃叹曰:‘我本逃名,乃今为女子所知!’弃药径去,终身不返。夫娄公固隐者也,而自闭之义,无乃与伯休异乎?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奚以此为哉?予意大夫士之爱公者,强为之名耳,非公意也。君归,试以吾言问之。” 贞祐丙子十二月,河东元某记。 (取材于《遗山先生文集》卷三十三) 注释:①山人:山居者,指隐士。②乾没氏:侥幸取利的人。③锥刀:喻微末的小利。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信道未笃 笃:坚定 B.今夫乾没氏之属 属:下属 C.鬻书以为食 鬻:卖 D.予意大夫士之爱公者 意:料想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A.舍于娄公所 小隐于山林 B.往来大夫士多为之赋诗 强为之名耳 C.古之人隐于农 请以韩伯休之事终其说 D.故以山林为小隐 以诗酒游诸公间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为隐 不只(生活)在深山之中、蓬蒿之下,这样以后才算是隐者 B.胁肩以入市,叠足以登垄断 缩敛着肩膀(取媚于别人的样子)来到市肆,翘着脚来控制行市 C.夫廉与高,固古人所以隐,子何疑焉 清廉和清高,一定是古人隐居所坚决追求的,你何必怀疑呢 D.虽然,予于此犹有未满焉者 即使如此,我对于这件事还有不满意的地方 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 ①我本逃名,乃今为女子所知! ②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奚以此为哉? 1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娄先生的小书斋叫做“市隐斋”,娄先生想得到李生为他写的记。 B.某些心存侥幸、谋取利益的人言行不一,竟自我标榜为隐士。 C.李生认为娄先生的行为不妨碍他的廉正和清高,娄先生是真隐士。 D.作者认为娄先生的这种行为是为了扬名,与韩伯休是不一样的。 14.请用自己的话具体说明作者对“隐”的认识。(5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8题。 四时田园杂兴 南宋·范成大 一(夏日田园杂兴一)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二(夏日田园杂兴七)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三(冬日田园杂兴十二) 村巷冬年见俗情,邻翁讲礼拜柴荆。长衫布缕如霜雪,云是家机自织成。 四(夏日田园杂兴九) 黄尘行客汗如浆,少住侬家漱井香;借与门前磐石坐,柳阴亭午正风凉。 五(秋日田园杂兴十二) 静看檐蛛结网低,无端妨碍小虫飞。蜻蜒倒挂蜂儿窘,催唤山童为解围。 15.下列对所选诗作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杂兴”意为有感而发、随事吟咏的诗,组诗所选五首都是七言绝句,属于近体诗。 B.选诗一意境宁静明丽,“日长篱落”描写了中午篱笆影随着太阳的升高越来越短的景象。 C. 选诗四以农村儿童的口吻来写,第二句写儿童招呼客人留宿并递上香甜清凉的井水。 D. 这五首诗的语言亲切明快、通俗易懂,在一、二、四句上押韵,体现了诗歌的音乐美。 16. 选诗五中的“蜻蜓倒挂蜂儿窘,催唤山童为解围”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生态文明”,下列诗句也体现了这一点的一项是(3分) A.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胡令能《小儿垂钓》) B.猎人箭底求伤雁,钓户竿头乞活鱼。(王建《寄旧山僧》) C.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杜甫《江村》) D.水绿天青不起尘,风光和暖胜三秦。(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 17.请从下面①、②两题中选定一道题作答。(6分) ①简要赏析选诗一中“惟有蜻蜓蛱蝶飞”及选诗二中“村庄儿女各当家”在各自诗作中的作用。 ②从不同角度简要赏析选诗二、三、四中所体现出来的“和谐美”。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分) ①大自然的美有的是柔美,譬如,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写到的“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 ”。 ②大自然的美有的是壮美,譬如,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写到的“看 ,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③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写桃花源的村民热情好客,在一定程度上则体现了社会的“和谐美”,譬如,“便要还家, 。村中闻有此人, 。” 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4题。 春 丰子恺 ①春是多么可爱的一个名词!自古以来的人都赞美它,希望它长在人间。诗人,特别是词客,对春爱慕尤深。试翻词选,差不多每一页上都可以找到一个春字。后人听惯了这种话,自然地随喜附和,即使实际上没有理解春的可爱的人,一说起春也会觉得欢喜。这一半是春这个字的音容所暗示的,“春!”你听,这个音读起来何等铿锵而惺忪可爱!这个字的形状何等齐整妥帖而具足对称的美!这么美的名字所隶属的时节,想起来一定很可爱。好比听见名叫“丽华”的女子,想来一定是个美人。然而实际上春不是那么可喜的一个时节。我积三十六年之经验,深知暮春以前的春天,生活上是很不愉快的。 ②梅花带雪开了,说道是漏泄春的消息。但这完全是精神上的春,实际上雨雪霏霏,北风烈烈,与严冬何异?所谓迎春的人,也只是瑟缩地躲在房栊内,战栗地站在屋檐下,望望枯枝一般的梅花罢了! ③再迟个把月罢,就像现在:惊蛰已过,所谓春将半了。住在都会里的朋友想象此刻的乡村,足有画图一般美丽,连忙写信来催我写春的随笔。好像因为我偎傍着春,惹他们妒忌似的。其实我们住在乡村间的人,并没有感到快乐,却生受了种种的不舒服:寒暑表激烈地升降于三十六度至六十二度之间(注:此处说的是华氏温度,华氏温度三十六度至六十二度之间相当于摄氏温度2.22°—16.67°)。一日之内,乍暖乍寒。暖起来可以想起都会里的冰淇淋,寒起来几乎可见天然冰,饱尝了所谓“料峭”的滋味。天气又忽晴忽雨,偶一出门,原本干燥的鞋子拖泥带水归来。“一春能有几番晴”是真的;“小楼一夜听春雨”其实没有什么好听,单调得很,远不及你们都会里的无线电的花样繁多呢。春将半了,但它并没有给我们一点舒服,只教我们天天愁寒,愁暖,愁风,愁雨。正是“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 ④春的景象,只有乍寒、乍暖、忽晴、忽雨是实际而明确的。此外虽有春的美景,但都隐约模糊,要仔细探寻,才可依稀仿佛地见到,这就是所谓“寻春”罢?有的说“春在卖花声里”,有的说“春在梨花”,又有的说“红杏枝头春意闹”,但这种景象在我们这枯寂的乡村里都不易见到。即使见到了,肉眼也不易认识。总之,春所带来的美,少而隐;春所带来的不快,多而确。诗人词客似乎也承认这一点,春寒、春困、春愁、春怨,不是诗词中的常谈么?不但现在如此,就是再过个把月,到了清明时节,也不见得一定春光明媚,令人极乐。倘又是落雨,路上的行人将要“断魂”呢。 ⑤可知春徒美其名,在实际生活上是很不愉快的。实际,一年中最愉快的时节,是从暮春开始的。 ⑥就气候上说,暮春以前虽然大体逐渐由寒向暖,但变化多端,始终是乍寒乍暖,最难将息的时候。到了暮春,方才冬天的影响完全消灭,而一路向暖。寒暑表上的水银爬到temperate[(气候)温和的 ]上,正是气候最temperate的时节。就景色上说,春色不须寻找,有广大的绿野青山,慰人心目。古人词云:“杜宇一声春去,树头无数青出。”原来山要到春去的时候方才全青,而惹人注目。我觉得自然景色中,青草与白雪是最伟大的现象。造物者描写“自然”这幅大画图时,对于春红、秋艳,都只是略蘸些胭脂,轻描淡写。到了描写白雪与青草,他就毫不吝惜颜料,用刷子蘸了铅粉、藤黄和花青而大块地涂抹,使屋屋皆白,山山皆青。这仿佛是米派山水的点染法,又好像是Cezanne风景画的“色的块”,何等泼辣的画风!而草色青青,连天遍野,尤为和平可亲,大公无私的春色。花木有时被关闭在私人的庭园里,吃了园丁的私刑而献媚于绅士淑女之前。草则到处自生自长,不择贵贱高下。人都以为花是春的作品,其实春工不在花枝,而在于草。看花的能有几人?草则广泛地生长在大地的表面,普遍地受大众的欣赏。这种美景,是早春所见不到的。那时候山野中枯草遍地,满目憔悴之色,看了令人不快。必须到了暮春,枯草尽去,才有真的青山绿野的出现,而天地为之一新。一年好景,无过于此时。自然对人的恩宠,也以此时为最深厚了。 ⑦讲求实利的西洋人,向来重视这季节,称之为May(五月)。May是一年中最愉快的时节,人间有种种的娱乐,即所谓May-queen(五月美人)、May-pole(五月彩柱)、May-games(五月游艺)等。May这一个字,原是“青春”、“盛年”的意思。可知西洋人视一年中的五月,犹如人生中的青年,为最快乐、最幸福、最精彩的时期。这确是名副其实的。但东洋人的看法就与他们不同:东洋人称这时期为暮春,正是留春、送春、惜春、伤春,而感慨、悲叹、流泪的时候,全然说不到乐。 ⑧东洋人之乐,乃在“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新春,便是那忽晴、忽雨、乍暖、乍寒、最难将息的时候。这时候实际生活上虽然并不舒服,但默察花柳的萌动,静观天地的回春,在精神上是最愉快的。故西洋的“May”相当于东洋的“春”。这两个字读起来声音都很好听,看起来样子都很美丽。不过May是物质的、实利的,而春是精神的、艺术的。东西洋文化的判别,在这里也可窥见。 (取材于丰子恺的同名散文,有删改) 19.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铿锵:“春”这个字的音读起来响亮、明快。 B.妒忌:住在都会里的朋友对我在美丽的乡村偎傍着春感到忿恨。 C.憔悴:山野中枯草遍地、荒凉萧条的景象。 D.萌动:花柳一点点地发芽。 2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春”这个字的形状齐整妥帖而有对称的美,但实际上春不是那么可喜的一个时节。 B.引用“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说明春虽将半了,但并没有给人舒服感。 C.第⑤段有过渡作用,“可知……”道结论,总结上文;“实际……”转话锋,引出下文。 D.作者虽然喜欢满眼是青山绿野的暮春,但不大认同画家对春红、秋艳的轻描淡写。 21.第①段中作者说“深知暮春以前的春天,生活上是很不愉快的”,请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说的理由。(6分) 22.简要赏析第⑥段中的划线句子。(4分) 23.文章最后两段叙写了“东西洋文化的判别”,请分别概括东洋人和西洋人对春的不同看法。作者在这里写西洋人对春的看法有何匠心?(6分) 24.本文中,暮春的草能让人感受到一种顽强的生命力 。下列经典作品中的人物好似暮春的草一样生命力顽强,其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红楼梦》中的林黛玉 B.《边城》中的翠翠 C.《老人与海》中的桑迪亚哥 D.《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5.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80字左右。 ①请从《红楼梦》、《边城》、《呐喊》、《老人与海》、《平凡的世界》、《红岩》等几部名著中选出一个你最喜欢的人物,为其写一简介。要求:符合原著内容,突出人物特征。 ②《论语》中有许多名言,这些名言在我们的生活或学习中带给了我们很多教益,请谈谈你从《论语》的某一条名言中所获的教益。要求:有切实的感受或认识或思考,条理清楚。 ③请从“梅”、“兰”、“竹”、“菊”中选取一物,借之写一段抒情性文字。要求:情感真挚充沛,语言具有感染力。 26.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青山绿水是自然的本色,风清气正是社会的本色,不忘初心是开拓进取者的本色,砥砺前行是拼搏向上者的本色…… 请以“说本色”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时下,人工智能已经像一缕春风吹向了人们的生活,例如,深圳智能公交的试行;将来,人工智能将会如满目春光去普照人们的生活,例如,智能生活助手、智能心理医师、智能设计大师等等将会面世……可以说,等待我们的,将是一个智能勃发的春天。 请以“在智能勃发的春天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叙述清晰,描写具体,想象合理。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房山区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高三年级语文学科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1.B(2分) 2.A(2分) 3.B(3分) 4.D(3分) 5.C(3分) 6.C(2分) 7.B(3分) 8.答案要点:①不畏霜侵露凌的品格(不畏严寒,坚强不屈)。 ②关注现实,关心百姓的情怀(注重时代精神和市民趣味)。 ③高傲、清高的品格(张扬,傲视万物)。 ④超自然的、超现实的、出俗的情怀(离尘绝俗、超尘,安宁、超然)。 ⑤与自然和谐共处、天人合一的情怀。 ⑥高古清幽的品格(高古的气韵格调)。 评分建议:6分。共六个要点,每答对一个要点得1分。据“材料二”答出“洗胸中块垒,抒澎湃激情的情怀”亦可。意思对即可得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9.B(3分) 10.D(3分) 11.C(3分) 12.参考答案:①我原本是为了不让世人知道自己的名字而卖药,今天竟然被一女子知道了我的名字。(2分) ②言辞是人们用来装扮自身的,身将隐居,哪里用得着装扮自己呢?这样做是为了要炫耀(显扬)自己啊,娄先生为什么要做这种事呢?(4分) 评分建议:6分。每句译出句子的整体大意,得1分;第①句的“本”、“为……所”等词或句式,第②句的“……,……也”、“文”、“焉”、“是……也”、“显”、“奚”等句式或词,每译准一个得0.5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13.A(3分) 14.参考答案:①“隐”有“小隐”、“大隐”之别。“小隐”者定力不够,为避免因见到引起欲望的东西而扰乱内心,便隐于山林;“大隐”者定力很强,不被外物所诱,隐于朝市。 ②“隐”有“真隐”、“假隐”之分。“真隐”者不侥幸取利,不求扬名;“假隐”者牟取利益,故意扬名。 评分建议:5分。能够从“小大之别”、“真假之分”两个方面回答,得1分;对“小隐”、“大隐”、“真隐”、“假隐”的解说,各占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15.C(3分) 16.B(3分) 17.参考答案及赋分建议:①“惟有蜻蜓蛱蝶飞”的作用是以动衬静,(1分)以只有蜻蜓和蛱蝶飞来飞去的动态,衬托午时田园的宁静,(1分)并借之展现田园生活的温馨与祥和。(1分)“村庄儿女各当家”的作用是承上启下(过渡),(1分)承首句男耕女织,日夜辛劳,各担其责,启第三、四句儿童也力所能及地在桑树阴下学习种瓜,(1分)赞颂了农民勤劳(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1分) ②选诗二体现了家庭和谐美,(1分)诗中,家庭成员各自承担家务劳动,男耕女织,儿童则学习种瓜,家庭内部关系和谐。(1分)选诗三体现了邻里和谐美,(1分)诗中写农村小巷里的风俗人情,访邻居、拉家常,呈现一片邻里和睦的景象。(1分)选诗四体现了社会和谐美,(1分)诗中描述一个农家孩子在家门口招待过路行人的情景,表现了对他人的关怀与热情,体现了社会和谐。(1分) 评分建议:第①题如果合理地分析出其它方面作用,亦可酌情给分;第②题如果合理地分析出其它方面的“和谐美”,亦可酌情给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18.答案:①俶尔远逝 ②往来翕忽 ③万山红遍 ④层林尽染 ⑤设酒杀鸡作食 ⑥咸来问讯 评分建议:6分。每答对一句得1分。出现错别字或其它错误则该句不得分。 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5分。 19.B(3分) 20.D(3分) 21.参考答案:①初春时节,雨雪霏霏,北风烈烈,与严冬无异,人们在这样的冷春中瑟缩着、战栗着,生活上很不愉快。 ②惊蛰已过,春已过半,乍暖乍寒,忽晴忽雨,这样时冷时暖的春直叫人不舒服、叫人愁。 ③暮春之前,春的美景隐约、模糊、难寻,不易见、不易识;早春山野枯草遍地,令人不快。 说明:第①点语意指向气候寒冷,第②点语意指向气候多变,第③点语意指向美景难寻。 评分建议:6分。共三点,每答对一点得2分。第③点答为“春所带来的美,少而隐;春所带来的不快,多而确”亦可。意思对即可得分。 22.参考答案与赋分建议:该句子运用了拟人和对比的手法,(1分)形象可感地写出了私人庭园里的花木是不自由的,是要献媚于人的,(1分)以此在对比中突出草是自由自主地生长的,是能普遍地受到大众的欣赏的,(1分)并印证了作者“草色青青,连天遍野,尤为和平可亲,大公无私的春色”的说法。(1分) 评分建议:意思对即可得分。 23.参考答案与赋分建议:第一问,东洋人的看法:新春时,默察花柳的萌动,静观天地的回春,精神上是最愉快的;(1分)春是精神的、艺术的。(1分)西洋人的看法:May(五月,实为暮春)是一年中最愉快的时节,(1分)May是物质的、实利的。(1分) 第二问,作者写西洋人对春的看法,一是用典型事例来印证自己对春的看法——现实中,暮春的景象最令人快乐。(1分)二是借之点明(突出)本文主旨——绿草满地、生机勃勃的暮春能给人以实实在在的快乐,而早春与半春则是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1分) 评分建议:意思对即可得分。 24.A(3分)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5.答案从略 评分建议:10分。以6分为基准分进行评阅。 26.答案从略 评分建议:50分。评阅中,树立一个以37分为平均分的意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