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2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省本溪市高级中学盘锦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试题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古典到现代,再到后现代,我们见证了艺术与世界从“不即不离”到“拉开距离”,再到“距离消蚀”的过程。 在古典的艺术话语体系中,如何借助线条、光影、色彩等手段,创造出如其所见、所知、所感的视觉真实,是艺术家的首要任务。所谓视觉真实,是指在接受者的观看模式中,造型艺术的符号与它所再现的世界之间具有“似真性”。之所以说“似真”,是因为艺术符号再现的不是实在的世界,而是表象的世界。 艺术与世界的关系妙就妙在似与不似,不即不离,既贴近生活,又融合了艺术家创造性的想象。艺术的世界虽是幻象,但具有接受效果上的真实感。说它是幻象,一是因为艺术的再现是一种创造性过程,艺术效果取决于再现的媒介、对象与技艺;二是因为艺术的再现是一种“观物取象”的抽象过程,再现什么、如何再现,取决于艺术家观察自然的眼光或图式。说它是真实,一是因为造型符号与所指涉的事物之间具有约定俗成的指涉关系;二是因为它并不记录时空中偶然的事态或个别的事实,而是表现人生普遍的情绪与意义。 因此,作为幻想的制造者,艺术家不仅呈现表象的世界,而且建构视觉的真实。以达芬奇、米开朗琪罗为代表的古典大师,用完美的技艺不仅把自然的微妙描绘得淋漓尽致,而且赋予他所创造的形象以情感和生命。在古典的艺术世界,艺术家总是在所知与所见之间作出妥协和选择,从而使古典艺术处于相对和谐的境界。 与古典的和谐不同,现代的艺术话语具有鲜明的断裂感。没有传统的延续和确定的规范,现代艺术转而强调“绝对的现代”,强调流动、变化和偶然,以及对艺术陈规的质疑。现代艺术家抛弃了对外部自然和现实世界的真诚,转而痴迷于视觉印象的真实和转瞬即逝的美。尤其从塞尚、高更、梵高以来,在对视觉现象的重估中,他们抛弃了三维空间的幻觉,“越来越大胆地切断艺术中的再现因素,以便越来越坚定地在至为简洁、至为抽象的要素中,确立其表现形式的根本法则”。 现代艺术以自我塑造为核心,它鼓励独立自主和表现的自由,给予自我探索以重要地位。一方面,它对艺术价值的评价是以个人兴趣为衡量尺度;另一方面,它又是反体制的、批判的。它以放荡不羁的形式表达了拒绝媚俗的精英意识,无形中拉大了精英与大众的距离。因而,现代艺术与大众格格不入,注定无法通俗。 如果说现代艺术以艺术的自主性为前提,刻意拉大艺术与世界、精英与大众、雅与俗的距离,那么后现代艺术则产生了“距离的消蚀现象,其目的是为了获得即刻反应、冲撞效果、同步感和煽动性”。 在艺术风格上,雅俗艺术之间、艺术与生活之间已经失去了泾渭分明的界限,艺术家们沉溺于折中主义与符号拼贴的混杂风格之中,现代美学一本正经的精英意识已经被戏谑的、嘲讽的审美立场所取代。在后现代艺术中,伴随着雅俗文化的融合以及不同风格艺术的混杂,各种距离感消失了。人们片面地强调直观性、轰动性、新奇和刺激,消解了时空感受的审美距离。 后现代艺术的主要策略是,通过对过去符号的拼贴、挪用、解构与重组,来消解信息与娱乐、现实与影像、精英与大众、艺术与非艺术、审美经验与日常经验的差异性。因此,后现代艺术往往不像现代艺术那样给人很强的距离感,与此同时,它的批判性也相对减弱了。 (摘编自周计武《微博橙子辅导》)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视觉真实强调造型艺术符号与客观世界在表象上的相似性,强调把自然的微妙表现得淋漓尽致。 B. 与强调偶然的现代艺术不同,古典艺术并不记录偶然和个别,而是表现人生普遍的情绪与意义。 C. 现代艺术的精英意识被新的审美立场取代后,雅俗融合,风格混杂,出现了“距离的消蚀现象”。 D. 后现代艺术采取折中主义,通过符号拼贴、重组等方式来获得同步感及煽动性、批判性等效果。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总分式”结构,本论部分从古典到现代再到后现代,以时间为序层层推进,论述清晰。 B. 文章以达芬奇等艺术家为例,论证了古典艺术的和谐是他们在所知与所见之间妥协和选择的结果。 C. 文章从艺术再现是一种创造性过程和“观物取象”的抽象过程两方面来论证艺术世界是一种幻象。 D. 文章运用了举例、对比等多种手法,阐释了“古典”“现代”“后现代”在艺术语境下 丰富含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从古典到现代再到后现代,都强调艺术与世界的关系,说明现实生活是艺术的唯一源泉。 B. 塞尚、高更以前的现代艺术家因依赖三维空间幻觉和再现因素,而使作品失去了批判性。 C. 现代艺术割裂传统,丢掉规范而以自我塑造为核心,表达精英意识,必然使其远离大众。 D. 在艺术风格上,古典艺术强调通俗,现代艺术强调高雅,而后现代艺术则强调雅俗融合。 【答案】1. D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查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解答是应先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项的表述仔细比对,看是否一致;同时还要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般思路,比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曲解文意等等。 D项,“通过符号拼贴、重组等方式来获得同步感及煽动性、批判性等效果”方式与目的弄错。信息源在最后一段,可见拼贴、重组等方式是用来“消解差异性”的,另,文末明确指出后现代艺术的批判性减弱了。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B项,“文章以达芬奇等艺术家为例,论证了古典艺术的和谐是他们在所知与所见之间妥协和选择的结果”论据与观点不对等。文章举达﹒芬奇的例子是为论证“艺术家不仅呈现表象的世界,而且建构视觉的真实”的。 故选B。 【3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 A项,“唯一源泉”的推论过于绝对。,原文说“从古典到现代,再到后现代,我们见证了艺术与世界从‘不即不离’到‘拉开距离’,再到“距离消蚀”的过程”,拉开距离便是超越世界,意即可以不源于世界或者现实生活。从原文“如果说现代艺术以艺术的自主性为前提,刻意拉大艺术与世界……的距离”“现代艺术家抛弃了对外部自然和现实世界的真诚,转而痴迷于视觉印象的真实和转瞬即逝的美。切断艺术中的再现因素,以便越来越坚定地在……至为抽象的要素中,确立其表现形式的根本法则”中也可以推断“唯一”的绝对性。 B项,“塞尚、高更以前的现代艺术家因依赖三维空间幻觉和再现因素,而使作品失去了批判性”,“依赖三维空间”与文本背离,因果推论不成立,强加因果。原文说“他们抛弃了三维空间的幻觉”,可见并非“依赖”。 D项,对作者在文中的观点评价错误。根据原文内容,古典艺术强调的是“和谐”,现代艺术强调的是“艺术的自主性”。 故选C。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 (1)无中生有。把文章里没有的内容加进答案中去。(特别提醒:关注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 (2)主次颠倒。把次要的说成主要的。 (3)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即偷换概念,明明是那件事,答案里却说成是这件事。 (4)因果颠倒。或者把因说成果,或者把果说成因,这一点最具有干扰性,需要认真甄别。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近日,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检察院披露了一件以在校大学生为作案对象的“校园贷”“套路贷”案件,现阶段共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11人。被害人因沉迷网络赌博,不仅花光了父母给的生活费,还欠下不少债务,在同学的介绍下到校外某贷款公司借钱,后因无法及时偿还贷款,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欠款数目从6000元累积到10余万元,翻了近20倍。 (摘编自《高校学生陷“校园贷”,借1.3万欠100余万》,《法制日报》2018年5月2日) 材料二: 记者从教育部获悉,一些不良校园贷机构利用虚假宣传,诱骗在校大学生陷入“套路贷”“高利贷”陷阱,“小贷”滚成“巨债”,并采取威胁、恐吓甚至暴力方式催贷。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再次提醒广大学生务必“提高警惕”“找准组织”“理性消费”。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表示,不良校园贷机构往往采取虚假宣传的方式,以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为诱饵,诱骗学生过度消费,其本质就是打着善意的幌子,行诈骗、敲诈之实。广大学生要提高警惕,对广告中的“免费”“优惠”“打折”要多留一份心眼、多打几个问号。平常要多学一些金融常识,增强防范意识,提高自身对网贷业务甄别、抵制的能力,切勿盲目信任。而学校和家长作为监护的责任主体,则需在思想引导、风险教育上下功夫。 (摘编自《不良校园贷“免费”套路藏风险》,《北京晚报》2018年5月2日) 材料三: 校园贷沦为“校园害”的背后,既有社会层面的问题,也有容易被忽略的教育问题。正如有人所言,我们的大学生还缺少财商教育。例如,金融被举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血液”,金融理财能力被称为“公民实现富裕幸福生活的基础”,金融常识这堂课应该在大学生中普及,尤其是在网上借贷流行、电子支付普及的今天。试想,如果高校能够与时俱进,多进行一些金融常识方面的教育,在普及知识中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在剖析案例中提升学生的防骗能力,在培养财商中提升学生的理财能力,那么学生哪怕看不穿校园贷的套路,也会有所警惕。目前,教育部已要求各高校重视金融知识教育,加强对不良校园贷的警示教育,这无疑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非法校园贷走了,但换个马甲的新骗局还可能登场。加强财商教育,就相当于为大学生披上抗击诈骗的盔甲。 业内人士认为,非法校园贷潜滋暗长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借贷机构用较低的门槛诱骗学生上当;二是大学生金融知识匮乏;三是虚荣心所致。就此而言,大学生在学习金融常识的同时,也需要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当收入满足不了消费、能力撑不起欲望,该怎么办?面对捉襟见肘的经济状况,是否非要进行超出自身能力的高消费?这就需要学会自我管理、自我驾驭和自我克制。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是成长成才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如果不善于自我管理,最终就会迷失自我。“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贷款消费已成时代潮流,不应再被妖魔化。当非法校园贷被禁绝,也应增加合法借贷资源的供给。据报道,目前已有多家银行开办针对大学生小额信用贷款的业务。 (摘编自《别让校园贷成为“校园害”》,《人民日报》2017年9月8日) 材料四: 曾经被叫停的校园贷死灰复燃。尽管国家发文规范,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但面对大学生这样一个手中有余钱、心智不够成熟、社会经验又不足的“肥羊”群体,仍有不少人在打着校园贷的主意。 近日,据报道,记者发现闪银、拍拍贷、及贷等平台在国家取缔校园贷之后,仍悄悄从事该业务。在记者测试的平台中,仍从事校园贷的占比超过42%。其中,闪银平台向学生发放高利贷年化利率高达199.38%,该平台还“发明”了变种砍头息,借1000元,实际只得790元。 而拍拍贷虽提示学生不能借钱,但仍成功下款。借款本金1000元,每期还款105.21元,以IRR公式计算可知,实际上在拍拍贷借款利率为年化45.39%,高于24%的法定利率;及贷则是年利率高达71.56%,还在十分隐蔽的地方搭售保险。 另外,也有不少校园贷以“求职贷”“培训贷”“创业贷”等名称作为替换,继续蒙骗学生。 (前瞻经济学人《留心了,“校园贷“死灰复燃套路依旧多!》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些不良校园贷从“小贷”滚成“巨债”,这与一些大学生轻信不良校园贷机构虚假宣传、不识其套路陷阱有很大的关系。 B. 在网上借贷网络支付流行的今天缺乏金融常识是大学生易上当受骗的原因之一。 C. 当代大学生消费需求旺盛,爱好时尚和潮流追求超前消费,为非法校园贷的滋生提供了温床,所以大学生要加强财商教育。 D. 校园贷沦为“校园害”,原因是多方面的。家长和学校都有责任正确引导学生,使学生加强防范意识。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通过具体案例对某类非法校团贷的形成进行了报道,材料二则介绍了非法校园贷的一些具体形式并对学生做了提醒。 B. 不良校园贷机构采取“免费”“打折”等虚假宣传隐瞒了其诈骗意图,这是某些大学生陷入“套路”“高利贷”陷阱的原因之一。 C. “求职贷”“培训贷”“创业贷”等名称就是校园贷的幌子其目的是继续蒙骗学生。 D. 大学生成长成才关键是要学会自我管理,如果学生自己不能提高警惕、抵制诈骗,即便非法校园贷没有了,还可能会有新骗局出现。 6. 依据文本,概括“砍头息”的意思,以及大学生如何才能有效防止陷入非法校园贷的骗局。 【答案】4. C 5. C 6. 砍头息,指的是高利贷或地下钱庄,给借款者放贷时先从本金里面扣除一部分钱,这部分钱称之为砍头息。①大学生要主动学习金融知识,提高财商;提高风险意识和对“校园贷”的金融欺诈的警惕。②需要克服虚荣心,提升自我管理能力。③实在有借贷需要,应通过合法借贷的途径借贷。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认真阅读原文内容及图表,再仔细阅读各个选项,找出文章中与选项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 C项,“当代大学生消费需求旺盛,爱好时尚和潮流,追求超前消费”的说法错误。首先材料未提及“爱好时尚和潮流”;其次材料三中虽提及“贷款消费已成时代潮流”,但材料中观点对此持肯定态度,文意强调的是合法借贷;还有不能说“当今大学生”,范围太大,只能是部分大学生。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采用的是选择题形式,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注意仔细阅读选项及原文,把选项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做出判断。 C项,“‘求职贷’‘培训贷’‘创业贷’等名称就是校园贷的幌子其目的是继续蒙骗学生”与原文意思不符,材料四说“也有不少校园贷以‘求职贷’‘培训贷’‘创业贷’等名称作为替换,继续蒙骗学生”。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和探究文本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然后通读全文,知道各个材料是从什么角度述说的中心话题,与要求回答的问题有什么关联最后筛选出关联部分,进行分析作答。第一个问题“概括‘砍头息’的意思”,首先要在文本中找出答题区间。有关“砍头息”的信息主要集中在材料四中,根据“闪银平台向学生发放高利贷年化利率高达199.38%,该平台还“发明”了变种砍头息,借1000元,实际只得790元”这一借贷方式分析,“砍头息”是由高利贷或地下钱庄放贷给借贷者,他们在放贷时借1000元给借贷者,但实际只需要付790元,其中的差价就是放贷者的利息,而这部分利息就是“砍头息”。第二个问题“大学生如何才能有效防止陷入非法校园贷的骗局”,回答这道题,可以针对非法校园贷潜滋暗长的原因,提出对应的措施。材料三主要从三方面分析:一是借贷机构用较低的门槛诱骗学生上当;二是大学生金融知识匮乏;三是虚荣心所致。针对这三个原因,材料二、三提出了应对的措施“不良校园贷机构采取‘免费’‘打折’等虚假宣传隐瞒了其诈骗意图,这是某些大学生陷入‘套路’‘高利贷’陷阱的原因之一”“广大学生要提高警惕,……平常要多学一些金融常识,增强防范意识,提高自身对网贷业务甄别、抵制的能力,切勿盲目信任”“正如有人所言,我们的大学生还缺少财商教育”“面对捉襟见肘的经济状况……这就需要学会自我管理、自我驾驭和自我克制”,据此,可整合答案。 【点睛】论述类文本题在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时,一般分为三步: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因为该题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件绿绸村衣① 【德】海因里希·伯尔 我完全按照人家告诉我的那样行事,没有敲门就推门走进屋去。可是,当我突然见到一个又高又胖的女人站在我面前时,我吃了一惊。她那脸上有着一种难得见到的东西:美妙的色泽,健康,安详,自信。 她的眼睛的神色是冷漠的。她站在桌子旁择菜,身边放着一个还有吃剩的蛋糕的盘子,一只大胖猫正在蛋糕上闻来闻去。屋子又矮又窄,空气混浊,还有一股油腥味。我的畏缩目光在蛋糕、猫和女人健康的脸之间来回转个不停,喉咙里有一种呛人的①苦涩味,噎得我很难受。 “什么事?”她问,眼睛抬也不抬。 我用颤抖的双手打开手提包拉锁,这时脑袋碰到了低矮的门框,最后取出了我的东西:一件衬衣。 “一件衬衣,”我沙哑地说,“我想……也许……一件衬衣。” “我丈夫的衬衣足够穿十年的!”她说完这话像是出于偶然地抬起眼睛,死死地盯着那件窸窸窣窣的柔软的绿衬衣,我看到她眼睛里突然闪现一种无法克制的欲望,心想这事已十拿九稳了。她连手也不擦一擦,就抓起衬衣,提溜着衬衣的肩部,翻来覆去观察每一道接缝,然后含糊不清地嘟哝了一声。 我不耐烦地内心不安地看着她又去继续把洋白菜弄干净,走到灶旁掀起一口咝咝作响的锅的盖子。一股香喷喷的热油味在屋子里弥漫开来。此时那只猫已在蛋糕上嗅了老半天,显然觉得它还不够新鲜好吃,便懒洋洋地一跳,以优美的姿态跳到椅子上,再从椅子上跳到地上,一溜烟地从我身边窜出门去。 油在沸腾,我相信听到了猪油块在盖着盖儿的锅里劈劈啪啪的蹦跳声,因为这时一段遥远往事的回忆告诉我,那是猪油,这个锅里正在炼猪油。女人继续在削洋白菜。有个地方,一头母牛在哞哞低叫,一辆手推车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而我一直还站在门口,我的衬衣在肮脏的椅子靠背上晃悠,我那心爱的柔软的绿绸衬衣,对它的柔软我曾向往了七年之久…… 我觉得犹如站在烧得通红的炉篦子上,而沉默使我憋得透不过气来,难受得要命。 我终于犹豫不决地伸手去拿衬衣。“您,”我说,声音比方才更嘶哑了,“您……不想要?” “您要换什么?”她连眼睛也不抬地冷冷地问。她那灵巧的手指已把洋白菜弄干净,把菜叶收进一个漏勺,用水冲洗,然后又掀起那个正在炼油的锅的盖子,把菜叶倒了进去。那令人垂涎欲滴的咝咝声使我又想起往事,好像已过去一千年的往事,而我才只有二十八岁…… “喂,您要换什么?”现在她更加不耐烦地问。 可我不是商人,不,虽然我光顾过从格里内角②到克拉斯诺达尔③的所有黑市。 我张口结舌:“猪油……面包……也许面粉,我想……” 这时她第一次抬起头,用她那冷漠的蓝眼睛,冷冷地看着我,在这一刹那,我知道自己完了……今后我将永远不会再知道猪油的味道了,猪油对我将永远只是一阵令人痛苦的气味回忆……我对一切都无动于衷,她的目光击中了我,洞穿了我。现在我内心空空…… 她哑然失笑。“衬衣,”她以讥笑的口吻喊道,“我能用几张面包票去换衬衣。” 我从椅子上夺过衬衣,把它系在这个大喊大叫的女人的脖子上,把她像一只淹死的猫一样吊在那黑沉沉的巨大的耶稣受难像下面的钉子上,这像就挂在她头顶上的黄粉墙上……不过,我只是在想象中这样做。实际上,我抓起我的衬衣团成一团,又把它塞进手提包,然后转身向门口走去。 那只猫正蹲在过道里津津有味地舔食一盘牛奶,当我走过它身旁时,它抬起头点了点,似乎要跟我打招呼,并且安慰我,在它那双模模糊糊的绿眼睛里流露出一点人性,一点无法形容的人性……可是,人家告诉过我,我要有耐心,因此我觉得应当再试一试。先是为了回避那明朗得令人感到压抑的天空,我跑到一处不知什么地方,在奇形怪状的苹果树下越过臭水坑和啄食的鸡群,来到不远的一座古老椴树浓荫匝地的较大的农家院落。一定是喉咙里的②苦涩味 模糊了我的眼睛,我直到最后一分钟才看到一个身材粗壮的农村小伙子坐在房前长凳上,向两匹正在吃食的马说着亲热的言语。当他见到我的时候,就笑着从一扇打开的窗子向屋里喊道:“妈,第十八号来了。”说罢他非常开心地拍拍自己的大腿,往烟斗里装起烟丝来,屋里回答他笑声的是一声响亮的咕咕声,一个脸膛棕红,精神饱满的女人在窗框里闪现了一秒钟,她的面孔像一块油亮亮的煎饼。我马上转过身去,经过水坑、鸡群和嘎嘎喊叫的鹅群向后奔去。我像疯了似的跑得飞快,手提包紧紧地夹在臂下。当我又到达村中道路时,这才放慢脚步,从半小时前登上的山上又走下去。 当我重又见到我脚下那条两边长着可爱树木的亲切的灰色蛇形公路时,松了一口气。我的脉搏跳得更平稳了,当我坐在那条多石、荒芜、霉味弥漫的村中道路通向阳关大道的岔道口时,苦涩味减轻了。 我大汗淋漓。 蓦地,我莞尔一笑,点燃我的烟斗,从身上扯下又脏又旧、被汗水浸透的衬衣,迅速穿上凉爽柔软的绸衣,一股舒适的感觉油然而生,流过我的全身,于是一切苦涩味全都化为乌有,从我身上消失了。我在公路上重新向火车站方向走去,内心深处升起一种憧憬,渴望见到城市贫困丑陋的面貌,因为在这张变得难看的面孔后面,我还常常看到困难中的人性。 【注】①文章背景说明:二战中德国城市受到巨大破坏,战后许多市民到相对破坏较小的农村以物换物,换取生活必需品。②法国北海岸一个地方。③苏联北高加索一城市。 7.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文中两次提到的“苦涩味”,虽然具体原因不同但都是为了体现“我”要用衬衫换食物时心理上的畏缩、胆怯尴尬产生的苦涩感。 B. “女人”是一个“又高又胖”的女人,猫是一只“大胖猫”两个“胖”字看似毫不相干,实际却别有深意,好的小说即使在最细微的地方,也不忘为主题服务。 C. “我”与“女人”其实都是特定社会环境下的“小人物”,但“小人物”却毫不同情“小人物”。作家之所以安排吊死“女人”这样的情节就是要在理想中完成人性缺失的批判。 D. 伯尔曾经说过,人是为了生存才去寻求人性(人道)的生活,其目的有大有小。小说中的“我”正是如此,他其实只想换取一些等价的食物,但“自尊”被伤害时,他宁肯放弃食物。 8. 文中对房子中的一只猫进行了多次描写,试分析其作用。 9. 小说以画线句子结尾,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7. A 8. ①猫的“胖”、猫不吃失去新鲜的蛋糕,猫“舔食牛奶”,猫充足的食物和生活与“我”的现状形成对比突出了“我”的极端困窘与饥饿;②结尾写猫“抬起头点了点,似乎要跟我打招呼,并且安慰我”则 和“女 人”对“我”的态度形成对比,突出讽刺了“女人”作为人的无情与冷漠,深化了主题。 9. ①揭示小说主旨,升华主题。反映出二战后,德国人民物质贫乏,城市遭到破坏的现实,也揭示了人与人之间冷漠自私的人性丑陋,但“困难中的人性”则表现出我对“尊严坚贞”的品德的坚守,和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坚信。②以此结尾,完成了我的心理蜕变,使人物形象更丰满,并能给读者以光明和希望,更具鼓舞人心的作用。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A项,第二次的“苦涩味”,体现的是“我”刚刚交换失败遭遇嘲讽冷眼、自尊被伤害的内心的苦涩感。因此是错误的。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形象作用的能力。分析物象作用五方面:自身作用指的是它作为小说形象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它自身的独到特点、作用和审美价值,丰富了文章的内容;环境作用,物象衬托了环境,看其对时代特点氛围做了怎样的揭示或暗示,看其具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人物作用,物象衬托了人物品格,突出了人物形象,应格外注意物象本身的特点对主要人物的映衬;情节作用,物象往往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件,物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点题作用指的是揭示了怎样的主题。 文中对房子中的“一只猫”进行了多次描写:“她站在桌子旁择菜,一只大胖猫正在蛋糕上闻来闻去,身边放着一个还有吃剩的蛋糕的盘子” “那只猫正蹲在过道里津津有味地舔食一盘牛奶,当我走过它身旁时,它抬起头点了点,似乎要跟我打招呼,并且安慰我,在它那双模模糊糊的绿眼睛里流露出一点人性,一点无法形容的人性……” “此时那只猫已在蛋糕上嗅了老半天,显然觉得它还不够新鲜好吃,便懒洋洋地一跳,以优美的姿态跳到椅子上,再从椅子上跳到地上,一溜烟地从我身边窜出门去”。“我”生活窘困想用绿绸衣换取生活所需,而胖女人家里的“胖”猫却不吃失去新鲜的蛋糕,津津有味地“舔食牛奶”,猫充足的食物和生活与“我”的现状形成对比,突出了“我”的极端困窘与饥饿;结尾处,通过对猫“模模糊糊的绿眼睛里流露出一点人性,一点无法形容的人性”的描写,衬托出女人的无情与冷漠。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文章重要段落的艺术效果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生先要审清题目要求“小说以画线句子结尾,样写有什么作用”,在浏览全文的基础上,情节、人物、主旨等角度加以分析。从人物形象上看,“我”似乎获得了重生,从一个别人眼中的乞讨者变成一个有高度人格尊严、走向新旅程的人,人物形象更加饱满。从主旨上看,“我在公路上重新向火车站方向走去,内心深处升起一种憧憬,渴望见到城市贫困丑陋的面貌,因为在这张变得难看的面孔后面,我还常常看到困难中的人性”一句,呼吁了人性的回归,深化了主旨。 【点睛】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此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裴仁基,字德本,河东人也。仁基少骁武,便弓马。平陈之役,以亲卫从征,先登陷阵,拜仪同,赐物千段。以本官领汉王谅府亲信。谅反,仁基苦谏见囚。谅败,超拜护军。后改授武贲郎将,从将军李景讨叛蛮向思多于黔安,以功进银青光禄大夫。击破吐谷浑,加授金紫光禄大夫。斩获寇掠靺鞨,拜左光禄大夫。从征高丽,进位光禄大夫。 李密据洛口,帝令仁基为河南道讨捕大使,据武牢拒密。仁基见强寇在前,士卒劳弊,所得军资,即用分赏。监军御史萧怀静止之,众咸怒怀静。怀静又阴持仁基长短,欲有奏劾。仁基惧,杀怀静,以其众归密。密以为河东郡公。其子行俨,骁勇善战。密复以为绛郡公,甚相委昵。 王世充以东都食尽,悉众诣偃师,求决战。密与诸将计。仁基曰:“世充尽锐而至洛下必虚可分兵守其要路令不得东简精兵三万傍河西出以逼东都。世充却还,我且按甲。世充重出,我又逼之。如此,则我有余力,彼劳奔命。兵法所谓彼出我归,彼归我出,数战以疲之,多方以误之者也。“密曰:“公知其一,不知其二。东都兵马有三不可当:器械精一也,决计而来二也,食尽求斗三也。我按兵蓄力以观其弊,彼求斗不得,欲走无路。不过十日,世充之首可悬于麾下。“单雄信等诸将轻世充,皆请战。仁基苦争不得。密难违诸将言,战遂大败。仁基为世充所虏。世充以仁基父子并骁勇,深礼之,以兄女妻行俨。及僭 尊号,署仁基为礼部尚书,行俨为左辅大将军。行俨每战,所当皆披靡,号万人敌。世充惮其威名,颇加猜防。仁基知之,甚不自安,遂与世充所署尚书左丞宇文儒童、尚食直长陈谦、秘书丞崔德本等谋。令陈谦于上食之际,持匕首劫世充,行俨以兵应之。事定,然后辅越王侗。事临发,将军张童儿告之,俱为世充所杀。 (节选自《北史·卷三十八》)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世充尽锐而至洛下/必虚/可分兵守其要路/令不得东/简精兵三万傍河/西出/以逼东都 B. 世充尽锐而至/洛下必虚/可分兵守其要路/令不得东简/精兵三万/傍河西出/以逼东都 C. 世充尽锐而至/洛下必虚/可分兵守其要路/令不得东/简精兵三万/傍河西出/以逼东都 D. 世充尽锐而至洛下/必虚/可分兵守其要路/令不得东简/精兵三万/傍河西出/以逼东都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光禄大夫,汉武帝时置,掌顾问应对;魏晋以后为加官及褒赠之官,加金章紫绶者,称金紫光禄大夫;加银章青绶者,称银青光禄大夫;唐、宋以后用作散官文阶之号。 B. 御史,先秦时期,天子、诸侯、大夫、邑宰皆置,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C. 丞,秦汉以后用作官名,一般是各级长官副职,如大理寺丞、府丞、县丞等。 D. 僭,尊号,即继承皇帝封号,文中指的是王世充即位为皇帝。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裴仁基善于激励士气。他把军用物资分赏给部下,却被萧怀静制止,这使两人矛盾激化,并最终导致后者被杀,裴仁基叛变。 B. 裴仁基骁勇又有智谋。年轻时就善于骑马射箭,在平定南陈时,冲锋在前,初立功绩。王世充因为东都洛阳粮食不足,寻求与李密决战,裴仁基献疲敌之计,而李密积极求战,两人各持己见。 C. 裴仁基性格中有“苦谏”“苦争”的一面。他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对杨谅和李密都尽心竭力。 D. 裴仁基遇主不明,自己也没有忠贞不二。李密造反,皇帝命裴仁基讨伐,他投降李密;兵败被俘后,又投降了王世充。最后谋反事败被杀,令人叹惜。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本官领汉王谅府亲信。谅反,仁基苦谏见囚。谅败,超拜护军。 (2)怀静又阴持仁基长短,欲有奏劾。仁基惧,杀怀静,以其众归密。 【答案】10. C 11. D 12. B 13. (1)后来以仪同的身份兼任汉王杨谅王府的亲信。汉王杨谅谋反,裴仁基苦苦劝谏却被囚禁。杨谅谋反失败,(隋炀帝)越级提拔他担任护军。 (2)萧怀静又暗地里掌握裴仁基的过失,想要上奏弹劾他。裴仁基心里害怕,于是杀死萧情那个球,带领部下投靠了李密。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等。 本题中,“洛下必虚”,“洛下”是“必虚”的主语,故前面要断开,排除AD;“简精兵三万”中,“简”是“精兵三万”的谓语,不能断开,排除B。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 D项,“僭,尊号,即继承皇帝封号”理解错误。“僭”,超越身份,越分窃据上位,冒用在上者的名分行事,不合礼法,贬义。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 B项,“李密积极求战”错误,从文中来看,积极请战的是单雄信等,李密难以违背诸将们的请求,于是与王世充决战,选项张冠李戴。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第一句得分点:“领”,兼任;“见”,被;“超拜”,越级提拔。 第二句得分点:“阴”,暗地里;“长短”偏义复词,偏“短”,缺点,过失;“以”,率领。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 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 译文: 裴仁基字德本,河东人。仁基年少时就很骁勇,善于骑马射箭。在隋朝消灭陈朝的战役中,裴仁基以隋文帝侍卫的身份参加战斗,率先冲锋陷阵,因功被授任为仪同,赐缣彩一千段。后来以仪同的身份兼任汉王杨谅(隋文帝第五子)王府的亲信。汉王杨谅谋反,裴仁基苦苦劝谏却被囚禁。杨谅谋反失败,(隋炀帝)越级提拔他担任护军。数年之后,裴仁基改任武贲郎将,跟随将军李景在黔安讨伐反叛的蛮贼向思多,因战功升任银青光禄大夫。裴仁基又打败吐谷浑,加授金紫光禄大夫。斩杀、俘虏进犯的靺鞨,被授任为左光禄大夫。跟随隋炀帝征讨高丽,升任光禄大夫。 当时瓦岗寨首领李密占据洛口。朝廷命令裴仁基为河南道讨捕大使,据守虎牢关以抵抗李密。裴仁基见强敌在前,部队疲劳,因此所得的军用物资,全部赏赐给士卒。监军御史萧怀静反对这样做,士卒们都怨恨萧怀静。萧怀静又屡次搜罗裴仁基的过失上奏弹劾他。裴仁基很害怕,就杀死萧怀静,率领他的部众归顺李密。李密封裴仁基为河东郡公;裴仁基的儿子裴行俨骁勇善战,李密又封他为绛郡公,对他非常亲昵。 王世充因洛阳粮尽,率领全部兵马到偃师,与李密决战。李密向诸将询问计策,裴仁基回答说:“王世充全部精锐部队都带来了,洛阳必定空虚,可以分派军队守住各重要通道,让他无法东进,我们再挑选三万精兵,沿黄河西进,以逼近洛阳。如果王世充退回,我们就按兵不动;如果王世充再次进军,我们就又逼近洛阳。这样,我方可以有充裕的体力,而敌方则疲于奔命。兵法上所说的对方出战我退回,对方退回我出战,多次挑战使敌人疲劳,使用这策略迷惑敌人。”李密说:“裴公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洛阳的军队有三方面难以抵挡,器械精良是其一,为了决战而来是其二,粮食吃完而战是其三。我方按兵不动蓄积力量而寻求敌人的弱点,对方求战而找不到机会,想走又无退路,不超过十天,王世充的人头可以悬挂在我的军旗之下。”单雄信等将领轻视王世充,都请求出战,裴仁基苦苦劝阻而不能阻止。李密难以违背诸将们的请求,于是与王世充决战,结果大败。裴仁基被王世充俘虏。王世充因他们父子都是骁将,很是礼遇他们,把兄长的女儿嫁给裴行俨。王世充称帝后,任命裴仁基为礼部尚书,裴行俨为左辅大将军。裴行俨每有攻战,都所向披靡,号称“万人敌”。王世充忌惮裴行俨的威名,对他很有些防范和猜忌。裴仁基知道王世充的意思,心中很是不安。就与王世充属下的尚书左丞宇文儒童、尚食直长陈谦、秘书丞崔德本等人密谋造反。裴仁基命陈谦在给王世充进食时,拿匕首劫持王世充,命裴行俨率兵接应。等大局已定,就复立越王杨侗为皇帝,并辅佐他。事变将要开始时,将军张童儿向王世充告发了他们,裴仁基等人全部被王世充杀死。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与东吴生相遇 (晚唐)韦庄 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 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 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 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①平。 【注】①泰阶:星名。古人认为泰阶星现,预兆国泰安。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十年”“白首”可见诗人与朋友分别已久,“各”写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共同悲戚。 B. 三四句为挥泪叙旧的辛酸语,百感交集,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C. 诗人运用叙事、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书写与东吴生相遇后的所思所感,感慨顿挫,圆稳整赡,感人至深。 D. 全诗构思巧妙,以“泪”始,以“笑”结,前后照应,关锁严密,细腻地表现了诗人与老友相遇,喜极而泣的情感。 15. 有人评价韦庄的律诗常有“感慨顿挫”之感?请从情感与结构的角度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 “感慨”主要指诗歌感情深沉复杂。乱世颠沛,年华蹉跎之悲;与友人久别重逢同病相怜的感慨。有才华的人被压在社会最底层,得不到春风雨露。尸位素餐者篇是高踞豪门吟风弄月,对社会不公的控诉。诗中既流露出老当益壮的激情,也透露着期望社稷郅治(或“期望社稷太平”)的心理。“顿挫”,全诗以“泪”始,以“笑”结,由悲到愤,再转入喜,情感表达抑扬跌宕。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确认,得出答案。 D项,“细腻地表现了诗人与老友相遇,喜极而泣的情感”理解错误。不是喜极而泣,而是由悲到喜的感情变化。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情感和手法的能力。对诗歌语句含义的理解,首先要借助重要意象把握诗歌描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考虑诗句表达的思想情感。答题时注意先答出诗句的意思,然后分析情感。题干“有人评价韦庄的律诗常有‘感慨顿挫’之感?请从情感与结构的角度简要分析”,这道题有两问,第一问考查赏析诗歌的情感。题干“感慨”主要指诗歌感情深沉复杂,生要注意诗歌情感的丰富性,分析“感慨”的内容。这首题为“与东吴生相遇” ,表明主人应该是在路途之中,这首诗题材是“羁旅”,然后结合文本和注释进行分析列举。诗人用随风飘泊的水上浮萍,画了自己流离失所的“十年身事”。“各”字表明东吴生与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不免同病相怜,表达了乱世颠沛,年华蹉跎之悲;五、六句是痛定思痛的激愤语。乱离社会,世态炎凉,“贫”与“贵”,“陋巷”与“豪家”,一边是啼饥号寒,一边是灯红酒绿,相距何其悬远。诗句是对上层统治者饱含泪水的控诉,也是对自己“十年身事”的不平。七八这两句是说:趁未衰之年,暂拼一醉,而破涕为笑,这是聊以解嘲;期望今后能河清海晏,国泰民安,这是自许和自慰。第二问考查赏析诗歌的结构能力。本诗构思巧妙,以“泪”始,以“笑”结,前后照应,关锁严密,细腻地表现了诗人与老友相遇,由悲到喜的感情变化,情感表达抑扬跌宕。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刘希夷在《代悲白头翁》中说:“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表达了相似却更积极的感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陆游《书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典明志,表明自己渴望效法先贤,施展抱负。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辉煌灿烂、气象万千的奇景盛况推向高潮,不料仙境倏忽消失,梦境旋亦破灭,诗人终于在惊悸中返回现实。(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答案】 (1). 人生代代无穷已 (2). 江月年年望相似 (3). 出师一表真名世 (4). 千载谁堪伯仲间 (5). 虎鼓瑟兮鸾回车 (6). 先之人兮列如麻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识记的能力。要求考生课下多读名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解答此类试题时,如果是情境默写,一定仔细斟酌提示语;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词:瑟,鸾,兮。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唐时期,社会各方面矛盾尖锐,危机深重,迫切要求一些士大夫在政治上进行改革,复兴儒学成为与此相伴的强大思潮 。韩愈、柳宗元等人尖锐的批判六朝以来的骈体文,提倡更为实用的上继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并称之为“古文”。韩愈、柳宗元两个人都是散文大家,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在他们影响下,中唐文风大变,清新流畅的新文体,基本取代了几百年来的骈文的统治地位,文学家称这场文体革新为唐代古文运动。 ( )。《师说》文字精炼,文气充沛,对比手法的运用与各种生动形象的描写,大大增强了说理的鲜明性和感染性。《进学解》采用对话问答体,嬉笑怒骂,________,显得新颖奇妙,意趣横生。《杂说四》托物寓意,构思精巧。《送董邵南序》盘旋曲折,________。《张中丞传后序》记叙张巡、许远、南霁云等死守睢阳英勇抗敌的故事,________,可歌可泣。《祭十二郎文》结合身世、生活琐事,反复表达悼念亡侄的悲痛,于叙事中见呜咽梗塞之情,________,动人哀感。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形形色色 一唱三叹 栩栩如生 长歌当哭 B. 光怪陆离 叹为观止 栩栩如生 鼓盆而歌 C. 光怪陆离 一唱三叹 绘声绘色 长歌当哭 D. 形形色色 叹为观止 绘声绘色 鼓盆而歌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韩愈的散文,论说、抒情、记叙,各体擅长。 B. 韩愈的散文,论说、记叙、抒情,各体擅长。 C. 韩愈的散文,抒情、论说、记叙,各体擅长。 D. 韩愈的散文,记叙、论说、抒情,各体擅长。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面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迫切要求一些士大夫在攻治上进行改革,与此相伴的是复兴儒学成为强大思潮。 B. 一些士大夫迫切要求在政治上进行改革,与此相伴的是复兴儒学成为强大思潮。 C. 迫切要求一些士大夫在政治上进行改革,复兴儒学成为与此相伴的强大思潮。 D. 一些士大夫要求在政治上迫切进行改革,复兴儒学成为与此相伴的强大思潮。 【答案】17. C 18. B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词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本题中,形形色色:形容事物种类繁多,各式各样。光怪陆离: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依据上下文“《进学解》采用对话问答体,嬉笑怒骂,________,显得新颖奇妙,意趣横生”,《进学解》用“形形色色”形容不合语境,故第一空选“光怪陆离”;一唱三叹:是一个人唱歌,三个人相和。后多用来形容音乐、诗文优美。叹为观止:意思是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送董邵南序》是散文,故第二空选“一唱三叹”;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绘声绘色:指以可见或可理解的形式来描绘或概括。形容叙述、描写得极其逼真。《张中丞传后序》记叙张巡、许远、南霁云等死守睢阳英勇抗敌的故事,应选“绘声绘色”;长歌当哭: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形容借歌抒情。鼓盆而歌:表示对生死的乐观态度,也表示丧妻的悲哀。最后一空,《祭十二郎文》是韩愈悼念他的侄子的文章,所以用“长歌当哭”。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考生作答时应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按照话题一致的原则或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等排列。本题,下文所举的文章《师说》《进学解》《送董邵南序》《杂说四》《张中丞传后序》《祭十二郎文》”的表达方式分别是论说、记叙、抒情,据此可以判断。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错误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的叫语法错误,违反客观事理的句子叫逻辑错误。解题时先确定逻辑类病句,再按照成分分析法排除语法类病句,常见的逻辑错误类病句有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等。“一些士大大”作主语,“迫切要求”的宾语应该是“改革”,而不是“一些士大大”;这样就排除了AC;“迫切”修饰的是“要求”而不能修饰“进行”,这样就排除了D;另外,“此”是近指代词,指代的是政治上的改革,“与此相伴”的应该指“复兴儒学的思潮”,最好放在句首。 故选B。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义连贯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我们(作家)决不是对世俗不感兴趣的自鸣清高者。应该说,我们对自身所处的环境有太大的兴趣。恰好是因为这一点,____。高级的东西原本属于每个人,但绝大多数人都将她遗忘了,通过遣忘,____,让黑暗的“生”与澄明的“死”在内心搅和成一片混沌。高级的东西是可怕的,她使我们丧失良好的“自我感觉”,那是异物,搅乱白日梦的东西。据说我们作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___,尤其是“百姓”。关怀者的灵魂必定是很崇高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答案】 (1). ①我们想描写高级的东西 (2). ②我们可以化解自己内心的所有矛盾(关键词“矛盾”或者“对立”) (3). ③我们要关怀的是别人的灵魂 【解析】 【详解】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语言简明、连贯、得体能力。属于补写上下句题。这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要求所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第①空,根据上文“我们(作家)决不是对世俗不感兴趣的自鸣清高者。应该说,我们对自身所处的环境有太大的兴趣”,而“高级的东西原本属于每个人”,据此可以推断,此处应该填写的是作家想描写的内容是充高级的东西,故填写“我们想描写高级的东西”;第②空,根据下文“高级的东西是可怕的,她使我们丧失良好的‘自我感觉’,那是异物,搅乱白日梦的东西”,上文“高级的东西原本属于每个人,但绝大多数人都将她遗忘了”,所以,遗忘可以让我们化解自己内心的矛盾,故填写“我们可以化解自己内心的所有矛盾”;第③空,根据上文“据说我们作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作家工作的特殊性,是要关怀别人的灵魂,故此处填写“我们要关怀的是别人的灵魂”。 【点睛】解答此类题型,要掌握下面几个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21.格律诗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种,形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结构上一般遵循“起承转合”的顺序。请据此为下列诗句(《九日》杜甫)排列合理的顺序。(排写序号即可) ①殊方日落玄猿哭 ②弟妹萧条各何在 ③重阳独酌杯中酒 ④竹叶于人既无分 ⑤旧国霜前白雁来 ⑥菊花从此不须开 ⑦抱病起登江上台 ⑧干戈衰谢两相催 【答案】③⑦ ④⑥ ①⑤ ②⑧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诗歌排序的能力。应该考虑诗歌的押韵和对仗。如此可以判断本诗的韵脚是“ai”,“来”“开”“台”三字应该是首联、颔联、颈联或者尾联的最后一个字;依据颔联、颈联对仗的原则,可以判断“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两两对仗;格律诗的上联的最后一字一般上“仄”声,下联是“平”声,可以判断“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是一联;“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是一联;根据格律诗结构上起承转合的规律,排序为:③⑦④⑥①⑤②⑧。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2018年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了里程碑性贡献的杨振宁放弃美国国籍,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成为中科院的院士,但互联网上的“超热”反应几乎全部针对95岁的杨振宁,其中不乏含有恶意的揣测。“最好的科研生涯留在国外,老了回来找尊敬来了”“深刻诠释了什么叫‘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②88岁的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买了两部手机,有人咒他暴毙。他摸了一下豪车,就被恶意揣测生活奢靡。他有一栋别墅,就被攻击腐败堕落、德不配位。 ③郁达夫在纪念鲁迅大会上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 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时代的贡献者?联系现实,结合你的阅读与见闻,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英雄不容诋毁,脊梁不能折断 英雄,是一个国家光辉历史的记忆,也是一个民族坚强不屈的脊梁。但近来,社会上出现了一股否定英雄、歪曲历史的错误思潮,一些别有用心者大肆诋毁狼牙山五壮士、邱少云、 黄继光等家喻户晓的革命英雄,严重扰乱了人们对英雄形象的认知,冲击了社会主流价值观。应当认识到,一个国家如果英雄被糟蹋、历史被抹黑,就会自毁根基乃至失去未来。我们必须对否定英雄的错误思潮说不。 英雄是历史脉络的钢筋,不能被亵渎歪曲;英雄是民族发展的脊梁,不能被诋毁折断。 诋毁英雄就是背叛历史,就是自断脊梁,必然走向消亡。苏联解体教训惨痛,警钟长鸣。戈尔巴乔夫时期,受“新新思维”影响和西方敌对势力蛊惑,苏联的历史观发生了动摇。苏联女英雄卓娅被描绘成一个精神病人,舍身堵枪眼的马特洛索夫被描绘成一个少年犯。否定本民族英雄、 否定这段历史的恶果就是人们的思想混乱,历史虚无,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今天,我们正处在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时期,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任务宏大,我们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任重道远,我们建设美丽祖国精彩纷呈,中国发展蒸蒸日上,生龙活虎。越是这个时候,那些不愿中国强大,敌对中国的势力就会更加惶惶不安,他们就会不择手段的采取各种手段动摇我们的历史观,诱惑我们的青年,以求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 当前,一些诋毁历史英雄人物的现象,就是这些敌对势力蠢蠢欲动的 “成果”,他们不亲自出马,他们或者穿着马甲,或者借助他人之口推波助澜,这是我们必须警惕的现象。要想灭其国,首先毁其历史,而毁掉历史最好的办法就是毁掉英雄,让你的历史钢筋弯曲,让你的民族脊梁折断。 我们要大力弘扬崇尚英雄精神,我们要让我们的英雄在今天更加熠熠生辉,我们要通过法律的手段维护英雄尊严,呵护英雄形象;我们要通过各种活动,认识英雄,纪念英雄,传承英雄精神。在互联网时代,我们要运用“互联网”思维,让英雄精神时刻伴随在我们身边,我们要打造昂扬英雄形象,英雄精神的主阵地,让那些亵渎英雄,诋毁英雄的人没有空间,没有市场。 尊重英雄应该应该是社会基本规则,崇尚英雄应该是社会基本风尚,捍卫英雄应该是社会基本生态,我们的时代需要英雄文化,英雄文化能为我们的时代注入磅礴的精神力量。 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时代,是一个需要英雄也必然产生英雄的时代,我们应该打造好英雄诞生成长的滋养,绝不容许任何亵渎英雄,诋毁英雄的现象出现。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写作的能力,以材料作文的方式呈现。写好这一类型的作文,有赖于对材料本身的解读。要仔细品读,揣摩意蕴,读懂材料,把握主旨,从而确定写作的重点,这是写好该类文章的关键。 【审题】命题方式:任务驱动作文 审题要点:任务驱动作文的审题一般注意材料的主旨,此题可根据材料中所反映的现象进行分析、立意。 审题过程:解答本题,首先要把握所给材料,材料内容是关于“英雄”这个问题的,材料大致可以分为两类:材料①②是一类,指出了社会上一些人不重视英雄的现象;材料③是一类,当代如何定义英雄,英雄存在的意义,同时呼吁记住“英雄”。对材料进行分类,有利于快速审题,选择合理的材料组合,从而完成作文的立意。三则材料结合起来审题立意:不重视英雄是不对的行为,实是对“英雄”的亵渎,其实质是出卖自己的灵魂。显然,那些不重视英雄行为和言论应该被否定。考生要正确理解英雄的历史和现实的意义。英雄的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一个可悲的民族,一个不懂得尊重与珍惜英雄的民族,同样是一个可悲的民族。没有英雄,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所以,崇尚英雄,尊重英雄,国家才会有未来,民族才会有希望。回望中国近代史,正是因为拥有无数的英雄先烈,才有今天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英雄”之于一个民族的意义,应该如何的对待英雄: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们,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英雄、敬仰英雄,中华民族也历来英雄辈出、群英云集。历史不容践踏、英雄不容诋毁。写作时可以把上述观点作为重点阐述,重点谈论英雄的意义:英雄是国家民族的精魂,是支撑民族自信心的桥梁,是民族力量之源泉,是一个民族浩瀚历史星空的明星。其闪耀的光芒温暖着民族的身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立意】英雄不容诋毁,脊梁不能折断; 英雄国家的希望; 英雄如星照亮后路; 诋毁英雄是出卖自己的灵魂; 【素材】1.近期走红荧屏的主旋律纪录片《我爱你,中国》,记录着激情燃烧的当代军旅传奇,向人们诉说我们时代的英雄故事。“沙场之花”袁远、“雪域雄鹰”周宇峰、“草原战狼”满广志、“雷达兵王”刘卫民、“冰花男神”张书辉……有血有肉的人物,心有大我的情怀,至诚报国的志向,正是因为他们身上散发出强烈的“英雄的气息”,让这部纪录片产生如此撼人的情感、引来如此强烈的共鸣,上线10天就获得3300多万次点击。正如网友的感慨:“他们不过是平凡人,却替我们承受了难以承受之重,为他们点赞。” 2.路遥代表着严肃文学的尊严,以及茅盾文学奖的脸面,他比同乡陈忠实和贾平凹都更有资格得多。路遥的谦逊、朴实、憨厚、乡土,是文学最纯粹的底色,给人最没有公害的亲和,以及最没有戒心的信赖。路遥,在最好的年纪患上绝症,然后写啊写,写到死那一天,没有字受一天的尊荣。夸父倒在逐日路上,舜帝死在南巡途中,都注定比寿终正寝多一份神性色彩。写到死的路遥也是如此。路遥的墓地上有一句话: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路遥只活了42岁。好在文学的成就和年龄没有必然关系,可是,你还是不得不承认,对人生这本书,路遥又比谁都读得认真与痴情。路遥是文学界的英雄。 【结构】首先从材料中提炼观点,然后结合历史和现实生活中英雄的行为和意义进行辩证的分析,注意分析英雄之于民族的关系。最后发出呼吁:时代需要英雄,任何诋毁英雄都是错误的。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事;二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理说清,话道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写作始终;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写作这类作文,首先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在写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查要求。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