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湖北省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湖北省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2018年秋浠水实验高中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北宋哲学家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既是先贤圣道,亦隐喻家国大义。因此,家国情怀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从未缺席的主题,诗词中的家国,既有“边塞况味”,也有“忧国忧民”。‎ ‎“边塞况味”,莫如盛唐四大边塞诗人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他们开启了中国边塞诗词的巅峰之门。王昌龄有感于汉将李广的英雄气概而作的《出塞》句句宣誓,字字慷慨,尽显盛唐人保家卫国的决心。王之涣留存于文学史的诗作已不多,但《凉州词》的余响不绝于耳,尤其是那两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与杨柳,春风与玉门关,离家已经平添几分忧思,而更令人担忧的是,面对这茫茫荒漠,连表达思念的杨柳枝都找不到。玉门关,自古就隐喻着边塞情绪,诗人把它放在这里,更显回乡之路漫长悠远。忧愁虽然有,但比忧愁更强烈的是慷慨,乡愁之上,还有家国荣誉,这远远高于个人悲情。边塞将士们的坦荡着实令人叹服。于是,我们不难理解,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何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悲壮却不凄凉了。‎ ‎“忧国忧民”诗词所体现的则是国与民在战争中的苦难。忧国,既有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又有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更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捐躯赴国难”这面旌旗下,辛弃疾一腔热血奔赴《破阵子》,陆游逝前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殷切期待。忧民,最深情的则非杜甫莫属了。朱熹论杜甫人格,将他与颜真卿、诸葛亮、韩愈、范仲淹并举为“君子”,意为“品格高尚”的人。朱熹认为他们“所遭不同,所立亦异,然求其心,则皆光明正大,疏畅洞达,磊磊落落而不可掩者也”。杜甫的“磊磊落落”是他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他的“三吏”、“三别”像一部史诗,记录着战争中百姓的艰辛。“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的年轻人,“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的老人,“存者无消息,死者为沉泥”的受难者,这些形象直指人心。杜甫爱民之情丹心耿耿,情义相照。‎ 家国情怀,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积淀于文化中的审美基因。它深隐于华夏灵魂深处,昂而不傲,光而不妖。它内敛、融达, 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种文化自信与古典诗词偕隐同行,玲珑剔透,流光溢彩,超越了空间,点亮了时代,烛照千秋,辉映未来。‎ ‎ (摘自‎2018年2月12日光明网《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 ‎1.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家国情怀是中国古典诗词永恒主题之一,使得张载名言具有“先贤圣道,家国大义”。‎ B. 文中的“边塞况味”,或表现为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或流露出比乡愁更强烈的家国荣誉。‎ C. 文中引用《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诗句,意在表达王昌龄对李广英雄气概的敬佩。‎ D. 朱熹认为“君子”就是“品格高尚”的人,尽管他们遭遇各不相同,但其“磊磊落落”中必然有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第一段引用张载名言,对其解释后,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B. 作者以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例,意在论证即使在乡愁如此浓郁的诗里,家国情怀也未曾缺席。‎ C. 文章二、三两段从边塞况味到忧国忧民层层深入地论述了古典诗词的家国情怀。‎ D.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古典诗词中的家国情怀。‎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唐代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诗人,共同开启了中国诗歌的巅峰之门,他们成就了无与伦比的盛世唐朝。‎ B. 先贤们的“忧国”体现在为国奉献的义勇和担当上,而身处和平时代的我们,更应该做好“爱国”的本分,这就是一种家国情怀的传承。‎ C. 家国情怀积淀于中国古典诗词的字里行间,深隐于民族血脉的薪火相传,它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 D. 文章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挖掘出我国古典诗词的文化价值,让我们在认同中传承,在践行中坚定信心,这恰是对文化自信的具体例释。‎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药 砚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糠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 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6年第6期)‎ ‎4.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的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B.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C.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 D.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砚”‎ 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5.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6分)‎ ‎6.小说的结尾构思巧妙,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运动对少年儿童的快乐有很大影响,越是不爱运动的孩子快乐得分越低。而且,不爱运动的孩子经常存在孤独、忧郁、注意力不集中、焦躁、睡不着等不良情绪或感受的比例更高。数据显示,不爱运动的学生,各种不良情绪比例更高,尤其是体育成绩下等的学生,孤独、忧郁、神经敏感、情绪不稳定、焦躁、注意力不集中、想叫喊骂人等情绪的比例均高出体育成绩上等的学生20多个百分点。这说明,经常进行体育活动的学生、体育成绩好的学生更善于缓解不良情绪。因此,体育较差的学生应多增强运动,使各种不良情绪得到纾解。但是,数据也显示,有近半数(47.1%)的少年儿童表示自己运动量不够。而且随着年级升高,认为运动量不足的学生比例越来越高,从小学四年级到初三共上升了30.4个百分点。然而,有的家长、老师为了让少年儿童多学习,减少了运动量,占用了运动时间。这不仅仅是剥夺了孩子的运动,更是剥夺了他们的快乐。‎ 同样,和谐的亲子关系也会使少年儿童的快乐指数更高。调查发现,有近六成少年儿童经常与父母聊天。年级越高,与父母经常聊天的学生比例越低。相关分析还发现,经常与父母沟通的孩子,快乐指数更高。但是,有超过三成的少年儿童“投诉”父母边玩手机边与自己聊天,近两成父母与孩子聊天时说没时间,近一成父母不愿听孩子说话。而且,父母与孩子聊天的主要内容是学校、日常生活、学习,聊兴趣爱好的比例仅有两成多(22.8%),聊朋友尚不足两成(18.7%),均排位比较靠后。然而,少年儿童成长的过程中,给他们的快乐带来深刻影响的因素往往并非只有学习,情绪、兴趣、朋友等这些在成年人看来不那么重要的事情,反而深刻影响着少年儿童的快乐感受。‎ ‎(摘自孙宏艳《影响孩子快乐的因素常被我们忽略》,‎ ‎《光明日报》‎2017年9月21日,有删改)‎ 材料二:‎ 图表:男女生快乐指数比较 ‎(摘自孙宏艳、田丽《我们的孩子快乐吗》,《光明日报》‎2017年‎9月21日)‎ 材料三:世界卫生组织(WHO)针对欧美39国青少年的健康与福祉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荷兰青少年最快乐。‎ 这项调查是针对11岁到15岁的青少年,共有39国约20万的青少年受访。‎ 调查发现,荷兰的青少年喜欢上学,结交很多朋友,且较少卷入打架和欺凌事件。他们与父母关系良好,自我感觉身心健康。更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其他欧洲国家,荷兰青少年普遍都吃早餐。‎ 至于青少年模仿成年人抽烟酗酒的问题,调查也发现,在39国的受访者中,荷兰青少年很少接触烟酒。‎ WHO曾调查学龄儿童健康行为,荷兰儿童的表现也是名列前茅,而这次调查中,95%受访的荷兰青少年为自己的生活打及格分数。‎ 分析荷兰青少年身心健康、生活快乐的原因,负责这项调查的研究员佛雷博格说,青少年如何看待自己的生活,社会因素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她说,荷兰青少年普遍与父母、家庭与朋友关系良好,且荷兰的繁荣富裕与重视社会公平正义,也是青少年感到生活快乐的原因。‎ 相较于北美洲与欧洲其他国家的青少年,荷兰青少年不挑食、生病少,并且养成了运动的好习惯。‎ ‎(摘自中新网《调查显示荷兰青少年生活最快乐 赶超美国同龄人》,有删改)‎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运动少儿快乐缓解不良情绪 B. 家长孩子学习剥夺孩子快乐 C. 问卷男女学生性别差异比较小 D. WHO39国青少年运动而且快乐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材料一论述了中国少年儿童的快乐状况和快乐理念,并指出了影响少年儿童快乐的因素。‎ B. 材料二采用图表的形式表现我国少年儿童快乐状况,用数据直观表现了性别间的快乐差异。‎ C. 材料三表明,荷兰的青少年身心健康程度较高,这是因为荷兰较为富裕,社会更重视公平。‎ D. 不爱运动的孩子比较敏感、忧郁,快乐指数低;爱运动的孩子往往更容易调整情绪,获得快乐。‎ ‎9. 根据上述材料,概述能够帮助少年儿童提高快乐指数的做法。(6分)‎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廷,字子正,南充人。嘉靖十一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历苏州知府,有政声。累迁右副都御史,总理河道。三十九年,转南京户部右侍郎,总督粮储。南京督储,自成化后皆以都御史领之,至嘉靖二十六年,始命户部侍郎兼理。及振武营军乱,言者请复旧制,遂以副都御史章焕专领,而改廷南京刑部。未上,复改户部右侍郎兼左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巡抚凤阳诸府。‎ 时倭乱未靖,廷建议以江南属镇守总兵官,专驻吴淞,江北属分守副总兵,专驻狼山。遂为定制。淮安大饥,与巡按御史朱纲奏留商税饷军,被诏切让。给事中李邦义因劾廷拘滞,吏部尚书严讷为廷辨,始解。转左侍郎,还理部事。以通州御倭功,加俸二级。迁南京礼部尚书,召为左都御史。奏行慎选授、重分巡、谨刑狱、端表率、严检束、公举劾六事。‎ 隆庆元年六月,京师雨潦坏庐舍,命廷督御史分行振恤。会朝觐天下官,廷请严禁馈遗,酌道里费,以儆官邪,苏民力。‎ 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齐恨遂摭康疏语复论阶阶亦引疾去。廷因发齐奸利事,言:“齐前奉命赏军宣大,纳盐商杨四和数千金,为言恤边商、革余盐数事,为大学士阶所格。四和抵齐取贿,踪迹颇露。齐惧得罪,乃借攻阶冀自掩。”遂下齐诏狱。给事中周芸、御史李纯朴讼齐事,谓廷、恺阿阶意,罗织不辜。诏夺恺职,廷斥为民。‎ 巡抚四川都御史曾省吾言:“廷守苏州时,人比之赵清献。直节劲气,始终无改。宜如毛恺例复官。”诏以故官致仕。十六年,给夫廪如制,仍以高年特赐存问。明年卒,谥恭节。‎ ‎(节选自《明史•王廷传》,有删改)‎ 注:①恺,即毛恺。‎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齐恨/遂摭康疏语复论阶/阶亦引疾去 B. 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齐恨/遂摭康疏语复论阶/阶亦引疾去 C. 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齐恨/遂摭康疏语复论阶/阶亦引疾去 D. 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齐恨/遂摭康疏语复论阶/阶亦引疾去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漕运”是指利用水道调动粮食主要是公粮。运送粮食的目的是供宫廷消费、百官俸禄、军饷支付和民食调剂。‎ B. “隆庆”属于年号,“隆庆元年”指该帝王即位第一年。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C. “致仕”‎ 是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D. “卒”是古代称大夫的死,古代帝王和皇后死叫崩,古代称诸侯王死叫薨,古代所有人之死亡均可称“死”。‎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王廷考取进士之后,先后担任重要职务,其中在担任苏州知府的时候,取得良好的政绩,赢得美好的声誉,后被升任。‎ B. 当淮安闹饥荒时,王廷和朱纲向皇帝写奏章,请求留下商税做军饷,却遭严厉批评,严讷为他们辩护,才使他们幸免于难。‎ C. 王廷揭发张齐的罪行,说他曾接受盐商杨四和几千两银子,还借攻击徐阶的机会来掩饰自己罪行,使得张齐锒铛入狱。‎ D. 巡查四川的都御史曾省吾进谏,评价王廷这个人耿直有气节,坚守节操,建议恢复他的官职。‎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朝觐天下官,廷请严禁馈遗,酌道里费,以儆官邪,苏民力。‎ (2) 给事中周芸、御史李纯朴讼齐事,谓廷、恺阿阶意,罗织不辜。‎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忆少年 曹组 年时酒伴,年时去处,年时春色。清明又近也,却天涯为客。‎ 念过眼光阴难再得。想前欢,尽成陈迹。登临恨无语,把阑干暗拍。‎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起首三句追忆往日的一次游宴。“年时”即当年。具体时间从后文可知为临近清明。三句同用“年时”二字开头,加重了感情色彩,新颖别致。‎ B.任何人都曾有过欢乐赏心的事,但事过境迁,良辰不再,往日的欢快事,回头来看就已是陈旧的痕迹。“想前欢,尽成陈迹”明显紧承上句而来,且从中可以窥见《兰亭集序》的影子。‎ C.词的含义清晰,落点在告诫后人珍惜光阴,不要虚度年华,无所事事,正如白居易诗云:“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D.这首伤春词,实际抒发的是念旧怀人之情——旧地重游,景色如昔,可是往日的酒伴不能一同游宴了。抚今追昔,于是引起了对同游者的怀思。字里行间传达出无限深情。‎ ‎15、辛弃疾词《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中有“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一句,试与本词结尾“把阑干暗拍”比较,谈谈两词表现手法与情感的异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描写杭州西湖美景的古诗词有许多,其中柳永《望海潮》中仅用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这八个字,就把西湖的美概括出来了。‎ ‎(2)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辛弃疾引用历史典故,以“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告诫当朝掌权者应认真做好北伐准备,否则就会惨遭失败。‎ ‎(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借代修辞展现曹军失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古代人没机器,想要看什么书,非得自己挽起袖子抄不可,就算家里有钱,用得起雕版印刷,也得请刻工一个字一个字地雕在版上。在这种情况下,复制的质量就很难保证。因为传抄的人也是普通人,会写错别字,会犯懒,会突然走神而漏掉个把字,会因为急着出去吃饭而擅自把笔画减掉几笔……如果是大部头著作,改动一两个字或许__________,但如果是诗歌在传抄时被改了哪怕一个字,那作品本身有可能“_________”乃至面目全非。要知道,( ),一字之差,可能就会改变整首诗的格调,可谓____________。‎ 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唐朝,信息辗转传播,中间历经战乱变迁,许多唐诗作品的版本与其最初已大不一样。我们__________的经典名句,也许只是一个美丽的误会。如李白的《将进酒》里有个名句:“天生我材必有用。”清代有人查过古本诗集,发现这句诗居然还有好几个版本:“天生我身必有财”“天生吾徒有俊材”和“天生我材必有开”。可见版本之间的差异有多离谱。直到有近代学者在敦煌唐人手抄诗卷里发现这首诗的踪影,知道了这首诗叫作《惜樽空》,这句诗写成“天生吾徒有俊才”,我们今人才搞清楚这首诗在唐代的真正模样。‎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无关大局 遍体鳞伤 失之千里 耳闻能诵 B.无伤大雅 伤筋动骨 一字千里 耳熟能详 C.无关大局 伤筋动骨 失之千里 耳熟能详 D.无伤大雅 遍体鳞伤 一字千里 耳闻则诵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诗歌的特点是以最少的篇幅表达最微妙的含意 B.诗歌贵在含蓄,言在此而意在彼 C.诗歌创作需要极其认真的严谨态度与作风 D.诗歌与小说、散文、戏剧等都有明显的不同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唐朝距今已有1000多年,信息辗转传播,中间历经战乱变迁,许多唐诗作品与其最初的版本已大不一样。‎ B.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唐朝,中间历经战乱变迁,信息辗转传播,许多唐诗作品与其最初的版本已大不一样。‎ C.唐朝距今已有1000多年,中间历经战乱变迁,信息辗转传播,许多唐诗作品与其最初的版本已大不一样。‎ D.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唐朝,中间历经战乱变迁,信息辗转传播,许多唐诗作品的版本与其最初已大不一样。‎ ‎20. 下面是一封学生自荐信中的部分正文,其中有几处表达不恰当,请指出并修改。(5分)‎ 尊敬的领导:‎ ‎     您好!‎ ‎     ‎ 首先诚挚地感谢您拨冗拜读我的自荐信!我是XX学院的一名后生,即将迈出校门。在校期间,我勤奋学习专业知识,曾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颇有建树。我积极投身学生会和广播站等学生组织,荣获校级“优秀三好学生兼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我真诚地希望加盟贵单位,我定会以饱满的热情,为贵单位的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     敬请斟酌,恳请垂怜,回函是盼!‎ ‎                                     自荐人:XXX ‎                                     X年X月X日 ‎21. 下图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主要路径”框架图,请把图中的内容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     一位物理学家曾致力于研究某课题,因成绩不佳便转换了领域,结果意外获得了许多新发现。不少同行称赞他“审时度势”,“跨界”思维让他打开一片新天地。但有位大科学家却不以为然。他表示尊敬这位物理学家,但却不能容忍这样的做法,这就好比寻找一块木板最薄的地方,在容易钻透的地方拼命钻了许多孔。只有持之以恒地“朝最厚的地方钻孔”,在最吃劲的地方磨砺,才能取到火种。但是也有人说,一辈子钻“最厚的地方”,不如多钻几处“最薄的地方”,那样更有成就感。‎ ‎     钻“最厚的地方”还是“最薄的地方”?对个体来说,这是一道事关自我发展的选择题;对国家民族而言,则是事关前途命运的必答题。‎ ‎     处于大发展时代的你,对此有何感触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答案 ‎1. B(题中A项,“家国情怀使得张载名言具有“先贤圣道,家国大义”‎ 表述错误,因果倒置;C项,“文中引用《出塞》的目的是证明边塞况味中体现出的家国情怀;D项,“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只是杜甫突出特征,不是“他们”的共同特征,偷换概念。)‎ ‎2. C(题中C项,二、三段不是层层深入的论述结构,是并列,由第一段最后一句话看出。)‎ ‎3. A(A项,“他们成就了无与伦比的盛世唐朝,于文无据,说法绝对。)‎ ‎4.B(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内心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 ‎5.①斯文谦和,穷困落魄;②身怀绝技,隐忍退让;③正直善良,宽容大度(每答对一点2分,学生要结合原文分析)‎ ‎6.①精瘦落魄的读书人竟能徒手分砚,小说结尾出人意料,但巧设伏笔,使故事的发展合乎情理,使人信服。②出人意料的结尾,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深思。③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表现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④小说结尾意味深长,更好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答对一点得2分,任意答出三点即可。)‎ ‎7、D 根据材料三可知,不是39国青少年都做到了“运动而且快乐”,而是荷兰这一个国家的青少年“最快乐”“养成了运动的好习惯”。‎ ‎8、B【选项分析】A项,材料一介绍了运动、和谐的亲子关系对少年儿童的快乐的影响,表现了当前我国少年儿童的快乐状况,并未表现其“快乐理念”。C项,“这是因为荷兰较为富裕,社会更重视公平”错误,材料三中说“且荷兰的繁荣富裕与重视社会公平正义,也是青少年感到生活快乐的原因,”说明荷兰青少年身心健康程度较高有多方面的原因,这只是原因之一。D项,“不爱运动的孩子比较敏感、忧郁,快乐指数低”说法绝对,从材料一来看,只是不爱运动的孩子存在不良情绪或感受的比例更高。‎ ‎9、【解题思路】梳理材料内容,可从中归纳出一些较为明显的答案要点,例如,在材料一中,抓住每一段所提到的“运动对少年儿童的快乐有很大影响”和第二段所提到的“和谐的亲子关系也会使少年儿童的快乐指数更高”,就可得出两个答案要点。在材料三中,倒数第二段提到了“荷兰的繁荣富裕与重视社会公平正义,也是青少年感到生活快乐的原因”,从中也可提炼出两个答案要点。另外,材料一最后提到的“学习、情绪、兴趣、朋友”等,还有材料二图表中的“身体健康”“理想高远”等,都是能影响少年儿童快乐的因素。‎ ‎【参考答案】①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②引导少年儿童养成运动的好习惯;③鼓励少年儿童与朋友保持良好的关系;④国家繁荣富裕;⑤社会追求公平正义。(每点1分,答全给满分)‎ ‎10.(3分)A ‎ ‎【解析】:“受贾人金”不可拆,“璠谢不见”中“璠”为主语,“谢”意思是推辞、谢绝。此句的意思:给事中张齐,曾经巡视边关,接受过商人的钱财。事情刚刚败露,就暗中求助徐阶的儿子徐璠从中斡旋,徐璠推辞不见他。张齐怀恨在心,于是摘取齐康奏疏中的话弹劾徐阶,徐阶称病引退。‎ ‎11.(3分)D ‎【解析】:死就是指古代平民的死亡,而非泛指所有人的死亡 ‎12.(3分)B ‎ ‎【解析】:严讷只是为王廷申辩,而不是为他们两个人。‎ ‎13.(每句5分)‎ ‎(1)正赶上(皇帝)让天下百官来朝拜,王廷奏请皇帝严禁馈赠,斟酌道里的费用,以警戒官场的邪恶,恢复民力。‎ ‎(朝觐,使动用法;儆,警戒;苏,恢复。各1分,大意2分)‎ ‎(2)给事中周芸、御史李纯朴为张齐的事申诉,称王廷、毛恺阿谀徐阶的心意,给无罪者编织罪名。‎ ‎(讼,为...申诉;阿,阿谀;罗织,编织罪名。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王廷,字子正,南充人。嘉靖十一年(1532)考取进士。授任户部主事。历任苏州知府,颇有政绩声誉。升任右副都御史,总理河道。三十九年转任南京户部右侍郎,总理粮食储备。南京的粮储督理,自成化元年(1465)以后均由都御史领命,到嘉靖二十六年才开始指令户部侍郎兼任。等到振武营的军队叛乱,舆论要求恢复旧制度,于是让副都御史章焕专门领命,改派王廷去南京刑部。王廷还没上任,又被改任户部右侍郎兼任左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巡抚凤阳诸府。‎ 当时倭寇骚乱还没有肃清。王廷建议派遣江南地方镇守总兵官,专门驻防吴淞,江北的属地分派的副总兵,专门驻防狼山。于是成为定制。淮安发生大饥荒,他与巡按御史朱纲奏请留下商税做军队的粮饷,被皇帝下诏严厉申斥。给事中李邦义于是弹劾王廷不知道变通,吏部尚书严讷替王廷辩护,才得解脱。转任左侍郎,仍然负责户部事务。因为在通州抗击倭寇的功绩,增加二级薪俸。调任南京礼部尚书,左都御史。上奏皇帝推行慎重选官授职、重视分区巡察、认真办理刑狱、端正表率、严格检查与约束、公开举荐与弹劾等六件事。‎ 隆庆元年(1567)六月,京都雨大成灾毁坏房舍,皇帝指令王廷督促御史分别进行赈灾、抚恤。正赶上皇帝要接受天下百官的朝拜,王廷奏请皇帝严禁馈赠,斟酌道里的费用,以戒备官场的邪恶,恢复民力。‎ 给事中张齐,曾经巡视边关,接受过商人的钱财。事情刚刚败露,就暗中求助徐阶的儿子徐璠从中斡旋,徐璠推辞不见他。张齐怀恨在心,于是摘取齐康奏疏中的话弹劾徐阶,徐阶称病引退。王廷便揭发张齐的奸诈好利的劣迹,进谏:“张齐先前奉命赐赏宣、大的军队,接受了盐商杨四和的几千两银子,替他宣扬抚恤边地商人、革除以后的盐课等事,被大学士徐阶阻止。杨四和否认张齐收受贿赂,踪迹显露。张齐惧怕被治罪,于是借攻徐阶谋求掩饰自己。”皇帝便将张齐打入诏狱。给事中周芸、御史李纯朴为张齐的事申诉,称王廷、毛恺阿谀徐阶,给无辜者罗织罪名。诏令剥夺毛恺的官职,将王廷贬斥为民。‎ 巡抚四川的都御史曾省吾进谏“:王廷任苏州太守的时候,人们将他与赵清献相提并论。耿直有气节,始终没有更改。应该像毛恺一般恢复官职。”诏令他就原官职退休。万历十六年(1588),供给的粮食如定制,仍旧以其高寿特赐慰问之情。第二年去世。谥号恭节。‎ ‎14.C “落点在……无所事事”错,全词落点应在“恨”上;“白居易”也错,“百川……”这几句诗出自汉代无名氏的《乐府长歌行》。‎ ‎15.手法相同,都是通过“拍阑干”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复杂的心情(2分)。刻画人物形象情感不同;本词表现怀旧念友,感慨时过境迁的愁怨之情(2分)(如果答成羁旅思乡之愁也可,关键点落在“愁情”上),辛词表现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2分)‎ ‎16.(1)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2)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3)樯橹灰飞烟灭 ‎17.B (无伤大雅:指虽有影响但对主要方面没有妨害。无关大局:对整个局势没有关系或没有影响。第一横线处是针对改动大部头著作,并非针对整个局势,填入“无伤大雅”恰当,填入“无关大局”则是误用对象,不合语境。伤筋动骨:比喻事物受到重大损害。能与后面的“面目全非”构成递进关系。遍体鳞伤:形容受伤很重。但与后面的“面目全非”不构成递进关系。“一字千里”‎ 是说差一个字意思就会相差很远。失之千里:意思是失误虽小,结果损失很大。比较二词,前者强调相差很远,完全切合句意;后者强调损失很大, 不合语境。耳熟能详:指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切合句意。耳闻则诵:是说记忆力好。不合语境)。‎ ‎18.A (依据文意,第一段是在阐述很小的错漏都会对诗歌产生极大影响。前有“……改了哪怕一个字,那作品……面目全非”,后有“一字之差,可能就会改变整首诗的格调”。A项符合前后语意。而其他几项所言均与本文无关,本文没有涉及。)‎ ‎19.C (原句犯有语序不当的语病,不合句内逻辑,更有甚者不合整个语段的主旨和逻辑关系。A、B、D三项的修改仍然存在原句的毛病。A项“信息辗转传播,中间历经战乱变迁”应调换语序,“中间历经战乱变迁”为因,“信息辗转传播”为果。B项“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唐朝”将原本是唐朝以后1000多年的时空纳入了唐朝之内。整个语段意在说明我们今天看到的许多唐诗作品与最初的版本的作品大不一样,而D项“许多唐诗作品的版本与其最初已大不一样”,这就偷换了“大不一样”的内容。C项修改了上述所有语病。)‎ ‎20.“拜读”改为“翻阅”或“浏览”; “后生”改为“学生”;‎ ‎“颇有建树”改为“小有成绩”;“荣誉”改为“称号”;‎ ‎“垂怜”改为“垂青”(每点1分,共5分)‎ ‎21、路径图用结构式图表将事物或某些概念连接起来,因而要求答题者根据这种结构关系,特别是箭头方向所表达的意思,用语言将所示内容表述出来。答题时要注意先确定叙述顺序、不能遗漏方框里的词语、注意箭头走向、适当增补字词以便衔接连贯、控制字数等。由图可知,核心素养是通过课程来实现的,课程的实施需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合作,且主要由学校教育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 ‎【参考答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必须通过课程来实现,(2分)而课程的实施需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形成合力,(2分)当然主要由学校教育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2分)(能扣住“路径”表述即可,若语言表达不准确、不连贯则酌情扣分)‎ ‎22. 立意参考:‎ ‎1. ‎ ‎“最厚的地方”意味着困难多、风险大,人生总有绕不开、躲不过的“最厚的地方”。于个人而言,“钻最薄的地方”就是缺乏韧劲,拈轻怕重,遇到难题瞻前顾后;敢于“钻最厚的地方”就是不怕困难,攻坚克难,终将磨砺真本领、收获真才干,拥抱不一样的风景。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 ‎2. 于国家而言,核心技术突破不了,就会永远受制于人;腐败这个“最大威胁”拔除不掉,就会失去民心;深化改革中的“拦路虎”清除不尽,就会影响前进步伐。这些,都是绕不开、躲不过的“最厚的地方”。直面考验,迎难而上,钻得进去,研究透彻,才有利于开创事业发展、民族振兴的新局面。‎ ‎3. “与其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凿许多浅井,不如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深井。”与其跨界发展,不如专一执着,持之以恒,一生做好一件事,必有大成。‎ ‎4. 大发展的时代给予每个人更多的选择机会,审时度势者胜,创新求变者强,找到最有利于自己的地方,就是找到了人生木板上”最薄的地方“。用巧劲替代蛮劲,大胆跨界,可以在有限的人生获得更多的成就。‎ ‎5. 成长无法抄近道,成功没有短平快。‎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