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现代文阅读 作业 (1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现代文阅读 作业 (11)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现代文阅读 作业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雪的故乡 林清玄 ‎①一九八二年十月二十日,当代知名的作家索尔仁尼琴,站在台湾嘉义的“北回归线”标志碑前露出了开心的微笑,他高兴的说:“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跨上热带的土地。” ‎ ‎②看到索尔仁尼琴站在“北回归线”上的形象,给我一种莫大的感动。那个小小的标志碑上有一个雕塑,是地球交错而过的两条经纬线,北回归线是那横着的一条,一直往北或往南,就到了落雪的寒带。这个纪念碑是站在台湾的南部大平原上,我曾数次路过。每次站在它的前面,遥望远方,心中就升起一种温暖的感觉,它站的地方正是我们美丽的沃土。 ‎ ‎③跨过这条“北回归线”,往南方的热带走去,是我童年生长的温暖的家。同样的,走过“北回归线”往北渡海的远方,是我的祖父那一辈生长的大雪的故乡。由于这样的情感,站在那条线上,是足以令人幽思徘徊的。 ‎ ‎④索尔仁尼琴站在北回归线上的形象,使我想起他在一次访问时流露出来对故乡的情感。日本研究俄国文学最杰出的学者木村浩,去年九月曾到美国佛蒙特州索尔仁尼琴居住的山庄去访问,他看着窗外佛州茂密的森林问索尔仁尼琴:“到了冬天,这一带是否会下大雪?” ‎ ‎⑤索尔仁尼琴将视线转向窗外,注视片刻后,静静地道: “虽然每年不尽相同,可是雪相当大,你知道,没有雪,俄国人是活不下去的。” ‎ ‎⑥在那一次访问里,索尔仁尼琴还说到:“被放逐的时候,我总认为二三年后就能回去的。谁知道一眨眼已经七年了。不过,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所以坚信一定能够回去的。” ‎ ‎⑦谈到这一段话,不禁令我思绪飞奔,索尔仁尼琴对他的俄国故乡是怀着浓重乡愁的。他的“下着大雪的故乡”曾是他忧思和呐喊的起源,对着他的人民和国土,索尔仁尼琴有着浓郁的血泪和感情。由于他的流放,他对那些流离失所的人也就有了特别的关爱和同情。 ‎ ‎⑧他的流放,隔断了他对故国的联系,也正是他的流放,使他的同情与关爱自俄国的土地扩散,用明亮的巨眼注视世界,使他从“俄国的索尔仁尼琴”成为“世界的索尔仁尼琴”。 ‎ ‎⑨很早以前,我就喜欢俄国的文学,包括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高尔基、果戈里等人的作品;甚至到帕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的作者)、索尔仁尼琴,我觉得俄国文学有一个伟大的传统,这个传统是由一片辽阔的土地和忍苦的人民所孕育出来的。‎ ‎⑩虽然在那个苦寒的土地上,文学艺术家不时受到挫折,但他们却总是像巨树一样,站立在最寒冷的土地上。尤其是从十八世纪以后,俄国的文学家、音乐家、舞蹈家更是天才辈出,闪炽着星星一样的光芒,他们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在作品中流露出对人和土地的热爱,充满了强烈的乡土恋情。 ‎ ‎⑪一个人的故乡能给他以后提供一个什么样的背景,我觉得读俄国文学家的作品最能感受深刻。以前阿·‎ 托尔斯泰在巴黎流亡时,写出《苦难的历程》和《彼得大帝》,现在流放在美国的索尔仁尼琴写出《古拉格群岛》《癌病房》《一九一四年八月》,都是对他们国土热爱的记述和苦难人民的呼声。‎ ‎⑫他们强调真正的俄罗斯,那是他们成长的地方,一个落着大雪的故乡。由于他们永不丧失的正义与良知,使俄国文学长久以来就是人类最珍贵的文学灵魂的一部分。 ‎ ‎⑬曾在劳改营度过八年岁月,在流刑中罹患癌症幸而未死,最后被流放的索尔仁尼琴,到今天他还热烈地爱着他祖国的土地、森林和人民,盼望有朝一日能返回故土,为他的同胞奉献生命。 ‎ ‎⑭我觉得这种对故土的怀思,以及在作品中表现出强烈的家国情味,正是文学中最可珍贵的品质,“苦难能造就有节操的灵魂”,生在现代的中国人对俄国的大地文学作品不能无感。 ‎ ‎⑮俄国有一首动人的民谣,它是这样歌颂它的土地和苦难: ‎ 贝加尔湖呀, ‎ 是我的母亲, ‎ 她温暖着流浪汉的心, ‎ 为争取自由挨苦难, ‎ 我流浪在贝加尔湖滨, ‎ 为争取自由挨苦难, ‎ 我流浪在贝加尔湖滨。 ‎ ‎⑯中国过去的民谣也有许多类似的歌唱或悲歌,可是为什么中国经过这么长期的苦难,竟没有能产生与俄罗斯文学一样博大的近代作品呢? ‎ ‎—— 一九八二年十月二十九日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写索尔仁尼琴站在北回归线上“第一次跨上热带土地”的情景,目的是为了渲染凄凉的氛围,刻画悲壮的人物形象。‎ B.第⑤段中,“注视片刻”“静静地”等词语细致地描写出索尔仁尼琴表面的平静和镇定,衬托出他内心对故乡炽热深情的怀恋。‎ C.索尔仁尼琴对自己“大雪的故乡”的怀念,说明他并没有因为流放而与俄国土地阻隔,也没有冲淡他对人民和国土的浓郁感情。‎ D.作者认为中国像俄罗斯一样经历了长期的苦难,但却未产生伟大的近代作品,表达了作者对中国近代文学创作成就的思考。‎ A [目的是为了引出下文对于索尔仁尼琴和故乡的故事的描述。]‎ ‎★2.文末引用俄罗斯民谣有什么作用?‎ 答案 ①内容上,通过民谣对祖国的土地和苦难的歌颂,强化了俄国文学艺术中强烈的家国情怀,表达了作者对这种情怀的赞美,深化了文章主旨。②结构上,收束上文,同时引出文章结尾作者对中国文学近代文学的反思。③‎ 艺术效果上,民谣的方式,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给人深刻印象和启迪。‎ ‎3.以索尔仁尼琴为代表的俄罗斯作家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 ①虽遭遇被流放等不幸和苦难,但仍然充满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的信心。②始终饱含对祖国辽阔的土地和忍苦的人民的热爱,内心充满了强烈的乡土恋情。③对那些流离失所的人具有特别的关爱和同情,愿为他的同胞而奉献生命,内心怀有永不丧失的正义与良知,具有强烈的家国情味。④由于自身的遭遇,使他的同情与关爱自俄国的土地扩散,用明亮的巨眼注视世界,他们的身上又具有了一种博爱的人道主义精神。(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秋瑾:襟抱谁识?‎ 耿 立 ‎①在2011年的第一天,人生第一次路过杭州,从岳庙出来的沉重,暗合了灵隐的香烟。我坐上一绍兴小伙的出租车,要看西湖,谁知他把我们掷到一片有水的地方,其实这里在办丝绸展,并不是真正的西湖,我和朋友自嘲,阿Q的后代一阔脸就变,在城里早已褪净了乡间可爱的淳朴。‎ ‎②今天的西湖少了风苦水寒,这冬日的午后,我从走过秋瑾灵柩的这个桥头走过,我想到,也是在光绪三十三丁未年的正月间,秋瑾与女友徐自华一起,在冬日的杭州,两人登临凤凰山吊南宋故宫遗址,登高送目,正故国的冬日,那时的西湖是萧杀,正如当时的国运。‎ ‎③在寒冷中挺风而立的才三十二岁的奇女子,如一枝寒冬的梅,横斜在冬日,不是疏影黄昏,而是如瘦铁的枝干,在顽强对抗着孤冷。我知道秋瑾是喜爱梅花的,她笔下的“孤山林下三千树,耐得寒霜是此枝”,抑或就是她的影写,秋姿态,梅精神。‎ ‎④先初,我接触到秋瑾被捕时的文字,是说用枪激烈抵抗的,但后来知道血写的历史上根本就不存在墨写的秋瑾持枪拒捕的事实。陶成章《浙案纪略》回忆,得知安庆事败后,执报纸坐泣于内室的秋瑾“不食亦不语”,“有劝之走者,不问其为谁何”。此后杭州女师同学劝其避难,秋瑾的最后回答是: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⑤清军到大通学堂前门时,学生仍劝秋瑾从后门乘船渡河,“瑾不应”,不走不避,决心殉难。其时以身相殉的秋瑾,一袭白衫,坐在楼上,静等着那最后时刻的到来。‎ ‎⑥被捕后的秋瑾,被关在山阴监狱,绍兴知府贵福要县令李钟岳严刑拷问,希望获得有用的一二线索。‎ ‎⑦第二天的午后,雨脚如麻,虽是夏日却有种凄风苦雨的味道。雨落在青藤的胡同,雨落在人去楼空的大通学堂;雨落在闹市轩亭口,雨落在乌篷船,雨落在岸旁的乌桕树上。这一切都在雨中有了凄迷,有了不祥。‎ ‎⑧李钟岳恪守着自己的良知和底线,没有动刑,没有逼供,只是让秋瑾自己写供词,秋瑾提笔仅写一“秋”字,如指顶大。李钟岳令再写,秋瑾沉思片时,好像看到储存在天际的云和雨,越来越凝聚,越来越饱满,突然一声长啸,那氤氲就跃下云层,独立纸上:‎ 秋风秋雨愁煞人 ‎⑨在秋瑾的事上,贵福本是存有私心,借刀于李,因其“雅不欲冒杀士之名”,故假手李氏。这时的李钟岳的内心,如虫子在啮咬,他感到了无力,他向秋瑾惭愧地说:“事已至此,余位卑言轻,愧无力成全。然汝死非我意,幸谅之也。”‎ ‎⑩当秋瑾系狱,亲属恐遭株连,逃避进深山;当秋瑾轩亭而殉,秋家就无人收尸,而遗骨由绍兴同善局草草成殓,槁葬绍兴府城卧龙山西北麓。‎ ‎⑪秋瑾的死和血,硌痛了一些有良知的人,她激怒了民族久已蛰伏的良知,一个女人的死使一个民族的男子蒙羞,秋瑾让麻木以惊醒,给踉跄以力气,让无情以热血,给铁石以恻隐,为冥作光,为旱作润,为良知作愤慨。在晚清的年代里,秋瑾比女人多出了男人气,比男人多出了英雄气。‎ ‎⑫法国诗人雨果有一首赞颂巴黎公社的女英雄、诗人米雪尔的诗,题目是《比男人伟大》。面对秋瑾这样的有奇行的女性,还能有什么有“比男人伟大!”更恰切的词语去描写秋瑾吗?在1903年的中秋节,丈夫叫秋瑾准备晚宴要请客吃饭,谁知他自己却在晚宴前被人拉走去吃酒了。中秋之夜,秋瑾独自一人面对一桌酒菜,天上一轮明月,只有对影三人,于是,她换上男装,毅然到一个戏园去看戏。当丈夫得知秋瑾身着男装去戏园看戏,不禁勃然大怒,竟然动手打了秋瑾。‎ ‎⑬拳脚侮辱,所谓的家法和夫权已使这位比男人伟大的女子忍无可忍,如娜拉一样走出家门。于是在朋友吴芝瑛纱帽胡同的宅第里,就诞生了和岳飞相媲美的《满江红》词章:‎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有删改)‎ ‎4.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写游览杭州的所见、所感,表现了人们对历史文化的淡漠,引出下文对秋瑾的叙写。‎ B.第⑦段运用排比手法描写苦雨,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氛围,烘托了主人公秋瑾当时的心境。‎ C.写李钟岳,通过其言行表现出当时具有良知和做人底线的旧官吏对革命者秋瑾的同情。‎ D.文章写法国诗人雨果赞美女英雄米雪尔“比男人伟大”,衬托了秋瑾的男人气和英雄气。‎ A [A项,“表现了人们对历史文化的淡漠”无中生有。]‎ ‎5.文中说“在晚清的年代里,秋瑾比女人多出了男人气,比男人多出了英雄气”,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 (1)男人气:①与友人凭吊古迹,喟叹国运; ②如梅花般有对抗孤冷的顽强精神;③着男装看戏;④反抗家法夫权走出家门。‎ ‎(2)英雄气:①面对灾难降临,不逃避; ②身陷牢狱,以死唤醒民众;③创作《满江红》,表现英雄气概。‎ ‎★6.作品以《满江红》结尾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 ①照应标题,表现了秋瑾不为人理解的苦闷之情;②是秋瑾精神世界的写照,丰富了秋瑾形象;③表达了作者对秋瑾巾帼英雄气概的敬仰,深化作品主旨。(从内容、结构、主旨等角度作答。言之成理皆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