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学案7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学案7

隐性考点1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所谓“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是指在运用中出现频率较高,属常用词或次常用词;二是要弄清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也就是该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五类。‎ 综观近年来高考试题对本考点的考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文言实词主要考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偏义复词”等几种情况,但考查比较多的是“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2)考查的形式以选择题为主。一般要求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其中“不正确的”一项。对实词的理解在文言翻译中也有考查。‎ 一、掌握文言实词的 类常考形式 ‎(一)一词多义 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很多文言词具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义项,即一个词具有多种含义。这就是一词多义现象。以“引”为例:‎ 意 义 例 句 本义 拉开弓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 引申义 牵、拉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廉颇蔺相如列传》‎ 拉长 引吭高歌(成语)‎ 抽、拔出 引佩刀刺马杀之《宋史·太祖本纪》‎ 伸着 狼奄至,引首顾曰《中山狼传》‎ 拿 引绳而束缚之《中山狼传》‎ 带领 燕引兵东围即墨《史记·田单列传》‎ 承担 公卿各引咎自责《北史·周武帝纪》‎ 举荐、提拔 奖引后进,如恐不及《欧阳修传》‎ 延请 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 援引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出师表》‎ 引导 引火烧身、引人入胜(成语)‎ 掉转 相如引车避匿《廉颇蔺相如列传》‎ ‎[即时小练]‎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 ‎②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③复前行,欲穷其林 ‎④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⑤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⑥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④/②⑥/③⑤‎ C.①④/②③/⑤⑥ D.①②/③⑤/④⑥‎ ‎ 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穷”的多种义项。③⑤寻求到尽头/动词;②⑥穷尽/动词;①④处境困难/形容词。‎ ‎2.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大树将军 冯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舍,诸将升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中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 ‎(选自《后汉书·冯异传》)‎ 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①冯异为人谦退不伐 伐:自夸 ‎②十年春,齐师伐我 伐:讨伐,征伐 B.①进止皆有表识 识:赏识 ‎②天下谁人不识君 识:认识 C.①每所止舍 舍:宿营 ‎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舍:舍弃 D.①光武以此多之 多:赏赐 ‎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多:大多 ‎ A [解析] B项,①应解释为“标志”;C项,②应解释为“停息”;D项,①应解释为“赞扬”。‎ 冯异为人处事谦虚退让,不自夸,出行与别的将军相遇,就把马车驶开避让。军队前进停止都有标志,在各军队中号称最有纪律。每到一个地方停下宿营,其他将军坐在一起讨论功劳时,冯异经常独自退避到树下,军队中称他为“大树将军”。等到攻克邯郸,要重新安排各将领任务,每人都有被分配的隶属,士兵们都说愿意跟随大树将军,光武帝因为这个而赞扬他。‎ ‎(二)古今异义 所谓“古今异义”,主要是指那些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尤其是差别细微、容易被忽略的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变化情况 示 例 词义 扩大 范围 扩大 色(古:脸色;今:颜色)‎ 皮(古:兽皮;今:皮肤)‎ 病(古:重病;今:病)‎ 江(古:长江;今:江河)‎ 义项 增多 劝(古:劝勉;今:劝勉,规劝)‎ 假(古:凭借、利用;今:凭借、利用,不真)‎ 词义 缩小 范围 缩小 臭(古:气味;今:坏气味)‎ 金(古:金属;今:金子)‎ 丈人(古:老人;今:岳父)‎ 义项 减少 让(古:责备,谦让;今:谦让)‎ 怜(古:爱,怜悯;今:怜悯)‎ 词义转移 涕(古:眼泪;今:鼻涕)‎ 偷(古:苟且;今:偷窃)‎ 去(古:离开;今:到某地去)‎ 走(古:跑;今:步行,行走)‎ 狱(古:案件;今:监狱)‎ 感情色 彩变化 讽(古:委婉地劝告;今:讽刺)‎ 爪牙(古:武臣;今:坏人的党羽)‎ 恨(古:遗憾;今:仇恨)‎ 下流(古:地位或处境低下;今:品德恶劣)‎ 锻炼(古:罗织罪名陷害别人;今:锤炼)‎ ‎[即时小练]‎ ‎3.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C.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D.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 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古今异义词。A项古义为“先例”,今义为“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B项古义为“窘迫,走投无路”,今义为“生活贫穷,经济困难”;C项古义为“英明睿智”,今义为“懂事理,有远见,想得周到”。‎ ‎4.下列文段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楚人隐形 楚人贫居,读《淮南方》,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嘿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 A.不能复分别       B.乃厌倦不堪 C.对面取人物 D.对面取人物 ‎ B [解析] A项“分别”在文中是“分辨”的意思,而现在多是“各自”“分离”的意思;C项“对面”在文中是“当面”的意思,而现在多是“正前方”“对过”的意思;D项“人物”在文中是“别人的物品”,而现在多是“在某方面有代表性或具有突出特点的人”的意思。‎ 有一个楚国人生活贫困,读《淮南方》,读到“螳螂窥伺蝉时用树叶遮蔽自己,这样可以隐藏起身体”,于是到树下仰头摘取树叶——螳螂捕蝉时借以隐形的那片树叶,把它摘下来。树叶落到树下,树下原先有落叶,他不能够再分辨出来了。他就扫了几斗回去,一片一片地拿树叶遮蔽自己,问他的妻子说:“你看见我没有?”妻子开始时一直回答“看见”,楚人整天这样问,妻子于是厌倦到不能忍受,就骗他说“看不见”。楚人沉默不出声,心中大喜,带着树叶来到市场,当面拿人家的物品。吏卒于是绑着他去县衙。‎ ‎(三)通假字 通假字是指本应用甲字,使用时借用与其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代替的一种语言现象。甲字叫本字,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常见的通假的情况如下:‎ 解 说 举 例 注 意 点 通假字 有本字而不用,借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这个借用的字叫通假字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鸿门宴》‎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鸿门宴》‎ 由于古今语音的变异,有的通假字现在的读音已与本字读音相差甚远。如: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亡”通“无”)‎ 古今字 一个汉字(古字)原有几个意义,后为区别,另造一个新字(今字)来表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意义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莫”通“暮”)《石钟山记》‎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师说》‎ 中学教材中,把古今字也视为通假字 异体字 音同义同,形不同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徧”通“遍”)《曹刿论战》‎ 教材亦按通假字方式注释异体字 ‎[即时小练]‎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迷涂知返,往哲是也 涂:通“途”,道路 B.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 解:通“懈”,松懈 C.秦武阳色变振恐 振:通“震”,震惊 D.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 B [解析] 解:解除包围。‎ ‎6.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沈周)奉亲至孝。父没,或劝之仕,对曰:“若不知母氏以我为命耶?奈何离膝下。”……‎ 有郡守征画工绘屋壁。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或劝周谒贵游以免,周曰:“往役,义也,谒贵游,不更辱乎!”卒供役而还。‎ 下列句中加点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父没,或劝之仕 B.卒供役而还 C.故患有所不辟也 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B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辨析文中的通假字。A.联系下文沈周不离开母亲、赡养母亲的决心可知,“父没”指父亲去世,所以,此处“没”是通假用法,通“殁”。B.“卒供役而还”,是沈周被征劳役的结果,“卒”是“最后”“终了”的意思,没有通假用法。C、D两项均选自《鱼我所欲也》,“辟”通“避”,躲,设法躲开;“辩”通“辨”,分别,辨别。‎ ‎(沈周)对父母很孝顺。父亲死后,有人劝他入仕途,他回答说:“你不知道我的母亲拿我当命根子吗?我怎么能离开她呢。”……‎ 有个郡守想征召画工在屋墙上作壁画。乡里有嫉恨沈周的人,将他的姓名告诉郡守,于是沈周被征召去画壁画。有人劝他去拜见权贵通过游说来免去劳役,沈周说:“去做役工是百姓的义务,去拜见权贵游说不就变成了耻辱吗!”最后做完役工才回去。‎ ‎(四)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做乙类词用,这种语法现象就叫作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常见的类型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等。‎ 提示:本知识点在考点四“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已做详细讲解。‎ ‎(五)偏义复词 在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而词义却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则起陪衬作用,这就是文言文中的偏义复词现象。‎ 类 型 例 句 语义相对的 偏义复词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存亡:偏义复词,此处只有“亡”的意义,“存”为衬字。)‎ 语义相近的 偏义复词 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孔雀东南飞 并序》(公姥:偏义复词,婆婆。)‎ ‎[即时小练]‎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不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 A.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B.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C.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D.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 ‎ 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偏义复词。A项偏在“异”;B项偏在“国”;C项偏在“死”。‎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属于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 A.伶俜萦苦辛 B.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C.昼夜勤作息 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C [解析] 刘兰芝应该是昼夜勤奋地“作”,这里是偏义复词,偏指“作”。A项“伶俜”是合成词,不能单独解释某个词素;B项“怨望”是同义词连用,“怨”“望”都是“怨恨”的意思;D项“死生”指“死亡”“活着”,亦无偏指。‎ 二、练中寻法,“ 法”巧解文言实词 ‎ 代入推断法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判断加点词解释的正误。‎ ‎(2016·高考浙江卷)问老人曰:“何地?”曰:“此玉京、紫微、金真、七瑛、丹书、秘籍。”指二犬曰:“此痴龙也,守此二千年矣。”开门肃茂先入,见所藏书,皆秦汉以前及海外诸国事,多所未闻,如《三坟》《九丘》《连山》《归藏》《梼杌》《春秋》诸书,亦皆在焉。‎ 开门肃茂先入     肃:恭敬的样子 正误:错误。‎ 推导方法总结:可用代入推断法,将题中的解释放在原文的语境中推断是否正确。“肃”有“恭敬”“严肃,庄重”“揖拜”等义项,把“恭敬的样子”代入句中,译为“老人开门恭敬的样子茂先进入”不通,“肃”应该是个动词,这里应该是“揖拜”的意思,也就是“恭敬地引进”。‎ 茂先问老人:“这是什么地方?”老人答:“这里藏着玉京、紫微、金真、七瑛、丹书、秘籍。”老人指着两只狗说:“这两条是痴龙,守在这个地方已经两千年了。”老人开门恭敬地引茂先进入,茂先看到室内所藏之书,记载的都是秦汉以前和海外各国的事情,大多是自己没听说过的,像《三坟》《九丘》《连山》《归藏》《梼杌》《春秋》这些书也都在这里。‎ 对于选择、判断类的词语解释题,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将所给的义项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疏通文意,解释正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即为正确解释,反之即为错误解释。  ‎ ‎ 因文定义法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判断加点词解释的正误。‎ ‎(2015·高考安徽卷)“闻宋仲温书《兰亭十三跋》摹于松江府亭,赵子昂书《铁佛嶴钟铭》在鹤沙报恩忏院,倘各损惠一通,敬拜赐矣。”其雅操如此。先生于古文不多作,其有作,必合古人矩度,而于禅悦文字尤善。‎ 必合古人矩度      矩度:气度 正误:错误。‎ 推导方法总结:运用因文定义法。“矩度”的意思是“规矩,法则”,“合矩度”即符合规矩,从上下文看这里是说先生作文规范,而不是说他有气度,故错误。‎ ‎“听说宋仲温写的《兰亭十三跋》在松江府亭被临摹了,赵子昂写的《铁佛嶴钟铭》在鹤沙报恩忏院,如果您能够各惠赠一篇给我,我要感谢您的恩赐。”他高雅的情操就像这样。先生在古文方面创作不多,但只要有作品,就一定符合古人创作的规矩,而他尤其擅长表达修禅得到喜悦的文字。‎ 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考生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  ‎ ‎ 联想推断法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判断加点词解释的正误。‎ ‎(2015·高考山东卷)出隘塞,犯泥涂,将必先下步,名曰力将。将不身服力,无以知士卒之劳苦。军皆定次,将乃就舍;炊者皆熟,将乃就食;军不举火,将亦不举,名曰止欲将。‎ 军皆定次,将乃就舍     次:次序 正误:错误。‎ 推导方法总结:运用联想推断法。“次”结合下一句“将乃就舍”,联想初中课文《陈涉世家》中“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一句中的“次”,推断出“次”是“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即临时驻扎”之意。‎ 在通过险阻要塞,遇到泥泞道路时,将领必须要先下来步行,这叫作力将。将领不身体力行,就无法了解士兵的劳苦。士兵都驻扎安定了,将领才就寝;饭菜都做熟了,将领才吃饭;士兵不举火照明,将领也不举火照明,这叫作止欲将。‎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判断加点词解释的正误。‎ ‎(2015·高考福建卷)出都门,运舟南浮,去离风沙尘埃之苦,耳目开涤。又违膝下色养久,得归省视,颇忘其身之贱贫。独念二三友朋,乖隔异地,会合不可以期。梦中时时见兄与褐甫辈抵掌今故,酣嬉笑呼,觉而怛然增离索之恨。‎ 会合不可以期       期:约定 正误:正确。‎ 推导方法总结:“期”可用联想推断法来判断,在成语“不期而遇”中就是“约定”之意。‎ ‎(我)离开国都,乘船向南行进,离开风沙尘埃的苦地,耳目舒放明彻。又长时间没有温顺恭敬地侍奉父母,能够回家问候探望,稍微忘记了身份的贫贱。唯独思念几个朋友,(我们)分离异地,见面的时间又不可以约定。梦中时时看见兄长和褐甫等人击掌谈论古今之事,尽情嬉笑欢呼,醒来后徒增悲伤和离散的遗憾。‎ ‎1.课本联想法 高考试题中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我们要善于联系课内学过的实词,举一反三,找出对应文句,进行相应迁移。‎ ‎2.双音联想法 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试题中出现的单音节词,可以通过联想双音节词来推断。‎ ‎3.成语联想法 不少成语源于文言文,因此成语中保留了很多词语的古义,借助平时比较熟悉的成语中的有关词语的含义来推断文言实词含义,也不失为一种方法。  ‎ ‎ 句式推断法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判断加点词解释的正误。‎ ‎(2015·高考湖北卷)方其刻意为廉之时,而其萌芽固已露矣。苟捐之足以为名,而得之足以为罪,则千金有所必割;苟捐之不足以为名,而得之不足以为罪,则锥刀有所必算。人见其千金之捐乃其奇节,而不知锥刀之算其真机也,从而谓之曰廉。‎ 则千金有所必割      割:舍弃 正误:正确。‎ 推导方法总结:运用句式推断法。结合下文语境“则锥刀有所必算”,“割”与“算(算计)”相对,判断“割”是“舍弃”之意正确。‎ ‎(实际上)正当他们刻意做出廉洁的行为时,他们(贪婪)的萌芽本来就已暴露了。如果抛弃它们足以成全美名,而得到它们足以构成犯罪,‎ 那么(即便)是千金也要有所割舍;如果舍弃了不足以成就名声,而得到了不足以构成罪行,那么他对锥刀尖般的微利也必定有所算计。世人看见他抛弃千金,竟然认为他气节奇伟,却不知算计锥刀尖大的微利,才是他们的真正心机,于是就称赞他廉洁。‎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对偶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的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义、词性。  ‎ ‎ 语法推断法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判断加点词解释的正误。‎ ‎(2016·高考江苏卷)甲午正月朔,即入南都,读书鸡鸣山,昼夜不辍,病目眚,下帏静坐者三月。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 病目眚     病:疲惫 正误:错误。‎ 推导方法总结:运用语法推断法。“病目眚”中“眚”的意思是“眼病”,结合语法推断法可知“病”应翻译为动词“患病”,故题目中的“疲惫”错误。‎ 甲午年正月初一,祖父就进入南都,在鸡鸣山读书,日夜不止,患了眼病,在帏下安静地打坐了三个月。朋友用经书中的考题彼此商量,(考题)一传入他耳中文章马上就形成了,后来再有谈到(考题)的,他就堵住耳朵不敢听了。‎ 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  ‎ ‎ 通假代入法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判断加点词解释的正误。‎ ‎(2016·高考山东卷)法其节俭则可;法其服,居其室,无益也。三王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诸侯也。诚于爱民,果于行善,天下怀其德而归其义,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 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   说:同“悦”,高兴 正误:正确。‎ 推导方法总结:运用通假代入法。据上文“诚于爱民,果于行善,天下怀其德而归其义”,国君做得好,百姓才感念他们,国君“衣服节俭”,当然老百姓一定会高兴,“说”本身没有“高兴”之意,只能看作通假字“悦”,代入,上下文通顺,因此正确。‎ 效法古代圣贤之王的节俭就可以;效法圣贤之王穿的衣服,居住在圣贤之王的宫室,没有益处。夏商周三代的明君穿不同的衣服而都能统一天下,不是凭借衣服招致诸侯。诚心地爱护人民,坚决地推行善政,天下百姓都感念他们的德行而归向他们的道义,就像他们衣服节俭老百姓一定会高兴那样。‎ 文言实词中当遇到某字的本义、引申义都讲不通时,便可以从通假字角度考虑。然后根据通假字与本字大多音同音近、字形也相近的特点推知本字。  ‎ ‎ 常识识记法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判断加点词解释的正误。‎ ‎(2015·高考浙江卷)甲申秋,直秘阁王侯秬来领太守事,于是方有水灾,尽坏堤防,民不粒食。及冬,则有边事,当涂兵之冲,上下震摇。侯下车,救灾之政,备敌之略,皆有次叙。饥者饱,坏者筑。赤白囊昼夜至,侯一以静填之。‎ 侯下车        下车:初到任 正误:正确。‎ 推导方法总结:运用常识识记法。“侯下车”中“下车”涉及文化常识,解释为“初到任”,正确。‎ 甲申年秋天,直秘阁王秬来担任太守,正赶上发生水灾,把堤防都冲坏了,百姓没有一粒粮食吃。到了冬天,边境地区又发生战事,当涂是军事要地,上下震动。王秬初到任,救灾的措施,防备敌人的方略,都安排得井然有序。饥饿的人能吃饱,倒塌的堤防进行了修筑。紧急情报日夜送到,王秬都平静地对待。‎ 文言实词的推断还要求考生必须掌握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如“乞骸骨”(告老还乡)、“下车”(官员刚到任)、“春秋”(年龄)、“结发”(束发成年)等。例:“晁错为内史,贵幸用事。用事:凭感情做事。”题目解释为“凭感情做事”,也是不明文化常识之故,古文中“用事”专指“掌权”。  ‎ ‎[题组一 对点练]‎ 一、一词多义 ‎1.属(10年12考)‎ ‎(1)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赤壁赋》) ____________‎ ‎(2)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琵琶行并序》) ____________‎ ‎(3)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滕王阁序》) ____________‎ ‎(4)衡少善属文(《张衡传》) ____________‎ ‎(5)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____________‎ ‎(6)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过秦论》) ____________‎ ‎(7)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____________‎ ‎(8)然亡国破家相随属(《屈原列传》) ____________‎ ‎[答案] (1)动词,这里指劝人饮酒 (2)动词,隶属 (3)动词,属于 (4)动词,连缀 (5)动词,通“嘱”,嘱托 (6)名词,等辈、类 (7)名词,等,辈 (8)动词,接连 ‎2.鄙(10年5考)‎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学》) ____________‎ ‎(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____________‎ ‎(3)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____________‎ ‎(4)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____________‎ ‎(5)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____________‎ ‎(6)孔子鄙其小器(《训俭示康》) ____________‎ ‎(7)敢竭鄙怀,恭疏短引(《滕王阁序》) ____________‎ ‎(8)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荆轲刺秦王》) ____________‎ ‎[答案] (1)名词,边疆地区,边远的地方 (2)形容词,庸俗,浅陋,鄙俗 (3)形容词,见识浅薄 (4)动词,当作边境(边疆) (5)形容词,见识浅陋 (6)动词,鄙薄,轻视 ‎(7)名词,自称的谦词 (8)名词,村野之处,乡下 ‎3.卒(10年4考)‎ ‎(1)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赤壁赋》) ____________‎ ‎(2)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 ____________‎ ‎(3)庶刘侥幸,保卒余年(《陈情表》) ____________‎ ‎(4)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____________‎ ‎(5)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鸿门宴》) ____________‎ ‎(6)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游褒禅山记》) ____________‎ ‎(7)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 ____________‎ ‎(8)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张衡传》) ____________‎ ‎(9)卒惶急不知所为(《荆轲刺秦王》) ____________‎ ‎(10)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孔雀东南飞 并序》) ____________‎ ‎[答案] (1)副词,终究,究竟 (2)副词,终于 (3)动词,终,善终 (4)副词,‎ 终于 (5)名词,士兵 (6)名词,死亡 (7)名词,士兵 (8)动词,死 (9)副词,突然,仓猝 (10)动词,终、尽 ‎4.谢(10年4考)‎ ‎(1)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史记》) ____________‎ ‎(2)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廉颇蔺相如列传》) ____________‎ ‎(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 ____________‎ ‎(4)谢家来贵门(《孔雀东南飞 并序》) ____________‎ ‎(5)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 并序》) ____________‎ ‎(6)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信陵君窃符救赵》) ____________‎ ‎(7)及花之既谢(《芙蕖》) ____________‎ ‎[答案] (1)动词,谢绝 (2)动词,道歉 (3)动词,请罪 (4)动词,辞别 (5)动词,告诉,告诫 (6)动词,感谢,谢恩 (7)动词,凋谢 ‎5.致(10年5考)‎ ‎(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兰亭集序》) ____________‎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荀子·劝学》) ____________‎ ‎(3)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孔雀东南飞 并序》) ____________‎ ‎(4)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____________‎ ‎(5)听妇前致词(《石壕吏》) ____________‎ ‎(6)专心致志 ____________‎ ‎(7)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张衡传》) ____________‎ ‎(8)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 ____________‎ ‎(9)退而致仕 ____________‎ ‎[答案] (1)名词,情致 (2)动词,到达 (3)动词,招致、招来 (4)动词,得到 (5)动词,表达、表述 (6)动词,集中(力量、意志等) (7)副词,极,尽 (8)动词,招请,招集 (9)动词,归还,交还 ‎6.次(10年6考)‎ ‎(1)列坐其次(《兰亭集序》) ____________‎ ‎(2)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报任安书》) ____________‎ ‎(3)陈胜、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____________‎ ‎(4)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____________‎ ‎(5)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荆轲刺秦王》) ____________‎ ‎(6)鳞次栉比 ____________‎ ‎[答案] (1)名词,处所、地方,这里指曲水之旁 (2)名词,下一等 (3)动词,按次序,引申为“轮到” (4)动词,驻扎 (5)名词,次序 (6)动词,有次序地排列 二、古今异义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①约为婚姻 ②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③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④项伯许诺 ⑤所以遣将守关者 ⑥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⑦臣战河南 ⑧君王为人不忍 A.①④⑧          B.②③⑥‎ C.②⑤⑦ D.④⑥⑧‎ ‎ D [解析] ①“婚姻”,古义为“儿女亲家”,今义为“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②“无主”,古义为“没有人主持”,今义为“没有主人”。③“非常”,古义为“意外的变故”,今义为“属性词,异乎寻常的,特殊的”。⑤“所以”,古义为“……的缘故”,今义为“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⑦“河南”,古义为“黄河以南”,今义为省名。均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阿房宫赋》)‎ B.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阿房宫赋》)‎ C.歌台暖响,春光融融(《阿房宫赋》)‎ D.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琵琶行并序》)‎ ‎ C [解析] A项,“气候”,古义为“天气”,今义为“一定地区里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象情况”。B项,“经营”,古义为“统治”,文中为“统治者搜刮的金玉珠宝等物”,今义为“筹划并管理(企业等)”。C项,“融融”,古今意义均为“暖和”。D项,“因为”,古义为“于是写”,今义为“连词,表示原因或理由”。‎ 三、通假字 ‎9.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诗经·氓》)‎ B.令将军与臣有郤(《鸿门宴》)‎ C.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孔雀东南飞 并序》)‎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梁惠王上》)‎ ‎ A [解析] B项,“郤”通“隙”,隔阂,嫌怨。C项,“取”通“娶”,娶亲。D项,“颁”通“斑”,须发花白。‎ ‎10.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荀子·劝学》)‎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荀子·劝学》)‎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 A [解析] B项,“有”通“又”;“暴”通“曝”,晒;“”通“煣”,使弯曲。C项,“知”通“智”,智慧。D项,“生”通“性”,资质、禀赋。‎ 四、偏义复词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都属于偏义复词的一组是(  )‎ ‎①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②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③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④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 C [解析] ①句的“弟兄”偏于“兄”;②句“否泰”为反义词连用,均无偏义;③句“扶将”为同义词连用,均无偏义;④句的“存亡”偏于“亡”。‎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都属于偏义复词的一组是(  )‎ ‎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②偃仰啸歌,冥然兀坐 ③把酒临风,宠辱偕忘 ④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⑤成败之机,在于今日 ⑥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 ⑦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⑧孰与君少长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 C.①④⑥⑧ D.②③⑤⑦‎ ‎ C [解析] ①句的“出入”偏于“入”,④句的“父兄”偏于“兄”,⑥句的“浅深”偏于“深”,⑧句的“少长”偏于“长”。‎ ‎[题组二 综合练]‎ ‎(2017·宜昌市第一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李绅,字公垂,中书令敬玄曾孙。世宦南方,客润州。绅六岁而孤,哀等成人。母卢氏,躬授之学。为人短小精悍,于诗最有名,时号“短李”。元和初,擢进士第,补国子助教,不乐,辄去。客金陵,李锜爱其才,辟掌书记。锜浸不法,宾客莫敢言,绅数谏,不入;欲去,不许。会使者召锜,称疾,即胁使者为众奏天子,幸得留。锜召绅作疏,坐锜前,绅阳怖栗,至不能为字,下笔辄涂去,尽数纸。锜怒骂曰:“何敢尔,不惮死邪?”对曰:“生未尝见金革,今得死为幸。”或言许纵能军中书,绅不足用。召纵至,操书如所欲,即囚绅狱中,锜诛,乃免。或欲以闻,谢曰:“本激于义,‎ 非市名也。”穆宗召为右拾遗、翰林学士,与李德裕、元稹同时,号“三俊”。稹为宰相,而李逢吉教人告于方事,稹遂罢;欲引牛僧孺,惧绅等在禁近沮解,乃授德裕浙西观察使。僧孺辅政,以绅为御史中丞,顾其气刚卞,易疵累,而韩愈劲直,乃以愈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免台参以激绅。绅、愈果不相下,由是皆罢之,以绅为江西观察使。帝素厚遇绅遣使者就第劳赐以为乐外迁绅泣言为逢吉中伤入谢又自陈所以然帝悟改户部侍郎。会敬宗立,逢吉知绅失势可乘,使守澄从容奏言:“先帝始议立太子,杜元颖、李绅劝立深王,独宰相逢吉请立陛下,而李续、李虞助之。”逢吉乘间言绅尝不利于陛下,请逐之。帝初即位,不能辨,乃贬绅为端州司马。后天子于禁中得先帝手缄书一笥,发之,见裴度、元颖、绅三疏请立帝为嗣,始大感悟,悉焚逢吉党所上谤书。始,绅南逐,历封、康间,湍濑险涩,惟乘涨流乃济。康州有媪龙祠,旧传能致云雨,绅以书祷,俄而大涨。开成初,郑覃以绅为河南尹。河南多恶少,或危帽散衣,击大球,尸官道,车马不敢前。绅治刚严,皆望风遁去。武宗即位,徙淮南,封赵郡公。居位四年,以足缓不任朝谒,辞位。卒,赠太尉,谥文肃。‎ ‎(节选自《新唐书·李绅传》)‎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素厚遇绅/遣使者就第/劳赐以为乐外迁/绅泣言为逢吉中伤/入谢/又自陈所以然/帝悟/改户部侍郎 B.帝素厚遇/绅遣使者就第/劳赐以为乐外迁/绅泣言为逢吉中伤/入谢/又自陈所以然/帝悟/改户部侍郎 C.帝素厚遇/绅遣使者就第劳赐/以为乐外迁/绅泣言为逢吉/中伤入谢/又自陈所以然/帝悟/改户部侍郎 D.帝素厚遇绅/遣使者就第劳赐/以为乐外迁/绅泣言为逢吉中伤/入谢/又自陈所以然/帝悟/改户部侍郎 ‎ D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断句题关键是对意思的理解,根据内容断句。要把这些句子放到文章中去,理解了意思,可以帮助我们准确断句。“厚遇”的对象是李绅,“遣使者就第劳赐”的主语是皇帝,“为逢吉中伤”表被动,“入谢”的主语是李绅。加上标点为:帝素厚遇绅,遣使者就第劳赐,以为乐外迁,绅泣言为逢吉中伤。入谢,又自陈所以然,帝悟,改户部侍郎。‎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孤”指年幼丧父,“鳏寡孤独”一词中,“鳏”指老而无妻,“寡”指老而无夫,“孤”指幼而无父,“独”指老而无子。‎ B.“国子监”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国子助教”是国子监或太学的学官,协助国子祭酒和国子博士教授生徒。‎ C.“金陵”是南京的别称,南京是我国著名的六朝古都,其别称还有建康、江宁、汴梁、石头城等。‎ D.“京兆尹”一般指京师所在地的行政长官,唐朝时的京兆尹即长安的行政长官,其地位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市市长。‎ ‎ C [解析] 该题考核文化常识。C项“‘金陵’是南京的别称,南京是我国著名的六朝古都,其别称还有建康、江宁、汴梁、石头城等”错误,“汴梁”是开封的别称。‎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绅很有才华,他出生于官宦世家,小时候母亲亲自教他知识,他个子矮小且擅长写诗,当时人称他为“短李”。‎ B.李绅智勇双全,他不愿为李锜写奏章,就假装害怕发抖写不成字,李锜以死相威胁时,他也毫不畏惧。‎ C.李绅经历坎坷,他曾因得罪李锜而下狱,也曾被牛僧孺罢免御史中丞之职,还曾因建议立深王为太子而被贬为端州司马。‎ D.李绅颇有政绩,他历经多代帝王,担任过多种官职,当地方官也能造福于民,死后还被赠官太尉。‎ ‎ C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C项,“还曾因建议立深王为太子而被贬为端州司马”错误,这是李逢吉为诬陷李绅编造的说辞。‎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欲以闻,谢曰:“本激于义,非市名也。”‎ 译文:                                    ‎ ‎                                      ‎ ‎(2)河南多恶少,或危帽散衣,击大球,尸官道,车马不敢前。‎ 译文:                                    ‎ ‎                                      ‎ ‎[解析] 翻译的时候,应先找名词,再找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第一句,重点词语:“闻”,使皇上知道;“谢”,谢绝;“市”,买、获取。第二句,重点词语:“危”,高;“尸”,堵住。‎ ‎[答案] (1)有人想将这事报告皇上,他谢绝说:“我本受仁义激发,不是为了获取名声。”‎ ‎(2)河南府有很多小无赖,有时戴着高帽子敞着衣裳,打大球,堵住大路,车辆马匹不敢通过。‎ 李绅,字公垂,是中书令李敬玄的曾孙。因世代在南方做官,因此客居润州。李绅六岁失去了父亲,他像成人一样哀痛。‎ 母亲卢氏,亲自教他读书。他生来矮小精明能干,在写诗方面最有名,当时号称“短李”。元和初年,他考中了进士,被任命为国子监助教,他不乐意,就离职了。他客居金陵,李锜喜欢他的才干,任命他为掌书记官。李锜渐渐不守国法,幕僚没人敢说,李绅多次劝告,他不听;李绅想离职,他又不允许。遇上皇帝派使者召唤李锜,他称病不去,接着胁迫使者为众人奏报皇帝,希望能够留下。李锜叫李绅写奏疏,他坐在李锜面前,假装害怕发抖,以致不能写字,写几笔就涂掉,写坏了几张纸。李锜发怒骂道:“你怎敢这样,不怕死吗?”他答道:“生平没有见过兵器铠甲,今天因此而死已经满足了。”有人说许纵会写军中文书,李绅不值得任用。于是把许纵召来,许纵按要求执笔写了,李锜就把李绅关进监狱,李锜被杀死后,他才被释放了。有人想将这事报告皇上,他谢绝说:“我本受仁义激发,不是为了获取名声。”唐穆宗召他进京任右拾遗、翰林学士,他和李德裕、元稹同时代,号称“三俊”。元稹当宰相,李逢吉派人报告于方的案件,元稹就被罢免了;李逢吉想推荐牛僧孺,担心李绅等人在皇帝面前阻拦,就任命李德裕为浙西观察使。牛僧孺当了宰相,任命李绅为御史中丞,是看到他性格刚强急躁,容易出问题,又看到韩愈刚强直率,就任命韩愈为京兆尹,兼任御史大夫,不需参谒台臣来激怒李绅。李绅和韩愈果然互不相让,因为这把他们都免职,任命李绅为江西观察使。皇帝一向对李绅很好,派使者到他家里去慰问赏赐,认为他愿意出京任官,他哭着说是被李逢吉陷害。他进宫谢恩,又自己诉说原因,皇帝醒悟了,改命他为户部侍郎。等到唐敬宗即位,李逢吉看到李绅失去了依靠可以算计,让王守澄乘便上奏说:“故世皇帝当初讨论立太子时,杜元颖、李绅劝立深王为太子,只有宰相李逢吉请求立皇上,李续、李虞赞成他。”李逢吉也乘机说李绅曾做不利于皇帝的事,请求把他赶出京城。皇帝刚登基,不能辨别,就贬李绅任端州司马。后来皇帝在宫中找到去世皇帝亲手装的一箱奏章,打开后,看到裴度、杜元颖、李绅多次上奏请求立他为太子,才非常受感动而醒悟了,把李逢吉一伙呈上的诽谤奏章都烧了。起初,李绅贬去南方,走到封州、康州,水浅流急处危险阻塞,只有乘着河水猛涨才能过河。康州有座媪龙祠,过去传说能呼风唤雨,李绅写文章祷告,不久河水猛涨。开成初年,郑覃任命他为河南府尹。河南府有很多小无赖,有时戴着高帽子敞着衣裳,打大球,堵住大路,车辆马匹不敢通过。李绅治理坚决严厉,他们听到风声都吓跑了。唐武宗登基,他调任淮南,被封为赵郡公爵。任职四年后,因脚无力不能上朝,辞去职位。后去世了,赠官太尉,赐谥号叫文肃。‎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