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语文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语文试卷

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阶段高一考试 语文试卷 ‎ 校对人:高一语文组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纸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纸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比较文明是个新课题。之所以新,是因为我们刚开始习惯以世界为关心对象。‎ ‎  ②比较文明的目的是理解文明。个体研究固然有其合理性,然而无视整体的结果一定是盲人摸象。比较研究是整体下的个体与个体的比较,或个体与整体关系的钩沉。从中国的视角来看世界以及从世界的维度理解中国,是出和入、间离和沉浸的关系,是辩证发展的关系,是螺旋上升的关系。有了“从周边看中国”,对中国的认识才会更完整,更接近真实。‎ ‎  ③比较文明研究是有伦理的。有些比较无益甚或有害,伦理就是约束。比如“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比人生轨迹,没什么好比,但在创造文学形象的维度比较,不但有益而且必需。有些比较无意义,并非学术前提出了问题,而是回答不了“然后呢”这个问题。‎ ‎  ④比较文明是有方法的。文明离不开人,物作为文明的见证,也很重要。物是实实在在的,罐就是罐,盆就是盆。当年瑞典人安特生在西北见到彩陶就一眼看出它和世界各地彩陶文化的联系,后来我们批判“中国文明西来说”,把世界维度下的中国彩陶变成了中国自己的彩陶。彩陶西来与否和中国的正当性其实毫无关系。‎ ‎  ⑤文明比较有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制度比较属于宏观的文明比较。因为有文献,制度很容易比较,但也有缺陷,一是文献资料有太多不可信的成分。二是制度大概未必属于文明的范畴,它更像是文明的副产品,其本质是制度的制定者对受制度约束的人实践优势的工具。如今的民主制度在柏拉图那里未必多么理想,同理,当年的“君臣父子”也未必全然“反动”。‎ ‎  ⑥微观的文明比较主要在这两个范畴:从具体的物到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从核心价值观念到具体的物。前者受时空约束,它是已然的,找出异同作出解释,能改变的很有限。后者则有超越时空的启发和引领意义:罗马人的沃伦杯与两千年后的中国电影《霸王别姬》同样在叙述欲望与爱的故事;静穆而伟大的希腊石头与北齐佛造像都是人类最伟大的气质与精神的外化,存在于所有不朽的艺术品之中;敦煌的鹿王本生与圣艾格尼斯杯主题都是牺牲……‎ ‎⑦文明的比较,核心在于解释文明的演进,以达成文化认同与自信。有个就叫“文明”的游戏,选哪个来玩都可以,结果只和操作有关,真实的文明也是。现在讲多元,不是否认进步与落后,而是相信比之于可以弥合的差距而言,基因更重要,我们需要一个色调丰富的文明体系。‎ ‎(郭青生《比较文明的目的、伦理和方法》,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论是从中国的视角来看世界,还是从世界的维度理解中国,比较研究都必须具有整体性。‎ B.比较文明研究讲究伦理,是为了让比较有价值,只要比较前提正当,就能得出有益的结果。‎ C.批判“中国文明西来说”,其积极意义是把世界维度下的中国彩陶变成了中国自己的彩陶。‎ D.更好地理解文明,弥合多元文明的差距,达成文化认同和自信,这是比较文明的核心意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围绕着比较文明,文章依次论述了比较文明的目的、伦理、方法和意义。‎ B.文章阐释了比较文明的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并对比了微观比较的两个范畴。‎ C.第⑤段的举例论证,是为了证明从制度这一范畴进行文明比较,存在着缺陷。‎ D.希腊石头与北齐佛造像之例,说明从具体的物出发可发现相同的气质与精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对日本文明不从世界的维度去理解,就无法对它理解得更完整、更接近真实。‎ B.由于制度比较存在文献真实性等缺陷,宏观的文明比较不如微观的文明比较有价值。‎ C.比较文明的核心任务,不在于区分文明的进步与落后,而在于解释文明的演进。‎ D.如果能恰当地进行比较文明研究,我们将能更清晰地理解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空巢老人是指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旁的老年人。据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客观地讲,在我国目前未富先老的情况下,要彻底解决空巢老人“不敢老”的问题仍存在困难,需尽量采取多种措施以减少老年人的担忧。‎ ‎(摘编自王庆海《破解空巢老人养老难题》)‎ 材料二:‎ 空巢老人的问题,折射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交织着现代化过程中的矛盾。地区发展不均衡,劳动力候鸟式的迁徙就不可避免;社保制度的割裂,使各种保障难以无缝衔接;户籍制度的坚冰,让老年人随子女迁徙难度加大;政府投入不足和民间资本进入不畅,导致养老服务供给不够且水平较低……时代的列车一往无前,老年人却已步履蹒跚;而最为弱势的空巢老人,更是难以承受的时代之重。 从要求各级政府“用于养老服务的财政性资金重点向农村倾斜”,到提出“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问题正在破解。而此前不久,国务院决定合并“新农保”和“城居保”,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无疑将有助于解决老人们面临的问题。‎ ‎(摘编自贾壮《“空巢”之痛时代之重》)‎ 材料三:‎ 农村空巢老人安全现状令人担忧。具体体现在:一方面由于年老体弱而面临着外在危险的威胁,由于年老体弱,老人在受到外力侵害时无力抵御和抗衡;另一方面由于年老体弱而多陷“内在疾患”‎ ‎。调查显示,农村空巢老人的患病率在80%以上,甚至有50%以上的老人患有两种以上的慢性疾病。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农村空巢老人安全问题主要发生在以下六个方面:自理能力下降,慢性疾病,消防隐患,用药不当,不法分子诈骗、入室盗窃、抢劫,住房老旧。‎ 下图是对农村空巢老人猝死家中的原因的调查统计分析。‎ ‎(摘编自张晓琼、侯亚丽《晚年何以安度:农村空巢老人安全保障问题研究》)‎ 材料四:‎ 一方面是老龄化社会的步步逼近,一方面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如何把“互联网+”和养老服务结合?南京市民政局目前正在进行这样一种有益尝试。 这种基于“互联网+”的“一键呼叫式”养老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就是便利,而便利也往往是老年人群体所最为期待的。通过“互联网+”把以上这些老人在居家养老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各种资源、服务整合到一起,老人身边只要有一个电话或手机就可以轻松享受这些资源和服务。养老服务网络等于是通过“互联网+”这种新的技术手段,在市场和老人之间建立了一种直接而密切的联系,进而实现双方的共赢。 但我们也要看到,老年人群体要想充分享受到这种服务的便利,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那么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对那些被纳入养老服务网络的企业、商家在服务质量、服务价格上给予必要的引导,以避免有企业和商家哄抬服务价格,导致老年人群体消费不起的情况;二则,对于那些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老年人群体,政府应该加大养老补贴和救济的力度,以类似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来帮助他们享受养老服务网络上的各种资源和各项服务。‎ ‎(摘编自苑广阔《盼“互联网+”惠及更多空巢老人》)‎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空巢老人的数字惊人,主要是因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且是人口大国。‎ B.虽然中国社会在不断进步,但是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在当下已成为社会难题。‎ C.因为年老体弱,农村空巢老人要面对来自外在危险和自身疾病的双重威胁。‎ D.把“互联网+”与养老服务结合起来,是一种创新,能使市场和老人实现共赢。‎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经济、社会正在转型,出现了诸如地区发展不均衡等各种各样的矛盾,直接造成了空巢老人问题。‎ B.根据材料二,有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诸如“医保”改革政策的落实,“空巢”之痛势必短期内可以获得有效解决。‎ C.根据材料三中相关数据可知,空巢老人患病率非常高,所以他们的“内在疾患”是最应该引起社会关注的安全问题。‎ D.依据材料四,经过市民政局的积极努力,南京市的空巢老人已经能够享受到便利的“一键呼叫式”养老模式。‎ ‎6.怎样才能让“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落到实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初心 邢庆杰 太阳刚落山,千户营派出所指导员钟方格就接到县公安局指挥中心的指令,要他组织全所所有干警、辅警在晚上8点前到局里集结。‎ 千户营是本县最偏远的一个乡镇,离县城40多公里,全是窄窄的乡村公路,没有一个小时到不了。自从李所长半个多月前被局里抽调到外地执行任务,所里的工作一直由钟方格负责。他当即把所里的十几个人召集起来,分乘三辆车赶赴县公安局。‎ 今天又是什么任务呢?钟方格脑子里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作为刑警出身的资深警察,他多次被抽调参加紧急行动,因此他知道,只有集合起来,把手机都收上去以后,才会知道行动地点和目标。‎ 一个小时后,钟方格接到了具体的抓捕任务,去端一个涉毒的地下酒吧。‎ 行动起初很顺利,钟方格他们从前后两边同时破门而入,把七八个正在吞云吐雾的人堵在了屋子里。‎ ‎“蹲下蹲下,抱头抱头!”‎ 在一片嘈杂声中,钟方格看到了一个人,脑袋“嗡”地响了一下,暗叫:真倒霉。‎ 那个人既不抱头,也不蹲下,他安坐在沙发上,悠闲地吸着一支烟。竟然是县公安局新到任的副局长刘东来。‎ 见他不配合,一个民警拿出了手枪。‎ 怎么办?钟方格的大脑急速运转起来。‎ 钟方格原是刑警大队的一名中队长,参加工作以来,屡次立功,本来前途一片光明。6年以前,他打掉了一个拦路抢劫的团伙,团伙的头头,竟然是局长的表侄,局长让他想办法给表侄脱罪,但当时已经铁证如山,他不愿昧着良心办假案冤案,最后局长的表侄被判了10年。事后不久他竟被派到偏远的千户营派出所,成了一名普通干警。几年来,他一直被穿小鞋,几次升职的机会都与他擦肩而过。直到去年,那个局长被“双规”,新来的陈局长上任,了解到他的情况后,才把他提拔为派出所指导员。最近,局里空出一个刑警大队长的位置,听说要搞竞争上岗,钟方格觉得自己东山再起的机会来了。可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偏偏这个刘副局长就是分管刑警大队的,今天要是得罪了他,恐怕这次竞争上岗又没戏了。唉!刘局长怎么会有这么个恶习呢?‎ 钟方格的这些思想纠结,只在电光火石之间。他下了抓捕决心的时候,那个民警已经给刘东来戴上了手铐,钟方格大喝了一声,都带走!‎ 刘东来冷漠地扫了他一眼,顺从地和其他“瘾君子”一起被押了出去。‎ 钟方格把抓捕的人员全部押送到局里,关进拘留室就算完成了任务。‎ 他在公安局院子里转了好几圈,纠结了一阵子觉得还是应该把刘东来的事儿给一把手汇报一下。‎ 陈局长上任以来,只要晚上有行动,他肯定在办公室值守,随时听取汇报下达指示。‎ 他敲了门,刚进了陈局长的办公室,就听到有人喊道,钟大指导员回来了刚才好威风呀!‎ 竟然是刘东来!正坐在陈局长办公桌对面的椅子上,冲他微笑。‎ 他吓了一跳,问,你你是怎么跑出来的?‎ 陈局长笑了笑说,提前没有告诉你,今天晚上刘局是卧底,是配合你们行动的,要不,你怎么会抓得这么准?‎ 钟方格恍然大悟,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 他不好意思地对刘东来说,刘局,对不起,我怎么也想不到,这么个小案子,您会亲自去卧底。‎ 陈局长哈哈大笑了两声说,刘局可不是专门为了去做卧底,主要的,是对你进行了一场特殊考察呀!‎ 钟方格的汗都要下来了,今晚的行动,竟然包着对自己的考察,好悬呀……‎ 陈局长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说,方格同志我知道你以前受到过不公正的待遇,所以我想了解一下,你经历了那一次不公理之后,还有没有保留那一颗初心。‎ 刘东来过来,紧紧握住他的手说,方格老弟谢谢你,你给我们递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钟方格心情骤然舒朗起来,他大着胆子问领导那这次竞争上岗,什么时候开始?‎ 陈局长和刘东来相视一笑,几乎同时说,已经结束了,钟方格同志,祝贺你!‎ 选自《光明日报》2019年4月5日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篇巧设悬念,县公安局调派指导员钟方格组织人员到局里集结,他是何许人,为何要派他,这些疑问既激发读者兴趣,又引出下文的相关情节。‎ B.小说叙述钟方格打掉拦路抢劫团伙的经历;以及后来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既丰富了小说内容,增加了小说的深度,又从侧面反映了现实发人深思。‎ C.小说善用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如在抓捕过程中钟方格看见副局长后,作者仅用“暗叫:真倒霉”五个字,就将钟方格当时复杂的心理表现出来。‎ D.在情节安排方面,作者采用了顺叙和插叙相结合的方式,使小说打破了时空界限,过去和现在有机结合,这是小说叙事方式上的一个颇具匠心的特点。‎ ‎8.小说中钟方格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9.小说有并行的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范蠡事越王勾践,既苦身戮力,与勾践深谋二十余年,竟灭吴,报会稽之耻。北渡兵于淮以临齐、晋,号令中国,以尊周室。勾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还反国,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勾践为人,可与共患,难于处安,为书辞勾践曰:“臣闻主忧臣劳,主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会稽,所以不死,为此事也。今既已雪耻,臣请从会稽之诛。”勾践曰:“孤将与子分国而有之。不然,将加诛与子。”范蠡曰:“君行令,臣行意。”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于是勾践表会稽山以为范蠡奉邑。 范蠡浮海出齐,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齐人闻其贤,以为相。范蠡喟然叹曰:“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乃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而怀其重宝间行以去止于陶,以为此天下之中,交易有无之路通,为生可以致富矣。于是自谓陶朱公。复约要父子耕畜,废居,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居无何,则致赀累巨万,天下称陶朱公。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乃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而怀其重宝/间行以去/止于陶 B.乃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而怀其重宝/间行/以去/止于陶 C.乃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而怀其重宝/间行以去/止于陶 D.乃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而怀其重宝间行/以去止于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最早指西周京畿地区,后演变为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中国以外则称为四夷。‎ B.反,是“造反、谋反、反叛”的意思。‎ C.布衣,麻布衣服,古时老百姓只能穿麻布衣服,古代平民不能衣锦绣,故称借指平民百姓。‎ D.间,读音jiàn,副词,“私下地,偷偷地”的意思。 ‎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范蠡帮助勾践兴越灭吴的曲折艰辛过程,可以看出他的足智多谋,但他认为越王勾践“为人,可与共患,难于处安”就见机行事,及时脱身,这足以看出他不够忠心耿耿,所以他的名气没有办法和诸葛亮、岳飞相比。‎ B.范蠡不留恋功名,激流勇退,转换角色,弃官务农、经商,体现了他人生的大智慧大哲学。 C.范蠡从越国的上将军一变而为劳动者,在官为本的时代,多少人仰慕高官厚禄,而范蠡坦然改变身份,潜心从事生产,埋头苦干,迅速致富,对传统观念作出了大胆的挑战,仅此一点对后人的启迪是极其深刻的。 D.范蠡主张“逐什一之利”,薄利多销,不求暴利,这符合中国传统思想中经商求“诚信”、求“义”的原则。‎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君行令,臣行意。(5分)‎ ‎(2)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 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待储光羲不至(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解:①储光羲:王维友人,与王维同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②要欲:好像。③方将:将要,正要。④了自:已经明了。⑤空复情:自作多情。‎ ‎14.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诗人清早就已打开层层的屋门,坐立不安地盼着友人,竖耳倾听有没有车子到来的声音。“起坐”一词非常生动传神,写出了对友人到来的渴望。‎ B.颔联写诗人坐立不宁,在无比期盼的等待中听到友人身上佩戴的玉石撞击的清脆之声,于是快步出门,迎接友人,可见诗人心情之欣喜。‎ C.颈联写景,晚钟从皇家宫苑传来,稀疏的春雨刚刚洒过京城,可以想象随着时间的流逝,夜幕降临,诗人的心情也变得阴郁,愁绪不断滋长。‎ D.尾联写诗人终于明白了,友人不会来了。“临堂空复情”,表达出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失落。尾联十字,如一声长叹,虽明知友人不来,而期待之情仍萦绕于怀,经久不去。‎ ‎15.请简要分析本诗中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抒发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计6分)‎ ‎(1)《荀子·劝学》中证明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的句子是: , 。‎ ‎(2)《登高》中诗人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 。‎ ‎(3)《论语》中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7-19小题。(9分)‎ 从《孝经》中可以看出,孝道的内涵是有层次性的,而孝道的实践更是_____,针对不同的人,提出不同的规范和标准。如天子之孝是“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天子之孝更重要的是立身为范,以自己_____之孝来带动天下百姓的孝道。诸侯之孝则是“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诸侯之孝在于______、循规守法。这是由诸侯的独特地位决定的,因为他们位高权重,既贵且富,皇帝很难约束到,其他人又无权约束,如果缺乏自我约束力,就很容易造成因“高”而“危”、因“满”而“溢”的局面,最终导致社稷不保。对普通百姓来说,则要简单得多,只要做到“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就行了。因此,职位越高,孝道就越宏大,其价值就越重大,其要求就越严格,就越需要________。(         )。个人奋斗的实践路径围绕三大“职责”做基础并统一为一个整体,从而实现从个人心和到群体家和再到天下共和的目标。这是传统孝道最为核心的价值所在。‎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层次分明    事必躬亲    谨言慎行    以身作则 B.条分缕析    身体力行    履薄临深    挺身而出 C.层次分明    身体力行    谨言慎行    以身作则 D.条分缕析    事必躬亲    履薄临深    挺身而出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尤为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孝道不但将国家、家庭和个人三者统一了起来,也把岗位职责、家庭职责与社会职责三者统一了起来 B.尤为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孝道不仅将国家、家庭和个人三者统一了起来,而且把岗位职责、家庭职责与社会职责三者统一了起来 C.尤为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孝道不是将个人、家庭和国家三者统一了起来,而是把岗位职责、家庭职责与社会职责三者统一了起来 D.尤为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孝道不仅将个人、家庭和国家三者统一了起来,还把岗位职责、家庭职责与社会职责三者统一了起来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个人奋斗的实践路径以三大“职责”做基础并统一为一个整体,以致实现从个人心和到群体家和再到天下共和的目标。‎ B.个人奋斗的实践路径围绕以三大“职责”做基础并统一为一个整体的目标,以致实现从个人心和到群体家和再到天下共和。‎ C.个人奋斗的实践路径以三大“职责”做基础并统一为一个整体的目标,从而实现从个人心和到群体家和再到天下共和的方向。‎ D.个人奋斗的实践路径以三大“职责”做基础并统一为一个整体,从而实现从个人心和到群体家和再到天下共和的目标。‎ ‎20.下面是一封投稿函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尊敬的编辑老师:‎ 您好!‎ 首先非常荣幸和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读我的来信,我是一位文学爱好者,平时酷爱写作。近日看到杂志社发布的征文大赛资格选拔活动通知,现发来拙文一篇,供各位老师费神评阅。希望我的稿件能得到您们的垂青。无论入选与否,还望看一看。‎ 本人不胜感激!再次感谢!‎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字(6分)‎ 食物中含铝很可怕吗?膨化食品是垃圾食品吗?含乳饮料会导致白血病吗?本年度全国食品安全周宣传活动将于6月13日至6月27日举行。新华网科普中国将邀请权威专家解读食品安全、营养膳食等与公众切身利益相关的热点话题,为大众消费者打开一扇了解食品科学的窗口。专家们还将对食品相关的谣言、误传等进行辨伪、辟谣,帮助消费者理性对待食品安全方面的谣言。‎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杰克是一个嗜酒如命的人,后来因杀人罪而被判终身监禁。他有两个儿子,年龄相差才一岁,其中一个与他老爸一样有很重的酒瘾,靠偷窃和勒索为生,后来因故意杀人而坐牢。另一个儿子靠自己的不断努力,成了一家大公司的老板。‎ 为何同样环境熏陶下的兄弟俩,命运截然不同呢?当人们问起其中的原因时,两人的答案竟然是相同的:“碰上了这样的老子,我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要求:请你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主确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阶段高一考试 语文试卷答案 ‎1. A(B项,曲解文意,第③段“有些比较无意义,并非学术前提出了问题,而是回答不了‘然后呢’这个问题”,可知比较前提正当,不一定能得出有益的结果。选项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C项,曲解文意,第④段中“把世界维度下的中国彩陶变成了中国自己的彩陶”不是积极意义,文章对此持“批判”态度。选项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D项,曲解文意,“弥合多元文明的差距”不是比较文明的意义,第⑦段“现在讲多元,不是否认进步与落后,而是相信比之于可以弥合的差距而言,基因更重要,我们需要一个色调丰富的文明体系”。选项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本题要求选择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综上,本题答案为A项。)‎ ‎2. D(“说明从具体的物出发可发现相同的气质与精神”错误,希腊石头与北齐佛造像之例属于微观文明比较中“从核心价值观念到具体的物”的范畴,而非“从具体的物到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范畴。选项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A、B、C项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本题要求选择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综上,本题答案为D项。)‎ ‎3. B(无中生有,第⑤段“文明比较有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制度比较属于宏观的文明比较。因为有文献,制度很容易比较,但也有缺陷,一是文献资料有太多不可信的成分”,原文只提到宏观文明比较存在缺陷,但未与微观比较作对比,无法推出“宏观的文明比较不如微观的文明比较有价值”。选项说法不正确。A、C、D项说法正确。本题要求选择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综上,本题答案为B项。)‎ ‎4.A(错加因果,空巢老人数字多与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无因果关系。)‎ ‎5.C(A项,曲解文意,材料二中,原文表述为“空巢老人的问题,折射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并不就是说“中国经济、社会正在转型等直接造成了空巢老人问题”。B项“势必”表述绝对,“短期内”无中生有;依据材料二可以推断,空巢老人的问题要想得到“有效解决”,是会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的。D项,张冠李戴,“一键呼叫式”养老模式的对象目前是“有一定经济基础的老年群体”,而不是“空巢老人”。)‎ ‎6.①加快经济发展,促进地区发展平衡,减少劳动力候鸟式迁徙;‎ ‎②推进社保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为解决“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创造条件;‎ ‎③加大政府投入,同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养老市场;‎ ‎④加大对农村养老服务的扶持力度,探索新的养老模式。(每点2分,答对3点满分)‎ ‎7. C(“小说善用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错误,心理描写很多,心理描写是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是文章中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一种方法。最常用的是描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写出人物的所思所想,让人物一无遮掩地吐露自己的心声,说出他的欢乐和悲伤、矛盾和愁郁、忧虑和希望,使读者穿透人物外表,看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也突出文章的中心或表明人物的品质或情感。“暗叫:真倒霉”属于心理独白。)‎ ‎8.钟方格是一位执法公正,不徇私情,做事严谨,不改初心,多次参加紧急行动,屡次立功的资深警察。‎ ‎①他执法公正,不徇私情。在打掉拦路抢劫团伙案中,即使团伙头是当时局长的表侄,钟方格仍严格执法,不徇私情。‎ ‎②他做事严谨,不改初心。他虽曾经受了一系列不公正待遇仍不改初心,在抓捕涉毒行动中,发现副局长也在被堵人群中,短暂的思想纠结后,仍实施抓捕,并将此事主动向局长汇报。‎ ‎③他多次参加紧急行动,屡次立功,无论是以前参加打掉拦路抢劫团伙案还是现在参加抓捕涉毒行动,他都能不改初心,屡次立功,是一位资深的好警察。‎ ‎9.两条线索:一条是钟方格待人执行端涉毒地下酒吧任务;一条是县公安局为竞争上岗进行的特殊考察。好处:①主题角度:两条线索并行,拓展了小说的广度和深度,更好的表现小说的主题;②人物角度:两条线索中,人物表现得到全方位透视,人物形象更丰满,人物性格更突出。③情节角度:两条线索以“带走刘东来”为交织点,把本部相关的两件事联系在一起,使小说情节更集中紧凑。‎ ‎10.C(乃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而怀其重宝,间行以去,止于陶)‎ ‎11. B(反,是通假字,通“返”“返回”的意思)‎ ‎12.A(不能说他就不忠心,也不能说他的名气就没有办法和诸葛亮、岳飞相比,看问题的出发点和角度不同而已,这里以偏概全。)‎ ‎13.(1)君王执行您的命令,我依从自己的意趣。(“行”、“令”、“意”各1分,大意2分)‎ ‎(2)等待时机,低买高卖货物,谋求十分之一的利润。(“候”、“转物”、“什一”各1分,大意2分)‎ 参考翻译: ‎ 范蠡事奉越王勾践,辛苦惨淡、勤奋不懈,与勾践运筹谋划二十多年,终于灭亡了吴国,洗雪了会稽的耻辱。越军向北进军淮河,兵临齐、晋边境,号令中原各国,尊崇周室,勾践称霸,范蠡做了上将军。回国后,范蠡以为盛名之下,难以长久,况且勾践的为人,可与之同患难,难与之同安乐,写信辞别勾践说:"我听说,君王忧愁臣子就劳苦,君主受辱臣子就该死。过去您在会稽受辱,我不死的原因是为了报仇雪恨。现在已经洗雪了耻辱,我请求您给予我君主在会稽受辱的死罪。"勾践说:"我将和你平分越国。否则,就要加罪于你。"范蠡说:"君王可执行您的命令,臣子仍依从自己的意趣。"于是他打点包装了细软珠宝,与随从从海上乘船离去,始终未再返回越国,勾践为表彰范蠡把会稽山作为他的封邑。‎ 范蠡乘船飘海到了齐国,更名改姓,自称“鸱(chī,吃)夷子皮”,在海边耕作,吃苦耐劳,努力生产,父子合力治理产业。住了不久,积累财产达几十万。齐人听说他贤能,让他做了国相。范蠡叹息道:“住在家里就积累千金财产,做官就达到卿相高位,这是平民百姓能达到的最高地位了。长久享受尊贵的名号,不吉祥。”于是归还了相印,全部发散了自己的家产,送给知音好友同乡邻里,携带着贵重财宝,秘密离去,到陶地住下来。他认为这里是天下的中心,交易买卖的道路通畅,经营生意可以发财致富。于是自称陶朱公。又约定好父子都要耕种畜牧,等待时机,低买高卖货物,谋求十分之一的利润。过了不久,家资又积累到万万。天下人都称道陶朱公。‎ ‎14.B(应是好像听到友人身上佩戴的玉石撞击的清脆之声,正要出门去迎接,谁知这只是一种错觉,突出诗人等待的急切心情。)‎ ‎15.①细节描写,“起坐”生动传神,写出对友人到来的期盼之情;‎ ‎②以景衬情,以晚钟、疏雨衬托此时诗人的情绪的沉郁;‎ ‎③直抒胸臆,尾联用“不相顾”、“空复情”直接表达友人不来时自己内心的怅惘;‎ ‎④心理描写(幻觉),颔联写诗人在等待中以至于出现了幻觉,充分体现出他盼望友人到来的急切心情,诗人由“朝”及“晚”,一直在等待友人的到来,通过时间的流逝来写诗人一往情深(答对任意3点满分,每点2分,手法和感情各1分)‎ ‎16.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7.C (层次分明:指事物的次序界线清楚。条分缕析:形容有条有理地细细分析。身体力行:多用来表示努力实践,亲身体验,多用作褒义。事必躬亲:是指无论什么事一定要亲自去做,亲自过问。谨言慎行 ‎:是指言语行动小心谨慎。履薄临深:比喻身处险境,必须十分谨慎。以身作则:是指以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挺身而出:是形容面对着艰难或危险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 ‎18.D(“个人、家庭和国家”与“岗位职责、家庭职责与社会职责”是递进关系,而且一一照应,故排除A、B;此外,两个分句间不是并列关系,应为递进关系,排除C 。 )‎ ‎19.D(A项“以致”表示前一分句导致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关联词使用不当;B项句式杂糅;C项“实现……方向”搭配不当。)‎ ‎20.(①“位”改为“名”;②“费神”改为“着力”;③“垂青”改为“重视”或“喜爱”;④“看一看”改为“审阅”;⑤“您们”改为“你们”或“您”。)‎ ‎21. 答案 本年度全国食品安全周宣传活动将于6月13日至27日举行;权威专家将为消费者解读热点话题;并辨伪、辟谣。(答对1点得2分,3点满分)‎ ‎22.审题角度:‎ ‎1.人的命运不是由环境决定的,而是由人对待命运的态度决定的。(第一观点)‎ ‎2.逆境出人材(第二观点)‎ ‎(合题)态度决定命运 ‎(切题)环境与命运 逆风飞翔(形象,有诗意)‎ ‎(好题)人生态度决定人生的高度 写作提纲:‎ 文 题:生活态度决定人生高度 第一部分:提出文章观点 同样环境熏陶下的两兄弟,命运却截然不同。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的命运不是由环境决定的,而是由人对待命运的态度决定的。有什么样的生活态度,就有什么样的人生命运,即生活态度决定人生高度。‎ 第二部分:论证 正面论证:‎ ‎  越王勾践身受国耻,在简陋的屋舍中奋发苦读,在艰难的条件下蒙受耻辱,环境可谓差矣,但他却能够卧薪尝胆,知耻而后勇,在困苦中实现他灭吴复国之霸业。‎ ‎  再如司马迁完成史记。‎ 反面论证:‎ ‎  西汉文学家贾谊先后被贬为长沙王太傅、梁怀王太傅,但他在逆境中不善于“处穷”,不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最终忧愤成疾,33岁英年早逝。‎ 第三部分:得出文章结论 回扣材料:两兄弟不同的人生命运,正是他们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使然。‎ 结 句:环境是客观的,它只能影响我们的人生,而决定我们人生命运的是我们的生活态度,态度决定人生高度。‎ 例 文: 人生须自己照亮 同样环境熏陶下的两兄弟,命运却截然不同。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须自己照亮。‎ 人没有办法改变环境,但人可以改变自己。人不能要求环境适应自己,但自己却要在不适的环境中做一个无畏的自己。没有什么可以阻碍一个强者前进的步履,因为他们是强者,他们用自己的态度,用自己的行动,用自己异于众人的高度照亮自己的人生。人生这幅绝美的卷轴画,为什么要依赖别人着色?‎ ‎ 逆境不足畏,心态成高格。艰难困苦之境,不是谁都必须向命运俯首称臣。我们要选择跨越它,跨越这色厉内荏的阻挡我们前进的家伙。“苦难对于愚者必是不可逾越的绊脚石,对于智者何尝不是通向远方的垫脚石?”一如东坡苏州黄州何处非子之乐土?一贬再贬,竹杖声依然铿锵!为官为民,他没有循规蹈矩,他循着文学之流,一直寻到汨罗江畔,寻到灵均灵动不羁的篇章之魂,于是他用笔书写下了辉煌,成就了一代文豪的佳话。环境之苦焉能扼我咽喉,我心中自有大江东去,滚滚波涛,壮阔地奔流向前。“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一簑烟雨任平生”“我一生之至乐在为文时”,东坡的成就绝非环境所利,绝非依前人而成,那是与逆境的对战中形成的高格。‎ 一个豪迈凛然的大汉如此,一个满腹才情、细腻柔婉的女子易安亦然。命途多舛,不是只有低头黯然神伤。曾高吟“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篷舟吹取三山去”的易安是绝不会被命运淹没的。丧夫之痛,南渡之痛,国破家亡又怎会打垮一个如此追求完美的女性?逆境中她撰写《金石录》,完成与丈夫赵明诚共赴的事业;她编订《漱玉词》,留下篇篇才思涌动的佳作,于是青史上才有了一个永远为人称道的女子——李清照。不是谁都会对环境称臣的,不是谁都必须匍匐在命运的脚下苟延残喘,不见天日的。易安用手中的笔写下绝美的一生,棒喝了弄人的逆境,飞升到了令人仰视的佳境。‎ ‎ 因此人须依赖自己的不屈,自己的思想,自己的飞升,才会日臻佳境,这就像材料中那个成为了大公司老板的儿子一样。莫道命途多舛,天下伟岸之人必定从中奋起,没有不能跨过艰苦环境的天才,只有跨不过多舛命途的庸人。天才和庸人,历史荡涤尘埃,只有一个永生,你要做哪一个?‎ ‎ 人生须自己照亮,命运须自己把握。 ‎ ‎ (879字)‎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